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三十七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三十七

西天譯經三藏銀青光祿大夫試光祿卿慈覺傳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法護等奉 詔譯

勝慧波羅蜜多品第十一之五

佛告舍利子:「云何諸菩薩以法觀法念處?謂諸菩薩以聖慧眼得見諸法,於中入解,乃至菩提道場觀諸法性,如微塵許悉無所見。若空解脫即無相解脫、無願解脫、不起解脫、無生解脫、無作解脫、無性解脫、緣生解脫,而諸菩薩於一切法應如是觀。云何名法?謂無我義、無人義、無眾生義、無壽者義,是名為法。云何非法?謂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常見斷見、有見無見,是名非法。又舍利子!此法非法,即攝一切法及非法。所以者何?謂空、無相、無願三解脫門遍能了知,即是諸法。於我見等深心繫著,即諸非法。是故菩薩修法觀時,最極微量悉無所見,於解脫法及菩提道悉皆出離得無障礙,於諸有情不起愛見大悲之想。彼無煩惱及隨煩惱。所以者何?如其了義平等入解人法俱空,無有煩惱之所積集,而能覺悟彼煩惱自性即菩提性,此菩提自性即煩惱性。如是念處諸法平等,猶如虛空。又諸菩薩修法觀時,於諸佛法而能對治,觀諸有情盡彼生智,證彼無為離無生智,於無生際無所棄舍。如是通達法觀念處,即得安住一切法念,於一切聲聞辟支佛法不起愛樂,決定安住諸佛念處常不忘失及無癡迷,乃至最後邊際法觀念處,能說無量不共境界,平等入解一切佛法,令諸有情心生歡憙,一切魔法自然知解。此說是名以法觀法念處。舍利子!諸菩薩摩訶薩於勝慧波羅蜜多,獲得如是四種念處善巧。

「云何諸菩薩菩提分善巧?菩提分法此有七種。何等為七?一者念菩提分,二者擇法菩提分,三者精進菩提分,四者樂菩提分,五者適悅菩提分,六者三摩地菩提分,七者舍菩提分,是名為七。云何念菩提分?謂念所悟法,觀察分別條析揀擇及與開解。又應念彼法自體相,隨順覺悟,如諸法空隨念了知。此說是名念菩提分。云何擇法菩提分?謂於八萬四千法總聚中以智思擇、如法擇已,彼是了義即是了義,彼非了義即非了義,彼是世俗即是世俗,彼是勝義即是勝義,彼是秘密即是秘密,彼是決定即是決定,如其思擇。此說是名擇法菩提分。云何精進菩提分?謂於法思擇舍離知解,樂修禪定寂靜輕安,應當以勤勇力摧伏彼執,於菩提道樂欲不退不舍重擔。此說是名精進菩提分。云何樂菩提分?謂樂聞法音,其心清淨不生疲厭,離諸攀緣及煩惱縛,志誠渴仰乃至身毛喜竪得大法樂。此說是名樂菩提分。云何適悅菩提分?謂於三摩地離諸障礙惛掉等性,令彼身心俱獲輕安。此說是名適悅菩提分。云何三摩地菩提分?謂於等引心了諸法智安住甚深,觀諸法性悉皆平等。此說是名三摩地菩提分。云何舍菩提分?謂於憂喜分法心無所動,於世間法亦不增減,隨順聖道,於自他共無住無動及無損惱。此說是名舍菩提分。舍利子!諸菩薩摩訶薩於勝慧波羅蜜多,獲得如是七種菩提分善巧。

「云何諸菩薩聖道善巧?此有八種。何等為八?一者正見,二者正分別,三者正語,四者正業,五者正命,六者正勤,七者正念,八者正定,是名為八。云何正見?謂於是見超諸世間,不從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之所發生,亦不從常見斷見、有見無見、善不善見乃至涅槃見之所發生。是名正見。云何正分別?謂分別貪、瞋、癡等及諸煩惱,令不發起;分別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令得安住。是名正分別。云何正語?謂於自他善友言無彼此,具足相應入平等道。是名正語。云何正業?謂於黑業報使無造作,令彼盡盡;於白業報自類和合,令善純熟。是名正業。云何正命?謂聖族弟子荷負重擔為聖道故,增長圓滿資養身命,不以雜亂欺誑惡求多求,他所得利不生悔惱,於自利養隨其所得不生憙樂。是名正命。云何正勤?謂於邪行貪瞋癡等及隨煩惱,不起勤勇;入聖諦道趣涅槃果而能隨順起大勤勇。是名正勤。云何正念?謂於是念安住正道,離諸諂曲輪迴過失,乃至見涅槃道於如是念亦當遠離,而於聖道無有迷亂。是名正念。云何正定?謂正達平等即諸法平等,安住等持於彼正達而能超越。又復菩薩安住等持,能令解脫一切有情,於前正達亦能超越。是名正定。又過現未來諸佛世尊,為諸菩薩於八聖道平等開示無盡聖道。

「舍利子!菩薩摩訶薩於聖道善巧,應當修習助道之法。云何助道?謂奢摩他及毘缽舍那,是名助道。云何奢摩他?謂令心澹泊寂靜、極靜至極寂靜,攝護諸根不動不搖無有高下,口唯慎密亦無諂詐,心一境性,遠離憒閙及諸險難,樂處空閑。於其身命清淨調適,威儀道行而常謹密,乃至具足資養知時知分及知數量。設聞誹謗亦應安忍,轉復深心常樂宴坐。是故定分作意於慈悲喜舍,以方便無礙安住修觀,從初禪定乃至第八禪定。於奢摩他,應先修習。我說於此復有無量奢摩他行,於是行中亦當隨順,是名奢摩他。云何毘缽舍那?謂於智慧分觀諸法空,無有我人眾生壽者,觀彼五蘊猶如幻化,觀十八界即法界性,觀十二處如空聚落,觀眼等根隨境別轉,觀諸緣起不相違背,觀眾生見畢竟遠離。又復觀因必招果報,觀果如現前證得,觀諸正達轉復超越。又毘缽舍那者,謂於諸法如空所見,無相、無願而無別異。觀無有因、無起滅處,見無所得得無所觀。於無所觀更復諦察觀無所觀,知能觀者亦復如是,如是觀者即如實觀,於如實觀而能獲得真實善巧毘缽舍那。是諸菩薩於此行中而無墮落,於諸善根亦無住著。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於勝慧波羅蜜多獲得如是助道之法。

「又諸菩薩於正道善巧有四種相。何等為四?一者未生罪業諸不善法欲令不起,二者已生罪業諸不善法欲令除斷,三者未生善法欲令發起,四者已生善法欲令久住無所損壞。修諸觀行使無忘失,發精進心攝受正願。向來所說諸不善法欲令不起,深心作意悉是增語;發精進心攝受正願,深心觀察亦復增語。所以者何?謂法無合集、深心解脫,是名善法。云何名不善法?謂於戒定慧有所對治。云何於戒對治?謂於戒名字及所作法毀犯墮落。云何於定對治?謂於三摩地蘊起散亂心破壞聖行。云何於慧對治?謂於所有法數數起見作諸礙解,於勝慧蘊有所趣向損壞無見,是名於戒定慧有所對治。向來所說已生罪業諸不善法,如是行相深心作意欲令除斷,發精進心攝受正願。此不善法以心覆護不應開示,一切善法心常集行。於所對治貪瞋癡等,悉應了知因攀緣生,以不淨觀對除貪慾,以慈悲觀對除瞋恚,以緣生觀對除癡闇,淨諸煩惱斯為解脫。又復所有不應普斷,於一切法而生觀察。此說是名初二正斷。又如是說,未生善法欲令發起,發精進心攝受正願。此有無量。所以者何?謂諸菩薩植諸善本,精進樂欲攝受勝行,如是積集無量善法。此說是名第三正斷。又正斷者,已生善法欲令久住無所損壞使無忘失,發精進心攝受正願。若以此善根迴向菩提,則是增語。所以者何?無有菩提可迴向故,於此善根則無破壞。何以故?如其發心不出三界故。若出三界,於此善根即應盡盡。所以者何?如其發心出三界故,若不出三界而能迴向一切智智,於此善根則無有盡。此說是名第四正斷。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於勝慧波羅蜜多之行獲得四種正道善巧。

「復次,諸菩薩於正道善巧有五種相。何等為五?一者信根,二者精進根,三者念根,四者三摩地根,五者勝慧根。云何信根?信有四法。何等為四?謂起正見,信有世間及輪迴行,獲彼業報而為對治。由彼命根不造罪業,信菩薩行如彼修行,資身之具不生樂著,於甚深勝義及諸了義發生正解。於有情行,信一切法空無相相,於諸見造作不樂信解。於諸佛法力無畏等,聞已離諸愛著。及餘言說彼諸佛法,悉皆積集。此說是名信根。云何精進根?謂信是法發起精進,此說是名精進根。由此精進積集諸法,於其念根無所破壞,是名念根。由此念根無所破壞,而於諸法三摩地根唯一境性,是名三摩地根。由此三摩地根唯一境性,以彼慧根觀察諸法而能了知,是名慧根。如是於此五根積集系屬,即得圓滿一切佛法至授記地。譬如外五神通不受胎藏,乃至獲得出離男女等根,如諸佛世尊及諸菩薩於此五根而得成就。此說是名菩薩摩訶薩於勝慧波羅蜜多獲得五種正道善巧。

「舍利子!又菩薩正道有五種相。何等為五?一者信力,二者精進力,三者念力,四者三摩地力,五者勝慧力。云何信力?謂於法信解。設魔波旬化作佛身而來親近為說別法,以信力故,於此正法一塵沙數莫能破壞,以智伺察悉為除斷。又魔所說此非佛法,於四大種及諸業報顛倒積集。而諸菩薩以信解力,深心伺察皆不信受,此說是名菩薩信力。云何菩薩精進力?謂能發起勇勐精進入解善法,在在處處得堅固力,若天若人彼所有力,乃至菩薩所住之處無能傾動,是名菩薩精進力。云何菩薩念力?謂於法念處其心安住,彼彼煩惱不能嬈亂,以念力故破諸煩惱,而復得此清淨正念,是名菩薩念力。云何菩薩三摩地力?謂獨處閑靜離諸憒閙,一切語言音聲悉皆遠離,無有攀緣對治,名最初禪定。於善尋伺得無障礙,名第二禪定。於喜樂行得無障礙,名第三禪定。於攝受正法化度有情得無棄舍無有障礙,名第四禪定。於四禪行彼對治法不能破壞,於彼定處亦不遠離,於三摩地不生愛著,是名菩薩三摩地力。云何菩薩勝慧力?謂於剎那而能了知世出世法,於如是智無能破壞,一切工巧乃至世間種種技藝,若近若遠難作能作。而諸菩薩現前獲得出世間法,謂智慧高顯勝諸世間,一切天人阿脩羅等無能破壞,是名菩薩勝慧力。舍利子!菩薩摩訶薩於勝慧波羅蜜多獲得如是五種正道善巧。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三十七

 

上篇: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

下篇:佛說胞胎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寶積部目錄

維摩詰所說經

維摩詰所說經(一名不可思議解脫上卷) 佛國品第一 如是...

【註音版】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註音版】大乘入楞伽經斷食肉品

大乘入楞伽經斷食肉品...

華嚴經·淨行品

(據《華嚴經疏鈔》分段) 爾時智首菩薩問文殊師利菩...

佛說大迦葉問大寶積正法經

佛說大迦葉問大寶積正法經卷第一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

大寶積經

大寶積經卷第一 大寶積經卷第二 大寶積經卷第三 大寶...

稱讚淨土佛攝受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室羅筏住誓多林給孤獨園,與...

阿閦佛國經

阿閦佛國經卷上 發意受慧品第一 聞如是:一時佛在羅閱...

五苦章句經

五苦章句經(一名淨除罪蓋娛樂佛法經,一名諸天五苦經...

金色童子因緣經

金色童子因緣經卷第一 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卿光梵...

舍衛國王夢見十事經

舍衛國王夢見十事經 失譯 佛在舍衛祇桓阿難邠坻阿藍。...

佛說甚深大迴向經

佛說甚深大迴向經 僧祐錄中失譯人名今附宋錄 如是我聞...

佛說大迦葉問大寶積正法經

佛說大迦葉問大寶積正法經卷第一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

坐禪三昧經

坐禪三昧經卷上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導師說難遇, ...

【註音版】華嚴經普賢行願品

普賢行願品...

大般涅槃經後分

大般涅槃經後分卷上 大唐南海波凌國沙門若那跋陀羅譯...

【註音版】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佛教詞典】末那心所何地所繫

【末那心所何地所繫】 p0521 成唯識論五卷二頁云:末那...

【佛教詞典】龍華三會

彌勒佛將來在華林園中龍華樹下成道,開三番法會,度盡...

在不堅牢中,求得牢靠的功德利益

過去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法時,世尊教誡比丘:在...

聖嚴法師:大人應該怎麼幫助小孩

問: 原本我們以為小孩子是天真、無憂無慮的,但其實...

臨命終的三個憶念

善根人直接從不迷下手,觀想這個東西是我過去欠你的,...

信守承諾

有個姓李的商人做鋪地磚的工作,跟一個客戶談好了,已...

只需放下,便是修行

正月初五,漫天飛雪颯颯而至,忽來的暖意,雪亦成了今...

持戒近善、轉短命為長壽之法

僧不二將投師受戒。菩薩曰:惜哉惜哉!堂堂相貌,表表...

提起心念,對治內心毛病

大家更要提起心念,抓緊用功。我昨天在妙吉寺也說:誦...

知身是幻--離婆多尊者的證道因緣

離婆多,此雲星宿。父母禱星而生,遂以為名。《彌陀略...

聖嚴法師《哀哀父母》

我的父母雙親,現在何處呢?究竟怎樣了呢?父親的健康...

調伏慳貪得殊勝妙果

佛陀曾有一段時間住在王舍城的迦蘭陀竹園(又稱竹林精舍...

真正修行的人應該做什麼

真正的修行不在山上,不在廟裡。不能脫離社會,不能脫...

念佛即事達理之捷徑

生佛同體,方可感應道交;事理圓融,故能念佛證真。淨...

【視頻】《地藏經》旃檀居士念誦

《地藏經》旃檀居士念誦

【視頻】《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女聲讀誦

《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女聲讀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