佛弟子文庫

宏海法師:佛說無量壽經

宏海法師  2018/10/07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第十一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請放掌,阿彌陀佛,各位有緣,各位蓮友們,大家下午吉祥。今天又是週末,我們依然是《無量壽經》進入第十一講,那隨喜大家能夠把這四十八願差不多再有兩講就能夠貫完了。剛才登坐的時候我還想著說,現在這個上了歲數,覺得有時候真的是過一天少一天,包括我們來講經聽法也是,可以說聽一次少一次,一定是這樣子。這個並不是我們活的聽一次少一次,因緣如果說不具足的時候,可能就實現不了這樣的一個法會現場。所以希望大家能夠發長遠心,把這個《無量壽經》能夠聽圓滿。啟建我們將來往生淨土的圓滿資糧。那麼我們一直在講四十八願,說實在的,在我備課的過程中,我都覺得備著備著心會走,這個走是怎樣個走法?不是說不信了,或者說怎麼覺得它縹緲的與自己無關,就是會僵化,會沒有滋味,特別是在這個心力比較累的時候,因為弘法的任務呀,其它一些法務圍繞比較緊的時候,就是沒有說把它一個任務的進行和我們去法喜的投入,這是兩種情懷。

所以今天再在這裡提攜一下我們諸位,不管於自於他來講,首先我們聽這個四十八願的內容,包括這部經典來講,你看我們屢屢的時候講到說法藏比丘因地怎麼稱性發了四十八願,怎麼在這個本具的佛性中具足了自性莊嚴,自性功德,自性願力等等這些。我們第一點就是在受用四十八願的時候,你一定要了解什麼叫做根本理上來了解,什麼叫做稱性所發,這個根要紮下來。為什麼這麼說呢?如果你不具足稱性所發,你會覺得說可能這個法,這些文字跟自己的關係不太大,或者離得很遠,或者可能在往生以後才有用,不是這樣子的。這個稱性所起,自性,我們為什麼說唯心淨土,自性彌陀呢?就是說所有這四十八願的內容,點點滴滴它的一句話表達的內涵,傳達的訊息都是我們每個人佛性中自性本具的。

比如說可以讓它不出現三惡道,可以讓它思衣得衣,思食得食,可以當下具足六神通。就是這些現象,這些願力裡面所講出來這個條款項目,都是我們每個人稱性,就是我們本自具足的這些功德。那為什麼假借阿彌陀佛法藏比丘?因為他在當時扛起了這一面衝鋒的大旗,而且人家已經上到山頭在那兒搖曳,召喚我們都可以上到這個頂峰的人一塊去衝啊衝啊。那麼衝啊衝啊這個激情從哪裡來呢?我們就要堅信,在我們本具的自性中,他有的我們都有,大家要堅信,他有的我們都有。他能的我們也能。

一定要把這個紮下來,確信他有的我們有,他能的我們能。而且本來就是這樣的,沒有個他或者我們的當下,就是本來就有,就是這些。你如果能把心,把這個底紮到這裡的時候,首先第一個從理上來相關到說是與我們相關的,我們每聽一堂講法這個熏習,就是等於說帶起我們本具的願力的這種顯發,將來跟西方極樂世界一往生以後,就跟阿彌陀佛的願力合二為一進行兌現,這是很簡單的事情,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這是第一點。那麼第二點的話,從我們的情感上來講,因為咱們不是凡夫,大家都有情感,所以說從情感上來講,唯有就是每一條願力不要這樣就是說過了就過了,你要仔細讀的時候,你要相信它是真實語。

就是釋迦牟尼佛給我們介紹阿彌陀佛也罷,阿彌陀佛發這四十八願裡面的每一句話,每一個所形容極樂世界的情境,這都是佛說的真實語。這個東西確實能拿過來塞在嘴裡不斷地嚼,嚼碎了嚥下肚子裡它就能飽。這一切都來於對這個食品,這個法味的信任。覺得我這會兒正餓了,他就是專程為我量身做了一款套餐,所以要相信佛陀的真實語,要不斷地調節,一定要有這些心理素質來聽四十八願,因為《無量壽經》這套修學體系也罷,這套度生的妙用也罷,真的是很龐大,而且又極其的是從他力後得智上顯現出來的,所以如果我們始終沒有這樣的情態心勢的話,就很容易等於說沒有滋味了。學著學著沒有滋味了。

因為你來了一會兒就設我得佛這麼一條,一講一聽就過去了,一會兒又設我得佛。那他設我得佛,就是阿彌陀佛他成佛了,好像跟我們有啥關聯嗎?所以第三點再從感恩的角度,從我們倫理道德上來講,我們要感恩佛菩薩的慈悲心,就是阿彌陀佛這種度生精神,釋迦牟尼佛的演說,包括極樂世界清淨海眾的菩薩,不斷地來回游刃在西方、東方這個土裡面變化,促使我們對佛法產生信心,然後從這個皈依開始成就,不斷地誘發勇猛心受戒,中途有一些磕磕碰碰他盡力扶持,避免障礙,最後成功地把我們直接這樣扶搖直上,度到西方極樂世界,有這個感恩心,這就是靠四十八願的具體內容。

那在具足了這樣一種從理上,從情感上,從報恩上,那麼我們一定會發現說,這真真確確是大的利益,真情實感這個出世利益,所以那我們就不僅僅說自己知道就行了,一定希望大家都知道,這也是一種很大的加持,告訴諸位,你希望這個大家都知道,就會增加,倍倍增加自己的功德。具足了這樣一種,我們才覺得說真的學起來剛才講到可能會有滋有味,否則聽著聽著,就覺得說好像這個事是好,太好了,自己根本夠不著,不搭嘎,我告訴諸位可以的。隨時如果你念佛念的,希望大家不斷地能夠念佛,一定要念阿彌陀佛,你想方設法,哪怕你想著說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就相信我念一句真的能滅那麼多的罪,念一句就歡喜一下,管他散心、誠心呢,不管幹著什麼,只要念一句就賺一句。

你這樣念著念著,才能相續地說,不斷地說越念越有勁,因為確實天氣這麼熱,煩惱這麼多,外境這麼猛烈,你想守一句佛號特別難,但是你能守得住,將來就能夠往生,就能夠往生。今天還有誰提醒我說,今天是初一了是吧,早上我們還上早課還打普佛嘛,有的這個發心,那今天說初一這個月是馬月,說今年是猴年,一般我們形容猴年馬月不知道多少年,就是說這個事情很縹緲,幾乎落不到咱們頭上,那得到猴年馬月,這就到了。所以你想從極樂世界蓮花出來,說這個猴年馬月很簡單,一不小心今年就碰上,今天馬月的初一正在猴年,所以說也是有可信可行能成功。

大家帶著這樣來學習,那麼我們今天要從二十七願講起。第二十七願大家找到了,五十六頁的第二十七願。首先我們一起來讀一下。從二十七願今天我們一直讀到,先讀到身心柔軟,超過天人。若不爾者,不取正覺,第三十三願。我們一起來把這段願文大家讀一下。第五十六頁的第二句一起來: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一切萬物,嚴淨光麗,形色殊特,窮微極妙,無能稱量。其諸眾生,乃至逮得天眼,有能明瞭,辨其名數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國中菩薩,乃至少功德者,不能知見其道場樹無量光色,高四百萬里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國中菩薩,若受讀經法,諷誦持說,而不得辯才智慧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國中菩薩,智慧辯才若可限量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國土清淨,皆悉照見十方一切無量無數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猶如明鏡,睹其面像。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自地以上,至於虛空,宮殿樓觀,池流華樹,國土所有一切萬物,皆以無量雜寶百千種香而共合成。嚴飾奇妙,超諸天人。其香普薰十方世界。菩薩聞者,皆修佛行。若不如是,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眾生之類,蒙我光明觸其身者,身心柔軟,超過天人。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好,就到這裡。這一願已經講到二十七願了,差不多四十八願已經過半了。那麼後面這願文,就是你看前面我們講了往相,就是往生前這種循循善誘,生相正當往生的時候十八十九二十,返向返回度眾生的功德,這裡開始講什麼呢?講極樂世界的住持相,就是如果你暫時也不想回去度眾生,然後又想在這裡修道成就,那麼住在極樂世界有什麼功德?叫住持相。

這一願叫萬物悉皆殊特願,殊妙奇特之意,形色殊特願。你看這裡說過國中天人的時候,一切萬物,國中天人代表極樂世界的正報往生者,一切萬物代表極樂世界的依報,包括正報,那就是說整個世界的呈現都是怎麼樣的?嚴淨光麗,形色殊特,窮微極妙,無能稱量。

你看都把這形容詞用到極致,我們一般修淨土除了一心歸命這條願文以外,還有一條願文其中有一句話叫做臨終西方鏡,分明在目前。分明在目前,就是說這麼好的殊勝的情境分明顯現,為你安心,讓你生忍,就是忍得住,生歡喜,然後直接前往那裡,就是這樣的一個呈現。所以這裡講到極樂世界這樣的具足美妙莊嚴,一切的萬物,你想想在本經和《觀經》裡面都有大量的描繪,那種描繪的時候,有時候都感覺到我們的意識,第六意識根本都跟進不到,因為它就是太窮微,窮就是到了盡頭了,這種微妙已經到了盡頭了。極妙就是這種不可思議這種已經徹底就是沒辦法再講了,講到極致了都夠不著。所以說在《觀無量壽經》裡面十六種觀法的時候,也是非常詳細的描繪。

說實在的,就是說我們現在講,你看這裡後面說,哪怕得了天眼通的眾生都不能夠明瞭,辨其名數者,辨其名數就是一樣一樣的好,怎麼個好法,然後其中有多少樣,既然一樣一樣的好,你比如說水是怎樣的,樹是怎樣的,樓是怎麼樣的,講堂是怎麼樣的,七寶中一寶、二寶、三寶每一寶又是怎麼樣的?沒辦法說。當然也有跟我們講,你像這裡講到的嚴淨光麗,嚴就是莊嚴,我告訴諸位,極樂世界有一個最根本的特點,就是一切的莊嚴都是對稱的,唯美的。這種對稱它是相續的、相待而有又統一的,你看在我們這裡的所有建築,古傳統這種建築都有中軸線、對稱、東西廂房等等,但是極樂世界既有對稱的功能,也有統一的顯現。

所以這裡面叫嚴淨,就是有致,錯落有致,淨就是說清淨,我們常說一個是清涼,一個是清冷。光麗,光就是清楚週遍同步能夠顯現,就是一目瞭然能夠週遍的看到。麗,就是我們說的富麗,我們這裡形容富麗堂皇,其實就是應有盡有。就是這樣子的,形色殊特就是它物質的形貌非常的殊勝奇特,怎麼個殊勝奇特呢?殊就是剛才講對稱,怎麼個對稱,它就是除了相對而有,咱們東長安街、西長安街,但是長安街它是一條連著的,而且還有相續,就是連續的。你看我們小時候如果學一下美術的話,它不是在畫的功底裡面會有連續紋樣,不是會有一個概念叫做四方連續紋樣,就是看上去你可能這條線也能這麼畫,那條線也能這麼畫,但是它是充滿週遍的,而且是平等無二的,它就是這樣的一個情狀,這也叫做殊,形色。

奇特就是什麼呢?它不是物質障礙的這種色法,很可能就包括桌子呀,這樣的一個講堂呀,它是等於說心念一動很可能就超越出去了,心念一動又超越進來了,就這樣沒有障礙。並且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你比如說天界的天人,他出現在生在某一個天,他的福報出現的時候,正報出現了,他福報所應該具備的宮殿樓觀就出現。那麼他這個天人要五衰相現了,天人要捨報又要輪迴的時候,死的時候,天人要死的時候,隨他的宮殿樓觀又失去了,消失了,就是生滅法,但是極樂世界建立常然。你說是常然的吧,它隨時影顯不同,這會兒大家聚在這個地方要開始講法論道了,很可能又顯現一個七寶樓台樓觀,就這樣子的,所以叫做形色殊特,窮微極妙,不能稱量。就是沒有辦法再去稱了,太廣大了,從宏觀上來講太廣大了,從微觀上來講太精細了,從這個解釋上來講解釋不通,為什麼?咱們這兒沒有,此方無。廣大精細,所以這裡叫做無能稱量。

也就是說四十八願這種精巧構思發揮到極致,只有佛能說能見。這是從事相上我們來理解他這條願力的內容。如果從理論背景上來講,這也是能說的。為什麼呢?我們都知道,可能名字大家知道,這個道理未必聽過,因為這篇論文是整個大乘佛法的核心的一篇論典,就叫做《大乘起信論》,聽過嗎?在佛教裡面這是一個等於說我們把漢傳大乘佛法整個論調給定調的這麼一篇論典。那他在裡面講到所有萬法的運作是什麼呢?一心生二門。就是這個從現前的一念,本來心體本有心體裡面呢,同時緣法上來緣兩種,就是從兩條路,兩個呈現,一個叫做心生滅門,一個叫做心真如門。真實、如實的意思,真如,就是如來的如。

心生滅門是什麼?就是依照我們染土的生滅法,一切的現象就是起落生滅這個狀態來作為緣起。所以你看佛法裡面大家要把這些一定要把定了,這就是真正佛法詮釋這個世界的邏辨、思辨理論思維。這個高度這個深度如果你能夠理解的話,那麼一切問題都不在話下。依照著染法起的叫做心生滅門,依照著淨法淨心起的是叫做心真如門。所以叫生滅緣起,真如緣起。生滅緣起是依著什麼?就是依著阿賴耶識變現。那麼心真如門,我們有時候把它表達成一種境界,形而上的境界,但是如果把它物化,現象化的時候,其實就是什麼呢?純粹的淨土緣起,就是,依照著如來藏心,就是把這個所有物體的組成元素地水火風把它重組,把它發揮,那在我們這個世界依照著染土的時候只能發揮成這樣,大家想想你看我們都長這個樣子,我們的桌子是這個樣子,我們的椅子是這個樣子,喝的水是這個樣子,吃的飯是這個樣子,穿的衣服是這個樣子,所受的境界,外在的世界是這個樣子,但是它逃不開地水火風,如果我們依著願力的真如門把它再進行組合的時候,極樂世界組合是什麼?它就是地水火風的一個最佳狀態的顯現,所有的現象都發揮到極致了,就用願力把它表達出來。你看它的地水火風裡面,水呢有什麼?有八種功德,人呢有三十二相,住的地方是無量的妙寶,它就是這麼一個呈現。

雖然同樣是地水火風,依著染緣起,和淨緣起就不一樣。所以由這一點我們就大家要了解到說,我們每天大家在迴向功課的時候,說願生西方淨土中就這一句話在我們心念中起到什麼作用?就是完全背生滅門而趨真如門。我們每一念對極樂世界的嚮往就是背四大組合的輪迴中這個染劣的現象趨向出世間的,淨土裡面的,隨心所欲的這個最佳發揮。所以大家你看一切都離不開四大。我們現在四大稍微不調,就會怎麼樣?你比如說四大不調身體就出問題,中風就會僵化,身體就會僵,就風大。那麼如果你火大了,身體就會爛等等這些,這都屬於四大不調。但是極樂世界永遠不會出現這種,它的四大就是隨著他的清淨心念想怎麼發揮就怎麼發揮,才有這裡這樣的無能稱量。不知大家還記得否?有聽過《彌陀經》裡面講到的,光蓮花就有微妙香潔,就一個蓮花就有這樣的四種功德。就這個微妙香潔裡面光這個微又有四種功德,他講到說蓮花一個是幽微,深深地藏在,根藏在水底,一般人根本窺不到,就是這裡講的無能稱量,這叫做幽微,曲徑通幽處的幽。

微妙香潔的一個微功德,包括蓮花,我們在講蓮花。蓮花具足四種功德,光這個微功德叫幽微,還有一個叫做隱微,就是說,就比如說淨土法門它的這個套路它是在泥中,它生在淤泥裡面,它不跟其他生在百花園裡的花去爭艷,這叫做隱微,它不跟他們爭艷,這就是極樂世界蓮花的功德。還有一個細微,在《觀經》裡面講到的每一個蓮花,蓮葉上面就是猶如天畫一樣,比我們手紋裡面這個要細得多,複雜得多和唯美得多。你看好比說我們現在每個人手也有掌紋,可是佛的兜羅綿手你再看佛的掌紋那是不可比擬的,我們這是錯亂的,無規則的,甚至裡面隱含著一些惡的因緣果報的信息的。

我不知道你們知道不,據說與僧道有緣,就是與修道者有緣,這個人看他有沒有修道的資質,會不會這輩子跟修行發生關係,就看你在手心有沒有十字,不管什麼宗教,當然這有涉於什麼,好像引導,這有點戲說一下,不能迷信,就看你手心有沒有十字,有十字的跟僧道有緣,有這麼一種說法,也不知道有沒有道理。再一個就是精微,極樂世界剛才講到的這樣一個連續四方,無限的延伸等等這些,就光蓮花就有這樣的一個功德,所以大家想,就是說在極樂世界,這裡講到的有能明瞭,辨其名數者,不取正覺。根本就說不清楚,這個莊嚴為什麼如此殊勝美妙呢?一個讓沒有往生的人生起來稀有想,將來能夠嚮往淨土,一定要往生那,一心念佛求生,這是第一個利益功德。

第二個如果已經往生的,一心具足了,不做他想了,到了極樂世界就不會擔心說我一天有沒有吃的呀,往哪兒住呀,這有沒有登記身份證帶了沒有呀,都沒有這些,就是說一切都具足了,不讓你有任何一點的後顧之憂,一心求道直至成佛,所以這條願力就把我們帶出這樣一個種種自性莊嚴。你看剛才給大家講了,比如說這一條我們鎖定這一條願力的內容,我們就會說,國中天人,一切萬物,嚴淨光麗,形色殊特,窮微極妙,無能稱量。由這樣的一種感受,那麼你心理的作意就是往這兒緣,往這兒想,往生之前我們就依著這個境界,會自然而然生起一種觀法,這就叫做觀境熏習,熏習我們的染的阿賴耶識種子嘛。

其次往生以後,所有的呈現都是這樣,那麼依著這個現境怎麼樣?去了悟,往生前用這個來熏習,往生後依照它來了悟,這是一衣帶水一道工序。所以你看,這條願力裡面在往生前它是圓滿我們的修德的,我們同步發願,在往生後它是圓滿我們的性德的,本具的性德,這些道理確實非常的微妙,如果大家能透過來了解的話,就真的是每一條願都是直指我們的心地法門。

好,我們再看第二十八願,這條願力叫做菩薩道樹普見願。設我得佛,國中菩薩,乃至少功德者,不能知見其道場樹無量光色,高四百萬里者,不取正覺。我們這個世間裡面也有樹,大家說我們現在這兒的樹最好的是什麼樹?菩提樹是佛弟子門認為的,世間人的話不一定。對,在光孝寺不是有一棵菩提樹,說是那會從印度分過來這麼一棵,釋迦牟尼佛也是在菩提樹下成道,據說在我們這個世界所有佛來成道的時候必須都在菩提樹下成道。而且佛來做佛事的時候所提到的樹一定是菩提樹,都以菩提樹做佛事的。

但是呢,具足福報的才能夠看得見,沒有福報的就看不見。你看昨天,我常說我現在跟小學生一樣逼著交作業,昨天公眾微信號又沒有料了,就逼著我,這怎麼辦,正好佛牙舍利開放了,佛牙舍利開放了,昨天又帶著攝像又跟著去在那兒說了一圈,去拜這個佛牙舍利,進去時候人家法師就會提醒,說,各位法師,各位居士同修,但是他會問說這裡供的哪個形狀?就是佛牙舍利,但是他會問一句,能看得到嗎?一般如果我們能去的,基本上還是有這個福德的,肯定一眼看上去佛牙就供在那兒,而且一直在長,古人你看佛陀的牙齒非常大,你想想那會兒佛陀的身相和這個骨骼有多大,那麼為什麼法師會說能看的見嗎?就是確實有人看不見,到了跟前沒辦法見。就跟咱們說的,懺悔此生多業障,不見佛陀金色身,妙法身他就是看不見。

所以在咱們這兒的話福德深厚的能看見,有的確實看不見。為什麼這裡講到說,乃至少功德者呢,這裡的抉擇在哪裡?就是咱們這兒功德少了就看不見。所以極樂世界法藏比丘觀察到這樣的話,就說在他方世界福德少的見不到菩提樹,得不到加持,他就極樂世界任何一棵樹都有菩提樹的功德,這是其一。你看咱們這兒就是光孝寺就這麼一棵,還去了以後大家都緬懷說多少年以前才來的。在那兒隨意的樹都是菩提樹,而且沒有真假,都是真的。那麼哪怕說這些菩薩們他的階位比較低,功德比較少,都能夠道場的這個樹都能讓它顯現能看得到。

我們要曉得剛才問說咱們這兒的樹,現在我們這裡你看,我們這裡大家都受歡迎,你比如說沉香,沉香不是現在也在種,為什麼呢?因為它價值昂貴稀有嘛,味道濃郁嘛,所以大家都受歡迎,又說老山檀呀,又說海南黃花梨呀等等,都覺得這些樹好,還有烏木。當然這是為什麼?因為在我們這兒稀有難遇,二一個就是價值高,價值高在物慾的世界裡面那肯定是受追捧。曾經聽過有海南的居士說,說他小時候他外婆家說就是蓋房子全是海南黃花梨,說小時候實在冷得受不了就火盆裡面點火,就把一火盆海南黃花梨都燒了,他說現在算下來他們一天家裡面就要燒掉上百萬,你看這個早知三日事,富貴一千年,現在就為時已晚了。

這都是我們這兒算最好的樹,極樂世界的樹是平等(無)差別的,而且這些樹第一個特色它的形像是直的,不是諂曲虛偽之心而來的,是豎的,直心是道場而所感的。而且它這個整個連續,這樣一個就是森林非常密密麻麻的,無邊的延伸的。特別是它的光色熾盛,所以這裡講到見道場樹無量光色,整個極樂世界這個寶樹就是無量無邊,相續不斷的。而且菩提樹的功德無不照耀,香氣無不普熏,隨眾生心好而見到,你看高四百萬里者,大家想想一棵樹都有這麼高,那我們打個比方,你說就把咱們這兒這麼高的身高,原模子給挪到極樂世界去做一個體驗,往生體驗,你說你能看到四百萬里高的一棵樹,你能看到盡頭嗎?

所以從樹的高度就可以設想一下,七寶樓閣有多莊嚴壯麗。我們這兒蓋一個寺院道場,在河北那邊不是有一個什麼?中華第一廟還是第一寺,就覺得已經規模非常大了,你想想極樂世界的一個講堂,可能人家的一個屋簷都比我們地球要大。再加上極樂世界的天人,樹四百萬里,正報有多高,世界有多廣?而且說無論接觸到菩提樹都會得到加持,這裡只不過講到說不能知見其道場樹無量光色,那這句話隱蓋的什麼呢,就是說只能夠眼睛看到這個色。

可是不要忘了,極樂世界的菩提樹它不僅是光有這麼好看的色,它的香味也非常好,它的味道就是吃起來也很好,身體觸摸一下也有好,心理分別說這是菩提樹,感覺一下也非常好。所以說無論我們的六根哪一根接觸到菩提樹,都能夠得到菩提的加持,這就是等於說攝這個少功德的根器,能夠見深功德的境界,所以說乃至少功德者,能見其道場樹的無量光色四百萬里高。這是以行道用的菩提樹來作為一個表法,再進行這麼一個願力的設置。

好,我們再往下看,二十九和三十。二十九和三十條願我們接在一起來講。你看:設我得佛,國中菩薩,若受讀經法,諷誦持說,而不得辯才智慧者,不取正覺。設我得佛,國中菩薩,智慧辯才,若可限量者,不取正覺。這一願主要是攝極樂世界的聖眾智慧辯才具足,而且可以做不可限量地發揮。大家待會兒就知道這個不可限量非常微妙。

首先我們來看受讀經法,諷誦持說,這裡其實就是對著教法一個常規的一個修學方法,受持、讀誦、講說等等這些都能夠開發我們的智慧辯才。大家發現了沒有,就比如說我們來聞熏佛法,你們自己聽也罷,你有時候聽雖然是打妄想,但是可能聽法師在這裡講一句,能夠引發你內心曾經沒有想到好多微妙的法義,能夠引出來十句一百句,你自己在那兒覺得法喜充滿就往上游,力爭上游的感覺就引出來,為什麼?這就叫做受持、讀誦、講說所引出來的智慧辯才。為什麼你看常會有辯經辯經呢,辯才它一定是由智慧而顯現出來,由內在的智慧而表現外在的演說正法。我們常講到,這裡再提醒一下,就是說,這個辯才有好多,比如說法的這種智慧辯才,任何一法都能夠把它辨別清楚,通達無礙,對於義理這種智慧辯才,義理的無礙辯,就是各種名字概念所詮釋的含義,所有萬法單獨的、獨立的性相本質,共同的性相本質他都能給你辨別清楚。義辯乃至辭辯,辭就是各種、任何一種語言他都通達無礙。

樂說辯,就是對某一個法義的展開,他不斷地說,不斷地說,說不完。他就比如說講一個因果兩個字,或者說輪迴兩個字,他就循著這個概念,他給你從各個層面不斷地說,不斷地說,塵說剎說就說不盡。就像智者大師九旬談妙,三個月就講一個妙法蓮花經的妙一樣。大家想三個月天天講法,就講一個妙字嘛,你別說還真是這樣,就是,就跟昨天去了,我也沒有準備,有點發愁,說這個拜了佛牙舍利以後得到一點加持說那就好講講什麼是舍利,為什麼有四顆舍利,怎麼到了中國,就反正是連知識帶法義給大家講一下,講著講著後面的同修居士說,師父再講一會兒,再講一會兒,我說真的沒有講了,八大處有八個寺院,他走一個寺院就讓我再講一會兒,我講著講著,我實在,你別說講著講著又到了地藏殿,拜完地藏菩薩以後又想起來說再講一下,就又嘚吧嘚吧的說半天。

雖然心理說沒有講的了,走到七處,講了七回,走哪兒講哪兒,這就是確實他會。就比如說你看昨天拜舍利,拜舍利我覺得說我們說的法舍利,就是戒律留下來的條款我們去受持,這就是法身舍利,還有這麼多教法,這也叫法身舍利。那麼還有真身舍利,就是我們現在看到釋迦牟尼佛的像頂骨、鎖骨,燒的身上的舍利,乃至還有一節法門寺的佛指舍利,再就是四顆牙齒。

但是我後來就發現了,這地藏王菩薩也佛的舍利,他叫活真身舍利,因為什麼?因為他從釋迦牟尼佛那兒接下來法,到處去度眾生,就是所有末法人的善根全憑他來護持,這也是一種舍利的表達形式,這一拜地藏王菩薩起來就又講了半天。所以這種倒不是說像佛具足這四種辯才,他就是有一個加持,極樂世界它就是一個大講堂,大辯場,所有聽佛講經說法,每天去供養他方佛,講的法回來要辯、思辯,而且在聽極樂世界依正莊嚴講的法也要思辯,要討論,不但要討論,如果你不具備辯才,那你根本就沒有辦法在極樂世界每天這麼生活,你混不下去。人家都每天是高端的,你在那兒根本就跟不上。所以這就叫智慧辯才,極樂世界確實就是一個高等的學府。

在這個成佛道路上,你想這種智慧,前面這個具足了四種辯才,這等於說從自度的角度來講。那麼這裡第二條願又補了一句是什麼呢?智慧辯才不可限量,這就等於說從度他的角度上來講。為什麼這麼說?因為他方國土的眾生你根機不一樣呀,你不要說他方國土,就在咱們這兒來講,其他的不說,你看我跟諸位每次在居士林也講《楞嚴經》,基本上大家都講了聽了這麼久了,也都是資深的一些居士了,那對於某一些法義,這個佛學的用語等等至少有一些素養底蘊了,那麼講的時候就直接從這個平台講了。後來我慢慢發現,就在這個平台講的多了,講的多了如果再到一個陌生的國度,邊地去講法,你就沒有辦法從頭講起,為什麼?就是那個習慣沒有了,就會下意識覺得這些他們什麼都懂。可是,其實所對的信眾他從來都沒有聽過,但是我的意識就覺得這還要講嗎?這時候會怎麼樣?會等於說接銜不上,這在某種方面其實就是有限量,為什麼?因為你這裡接不上。

所以說你自己的根性不一樣,你有的修行人一個是他太低了你夠不著,沒有能高能低這個不可限量的作用,二一個他太高了,比你還高你怎麼度呀?那就除非說你永遠他高到什麼時候你能比他還高,這就叫不可限量。否則你拿不住他,你怎麼來勸解他行歸淨土,他說起來都能夠把你給說住了,你怎麼駕馭得了他,怎麼導歸淨土。所以說這個不可限量是怎麼個限量呢?就是說與彌陀同量。雖然我們的智慧辯才現在是有限量的,你比如說我們的相續有限,不可能始終在這樣飽滿的度化眾生的這種發心中,或者說水平有限,水平有限的話你就度不了,他比你水平高。再一個還有一個為什麼有限量呢?是否能夠無我只說利他,做不到。

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你想成佛三大阿僧祇劫,我們得經歷所有的緣分,就是這三大阿僧祇劫必須積累到頭了,才能夠智慧辯才能夠獨步法界,稱為不可限量,為什麼?火候到了。但是在極樂世界怎麼樣?就是說彌陀願力讓往生的所有菩薩,不管你自己的火候有沒有到,他都能讓你具足智慧辯才度化眾生。一個你肯定是他有多高,你比他高,二一個,他一會兒高,一會兒低,你碰到不同根性的人,你可以隨時高低無礙地去給他做展示佛法的佛事辯才,隨意去展示,就是你怎麼來都行,隨你的便,這叫做不可限量。所以大家想想,你看這種加持確實是真實不虛的。一來就是說,我們有時候大家發現,我們有時候去分享一些佛法呀,真的不是我們的功德,很可能你就是照著哪裡聽來的幾句,或者經文上讀經的時候,有感而發的一些心得,但是你跟別人說的時候,很可能這幾句一下子就說到他心坎上了,他就馬上就對你五體投地,就把你當做神一樣的一下子就信奉起來,為什麼?這就是佛力的加持。

你看我常說那會兒咱們東林寺的大安法師,大安法師在私底下的時候你看到他,他這個臉就有點苦,為什麼他弘揚淨土呢?大安法師臉就長得特別苦,你看到他就覺得說怎麼為什麼,就是沮喪成這樣,頭也是低著,只要讓他一上法座,海青一穿,祖衣一搭,一上法座一聲無上甚深微妙法開始就像換了一個人一樣。這就是佛力加持,就是這樣子,在娑婆世界就是這樣的。所以這裡講到的不可限量。其實在咱們這兒講的這點法,從整個法界佛法裡面來講,有的根本用不上,確實不可限量,因為我們娑婆世界就這幾招呀,你必須用嘴說這些法,你用耳朵互相,我的耳朵出,你的耳朵進,他就溝通不了了,所以這些我們了解一下,這就是叫做不可限量。

我們再往下看,第三十一願,每一條願力就是它的呈現是從角度和功德上是有方便有差別的。設我得佛,國土清淨,皆悉照見十方一切無量無數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猶如明鏡,睹其面像。若不爾者,不取正覺。你看這一願的功德就非常奇妙了,這是什麼呢?就等於說極樂世界它有一個隨時隨地都能夠顯現,像我們現在一個通往他方國土,現實的他方國土一個大屏幕一樣。你看,就是國土清淨這是第一個,我們要把這些字咬死,皆悉照見十方一切,那就是他方國土盡在掌握之中。而且數量非常多,無數無量,無數不可思議諸佛世界,那麼它的清晰度是什麼呢?猶如明鏡,睹其面像,如果不能這樣,我就不成佛,這條願力非常實用。為什麼呢?它就來自於阿彌陀佛成佛的經驗。

大家還記得說當時他構建自己的國土的時候,世自在王就把二百一十億國土給他看,天人的善惡國土之粗妙他就用五劫的時間來重組,取長補短,所以這一條願力就是彌陀他知道菩薩在修佛道的時候,參考作用有多大。我們現在在人世間你做一個事情,如果你從來沒有操作過這個項目,那麼你不去,我們這裡叫有一個什麼詞?到另外一個地方去吸取經驗這叫什麼?調研,調查研究,采風,藝術家們去創作歌曲畫畫的時候不叫采風嘛,大概這一類的吧,就是做一個橫向的溝通,把人家的經驗能夠盡量的已經成功成熟的現前取過來,法藏比丘就知道。為什麼呢?

因為他從自己的成功經驗來,攝取一切往生者的成功保障,十方的無量國土在極樂世界往生的菩薩而言,一心照見無疑,就是從正報和依報都有這樣的功德,我不知道大家怎麼想像這個,難道真跟我們在外面大樓裡,上面有一個大屏幕這樣的看嗎?可是我們看大屏幕的時候,它不是像猶如明鏡,睹其面像,也只能看到一個,就是點擊出來只是一個畫面,不可能說無量無數不可思議諸佛世界。所以說這一點它是有兩個,一個從依報的角度我們怎麼理解呢?就是在極樂國土中,極樂世界的菩薩見他方國土情景確實就跟大屏幕一樣,你比如很可能他在樹上,只要心念一動,就可以在樹上展現出來。他在講堂裡面,大家都投往目光同時投講堂七寶牆壁上,那麼在牆壁上就能顯現出來,大家正在八功德水裡面沐浴灌頂,可能水幕上面自然而然就能顯現出來。所以第一個照見就是借物用根,借外在的依報世界,物質世界,用他的眼根來照見,這叫皆悉照見。

那如果他在禪修的時候怎麼辦呢?他在持誦經法的時候怎麼辦?這個時候就屬於什麼,正報照見。就是只要他的心量現前、心念一動,十方世界同時就在他心所緣的範疇內隨意可見。這還是我們把我們這個世界,因為正報和依報是分開的嘛,有我的感覺才有世界的呈現,極樂世界的天人他人家的感覺是什麼?正報和依報是一體的,這個是非常難以理解,這只能這麼相似地感受一下。而且在我們這個國土,只能是看完這個再看那個,好比先見此,後見彼,極樂世界猶如明鏡睹其面像。那就說明是什麼呢?既清楚的一目瞭然,又層次分明的立體感十足。它不是像我們這兒屏幕裡面去,他是可以直接觸摸到那個世界的真實立體環境,而且是現場環境,不是虛擬的、描繪的,什麼用這個電子產品製造出來的,它是同時見的。

就像我們現在觸摸屏一樣,這樣隨便放大再把它細化,同步對比等等這些怎麼樣都可以。那同這樣一個,在我們這個世界來講,這簡直是根本實現不了這種天方夜譚的說法,為什麼在極樂世界能夠顯現呢?前面大家看到設我得佛,為什麼?因為國土清淨,極樂世界的國土是極其清淨,才有照見十方剎土的這種呈現,不可思議的自然功能。大家想想,國土清淨是怎麼個清淨法?無非就是依報和正報,依報也清淨,正報也清淨,心法也清淨,色法也清淨,那麼在這樣的情況下,它所有的如果就著依報來講,展示的就是國土清淨,據著正報來講,就是觀照到的國土清淨。大家放生常會念到說一清淨一切清淨,所以導致他能夠一現前,一切現前,就叫做無量無數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睹其面像。

所以在這樣的一種超級廣大的清淨中,那自然而然眾生睹者生稀有心,不久速成無上正覺。這是在另外版本經文裡面講到,就是說這樣的功能顯現,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之中,對於一個修道者來講,增進的速度是不可思議的。我相信大家也有這樣的一個經歷吧,因為我們每天生活的環境都不一樣,有時候我們到一些比較髒亂差的場所,有時候我們也會到一些頂級高檔的一些聚會,那麼不管怎麼樣,你比如說在窮人的貧民街區,那麼你在這裡面生活慣的一個人,如果你有機會到高檔圈裡面跟富豪門去聚幾天,領略一下,那會怎麼樣呢?你馬上會領略到富豪的生活。

就跟我們凡夫覺得說,這種國土這種呈現對我們來說非常遙遠,但是你在極樂世界你試著待一下,你馬上就找到菩薩的感覺,佛的感覺,這就是願力的加被。如果你能夠長期住在那兒的話,你自然就具足了富豪的這種舉手投足,整個這個風範。而且你長期定居,你本身就是富豪,這就是生在佛家的富豪家。所以大家想想,如果說一個凡夫能夠見到聖境,大家想這會出現什麼狀況?凡夫能夠見到聖境,會出現什麼狀況?那你當下就發起的引發你的就不是凡心了,引發的就是你的聖心,聖境引發就是我們的聖心,那你就馬上就是聖人了,快速就進入聖狀態,就這麼個道理,這就是這一願,第三十一,淨國照見十方願。

我們再往下看,第三十二願,嚴飾超諸天人願:設我得佛,自地已上,至於虛空,宮殿樓觀,池流華樹,國中所有一切萬物,皆以無量雜寶百千種香而共合成。嚴飾奇妙,超諸天人。其香普熏十方世界,菩薩聞者,皆修佛行。若不如是,不取正覺。好,這條願力你看確實就是一條比一條殊勝,一條比一條深廣,文字是如此的淺凡,你不往深了去理解,我們學習這條願,首先我們來看什麼是佛行?大家想什麼是佛行?我看看你們現在學了這麼多了,背了這麼多了,每天都那麼大的功課,到底什麼是佛行能明白嗎?出離心能代表佛行嗎?出離心佛就躲得遠遠的,不度眾生了。有最常見的經典來一段。六度是菩薩行,不是佛行,不要搞錯了。四諦是羅漢行不是佛行,十善業是天人行,不是佛行。五戒是人行不是佛行,十惡業是地獄行不是佛行,什麼是佛行?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叫做佛行。這不是瞎說的,為什麼,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叫做佛行呀,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為代表而已,照見五蘊,十二因緣,十二處、十八界,四諦、十二因緣、六度乃至成佛全是非佛行,全是空的才叫佛行。那麼這裡講講,那既然皆修佛行,那一定要體現當下的這生活中,你說自地已上,至於虛空,有這麼多的宮殿樓觀,一切的萬物,百千種雜寶相去合成,普熏十方世界,這跟佛行有何關係呢?所以你看這條願力叫嚴飾超諸天人願。這是從事相上來講的,我們今天從理上會會。這一願統共就是指的極樂世界的生處和活處。對不對?

一般我們說你在哪個世界,無非就是兩樣事,一個是生,一個是活,生活為什麼?最後為死嘛。這是染土裡面的,但是極樂世界的生活為什麼?為成佛。所以說人家的生處、活處生活的一個環境就是皆修佛行的。大家看到這裡講到的池流華樹,池是什麼?是不是生處呀,我們將來都在池裡出來,宮殿樓觀這就是活處,以此為代表,來顯現極樂世界萬事萬物具足眾寶的全體功德。但是大家要知道,這個眾寶它是立體的功德,不是像咱們這兒眾寶說一個寶只有一樣的功德。你比如說我們在這裡的黃金白銀,這是七寶的兩大寶,對不對?那黃金白銀它只有色無有香的,你能聞到黃金有什麼味道嗎?有嗎?對它這兒的寶有遺憾的,為什麼,只有色沒有香。有的只有香有好香沒有色,有好香沒有色,你看這兩邊不是擺著沉香,沉香聞起來非常沁人心肺,可是它黑咕隆咚的,它不是呈現的妙色,所以說這是我們這兒,淨土它是無量雜寶百千種香而共合成。

就是說每一個寶裡面既有上好的色,又有微妙的香,還能夠長期為觸摸它的時候,都能夠增進道業,皆修佛行。你看這裡普熏十方世界,聞者皆修佛行。所以說明說前一條願力是以正報來啟建的,這一條願力是以依報來攝眾的。正報就是說我到了極樂世界我能看到十方的國土,這一條願力是依報來成就正報皆修佛行。所以其實這裡講的跟《彌陀經》講的道理是一樣的,但是跟《彌陀經》的側重點不一樣,《彌陀經》裡面講的皆修佛行的時候,基本上都是以聲音為載體,你看這裡講到說,自地以上,至於虛空,還記得《彌陀經》裡面說常作天樂,黃金為地,這不是天上地上,晝夜六時怎麼怎樣,就是指的中間,說這個聲音清暢哀亮微妙和雅,一切世間所不能及。那就說明說這個聲音,極樂世界的聲音我跟大家講,一個不會讓我們動情,你看我們這兒一聽聲音就會動情,難忘今宵,每年過春節的時候,歌唱家就難忘今宵,然後大家覺得鐘聲又過去了,一年沒了,年輕的朋友們大家來相會,再過二十年極樂世界來相會,但是極樂世界的聲音不會動情,不會饒心。

我們這饒心,你看那搖滾樂,電子樂,一下子給你在那喊上了,你能受得了嗎?而且極樂世界的聲音都是讓我們聞宣正法,增上正念。大家知道在我們這兒當然也有聲音,我現在講說的也是用聲音來做佛事,是不是?可是我們這兒的聲音在此土只能以聲來會道,往道上會,利用這個聲音講的道理,或者說這句佛號的這種感染來往道上會,極樂世界的聲音當體聲音就在顯道,不是來會道的,聲音當體是道的顯現呈現,這個差別相可大了,大家要知道,這真是失之一點點,它的功德就是事半功倍。所以說這一切都是最美妙的生活,但是在剛才是《彌陀經》裡面,我們這裡是講到這是用香來體現它的生活狀態,香光莊嚴嘛,你看這所有的一切萬物,無量雜寶百千種香而共合成,才導致聞者皆修佛行。

那麼他只是用外界的香塵作為一個代表而已了,大家要知道,其實他統共把六根對六塵全部都給代表進來了。你看我們把幾部經典配合起來講,因為這裡沒有鋪開講,常作天樂,這是什麼呀,是不是聲塵,對吧。那麼聲塵一定是我們的耳根來受用的。黃金為地,這裡講的無量雜寶等等,這是什麼?一定是用色塵眼根來受用的。是不是?那麼百千種香,這裡講到其香普熏十方世界,這是什麼呢?香塵是鼻根來受用的。在前面的願力裡邊有講,一食之頃,遍至他方國土去供養,飯食經行回來,這是舌根來受用的,是吧,舌頭嘛。那麼盛眾妙華,供養他方諸佛,這是用觸根,觸塵。因為你盛眾妙華的時候,你身體不是要挨著這個芬陀利華嘛,這是身根來受用的。所以其實就是眼耳鼻舌身對色聲香味觸。

這裡我們這兒的話眼一定被色轉,耳一定聽到聲音就被轉走了,這不叫受用,大家知道嗎,這叫染著。那麼極樂世界他皆修佛行,大家看非常巧妙,就修在這裡,他不是用意根,眼耳鼻舌身,還有什麼?還有意,差別就在這裡。雖然同樣是六根對六塵,極樂世界不是用意根去分別貪著,而是當體就反觀皆修佛行,雖有種種的受用,沒有種種的染著。

雖有種種的受用,他不是攀緣的受用,是解脫的受用,是沒有受用的受用。所以就這一段相對六根六塵,我們才知道,什麼叫做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人家在聞香的時候就沒有鼻,沒有香。雖然沒有鼻沒有香,但是其香普熏十方世界,百千種香而共合成。就是這麼個皆修佛行法。我說得大家能明白嗎,就是在極樂世界當體的受用,這只不過以香塵為代表了,而實際上六根對六塵,體現的就是色空不二之法,中道佛行才稱之為皆修佛行。因為你如果六根不受用六塵,你把眼睛閉起來不看,那就不叫中道,對吧,那就偏於空了,我要遠離它,那麼眼睛看著看著眼花繚亂,馬上就鑽進去太好看了,這就偏於有了,貪著了。所以人家的六根對六塵依然在對,在作用,但是他生不起來我們凡夫的染著之法,這就叫皆修佛行,若不如是,不取正覺。大家來看,你看這如果仔細理解的話,每一願裡面都有如此深邃的這個法義,我們要當真。

再往下看,第三十三,獲光觸身獲益願,就是獲得光明觸身獲得利益的願。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眾生之類,蒙我光明觸其身者,身心柔軟,超過天人。若不爾者,不取正覺。大家看前面不是還有一條願力,叫做光明遍照願。還記得吧!為什麼這裡又出來這麼一條願力呢?說能夠蒙光明照觸者都能夠獲得利益。蒙我光明觸其體者,身心柔軟的利益。這是有差別的,前者成就的是光明遍照的體性,就是說他有這個能力,已經告訴我們了,此處成就光明遍照的大用,說他有這個能力他可以把它發揮出來,所以叫做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你看十方無量眾生蒙這個無量光能夠照射的話,記住這裡講到的十方無量眾生,不是局限此方或者是人道,就包括十方就是說所有的方,包括六道,這樣的一些,這就等於說所有他方國土六道一切眾生的覆蓋率都在其中了。一旦觸到阿彌陀佛的光他就身心柔軟,超過天人。大家想想佛法這種穿透力,確實是讓人這個身心能夠得到這種懷柔,這種忍辱安忍這個狀態。你看我們其他不要說阿彌陀佛的光明或者阿彌陀佛的名號,所能夠接觸緣起到的地方,或者身心的這個世界中,大家還記得我們都知道一個典故就是正在被批鬥的時候,不是有一個女教授剃了一個陰陽頭,馬上想自殺心生起來的時候,別人一下子給她寫了一個條叫做此時正是修行時,她就軟了,那不是說我就徹底折服了,或者你們斗吧,斗的我就投降,是柔軟就是什麼呢,她馬上就身心自在了,有智慧的觀照。

就跟我們正在,我記得有時候那會兒同修,同修們也是為了爭得啥來著,還是為辯法義,旁邊的老和尚說了一句你們愚癡,他還有一點方言,愚癡,就這麼兩個字出來,一聽了因為有善根的人,沒善根的人聽到說你老和尚誰買你的帳,繼續杠上,他們倆一聽這個,馬上心裡就感覺到確實我現在在犯愚癡,為什麼?因為相牴觸嘛,斗諍嘛,所以這會兒就身心都是剛強堅硬的,《地藏經》裡面講的,我們這裡就是南閻浮提眾生,剛強難調難服呀,剛就是那個硬度嘛,強就是他不化,始終都化不掉。你看我們的身心現像是不是這樣子,你去有時候去弘點法,去布點教你去試試。

我們說用法水甘露,把眾生剛強的心給化掉,現在眾生的心剛強到什麼地步?就跟一個冰灘一樣,你好不容易燒點開水,自己積攢點溫度開水想倒在上面讓它化一化,好,倒一點它當時好像化一下,再過一夜,它把你都給凍上了,你也冷冰冰的,這就叫剛強眾生。所以說你看心剛強了就煩惱熾盛,身體剛強了就僵硬生病,性格剛的人為什麼容易中風呀什麼等等?他一下子發火,這個火氣一上冒的時候,確實就容易導致你身體出現這樣一種四大不調的狀況,所以我們現在有時候想想就是身心太不柔軟了。有時候你到了什麼地步?包括咱們身為佛門的四眾弟子,明明知道理是如此,他就照著這個理擺在跟前,他事上還是依然我行我素,這就是剛強,固執己見,不能隨順佛語。當然這是從一個層面來講。

另外一個層面再來講,這裡還有一個是什麼?身心柔軟,超過天人,觸其光明,這得到這個利益是什麼呢?就是說在修行的方法上可能我們一直是用一種死板的刻板的剛強來對治的。你比如說很多時候,我們都在《金剛經》裡面講出來說:須菩提如何降伏其心,對吧,如何令住?那覺得如何降伏其心,那凡夫下意識地,降伏那不就是,因為我們的心是剛強,就等於說那肯定是拿個刀子把這個煩惱降伏了,我今天一定要把煩惱給滅了,這是不是一般人的常態,就一定要把這個煩惱火我要用智慧甘露把它給滅掉,把它給澆濕了,讓它燒不起來。因地上用了剛強的不究竟的方法,果地上依然還始終在剛強的煩惱之中,所以剛才為什麼講到皆修佛行,這是我們對治煩惱還是用的剛強。你說用剛強去降伏煩惱的心去降伏煩惱,你煩惱能把煩惱降伏得了嗎?能嗎?就等於說汽油一樣的水能把燒著的火能澆滅嗎?以前的祖師就開示過這個,在此也給大家好像講過,就是這個煩惱跟智慧它是這麼一個關係,我們所有的錯覺是什麼呢?

一開始說降伏煩惱就等於說跟個什麼呀,比如說煩惱是柴吧,智慧是火吧,我們對照一下,就是以智慧火燒這個煩惱心嘛,煩惱是柴火就是心嘛,那麼如果一開始的時候,我們把煩惱慢慢好像似乎降伏了,對吧,降伏在那的時候就等於說如果有人用這個木頭棒子在那兒鑽,鑽著鑽著鑽著煩惱就像降伏的那個清淨的心就像木樁子一樣,但是有木頭椎一去鑽的話,雖然剛開始沒反應,轉著轉著還會有溫度出來,這就叫不究竟。再一個假如果說你把心地降伏煩惱降伏得好像有一定清涼感一樣,就像一塊金屬一樣,一般人動不了的,對吧,心降伏了嘛,清涼了嘛,沒煩惱了嘛。可是如果用火去燒的時候,金屬再怎麼,溫度只要一高,還能把你化掉。就算你的心修的跟水一樣,心如止水了,可是不要忘了,如果用一個容器把你這水盛在那兒,放在火上還會怎麼樣,燒著燒著還會怎麼樣,還會沸騰起來。

所以這些方法都屬於以煩惱斷煩惱,當有煩惱去斷,有菩提涅槃要成的時候,就是一個對立,在對立的狀態永遠煩惱是存在的,所以你看我本人學的就是中觀派,中觀派的理論思想就是以煩惱斷煩惱,永遠沒法斷煩惱,煩惱怎麼斷?不斷而斷是為斷。就跟我們常說的世間法,都說等我這個完了,將來再修道,再皈依,退休了以後學佛念佛往生,那你什麼時候能了完呀?你退休了,兒女又生了孫子,你還得看孩子。

沒有了,世間事不了了之,了是了不完的,就跟煩惱是不斷而斷,斷是斷不了的。所以我跟大家說,這法海真源真是不一樣,我在法海真源天天都是善知識,那天跟大班的一小師父一塊兒從山門裡面走進來,他說法師你最近辛苦嗎?我說很辛苦,他說你這一天的生活?我說我全部的生活就是怎麼把我的妄想這些煩惱把它控制住,管得好,兜得住,人家就來了句說,法師呀,那你天天跟它作對,你不累嗎?你看這開示就來了。這就為什麼同修道場,同修道場他的心都會此起彼伏,你在伏的時候他在起,他就能帶你呀。那麼我們一個人寧在叢林睡覺,都不在小廟辦道,就是這個功德。叢林啊,所以你看這善知識的功用就來了,所以我們降伏煩惱也是這樣的,你對立的時候,永遠是針鋒相對一觸即發的,它就是剛強的狀態,永遠不可能柔軟。你唯有觀這個煩惱,本來就沒有煩惱你還去斷啥呢?

得了這個竅了,是為不斷而斷,是為真斷,這才叫身心柔軟。如果你始終要跟它鬥爭,今天就是不放手做一把,不破斧成舟,不背水一戰,那你慘了,你最後只能夠沉到水裡面去了。所以你看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的人,我們在降伏煩惱的時候,還是以剛強的出發點去降伏,很多時候是這樣子的,那就沒辦法,煩惱就沒完沒了,一鉚扣一環相續不斷,導致我們就在輪迴中此界壞了還輾轉相繼,此界成了,還復再來,這就是這樣子的,因為身心剛強。所以你看這裡十方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眾生之類,只要蒙阿彌陀佛的光明能夠觸其身者,身心柔軟,超過天人。就等於說十方世界裡邊最難以搞定的一個攻關項目,就是怎麼抉擇正確的斷煩惱方法。大家不要以為說我們今天一講這個以後我就會用了,不是這樣子的,如果你前面那種冤枉路積累的不到頂,你這個方法你就用不起來。

前面的台階還是需要的,冤枉路還是要走的,你不要今天一講,回去直接就空中樓閣直接把第七層拿出來住了,不要一二三四五六層,那你就塌下來了,一開始就是要對治,就要管制的,要不要戒律幹嘛。所以從這一點上來講,就這一條願力,就把十方國土裡面最難搞定的一個問題,修行上面最難直接契入到這樣的一個最佳狀態的問題,功關的重點他給搞定了。光明觸其身者,身心即刻柔軟,就等於說我根本不需要斷煩惱,我只需要用智慧去隨順煩惱,享受業果,心就清明瞭開朗了,這就是法的加持力。所以你看在極樂世界有他力的光明這種載體,一觸即發,就一觸就搞定了,不是像咱們這兒一觸煩惱即發,人家一觸就柔軟了,就這樣的一個願力。

好,我們再看下一條願力,這一條願我們一起先來讀一下,可能時間關係再能講一條,就是第三十四願,在五十七頁的第三段,把這一條願讀完就可以了。一起來:

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眾生之類,聞我名字,不得菩薩無生法忍,諸深總持者,不取正覺。

好,就到這裡,我們再講一願,大家聽無生法忍也聽得夠多了吧,你看這一鉚扣一環,這一條願力直接關係到前面的身心柔軟,其實身心柔軟到極致,就是徹底沒有脾氣的時候,就是無生法忍現前。因為給大家講,很多時候確實知識的推廣比較多,說有生忍,有法忍,有無生法忍,可能我們就是聽了百千遍了,到底還搞不懂什麼叫做無生法忍?無生法忍就是徹底放下,就連一點點的起都沒有了,不要說伏了。所有的萬事萬法中不見一法有生,一法有滅,就叫無生法忍了,連那麼一丁點都沒有。

當然無生法忍不是死僵在那兒了,就是前面說徹底身心柔軟了,隨順自在了。所以我們知道說什麼叫做無生法忍?有時候確實從理論和心行上去感悟一下,就是真正地安住在這個無生也無滅的這個實相理體中,也沒有生也沒有滅,沒有垢沒有淨,沒有增沒有減,沒有去沒有來,沒有進沒有出,就這樣子,就是連一個概念也沒有,連一個思想都沒有,一切就在這麼本來的存在著。諸位你們在念佛之餘也感受一下,憑自力也可以感受一下,就是假如果我們把一切的概念都屏蔽掉的時候是個什麼感覺?就徹底讓它萬籟俱靜。就是外在的情況都沒了,包括我們自身,自我的存在感也沒了,包括我在想我自我的存在感試著往上一躍,為什麼百尺竿頭更盡一步,就再往上一躍,連自我存在感也沒了是個什麼感覺?

大家都活得沒有任何意義,依然這樣有滋有味地活著。就在這個中間,夾縫中脫穎而出就無生法忍,就安住在這個無生無滅的智慧裡面。《大智度論》裡面就講到說:無生忍者,乃至微細法不可得,什麼叫不可得呢?只要你心裡面有一念往起來蠢蠢欲動躍起來的時候,就是等於有了一法,有了一得了,所以大家仔細觸摸自己的內心深處和現前的一念,這就叫無生。住到這個無生法裡面不作不起諸業行,就是什麼都不想幹,不刻意地幹,連刻意都沒有刻意。我們有時候還會去刻意表現個無意,沒有這些了,這就叫無生法忍。大家要知道,真正依照自己的力量到第二大阿僧祇劫滿了,證到八地的時候得無生忍 。

所以這裡講想想,你看:聞我名字,從這一願開始,這個願力的情態改成什麼了?不是極樂世界的住持相,是什麼呢,是聞這個名號,這裡講到說名號攝取相,就是所有的後面的願只要是聞我名字,聞我名字,聞我名字,只要是聽聞到這個名號,皆得菩薩無生法忍,諸深總持,大家想想在我們這個修法中,到無生法忍地步這麼難,這個境界這麼高,那麼怎麼通過願力能攝凡夫在往生的過程中,從凡夫到極樂世界出現,然後順理成章地住到無生法忍中就是靠什麼,就靠這個名號了。什麼叫聞我名字呢?就是各種各樣的眾生之類,聞我名字就是聞在本識嘛,是不是地藏經有一句說或怎麼樣,或聞在本識,有這麼一句,聞在本識就是阿賴耶識裡面,只要我們種下這個名號種子,就用這個佛號就搞定了。

為什麼有這樣一個功德?首先我們要了解,剛才既然了解了無生法忍不起不作,一切概念打破,那麼大家想想,一切概念打破的時候,是不是如果從粗線條來講,一定要進行一個描繪,是不是沒有時空概念了,沒有時空概念,那麼這裡就對接上了,阿彌陀佛就是無量光無量壽就是沒有時空概念,所以說只要有無量光壽這麼一個這樣的一個表達無生法忍,記住,阿彌陀佛就是表達無生法忍的,無量光壽不起不作,表達無生法忍的這麼一個音聲符號,作為代表無生法忍的真實境界,穿插在我們凡夫的心田中的時候,它就等於說,我們不是有時候會給身體裡面種什麼,檢查的時候會埋一個什麼,脈絡裡面會埋一個埋線,是不是有這樣的情形,在中醫上也有一個埋針,對吧,就等於說埋這麼一個針一樣,埋在裡面它就用這個名號不斷的類似於爆破爆破,不斷地熏習我們內心的染法種子,就讓它不斷地呈現無生法忍的染著,無生法忍的影響。

大家要想就是因為這樣,所以才能夠這樣聞我名字,皆得菩薩無生法忍。大家要知道真正以我們自己如此難證的情況,你說我們自己證無生法忍靠自己幾乎不可想像的,就靠願力。聞我名字他說能證,在如此難證的情況下,以什麼方式來證?大家設想一下以什麼方式來證?在我們娑婆世界如此難以到達的內證功夫怎麼體現在極樂世界殊勝就得到了?憑什麼?在《觀無量壽經》裡面韋提希夫人不是非常的絕望,對吧,在那種情境下,結果後來世尊給她講這個《觀無量壽經》,講完了以後在釋迦牟尼佛和阿彌陀佛兩土世尊的加持之下,當時就讓韋提希和五百侍女就現見到西方三聖現前了,還記得那場景吧,現見現前的時候,他就住在空中,發出光明,她心生歡喜,當時就豁然大悟,就得無生忍。這是《觀經》裡面的情形,現在觀經就在,你可以待會兒翻開來看,韋提希夫人在這樣的一個煩惱海中,正在煩惱熾盛的時候,就見到佛的光明,見到西方三聖就得無生法忍,聽說有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這麼個法門,她就得無生法忍。

所以說我們如果從淨土的修法這樣橫超著往無生法忍走,全憑著我們第一個叫做喜忍,第二個叫做悟忍,第三個叫做信忍。就憑這幾個心理情態途徑直通到極樂世界的無生法忍證量。當時韋提希何以故能證得?第一個就是她見到佛,對淨土法門生起了決定的信樂,得往生的利益,她生起了極大的這種歡喜心,由於這個歡喜心的力量太大了,把所有的煩惱都給蓋住了,大家明白吧?你們試一試,就等於說打個比方,最近我們有一些煩惱很熾盛,怎麼也甩不開,是吧?你嘗試著轉一下因緣,再去接觸幾個人,再去換一下生活情景和找點事幹,等那個事情把你的心牽住的時候,這個事情就淡了,就沒有了。這個時候也是,她見到淨土法門,發現她能往生,生起無量的歡喜,結果把所有的煩惱都排擠下去了,就蓋下去了。就覺得除了這件事沒有其他的事,這也是一種臨近忍的方法,所以這叫做法喜途徑直入無生法忍。第二個叫做悟忍,就是領悟。

悟到說還有阿彌陀佛這樣的一尊佛,他過去的大悲威德和願力,馬上內心生起極大的相應,就跟說我的眼裡只有他,其他的視而不見,這個時候這種力量又把他佔據了,又生起了一種忍力,這叫悟忍。第三個叫做信忍,就相信說,這可不是信願行的信,就相信他一念都能跟阿彌陀佛得到感通,能夠成就往生大業,他住在這個定的心,定在這個上面了,又生起一種忍的力量,這都屬於忍,忍是什麼意思?就是安住,執持,不斷地就在這個境界中。所以大家你看,這裡講到說聞我名字,得菩薩無生法忍,名字的本身內涵就具足無生法忍的境界,這從通途來講。那麼從往生來講的話,只要聽到淨土法生起這樣的信、悟、喜,忍的力量,就可以帶我們,這種力量帶我們去極樂世界現前住在無生法忍,你說還有比淨土法門在任何一個關口都給你具足了雙保險。

又具足了橫超他力的方便,又具足了自力的能量。我們很多人以為說往他力,就徹底把自力不顯現了,把自己屈才了委屈了,生怕把自己身上哪點煩惱給落了。沒有帶到那一樣。所以大家仔細地悟解這些,你看通過法喜的途徑,通過相應的途徑,通過仰靠的途徑都可以建立起來,等同於無生法忍的忍力,我講的大家能聽明白嗎,那既然聽明白了,那就說明說對於四十八願的內容也能忍得住了,對於聽經聞法,不斷地來,不斷地相續也能忍得住了,下一次講法在十二號,大家記住盡量來,為什麼,因為十二號好像是端午節剛剛收假,是吧。但是因為我們的課程現在設置的居士林那邊也是同步到十二號,還是週日,那我們就盡力而為吧,能來的就忍著來,來不了的也忍住,不要又說遺憾又這樣的,也不知道是否真的內心生起遺憾,還是說終於能鬆口氣了,不去一回了,不管怎麼樣,都忍著吧,忍到成功,忍到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現前的時候差不多了,好,請大家合掌。

聞法功德殊勝行,無邊勝福皆迴向,

普願沉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薩摩訶薩,

摩訶般若波羅蜜。

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花為父母,

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

好,南無阿彌陀佛。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宏海法師文章列表

淨業三福的施設不是目的

這個三福給大家念一下,這段經文非常重要。佛說: 欲生...

念珠的數目就是你將來往生淨土的日期

明朝有位名叫道隆,他的母親李氏,年到四十歲,吃長齋...

但肯生信發願持佛名號,定蒙彌陀垂慈接引

唯念佛求生淨土一法,專仗彌陀宏誓願力。無論善根之熟...

阿彌陀佛能加持臨終者不貪戀娑婆嗎

問: 請問大安法師!如果心裡還留戀世間的財產事業,...

哪怕往生邊地疑城,也從此與輪迴絕緣

我們在這個世間修行是進進退退,一生好不容易修了點功...

房門反鎖,念佛穿牆

⒈董子明居士,民國時期山東蓬萊人,學識淵博,曾經擔...

四十八大願——(第9願)皆得神足飛行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得神足,於一念頃,下至不能超...

在家淨土行人如何做到決定往生

問: 《彌陀經》一心不亂,《無量壽經》至心信樂,《...

【大藏經】譔集百緣經

譔集百緣經卷第一 菩薩授記品第一 (一)滿賢婆羅門遙...

【大藏經】普賢行願品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大藏經】佛說仁王般若波羅蜜經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人,爭個什麼呢

有糧千擔,也是一日三餐; 有錢萬貫,也是黑白一天;...

人知殺生之業最慘,不知邪淫業尤慘也

人知殺生之業最慘,不知邪淫業尤慘也;人知殺生之報最...

在寺院上廁所要注意哪些問題

進廁所後,須三彈指,提醒坑中啖穢鬼,及時迴避,這樣...

桑葚的功效與作用

桑葚是桑樹的果實。桑葚又叫桑果、桑棗,成熟的鮮果味...

為何修行人要過午不食

問: 修行的人過午不食或者日食一餐,那是為什麼? 成...

從身安道隆的角度,一定要斷除這五種辛菜

那麼這一段佛陀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你生命的變化跟...

修法前應當先修懺悔

《占察善惡業報經》裡面說: 「應知善男子!」應該知道...

摹仿國王

世間萬事最初都是摹仿而來,譬如小孩學走路、讀書、學...

印光大師關於《金剛經》的開示

金剛經者,即有談空,不墮空邊。即空論有,不墮有邊。...

你在哪裡,哪裡就是風水

在佛法當中,我們學來學去,也沒有離開這一念心。 在廣...

以身作則,反求諸己

人活在充滿罪惡的世間,自身又有私慾偏情、妒忌佔有等...

人心的九個結

從前,印度有一位叫無著的菩薩,他是佛教非常有名的一...

【推薦】十心嚮往,命終必生極樂國土

又云,十心嚮往,命終必生彼佛國土,是《寶積》義。《...

修行中遇到障礙該如何克服

問: 在修行當中遇到障礙,如何克服? 大安法師答:...

跺腳念佛與念「彌陀佛」如法嗎

問: 有許多居士以腿不彎曲、類似蹦的形式來幾天幾夜地...

欲愛的根源來自於這念心

過去,佛住在舍衛國只樹精舍時,為所有的天人等四輩說...

【佛教詞典】現世利益

「當益」之對稱。於現在世受佛、菩薩之恩惠。亦即由祈...

【佛教詞典】掘地戒掘傷

子題:钁、耒、扴 行事鈔·隨戒釋相篇:「若用鋤,钁耒...

【視頻】大安法師《專思寂想》

大安法師《專思寂想》

【視頻】《我建超世願》男聲讀誦

《我建超世願》男聲讀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