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三十八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三十八

西天譯經三藏銀青光祿大夫試光祿卿慈覺傳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法護等奉 詔譯

勝慧波羅蜜多品第十一之六

「復次舍利子!略說菩薩一種聖道,謂是菩薩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單己無二,以自勇勐大精進力深心攝受,不藉他緣及他開示,而自成辦極大力用,能被如是堅固甲冑。而諸有情難得能得,諸新發意住菩薩乘未得今得。又復一切難施能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勝慧亦復如是。又於波羅蜜多無能建立者,而是菩薩於諸波羅蜜多悉能建立。以要言之,乃至廣大覺悟種諸善根無能及者,於是法行單己無二,詣菩提場坐金剛座摧伏魔力,一剎那頃勝慧相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決定平等無復退轉。舍利子!是名菩薩摩訶薩於勝慧波羅蜜多獲得菩薩聖道善巧。

「云何菩薩緣生善巧?謂此菩薩於晝夜中獨處宴坐發善尋伺,蘊由何起?當由何力?謂由如是不如理作意發生無明,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憂悲苦惱及隨煩惱方便集起。又復由如是法無體、無作及無主宰,謂善因、惡因、無記因一切緣生。又諸有情各有份量,謂根因、增上根因、業因、果因、有無邊際究竟等因,一切集生而皆了知。此說是名緣生善巧。又復蘊滅,當云何滅?謂不如理作意滅則無明滅,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識滅則名色滅,名色滅則六入滅,六入滅則觸滅,觸滅則受滅,受滅則愛滅,愛滅則取滅,取滅則有滅,有滅則生滅,生滅則老死憂悲苦惱滅,而於此中得如是智。又緣生善巧者,謂一切法系屬因緣之所和合,即能加持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於如是等得無計度。而諸菩薩於此緣生,復能建立一切佛法及菩提相,於有盡滅應妙觀察,於無盡滅攝化有情。舍利子!菩薩摩訶薩於勝慧波羅蜜多。獲得如是緣生善巧。

「云何菩薩一切法善巧?一切法者,謂有為、無為。而諸菩薩於有為、無為善巧,應如是知。有為善巧者,謂身語意所有善行,觀察有為菩提向一切智,是名有為善巧。又有為善巧者,謂積集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五種波羅蜜多;若復於勝慧波羅蜜多得無為智,於五波羅蜜多亦無棄捨,善求一切波羅蜜多,信解無漏菩提向一切智,是名無為善巧。又有為善巧者,謂於有情行四攝事無所對遣,雖復攝受有情而實攝受、無我無人;於攝事善巧亦無所取,信解無為菩提向一切智,是名無為善巧。又復有為善巧者,謂斷諸行相續繫縛,即斷輪迴及煩惱縛,於菩提相有所任持相續繫縛微細方分而不集行,此說是名有為善巧。若復於空、無相、無願,以智伺察善解諸法因緣,修菩提行而不取證無為,是名無為善巧。又復雖行三界而不為三界煩惱之所繫著,是名有為善巧。若以智了知出離三界,而不離三界亦無墮落,是名無為善巧。若說一切法善巧,即一切智悉是增語。若於一切智通達圓滿無所損減,說此勝慧善巧,是即名為一切法善巧。舍利子!諸菩薩摩訶薩安住勝慧波羅蜜多行時,於勝慧分獲得如是十種善巧。」

佛告舍利子:「云何勝慧?云何波羅蜜多?勝慧者,謂觀察了知善不善法,是名勝慧。分別無量如實法門,是名勝慧。通達諸見得無礙法,是名勝慧。安住一切正願而實捨諸願求,是名勝慧。離諸熱惱而得輕安,是名勝慧。斷諸攀緣得大法樂,是名勝慧。隨義觀察,是名勝慧。得住一切菩提分法,是名勝慧。於相無相如實了知,是名勝慧。以智照解諸法體性,是名勝慧。超諸險難獲無障礙,是名勝慧。攝受正達,是名勝慧。於諸善法使得清淨,是名勝慧。斷煩惱習,是名勝慧。由先修證一切善法,是名勝慧。於自然生等而起覺悟引導遠離,是名勝慧。不著三界,是名勝慧。於諸聖願相續不斷,是名勝慧。以諸無相伏除遍計對治清淨,是名勝慧。離諸闇鈍成就一切相應行地,是名勝慧。於一切智智住光明道,是名勝慧。於無明闇蔽作諸明眼,是名勝慧。如是信解得無漏眼根,是名勝慧。於眼境道超諸勝義,是名勝慧。真實出離不動調伏,是名勝慧。照智慧門無有窮盡,是名勝慧。遍一切處無有相違,是名勝慧。於解脫道而常高顯,是名勝慧。離諸煩惱及障礙法悉不共住,是名勝慧。舍利子!諸菩薩以如是勝慧,而能入解一切有情心之所趣、業行差別諸塵勞門,乃至以如是慧於執持門,而能遍知一切聲聞、辟支佛、三藐三佛陀,此說是名勝慧。而諸菩薩於是句義一切當學。

「又舍利子!波羅蜜多者,謂是勝慧了知一切善不善法,名波羅蜜多。以要言之,乃至於是句義一切當學,名波羅蜜多。又復於菩薩行殊勝圓滿,名波羅蜜多。一切智智圓滿,名波羅蜜多。於有為無為法悉無所著,名波羅蜜多。為令覺悟輪迴過失,名波羅蜜多。普能顯示無盡法藏,名波羅蜜多。離諸攀緣解脫圓滿,名波羅蜜多。於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勝慧普令覺悟,名波羅蜜多。究竟善巧,於有情界引導一切,為令圓滿無生法忍至不退地,名波羅蜜多。圓滿佛剎化度有情,至菩提場除諸魔怨,獲得圓滿一切佛法,名波羅蜜多。又能如是建立大乘菩薩藏正法,名波羅蜜多。舍利子!而諸菩薩於正法藏如是學已得至彼岸,是故於此大乘一切波羅蜜多,當如是學。

「又舍利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菩薩藏正法受持讀誦,廣大開示、為他人說,而能獲得十種稱讚功德。何等為十?一者過是生已而得通達一切事業,二者得生聖族,三者具大名稱,四者所說言辭人喜信受,五者得大富饒,六者人天愛敬,七者獲轉輪王,八者得生梵世,九者(梵本元闕),十者遍一切處得菩提心無有退失。又復獲得十種稱讚功德。何等為十?一者與尼乾陀等得不共住,二者不起我見,三者不起人見,四者不起眾生見,五者不起壽者見,六者不起常見,七者不起斷見,八者捨諸玩好,九者發淨信心常樂出家,十者於名句文速得悟入。又復獲得十種稱讚功德。何等為十?一者正念,二者聰利,三者總持,四者勝慧,五者剎那具足,六者得宿住念,七者性少貪慾,八者性少瞋恚,九者性少愚癡,十者不為熾然三毒之所燒煮。又復獲得十種稱讚功德。何等為十?一者希有勝慧,二者輕捷勝慧,三者勐利勝慧,四者極迅速勝慧,五者廣大勝慧,六者甚深勝慧,七者抉擇勝慧,八者無礙勝慧,九者現前得見如來能以伽陀歌詠讚歎,十者復與如來深心問答。又復獲得十種稱讚功德。何等為十?一者謂能將護諸惡知識,二者解諸魔縛,三者破諸魔軍,四者斷諸惑染,五者於諸行中除伏憍慢,六者趣諸善道,七者向涅槃門,八者佈施受施超諸輪轉,九者於菩薩道一切隨學,十者隨順諸佛一切教勅。舍利子!於菩薩藏正法,應當受持讀誦,廣大開示、為他人說,悉獲如是稱讚功德。」

爾時世尊欲重明斯義說伽陀曰:

「諸有大智者,  善了文句義,
 持此經中王,  獲無量勝慧。
 彼比丘法師,  常行是法施,
 持此經中王,  最勝生歡喜,
 為諸聽法者,  宣說如是法。
 持此經中王,  獲嘆美功德,
 得是勝慧已,  於法無損減。
 復於勝念力,  能演無上句,
 善說法要者,  常讚佛教勅。
 持此經中王,  多聞常具足,
 聞已受持者,  不著於文字。
 隨義常觀察,  增長佛智慧,
 由智慧無邊,  深達勝義諦。
 宣佈詣十方,  聞是獲稱讚,
 又令貪恚癡,  由斯皆漸少。
 最上清淨心,  聞是獲稱讚,
 受用資具中,  稱量如實義。
 曉了非真實,  捨家求解脫,
 樂住空閑處,  聞法常無厭。
 諮問世尊所,  法施無有悋,
 令智慧增長,  清白無減失。」

爾時世尊說是偈已,告舍利子:「此諸菩薩於勝慧波羅蜜多之行,應當勇勐以四攝事,於長夜中攝受有情。何等為四?所謂佈施、愛語、利行、同事,是名四種。云何佈施?謂財施、法施及無畏施。云何愛語?謂於聞法者出柔順語。云何利行?謂於自他意樂圓滿。云何同事?謂於是智起功德想,攝受有情安住是法。又佈施者,謂於一切來求丐者意極清淨。愛語者,斷諸合集。利行者,使無退屈。同事者,迴向大乘。又佈施者,隨轉大慈心無遺惜。愛語者,隨心喜捨。利行者,為諸有情身心勇悍被大甲冑。同事者,心捨高下向一切智。又佈施者,如法追求捨諸資具。愛語者,導以正法。利行者,自利利他悉起平等。同事者,利諸有情咸共發起一切智心。又佈施者,自捨一切若內外法。愛語者,於諸法行功德智慧善權稱讚。利行者,棄自所利隨轉利他。同事者,成熟菩提,譬彼掌中菴摩勒果,普施一切得無怯弱。

「復次舍利子!法施者,謂如其所聞為他人說。愛語者,謂正開示無所希望。利行者,為他演說不生疲厭。同事者,於一切智樂甚深法心無棄捨。又法施者,於來聽法者說無散亂。愛語者,遠至他方演說諸法。利行者,為法義故於諸法師以飲食衣服臥具醫藥乃至以身覆護一切給侍。同事者,為令薰習安住種性。又法施者,於諸施中無有過上。愛語者,分別義利。利行者,謂隨於義不隨文句。同事者,為令圓滿一切佛法。又佈施者,是即佈施波羅蜜多。愛語者,是即持戒忍辱波羅蜜多。利行者,是即精進波羅蜜多。同事者,是即禪定、勝慧波羅蜜多。又佈施者,是即最初發心菩薩。愛語者,是即行勝解行菩薩。利行者,是即不退轉地菩薩。同事者,是即一生補處菩薩。又佈施者,是即住菩提根。愛語者,是即長菩提芽。利行者,是即開菩提花。同事者,是即結菩提果。

「舍利子!是故諸菩薩摩訶薩於長夜中以四攝事攝受有情,於菩提行諸波羅蜜多而能隨轉,於此復有無量無邊諸攝事等。」

爾時佛告舍利子:「彼大蘊如來、應供、正等正覺,為精進行太子於菩提道悉正開示,及過去未來現在諸佛世尊之所稱讚。時精進行太子於彼佛所,得聞如是菩提正道及聞三世諸佛世尊之所稱讚,快得善利發大歡喜,復於彼佛及諸大聲聞眾,於九十九俱胝歲,以飲食衣服臥具醫藥供養、恭敬尊重讚歎。舍利子!彼大蘊如來、應供、正等正覺,即時與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三十八

 

上篇: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

下篇:佛說胞胎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寶積部目錄

般舟三昧經

般舟三昧經卷上 問事品第一 聞如是:一時,佛在羅閱祇...

晚課(暮時課誦)

南無蓮池海會佛菩薩(三稱) 佛說阿彌陀經 姚秦龜茲三...

佛說無量壽佛名號利益大事因緣經

我聞如是: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千...

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

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卷第一 佛在王捨國靈鷲山中,與...

佛說如幻三昧經

佛說如幻三昧經卷上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佛說如幻三摩地無量印法門經

佛說如幻三摩地無量印法門經卷上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

法鏡經

法鏡經序 夫心者,眾法之原、臧否之根,同出異名,禍...

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

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 宋中印度三藏求那跋陀羅...

佛說古來世時經

佛說古來世時經 失譯人名附東晉錄 聞如是: 一時,佛...

合部金光明經

合部金光明經序 《金光明經》者,教窮滿字,金鼓擊於...

【註音版】大方廣菩薩藏經中文殊師利根本一字陀羅尼法

大方廣菩薩藏經中文殊師利根本一字陀羅尼法...

華嚴策林

華嚴策林 右唐賢首國師述 夫華嚴宗旨。其義不一。究其...

佛說無言童子經

佛說無言童子經卷上 西晉月支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蓮宗必讀

蓮宗必讀總序 淨土法門者。乃諸佛究竟之法也。故彌陀...

佛說水沫所漂經

佛說水沫所漂經 東晉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 聞如是: 一...

釋淨土群疑論

釋淨土群疑論序 屯田員外郎平昌孟銑撰 虛空無際。天地...

佛說梵摩難國王經

佛說梵摩難國王經 失譯人名今附西晉錄 聞如是: 一時...

【佛教詞典】果極法身

(術語)滿果極成之法身也。對於應化法身而言。與法性...

【佛教詞典】波奴

(雜語)Vidhu,月名。大威德陀羅尼經六曰:月名波奴,...

出家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五者,雖具男形,六根無缺,五欲纏染,出家甚難,今...

善惡果存乎一念間

昔日舍衛國的國王波斯匿,來到佛陀住處,至誠懇切地頂...

大安法師:什麼是根塵脫落和大光明境

問: 我一直在家念佛,也沒有什麼成績,據說有人念佛...

為亡者助念,怎樣確定亡者生到哪裡

問: 現在很多居士為亡者助念,有時候看見亡者坐蓮花升...

聶雲台居士《保富法》

內容簡介 《保富法》作者聶雲台先生,是清代名臣曾國藩...

修不淨觀,累積往生的力量

我們舉一個實際的例子,來說明一下,為什麼要修不淨觀...

煩惱和生氣有意義嗎

大士閣有一副含義非常深遠的楹聯:上聯是 若能轉念無須...

現生可以了生死者,唯有淨土一門

原文: 須知佛法法門無量,修之及極,皆可以了生脫死。...

一句念佛是誰,戒定慧三學兼備

十一月初十開示(四七第四日) 三學兼修,一參具備。三...

小和尚掃樹葉

有一個小和尚每天早上負責清掃寺廟院子裡的落葉。 清...

朱斐:與大學生談如何學佛

今天,欣逢貴社(指普覺學社)第二屆第二次社員大會,...

福報減損會出現哪些現象

《了凡四訓》中袁了凡在受雲谷禪師啟發之後,發願改命...

【視頻】《金剛經》心定法師唱誦

《金剛經》心定法師唱誦

【視頻】過去莊嚴劫千佛名經(楮訾念誦)

過去莊嚴劫千佛名經(楮訾念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