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人心的九個結

2015/06/30  大字體  護眼色

人心的九個結

從前,印度有一位叫無著的菩薩,他是佛教非常有名的一位大德,也是大哲學家。他在《大乘阿毗達磨集論》中談及到人心理的毛病——九結。結就是用繩子打結的這個結,打了死結,打不開,所以很麻煩,很痛苦。

一、對自己想要的東西放不下:愛結

愛結,也叫貪慾結。

貪慾結能導致什麼呢?對自己想得到的東西放不下,特別在乎。為了得到想要的東西不顧一切,不擇手段,因此會惹下很多的麻煩,埋下很多禍根。

二、嗔恨之心:恚結

嗔恨的對像大致有三類:一是對人、對眾生的嗔恨;二是對所遭遇事情的嗔恨;三是對處所的嗔恨。

有的人總認為,是某個人把自己弄成這樣了,所以咬牙切齒非要報復對方不可,這就是對人的嗔恨;還有的人對自己糾結的問題想不開,甚至不想活了,這是對事情的嗔恨;還有的人,曾經遭遇過某個痛苦之事,從此,不但恨發生這件事的地方,連這個地方的人都一起恨,這是對處所的恨。這種情緒會使人做出許多不理智、不計後果的事情。

三、傲慢之心:慢結

慢結有七種。

第一種叫慢或勝慢。

就是總跟比自己差的人比較,覺得自己了不起,比他人強。這種心態如果建立起來了,容易騎虎難下,最後下不了台,做事經常會失策,給自己造成很多痛苦。

第二種叫過慢。

本來別人本事跟自己相當,但自己總有一種錯覺:「我就是比他強。」這就叫作過慢。

第三種叫慢過慢。

在別人各方面明顯比自己勝過一籌時,還妄以為自己一定比他更高,這叫慢過慢。慢過慢是自卑導致的。我曾經有一個同學,有一種特別不好的心態,明明文化基礎極差,但就算遇到比他強十倍的人,在他看來人家也是什麼都不懂,只有他自己是最厲害的。

這樣的人,因為過於自卑,所以遇到比自己強的人,就會不斷地安慰自己,「我也不比他差在哪」,然後就走向另一個極端,產生誰都不如自己的那種感覺。

第四種叫我慢。

就是心中只裝得下「我」和「我的」利益,其他任何一個人的事都容不下,只有我和我的才是至高無上的這種心態。

第五種叫增上慢。

明明自己沒有那麼高的能力和成就,卻自以為無所不知、無所不能。比如說沒有證得果位而說證得,沒有神通而說有神通。

第六種叫下劣慢。

沒有作為,輕毀自己。有的人覺得「我活著有什麼意義呢?死掉算了。」這種不思進取、活得很無聊的心態,就叫下劣慢或卑慢。

第七種叫邪慢。

就是把不好的東西當成好的。

人性中有一種最明顯的邪慢,即「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這樣的一種觀念。本來這種認知是非常糟糕的,絕不應該有的,但是有些人卻沾沾自喜,「我比他聰明,比他厲害,你看,他這個人傻乎乎的,什麼也不知道,我起碼還知道這個」 。

不以為恥,反以為榮,這就叫邪慢,是建立在邪的、不正的東西上面的傲慢。

以上所有的這些傲慢,都能夠導致人徹底地失敗。

曾經有人問我,我的前途會怎麼樣?我就跟他說,我不懂得你的前途,但是我教你如何看一個人的前途。當你看到一個人目中無人的時候,你可以跟他說,「哎呀,先生你小心一點啊 ,有小人害你呀。」八九不離十,一定會準的。為什麼?他的傲慢已經得罪很多人了,厄運不來找他才怪吶,很快就有人找他麻煩來了。

而某人很低調,就是大家開玩笑說的「夾著尾巴做人」的那種,你就跟他說,「你萬事大吉,一定會沒事的。」 為什麼?凡是做人低調者,因為他不惹人家,人家怎麼會惹他呢?

四、愚癡之心:無明結

無明就是愚癡、無知。龍樹菩薩曾經說過,做任何一件事,要遠離四種非理性的行為,否則一定會犯錯誤。哪四種非理性的行為?

以貪慾而顛倒行,即感情用事;2. 以瞋恚而顛倒行,即意氣用事,鬥氣;3. 以愚癡而顛倒行,即茫然行事;4. 以怖畏而顛倒行,即疑心太重。

所謂的茫然行事,就是不去觀察事物本身的真實面貌,盲目而行。這樣的人,必遭磨難。這就是佛教裡所說的無明。

五、價值觀和見解上的錯誤:見結

見結是什麼?就是價值觀和見解上的錯誤。見結大致上有三種:一種叫薩迦耶見;一種叫邊執見;一種叫邪見。

所謂的薩迦耶見是什麼?見結當中,把我的利益視為第一的一種見解。有這種見解的人不會有大作為。

一個以國家的利益為第一的人,一定會變成被國人所敬重的人;一個以區域利益為第一的人,一定會變成這個區域所敬重的人;把整個家庭、親朋、好友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人,親朋好友一定會非常地敬重他。

你所考慮的範圍有多廣,因受益而敬重支持你的人就有多廣。

什麼是邊執見?比如,把「我」和「我的」利益當成永恆的,或者是固執地認為人死之後什麼都沒有,沒有後世,這樣的一種見。

什麼是邪見?不承認行善積德的結果,不相信因果,不相信前世後世,不相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就叫邪見。

六、把自己的一切事當成是至高無上的:取結

凡是我說的話、所想問題的答案,是也得是,不是也得是,包括自己的價值觀、見解、行為等等,不允許任何人提出絲毫不一樣的見解,或者反對的意見。這種把自己的一切事當成是至高無上的,就叫做見取結。

還有一種戒禁取,認為某一種荒誕的行為是最上、最好,我這樣做會得到解脫。

七、對任何事情都產生懷疑:疑結

請記住了,人一生當中一定不要染上懷疑的病。當你一旦染上的時候,就再也不會有快樂、幸福可言。

這種疑病,對任何人都有可能產生,包括對父母、對丈夫、對妻子、對朋友、對學校、對領導、對社會。一旦建立了這種疑結之後,除了「我」之外,再也沒有什麼可信的了,這樣的結局是什麼?除了「我」之外,再也不會有人相信你。

八、嫉妒:妒結

有人比自己的學問大,嫉妒;比自己權力大,嫉妒;比自己錢財多,嫉妒。不要說遇到比自己厲害的人,就是跟自己一樣的,心裡都很不舒服。這種心態是造成自己不幸福的最根本因素。

世界之大,為什麼只有我這樣才行,他那樣就不行了呢?你追求幸福和快樂,也一定要允許他人同樣也尋求快樂、利益。而且,今天你得的多,明天他得的多,後天你得的多??這本來就是來來去去、沒有一個絕對固定的事情。因此,做人要打開胸懷,不能狹隘,否則會活得很麻煩。

九、吝嗇:慳結

其實人要想獲得更多,就要學會施予。你要是舍不得這個,舍不得那個,就不會有人向你舍。有人給別人施舍時,心甘情願,但在你面前的時候,就是舍不得。為什麼?因為你對他舍不得。因此,要學會磨掉這種慳吝的心。

人之所以獲得財富,有三種原因:第一,前世佈施得多,所以今世榮華富貴。第二,今生修得好,施舍得好。第三,暫時從別人手裡借來的,但是,改天你還是要翻倍還的。這說的是投機取巧弄來的財富,不是正當的。

其中前世修福報的人是什麼樣的呢?

特別喜歡給別人施予,有了東西喜歡跟朋友分,跟同學分,跟父母分,他有福報就是這種品性在起作用。

就像過去你是學計算機的,現在碰到計算機,就用不著學,你本來就會。因為你過去所學的起作用了。施予也是一樣,因為前世有這個習氣,今生生下來,你就喜歡這樣。

什麼是今世修來的福報呢?有些人本來不是非常豪爽的人,但他明白了舍得的道理之後,便慢慢自我改變。這種人,今生和來世都會很安樂的。

而那些投機取巧的人,今天騙這個,明天騙那個,老想佔便宜,終有一天他會發現失去的會遠遠多於現在獲得的。騙別人的人,一定會被別人所騙,這是必然的道理。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好的命運從哪裡來

我們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有一個好的命運,能夠受人尊重、...

心可以轉業

一個人如果正當你原來的業力,要繫縛你的心要來報的時...

凡夫應常繫心觀二十事

佛陀要我們這樣的凡夫常當繫心觀身,觀二十事,它們是...

這首偈語為污穢肮髒做了詮釋

妄語為言垢,不勤為家垢;不嚴為色垢,放逸為事垢;慳...

誡心外求法

只求心不外馳,念念與佛號相應。若或心起雜念,即時攝...

只要心不隨著動,煩惱就會過去

修行功夫是在日常生活中一點一滴地累積的。像大家現在...

若菩薩欲得淨土當淨其心

在《維摩詰經》中,佛說了一句非常有名的話,若菩薩欲...

追求心靈的富足

生命最大的滿足就是心靈的富足,人的任何追求都應該以...

【大藏經】解深密經

解深密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住最...

【大藏經】【註音版】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神咒(往生咒)

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神咒(往生咒)...

【大藏經】【註音版】地藏菩薩本願經

根據弘化社《地藏菩薩本願經》流通本印本校對註音。...

【大藏經】大方廣佛華嚴經(80卷)

大周新譯大方廣佛華嚴經序 天冊金輪聖神皇帝製 蓋聞:...

如何來對治散亂心呢

當年老子曾經預言,過度沉溺於物質刺激,人會昏迷、散...

學佛之人的四種感應

佛法是妙法,絕定兌現,兌現是兌現但要符合因果,你不...

第八識轉變的兩個關鍵點

我們再看看無漏的情況。 不動地前才舍藏,金剛道後異熟...

佛法與外道的區別在哪

第十五條:【若佛子。自佛弟子及外道人。六親。一切善...

女眾進入寺院應遵守的禮儀

我們每次過堂都做一點學習,今天學習關於女眾入寺的內...

身體的細胞是不是也會被教育

問: 身體的細胞是不是也會被教育? 大安法師答: 你這...

佛陀開示四種惡語

佛陀在教化弟子時,經常向弟子們講說各種惡行與善行,...

你只能求盡心盡力,不能求它的結果

菩薩道的中心思想,也就是所謂的菩薩戒體,總而言之有...

素食護地球

《增一阿含經》云:諸佛世尊,成大慈悲,以大悲為力,...

曾國藩經典人生語錄

○ 禮義廉恥,可以律己,不可以繩人 為子孫做富貴計者...

不起煩惱便是修行

修行的方法,是勤修戒定慧三學:修行的目標,是熄滅貪...

欲修三昧,何不於此等語句中全身靠倒

欲證三昧,自有佛祖所示三世不易之法。何得問我所證,...

康熙與普陀山結緣的故事

據《普陀山誌》記載:中國歷史上共有13位帝王、19位皇...

信佛都還要還債,不要退善心

我們修道建立信心之後,學佛有種種困擾,使你喪失信心...

只有工夫,不存工夫知見,是名真心

參禪人,由散亂心,參到有心,只有參禪心,無妄想心。...

為什麼不講念自性佛,而要念阿彌陀佛

問: 佛既然心作心是,為什麼不直截了當講念自佛,即...

【佛教詞典】心所有法

【心所有法】 是五位百法中的第二位法,又作心數。它與...

【佛教詞典】楞伽經

(經名)有四譯,今存三本:一宋求那跋陀羅譯,名楞伽...

【視頻】妙境法師《末法時代還能得無生法忍嗎》

妙境法師《末法時代還能得無生法忍嗎》

【視頻】夢參老和尚《華嚴經_世主妙嚴品》

夢參老和尚《華嚴經_世主妙嚴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