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三十二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三十二

西天譯經三藏銀青光祿大夫試光祿卿慈覺傳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法護等奉 詔譯

禪定波羅蜜多品第十之二

「復次舍利子!諸佛世尊說彼往昔任持之行,由今善根聽聞聲故,於時非時分中獲彼所說,若眾會時、或說法時及非時說,而別解行,聽已能說。又說法時,或眾會時、或一苾芻,為彼說法如實記別,於他損害而不為說,又不如實記別,擇彼相應義理,善巧方便攝受於他,以自心清淨潔白而為彼說。若於色相等聲決定聽聞而生歡喜,彼如色相等聲為令聽聞決定歡喜。又若處眾說法,以天耳識加持彼聲,令諸有情而能解了。然彼有情聽聞是法或能解了。又若有情聽聞是法或未解了,彼於是處得法界清淨,即耳界智界亦得清淨。我以耳界既獲清淨,而此有情亦獲清淨,於彼耳界得善出離。如其所說文字義理及諸有情巧妙言辭,令五趣有情聞說法聲悉令悟入。又能於此天耳界中而得成就如來天耳,復於此中無雜亂意。此說名為菩薩摩訶薩得天耳通智業圓滿。

「復次舍利子!云何菩薩摩訶薩他心智通及彼正行智業圓滿?舍利子!此菩薩摩訶薩於十方無餘一切世界諸有情類,往昔邊際心能了知,及彼現在心亦了知。又復過去有情心智麁因細因種種心智皆能了知:或此有情最上心因,或此有情中分心因,或此有情最下心因;又此有情根性以佈施相應,此有情根性以淨戒相應,此有情根性以忍辱相應,此有情根性以精進相應,此有情根性以禪定相應,此有情根性以勝慧相應;又此有情根性以大慈為因,此有情根性以大悲為因,此有情根性以大喜為因,此有情根性以大舍為因;又此有情根性以大乘為因,此有情根性以緣覺乘為因,此有情根性以聲聞乘為因;又此有情諸善因力具足成就,又此有情諸善緣力具足成就。若復有情不善因緣力成就故,即此有情以彼因緣力相應生下劣種族。若復有情善因緣力成就具足,即此有情以彼因緣力相應生高貴種族。或復有情意中清淨、非工巧清淨,若或有情工巧清淨、非意中清淨,若或有情工巧清淨亦意中清淨,若或有情非意中清淨亦非工巧清淨。舍利子!此諸有情往昔根因心所行智,如我相應說法之智。此說名為菩薩摩訶薩他心智力。又復入解他心智力,而此有情行佈施因,於未來世得佈施果。又此有情行淨戒因,於未來世得淨戒果。又此有情行忍辱因,於未來世得忍辱果。又此有情行精進因,於未來世得精進果。又此有情行禪定因,於未來世得禪定果。又此有情行勝慧因,於未來世得勝慧果。又此有情行大乘因,於未來世得大乘果。又此有情行緣覺因,於未來世得緣覺果。又此有情行聲聞因,於未來世得聲聞果。又此有情行世間因,於未來世得世間果。舍利子!若此因緣、若彼因緣,於未來世此諸有情得是根性如實了知,於彼有情而能成熟不生厭倦,乃至以智了解是心根本,若正法器說此正法。又於說法復何所得?為令不作餘法餘業。若諸有情現在世中於諸法行廣大尋伺,然彼一切皆如實知。又彼著貪心,即如實了知彼著貪心。彼離貪心,亦如實知彼離貪心。彼著瞋心,如實了知彼著瞋心。彼離瞋心,亦如實知彼離瞋心。彼著癡心,如實了知彼著癡心。彼離癡心,亦如實知彼離癡心。若此若彼有情雜染及障礙心,一切皆能如實了知,如實知已而為說法,欲令彼彼出離煩惱。若復往詣眾中如是觀察,一切眾會若彼若此,於諸有情遍觀察已而為說法。舍利子!此諸有情前際後際彼根性智一切了知,而菩薩摩訶薩自心無所住著,及彼他心亦無所住。何以故?此菩薩摩訶薩由智了故心無所住,由念了故心無所住,由慧了故心無所住,由趣向了故心無所住,由勝慧了故心無所住,由覺了故心無所住,由斷習氣及諸隨眠生澁煩惱,離垢光潔無諸過失,於一切法分明了解,於一切有情心行差別極能入解心無所住。舍利子,於如是行相入解有情心智,此說是名菩薩摩訶薩得他心通智業圓滿。

「復次舍利子!云何名為菩薩摩訶薩宿住念通及彼正行智業圓滿?舍利子!如是菩薩摩訶薩,於十方無餘一切世界一切有情,具無量種宿住念通。若一日二日三四五日、若十二十乃至五十日、百生千生百千生無量百千生,乃至百成壞劫千成壞劫百千成壞劫無量百千成壞劫,諸有情類於彼往昔,如是名字、如是種族、如是姓氏、如是色相、如是形狀、如是住處、如是飲食、如是久住、如是苦樂,彼彼生滅及於壽量,彼沒此生,皆悉了知。又知自身及諸有情,此宿住念非唯一種。自身前際及他補特伽羅前際,此宿住念非唯一種。又自宿因善根念力及他宿因善根念力,又自善根成熟菩提、令他有情念彼善根發菩提心,又若往昔苦及樂因皆是隨順無常苦無我等,彼既隨順無常苦無我等,即不樂色相、不樂受用、不樂眷屬、不樂富饒、不樂為轉輪聖王、不樂為帝釋天主、不樂為大梵天王、不樂為護世天王,一切生處自在王位及諸欲樂皆不愛樂。彼正思惟:『是處不為成熟有情而受輪迴。』彼唯隨順無常苦無我等往昔諸煩惱行之所招集,極生追悔起大厭離。及現在事諸不善業乃至命根,厭不復作。往昔善根令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根廣大成熟,又能積集現在善根,除滅一切險難境界,成熟佛法僧種子,相續不斷成熟一切智智正念緣力。又此正念,以自加持、法界加持,不傾動故而無所嬈,成熟定業亦無嬈惱。於奢摩他,以自加持心無迷亂,於毘缽舍那而為攝受。以現量智無怯弱故,以正憶念無忘失故,受大快樂。積集諸行不由他悟,積集行故趣於彼岸一切能到。積集行故,以正念緣力,過去現在無忘失法,此說是名菩薩摩訶薩宿住念通智業圓滿。

「復次舍利子!云何菩薩摩訶薩於神境通及彼正行智業圓滿?舍利子!此菩薩摩訶薩斷除諸行而能具足修習欲神足定,斷除諸行具足修習勤勇神足定,斷除諸行具足修習心神足定,斷除諸行具足修習觀神足定。彼欲、勤、心、觀攝受諸法而能修習成出離故。又此四神足數數修習,即於現前獲神境通而得受用彼無量種神通變化。又此神變而常觀矚一切有情,一一神變皆能調伏一切有情。又此神變普能顯現,若身若力或復加持。又彼如是一一身相,能往調伏諸有情類。又彼如是一一身相,復能顯現或佛身相、或緣覺身相、或聲聞身相、或帝釋天身相、或大梵王身相、或護世天身相、或轉輪王身相。又彼所現一一身相而復顯現如是身相,能往調伏一切有情,及能[怡-台+龍]悷諸傍生類。又彼所現如是身相,為諸有情演說正法。又復能現如是勢力,普為摧伏一切有情極重瞋慢,謂大壯士力,乃至四分那羅延力,乃至半那羅延力,乃至那羅延力,乃至如是諸力:以手二指舉須彌山高六十百千庾繕那,又擲彼山遠八萬四千庾繕那,譬如舉一菴摩羅果從此擲置他方世界,而神境通菩薩摩訶薩力都無動作。又能以三千大千世界,如是廣大下從水際至色究竟天,其間有情置於掌中住經劫數,一切道行普能顯現。而菩薩摩訶薩為彼慢過慢極重忿怒諸有情類,成就力能可伏慢過慢忿怒等而為說法。又依彼神足得加持智。於加持智,即得如是諸加持法:或以加持大海為牛跡量,復以牛跡為大海量;又或時加持火聚為彼水聚,復以加持水聚而為火聚。以要言之,於上中下法一切互相加持。亦復獲得如是成就,世間所有天人魔梵、沙門婆羅門諸有來者,皆無有能振動變易及能出沒。又復世間,此加持法無有共者,唯佛世尊能有是故。又以工巧加持緣力,為彼慢過慢極重忿怒諸有情類,廣說妙法極令歡喜。又彼修神足者,於魔境界天魔眷屬及諸煩惱而無墮滅、超越自在,於佛境界而能入解。於諸有情,乃至少分無有損害,一切善根相應隨順。此說是名菩薩摩訶薩於神境通智業圓滿。

「舍利子!又云何名為菩薩摩訶薩神通?復何名智?以彼天眼正觀色相,此說名為神通。彼幻法智不作正行,此說名智。又舍利子!若於一切有情實有所聞,此說名為神通。而於前際過失俱不可得,此說名智。又舍利子!若彼了知一切心行,此說名為神通。於心滅智不滅正行,此說名智。又舍利子!而於前際念彼無礙,此說名為神通。若於三世智都無礙,此說名智。又舍利子,於一切剎土隨意往來,此說名為神通。於虛空剎土智都無礙,此說名智。又舍利子!立法分位,此說名為神通。於法觀察,此說名智。又舍利子!於諸世間善巧化導,此說名為神通。於諸世間都無繫著,此說名智。又舍利子!出過一切釋梵護世,此說名為神通。出過一切聲聞緣覺,此說名智。

「復次舍利子!如是所說,是名神通智業圓滿。又舍利子!所有煩惱散亂,菩薩摩訶薩定分行心及加持智,乃至一切有情染心散亂,及菩薩摩訶薩定分行等,應知積集。舍利子!此菩薩摩訶薩普遍積集而得安住,此說名為三摩呬多。又此一切有情,是名三摩呬多。心常平等,是名三摩呬多。意常平等,是名三摩呬多。善巧平等,是名三摩呬多。意中極深平等,是名三摩呬多。佈施平等,是名三摩呬多。持戒平等,是名三摩呬多。忍辱平等,是名三摩呬多。精進平等,是名三摩呬多。禪定平等,是名三摩呬多。勝慧平等,是名三摩呬多。彼一切法平等,是名三摩呬多。若於一切法平等,即一切有情平等及一切菩提平等,如是普遍入解,此說名為三摩缽那。又若普遍入解諸法如虛空等,此說名為三摩缽那。又若普遍平等入解無相無願無積集行,此說名為三摩缽那。又若普遍入解諸法音聲,此說名為三摩缽那。又於一切饒益不饒益等處,心平等如地、心平等如水、心平等如火、心平等如風、心平等如空,高離掉舉、下無昏沉而善安住,一切道行而得不動,名三摩呬多。於道行自體而無分別,名三摩缽那。雖言辭充滿無口過失,無高無下亦無動亂,相應順成一切世間法義時分,然於世間八法而能超越,一切煩惱悉無所著,遠離憒閙尋伺境界,如是法行名三摩呬多。又於一切世間工巧造作悉能顯現,於彼事相亦不棄舍。而菩薩摩訶薩於禪定波羅蜜多平等入解,而復出生智慧方便,不為大悲心緣之所隨縛,觀察有情平等入解,方便寂靜極寂靜等,是名智慧。令佛智慧不現在前,是名方便。又若平等入解諸法不為隨縛,是名智慧。又一切法都無取舍,是名方便。於彼法界無計度念,是名智慧。若於佛身平等入解、不生現前作證,是名方便。於彼法身念無所住,是名智慧。若於佛聲相平等入解、於妙梵音具足領悟,是為方便。又復思念法無可說,是為智慧。又於金剛心時平等入解而能極勝安住,是為方便。於彼正念念無散亂,是為智慧。又於往昔願是平等入解而能成熟有情極勝安住,是為方便。於一切有情念無實我,是為智慧。念彼善根證無所證,是為方便。又念彼無根及無住著,是為智慧。又於佛剎平等入解而使現前清淨,是為方便。念彼剎土如虛空等,是為智慧。又念於菩提道場平等入解而使現前莊嚴,是為方便。又念彼止息或諸染法,是為智慧。若於轉法輪中平等入解而能普應機緣,是為方便。又念彼轉無所轉,是為智慧。乃至菩提分行平等入解而能現前舍離,是為方便。乃至念彼於一切法而非相應及諸隨惑,以如來智慧禪定妙樂無諸熱惱,於相無相一切攀緣降伏悉皆了知。彼一切菩薩摩訶薩定非定位,以善出離、如是相應,是為智慧。而諸菩薩摩訶薩獲得無盡禪定波羅蜜多,諸有魔事皆不得便,得善安住諸佛法器。舍利子!如是所說智慧、方便,彼菩薩摩訶薩於禪定波羅蜜多而能出離。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三十二

 

上篇: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

下篇:佛說胞胎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寶積部目錄

淨土十疑論

淨土十疑論序 宋、無為子楊傑述 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解深密經

解深密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住最...

【註音版】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神咒(往生咒)

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神咒(往生咒)...

早課(朝時課誦)

●大佛頂首楞嚴神咒 南無楞嚴會上佛菩薩(三稱) 妙湛...

佛說決定毗尼經

佛說決定毗尼經 群錄皆云燉煌三藏譯 如是我聞: 一時...

聖善住意天子所問經

聖善住意天子所問經翻譯之記 夫法留正像,唯聖是依;...

佛說寶積三昧文殊問法身經

佛說寶積三昧文殊師利菩薩問法身經 後漢安息三藏安世...

觀世音菩薩授記經

觀世音菩薩授記經 宋黃龍國沙門曇無竭譯 如是我聞:...

佛說四未曾有經

佛說四未曾有法經 西晉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時,...

佛說象腋經

佛說象腋經 宋罽賓三藏曇摩蜜多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

聖善住意天子所問經

聖善住意天子所問經翻譯之記 夫法留正像,唯聖是依;...

陰持入經

陰持入經卷上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佛經所[衛-韋...

【註音版】大乘入楞伽經斷食肉品

大乘入楞伽經斷食肉品...

摩訶般若鈔經

摩訶般若鈔經 摩訶般若鈔經卷第一(亦名長安品) 秦天竺...

菩薩瓔珞經

菩薩瓔珞經卷第一(一名現在報) 姚秦涼州沙門竺佛念譯...

【註音版】佛說聖法印經

佛說聖法印經...

華嚴經·淨行品

(據《華嚴經疏鈔》分段) 爾時智首菩薩問文殊師利菩...

【佛教詞典】女六欲

女人的六種慾望,即:色慾、形貌欲、威儀欲、姿態欲、...

【佛教詞典】灰河地獄

(界名)十六游增地獄之一。...

古人發心出家必矢志參學,因為有此三件覺悟

古人發心出家,必矢志參學。由痛念生死事大,無常迅速...

佛學常見辭彙(五畫)

【去執】 去掉對一切事物、理論、思想以及意見等的固...

皮膚粗糙不乾淨,是什麼罪業導致的呢

一鬼問言。我有一夫。而畜多婦。我應直宿。而不見納。...

犯了根本罪如何才能重新受戒

受菩薩戒,有些人他可能會有質疑,他曾經受了五戒,或...

懺雲法師:打佛七的宗旨與方法

我們打佛七,宗旨在了生脫死,了生脫死的方法在一心不...

只要好好念佛,在哪都一樣

那年春天,我與幾位師兄到東林寺拜見大安法師,法師正...

用五色豆來補五臟

民間有每天吃豆三錢,何需服藥連年的諺語,意思是說如...

恰恰用心時,恰恰無心用

永嘉玄覺禪師在《奢摩他頌》開頭就說:恰恰用心時,恰...

造惡業不得果報的兩種原因

《大乘起信論》說:修習正念真如的人,第一件事情--先...

禪堂中的茶道

茶道是從中國禪文化中衍生出來的。這不僅因為趙州禪師...

夢參老和尚《用普賢十大願念阿彌陀佛》

和尚慈悲,諸位執事慈悲,大眾師父慈悲,請坐下。今天...

修行要如何去修

太虛大師說得好: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

【視頻】地藏經讀誦(85分鐘)

地藏經讀誦(85分鐘)

【視頻】《九品往生阿彌陀三摩地集陀羅尼經》楮訾念誦

《九品往生阿彌陀三摩地集陀羅尼經》楮訾念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