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宏海法師:佛說無量壽經

宏海法師  2018/10/07  大字體  護眼色

(第十六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好,請放掌,阿彌陀佛。

各位,我們今天是九月四號,也是一個新學期來聽聞學修佛法,特別是淨土法門的一個新的開端吧。在此之前我們把《無量壽經》已經講了十五講了。那麼今天開始,我們從第十六講,也就是接著上學期的講起。但是在此之間我們差不多也有,我看將近兩個月,可能大家有的在北京,有的也中途去過五台山去共修了,將近有兩個月的時間,我們沒有在咱們福慧慈緣,特別是在福慧慈緣的這個會場裡面在一塊兒來學修。雖然在此中間我們也去五台山,也去磕頭,有的也去共修,或者在座的有的也在各自的緣法裡面也做了一些精進勇猛的修法吧,但是我也是自己的心歷中,越來越感覺到這個佛法確實是不能夠離開。雖然我們說聞思修、聞思修,但是在修的過程中,也不能夠離開聞思。否則你很可能,要麼就慢慢就乾巴了,要麼就隨自己的意願就這樣走了,各種知見就出來了。

特別是如果你在修上面稍微還有一些精進,那麼出來一些自以為是的境界也罷,狀況也罷,你很快就隨著它流走,這個正知見就到不了頂了。所以跟大家講一下,我越來越覺得聞法太珍貴、太難得和絕對的必要。你像我們現在有時候,說是有聞有思有修,但是確實很多時候,我們仔細地觀察一下,包括我自己也捫心,如果仔細地反觀一下,有時候我們的這個聞思,特別是修呀,根本就沒上來。因為一件事情在我們生活的過程中,在我們生命的過程中,到底它佔的比額,它的重要性有多重?我們自己不要問其他人,自己看看,當下就可以了解得到。包括你坐在這個法會現場,你都能把心揪過來幾分,你的勁能使上幾處,都不一定。我再再地給大家講到說,只要有時候我們一入到這個法會,那麼我們至少有一個觀法,就是那邊是西方,西方三聖清淨海眾,跟我們這裡是直通,同在的。但是不曉得有時候能使得起幾分勁。

你看我們現在說實在的,這次出去也參學一番吧,有好多見聞。大家都說在學佛,都在修法,但是這個佛跟法到底在他心目中佔了多重要,也不一定的。你想想在你的精力裡邊你佔了多少,在你的財力裡邊你佔了多少,在你的壽命力裡邊你佔了多少,壽命力就是你的時間嘛,我們現在到底佔了多少呢?所以我越來越覺得,我覺得講法是非常值得,非常重要,值得我們把所有的生命精力都依托在上面。所以回顧我現在確實也是,回想當初的初發心,說只要有地講,有人聽,有時間,只要這三有就去。現在大部分的主線裡邊,還是算一直這麼進行下來了。所以大家來能夠一直聽也是非常難得的。

我們剛才講了精力、財力、壽力上,你能使得上幾分?像我這次也有在法物流通處,也看到好多的見聞,在廟裡邊也罷,在五台山的街道上也罷。有時候我們自己也覺得說,哎呀,在生活中吃住,或者說買個開的車子就不說了,你吃一頓飯你得花多少錢?我看到一個吃飯花了好多錢,又買了什麼居士服,滿載而歸,後來善知識讓他請一個佛像,他舍不得,問來問去,問的越來越小,質量越來越次,最後就弄了一個玻璃鋼的,小小的就算完事了,就算是給善知識一個回報。

哎呀,我在旁邊看的我說,當然我們說如果你能力在,或者能力沒有,不是說佛像以這個品質、材質或者什麼來論高低的,心平等是一樣的。但是你能力在,你其它的花了那麼多,佔了你今天消費的那麼多,請佛像的時候就這麼一點點。從中間也可以看到,現在很多時候我們對於法寶,就比如說這些經書、這些大德的開示,修行的心路歷程,他們的根本傳記,這都是策發我們來往道上修,往道上會的,可是很多時候我們不可否認地說,結緣結慣了,根本舍不得花錢,一覺得花錢就不對勁兒了。在海外其實很多的法寶那動不動就好幾百好幾百,他買來了以後,請過來,他覺得這樣才覺得殷重,完了以後還輾轉相繼去。這些都屬於我們在法上到底用了多少工夫吧,這也是因果相續,功不唐捐的。這是今天說到新開學了,我們共同再共勉一下,希望我們還是要把自己的有限的人生依托在法上來。

特別是再跟大家講一遍,真的真的是我們現在一部一部地這樣講經,幾乎是非常稀有難得。我不知道你們的視野中,有沒有關注到這個問題。並不是說本人或者我們這樣的一個小小的會場,咱們就怎麼用功,我就講得多麼好。可是你看到現在的時節因緣,有時候這種時節因緣,共業所招是不可違的。大型的聚會,大家的時間也就三兩天,伴隨的可能還有道場裡面的開光呀,或者其他的法會,乃至學術研討一下,剩下真正的講法,能夠有一早上兩個小時,一個大德法師來這兒講一個主題就不錯了。

業餘時間你說我們哪裡去聽法去?說是現在網絡或者怎麼發達,可是真正的現場這種共學修是不可替代的,這個是永遠不可替代的。就跟我們花錢好像說,現成的吃點快餐買一頓飯,那只是為了馬上把肚子填飽。但是你用心地今天做一堂齋飯供養,從始到終,最後端上桌子,那功德不一樣,覺受不一樣。因為畢竟有差別相。所以現在你看整部整部地講,我們說實在的,我能在這裡講,大家能夠來聽,我們要引以為豪。而且每一部經典,隨著我們,我們也不知道緣法到哪裡,也不知道講到什麼時候,但是你要記住,每一部經典,這一部講過去了就講過去了,不可能像古大德、祖師爺們那會兒的因緣福報,一部經典完全按在那兒,兩百部、三百部地講。能講一部都已經算(好的),現在都不知道能不能把淨土五經一論能夠講完。雖然你看我們已經講了,這從《佛說阿彌陀經》、《觀無量壽經》,現在講到《佛說無量壽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也講過了。這都不敢打保票的。

特別是這種時節因緣現在,你想這部經典現在進行到一半,能不能講完,都不敢打保票,無常嘛。所以請大家格外珍惜。我們今天開始還是《無量壽經》,掀開法本到六十六頁,請大家掀開法本到六十六頁。上一講的時候我們已經講到說,其所不知如大海水。今天我們貫經從又其國土。我們先讀一段,讀到六十七頁的最後一句。

這一段經文非常有意思,要是讀起來,就跟那個小孩讀三字四字經一樣,而且裡面的內容不斷地重複,來迴繞。我那會兒讀的時候還說為什麼,秦人不是好簡嗎?你看羅什大師或者玄奘法師那會兒翻譯的時候,一句亦復如是就過了。這裡面後邊這麼一大塊,就是這些寶貝,這個為根,那個為枝,這個為華,那個為果。待會兒我們慢慢就知道了,這裡面有微妙的殊勝功德和用意。好,大家找著了嗎?我們一起來讀:

又其國土,七寶諸樹,周滿世界。金樹、銀樹、琉璃樹、玻璃樹、珊瑚樹、瑪瑙樹、硨磲之樹,或有二寶、三寶,乃至七寶,轉共合成。或有金樹,銀葉華果。或有銀樹,金葉華果。或琉璃樹,玻璃為葉,華果亦然。或水精樹,琉璃為葉,華果亦然。或珊瑚樹,瑪瑙為葉,華果亦然。或瑪瑙樹,琉璃為葉,華果亦然。或硨磲樹,眾寶為葉,華果亦然。或有寶樹,紫金為本,白銀為莖,琉璃為枝,水精為條,珊瑚為葉,瑪瑙為華,硨磲為實。或有寶樹,白銀為本,琉璃為莖,水精為枝,珊瑚為條,瑪瑙為葉,硨磲為華,紫金為實。或有寶樹,琉璃為本,水精為莖,珊瑚為枝,瑪瑙為條,硨磲為葉,紫金為華,白銀為實。或有寶樹,水精為本,珊瑚為莖,瑪瑙為枝,硨磲為條,紫金為葉,白銀為華,琉璃為實。或有寶樹,珊瑚為本,瑪瑙為莖,硨磲為枝,紫金為條,白銀為葉,琉璃為華,水精為實。或有寶樹,瑪瑙為本,硨磲為莖,紫金為枝,白銀為條,琉璃為葉,水精為華,珊瑚為實。或有寶樹,硨磲為本,紫金為莖,白銀為枝,琉璃為條,水精為葉,珊瑚為華,瑪瑙為實。行行相值,莖莖相望,枝枝相準,葉葉相向,華華相順,實實相當。榮色光曜,不可勝視。清風時發,出五音聲,微妙宮商,自然相和。

好。在前面給大家一直講的時候,我們再回顧一下《無量壽經》的一個脈絡,脈絡很簡單,就是一個法藏比丘,一個出家人,最後怎麼成佛的。所有的力量從中使的就是發了四十八願。發了四十八願以後呢,用他的修行不斷來思維、設計、修行,最後終於成佛了。所以在整個法界來講,我們也可以告訴大家,不斷地有人在成佛,特別是在極樂世界。但是我們就成不了,還在凡夫的一輩子中,這幾年裡邊,今天、明天、一週一週地在這兒聽法當中。

那麼成佛了以後,他所有度化眾生所依托的還是這個願力。現在我們講的是什麼?講極樂世界的情形,就是人家的願力已經兌現,變成真實的世界,並且向十方輻射,接引眾生。我們這個國土裡面,作為被接引的可能性的一部分眾生之一,正在學習和向那兒發展。能明白吧?這就是我們此時此刻活著的意義,當下活著的意義。

所以這裡開始講到,前面是講的什麼呢?你看一條願力裡面說:一切萬物,嚴淨光麗,形色殊特,其中更具體地就是說,什麼道場裡面的樹無量光色,等等這些都是講的正報。前面我們大部分講的是正報的聖眾,你看數也數不著呀,都是這麼大的大菩薩呀,乃至壽命無量呀等等。這裡開始講依報,國土。這裡講到了,第一個大家要知道一個什麼概念?他要告訴我們,七寶樹周滿世界。

前面講了正報,就那麼多的菩薩天人,數量是功德無邊。這裡講到什麼?在所有的世界存在中,人家的物質全是以七寶為主要元素,相結合而成的世界。說白了人家生活的環境就是這樣子的,既不存在污染,也不存在毀壞。再一個表法是什麼?就等於說你看這裡,七寶諸樹周滿。大家要記住這個詞,周滿表的什麼法?週遍圓滿,就是一大極樂世界,唯以三寶為國土的根本住持。前面的無量壽佛是佛寶,清淨海眾無量無邊是僧寶,這裡開始講法寶。大家看到了嗎,聖法週遍就是用這個七寶來表達的。我們這裡講到的說,這個寶樹周滿世界,就是以七寶為根本的材質。大家看,有的你看,七寶我們在此之前也跟大家講過,在《彌陀經》裡面也講。特別是這裡有一個,琉璃我們都知道,玻璃其實就是水晶,不是咱們現在製造的有機玻璃,以前叫水玉,有時候也叫水晶,就是我們現在說的那個水晶,那會兒叫玻璃。這其它的幾個我們都知道,這就是指的七寶。

那為什麼這裡有的是,你看,一寶所成。七寶諸樹,周滿世界,這就是什麼?說這些樹有的就只以金樹、銀樹一寶所成,這是說明什麼呢?表我們的自性清淨心。大家記住啊,每個人的佛性現前我們都有,能夠出生一切功德善法。就當我們學佛來講,為什麼我們本來具足貪瞋癡,一天那麼過日子,自打皈依佛門學佛了以後,一個急轉彎就開始修學善法?雖然還不圓滿,雖然有時候也進進退退,但是我們的心是向善的。皈依那會兒就跟大家說了,我們的心是向什麼?向解脫清淨的,這也是我們自性清淨心出生的一切善法功德。包括我們看到今天有人供的這個花,兩邊的竹子樹,也是我們自性清淨心所顯的功德。大家不要忘了,在地獄裡面的眾生就顯不出來人道的這種功德。所以說一寶所成,表的就是自性清淨。

那麼有的是二寶乃至三寶、四寶、五寶、七寶,這表的是一切善法功德都是我們本具的一心所開發出來的。一寶跟七寶怎麼樣?大家看到下面有一個轉共合成。所以這些詞是非常微妙的。有時候我們這裡一聽就是,可能也就說,這大概就是金銀揉在一塊兒了吧。我再再地講,到了故宮裡面你見過那些擺件,那不是裡邊就是有什麼小玉杈子,上面再綁點珊瑚,再弄幾個翡翠片,大概就以為是那樣的。不是的。

那個雖然也是寶物,但是沒有生機。大家要這樣來會,極樂世界的這些依報國土裡面,一切的生長之物都有生機。我們現在植物有生機,可是這些牆呀、水泥柱子呀等等這些沒有生機。極樂世界不是這樣的。那麼特別是要給大家這裡貫一下,我們常講到七寶、七寶,佛家不是常講到七嘛,這七寶表的是我們的七聖財和七菩提分。這個大家聽一下,你看,七寶諸樹,乃至七寶。七聖財我們都知道,大家都聽過,有知道七聖財的嗎?真的有人,我也不知道他這是勘驗我的這個就是發心堅固不堅固,真是有人勸我說,法師,你天天講那麼多給居士,你認為他們能聽得懂嗎?我說當然能聽得懂呀,我覺得他們肯定能聽得懂。他跟我說,他們聽一會兒,他們當時懂了,過一會兒就忘了。我不信,我跟他們說,我老說:我說不會吧,至少能記得一點兒。但是我現在發現,真有可能過會兒就忘。是忘了嗎?

七種聖財就是讓我們人轉凡成聖的功德法財。說到這個講法了,我就再插一點。確實講法現在我們有時候,你比如說給大家要講七聖財和七菩提分,它聽起來確實沒什麼趣,但也不是不能用,是你聽不進去了,你就不會用,入不了心,它並不是說真的有多麼教條。因為我們現在有時候講法,一個講座就,都是說要接地氣,要切合實際。當然好像我這個方面確實有時候能力差一點,接地氣,我不知道生活中怎麼接地氣。那麼佛法裡面講的這些,我覺得也很接地氣。

你比如說七種聖財裡面有一個慚和愧,我們現在就不具備,很多時候。因為具有慚愧這樣兩種聖財,大家要記住,有慚和愧的人,他有一個表達,一個講禮貌,二一個尊重別人,第三個能夠隨順大眾。如果你不具備慚愧,你看一下你在人群中表達出來,你就沒有這三個特徵,就不接地氣嘛。所以大家在聽法的時候,不是說佛法有多廣多遠多高,是我們根本就不在乎,就覺得與自己無關。說白了根本就不想了生死,不想修。我可以現在越來越確定,就是這樣子的。大家都愛聽一個主題思想,或者說時下發生了一個什麼事,然後引逗出來,半天說兩個小時,跟著鼓掌,鼓完掌就沒事了。可是大家要知道,我們聞思講堂就是為了引大家來修。希望我們不要退了和淡了這個知見。所以我們講到的七聖財,你看,比如說信,這說了多少了嘛,信仰的信,使人決定能夠受持這個正法,這是一個功德財。還有戒,我們能嚴持戒律,意業上面雖然不能圓滿,至少我們在身業和口業上能限制。

你看我們這次,肯定免不了要講講五台山去拜山。拜山的時候,說白了這已經大拜已經兩次了,我也深知修行不是這麼非得自討苦吃而修出來的解脫。可是在我們人本有的自己的這個身心條件下,你在那裡至少拜了十三天半,十四天吧,在這十四天,從早上一睜眼開始,到日落過晚齋之前,所有的都是基本上能夠大量的主導性時間。不敢說所有的,因為中途還歇下來喝點水,或者怎麼吃點乾糧。但是身業和口業就攝住了,大家懂嗎?為什麼身業口業?身業我在不斷地禮拜,其它的什麼我都不幹。我也沒有坐著,我也沒有出去散步呀,或者瞧個熱鬧,買個東西,都沒幹,就是在那兒拜。那麼口業嘛,拜一聲要麼就是懺悔往昔所造諸惡業,要麼就是願生西方淨土中。大家聽我講法講得多的人都知道,我就這兩招,其它的也不念。或者有些業障比較重的話,就特別說往昔所造諸嗔業呀、貪業呀等等這些。就這樣,可是身口業就攝住了。身口業攝住了以後,意業就好說了,就等於說把那兩個已經搞定了,我就專門對付你了。所以大家要知道所有的法門,所有的讀誦經,念佛也罷,持咒也罷,都是為了這樣。

所以修法跟戒律它是什麼呀?是一體兩面,是一個動作。七聖財戒財,還有聞財,咱們在這兒聽聞正法。你得聽懂,聽對,聽進去,聽聞佛法。再一個就是我們剛才說的慚和愧。慚就是於己有慚。因為很多時候我們一個人不能夠獨善其身,沒人的時候你就想犯點業障,人前好像怎麼都好說,裝一會兒還行。所以慚就是於己有慚,自己的行為不檢點了,生了慚這個心態,覺得自己不對,這叫做慚。害怕別人知道了以後,影響到人家一種負能量,或者反饋回來對你的指責,這叫做愧。所以無慚無愧之人比比皆是。你實在想去,你就在一場大的這種共修法會裡面你去看去,馬上就脫穎而出,用不著我們去篩選或者說點名,一下就出來了。還有一個第六個就是舍,能夠舍離一切染著。第七個就是智慧。這七個叫做七聖財。這是可以說是從初發心的時候,要用到這些發心。如果你能憶念不忘,那說明你的信財就在。如果你的身口能夠守得住,那說明你的戒律就在。如果你常能親近三寶,常能聽聞正法,那就說明你的聞財在。就是這些轉凡成聖的功德的這些財寶,這等於說門票呀,你就有;否則你就根本沒有,你根本沒有這個機會。那我想今天既然講到七寶了,特別想我們微細地今天學習一下七菩提分。

因為相信大家現在,如果說一直在跟著我們聞思講堂,或者跟著我講法這樣的一個節奏的話,我們都在持佛名號。所以今天借此機緣講《無量壽經》呢,把這個七寶的表法我們來細究一下。我們在修行中,因為大家還畢竟是為了修,修行中用功的時候,能夠抉擇真偽和明瞭進退,所以大家仔細聽一下。這個七菩提分,我先給大家介紹一下,待會兒會用在我們念佛裡面。

這七菩提分在講到《佛說阿彌陀經》的時候,相信如果聽過的也了知,三十七道品裡邊,八正道的前面就是這個,有時候叫七覺知,覺就是菩提的意思。那麼這七覺知,第一個叫做擇法,選擇的擇,佛法的法。什麼叫做擇法呢?就是我們學習了佛法以後,以智慧來簡別他說的這個是對還是錯,是利還是害。因為我們現在,特別是當今時代的人,每天都會接觸到大量的網絡信息,一切的開示,到處都是微信公眾號,一套一套地給你七拼八湊地就來了。就我們所有的,好不容易人的精氣神就那麼一點,就被它給擊碎了擊垮了,根本弄不進去,都是碎片。

實際上我告訴大家,真正說一個修行的狀態,就是我們來聽聞佛法,比如說學佛法,以知識性的學,百分之二十,百分之二十的時間精力。然後大家一起去討論,溝通,不是說家長裡短,不是說是說非,大家要記住。討論學習佛法完了以後,我們捫心想,我們現在有幾個人到了一塊兒會討論佛法?雖然我在居士林也講,有時候講完《楞嚴經》,下來有一兩個上來問話的,但是幾乎也不是在問當下講的內容,還是問說家裡不是鬧鬼了就是怎麼樣,反正就這些吧,就是不會出這個圈的。

那麼大家聽法,你們平時看看,我們在聞法前和講法畢以後,你們有沒有討論?那點時間趕緊搶著就說兩句,哎呀好久不見了,就開始家長裡短地就開始了。所以真正為什麼?因為碰撞也很重要。所以我希望大家就是,不能夠我們有時間這樣全堂地坐下來,但是至少你們相應的人在一起有時候說一說,議論議論,討論討論,聽完了以後聽得對不對,記得多少,加固印象。還有百分之七十的,這個要用來怎麼樣?去走,去體驗,其實就是我們說的修行。你看我說的這個也夠接地氣了,這不是我們學佛裡面規定,而是現代引領世界的大學裡邊提出來的這個。一個學生,真正的一個好學生教育要成功,就是這個叫七二一。百分之七十的,就用來去做實驗,他們叫做實驗,或者領略學的這個知識,其實我們說的就是修行實踐。二十用來聽知識。知識要轉化成那七十,就是要聞和修之間的思,所以還有百分之十大家要討論。所有的這些歸根結底,說白了就是咱們這兒的第一個,七菩提分裡面的擇法,讓你有擇法的功能,要學會這個本領。所以真正的學習,是要你學會一門本領自己去,不是越學越蠢,越學越僵化。這是第一個,以智慧簡別這個法是真偽。

第二個就是精進。大家要曉得這個精進太重要了,不進就退了。我們就是有限的這一點點生命過程。你看我們就放假,我覺得坐在這兒講上一講的時候,也跟昨天一樣坐在這兒,就覺得中間沒斷,可是這近兩個月一晃就過去了。真正只有修起來,這又講到拜山了,真正你住到那個境裡面,你會覺得一天似乎是說,當真是不離當下一念。你再慢慢覺得好像說,你想讓它長就長,你想讓它短就短一樣,它就是一個空性的時間。只要我們把這個填滿,不雜就叫精,無間就叫進。

因為我們現在如果說精進,你看我這從五台一下山,深有體會。只要你的心,勇猛心或者你精進度一旦有點歇,我們的業障這種魔念,即刻就來趁虛而入,馬上就來阻撓你。這是沒有外境,就是我們自己的這種業果。所以你就只有精進不懈,你不斷不斷的,為什麼要到不退不退,就是在一個凡夫的修行過程中,哪怕你這段時間鉚足了勁,只要你一歇,所有這些違緣業障馬上就趁虛而入。所以這個七菩提分就是精進,以勇猛心離開這個邪行而行真法。再一個就是喜,心裡得到善法,生起法喜、歡喜,這種清淨無為的歡喜。還有輕安,輕安是什麼意思?就是斷除我們身心的粗重感。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種類似的有時候得到一點輕安或者什麼?

其它的不說了,比如說磕頭吧。這次去磕頭,因為是十天的期限,同修們一起去十天。十天,一二天,這次還菩薩給了一點加持,幾乎有六七天都在下雨。那麼頭一二天的時候,可能那種激情還在。三四天的時候就腿疼得不行了,腿又疼,又拉肚子,又下雨下得感冒等等這些。我這美其名曰,我們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法會。很重要的法會大家要知道,有時候消業的話,這個法會一完大家都會生點病。你看我聽說某一些大的法會,比如說金剛薩埵法會等等,藏族的。他們就是常去參加的人說特別怪,這個法會一完了,大家都會多少生點病。那我們就要堅定的信心說,這就是消業。不要錯誤地、盲目地說什麼都往消業上會,但是大家也要知道,我們在精進的時候所發生的障礙,堅信它就是消業,怎麼著嘛,消業是好事呀。所以說從這上面說,消業了以後你看,四五天過了難受勁,五六天開始慢慢就緩過來了,七八天就不小心就上去了,沒有那種沉重感了,就是等於說拜的比走的還那麼輕快。

看見旁邊走的人都氣喘吁吁的,不斷地問,快到了嗎?快到了嗎?就這樣。但是拜的人呢,默默無聞地就一步一步就上去了,一不小心就到了台頂了。到了九、十天的時候就覺得說這是個好事,天天想幹這個事,可是十天的因緣又滿了。所以這個時候,就是我們說的身心輕安,安適。這個身體的粗重感是要洗滌的,這種輕安你看真的是,像我在台頂十三天拜下來,再磕黛螺頂的時候,大家要知道,今天這也是,我都得按著自己,大家知道吧。什麼叫按著自己?就是不斷地說,你再慢點,你慢點,別把他們甩得太后面了,看不見我了,稍微在前面給大家一個,這樣的一個鼓勁吧,要不然一不小心就上去了。拜了這十天,根本沒有一點點說,在山腳下的時候說,哎呀,這今天又有一次,一千零八十個台階又要完成,沒有,從來一天連一念都沒有。這就是說,已經輕和安到一個水平的時候,就上來了。就等於那個就過來了,所以這個就叫輕安。再一個就是說舍,也是前面也有舍,這裡也有舍,舍諸一切虛妄之法。

最重要是一個什麼?第六和第七。一個叫定。心住在這個一境中,讓它不散亂。我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這樣的體驗?念佛念的,這麼長久的,有的人每天一萬,甚至不止一萬的,應該好歹出來這一點點的感覺。這個輕安和常定,當然我們不可能住到相續不斷的定中,可是你有輕安的時候,相似的有時候至少有那麼一會兒,心是安住在那個上面的,就像一個紋絲不動的東西,然後它紋絲不動地往前滑一樣,這種感覺。當然這屬於途中的,不一定是適合每個人聽得相應。所以這個定和念,這兩個我們是不可以舍的。這個念就是說,你始終能夠銘記這個定和慧而不忘,這就叫念,你的念頭始終能夠用得起來。所以為什麼給大家從擇法、精進、喜、輕安、舍、定、念,這叫做七菩提分。大家要知道這個七菩提分,這裡為什麼極樂世界我們把它會到說,以七寶來表這個法呢?我們在極樂世界修,還是修念佛法門。所以跟我們同步的,我們念佛的時候,就要自己大家要了解。你看,你比如說修這個念吧,我們念佛。念佛如果你心浮動的時候,大家修得你的心比較浮動,左一忽通右一忽通按不住,這個時候不想老實念的時候,就得用什麼呀?擇法和精進乃至喜這些覺分來對治,特別是我們比較昏沉的時候。

你不想念就等於說你的心在染法上,在輪迴業裡面,那就善於抉擇嘛。所以大家聽明白了,這就是要平常你用功的時候用。越修得相應的時候,有的人修著修著就不知道該怎麼辦了,再往前走不得力。這個時候就是需要佛的聖教法,這是很專業地給大家提供一些修法,自我調整的技巧。這就是這個時候,你得用擇法。比如說我們要除去其他的身口業。一個念佛人假如你這段時間不得力或者怎麼樣,你在擇法上來講,你是不是雜七雜八的活動參加得太多?這就是其中有一個,能不參加的那就不要參加,不太重要的就把它屏蔽,這就叫舍。還有就是說人事應付等等,這個時候就是要用智慧去舍,然後慢慢地一心一意地持憶念佛。

或者說聽開示的時候,有人講這個法門好,一下子把你拉出來了,那個地方對,等等,就是不斷地這樣忽通忽通的,這全屬於心浮動。念佛行人也同樣如此。那麼如果說心昏沉的時候,你念佛念得念不起來,信願比較麻木,這個時候那你就用什麼呀?要用除,除自己身口上面的過患,乃至用什麼呢?用這個定,入禪定來攝心讓自己不浮動。昏沉的時候又要用智慧來觀照。這些就是要比較善於用。

所以說這七菩提分,在我們念佛行人的時候也得用起來。你心昏沉的時候,那麼有時候昏沉不是說你光瞌睡,就等於這段時間懈怠了,根本就不想念佛或者不想學修,甚至說連學佛都想離它遠點,不想提佛法這些事,不想說佛法這些話,都會有。這也許是你久修了一段時間,會出現這樣的障礙。這個時候比如說精進就用得著了。多修淨業三福,多在世間人際關係裡面去培福,那麼要觀察到什麼事情對修行有利,什麼事情會發生障礙,等等這些就得自己去觀察。總而言之,這就是我們講的七菩提分,給大家說,因為我有一點多餘的擔心,就是害怕我們,包括我們聞法的過程中,也會出現這樣的停滯。希望大家善於運用,能夠這樣用,這樣聽到,這是非常大的福報。包括我們要得到這個定也罷,念常住也罷,特別要福報。你們應該有感受,就是福報不夠,明明知道這個理,這個事我就是心不上去,就是犯業障,就是退心,就是生煩惱。所以大家,是真心求解脫者,請把這些記在心裡。我給大家講,其實我自己也要學一遍。

這是這裡講到的說,或有二寶、三寶乃至七寶。那麼這裡講到說什麼呢?轉共合成,我們來了解這句話。這些七寶既然是表這些法,那麼他用七寶樹來表達他的世界裡面的呈現,這裡面也有奧妙的。什麼呢?因為我們在娑婆世界,覺得必定要法師給大家講法,我們學習經教,我們才能知道修佛學佛的法門,怎麼去修。極樂世界就是一切世界的呈現當體撲面過來就是催促著你、引導著你當下就去修,全部都是法門。所以為什麼這裡有一個轉共合成這麼一個功德呢?你看,這就體現淨土的聖眾,他們修法用心或者行方便都是任運和具足的。任運具足大家能知道嗎?就是在咱們國土,再套三十七道品,還記得有一個四念處吧?這個總知道,四念處就是大家常要念無我,感受是苦,無常,就是常要念。

那麼四念處在我們這兒修的話,他是有一個什麼呢?先修別修,然後才可能練的總修。別修就是一樣一樣的,他觀無我的時候,他就是意識不到是苦;他觀一切感受是苦的時候,他就不能夠感受無常。但是這個總相念,就是你修熟了以後,你有總相念的時候,他可能一個正念起來,馬上就是說,哎呀無常,無我,苦的,空的,同時能夠跟進上來,這就叫總相念處。

我告訴大家,如果你是一個念佛念久的行人,一般稍微用一下總相是可以的。這我們就講到實修了,你的用心方法。你應該可以就是說,比如我們在說厭離娑婆的時候,你說這兒是很苦,一切人事複雜,牽纏煩惱。但是雖然這麼苦,天天你來我往,它本質上是空的,不需要執著等等。就是這些念頭裡面同步能夠產生這些功能,併駕齊驅。可是很多時候我們是不可以,做不到的。特別是剛剛入門的摸都摸不著,這都說些什麼呀。但是極樂世界你看,就一個七寶樹它的轉共合成就等於說什麼呢?在那兒的菩薩就是說,同時別相念也行,總相念也可,幾相念都可以,所以才二寶、三寶乃至七寶。就是他同時一念一個法門也可以,他願意這樣,那就純粹地修。他同時幾個同時併用也行,具足這個能力。叫做轉共合成。

像我們這兒的話,你總念就是總念,別念就是別念。講道理都有這個差別,何況具體的運用呢?但是在極樂世界,別念就是總念,總念就是別念,所以叫轉共合成。大家聽明白了吧?再往下看,下面這一段就開始講到說,或有金樹,銀葉華果;或有銀樹,金葉華果,這是二寶所成的。或琉璃樹,玻璃為葉,華果亦然,水晶樹,琉璃為葉,華果亦然,這是三寶所成的。乃至最後一直到七寶。大家看到了沒有,就是說這些確確實實,如果我們把淨土法門的教理能夠吃透的話,就會發現這些太殊勝了。在《彌陀經》裡面講到說,今現在說法。整個極樂世界就是一個法場,不要說正報,依報都有說法的功德。但是我要告訴大家,在我們國土,說法的,佛出世,開始只有佛能說法。

這個釋迦牟尼佛說法,因為為了應機,他還得講究招式。什麼叫做招式,佛說法的?還記得我們講佛教宗派的時候也給大家講過,有時候要說一個權巧之法,是吧。《法華經》不是為實施權嘛。有時候才能講一個真實之法。有時候說的是頓,直指人心。有時候講的是漸,你慢慢來。有時候明著說,有時候藏著掖著說,顯法密法等等這些。可是極樂世界沒有這一套。

大家看到,人家這就是或這個樹那個果,來迴互換,這個功德表明什麼呢?在這個樹的表法中,就說權巧法可以真實說,真實法可以權巧地來演,頓法他能給說漸了,漸法他能給說頓了。就光樹就有這樣的表法,顯中說密,密中有顯,一切皆是功德法。甚至都不存在世間法和出世間法,我們這裡才有,因為是染土嘛,所以是世間嘛,才講到出世間。那極樂世界世間就是出世間,整個都是由這個現前的樹,七寶之樹來講法,來成就這個轉共合成功德。所以大家在領解這些的時候,千萬不要以為說,哎呀這轉共合成嘛,大概就是七拼八湊,那麼多寶貝弄在一塊。它有法在裡面。

當然我們也不可以說從這一味的表法功德上,就是光從理上去會。我跟大家講,事相上也是如此。由於有這樣合成的這樣法的功德,所以它就權實是圓融的,頓漸是同步的,顯密是並說的。所以當這樣的心地功德在極樂世界顯現出來,它有一個非常,我們說一切唯心造,非常殊勝的這樣一個狀態是什麼呢?大家看到,後面我們就不讀了,一直到六十七頁的倒數第三行,看到了嗎?

就是這些樹呀、樹枝呀、莖呀,華果等等,是什麼呀?行行相值,莖莖相望,枝枝相準,葉葉相向,華華相順,實實相當,就變成這樣的一個狀態。我當時讀到這一段,特別是讀到,我記得印象最深的幾段話,一個是前面的一切恐懼為作大安,還有一個就是剛才讀的這。說行行相值一直到實實相當,就順極了,就覺得,當時也沒有深的領悟嘛,都誤以為說就跟孫悟空入到蟠桃園隨便去摘桃子一樣,就是那種暢快淋漓感。還有後面的你看,水功德裡面說什麼呢?開神悅體,蕩除心垢,寶沙映徹,無深不照。就是這些聖言呀,都是循著極樂世界的真實情形給我們宣講的。那麼我們就要知道,這裡講到的是什麼呀?這麼一個功德法才能完美地體現極樂世界的境界是什麼?就是一個對稱。但是在我們這個世界裡邊是,如果大家學過物理,物理裡邊講到,最根本的物理理性,最根本的特質是什麼?就是對稱。所以說有作用力,必然有反作用力,而且這個作用力、反作用力大小是相等的,方向是相反的。

所以你看人家極樂世界就是,最原始的完整的把這個對稱法則,用這樣的一個美妙的這種七寶把它給顯現出來,天然的狀態。我們這個世界的話只能一部分對稱,不圓滿。你看人心因為失衡,有煩惱進行傾斜,所以就是丑陋雜亂的,不能夠有優美的對稱秩序。整個極樂世界全部都是對稱的。那麼這裡這個也是,你看,行行相值,值是什麼呀?行行相值嘛,值就是相對待的這樣的一個等量,相值嘛,所以這裡其實就是表我們常說的平等功德,行行相值。莖莖相望,望是什麼意思呢?望就是你看著我,我看著你,大概如此吧。就是在平等中而還有差別功德,叫做莖莖相望。那什麼叫做枝枝相準呢?準是什麼意思?就是準確嘛,表真實不虛,叫做枝枝相準。

葉葉相向,相向的向是什麼呢?因果,因到果是通徹、直通的,因既是果,果既是因。沒有我們這裡時間幻相上的一種心念的流動相,遷流變幻相,說什麼從因到果。那兒的因果是通徹的,所以叫做葉葉相向。華華相順,順是什麼呢?就等於說隨順眾生而講法,隨著根機講真實功德,應機不謬,不會出現錯謬。實實相當是什麼意思?但凡能夠聽聞的人,能夠處在其中的人,必然個個證果,所以叫做實實相當。就是你一定能夠證到這個果位,同步的果位,前面說皆是阿鞞跋致,皆入無生法忍。

所以確實因為時間關係,也不能太具體(講)了。要真正地去細入理解,無量的法義都在釋迦牟尼佛的開示中。你不管從事上去描繪,或者從理上透過去,都是通的。所以大家要記住這個從相值、相望、相準、相向、相順、相當,都表的因果不虛法,修行功德法,菩提涅槃法,都在其中。所以說極樂世界這就是阿彌陀佛的大誓願力,才能夠表達出來這樣的一種殊勝。我們再來往下看,你看下面還講到說榮色光曜,不可勝視。不可勝視什麼意思?就是說無量的光明。前面講到是說它的排列殊勝,什麼為本,什麼為莖,什麼相望相值。這裡開始講到它的說輻射殊勝,無量的光明,無量的顏色,令人目不暇接,美不勝收。所以這裡講到的說榮色光曜,不可勝視。清風時發,出五音聲,微妙宮商,自然相和。大家看到這個清風時發,你們理解清風是一種什麼風?極樂世界的風是怎樣的呢?這個風既不是咱們人道的風,說呼呼呼地就刮過來,給你一刮就什麼都刮得灰飛煙滅。甚至不是天道的風,天道也有風,但是比我們這裡要溫和和柔軟得多。極樂世界這裡是一種自然的德風,德行,功德的德,德風,徐起微動。這在另外的經文裡面。它不是隨業,大家要記住只有極樂世界的風,咱們這兒叫業風吹蕩,業風吹蕩,極樂世界的風不是隨業的,它是隨心觀照的智慧所顯現的,所以叫德風,清風時發,德風,自然德風。這個比較難理解了,風刮起來了你還都這麼多講究,你就是極樂世界的風吹著很舒服就行了。還真不是這樣的。

怎麼講呢?就是在極樂世界的風呀,打個比方,我們在這兒,還記得六祖為此大動腦筋麼?還記得麼?不是有人爭到底是風動還是幡動嘛,在那兒說了半天,沒辦法了六祖說,不是風動不是幡動,是仁者心動。還有給他這麼講究一番,來回把他給說透了。極樂世界根本就不需要你這個解釋,什麼不是風動幡動。極樂世界的風功德是:風動就是心動,心動就是樹動,樹動就是整個法性微妙顯現出來的功德風。是這樣的一個,不需要多此一舉還說,仁者你的心在動,人人都皆知道這是心在動。而且動的還不是業風之動,是功德之風。就等於說智慧中你我咱們兩個講法交流的時候,這麼碰撞一下起來的清風時發,依心而動,動不離心,時時刻刻都在般若的觀照。這才叫做清風時發,自然相和。五音聲這也是隨順我們這個世間,大家知道我們這兒五音是什麼呀?宮商角徵羽,是吧。這裡為什麼說微妙宮商?前兩個作為代表。因為在這五個音裡邊,宮的音聲比較粗,商的音聲比較細,後面三個就給省略了,這叫做自然相和。自然相和是什麼?就是無為而起。所以為什麼我們很難理解呢?在我們這個世界,無為的就是死在那兒,死挺挺地不動了,就覺得無為了;一有起動,它就是起作之法了。所以我們怎麼也理解不了它,依然在那兒不斷地動,它又不動。

這個法在我們這兒最能相似地說,最充其量說,大海水潮漲潮落,但是大海水量沒有動過,這也是一個相似比喻。可是在極樂世界的話,它這種動與不動是相互穿透的,一體的,不可以分開說的。所以你這麼兩個世界,你說難怪釋迦牟尼佛當時都感慨說,於此世間說一切世間難信之法呀!這個由著我們自己去修因證果,到了那個地步去領略這個動、不動,動靜一如的時候,那就另當別說了。你說他直接給凡夫講這些未曾見聞,甚至設想不到,乃至超出了我們意識所疇的這樣一個法,你說真是難信。所以這樣的話,它這個殊勝就說微妙宮商自然相和,這裡就是說明它有五種功德。極樂世界的樹起的聲音有五種功德,在經典裡面講過。一個叫諦了,就是諦聽諦聽的那個諦。你一聽,不模糊。不要說你說個什麼來著?沒有這種現象,這個聲音一入耳,馬上就讓你完全諦聽明白,叫做諦了。

第二個易解,聽了以後馬上明白了,就瞭然於心了。不是說你耗費心神,學習半天理解半天,不需要這個過程。這就叫做五音聲自然相和的功德,容易了解。第三個不散,就是不會讓我們的心隨著這個聲音而亂。你看我們這個世界的聲音是不是亂心的呀,這個世界的聲音都是來亂心的嘛。就包括我們現在最說什麼流水呀、什麼催眠呀,什麼乃至古琴的,還是讓你把心浮在一個,讓你的心亂在哪裡?亂在一個比較高雅、小資的這樣一個自我陶醉裡。那麼要走偏激的人又好聽那個搖滾,到了裡邊電也閃得快,空空鏘鏘,別的人覺得都神經了,他自己沉浸在裡面,也是亂的。有的人又喜歡聽甜美的歌曲,什麼邊疆的泉水清又純,李谷一唱一下,他就覺得這個就好像(很美)。也是亂心的。就是你好哪口,你聽哪個。但是我告訴你,沒有一個聲音不是亂心的,只有梵唄是攝心的。所以這裡講到的不散。再一個無厭,不疲厭。你想你再怎麼愛聽這兒的聲音,你沒有個疲厭時嗎?有沒有呀?如果沒有個疲厭,就不會有個詞叫做流行歌曲。

大家知道吧,流行是什麼意思?就是那個聽厭了又出來一個,這叫做流行。現在還流行週期越來越短,也聽不懂在唱什麼說什麼,根本搞不清楚,就越走越低下了。但是這個聲音出來就是不疲厭。第五個是悅耳,悅耳就是好聽,不是讓你剛才講的動心,是法喜充滿。法照大師去極樂世界的五音念佛法就是這樣,不是動情的好聽,悅耳。所以這些等於說講到說榮色光曜,不可勝視;出五音聲,自然相和,等等這些都是極樂世界的功德。我們來把這段總結一下。這裡講七寶行樹,特別是不厭其煩地這樣陳述,陳述好像就是說我們剛才講的,為什麼不用一個亦復如是呢?我以前讀的時候也有這個懷疑,讀久了大家才知道這個有妙用。確實這一大段,為什麼你看經文呀,佛講法的時候呢,他就是讓你聞法,還讓你起觀。我們都以為說,主要講觀法的話,那就是說《佛說觀無量壽經》講十六觀法,好像是一種正宗的觀門一樣。你看這《無量壽經》裡邊是不是也時時刻刻在起觀。你像這裡開始講極樂世界依正莊嚴,就是讓我們起觀嘛。所以這也有妙用的,重複這麼讀,你讀得久了你就知道,讀久了慢慢就知道阿賴耶識裡面嵌進去了,嵌進你的意識緣這個法的時候,觀想極樂世界的時候,就是比原來要輕而易舉得多。原來是澀的沉重的,你熏習得久了,那你在讀的時候,它熏一遍就等於臨摹一遍,所以非常重要。

這些聖言呢,第一個表極樂法是平等法、因果法、功德莊嚴法,它的用。第二個就是它是跟娑婆世界有關聯的。我們在讀到這一段的時候,就是說因為我們這兒的人都勸大家修行人都不要去崇尚寶貝,不要去貪著,為什麼淨土還顯現如此多的珍寶呢?跟大家講,一個,這樣顯現是勢不可擋。因為首先它是阿彌陀佛的大願大善,是阿彌陀佛的本願大善自然化現的,是求往生者的真心迴向所感召顯現的,這個避免不了。就等於說我們一旦往生淨土,乃至修行成就以後,就是必須面對這樣的,你不想要寶貝,它成就的就是寶貝。因為你的心性發揮出來了,大善大願發揮到這個時候,它顯現的就是這樣子。這個法能理解嗎?我不知道大家如果在居士林聽《楞嚴經》的同修就會有這個,我也講過。就是一樣的法,一樣的心,為什麼發揮不一樣呢?願力不一樣,修行功德不一樣。如果要更廣義一點,大家這樣理解,你把修行功德當做你念念的發心,你的心在想些什麼,是想善法呢還是在想惡法?這都屬於發揮,反正就這一顆如來藏心。

如果你發揮得特別特別陋劣,想得特別特別惡,它也會發揮,它會圓滿地發揮,發揮到哪裡呀?發揮到地獄世界裡面的油鍋鑊湯,也是屬於發揮。可能那些油鍋無非是銅是鐵嘛。但是如果你的心念念向善,帶著大願帶著解脫,那麼它發揮發揮,它就一定會發揮成七寶,你不想要也沒辦法,誰讓你這麼修了呢?它就是這樣的一個意思,能明白吧?所以說為什麼表跟娑婆世界相關聯呢?你看我們這兒只能發揮成木頭、水泥。那麼這個七寶,雖然我們這兒也有玉呀金呀,已經很少很少,耳朵上、脖子上戴一點兒就不錯了,哪裡還給你當桌子當板凳去用。大地都是如此,這就是沒發揮圓滿,有那麼一丟丟兒,而且也越來越快沒了。你看這桌子都從紅木慢慢變成榆木,這就是福報越來越淺了。所以大家要知道,這就是發揮法。願力呀,業力呀,心力呀,全是發揮的一些主動力。那麼再一個是什麼呢?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當時如此發願,他的初發心就是為了方便成就眾生離苦求樂之心,這是有這麼一個方便。那麼如果說隨文入觀,我們讀了這麼多遍以後,它有一個什麼呢?就是不斷地熏習這個淨土的善法種子,這樣的話它會有一個什麼呢?替換我們的貪瞋癡染業,它就會有一個眾寶具足,隨時見聞。

隨時隨地就見聞。那在這樣的情況下,它就有一個增智的作用。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在這方面有一些心理體驗,什麼叫做增智呢?就是見多了都不稀罕了。就跟那個什麼皇帝不是去好喝珍珠翡翠白玉湯嘛,朱元璋。那是要飯的時候喝了那麼一頓,覺得好喝,等當了皇帝又去喝的時候,沒味了,為什麼?他天天吃好吃的,就是如此,那就自然不會對這珍珠翡翠白玉湯起貪著。所以極樂世界也是這樣的一個。總而言之就是激盪我們內心的聖境功德,有這樣的一個法味在其中。這是這一段。好,我們翻過來六十八頁,再看一段。前面是總的說到七寶諸樹,這裡要開始分說裡邊的一棵,大家要知道只有一棵。前面願裡面也講到說,其道場樹少功德者都能見,二十八願裡面有講,就是說的這個菩提樹。我們來看看人家極樂世界的菩提樹是怎樣的。咱們世界也有菩提樹,就在菩提迦葉的那一棵祖樹,枝葉現在還非常繁茂,大家能見到者也會得加持,很清淨。可是跟極樂世界的確實還沒法比,大家來讀一遍就知道了。一起來:

又無量壽佛,其道場樹,高四百萬里,其本週圍五千由旬,枝葉四布二十萬里,一切眾寶自然合成。以月光摩尼持海輪寶,眾寶之王,而莊嚴之。周匝條間,垂寶瓔珞,百千萬色,種種異變,無量光炎,照曜無極。珍妙寶網,羅覆其上。一切莊嚴,隨應而現。微風徐動,吹諸寶樹,演出無量妙法音聲。其聲流佈,遍諸佛國。聞其音者,得深法忍,住不退轉,至成佛道,耳根清徹,不遭苦患。目睹其色,鼻知其香,口嘗其味,身觸其光,心以法緣,皆得甚深法忍,住不退轉,至成佛道,六根清徹,無諸惱患。阿難,若彼國土天人,見此樹者,得三法忍:一者音響忍,二者柔順忍,三者無生法忍。此皆無量壽佛威神力故,本願力故,滿足願故,明瞭願故,堅固願故,究竟願故。

好。每一段聖言都說得非常的透徹,你看後面把願力總結的,這本願力故一直到究竟願故,這些已經說得就是真是說到絕處了。那我們這裡開始講,前面講到說極樂世界的樹莊嚴,後面還會講音樂莊嚴,宮殿莊嚴,寶池莊嚴,水莊嚴等等。這裡只是樹莊嚴裡面,前面是總說,這裡是分說,就講到無量壽佛的道場有一棵菩提樹。我們來看一下這棵樹的身形,首先高有四百萬里。四百萬里是什麼概念?我也不知道,地理沒學好,繞赤道一圈是多少?是四萬嗎?四萬。那這就是說,如果是四萬的話,這就是一百個。你說人家的一棵樹,咱們地球上都盛不下。其本週圍五千由旬,枝葉四布二十萬里。就是它的枝葉到長出來的這個規模,一切眾寶自然合成。所以大家看,這個菩提樹首先我們要知道,不是眾生能夠隨便見到的。大家想想我們娑婆世界,人人都能見到菩提樹嗎?菩提迦葉的那一棵,包括我們現在東土有的也有,像六祖大師的光孝寺那兒有一棵,那是好不容易才植過來的熱帶樹。其他地方種,現在有的也在種,很難活。這次放暑假我先回普陀山看兩位師尊的時候,道老的窗子台長了兩棵菩提樹,他就在那個小盆裡面種著。

那樹也長得可高了,就循著那個窗子往上,我記得那個小細繩綁在那個窗子上。普陀山觀音菩薩的甘露撒一撒,太陽照一照,長得越來越高,但是它在小盆裡面的。確實看著上面那個脈絡呀等等特別清淨嘛,菩提樹葉。你看我們現在有時候做一個工藝品,就把菩提樹葉讓它標本幹了以後,在上面畫佛像,寫經文,非常莊嚴。那麼不是人人都能夠見到的,說明只有有功德者、有福德善根者能見到,在咱們這兒。那在極樂世界呀,它的這種加持信心,小功德菩薩,也就是說雖然你的功德不大,往生到那兒的小功德菩薩都能夠見到,見到這個菩提樹的莊嚴,而且接受它具備的這個天然的加持。你看這裡大家看到說,一切眾寶自然合成,其中是以什麼來莊嚴呢?以月光摩尼持海輪寶,眾寶之王,而莊嚴之。誰能知道月光摩尼這個寶是用來幹什麼的?有聽過的嗎?

所以你看在整個法界裡面確實有的這些寶,眾寶之王就是這個月光摩尼寶,是所有寶貝裡面最莊嚴最珍貴,那麼它有一個什麼功能?它可以叫做持海輪寶,是什麼意思?就是它能夠執持大海水輪。咱們地球上也有大海,不要說須彌山的七重八重外的香水海了,地球上也有大海,全憑什麼呀?就是這個月光摩尼寶,它有一個什麼作用?它讓海里面的水不少,不增減,不增不減,一直執持著它。而且還讓這個海漲潮落潮的時候不會亂,我們不是說潮漲潮落嘛,如果大家去過海邊都知道,潮漲潮落是有定時的。海水不增減,海潮不亂時,憑的誰的力量?就憑這個月光摩尼寶在執持,其實就等於說定海神珠一樣,大家明白吧。就由於有這個寶貝,它的這個能量也罷,輻射也罷,發出來以後,才能使所有海里面的海水不會增不會減。大家想想要是海水一增,就氾濫了呀,你這地球上的海水要是漲一百米,那還了得呀。

那麼也不會乾涸掉,而且潮漲潮落它是有序的,全憑就是這個月光摩尼寶,所以這裡叫做持海輪寶,是它的功德。由於它有這樣的功德,稱之為眾寶之王。由這個寶而莊嚴之,就是用它來裝飾。你看,眾寶之王在菩提樹上來作裝飾。周匝條間,垂寶瓔珞,百千萬色,種種異變,無量光炎,照曜無極。這就是一切的這樣的一個無所不用其極的莊嚴,我們往下看這裡講到說:微風徐動,吹諸寶樹,演出無量妙法音聲,其聲流佈,遍諸佛國。看到了嗎?這裡有一個法音遍諸佛國。這是為什麼我們一旦往生了以後,就是總給你打保票必然了脫,必然證三不退,每一段經文裡邊都能體現這個功德。我打個咱們這兒的比方吧,你看為什麼人家那兒說微風,就是風吹一下,寶樹沙沙地動一下,然後就出來無量的法音。法音是什麼?宣講佛法,提醒正念。無量的法音就流佈遍諸佛國。然後聽聞到,你看:聞其音者,得深法忍,住不退轉,至成佛道,耳根清徹,不遭苦患。首先我們來看一下,什麼叫做遍諸佛國的功德?其實說白了這就是說,阿彌陀佛加被眾生,十方法界眾生,攝取不舍的功德。你要說遍諸佛國的話,咱們這兒也算佛國,有佛出世,對吧,也佛法在流傳嘛,也算是佛國的一個染國,有佛之染土。但是人家這個遍諸佛國怎麼一個意思呢?其實就是讓生活在這個世界裡的眾生,包括我們現在嚮往著欲求生的眾生,都往道上會。大家明白嗎?什麼叫做法音流佈,遍諸佛國呢?我們常說的往道上會,道上會,那麼為什麼會不上去呢?為什麼呢?

沒有記憶,想不起來佛法,所以就受持不上。受持不上的話,你就不能讓我們的心念中起到遍的功德,這個法音流佈不能在我們的心田中遍起來。遍起來就是說時刻能夠記著它。我們很多時候念頭雜亂,遍不了呀,神識是暗昧的心識。你看咱們這兒有一種境界,為什麼遊山玩水,對吧,現在出去遊山玩水的時候幹什麼呀?有時候說我要去朝聖,要去參訪。這藉口倒是挺好的,挺正規的。一出去,遊山玩水嘛。因為這個道場廟裡面到處都是絕佳的美景,馬上就噌噌噌拿出來一個,我說在二十年前呀,看看現在的時代,肯定那會兒的人如果能放電視給他看,他搞不清楚二十年後這人一人拿一個棍,拿個方片,對著自己在幹什麼。現在出去,包括拜山的時候一不小心就被那個把頭給磕著,砰地就磕了一下,就拿著那個在那兒笑眯眯的,這樣笑一下,那樣笑一下,流連忘返,其實說白了就是縱情山水嘛。還是對自己八識心田中變現出來的那一點好的,發揮得比較殊勝的那點兒又產生了自戀。

所以才會有這種出去看好拿著杆就開始開拍,這已經心走了呀,就不能夠叫做其聲流佈,遍諸佛國。佛國其實就是我們的心海,心田嘛。所以才這樣的話,你看一個道人,我們這兒一個修道之人,對吧,修道之人他始終往道上會得久了,一看,聽一句法開悟了,才能悟到說什麼?聽水聲、看山色才說,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他不是欣賞美景,他是什麼呀?說,山色無非清淨身,溪聲盡是廣長舌。這個時候才說,鬱鬱黃花無非般若,青青翠竹都是法身。才對它有流佈遍諸佛國的功德,他才能往道上會,往法上會。你想想我們這兒多少人裡邊出這麼一個道人能會得上去,是不是。

可是大家要知道,在極樂世界就不是這樣。極樂世界的這種其聲流佈,遍諸國土,我們就不說佛國,遍諸國土是什麼呢?它是始終在這樣的他力的作用下引發,由這個道場的菩提樹,誰看見它,只要看見它,聽到它寶樹上出來的這個聲音,後面還有鼻子聞到香味等等,只要你在六根中能夠跟它發生哪怕一根的作用,它就會馬上主導引發你往法上道上的心念,不向外攀,而是向內而求。這才叫做其聲流佈,遍諸佛國,才能稱得上演出無量妙法音聲,想方設法地讓你往那會。所以大家來看,這裡才講到眾寶之莊嚴,百千萬種異色隨應而現等等。

都是讓我們不間斷地具足這種殊勝的感染。唯一地正確地引導我們的心性,所以叫做其聲流佈,遍諸佛國。你們感受到這種遍諸佛國了嗎?感受到了沒有?我告訴諸位,相信大家都有這樣的心得吧,就是有時候看似我們來學佛,好像有時候聽法聽得很相應。就是那個靈光不昧,好像自己覺得我悟到這個東西了,或者我入到這個法喜了,我們都覺得說這是我自己的力量,自己的能量好像怎麼樣。我告訴大家,這個其實都是什麼呀?都是諸佛菩薩藉機在撥動你的心弦,引發你的善欲,就是跟極樂世界的這個道場菩提樹所引發的功德一模一樣。根本不是我們自己,我們自己完全沒有那種能力。之所以流浪到娑婆世界來,真的沒有這種能力。

我們的能力就是撥動貪瞋癡,往那兒拱,這是我們天然的能力。所以大家要知道,為什麼老說阿彌陀佛攝取不舍?我們對淨土生起的信心,我們念佛念得得力,甚至有時候這種強烈的厭離娑婆、欣求極樂等等這些,偶然地狀態好一次,突然間顯現的這種感應也罷,都是阿彌陀佛或諸佛菩薩在撥動我們,根本不是自己的力量。自己哪裡來的這種力量?你想想,要是沒有諸佛菩薩這種慈悲攝取不舍的度化,我們阿賴耶識裡面全是染業嘛,全部是染業,你怎麼來顯現這個靈光一閃?就跟我們天上一樣,從來都是太陽在那兒照著,燒著,煩惱著,你哪來一個烏雲密佈,閃電閃一下,給你這麼一個機會?沒有。所以大家想這就是他力的功德。你看極樂世界,往生到極樂以後看個道場樹,菩提樹都盡情在顯現他力的加持。而且這種他力不僅僅是,這是講到說,你看,聞其音者能夠得深法忍,住不退轉。這又給我們進一步講了一下必定到不退的功德。

那麼住不退轉一直到成佛道,保證在這個途中會耳根清徹,不遭苦患。下面還講到說,目睹其色,鼻知其香,口嘗其味,身觸其光,心以法緣,這就是六根對六境。人家那兒是這樣的境,所以一定是對的無煩惱的根。我們這兒六根對六境,念念都是引發我們的煩惱呀,大家看到了嗎?為什麼叫做極樂呢?就是無有眾苦,但受諸樂。在極樂世界你看,菩提樹來加持他修行,人家的修行不是咱們這兒的以苦為師。娑婆世界不斷地提醒你苦苦苦,你才能出離才修。極樂世界以樂為受用,就能成就出離道,就能成就不染著,你說這能比嗎?如果一定要說白了,它這個作用在哪裡體現?

就是越享受反而越不執著。這種法你能修得來嗎?你試試吧。你說我越想,給我很多的錢,讓我當個國家的元首,我不執著了。你試試吧。可是極樂世界你看,人家如果這樣的話,至成佛道就耳根清徹,其實就是六根清徹,那就是越享受越不執著。特別是你看這裡講到的,用眼睛看菩提樹發出來的這個光色,鼻還能聞到菩提樹飄過來的這種香。口嘗其味,這就是給大家講的一個,口嘗其味就是你發現了麼,雖然是這麼多寶貝,它不是冷冰冰的東西。因為我們下意識地說,這麼多寶貝,那哪能吃呀,就是看著好唄。能吃。我們這兒你吃點金、吃點玉你試試,咬一塊和田玉咬下去,你不做手術估計就差不多了。可是極樂世界的這個口嘗其味,雖然是寶,但是它是生機孕育出來的,你拿起來就能吃,比孫悟空、豬八戒吃的人參果要好多少倍,所以說。但是最重要的落腳點在哪裡?還不在於吃,還不在於光,也不在於色,在哪裡呀?大家看,心以法緣。這句話我不是瞎說的,說越享受越不執著。就用這句話就可以楷定,我們理解的這個法義是正確的。為什麼呢?心以法緣,那再換一個說就是,心以法緣就是以法緣心嘛。所有的五根接觸外面的塵境,一定最後落到第六意識,甚至這都不是第六意識了,是清淨無染了,我們說了是已經到了一個智慧的層面,不是意識了。落到這個地步的時候,他不是以煩惱來分別緣心,而是憶念佛的功德,清淨的因緣來體現他的心。所以這裡講到心以法緣。正因為如此,那你不得甚深法忍才怪,一定會得這個法忍,一定會住不退轉,一定會一直就這麼順順暢暢、美美地就成佛了,而且途中六根清徹,無諸苦患。大家要知道,就算我們現在,如果在咱們娑婆世界,就算你學佛了,修行精進了,你也不能保證六根能夠清徹,沒有苦患。

因為你學佛途中不可能純造善業白業,你肯定還有惡業呀。為什麼咱們這兒修行會有業障,會有違緣,為什麼呢?因為你的因果中還沒有徹底擺正,就是沒有徹底清徹。所以在這樣的一種作用下,那反作用來的時候就是等於說,你肯定還會有業障。可是在極樂世界,人家的這個不退轉就是始終在善的正的作用下,隨順著善法、同步著空法來成這個佛道。你看多麼純粹呀。那必然在這樣的一種情景下,若彼國土天人見此樹者,只要能夠看到這個菩提樹,就會得三法忍。這裡也列出來了,好像前面跟大家講過了是吧,這三種忍:一者音響忍,二者柔順忍,三者無生法忍。當然了,為什麼會得這種忍?就是說一下子,如果淺白地講,就是說讓你的學佛、你的思想境界一下子就上了一個高檔的水平。大家想為什麼呢?你想嘛,見一個菩提樹都能有這樣的功德,何況他見的不僅僅光是菩提樹。還有什麼?還有什麼?還有西方三聖,還有清淨海眾。那見那些大聖人,那些加持力,那現前見阿彌陀佛那就更不要說了。

就跟我們現在,打個比方就像我們現在到廟裡去朝拜,對吧,那所有的這些古道場有道氣的都會古樹參天。你一進去說,這麼老的松樹柏樹,跟那些新建起來的,甚至植被也不是很(多),它的感受都不一樣。甚至有一些大的樹,你看那些粗大的樹,你到這些名山古剎去,包括法源寺也有,普陀山的普濟寺也是這樣,人都抱不過來,那都是跟護法一樣。天津那個薦福寺我好像也講過,它為什麼被保下來了?本來就應該拆遷了,保下來就是砍那棵槐樹的時候流血,這天津人都知道的事。流血以後就後來不敢砍了,這個護法功德就顯出來了,就把這個廟保住了。這個廟保住以後,現在修的道場,利益眾生。這都是現前分明的事。所以說見這些樹都能夠得這樣的加持,就跟我們到廟裡面見到這個古樹以後,馬上心境就不一樣了,就覺得思想境界就上升了。何況你再進到大殿,你再去禮拜供在供台上的莊嚴妙相的佛像,你再聽到僧寶過來給你結緣講法,等等這一系列那就更不用說了,必然得忍。這個忍其實就是思想境界提升到那兒了,這就叫忍。

如果說專業來講的話,你像慧遠大師,淨影慧遠大師在判這個時候,他說這三忍怎麼講呢?就是說判為十地的菩薩。比如說音響忍他判為登了地,一地二地三地的菩薩,聽到聲音悟道了以後,就知道一切法不實,如幻如化,就像空谷裡邊的聲音的迴響一樣,所以叫做音響忍。說這個柔順忍就等於四五六地的菩薩,四五六地的菩薩對順境或者逆境不起貪愛或者嗔恨心了,所以這個心柔順了,對空性的理也信順了,所以這個就叫做柔順忍。他判無生忍就七地以上的菩薩,安住在無生法中不生不滅。他是這麼判的。但是呢,如果說按照咱們這兒的法這樣判的話還可以,按照極樂世界的話,這就等於說把彌陀的願力給打了折扣了,因為你十地之前還有菩薩,難不成極樂世界十地之前的菩薩,那難道見了這個道場樹,他就不能夠得這樣的功德嗎?所以為什麼我們說有時候把淨土的教法,人家出現的這個待遇呀,不能夠按咱們這兒。如果我們理解為什麼能夠得音響忍,你就說在淨土看到這個道場樹,感染加持了以後,他看到這個樹的聲音是從風吹過來而有的,他就悟到一切都是不實在的,這也可以說是一種音響忍。他看到一切的萬事萬物,這道場樹也是都是對稱的、莊嚴的,沒有好壞之分的,全是自性清淨的這種覺受。

那麼這個時候他就沒有一個順著我或者逆著我的感覺了,沒有對我的事,不對我的事,所以當然就會什麼呀?叫做柔順忍,心柔了嘛,不對了,不牴觸了。大家說我們的心牴觸就是自己跟自己牴觸,對不對?他自己在這方面順了。那麼對於諸法無生,都是見到這個道場樹,見到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雖然依正莊嚴如夢幻泡影正在進行,清淨海眾接引行人,講法說法,大顯神通妙用,放光現瑞,無時無刻不在顯現這樣的法會功德,但是當體就能讓人悟到一切法不生不滅。它就是這麼一個加持。所以大家在理解上,理解力上面不妨如此理解就可以了。這是一者音響忍,二者柔順忍,三者無生法忍。後面還有句說:此皆無量壽佛威神力故,本願力故,滿足願故,明瞭願故,堅固願故,究竟願故。最終歸根結底,一切的功德全部是彌陀願力所成。大家你看,首先說無量壽佛的威神力故,這是講到現在以阿彌陀佛現前的威力,所以才能夠讓行者得到三種法忍。現前的什麼威力呀?你想阿彌陀佛除了他的願力、他的發心、他的修行,還有什麼力?

所以我們理解佛的威神力,第一個是發心之力。當時發的無上正覺之心,一切恐懼為作大安之心,所以他體現出來這個威神力。再一個是什麼?修行練就之力。廣宣如來淨土之行,不如求道堅正不卻,等等因地的這些都是練就了每一個法門、每一行他都入進去了,他都修過,生老病死都演練過來,六道輪迴全部體驗過了。所以昨天晚上我在微信上也發了,有善知識聊起天來說,確實修行到了一個地步,我有一點懊惱,為什麼懊惱呢?我又得了菩薩的加持。本來這是我的秘密,當然我發心是純正的,給大家說一下。得了什麼加持呢?你說在五台山拜的這段時間這種相續吧,它是很清淨的。可是清淨到一直回來一天半,從第一天半開始,這個無名的業力開始突然間又發揮了。就讓你不能好好待著,沒有任何的外境煩惱引發,或者跟誰有什麼溝通來往,就不知道怎麼了,一股莫名的這種,我突然想起這是以前的一個法師也講過,說修行你要有一個根本原則,就是永遠不能舒服,只要你一有舒服,他說就不對。那我回來在我屋裡待著,確實也養成一個習氣,都不想出門,不想見人,不想跟人說話。

就想在屋裡待著繞一繞,看看阿彌陀佛,請的文殊菩薩,就天天想這麼待著。但是就不知道哪來這麼一股子力,讓人受不了。所以你看這個就確實是講《楞嚴經》呀,跟大家學修淨土,這就是加持,雖然受不了,還知道應該受著。所以昨天晚上跟別人語音了幾次,我就講到這個了,我說你看,就不能讓你好過一會兒,好不容易得了這點法喜,不知道是不是輕安,它馬上給你打失了讓你重來,讓你再進,就是這樣子。所以我就自己覺得有點冤,說不讓我享受兩天。結果人家善知識就說,就是這樣的,人人修行就是這樣,修到一定地步的時候,就是你不要有什麼目標或者一種安逸,覺得說有靠一樣。你就不斷在體驗,完全再給你顛覆了,再給你打散了,為什麼?因為凡所有相,我們可以把它改成說凡所有感受,都是虛妄的,是一樣的道理。

所以這就是體驗阿彌陀佛人家的這種經歷,就是說把任何地方都體驗了。你想他要是在成佛的時候,你想嘛,像我們現在的話是拼了命了說可千萬不要墮到三惡道裡,他肯定還得要故意墮幾回,故意造點惡業過去。為什麼?因為還得備著到那兒去度。你哪一道不去度一回,那就不圓滿。六道在十法界之中,你六道不圓滿,十法界也不圓滿,你怎麼叫做九界同歸?所以這就是威神力故,是修煉成就的,就真是跟孫悟空在那個煉丹爐裡面,三昧真火就這麼燒,燒出來了。第三個最主要的是什麼?就是因緣所定,威神力故。他設的局就這樣,再再給大家講,這個因緣就是願力,所以這裡講到本願力故,滿足願故,明瞭願故,都是願。什麼叫做本願呢?四十八願是根本之願,因地發的願,所以叫做本願。由於這個威神力,讓大家聞者、聽者、行者能夠證三法忍,都是由於他的本願力。由四十八願的根本願,讓眾生獲得這三種法忍。最重要的這個根本願其實就是我們說的第十八核心本願,為什麼呢?

因為你怎麼得這三種法忍,對不對?你得得生淨土,才能得生法忍。就是你得生才能得忍;你生不到淨土,你怎麼得這法忍呢?那怎麼生呀?就是第十八願,十念往生願攝受我們往生,這也是說本願力故。所以這個我們理解是從總和別兩條來進行理解,叫做本願力故。那麼滿足願故這就不要說了,願願都能夠滿足,滿足了他的願力,也滿足了眾生的願力,所以叫滿足願故。明瞭願故是什麼呀?求之不虛嘛,每一條願都不是虛設的,一條一條擺在那兒,一條一條地對接,給你兌現。所以說堅固願故是什麼呢?

就這個願力已經把你的緣分給框死了,你想出這個界都出不了,已經楷定框死了,這個緣分壞不了,已經就在整個的法界打成一個金剛結,誰都壞不了,這叫做堅固願故。最後一個究竟願故就是最終一定要成就不退,得無生法忍,所以叫究竟願故。大家聽這些呀,不要聽了覺得說木木地說這麼一條貫過去了。我們要體悟阿彌陀佛的這種慈悲和智慧。要知道這些本願、滿足、明瞭、堅固、究竟願都跟我們息息相關,而且就是為我們所發的。希望大家能早日往生極樂世界,那麼就讓阿彌陀佛這個願力、這個威神力、這個本願乃至究竟願能夠兌現成功。好,今天時間關係,正好我們兩段文就貫就到這裡。下面一起合掌迴向。請大家發心,為了一切眾生同生西方淨土中,請大家隨文入觀。

聞法功德殊勝行,無邊勝福皆迴向。

普願沉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薩摩訶薩,

摩訶般若波羅蜜。

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花為父母。

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

好,今天就到這裡,阿彌陀佛。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宏海法師文章列表

念佛就是無與倫比極為深妙的禪

禪這個詞含義很廣泛,有世間的禪,有出世間的禪,有祖...

專一禮阿彌陀佛,為專精一致

原文: 專一禮阿彌陀佛,為專精一致。且勿謂緣想一佛,...

出聲念佛,每易發火,得默念否

達本問:出聲念佛,每易發火,得默念否? 菩薩曰:汝一...

下品三生分別要住胎多久才見佛

問: 九品往生中,下品分別要住胎多久才見佛? 大安法...

【推薦】正確的臨終關懷,應該要提前做

凡修淨業者,當成全人之正念,及預為眷屬,示其利害。...

以折攝二門令起厭欣

原文: 激揚生死凡夫令起欣厭者:以諸眾生沉迷自性,甘...

法照大師得文殊菩薩開示念佛法門

大歷二年,蓮宗四祖法照大師居住在衡州雲峰寺,勤修不...

念佛竅訣僅一個字

宋朝的草庵禪師是一位禪宗的大德,同時也是弘揚淨土的...

【大藏經】【註音版】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印光大師校印本)...

【大藏經】佛說當來變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俱...

【大藏經】大寶積經之無量壽如來會

大寶積經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詔譯 無量壽如...

【大藏經】大乘起信論

大乘起信論序 揚州僧智愷作 夫起信論者,乃是至極大乘...

你憑什麼離開三界

淨土宗的帶業往生,諸位你想想看,淨土是一個清淨莊嚴...

三種念佛方法可對治妄想

這裡有幾種念佛方法,都可以對治亂想,防止思業。我今...

阿彌陀佛不只是管往生

雖然阿彌陀佛是管大家生命結束時的往生,而藥師佛是管...

懺悔的心力要強過你造業的勢力

懺悔是什麼意思,就是這個業已經造下去了,但是還沒得...

佛教不是迷信,迷的人絕不信

古來是有十行並下看書,他一看光翻。咱們看一行,字還...

十不善業所招感的惡業果報

第一、以殺生業會感得壽量短促,多諸疾病。譬如人間有...

如何才能成佛

徒兒:我天天打坐、讀經、磕頭,這樣努力能成佛嗎?...

人羊大戰

從前,在遙遠的小村莊裡,住著一位主人、他的女僕,以...

南懷瑾11歲家遭匪劫醒悟福報

福報,是佛家用語。福報是果,因在於修。福報不是憑空...

出家人的袈裟為何如此殊勝

時值酷暑,不少居士來到寺院禮佛,稍一走動就會滿頭大...

迦葉尊者的涅槃因緣

摩訶迦葉尊者承佛囑咐,令正法住世,勿令失傳。於是召...

阿修羅的十種原因

阿修羅是梵語,翻譯成中文的意思,就是無端或容貌丑陋...

孝養父母,功德無量;背逆父母,獲罪無邊

(一)孝養父母,福德之基。 佛語阿難:出家在家,慈心...

外界是自心的投影

我們的眼睛所看到的各種各樣的外境是從哪裡來的?世間...

地藏法門裡面一個重要的內容

地藏法門裡面有一個重要的內容,就是要教我們(認識)...

佛法的興衰取決於我們知見的正邪

我們反思、反省,我們捫心自問,這麼多年來我們都在做...

【佛教詞典】慈觀

又名無緣大慈觀,佛與眾生一體,他對眾生的慈悲,不起...

【佛教詞典】六現觀受俱分別

【六現觀受俱分別】 p0309 瑜伽七十一卷四頁云:問:此...

【視頻】夢參老和尚《不要學一法而誹謗另一法》

夢參老和尚《不要學一法而誹謗另一法》

【視頻】地藏菩薩滅定業真言

地藏菩薩滅定業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