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印祖開示念佛方法

淨界法師  2015/09/07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印祖開示念佛方法

【知汝不知淨土宗旨,當依「一函遍復」所說,生真信,發切願,志誠懇切,念佛名號。勿用觀心法門,當用攝心念法。《楞嚴經》大勢至菩薩說:「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念佛時,心中要念得清清楚楚,口中要念得清清楚楚,耳中要聽得清清楚楚。意、舌、耳三根一一攝於佛號。則眼也不會東張西望,鼻也不會嗅別種氣味,身也不會懶惰懈怠,名為「都攝六根」。「都攝六根」而念,雖不能全無妄念,較彼不攝者,則心中清淨多矣!故名「淨念」。淨念若能常常相繼,無有間斷,自可心歸一處,淺之得一心,深之則得三昧。】— 復楊煒章書—

這一段是講到我們念佛,一個攝心的方法怎麼栽培?怎麼能夠執持名號到一心不亂?就是栽培念力。先看第一段。

「知汝不知淨土之宗旨,當依『一函遍復』所說,生真信,發切願,志誠懇切,念佛名號。」「汝」就是這個居士,這個居士他問印祖。印祖說:你不知道淨土修行的方法,你應該依止「一函遍復」。印祖因為後來慢慢出名,很多人寫信問他問題,有關淨土的問題,他就怎麼辦呢?就把整個淨土的修行法要,寫成一篇文章,只要有關問淨土的,他就把這篇文章寄給他。一函遍復,以一函來普遍的回答一切的淨土問題。這個一函遍復當中,所說的要「生真信,發切願,志誠懇切,念佛名號」就是信願持名三種資糧。

「勿用觀心法門,當用攝心念法。」這個地方要注意,這個觀心法門,在現在的佛教界倒是比較少。但是我們看蕅益大師的時候,明朝、清朝的時候,倒是蠻興盛的。這怎麼回事呢?就是禪宗也念佛,他也念南無阿彌陀佛。他念完了以後,他就去迴光返照、去思惟:念佛是誰?就是說:我怎麼能夠念佛呢?那個能念的那一念心是怎麼回事呢?這本來面目是怎麼回事呢?他就從念佛了以後,探本求源,去觀察能念的那一念明瞭心,這個就是觀心法門。當然他主要是找那個不生不滅的心,從那個地方去契入。這樣子的話,因為他念佛當中,沒有一種歸依彌陀的心,也沒有往生的願力,所以這樣子念佛,是不能夠成淨土,他的目的是要去思惟:念佛是誰。換句話說,他的所觀境是能念的那一念心,這個地方不同。我們平常的攝心念法,所觀境是佛號,是去觀察所念的佛號,一句彌陀念誦聽,所以這個地方又不同,我們要抉擇出來。

到底什麼是攝心念法呢?印祖在第二段就說。「《楞嚴經》大勢至菩薩說: 『都攝六根, 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他先引用《楞嚴經》的《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裡面講到「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大勢至菩薩那一章裡面講到「都攝六根,淨念相繼」,成就三摩地,這個是一個最殊勝的方法。這個地方的重點,能夠得三摩地,就是「都攝六根」跟「淨念相繼」,一個是專注的力;一個是相續力。印祖解釋什麼是「都攝六根,淨念相繼」,我們看什麼是「都攝六根」?

「念佛時,心中要念得清清楚楚,口中要念得清清楚楚,耳中要聽得清清楚楚,意舌耳三根一一攝於佛號。則眼也不會東張西望,鼻也不會嗅別種氣味,身也不會懶惰懈怠,名為『都攝六根』。」這個「都攝六根」,就是以一句佛號來收攝我們的六根,我們凡夫的六根它就是心光外泄的,眼睛攀緣色塵,耳朵攀緣聲塵,乃至於意根攀緣法塵,就是這個十八界,都是有漏的十八界。現在要用一句佛號把六根攝住,怎麼攝呢?印祖說有三個次第:第一個,心中要念得清清楚楚。念從心起,這個佛號從你這一念的信心跟願力的心、歸依彌陀的心,從你的心中生起來,從你這一念明瞭心當中,把它創造出來;然後口中要念得清清楚楚。聲音從口裡面吐出來,最後音從耳入,從耳中聽回去。這樣子「意舌耳三根一一攝於佛號」。

不過這個地方要注意,「清清楚楚」這四個字不要忽略。很多人讀印祖《文鈔》「心中要念得清清楚楚,口中要念得清清楚楚,耳中要聽得清清楚楚」,「清清楚楚」這四個字就是忽略了,念佛的時候只求快、只求多,隨口溜過,這就不對了。這三根呢,心口耳三根攝住了以後,其它的,眼睛就不會東張西望,鼻也不會嗅別種氣味,身也不會懶惰懈怠,都攝六根。這個地方就是講到一句佛號都攝六根。

『都攝六根』而念,雖不能全無妄念,較彼不攝者,則心中清淨多矣!故名『淨念』。你這樣子念呢,雖然說不能完全沒有妄念,但是跟一般不攝心的人來說,妄想少很多了,心中清淨多了,叫「淨念」。

「淨念若能常常相繼,無有間斷,自可心歸一處,淺之則得一心,深之則得三昧。」這個是講功德。如果我們能夠「淨念相繼」呢,慢慢慢慢就可以把這個心收攝起來,「淺之得一心,深之得三昧」。這個一心跟三昧,其實在唯識學來說,一心就是三昧。因為三昧一定是心一境性;心一境性一定是三昧。不過印祖以淺深來說,或者我們是說「一心」,就是就著「事一心不亂」,伏除見思,這個深一點,就是「理一心不亂」,破無明,這個量也可以這樣子抉擇出來,以事一心跟理一心來抉擇。這個是講到念佛的方法,就是念從心起,聲從口出,音從耳入,所謂的都攝六根,淨念相繼。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證嚴法師成功的方法

過去要蓋花蓮慈濟醫院時,曾有關心的長者問上人,有沒...

印光大師提出的臨終三要

第一個,我們到臨終者的面前,第一件事情善巧開導安慰...

念佛時要全佛是心,全心是佛

必須令其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佛無二,心佛一如。《...

念佛人見思煩惱沒斷,能否往生

問: 我們念佛很用功,一天到晚一句阿彌陀佛沒有忘掉...

宣化上人:朝暮十念法

今天白天講的持名念佛。這個念佛的法門,老年人也可以...

念佛這件事,所求都能如願

原文: 念佛一事,所求皆得。為現在椿萱求福壽,為過去...

帶有妄想的佛號,是否也算淨土資糧

問: 如果說身口意念佛號,但都不能打住妄想,這樣帶...

老實念佛的人是什麼樣的

祖師大德總是苦口婆心勸人老實念佛。這句看似簡單,實...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療痔病經

佛說療痔病經...

【大藏經】佛說十善業道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娑竭羅龍宮,與八千大比丘眾、三萬...

【大藏經】佛說當來變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俱...

【大藏經】【註音版】暮時課誦--單日

根據《靈岩山寺專修淨土道場念誦儀規》(印光法師鑒定...

一念清淨心為何會墮入到三界輪迴

汝諸子等,先因遊戲,來入火宅。 這個是根本無明。我們...

佛教法語

1.說柔軟語,作慈悲事;行忍辱法,修大乘道。 2.愛慾...

止中帶觀,觀中有止

修止觀,先修止。 系緣守境止: 繫心鼻端臍間,我人心...

常吃木耳的六大好處

黑木耳不但味道鮮美、營養豐富,還具有很多食療功效,...

宿業現前,怕之豈能消滅

宿業現前,怕之豈能消滅?惟其不怕,故正念存而舉措得...

休念功名唯念佛,但憂道業勿憂貧

少年頃刻老還衰,須信無常日夜催。 九十六家邪智慧,百...

上等人,有本事沒有脾氣

有些人是事業型的,有些人絕對不是事業型的,不要安排...

為什麼念佛時有空曠柔和的感覺

問: 我集中思想念阿彌陀佛時,心中有一種空曠、充滿...

人與人之間的矛盾是如何產生的

問: 尊敬的師父您好,現如今人與人之間有好多矛盾,...

有多大智慧,就得多大的解脫

供僧如供佛,你能至誠懇切恭敬,以清淨心供養三寶,完...

如何判斷自己是哪一道投胎轉世

從六道中各道轉生為人,都帶來了一些獨特的習氣,通過...

蕅益大師的生平德業

清西有沙門蕅益智旭解,這個清,是大清了,清朝。蕅益...

文珠法師《念佛法門》

今天,我要為各位介紹念佛法門。念是心念、想念、憶念...

全球十大垃圾食物

世界衛生組織(WHO)公佈的全球十大垃圾食物: 一、...

獨修需要具備哪些因緣條件呢

世尊成道後未久,彌醯尊者作為侍者,悉心照料著佛陀的...

助念得力是不是就能百分之百往生

問: 近來有一助念團很有影響,據說很多生前不信佛或...

【佛教詞典】逃禪

(雜語)逃禪。猶雲逃墨逃楊。杜甫詩曰:蘇晉長齋繡佛...

【佛教詞典】瑜幹馱羅

(雜名)Yuga?dhara,又作由犍陀羅,瑜健達羅,由乾陀...

【視頻】老牛的悲鳴

老牛的悲鳴

【視頻】仁炟法師《道信禪法》

仁炟法師《道信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