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好,請放掌,阿彌陀佛,各位蓮友,我們今天是《無量壽經》的第二十二講。在上一講的時候,我們著重講到了這個往生極樂世界的這些菩薩們的功德,以及他們所行的道用,修的法門,那麼無非就是讓大家覺得,其佛國土但受諸樂。那今天開始,我們的主題要開始進入到我們國土,但有眾苦。所以今天可以說在內容上,是一個大的轉捩和跨越,當然我們在嚮往極樂世界這些殊勝之後,我們現在就要回歸到,回觀到我們娑婆本土來,看看我們每天面臨的生活的真實狀態。因為一切世間,幾乎我們現在還都是以這個欲求為樂的。不知道它本質上幾乎生活的所有內容都是以苦為根本。我們從心態上來講,一個是了知到苦的生起,苦的逼迫,苦的無間斷,所以能夠生起欣求極樂之心。那麼在這個過程中,當下我們要明瞭苦的這個真實意義,我們常說的知苦,你要觀察的話,觀察到只有苦沒有樂,那麼對於苦的這個觀察進入到一個相對,就是說深層次的地步的時候呢,
就會覺得說,其實苦和樂,它本來是一體的,就是一種覺受,那麼能夠把這個修到平等的時候,也就是知苦就不苦。所以大家從見地上來講,一個是說了苦就無苦,都還了一樣,那麼你能夠觀察到苦,觀照苦的這個本質,它背後的真實意義的話,知苦就無苦,就跟我們知道夢就沒有夢,夢覺了就沒有夢,知道這個事情是假的了,那就這個假的東西就不會牽引。但是基本上我們現在呢,一個狀態就是說還是以,比如說有時候我們以有就是樂,我有了,我擁有了,我得到了,那麼這個沒有就是苦。但是我們都不知道說,有了其實就是沒有的因,就是當你出現有,你擁有的時候,就是你將來沒有的因,有這個因,畢竟將來會有沒有的果。其次我們以得為樂,失去了就是苦,但是得到的時候就是失去的因。你沒有得到的時候哪來的失去呢,我們以聚也是樂散為苦,可是聚者散者都是因緣,這是必然要轉化的。有時候以生為樂,有滅了為苦,不知道生是滅的前提。
所以等等諸如此類的,可是在極樂世界沒有這些,它沒有有就沒有無,沒有得就沒有失,沒有聚就沒有散,所以在這個意義上,我們才稱之為極樂淨土。那在我們這個世界,可以說講到下面的內容中,為了讓我們大家生這個厭離,速求出離苦,就像《涅槃經》裡面曾經講到,說我們這個國土的人,菩薩能觀到我們這些眾生,生生世世為這個外境的色聲香味觸,就是為這些法,其實就是我們的感受。為這些法呢,無量劫來長受苦惱,就是說在這個一一眾生,就是每一個眾生,在一劫內,無量劫太多了,我們也現在數不過來,就是在一劫之中,所積攢的,生生世世追求你所積攢的這個,比如說,我們的身這一期死了,化成白骨,就是這個骨頭積攢堆起來,比當時印度王舍城的一個叫鞞浮羅山,鞞浮羅山的山還高。我們生生世世生下來,喝的這個乳汁,比四大海水的水還多,我們在生老病死的過程中,等等這些,身上出的血,比四大海水還多。
這是佛說在一劫之中,我們為了父母兄弟,夫妻眷屬命終哭泣,聚散離合中,流的淚,比四大海還多,這在一劫之中,這是在《涅槃經》裡面講到。那我們想想,在無量劫來,這還就人道裡面,那我們在地獄三惡趣所受的苦,那是不可稱計的。為什麼呢,只要沒有了卻三界的這個牢籠,沒有往生之前,這是必然還極有可能要重複,將來還要面對的。所以後面開始這是佛開始勸導了,我們下來開始讀一段經文,八十五頁這段,一直讀到第二頁八十六頁的,壽樂無有極,到這裡。找到了嗎?好,一起來:
佛告彌勒菩薩諸天人等:無量壽國聲聞菩薩,功德智慧,不可稱說。又其國土,微妙安樂清淨若此。何不力為善,念道之自然。著於無上下,洞達無邊際。宜各勤精進,努力自求之。必得超絕去,往生安樂國。橫截五惡道,惡道自然閉。升道無窮極,易往而無人。其國不逆違,自然之所牽。何不棄世事,勤行求道德。可得極長生,壽樂無有極。
好,大家看這一段是以偈頌的形式,可以說就是說,從這裡開始就是正勸往生了。正勸往生,這裡其實分了三個,一個是正勸往生,你看,說智慧其國土不可稱說,那麼這是如來讚歎。從這個易往而無人下面,這是等於說,如來讚歎說,到極樂世界一個傷嘆。為什麼呢,能夠修這個因就可以去,這叫做易往,可是沒多少人來修這個因,所以他悲嘆無人,這是第二個。其國不逆違,就是表示易往,自然之所牽,就是顯現前無人,最後從勸勉往生,就是說何不棄世事,可得極長生,這四句話,這就是說明修因一定能得果,所以勸其修因,這是這一大段三個主題吧。
首先我們來看,這第一句就開始,佛就告彌勒菩薩諸現場天人,說無量壽國的菩薩聲聞功德智慧不可稱說。又其國土微妙安樂,清淨若此。就是這麼殊勝,國土如此殊妙,功德現前,智慧如此不可思議,為什麼不努力地修行,積往生的善因呢?大家聽一下,這是佛其實也是給我們說,就是為什麼不努力修行,積往生的善因呢?何不力為善,念道之自然。就是說,你發心念佛求生極樂世界,一定能夠生到法界規律中,這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這麼一回事。你只要發願說,不在於上根下器,同得往生,一往生就住於無比的清淨國土,但是呢大家就是沒有這個概念,沒有這個追求。所以這裡勸導,何不力為善,為什麼不去修善發願,盡力去修行往生。
念道之自然,就是說往生這回事是自然而然的事,只要你因地修了這個,那麼果上一定能夠往生,這也是經打保票一樣,念道之自然。著於無上下,洞達無邊際。這就是說,一旦往生了,就住於無比清淨的國土,智慧洞達一切,如同虛空一樣無邊無際。所以呢,才勸大家要,宜各勤精進,努力自求之。必得超絕去,往生安樂國。這是一再勸,再再勸,這樣勸,那麼勸的這個因地這麼勸,果地上可以有什麼功德呢,橫截五惡道,惡道自然閉。為什麼這裡怎麼成了五惡道?諸位菩薩,平常我們說,咱們這兒不是六道輪迴中只有三惡道,為什麼這裡有五惡道,咱們這兒相對於人天道來講,地獄餓鬼畜生算是惡道,可是大家要知道相對於淨土而言,人天同樣也屬於惡道。
也就是跟地獄餓鬼畜生沒什麼區別,三惡是純惡,人天是雜惡,對於淨土,彌陀淨土來講,這些就是在這個層面,就是說,之間也沒什麼差別了。打一個比方,就跟我們說貧富貴賤一樣,如果說在這個中產階級或者貧窮人來講的話,好像有一個(差別)。我記得那會,是土改的時候,還是斗地主還是什麼?不是有貧下中農和地主富農嗎,上了歲數的人應該知道這個概念,什麼叫貧下中農?什麼叫地主富農?但是你跟共產主義來講,這有差別嗎?對吧,你說共產主義講,不管貧農富農,你跟我們現在追求的共產主義社會來講,差別不大,都一樣差不多,所以這裡叫五惡道。
按照我們這兒的話說,先修因證果的話,先斷三途,然後再離人天,可是這屬於漸出,不能稱之為頓捨。大家看到這個詞嗎,橫截是什麼意思?就是能夠頓捨五惡道,橫著呀,橫著就截斷這個五惡道,流轉這個惡趣門自閉,所以這叫做橫截五惡道,惡道自然閉,就說明說淨土法門是圓頓之法。這樣的話,這樣一個法門,如此一個效果,所以叫做升道無窮極,就是能夠修因即能成就而去,但是大家易往而無人。你看佛一會兒勸,一會兒悲,一會兒嘆,易往而無人,就是容易去,為什麼人少?大家想,我們現在這個問題是非常嚴峻的。就是容易去,但是人少。修的多,可能最後真正去的還少。究其原因這裡講到,其國不逆違,自然之所牽。什麼叫做其國不逆違呢?
就是說,並不是極樂世界怎麼樣啊,不讓我們去,也就是極樂世界並不拒絕我們去,而是非常,佛這麼的講說勸誡號召大家一起去,可是問題是什麼呢,我們不想去。所以叫做其國不逆違,人家沒有讓你不去,你自己不想走,不想離開這,去到那兒,不想離此去彼,捨不下這個娑婆世界,所以叫做自然之所牽。就是自然而然你自己把自己牽絆住,你不想走。我也不知道,大家想想,是不是真的不想走,想走嗎,這倒是斬釘截鐵,想走。哎呀,這個想走不想走呀,確實就跟內證的境界,修行內證的境界呢,誰也做不了主,誰也不能說誰,只有自己知道,自己知道,還要腦瓜子清醒的人比較知道,糊塗的人自己以為是,可能根本上還是非,所以這裡叫做其國不逆違,自然之所牽。
再一個就是什麼呢,為什麼說其國不逆違呢?就是往生者,你只要沿著這條,念佛見佛成佛的因果線,那麼自然而然就會信願持名牽引著你成功地往生西方,這是對於其國不逆違,自然之所牽的又一個理解,這兩條理解都是可以說得過的。一個是從我們自身來講,極樂世界沒有拒絕,但是我們自己什麼,自然而然把自己牽在娑婆世界,這是一個理解點。再一個就是依著佛給呈現的這條修行方法,那麼自然而然隨著因果線所牽,一定能夠往生,這也叫自然而所牽。就看我們自己怎麼取捨抉擇吧,所以最後說,何不棄世事,為什麼不拋棄世間這些名利呀,這些貪著無意義的凡塵俗事,而去勤行求道德。可得極長生,壽樂無有極。你一旦往生了,即得永生的這個涅槃,那麼無量壽的功德就現前的能夠自己受持,壽樂無有極。那為什麼不去呢,後面就開始講到我們這兒的人,你看這句,然世人薄俗,好,大家一起拿起來,再念一下。念到八十七頁的,莫能知者,一起來:
然世人薄俗,共諍不急之事。於此劇惡極苦之中,勤身營務,以自給濟。無尊無卑,無貧無富,少長男女,共憂錢財。有無同然,憂思適等。屏營愁苦,累念積慮。為心走使,無有安時。有田憂田,有宅憂宅。牛馬六畜,奴婢錢財,衣食什物,復共憂之。重思累息,憂念愁怖。橫為非常水火盜賊怨家債主,焚漂劫奪,消散磨滅。憂毒忪忪,無有解時。結憤心中,不離憂惱。心堅意固,適無縱捨。或坐摧碎,身亡命終。棄捐之去,莫誰隨者。尊貴豪富,亦有斯患。憂懼萬端,勤苦若此,結眾寒熱,與痛共俱。貧窮下劣,睏乏常無。無田亦憂欲有田,無宅亦憂欲有宅。無牛馬六畜,奴婢錢財,衣食什物,亦憂欲有之。適有一,復少一,有是少是,思有齊等。適欲具有,便復糜散。如是憂苦,當復求索。不能時得,思想無益。身心俱勞,坐起不安。憂念相隨,勤苦若此。亦結眾寒熱,與痛共俱。或時坐之終身夭命,不肯為善,行道進德。壽終身死,當獨遠去。有所趣向,善惡之道,莫能知者。
好,大家來看這一段,這裡面層次也很分明,從世人薄俗這一段到我們讀的這個,這個呢是舉什麼呢,舉貪的過失,因為下面一段內容就是舉我們三毒煩惱貪瞋癡的過失。那麼說了這麼一段以後,後面再令人修,令人捨,捨,厭離娑婆。那麼先明三毒的過失呢,剛才我們讀的就是說貪的過失。你看後面再下一段,世間人民父子兄弟,這是開始講嗔的過失。再往後,大家看這個八十八頁的如是世人,從這裡開始講什麼,講愚癡的過失,總歸就是一個貪瞋癡。那麼貪過之中也是從開始呢,通就所有的世間人,通犯的通病,來進行表述。大家來看,然世人薄俗,共諍不急之事。大家了解,薄俗是什麼,世人就是世間的知見,普羅大眾,所有我們的人,生活在人世間,我們的人生觀非常的什麼呢,第一個就是非常淺薄,都是停留在表面,這個生命意義的表面。什麼叫做俗呢,俗這個我們拋去說俗不可耐,其實就是大家都這樣,一個一個都這樣,見多了都如此,它就俗嘛。
那麼不去深度地思維,像人生的價值意義,就是我們一味地群起而就是在這個業已形成,大家通共的這種見解人生觀中,縱情去消耗,消耗我們的本有的這個真如性。我們現前可以造善業的這個身口意,但是我們都來造惡業,都追求貪著,這樣的一個縱情消耗我們真如本性,一個狀態形成一個顯現的一個載體一樣的東西,就是我們要貪,天然的具足這個貪心。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那麼我們這麼不值得停留的世界中,於此巨惡極苦之中,我們並沒有把眼光投向轉移出離的這種情懷中,而是正中下懷地去什麼,去追逐障礙我們心性,堅固我們留守在這個世界的身口意的行為。所以大家看,於此巨惡極苦之中來共諍這個不急之事,不急之事是什麼意思,就是根本沒有意義的事,但是我們大家在一起追求。
勤身營務,以自給濟,這就不要說了,以自給濟。就是只顧著自己,為什麼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句話就是在我們娑婆世界,在中國人裡面流行的。那當然適合於我們這個娑婆世界所有的眾生,勤身營務,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都一樣。以自給濟,一切都是為了自己,然後勞心勞力地去經營造作,終日忙忙碌碌無非是滿足自己的願望。所以說大家看,無尊無卑,無貧無富,少長男女,這三個詞,其實就是把整個社會各個階層,無論什麼身份,都給概括進去,對不對?最後是什麼,共憂錢財,就是無非都是為了錢而憂愁苦惱。我記得,回想到從我們小時候開始,過年開始有壓歲錢,上學了父母開始給零花錢,小時候讀小學的時候,那誰家小孩要,那個年代有一毛錢有五分錢能夠買冰棍吃,已經就是非常了不得了,有的還去撿那個冰棍棍兒,湊夠五十個能夠換一個冰棍,還在那兒數嘛,一個一個認真地數。數夠了能夠換五分錢嘛,所以大家想想,這個就是跟我們這裡講到的,共憂錢財,在那認真地數,煩惱呀。然後是怎麼呢,有無同然,憂思適等。你不要說,沒有的想有,有了的還想有,沒有的希望有,有了的希望多。這樣的話,從這個層面來,憂思適等是什麼,就是你為這個錢而付的煩惱,有錢和沒錢的質量是一模一樣的,沒有的他想有,有了的他害怕沒有啊。
屏營愁苦,累念積慮。是什麼意思呢,就是不但在人前競爭的時候是這樣的,人後獨處的時候,還是這樣的。屏營,屏就是說等於說,怎麼說呢,就是在自己一個人呆的時候,屏,屏蔽的意思,一個人呆的時候,那在人前去競爭的時候,也是這樣想方設法。為心走使,終其一生,沒有一刻的安寧祥和。大家看是不是這樣,都沒有辦法解釋這些,因為佛已經說的就這麼直白,就這麼透徹,就我們念一遍都已經絲絲入扣了,為心走使,無有安時。然後是有田憂田,有宅憂宅。可能大家在北京這號稱大都市了不要去種田了,可是有宅憂宅,你們應該能體悟得到。有了田地,有了宅院,那我們現在其他的不說了,不就這個房子嘛,你說生活在這一線都市里面的人,誰能每天的話題裡面能離開房子?一套、兩套、三套,小套換大套,多少居,多少平。這我可是,我自己是有保證的,我每天一定能從耳根裡面聽到這些話,你就不管閑談之間,問話之處,一定會有這些主題,永遠的主旋律,現在,就為個房子。我記得那會兒誰說起,就是為這個房子,一開始是租的,租的還是地下室,那麼後來就想想能夠上地就行,到地上就行了,後來到了地上,畢竟是租的,就想買,買完了以後,剛開始經濟不足,只買了個一居,五十、六十平,後面稍微積攢了一點就想上百了,上了百了想複合的,複合式的又覺得這個樓不好,得有別墅呀,有了別墅又嫌不在海邊,最後發現只有這個城市有,那個城市沒有,就一個城市買一個棟,這就從住地下室到最後,一個城市有一棟別墅,就是這麼來的。
這不是電視上還有一個叫什麼房姐,是嗎,你們聽過嗎,那麼就是這麼來的,所以說有宅憂宅。這個可能我們就算牛馬六畜,奴婢錢財,衣食什物這些,同樣也是我們生活中的必需品。這是當時在這個時代性,所以那會講的,其實從我們現在來講,牛馬六畜的話,不就是代表車嗎。你說我們現在為個破車,一天蹭一下,刮一下,洗一下,換一下,都費多少腦子。奴婢錢財的話,如果說的那個廣義一點,那不就有時候自己做個事有點員工嗎,或者家里弄個鐘點工有個保姆,對吧,這不是都是這樣子嗎。衣食什物也就是吃穿用度,穿的吃的,總歸你是復共憂之。復共憂之,大家都是這樣的,然後是什麼呢,重思累息,憂念愁怖。就是這樣,自找的,沒有一次、一刻能夠停歇得下來。
可是問題是什麼呢,縱然你有了以後,會面臨什麼遭遇呢,大家看,橫為非常水火盜賊怨家債主,焚漂劫奪,消散磨滅。也就是說,你沒有的時候呢想有,那這個煩惱是一樣的,那麼有了以後,它又會沒有,往往是因為遭遇有這個違緣出來了,那麼你看,我們常說財富為五家共有嘛,這裡就明確給大家說了嘛,要麼水給你推走了,火給你燒掉,或者盜賊偷了搶了,怨家債主其實就是什麼,敗家子給你敗掉了,或者是官府拿辦了,有時候我們是這五種,焚漂劫奪,消散磨滅。但是我們心裡這個會什麼呀,就憂心忡忡,你看憂毒忪忪,無有解時,就解不開這個疙瘩呀,心裡像綁了一個繩子一樣解不開,放不下,然後怎麼呀,這裡窮日逐歲的憤恨難平,憂傷不已,結憤心中,不離憂惱,心堅意固,適無縱捨。就是心裡始終就這個勁,我就捨不了,就這個事情我過不去,有這樣的。
相對我們現在可能我們每個人滿業稍微平安一點,咱們就算是沒有大富大貴,好像也就是說日子是能過,對吧。但是確實世間有那大起大落的,起的時候富貴萬端,根本是不可一世,結果落的時候一下子就蔫了,就跟霜打了一樣,幾起幾落,就不斷地在這個憂愁痛苦中耿耿於懷。大家讀過《印祖文鈔》裡面有一篇文章,就是什麼,給一個叫衛錦洲的居士寫的,讀過沒有?有一個《與衛錦洲居士書》,這個衛錦洲是什麼,他們鄰居家著火了,著火了,他還算是一個大戶人家,大戶人家置辦產業宅子比較大。那鄰居家著火了,古時候可能這個宅子是連著的,又是木質的,那麼一著火,就連著把他們家都給燒了,燒了以後,他妻子,原配夫人,突然間就受驚嚇了,一下子就死掉了,就悶絕了,這個衛錦洲就心神迷悶,每天如醉如狂一樣,快神經了,就咱們現在說的。
在這種情況下,給印祖就寫了這麼一封信,印祖給他回的非常懇切,大家如果有機會回去看一下,這就是其實就是講我們,正好講到這裡的這個,這樣的一個生活遭遇情狀。印祖非常懇切給他說,你要借這個逆緣看破世事,大家也想,每次我們的逆緣來的時候,大家要借這個逆緣看破世事,一心求西,永出輪迴,印祖就說這樣的話,你就能夠由這個小禍而享什麼呢,大福。這是印祖給他當時回信,最後還講到說,眾生害怕果,菩薩害怕因,所以菩薩在修行的時候,他害怕有這個惡果,他預先就斷除這個惡因,那麼慢慢業障消除直至成佛。可是眾生常作惡因就想免惡果,你常造的是惡因,你怎麼免惡果啊。印祖打的比喻就好像當日避影一樣,就是明明你在太陽下面,你想避著說,我沒有影子,那可能嗎。
所以說徒勞奔馳,最後印祖也感慨到,就是說在這個善惡因果報應上,每見到無知愚癡的人,稍微作一點善呢,就想得這個大福,一遇到逆境了,又覺得說作善無效,說我修行還能這樣。前一段時間回來的時候,在車上開車的一個同修就問我們,他說法師呀,我怎麼最近看到一則報道說,全家到廟裡邊去上香,一家子廟裡邊上香出來,開車出來回去的時候,就是出了車禍,家裡還死了人了,他言外之意我就當然聽出來了,意思就是這個佛法就靈嗎?那大家怎麼看待這個?就是認為沒有因果忘了初心,不知道因果是什麼呀,通三世的呀。我只能告訴他說,一個,你不能夠有一點小善你就想免這個大惡,因為還有定業和不定業,對吧。另外一個,這個假如果你當時發心真切確實虔誠,那有可能由於這個車禍或者死掉的人,他就很可能免了地獄之業了,這也有可能。
就我們現在目光短淺,就現世覺得這不對了,那就佛法不靈了。所以大家看,從這裡開始講到說,這是什麼呀,結憤心中,不離憂惱。心堅意固,適無縱捨。就沒有一刻停歇下來的時候。那麼雖然你這樣,可是一輩子最後落個什麼光景,大家看,或坐摧碎,身亡命終。棄捐之去,莫誰隨者。大家知道這一句話是什麼意思?哎呀,真的是跟我們現在的生活非常的,對照一下,真的是非常現實。這就是說,你打拼了半輩子,為了財物,為了你的積蓄,為了你的生活,結果身體透支,受到很大破壞,還沒活到壽終正寢,怎麼樣,身亡命終了,到那個時候,你捨命換來財物還不是要棄下來,棄之而去,你哪一樣能跟著你呢,就是這個意思。
大家想想,我們現在是不是,很多人都是如此,去做事業,實現理想創業,那麼可能本來生活已經差不多了,還想更好,不斷地打拼,日日夜夜,沒日沒夜地去透支身體、透支健康,結果差不多到四五十歲的時候,透支的就差不多了,身體跨了,糖尿病三高,都高起來了,那麼在這種引發的猝死的這種情況也很多呀,這裡講到的,或坐摧碎,身亡命終,就是這種情況。說實在的,猝死這還那個,我這個跟說什麼話一樣,這個猝死等於說沒有拖拉的,你有的那個前半輩子賺錢,後半輩子治病,一輩子拉平了,是不是這樣,你存的那點錢最後不夠醫院給你去花,刷卡去呢,把你卡給刷完了,所以就是這樣。這是指的什麼呀,這個苦。你看大家看,世人薄俗,就是講到貪求的苦,那麼有田憂田,這是講守護的苦,置辦了家業了,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你守不住,守護苦。
橫為非常水火,這個叫做散失苦,散失掉了。或坐摧碎,這裡叫做喪命苦,沒有活到盡頭。那下面開始,富貴也要苦,貧窮也要苦。大家來看,下面講到富貴的人,尊貴豪富,亦有斯患,也是同樣的,大家不要以為說,有了錢了,他們為了這種心態,為了維護自己的名利地位,更有可能唯利是圖勾心鬥角呀,所以憂懼萬端,勤苦若此呀。假如果,你為富不仁,那麼你的富貴的這個能力越大,那你造業就越多惡業,結果種下了無數這種三途的惡報,或者說地獄的種子,這裡叫做結眾寒熱是什麼意思呢,就是你身為富人,你為了保你這個,做了不擇手段,好多惡業種下去了,結眾寒熱,就是跟八寒八熱的地獄結下了大因緣,這就叫做結眾寒熱。來生與後世,難免在三途惡道裡面,與痛苦結下了不解之緣,所以與痛共居。
大家跟著走,這是富貴苦。下面,貧窮下劣,貧窮也有苦,貧窮下劣,睏乏常無,一開始,你樣樣缺少,衣食住行都不夠。那麼對於一個沒有的時候,你想擁有,你看,無田亦憂欲有田,無宅亦憂欲有宅。想有,無牛馬六畜、奴婢、錢財、衣食、什物,亦憂欲有之。那麼問題是,有了以後,可以讓你有,那你有了以後,開始就什麼,貪得無厭,有了一樣就覺得更少了,有了這一樣,感覺另外的一樣還沒有,總想著跟別人看齊,人家有的,我也要有,人家沒有的,我還想有。在這樣的情況,就叫適有一,復少一,有是少是,你看說的多有意思,就是越有什麼,他覺得越少,這樣思有齊等。那麼問題是什麼呢?
如果他曾經修過這個法,修過福,那麼今生自然不要求就能夠得到的,你沒有修福的話,你縱然得到了,你馬上又要消散呀,所以說適欲具有,便復糜散。消散了以後,哎呀,你就覺得說,就跟賭徒一樣,一消散你更加想翻本,翻本福報不夠,結果又得不到,沒有時間去完成,最後總是什麼呢,白費心機竹籃打水,終日什麼呢,為妄心走使投機取巧,有的人處處鑽空子,勤苦一世換來的是什麼,連個世間的名利都沒有得到,說實在的,有的人。有一種人,你看著他一天熱火朝天,不知道人脈多廣,事情好像辦得都很活,結果福德不夠,這個福報不夠,你就是沒有,你就是要受這個貧苦,這種虛熱鬧倒是多點,但是他本質上,他養家餬口都很那個,說實話,很這個有壓力。有的他還非得漂在大都市里面,覺得家里人覺得在北京在上海,這都是人的虛榮心,所以說如是憂苦,當復求索,不能得時,思想無益。
得不到了,那麼就受不了了,然後身心俱勞,坐起不安。憂念相隨,勤苦若此。同樣也是什麼呢,亦結眾寒熱,與痛共居。就是說你為了追求財物,可是呢,不肯為善為德呀,那這樣的話,那麼你死後還是隨業受報,怎麼樣呀,跟這個八寒八熱的地獄結下因緣。最後是,或時坐之,終身夭命。不肯為善,就是從頭到尾一直到死,他都不肯修一點點善法,見過這樣的人嗎? 行道進德。結果呢壽終身死,當獨遠去,遠去到哪裡呢,那誰知道呢,虛生浪死呀,三惡道都有那麼多,不知道去哪裡呀。所以說,有所趣向,善惡之道,莫能知者。就是一個人將來趣善趣惡道,不要問別人,人家也不知道,你自己就知道了,就看你這一輩子造的業,你幹了些什麼。所以大家看到了嗎,這個是富貴也苦,貧窮也苦,還有現報也苦,什麼叫做現報,就是說思有齊等。
適欲具有,便復糜散。你本來沒有這樣的,結果你通過不擇手段你追求到了,那麼今生就得散掉、失去,這叫做現報苦。現報苦,你為了保住你這個追求來的東西,你又得去造業,然後在造業的過程中又感未來苦,所以叫當獨遠去。你看就這段話大家看,從這個貪求苦到守護、散失、喪命、富貴、貧窮、現報、未來,從始至終就沒有一點點樂,就是我們生活的狀態,真是越講越就覺得說,有啥意思。你說就這麼一個情狀,但是還被我們給裝點得多姿多彩,就是這麼個情況,誰也逃不脫,都在其中,朝朝暮暮營家計,是是非非白了頭,都是如此的。就等於說,有時候說,雖有虎口,就是馬上老虎要吃了,我們還什麼,還是心甘情願的往老虎口邊跑,就是這樣子。
所以說,好像在經典裡面,常把這種情形比喻什麼呢,我們一個人,就像一個老了的大象,陷入到泥潭裡面,老了的大象陷到泥潭裡面會怎麼樣,它想擺脫嘛對吧,它想動嘛,掙扎嘛,結果越動越掙扎,怎麼樣呀,越陷得深。而且在經書裡面講到,我們說以前講《成佛之道》的時候也給大家說過,就我們一個人,幾乎一輩子的遭遇,就是我們在這個人世間,就跟說,外面有這個賊人、強盜、猛虎、獅子、狼呀等等這些野獸追著你,那麼你被追著害怕得要命往前跑,跑、跑、好不容易地看到一個很久又枯了的幹了的井,你就想在這個井裡面躲起來,躲起來的時候呢,剛好井邊有一根草藤,這個藤你就拽著就躲到井裡面了,躲到井裡面的時候,發現井不能到底躲,為什麼呢,下面有好多毒蛇探著頭想毒你。
那你這樣的話,又害怕賊人又來追的時候,只好什麼呀,吊在這個井的空中。吊在井的空中,又出現什麼情況呢?井裡面有個老鼠,就在這井沿上來回走的時候,見到這個藤子,就咬這個藤子,一口一口地咬,都快斷了,就在這樣的情況下,然後井邊有這個蜜蜂,我們說的那種野蜂,弄的一個蜂窩,它采的蜜滿了以後掉下來,然後在這樣的情況下,眼看這老鼠咬的那藤已經快掉下來,下面是蛇,賊人強盜、虎狼、獅子都在湧過來的時候,你一看到這個蜜,哎呀,這麼甜,就忘情地吃,什麼都不管了。說這就是我們現在一個人在世間的一個情狀,貪,讓貪這個能量佔據了我們的身心。所以你看被迫釋迦摩尼佛講法都要先以欲勾牽,後令入佛智。
好,我們再往下看一段,第二段就是嗔。嗔的這個,講到這個,欲何樂乎,好,八十七頁第二段,大家一起來:
世間人民、父子兄弟、夫婦家室、中外親屬,當相敬愛,無相憎嫉。有無相通,無得貪惜。言色常和,莫相違戾。或時心諍,有所恚怒,今世恨意,微相憎嫉,後世轉劇,至成大怨。所以者何?世間之事,更相患害,雖不即時,應急相破。然含毒畜怒,結憤精神,自然克識,不得相離,皆當對生,更相報復。人在世間愛慾之中,獨生獨死,獨去獨來。當行至趣苦樂之地,身自當之,無有代者。善惡變化,殃福異處,宿豫嚴待,當獨趣入。遠到他所,莫能見者。善惡自然追行所生。窈窈冥冥,別離久長。道路不同,會見無期。甚難甚難,今得-相值。何不棄眾事,各遇強健時,努力勤修善,精進願度世。可得極長生,如何不求道。安所須待,欲何樂乎?
好,這一段開始,我們就是講這個嗔恨的過失。你看第一部分就是說,以這個理來教化勸導,大家看,世間人民、父子兄弟、夫婦家室、中外親屬,那無非就是指的我們的自己一家裡面的,然後親族裡面的,六親眷屬,都應該大傢什麼,相互敬愛,無相憎嫉,就是不要懷有這個嫉憎心。哎呀,確實如此,這個人心呀,真的是非常的微妙。這個從我自己可能也是,可能生生世世跟這種出世的情懷有關,有因緣,所以我就每看到,你看我在家時候,那會兒,從小我就有一個情結,什麼情結呢,就每看到,我們家族裡面也是一個,也有一些堂兄、親兄弟,就是這個輩很多嘛,那麼相信諸位也有這樣的一種經歷呀,就是小時候是無猜的,對吧,什麼都可以同分共享,那小時候無非就點吃的,糖果,那時候無猜的,覺得非常的隨時隨地仗義,大家一起。慢慢慢慢變大以後,就開始微妙,那微妙怎麼樣,一個是父母親教育本身就是長養我們的自私心。
說咱們家怎麼事,你可出去不要什麼呀,跟你伯伯家叔叔家要怎麼怎麼樣,慢慢小孩受這個,有了裡外之別了呀,親疏之分了嘛,大了以後,更加在親兄弟各自開始什麼,娶妻生子,對不對。一旦娶妻生子,為什麼有的大和尚非常聰明,大和尚要收徒弟,然後這個小和尚想出家這種小年輕人到廟裡面,然後爸媽不同意,攆到廟裡面,這聊上了,聊上了這個大和尚怎麼勸導這個父母親同意你兒子出家。說你現在呀,你把兒子送給我佛門,我替你養著,還教育他,將來他還能教育人,這個兒子永遠是你的兒子。說如果你在社會上有兩種可能,一種是他被這個犯罪吸毒教育壞了,就不是你兒子。二一個,縱然沒有教育壞,他可以總得娶妻生子,意思是什麼呢,等你娶到媳婦的時候就不是你兒子了。知道吧,為什麼呢,要不就是聽著媳婦的,要不就成了丈母娘的兒子了,知道吧,所以就是這樣子,哎,這麼一勸,那爹媽一聽,還真是這麼個道理,就給留在廟裡做小和尚了,現在還能讀佛學院,你看多有智慧。
那我們現在就是自私心,就是覺得,親兄弟慢慢長起來以後,一起去生子就成了一家了。你看為什麼以前的古代或者近代的這些大戶人家要鬧分家呀,為什麼要鬧分家?那不就是這裡講到的說什麼呢,不相敬愛,相互憎嫉了嗎。所以說真正要修行,這確實是,像民國年以前,這樣的一大家子,有一個主要的老夫人,就像賈府一樣,那麼多的兄弟,堂兄弟,親戚,那麼多的少奶奶、二房、姨奶奶等等那些,你說那一大家子一天要管好,要相互相處,那多麻煩?所以古人讀到這些經句的時候會非常相應的,正好就戳到他那個心痛處了。所以你看有無相通,無得貪惜。這是什麼意思?就是說,有的可能錢比較多一些,經濟能力,有的比較少一些,那麼不要自私吝嗇,有無相通就是大家相互照顧著點,多的給少的花點,就是這個意思。
你想現在行嗎?現在行嗎?現在你有兄弟姐妹,你都不敢把房產的名字掛在你父母親頭上,能聽明白我的話嗎,你有了為什麼?到時候不是,如果你是獨生子女還可以,順理成章的繼承,如果你不是獨生子女,那兄弟姐妹就什麼呀,就圍上來了,等於說要跟你什麼呀,打仗了,要對簿公堂了,要起官司了。就為這個房子存款,你看多少人現在為這個夫妻反目,父子成仇的呀,天天就是,阿彌陀佛,真是想想,真的就是房子就是存款,就是這些。所以這裡就是沒有做到有無相通,說是現在人也不敢跟他相通,你有點錢發慈悲,他跟你借來,借完了以後就不認賬了呀,你再討他還的時候,等於說你向他借了一樣,都這樣子。就是說兩相都沒有正念沒有道德,而且很多時候是沒有良心了。
所以這裡佛才勸說,言色常和,莫相違戾。就是相互不要什麼呢,不要做出這個,要和藹,相互相親相愛,不要做出什麼?暴力的行為。因為什麼呢,第二部分就開始廣說這個起嗔心的過失了,大家看,或時心諍,有所恚怒,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在輪迴到今生,我們大家碰在一起,生為一家人,那麼由於意見有點相左,不能夠忍讓。
我聽到上一段時間碰到一個裝修的,說夫妻兩個本來要裝修房子,要成親結婚了,就為裝修兩個人就打起來了,最後就不結婚,離婚了,結婚證都領了,又離婚了,就為裝修,就不能夠忍讓。所以有點恚怒,那麼盡管這輩子的恨意,可能就那麼一點點,一絲不快,但是會怎麼樣?後世轉劇,至成大怨。所以為什麼不是冤家不聚頭呢,因為你有緣呀,緣分還不淺,可是你就是因為這樣,前一世後一世,就是因為曾經一小點點的意見不相同,最後生了恨意了,最後轉成大患,最後就拿刀子進,白的進紅的出了,就到這地步了,這就叫至成大怨。所以者何,說為什麼這樣呢?就是因為怎麼呢,世間之事,這裡其實是講的世間的因果循環不息嘛,世間不僅僅是這一世,是前生後世,世間之事,更相患害,就是你我相互報復,生生世世相互傷害,所以說今生的恨意,雖然沒有即刻果報現前,但是如果你沒有把相互結的這個怨解決掉的話,仇恨就會滋長下去。那這種彼此的傷害就在我們阿賴耶識種子裡面,不斷地種一個種子,下一世現行,現行又種種子,相互生生世世不得相離,報復就會愈演愈烈,就是這樣子的。
所以說世間之事,更相患害,雖不即時,應急相破。應急相破是什麼意思?就是我們要把這個事情要理順了,說開了,不要心裡有結,不要有誤會。在這樣的情況下才好,否則的話就含毒畜怒,結憤精神,自然克識。自然克識是什麼意思呢?就為我們的阿賴耶識所把你克制住了,就是我們的這個種子留在八識中,抹不掉了,抹不掉就是自然而然就什麼,存在八識中了,所以說自然克識,不得相離,皆當對生,更相報復。就是說現生雖然不得相離,相互來生還得再見,就是這個樣子的。所以這裡,這是指的嗔恨的過失。那我們再看,後面開始這裡講到的說什麼呢,就是我們的一個現狀。現狀是什麼呢,人在愛慾之中獨生獨死,獨來獨去。
這是一個勸導,就是為什麼你非得要這麼嗔恨呢,你想想人在世間呀,誰都是獨生獨死,獨去獨來,那我們的嗔恨心從哪裡生起的?一定是跟別人相對立生起的,對吧。這佛就勸導說,人都是一個人來一個人走的呀,輪迴路上同生同死,結伴而行的有嗎?同生同死的有嗎?你自己造業感果,怎麼可能同步呢?大家想想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是注定,就是一個人,只要我們的心有你我他的差別,那就是一個,只有我,你跟我是不同的。促使我跟你之間,一定是各走各的,那我們之間有矛盾就會生嗔恨。就是這樣,所以說是苦是樂也是自己造的,沒有人替代你,身自當之,無有代者。那後面講到是什麼呀,善惡變化,殃福異處。宿豫嚴待,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由於你今生造的善惡業不同,所以未來的果報也就是有苦樂的起伏的變化,業力重者惡者入三途,業力善者輕者入人天,總歸是什麼呢,你看這叫殃福異處。
就是造的善業惡業,它是分開分門別類而對的,看你是下墮還是上升。那麼總之呢,你造的這些善業惡業都在前邊怎麼樣?在那兒等著你,在那兒嚴陣以待地等著你,宿豫嚴待。就是守在那兒,守著那個株,待你這個兔,就等著你去受這個報。所以說六道所有的眾生都是這樣獨自地趣入,趨向於各走各的道,所以叫做當獨趣入,遠到他所。可是問題是什麼呢?這樣的一種輪迴的事實真相,世間人沒有人知道,沒有人見到。莫能見者,這種善惡業,不管我們,你看善惡自然追行所生。窈窈冥冥,別離久長。道路不同,會見無期,就是我們造的這種善惡業,它都對你是緊追不捨,不管你投身到哪兒一個道,這些都是如影隨形的。在六道中你個人的道路不同,你自己孤身上路,而且這個時間長路途遙遠。
你想再跟你至親至近的人再去見的時候,那已經是很難很難的事情,就叫窈窈冥冥,別離久長。道路不同,會見無期。再想見估計就不知道是哪劫哪世的事了,甚難甚難。那為什麼前面要講這個呢?後面佛就勸導什麼呢,說何不棄眾事,各遇強健時,為什麼呢,因為今得相值呀。你現在你好不容易遇到了珍貴的佛法了,好不容易有這個善緣把淨土法門給受持了,那你為什麼不把這些世間無意義的事情拋開,趁各自還在什麼,強健就是什麼,精力和身體都好的時候,你把這個道業給辦了呢,就是說趁強健的時候努力地去修善法,去斷這個惡,精進地去願度世間眾生,這樣大家一起往生,可以得到徹底的無生之生,無量光壽之生,你可得極長生,你為什麼不去求道業,安所須待,欲何樂乎?你還想幹什麼呢?你到底要幹什麼呢?連佛都這麼問我們,說你到底要怎麼樣嘛?你怎麼樣你才,你需要的是什麼樣的快樂呢?所以這叫欲何樂乎,說你到底想要什麼樣的快樂?什麼是真正的快樂?我們大家要反問一下自己。
以前的禪宗宗門下的大德,給他道場裡面領眾修行的時候,都是勸導禪堂裡面的僧眾,都是勸勵兄弟家,法門兄弟麼,趁這個色殼子,就是這個色身還在強健的時候,把這個事給辦了,真是如此。這個辦道啊,你隨著精力、身體、年齡的增長,這個心勁它是也在跟著退的。你年輕的時候你去,這個我自己也深有體會呀,這也在講檯上也差不多快十年了,那會兒的話,我記得是飛機晚點晚的呀,幾乎都是一兩點落地,走也是一兩點起飛,回來也是一兩點落地,你說我從機場到了佛學院,現在嘛慢慢積累了一些緣法,有護法護持的,還接了送一下,那會兒去的時候就坐地鐵嘛,還得倒到11號線再坐那個機場輕軌,那可是那時候勁兒就十足呀,到了那兒還得趕緊再溫習一下講義,第二天一早,人家道場裡面就開始登座就說法了,還清清楚楚,現在不行老了呀,真的是這樣的,精力不足,所以說這就是什麼,其實也是精氣神就不行了,這個力量不足了,它沒辦法,這就是生老病死,這是當下的實相,我們沒辦法。
所以這裡講到的說,為什麼不求道?你為什麼不把心發願念佛求生呢?你在這個世間,你還有什麼快樂的呢?趁這個強健時,確實是如此,趁這個強健時是很重要的,漸漸雞皮鶴髮,善導大師說,漸漸就雞皮鶴髮呀,一不小心,你現在有時候我們出去,你去走一圈,中國的老齡化現在也很厲害,已經正開始呈現出這個,呈立次方的這種增長,那我們這一代人,當我們這一代人老了以後,那真的就是年輕人很少了,那你到處見的都可能就是,我說這以後退休也得晚一點了。
我那天還跟他們說逗趣的話,我說本來和尚就越老越忙,因為弘法,那世間人到了六十歲以後,退休了就頤養天年了,對吧,就慢慢地養尊處優去了。這個和尚出家人越老越吃香,他得追著你,你要領眾,你要弘法,你要去講開示,去應供,去參加法會,好,就累的累的,更辛苦。所以大家要知道這就是實相,真實相,所有這些苦都是我們世間的實相,就是真實的狀態就是如此。雖然很多時候我們好像都在迴避,不承認,然後自以為是地麻痹自己,覺得說我還找個樂子呀,我要怎麼樣,這個世間根本上是苦的,沒有樂子,一點樂子都沒有。這是講到第二個煩惱,就是嗔的煩惱。第三個就是癡的煩惱,愚癡。愚癡的話,更是有意思了,大家來讀一遍就可以知道了。八十八頁開始,一直讀到八十九頁的甚可哀愍這句話,好,一起來:
如是世人,不信作善得善,為道得道,不信人死更生,惠施得福。善惡之事,都不信之。謂之不然,終無有是。但坐此故,且自見之。更相瞻視,先後同然。轉相承受,父餘教令,先人祖父,素不為善,不識道德。身愚神暗,心塞意閉。死生之趣,善惡之道,自不能見,無有語者。吉凶禍福,競各作之,無一怪也。生死常道,轉相嗣立,或父哭子,或子哭父,兄弟夫婦,更相哭泣。顛倒上下,無常根本,皆當過去,不可常保。教語開導,信之者少,是以生死流轉,無有休止。如此之人,蒙冥抵突,不信經法。心無遠慮,各欲快意。癡惑愛慾,不達於道德,迷沒於瞋怒,貪狼於財色。坐之不得道,當更惡趣苦,生死無窮已,哀哉甚可傷。
或時室家父子,兄弟夫婦,一死一生,更相哀愍。恩愛思慕,憂念結縛,心意痛著,迭相顧戀,窮日卒歲,無有解已。教語道德,心不開明,思想恩好,不離情慾。昏蒙暗塞,愚惑所覆。不能深思熟計,心自端正,專精行道,決斷世事。便旋至竟,年壽終盡,不能得道,無可奈何。總猥憒擾,皆貪愛慾。惑道者眾,悟之者少,世間匆匆,無可聊賴。尊卑上下,貧富貴賤,勤苦匆務,各懷殺毒。惡氣窈冥,為妄興事。違逆天地,不從人心。自然非惡,先隨與之,恣聽所為,待其罪極,其壽未終盡,便頓奪之。下入惡道,累世勤苦,展轉其中,數千億劫,無有出期。痛不可言,甚可哀愍。
這個貪和嗔呀,都是以無知愚癡為根本,由於我們有癡,所以才衍生貪嗔兩種,所以貪瞋癡是根本煩惱中的三毒,可是都是以這個什麼呀,一切的煩惱都是以愚癡為根本。所以這裡在講,開始就講到什麼,愚癡之人,大家看如是世人,這是指的世間之人,那麼不信作善得善,為道得道;就是沒有福報,只有邪見和懷疑,你看下面開始講到都是,不信作善得善,都不信之,謂之不然,素不為善,自不能見,信之者少等等這些詞用的,都是大家發現沒有,這一段這種愚癡都是一個拒絕的態度,拒絕,不信。我們生活中常會遇到這樣的人,就是用這種懷疑的邪見,真的福報太差,這個跟佛法有沒有緣,就可以在這個福報上能夠頓見分曉,真的福報太,有的人世間癡福非常多,他就是沒有辦法跟佛法相應。
咱們也不說這裡非得說,強加佛法,就至少你對因果輪迴,你要有一個反思觀察呀,他不觀察嘛。很多時候你看我們現在,我自己出去,比如說弘法吧,佈教,那麼給他講因果輪迴,就很多的對境各個都不一樣,各種各類的,有的人就是說向你發難,你說了他根本不買(賬),他還用一些道理,所謂的唯物主義,唯心主義等等這些跟你現場討論,討論一番,說得口乾舌燥,但是他歸根結底,根本就是對於你的這個見解沒有一點點,連撥動心弦的效果都沒有,這就叫不信。那麼還有一種人,他就覺得你講的說的跟神話一樣,哪裡有輪迴什麼的,他怎麼呀,就是說,你說的好也罷,壞也罷,他沒有興趣。你就不管怎麼樣,他給你坐在那兒,他不接你的話,他笑眯眯的,他不跟你,就根本對你沒有,緣法上根本都沒有一個感覺,這也是沒辦法,沒有福報,愚癡之人。
還有一種更麻煩,他非常特別讚歎你,又是合掌又是大師,但是他本質上根本就不認為你講的道理,他連聽都不想聽,他為什麼對你什麼呢?他覺得你是個神仙吧,大概這一類,就是高的人,世外的人,這種人你得對他順著點,他覺得這種他要順著你,他不要得罪你,他萬一得罪一下,你給他弄個什麼把他現在害了一下,所以他不斷地抬舉你,他認為抬舉你沒有壞處,但是根本就你講的這些,他轉頭就沒這回事了,就是各種各樣的這樣的一種情景,總之就是一個什麼,否定拒絕,不受教化,就是非常剛強,所以大家來看,這就是愚癡的相狀。第一個不信作善得善,為道得道,這是什麼呢,就是不信因果,對吧。其次不信人死更生,惠施得福。善惡之事,都不信之,這是不信輪迴,你看佛講法也是如此,首當其衝信仰佛法,就是得相信因果輪迴,都不信之,謂之不然,終無有是。
從來不相信什麼呀,不相信說命運可以改變,不相信具體比如說,佈施可以得福,善惡報應這些他謂之不然,終無有是,這是什麼呢,不相信善惡報應,也就是不相信修行能夠改變命運吧,這麼來理解,為什麼呢?他說善惡之事,都不信之嘛,那就是不相信修行可以改變命運,終無有是,不相信這一套。那麼後面講到的說,認為沒有這麼一回事。
但坐此故,這個坐是什麼意思?大家找著這個詞了嗎,但坐此故,這個坐,後面有好幾處都是說,因為的因,但因為,就是由於因為這個緣故,所以怎麼樣呢,且自見之,就是他只堅持自己的見解,每個人都堅持自己的見解。然後是什麼呢,更相瞻視,先後同然,轉相承受,父餘教令。這個一系列下來很有意思大家看,這什麼意思,說白話,其實就是每個人都認為說,哪有什麼因果報應,哪有什麼前生後世輪迴,然後每個人都這麼見,都這麼認為,大家相互溝通的時候,也都說必然都是這個意思嘛,先後同然,就是一代又一代,每個時代的人都認為必然就是這個意思,所以大家就形成了我們現在的都不相信。很多時候我在這個上面我覺得確實,但是藏地現在也開始流失了,有一些你比如說南傳的像泰國,或者是藏地這些地方。
如果是佛法比較這個,就是流傳得廣的,在他們的生活中很重要的這些地方,基本上還至少能夠相信因果輪迴的,善惡報應。那我們現在出去弘揚的時候,善惡報應相對來講在咱們漢地,算是頭等的能信的,最能信的就是善惡報應,這個他信,至少他會畏懼,或者心裡懵懵懂懂半信半疑,他有這個概念,你一講到輪迴就離遠了,他就覺得這個已經開始太神了。
所以你看這裡,更相瞻視就是有一層意思,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是這麼認為的,那有一個和尚來給你們這麼講,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說這對嗎?有這麼一回事嗎?所以更相瞻視,先後同然。就是說每一個時代都是這樣認為的,大家一起傚彷認同,根本不相信佛法所說的道理,不相信因果報應輪迴。我印象特別深的,那會兒看紅樓夢,王熙鳳這個人就特別的陰毒、手段,所以有一次她處理人家的事給說情,事情也沒給人家處理成,把這個人家的,這倆人又給逼死了,就自己她黑吃了三千兩銀子,三千兩銀子還說了一句什麼話呢,說你要知道,我可是從來不相信什麼陰司報應的。那會兒我還沒有學佛,我告訴大家,我就看到她說這個話的時候,我都覺得心裡瘮得慌,就讀那個小說我就,她脫口就來了一句,你是知道我的,大概意思,我不知道原話了啊,我是從來不相信什麼陰司報應的。結果最後呢,機關算盡太聰明。所以說這裡講到的,就是先後同然。
後面開始轉相承受是什麼呢,就是指的一直受著這樣的教育,其實這一段這裡開始是講到什麼呢,就是不信善知識,前面不信因果輪迴修行,這裡開始不信善知識第四個,為什麼呢?一直這樣教育,一代又一代,一批又一批,大家都不信。父親這一代不信就這樣認為,所以說父餘教令,先人祖父也是這樣認為,兒子也是這樣認為,不經意間大家都是這麼認為的。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那麼他的祖父這一輩,從來素來就不做善事,不講倫理道德,現在我們常講的說家教家教,家教很重要,但是現在家也盡支離破碎的,哪有什麼教呀。現在的教是怎麼教呢?你看這裡講到的說,就讓子女做一些什麼呢,素不為善,不識道德。身愚神暗,心塞意閉。這就是說自己是這樣,教育子女還做一些迷惑暗鈍的這些事情,令他們沒有善惡的標準。
自己沒有善惡的標準,然後導致他們的心意都是閉塞的沒有智慧,對於因果報應這些善惡,自不能見,就是自己沒有,沒有這個見解,自己他看不到,無有語者,又沒有人把這個告訴他,你看古人都講什麼,積善之家必有餘慶,都是這麼講的,可是慢慢的現在誰講這些?無有語者,就沒有人告訴他,自然養成他就根本沒有善惡的標準,就該放肆地去什麼呀,吉凶禍福,競各作之。
就是吉利的事,惡逆的事,是福是禍等等,沒有這個概念,他可以放肆地去做了,這就叫不信善知識教導。你看我們現在很多時候都是這樣,甚至有時候父母親教子女,生怕出去吃虧受欺負,總是說你以後出去怎麼怎麼樣,學的怎麼怎麼樣點兒,而且現在的教學來講的話,小大人小大人,從小孩兒就開始就非常攻於心計了已經,你說這麼長大,這些你還怕他沒有嗎?你怕他不夠圓滑,不夠聰明嗎?他的無量劫來阿賴耶識種子裡面,種了多少這種種子呀,你還愁他不夠發揮嗎?還要這樣給他做緣法上,不斷地勾引引發。所以我們老家曾經有一句話就是,慣孩子就是殺孩子,父母親就是這樣生生世世這樣,你看,怎麼呀,無一怪也。
大家都說做惡事,大家都具足貪瞋癡,大家都這樣生活,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沒有什麼不對的呀,你看這裡叫做自不能見,無有語者,後面是無一怪也。沒有一個人覺得說這不對。所以大家要知道,我們人道的眾生從上古時期,從光陰天生下來,生到人間,上古時期就是一步一步地流落到現在這種情狀的。曾以為非,今當為是。這個話能聽得懂嗎?就是在曾經的這種社會的這種價值取向,共同的價值取向層面呢,都認為這個事是不能夠做的,現在認為這個事叫本事,明白嗎,能夠這麼做那才有本事,反正能賺到錢就可以了,這就叫做什麼,無一怪也。後面再來看,生死常道,從這句話開始什麼,轉相嗣立,或父哭子,或子哭父,兄弟夫婦,更相哭泣。顛倒上下,無常根本,皆當過去,不可常保。這是第五個不信,不信什麼,不信無常。因為一切眾生都常在輪迴之中,輪迴你就有個前生後世,那麼每個人的輪迴期限不一樣,節奏不一樣,你不可能說,你們倆這輩子是夫妻的緣,結果就同一天生的,同一天死,對吧,有這樣的因緣,但是很少好像,那也跟宿世的願力有關,太執著了。
那麼你這個夫妻眷屬,他就生死之期限有間隔,你生的時候我死,我生的時候你死,前生後世就會錯開,那麼在這樣的情況下,你看這裡就叫做什麼呀,轉相嗣立,或父哭子,或子哭父,兄弟夫婦,更相哭泣。就是死的時候,覺得顛倒捨不得,他不相信無常的這個根本原則,這個狀態就是什麼呀,不可能保持原狀,一定會有生死,這個時候看不破放不下了就哭,那宿世的債主來的確實如此。這個我自己也有這樣的經歷,我在俗家的有哥哥有嫂子,有一個哥哥就是走的比較早,突然間這個心叫做什麼,心梗,心梗就死了,死了這突然間,嫂子就覺得說,明明我早上你活脫脫地走了嗎,回來怎麼就給我變成個死尸了呢,就這句話差點兒咬著就這麼念叨了有三年了,就忘不了,就不行,一說起那個淚如雨下,就覺得說,你為什麼不給我,一句話也沒說你就走,就這個牛角鑽進去她出不來嘛,大家知道鑽到那個牛角尖裡面,她轉不了身呀,就真是跟這個。
可是什麼呢,確實如此,這個哥哥,曾經回去我就拿一部康僧鎧本的《無量壽經》,真的講到這裡,這個因緣不可思議,我曾經就拿這麼一個摺疊的,那會兒出家很久了,才第一次回去,回去就給他,就是這麼呈在他手上,說你拿著,你翻開,哪怕翻一頁,我說你看這兒有畫的佛像,那種摺疊的經書不是翻開以後,先幾頁裡邊印的有那個佛像呀護法嘛,我說你看看這個佛像畫的多藝術啊,這個等等,就不行嘛,就這樣推的,就生怕給他沾在身上一樣,就這個哥哥,果然這樣,他跟這裡面講的好多情狀一模一樣,我覺得真的跟,就有時候覺得說,這就跟示現的就一模一樣,跟這裡講的,他們兩位,那麼這時候到現在還稍微好一點了,他不相信。
可是呢教語開導,信之者少,你給他講他不買賬呀,你給他用這個道理教化無常,能信的人是非常非常少的,所以說是以生死流轉,無有休止。從來沒有停歇過。那為什麼有這個?最根本的是什麼呢,就是不信三寶,不信佛法僧,特別是不信經法。第六個就是不信經法了,大家看,如此之人,蒙冥抵突,不信經法。心無遠慮,各欲快意。
這就是最後的總結,這一類不信的人,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不明白事實的真相,蒙嘛;冥就是稀裡糊塗的善惡不分,真偽不辨;抵就是牴觸呀,你給他講這個法,他聞法了以後不修,他跟這個相牴觸的;突就是衝突,常做惡,諸惡而行,不是常做諸善。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心裡也不考慮,也不害怕將來的後果,只說當時的一時之快,毫沒有這個懼怕因果報應的概念,所以這叫心無遠慮,各欲快意。就是這一段。那我們看這就是說根本不信經法。
第七個開始講的就是什麼呢?根本不信現報和後報,這是第七個概念,一直在不信,你看就這一段,愚癡嘛!大家來看,那麼癡惑愛慾,不達於道德,迷沒於瞋怒,貪狼於財色。坐之不得道,更當惡趣苦,生死無窮已,哀哉甚可傷。這就是說沒有智慧的人呀,他為了滿足自己的享受,怎麼樣呢,他什麼事都敢做,不擇手段,所以叫不達於道德,那麼自己得不到,或者別人得到了,他又不舒服,又會生什麼呀,瞋怒,這一段開始總結前面的貪瞋癡了,就迷沒於瞋怒,自己想要的沒得到,還讓別人拿走了,生嗔恨心了。貪狼於財色就是對於這個財色貪得無厭。古人有對聯都講到說,個個戀色貪財,盡是失人身捷徑,日日飲酒食肉,無非種地獄深根。你看其實有時候我們到廟裡邊,或者鄉下這土廟裡面,有時候貼的對聯,真的是跟真理一樣的,民間坊間的這些話確實如此。
這裡你看為什麼呢?坐之不得道,坐就是因的意思,大家記住了啊,這裡還是講坐。因為不得這個解脫,所以來生呢,難免還會墮到三途裡面遭受生死,有生必有死,生死無窮已,可是世人不明白這個道理,不明白道理就很哀哉甚可傷,怎麼樣呢,或時室家父子,兄弟夫婦,一死一生,更相哀愍。恩愛思慕,憂念結縛,心意痛著,迭相顧戀,窮日卒歲,無有解已。你看我剛才跟大家講的,就跟這個一模一樣,整日整日的憶念,捨不得想不開,她就轉不過來這個身,一旦遇到摯愛的父子兄弟夫婦這些,一旦有人去世了以後就受不了了,思念的痛苦,猶如繩子打結了一樣就難以解開,了無期限就是這樣子的。所以這裡叫做窮日卒歲,無有解己。
那麼你給他講這個,就是教育道德,這裡開始講到什麼,教育就是解脫之道,修行之德嘛,你給他講這個呢,他是第八個,不信出世解脫,前面這個不是有現報和後報嗎,對吧,現報就是說,突然間活著活著家裡死了一口,後報就是什麼呢,這是最後,將來還得更當惡趣苦嘛,那麼這裡開始講的,根本就不相信有出世解脫這麼一回事,這是第八個概念,主題。
教育道德不相信,只相信貪瞋癡,所以心不開明,你給他講呢,他遇到善知識,縱然有給他講說無常無我,他不會開悟明瞭的,聽不進去,只想著當初他們的恩愛呀,情慾之事,然後不去開這個修行出世解脫這個見解,開不了這個見地,只想著思想恩好,不離情慾。昏蒙暗塞,愚惑所覆。不能深思熟計,心自端正,專精行道,決斷世事。你看,就摻在這裡面出不來。大家有這樣的感受,就是我們的生活每天都好像裹著我們,為什麼修行稍微可以一點,清淨一些,耳清目明,或者覺受上有一些上升的時候,馬上就給你來一個更麻煩的事情,把你卷進來,或者人或者事或者執著,一定會有這樣的緣起,就是我們阿賴耶識的種子,就是真的每天它們都跟什麼,都在演練,都在相互爭鬥,看你是這個善法出世種子呢,還是輪迴惡業種子。
那就相互糾纏,就跟摔跤一樣,你想甩開我沒門,我就要逮著你不放,就是這種狀態。所以由此呢,他自己不能夠放下萬緣,專精修道,決斷世事。一輩子這樣糊里糊塗到了盡頭,你看這裡叫做便旋至竟,年壽終盡。糊里糊塗到了盡頭,還是虛生浪死沒有得道因緣,從來沒有說信仰佛法,修行佛道,不能得道無可奈何。遇不到這樣的緣。
所以說,最後說總猥憒擾,就是愚癡的這樣的人呢,總是自己就擾攘不安,就自己就是覺得安不下來,好像好人間的貪愛的物慾,皆貪愛慾。惑道者眾,悟之者少,覺悟的呢非常少,迷惑的人越來越多,世間匆匆,無可聊賴,就是一生匆匆就這麼過去了,無可聊賴,就是沒有一個值得你能夠托付的對像。大家聽這些話非常有加持力,我們要如理作意,法隨法行,就是如聽了法而如是思維。特別是淨土法門就是這樣,厭離娑婆,你就要對這個世間的所有這些人事深惡痛絕起來。不要看世間的這個成語或者這些詞,這都是真理呀,你生了,就是你陷進去了,深受其苦了你才能夠什麼呀,厭惡起來,你觸摸到你的痛處,你痛得都受不了了,你才能夠什麼呀,這裡講的決斷世事,我們的深惡痛絕這個詞,你看說的多惟妙惟肖。就你一天晃晃悠悠的,美滋滋的,樂呵呵的這麼,你根本心裡都觸摸不到這個底線嘛,沒辦法,有反作用力,讓你覺得該出離了,該舍下了,確實沒意思,越來越沒意思,再就有意思不起來了,這就對了。
所以說後面開始你看,皆貪愛慾。惑道者眾,悟之者少,世間匆匆,無可聊賴。尊卑上下,貧富貴賤,勤苦匆務,各懷殺毒。就是不論尊卑上下,所有貧富貴賤的人都怎麼樣呢,都不會守本份,每天就跟有人攆著他,追著他,怎麼樣呢?匆忙地去做這個爭名奪利的事,然後每個人都胸懷著自私自利,損人利己的念頭,各懷殺毒。惡氣窈冥。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慾,就充滿著這種邪惡的氣氛。有時候大家觀察一下,在世間,每天你的工作,你得跟人打交道,你就比如,咱們也其他的不說,就說這個商業談判,為了利益談判,你如果有機會身臨其境,你到現場觀察一下這個商業談判,一方的這種運作,設局下套,另一方,然後在這個相互的秘密中,就這樣你來我往的,其實就是這裡講的各懷殺毒嘛,我想把你的利益給我弄過來,惡氣窈冥,為妄興事。
這個心念裡面,這些與自他這種滿足私慾,虛妄的慾念肆無忌憚的造罪的時候,會怎麼樣呢,就會違天地之德,不從人之良心了呀。違逆天地,不從人心。就是你天天這麼做的話,你自然而然就對於這種狀態,你根本就不忌諱說什麼,還有天地,還有諸佛菩薩,還有諸天鬼神等等,根本就不想。這些不怕倒也罷了,你連人基本的一個良心都沒有,大家要知道昧良心昧慣了,習以為常了,他就覺得沒什麼,肯定是如此的。那麼自然就會召感不好的惡因惡緣出現,所以大家說,自然非惡,先隨與之,恣聽所為。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這個不好的惡因惡緣出現的時候,它先來的態度不是一下子讓你很不舒服,它在向你靠近的時候是讓你非常享受,非常舒服。今天走了好運,發了大財,升了官,好事來了,這個好事來的時候,你當然會覺得說太好了,先投其所好,就是滿足於你的這個,前面的這些殺毒惡氣的這種心,讓你能夠什麼呀,更加變本加厲地去造業,造業就在這樣的誘惑上,終於等到你把這個壞事做絕做盡了,惡貫滿盈的時候,福報沒了,壽命該盡了,所以說,遭到這個橫禍不得善終。大家看世間有幾多人就是如此。
所以你看這裡,不從人心,自然非惡,先隨與之,先給你一點甜頭,恣聽所為,讓你放恣地去造業,縱恣地去造業,待其罪極了,其壽未終盡,便頓奪之。沒命了,來不及了,奪之了以後什麼呀,就把你下入惡道,這是什麼呢,導致的後世苦,所以第九點,就是不相信後世,這裡第八個不相信出世解脫,第九個不相信後世受苦。下入惡道,累世勤苦,展轉其中,數千億劫,無有出期。輾轉在其中,不得救拔了,痛不可言呀,甚可哀愍。就是所受的這種痛苦,怎麼能說明呢,這是佛在這裡又讚歎,感慨嘆息說人在人道中活得,你們人道的眾生太可憐了,三界的眾生太恐怖了,甚可哀愍。這是我們今天的課程,主要講的就是貪瞋癡三毒之過患,但是我們每時每刻每一念,都是天生的就跟三毒有這個關聯的因緣,所以修行就是任重而道遠,唯有念佛求生西方,這是這輩子可以做到和有保障的事情,好,大家一起來合掌。
聞法功德殊勝行,無邊勝福皆迴向,
普願沉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薩摩訶薩,
摩訶般若波羅蜜。
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花為父母,
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
好,南無阿彌陀佛。隨喜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