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二十九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二十九

西天譯經三藏銀青光祿大夫試光祿卿慈覺傳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法護等奉 詔譯

精進波羅蜜多品第九之五

「復次舍利子!爾時淨持菩薩摩訶薩,於彼劍林橋道,亦不經行心不隨順。彼諸天魔作大惡聲,於菩薩所恐怖嬈惱。時淨持,淨住二菩薩摩訶薩皆悉不聽。又諸天子於虛空中讚如是言:『彼二菩薩具足能行如是正行,如是大悲如是勇勐。』彼二菩薩於千歲中唯專想佛。是時勝高如來化行已畢入般涅槃,空中諸天見彼如來般涅槃後,告言:『善男子!彼勝高如來已般涅槃。』時二菩薩聞是語已,即時往詣勝高如來般涅槃所安置床座。到已合掌恭敬住立一面,以悲戀故憶念如來,於七日中目不暫捨,尊重讚歎。時二菩薩勇勐精進行菩薩行,利樂有情如負重擔。亦於是時佛前住立如般涅槃,上生梵世。生梵天已,復來詣彼勝高如來、應、正等覺窣堵波所,於四萬歲中旋繞禮拜作諸供養,又於七萬歲中持諸幡蓋供養恭敬,復以上妙香花飲食供養塔廟。彼二菩薩於梵天中盡其壽命,而復下生閻浮提中,於轉輪王勝族家生,得宿命智。既誕生已,互相謂言:『應當修習不放逸行。』是時菩薩說伽陀曰:

「『我等生王勝族中,  獲大神通免諸難,
  當願常行不放逸,  親近無上菩提道。
  尊貴富饒諸欲樂,  是法速朽不可信,
  智者應當悉了知,  希求最上大菩提。
  若人求是菩提道,  應捨富饒諸欲樂,
  為利有情求出家,  修持最上清淨行。
  我於往昔無量劫,  與諸有情多貪求,
  於五欲樂勐熾然,  謂言受用常無足。
  我今覺悟諸欲樂,  尊貴富饒及眷屬,
  悉能棄捨誓出家,  精進為求菩提道。
  我昔俱時十六歲,  捨家出家求出離,
  剃除頂發被法服,  於千歲中行梵行。
  又於是時俱入滅,  而復往生梵世天,
  於其梵世復捨壽,  生此閻浮勝族中。』

「復次舍利子!彼時復有佛出,名號最上勇勐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彼二菩薩詣彼佛所,親近供養、尊重讚歎,發淨信心捨家出家,剃除頂發而被法服,於俱胝劫修行梵行。舍利子!彼二菩薩於無量世時已曾值遇百千諸佛親近供養,於一一佛所具修梵行,尊重讚歎恭敬供養。舍利子!時淨持菩薩過是已後,先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號曰勇勐精進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其佛住世九十俱胝歲,彼佛有九十俱胝那踰多大聲聞眾悉來集會。舍利子!彼時淨住菩薩於彼勇勐精進如來世時作轉輪聖王,於彼佛所尊重讚歎,復以上妙衣服飲食臥具醫藥種種供養,於三月中供養彼佛及苾芻眾。舍利子!時彼轉輪聖王作供養已,彼勇勐精進如來、應、正等覺欲令轉輪聖王生大覺悟,說伽陀曰:

「『若行最上精進行,  一切佛法樂希求,
  若諸有情耽欲樂,  一切義利極難得。
  若於欲樂不遠離,  損自利故及損他,
  於此應當悉棄捨,  而求最上諸佛法。
  我今令汝亦復然,  往昔眷屬皆棄捨,
  及發無邊大誓願,  速求成就菩提果。
  汝見我已成佛道,  鹿野苑中轉法輪,
  若於諸欲生愛著,  不能速成大菩提。
  諸佛皆說離諸欲,  於放逸法不復生,
  智者於此善信隨,  即能遠離諸業障。
  汝於惡慧持重簷,  無義利法何安住?
  若於諸欲不覺悟,  佛說皆為諸苦因。』

「爾時世尊說是伽陀已,時轉輪聖王生大覺悟,於諸世間國城妻子、父母眷屬、臣佐僕從、諸小國邑一切吏民、財寶庫藏,悉皆棄捨。住立佛前說伽陀曰:

「『假使身肉皆枯竭,  至於殞滅曠野中,
  誓捨國邑諸宮殿,  希求最上佛菩提。
  又復發起大精進,  利樂一切諸有情,
  於大曠野遼逈處,  捨家出家樂修行。
  永願棄捨諸欲樂,  遠離罪業及癡迷,
  若於諸染而執著,  應當棄背菩提道。
  所有諸欲及王位,  一切誓將皆棄捨,
  我於世尊教法中,  願樂出家行正行。
  智者遠離諸欲境,  於菩提道志修行,
  應發精進勇勐心,  若耽雜染背佛道。
  我今於彼諸欲境,  王位欲樂已棄捐,
  勤於佛法求出離,  精進願速成菩提。』

「時轉輪聖王說是伽陀已,即於彼佛親近供養,發大信敬捨家出家,剃除鬚髮而被法服。王出家已,彼時復有六十百千俱胝那踰多人亦復發大信敬捨家出家。彼勇勐精進如來化行已畢,復於是時入般涅槃。時轉輪聖王見佛滅度悲感懊惱,收取舍利作供養已,亦覆命終上生兜率陀天。彼天沒已,而復下生閻浮提中,於彼時分乃得成佛,號曰善行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彼佛住世一俱胝歲,復有俱胝那踰多大聲聞眾皆來集會,皆是大阿羅漢,諸漏已盡無復煩惱,逮得己利心得自在到於彼岸。復有十萬菩薩摩訶薩眾,得不退轉住不退地,誓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彼佛說法教化無量阿僧祇有情,作善利已而般涅槃。彼佛滅後正法住世滿一劫已,然後分佈其佛舍利供養恭敬,如我滅後分佈舍利等無有異。舍利子!彼淨住菩薩摩訶薩,於菩薩精進波羅蜜多之行而常隨學然無懈惓。由於往昔依止一類造作寶鎖有情而住,起嫉妬故。舍利子!若菩薩摩訶薩求菩提道時,於他種族發起嫉妬,應知彼時有三種怖。何等為三?一者於非理處而行乞食,二者不應語言而共語言,三者見餘苾芻而生嫉妬。如是等處一向增長嫉妬過失,以是因緣,於地獄道如己舍宅。如是於彼行精進者,猶若盲人於諸險難邊地,邪見之所受生為彼攝受。舍利子!又見餘苾芻心生忿怒,亦不顧視起嫉妬心令他忿諍,作極惡相出麁獷言。以是因緣,墮地獄道如己舍宅。於彼受生建立種子,縱得人身生諸險難邊地邪見為彼攝受,心無慈慜樂多損害,於他諂曲樂多隨順。舍利子!時彼菩薩摩訶薩於他種族生嫉妬時,應當思念如是三種怖畏。」

如是言已,尊者舍利子白佛言:「希有世尊!菩薩摩訶薩乃能聽聞如來如是行相,於彼種族不生嫉妬,得大善利而得出離。」又舍利子言:「善哉世尊!我等諸聲聞眾亦願聞是法要,云何於彼種族不生嫉妬,而得出離於地獄道,及諸生盲險難惡道皆得解脫?」

佛告舍利子:「無因緣故,且止是事。」

舍利子言:「我等云何離諸誹謗不生邪見,常生中國,見佛聞法修聲聞行?」

如是語已,佛告舍利子:「善哉善哉!汝能問於如來如是法義。舍利子!若諸有情樂習世間外道典籍,不應為說。若於佛法恭敬信解志樂修學,即當為說。何以故?舍利子?若於世俗外道典籍而不遠離,我則說為鬪諍根本,是佛法難。舍利子!若菩薩摩訶薩堅固信解不生放逸,於長夜中尋伺觀察,於諸有情心生救護,乃能往詣如來諮問法義。聞是法已,歡喜愛樂如說修行。

「復次舍利子!若諸有情劣弱精進而求涅槃者,不惟難得,亦復轉增三種過失。所謂利養尊重名稱,而復樂於朋友種族及諸眷屬,為自資養而常貪求作不義利。由此三事而追求故,於三惡道不能解脫。以是劣弱精進故,墮於地獄、餓鬼、畜生、焰魔羅界,障生天道。又復於餓鬼趣中常生鬪諍。舍利子!彼諸有情於諸善法不肯信受,而常親近諸惡朋友,於寂靜處不樂本住,而復樂住諸白衣捨。聞諸長者發如是言:『若此安住,我願供給飲食衣服臥具醫藥,親近供養。』是時苾芻與彼長者互相謂言:『若住曠野誰復親近?我今於彼愛樂恭敬。』苾芻因是深生貪著住白衣捨。既久住已,與諸種族及彼眷屬互生貪愛。忽有苾芻遠方而來詣彼族中,時舊住苾芻以貪著故而生嫉妬,謂彼言曰:『我本清淨亦復多聞,自謂我是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果。』發生如是虛妄諂曲諸惡語言。

「復次舍利子!時餘苾芻亦作是言:『我今於此白衣捨中不求久住。』彼舊住苾芻互相憎嫉作不義利。舍利子!復有一類,於大乘法出惡語言互相諍競,於諸契經如實行相互相譭謗。

「復次舍利子!於佛如來所說契經聲名句文如是正法,暫時聽已得勝解者,於彼有情復生譭謗,如是行相決定墮於惡趣之中。舍利子!又復於彼不退轉精進菩薩摩訶薩而生憎嫉,如是行相亦墮惡趣。」

爾時舍利子及諸有情聞此說已,於諸善作不生嫉妬。

「舍利子!如是菩薩摩訶薩於精進波羅蜜多行不退轉精進行時,於諸有情生救度想。一切有情為三種病常所燒煮。何等為三?謂貪、瞋、癡。我當於彼有情以佛正法積集和合為大良藥,治諸有情此貪瞋癡諸熱惱病,我說是名菩薩摩訶薩行不退轉精進波羅蜜多之行。又舍利子!一切有情常生熱惱。何以故?謂三毒病無時增長,若生天上及在人中,乃至地獄、餓鬼、畜生、焰摩羅界,咸悉為其貪瞋癡毒之所燒煮。菩薩摩訶薩見彼有情熱惱所苦,發救度想,又復思惟彼三種病世間藥餌無能醫療,云何除滅是三種病?唯佛如來獲大法身,為大醫王救療一切有情三毒熱惱重病。諸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身為法藥為大醫王,悉能救療一切有情,三毒熱惱皆令除滅。舍利子!若彼世間種種醫藥,於三毒病終不能療。唯是如來及大菩薩,為大醫王施大法藥,於諸有情三毒熱惱皆能息除。」

舍利子白佛言:「世尊!如我善解如來所說諸有情界。於意云何?非如地、水、火、風、空界,唯有情界無量無邊。」

佛告舍利子:「如是如是!如汝所說。舍利子!彼諸有情眾同分界,亦非聲聞緣覺之所能見,唯佛天眼悉能遍照。舍利子!所有三千大千世界天、人、阿脩羅,乃至無量無邊卵胎濕化、有色無色、有想無想、非有想非無想,如是建立諸有情界,盡佛天眼所能照處,或一剎那、一臘縛、一牟呼栗多,於此時分不獲人身,今乃方得。舍利子!如是人等,設使皆如活命醫王善治眾病,欲療一人貪瞋癡毒諸熱惱病終不能得。又復而能和合種種最大良藥量高須彌,欲差一人貪瞋癡病亦不能得。正使皆如活命醫王,各住世間壽命一劫,擣篩和合諸大良藥量過須彌,皆悉疲極,於其一人貪瞋癡病欲差少分尚不能得。舍利子!唯是如來具足方便清淨法藥,與三毒病隨所相應。若諸有情貪熱惱病,如來為說不淨觀法和合為藥,能療如是無量百千俱胝那踰多阿僧祇乃至不可說不可記數有情所有貪熱惱病皆悉除愈。又諸有情瞋熱惱病,如來為說大慈之法和合為藥,能療如是無量乃至不可說不可記數有情瞋熱惱病皆悉除愈。又諸有情癡熱惱病,如來又說諸緣生法和合為藥,能療如是無量乃至不可說不可記數有情癡熱惱病皆悉除愈。以此譬喻應當了知。菩薩摩訶薩能以如來如是法藥,救療無量無邊乃至不可說不可記數有情三毒熱惱皆悉除滅,即是成就如來法身。舍利子!如是住法身菩薩摩訶薩,復以法身加持力故,令無量無邊乃至不可說不可記數有情三毒熱惱皆悉除滅不復更生,皆悉除滅不復更生。」

佛言:「舍利子!我於往昔無量無邊阿僧祇劫,於如是法皆悉了知。復於彼時有佛出世,號曰燃燈如來、應供、正等正覺。彼佛如來與我授記:『汝過無量阿僧祇劫得成為佛,號曰釋迦牟尼如來、應供、正等正覺。』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二十九

 

上篇: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

下篇:佛說胞胎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寶積部目錄

【註音版】佛說盂蘭盆經

佛說盂蘭盆經...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卷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室羅筏城祇桓精舍,與大比...

【註音版】佛說救拔焰口餓鬼陀羅尼經

佛說救拔焰口餓鬼陀羅尼經...

佛說當來變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俱...

佛說阿彌陀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q)樹給(jǐ)孤獨園。與...

大乘顯識經

大乘顯識經卷上 中天竺國沙門地婆訶羅奉 詔譯 如是我...

佛說胞胎經

佛說胞胎經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奉 制譯 聞如是:...

佛說須摩提菩薩經

佛說須摩提菩薩經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聞如是: 一時...

【註音版】佛說八大菩薩經

佛說八大菩薩經...

佛說象頭精舍經

佛說象頭精舍經 隋天竺三藏毘尼多流支譯 如是我聞:...

出曜經

出曜經序 《出曜經》者,婆須密舅法救菩薩之所譔也,...

阿彌陀佛百頌

普陀三聖禪院逸人述 昔徹悟禪師,以教義宗乘,作念佛...

須摩提女經

須摩提女經(a) 吳月氏優婆塞支謙譯 聞如是: 一時,佛...

佛說栴檀樹經

佛說栴檀樹經 失譯人名,今附漢錄 聞如是: 一時佛從...

【註音版】南本大般涅槃經

大般涅槃經...

八大人覺經略解

明 蕅益釋智旭解 大文為三。初總標。二別明。三結嘆。...

佛說大自在天因地經

佛說大自在天子因地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少...

【佛教詞典】闇鈍

謂根性愚昧遲鈍。據法華經譬喻品載,誹謗法華經者將獲...

【佛教詞典】三因三果

三種的業因和三種的果報,即異熟因異熟果、福因福果、...

嗔是在你心中活動,傷害的正是你自己

當然這是一個有相的觀察,或者我們也可以根據無相的觀...

綁票倖免,皈依三寶

1928年,那時候戰亂,整個社會非常紊亂,有很多土匪、...

「孝子」是「孝順孩子」

前一陣子,慈濟醫院的志工說了一個讓人非常感慨的個案...

出家人所穿「三衣」的含義

三衣依佛教戒律的規定,比丘所可擁有的三種衣服,謂之...

印光大師論孝道

一、孝圓攝世出世間善法 孝之為道,其大無外。一切諸善...

世俗忍辱觀與佛教忍辱觀

忍辱波羅蜜,是六波羅蜜之一,為大乘佛教的重要教理和...

如何提升人品

提升人品,不一定是在今天的社會裡才需要,在古代的社...

念誦行持《普賢行願品》的功德利益與殊勝果報

首先是校量聞經的功德。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滿十方...

貽誤今生淨土機緣,未知何世再得人身

我們知道這娑婆世界的劇苦,因因果果的冤家對頭碰面,...

白衣上座,比丘下座,乃法滅之相

那麼現在也有二寶,現在很多地方提倡二寶,不承認僧寶...

聖嚴法師《海綿精神》

我們學佛修行的人,應該具備兩種態度內方、外圓。 內...

行惡與修善

有學僧請示峻極禪師道:如何才是修行行善的人? 峻極...

【視頻】《光讚般若波羅蜜經》聆志居士念誦

《光讚般若波羅蜜經》聆志居士念誦

【視頻】《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女聲版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女聲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