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人心的九個結

2015/06/30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人心的九個結

從前,印度有一位叫無著的菩薩,他是佛教非常有名的一位大德,也是大哲學家。他在《大乘阿毗達磨集論》中談及到人心理的毛病——九結。結就是用繩子打結的這個結,打了死結,打不開,所以很麻煩,很痛苦。

一、對自己想要的東西放不下:愛結

愛結,也叫貪慾結。

貪慾結能導致什麼呢?對自己想得到的東西放不下,特別在乎。為了得到想要的東西不顧一切,不擇手段,因此會惹下很多的麻煩,埋下很多禍根。

二、嗔恨之心:恚結

嗔恨的對像大致有三類:一是對人、對眾生的嗔恨;二是對所遭遇事情的嗔恨;三是對處所的嗔恨。

有的人總認為,是某個人把自己弄成這樣了,所以咬牙切齒非要報復對方不可,這就是對人的嗔恨;還有的人對自己糾結的問題想不開,甚至不想活了,這是對事情的嗔恨;還有的人,曾經遭遇過某個痛苦之事,從此,不但恨發生這件事的地方,連這個地方的人都一起恨,這是對處所的恨。這種情緒會使人做出許多不理智、不計後果的事情。

三、傲慢之心:慢結

慢結有七種。

第一種叫慢或勝慢。

就是總跟比自己差的人比較,覺得自己了不起,比他人強。這種心態如果建立起來了,容易騎虎難下,最後下不了台,做事經常會失策,給自己造成很多痛苦。

第二種叫過慢。

本來別人本事跟自己相當,但自己總有一種錯覺:「我就是比他強。」這就叫作過慢。

第三種叫慢過慢。

在別人各方面明顯比自己勝過一籌時,還妄以為自己一定比他更高,這叫慢過慢。慢過慢是自卑導致的。我曾經有一個同學,有一種特別不好的心態,明明文化基礎極差,但就算遇到比他強十倍的人,在他看來人家也是什麼都不懂,只有他自己是最厲害的。

這樣的人,因為過於自卑,所以遇到比自己強的人,就會不斷地安慰自己,「我也不比他差在哪」,然後就走向另一個極端,產生誰都不如自己的那種感覺。

第四種叫我慢。

就是心中只裝得下「我」和「我的」利益,其他任何一個人的事都容不下,只有我和我的才是至高無上的這種心態。

第五種叫增上慢。

明明自己沒有那麼高的能力和成就,卻自以為無所不知、無所不能。比如說沒有證得果位而說證得,沒有神通而說有神通。

第六種叫下劣慢。

沒有作為,輕毀自己。有的人覺得「我活著有什麼意義呢?死掉算了。」這種不思進取、活得很無聊的心態,就叫下劣慢或卑慢。

第七種叫邪慢。

就是把不好的東西當成好的。

人性中有一種最明顯的邪慢,即「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這樣的一種觀念。本來這種認知是非常糟糕的,絕不應該有的,但是有些人卻沾沾自喜,「我比他聰明,比他厲害,你看,他這個人傻乎乎的,什麼也不知道,我起碼還知道這個」 。

不以為恥,反以為榮,這就叫邪慢,是建立在邪的、不正的東西上面的傲慢。

以上所有的這些傲慢,都能夠導致人徹底地失敗。

曾經有人問我,我的前途會怎麼樣?我就跟他說,我不懂得你的前途,但是我教你如何看一個人的前途。當你看到一個人目中無人的時候,你可以跟他說,「哎呀,先生你小心一點啊 ,有小人害你呀。」八九不離十,一定會準的。為什麼?他的傲慢已經得罪很多人了,厄運不來找他才怪吶,很快就有人找他麻煩來了。

而某人很低調,就是大家開玩笑說的「夾著尾巴做人」的那種,你就跟他說,「你萬事大吉,一定會沒事的。」 為什麼?凡是做人低調者,因為他不惹人家,人家怎麼會惹他呢?

四、愚癡之心:無明結

無明就是愚癡、無知。龍樹菩薩曾經說過,做任何一件事,要遠離四種非理性的行為,否則一定會犯錯誤。哪四種非理性的行為?

以貪慾而顛倒行,即感情用事;2. 以瞋恚而顛倒行,即意氣用事,鬥氣;3. 以愚癡而顛倒行,即茫然行事;4. 以怖畏而顛倒行,即疑心太重。

所謂的茫然行事,就是不去觀察事物本身的真實面貌,盲目而行。這樣的人,必遭磨難。這就是佛教裡所說的無明。

五、價值觀和見解上的錯誤:見結

見結是什麼?就是價值觀和見解上的錯誤。見結大致上有三種:一種叫薩迦耶見;一種叫邊執見;一種叫邪見。

所謂的薩迦耶見是什麼?見結當中,把我的利益視為第一的一種見解。有這種見解的人不會有大作為。

一個以國家的利益為第一的人,一定會變成被國人所敬重的人;一個以區域利益為第一的人,一定會變成這個區域所敬重的人;把整個家庭、親朋、好友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人,親朋好友一定會非常地敬重他。

你所考慮的範圍有多廣,因受益而敬重支持你的人就有多廣。

什麼是邊執見?比如,把「我」和「我的」利益當成永恆的,或者是固執地認為人死之後什麼都沒有,沒有後世,這樣的一種見。

什麼是邪見?不承認行善積德的結果,不相信因果,不相信前世後世,不相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就叫邪見。

六、把自己的一切事當成是至高無上的:取結

凡是我說的話、所想問題的答案,是也得是,不是也得是,包括自己的價值觀、見解、行為等等,不允許任何人提出絲毫不一樣的見解,或者反對的意見。這種把自己的一切事當成是至高無上的,就叫做見取結。

還有一種戒禁取,認為某一種荒誕的行為是最上、最好,我這樣做會得到解脫。

七、對任何事情都產生懷疑:疑結

請記住了,人一生當中一定不要染上懷疑的病。當你一旦染上的時候,就再也不會有快樂、幸福可言。

這種疑病,對任何人都有可能產生,包括對父母、對丈夫、對妻子、對朋友、對學校、對領導、對社會。一旦建立了這種疑結之後,除了「我」之外,再也沒有什麼可信的了,這樣的結局是什麼?除了「我」之外,再也不會有人相信你。

八、嫉妒:妒結

有人比自己的學問大,嫉妒;比自己權力大,嫉妒;比自己錢財多,嫉妒。不要說遇到比自己厲害的人,就是跟自己一樣的,心裡都很不舒服。這種心態是造成自己不幸福的最根本因素。

世界之大,為什麼只有我這樣才行,他那樣就不行了呢?你追求幸福和快樂,也一定要允許他人同樣也尋求快樂、利益。而且,今天你得的多,明天他得的多,後天你得的多??這本來就是來來去去、沒有一個絕對固定的事情。因此,做人要打開胸懷,不能狹隘,否則會活得很麻煩。

九、吝嗇:慳結

其實人要想獲得更多,就要學會施予。你要是捨不得這個,捨不得那個,就不會有人向你捨。有人給別人施捨時,心甘情願,但在你面前的時候,就是捨不得。為什麼?因為你對他捨不得。因此,要學會磨掉這種慳吝的心。

人之所以獲得財富,有三種原因:第一,前世布施得多,所以今世榮華富貴。第二,今生修得好,施捨得好。第三,暫時從別人手裡借來的,但是,改天你還是要翻倍還的。這說的是投機取巧弄來的財富,不是正當的。

其中前世修福報的人是什麼樣的呢?

特別喜歡給別人施予,有了東西喜歡跟朋友分,跟同學分,跟父母分,他有福報就是這種品性在起作用。

就像過去你是學計算機的,現在碰到計算機,就用不著學,你本來就會。因為你過去所學的起作用了。施予也是一樣,因為前世有這個習氣,今生生下來,你就喜歡這樣。

什麼是今世修來的福報呢?有些人本來不是非常豪爽的人,但他明白了捨得的道理之後,便慢慢自我改變。這種人,今生和來世都會很安樂的。

而那些投機取巧的人,今天騙這個,明天騙那個,老想佔便宜,終有一天他會發現失去的會遠遠多於現在獲得的。騙別人的人,一定會被別人所騙,這是必然的道理。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什麼樣的心就過什麼樣的日子

有什麼樣的心就過什麼樣的日子,這是我兒時曾經聽一位...

以真空妙有來調伏內心,這才是真正的阿練若

在唯識的教法當中,把勝義的道理分成四種: 第一個,世...

抱怨對身心有什麼影響

問: 抱怨對身心有什麼影響? 心平法師答: 談起抱怨...

你想什麼,就和什麼感應

禪宗有一個公案,我們把這公案跟這個比較一下: 有一個...

心不要活得太表面,要能夠更深層

我們在心中能夠受持常住兩個字,就能夠遠離三惡道。常...

慧律法師《佛教心理學》選摘

因為佛法這種東西,就在你的眼前,一切生活上,包括你...

人類心中的那根刺

有只小鳥問它的母親,世界上最高級的生靈是什麼?母親...

心態好,運氣就好

心態表示一個人的精神狀態,只要有良好的心態,你才能...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盂蘭盆經

佛說盂蘭盆經...

【大藏經】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卷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室羅筏城祇桓精舍,與大比...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救拔焰口餓鬼陀羅尼經

佛說救拔焰口餓鬼陀羅尼經...

【大藏經】佛說當來變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俱...

素食是治療心臟病的良方

許多醫生以他汀類(statin)處方藥比如立普妥(Lipito...

慾望只要一打開,就很難收回來

富在知足 什麼是富?很多人都會認為有錢就是富。這個答...

六根的見聞覺知,全是自己的東西

我們一生當中,你六根的見聞嗅嘗覺知,全部是你自己的...

健康身體頭腦,節欲保身是首要

印光大師在《壽康寶鑒》的序中說:世人十分之中,四分...

燒水的智慧

一位青年滿懷煩惱去找一位智者,他大學畢業後,曾豪情...

淨界法師:把順逆境當成我們往生的資糧

一個人禪淨雙修的心態,他對人生跟我們一般人不太一樣...

修行從忍耐開始

法遠圓監禪師在未證悟前,與天衣義懷禪師聽說叶縣地方...

祖師與你有什麼冤仇

中國禪宗初祖達摩祖師的墳墓,在今河南省熊耳山的吳坡...

天竺高僧天親菩薩

佛陀滅度九百年以後,在西元五世紀的時候,北印度有一...

損者三友與益者三友

中國有一句老話,叫做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可見朋...

如果有功夫的話,哪還有個情色動

這用功,昏沉大的人,話頭不得力,是沒有用力參,沒有...

對治我們誑詐之心

誑是以不實的言詞來欺誑他人,以方便造作種種的事情,...

妙蓮老和尚《念彌陀聖號的利益》

一句彌陀具足無量光壽 為什麼要念南無阿彌陀佛呢?小...

痛了,你自然就會放下

一個苦者找到一個和尚傾訴他的心事。 他說:我放不下...

早晨第一杯水該怎麼喝

健康的肌體必須保持水分的平衡,人在一天中應該飲用7...

觀自在菩薩和觀世音菩薩是同一個菩薩嗎

觀自在是我們因中修行的一個方法。這是觀世音菩薩的名...

【佛教詞典】作業

梵語 karman。(一)指思業及由思所起之身、語二業。全稱...

【佛教詞典】羅剎日

為凶日之名。謂若於是日舉作百事,必有殃禍。據宿曜經...

【視頻】控制慾望

控制慾望

【視頻】夢參老和尚《修行時妄念紛飛怎麼對治》

夢參老和尚《修行時妄念紛飛怎麼對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