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二十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二十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光祿卿傳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法護等奉 詔譯
持戒波羅蜜多品第七之三

「復次舍利子!菩薩發如是心:『世間眾生應如是念:「我於長夜中,遠離善知識、親近惡知識,發起懈怠下劣精進,癡冥疲乏如瘖啞人,無見無忍亦無善愛,無惡業惡報、無善業善報、無雜業雜報。既不自知,亦復不能請問沙門婆羅門諸阿闍梨,何者是善?何者不善?何者有罪?何者無罪?何者所應親近?何者不應親近?何者所應作?何者不應作?何者作已於長夜中無義無利生諸苦惱,由是我慢增長,不能了知善業根本,唯造一切不善之業。縱得人身諸根殘缺,又於人中不能活命,不能行於佈施。又於人中盲聾瘖啞無諸色相,善說惡說悉不能知。由如是故不樂佈施。」我今應當回發是心,親近善知識,若得人身,諸根完具能活其命,習行佈施不惜軀命,具諸色力,善說惡說悉能了知,復能請問師尊智者,何者是善?何者不善?何者有罪?何者無罪?何者所應親近?何者不應親近?何者諸所作時違背聲聞緣覺之法、順向菩薩藏義?親近承事諸阿闍梨,隨諸所作。厭此不真實身,悕取堅固真實之身。總略乃至給奉水瓶。』此是菩薩第七發心。」

爾時世尊欲重明斯義說伽陀曰:

「欲近善友作利益,  我乃遠離多百劫,
 不能請問善惡門,  有罪無罪果報等。
 增上慢心墮地獄,  傍生餓鬼諸趣中,
 親近罪業諸友朋,  多劫歷苦而無盡。
 縱得人身根殘缺,  多千劫中受輪迴,
 不能了知善惡門,  有罪無罪果報等。
 若得人身離艱苦,  諸根完具善相圓,
 人相完具離難時,  如一眼龜值浮木。
 得覩世間燈照曜,  佛教中聞無染法,
 爾時請問世間尊,  諸善不善果報等。
 慳者云何所趣向?  何不慳者能行施?
 貪諂毀戒復云何?  又何不破淨戒者?
 云何恚噁心無動?  云何懈怠散亂心?
 精進禪定樂云何?  惡慧癡冥何所為?
 云何得彼真實慧?  云何菩提行方便?
 六種賢行竟云何?  慈心廣大世間勝。
 惡趣眾生云何救?  云何樂法心無厭?
 菩提行藏廣勤求,  十方剎中善安住。
 云何親詣世間尊?  云何禮奉營諸福?
 普賢行門復云何?  如我今時善親近。
 云何請問阿闍梨?  願聞師尊尊重事,
 生阿闍梨歡喜心,  此心生已真佛子。
 福力智力為增上,  是中所成廣大智,
 智力增強發勝心,  給奉水瓶生歡喜。

「舍利子!此是菩薩第七發心。

「復次舍利子!菩薩發如是心:『世間眾生應如是念:「我於長夜中,遠離善知識、親近惡知識,發起懈怠下劣精進,癡冥疲乏如瘖啞人,所有世間一切文句,與義句合、與法句合,法句合故,住於寂靜與離貪合,寂滅正智與沙門婆羅門涅槃同住。於一切處所作,我乃棄舍,不能了知文義句合,乃至不與涅槃同住,亦復不能受持讀誦,亦復無力,又無精進、無士夫力用、無士夫勢、無士夫勤勇、無最上精進,無因無緣。諸眾生煩惱亦無因無緣,眾生雜染無因無緣,眾生清淨無因無緣。此等無因依止諸見,不能了知所作善業,唯造惡業。縱得人身諸根殘缺,又於人中不能活命不能行施,癡迷所覆盲聾瘖啞無諸色力,不能了知文義句合,乃至不與涅槃同住,亦復不能受持讀誦。由如是故,不能親近習行善法。」我今應當回發是心親近善法,乃至不惜軀命了知文義句合,於出離道涅槃同住。於菩薩藏正法,勤求修習受持讀誦,發勤精進,親近承事諸阿闍梨,於菩薩藏正法受持讀誦,厭此不真實身,悕取堅固真實之身,福智勝力當得圓具。以福智力得圓具故,所作慣習而能積集菩薩藏正法,親近承事諸阿闍梨,隨諸所作,總略乃至給奉水瓶。』此是菩薩第八發心。」

爾時世尊欲重明斯義說伽陀曰:

「所有法義相應故,  於正道分修道行,
 寂滅理中作證門,  而涅槃道得真實。
 若於此法遠離者,  即於諸法無所利,
 無義利句設相應,  不能親近彼正法,
 無力亦復無精進,  士夫勢用悉皆無,
 無他勤勇亦復然,  於一切處無所得。
 即見無佛亦無法,  無父無母及宗親,
 由斯善惡業皆無,  一切皆無諸報應。
 此諸如是罪業見,  數數親近罪根深,
 一向艱惡日增多,  墮地獄中經久遠。
 地獄出受傍生報,  餓鬼趣中罪復深,
 其後縱得人中生,  聾騃癡冥而無舌。
 餘業復受瘖啞報,  癡暗缺漏苦還增,
 而復重受地獄殃,  由不了故當墜墮。
 經歷久時後當得,  人身具足善相圓,
 諸根既具勝力增,  依時淨住而思忖:
 若於諸法義相應,  即得同歸出離道。
 修菩提道證菩提。  我當思惟如是事,
 所有諸大菩薩藏,  和合甚深正法義,
 經歷俱胝千劫中,  發生淨信極難得。
 若此若餘廣多數,  諸佛妙法不思議,
 隨諸修作能受持,  為佛菩提勝根本。
 我當親近及承事,  尊重信奉阿闍梨,
 諸佛菩薩亦復然,  即得最上清淨信。
 發生如是淨心已,  即是菩薩廣大心,
 勝慧方便悉圓成,  給奉水瓶常精進。

「舍利子!此是菩薩第八發心。

「復次舍利子!菩薩發如是心:『痛哉!世間一切眾生,以其愛著於身命故,常為一切無義利行顛倒隨逐。何者名為無義利行?謂彼眾生愛著身命,不能愛樂菩提分法,以其我見而為先導,執著心堅癡冥所覆,摧毀破壞眾事隨逐,此說是名無義利行。又復眾生愛身命故,以其我見而為先導,愛戀妻室男女知識,以愛著心隱覆癡暗,遠離諸饒益事,此說是名無義利行。又復眾生愛身命故,以其我見而為先導,顧惜奴婢作事人等詹視防護,此說名為無義利行。復次世間一切眾生,有義利行常所隨逐者,謂若眾生不惜身命愛樂菩提分法,以菩提心而為先導,善修身語意業,此說名為有義利行。又復眾生不惜身命而常愛樂菩提分法,以菩提心而為先導,積集佈施波羅蜜多,乃至積集般若波羅蜜多,此說名為有義利行。又復眾生不惜身命而常愛樂菩提分法,以菩提心而為先導,行佈施、愛語、利行、同事,普攝一切眾生,此說名為有義利行。又復眾生不惜身命而常愛樂菩提分法,以菩提心而為先導,修習念處、正勤、神足、根、力、覺、道、勝菩提分,此說名為有義利行。又復眾生不惜身命而常愛樂菩提分法,以菩提心而為先導,聽受父母及阿闍梨諸有教誨,禮拜讚歎、恭信合掌、奉諸所作,此說名為有義利行。又復眾生不惜身命而常愛樂菩提分法,以菩提心而為先導,常以淨心營三寶事,此說名為有義利行。又復眾生作如是念:「我以惜身命故,無義利事常隨逐我。我當發勤精進,親近承事諸阿闍梨,不惜身命隨諸所作。厭此不真實身,悕取堅固真實之身,福智勝力當得圓具。以圓具故,所作慣習悉能成辦,詣菩提場當證聖果。」』

「舍利子!此是菩薩第九發心。」

爾時世尊欲重明斯義說伽陀曰:

「若人愛惜身命故,  菩提分法不愛樂,
 三不善業造圓成,  此乃愚夫異生類。
 愛樂己身及妻室,  並諸男女眷屬等,
 此無義利執著心,  旋轉三界愚癡者。
 又於奴婢作業人,  不覺了心常顧戀,
 此無義利愛著深,  資生畜養四足等,
 廣多聚積諸財穀,  不自受用不與人,
 此無義利愛著深,  秘護伏藏不彰顯。
 此無義利染著故,  彼愚夫心常愛惜,
 返於菩薩善意中,  棄舍不能生愛樂。
 若能不惜於身命,  愛樂菩提勝分法,
 三種善業造圓成,  此即名為有義利。
 施戒忍辱及精進,  禪定勝慧亦復然,
 與彼方便行相應,  此即名為有義利。
 承事父母為先導,  遵奉師尊亦復然,
 審諦思惟三寶門,  此即名為有義利。
 諸大菩薩甚深藏,  普攝一切勝法門,
 受持誦念廣宣揚,  此即名為有義利。
 此有義利諸勝行,  乃是諸佛親所宣,
 如其所說義相應,  是名佛子廣大行。
 發生如是大心已,  復起清淨諦信心,
 親近承事阿闍梨,  給奉水瓶隨諸作。

「舍利子!此是菩薩第九發心。

「復次舍利子!菩薩發如是心:『痛哉!世間一切眾生,不能如理調伏心意,違背阿闍梨所有教誨,彼人不得阿闍梨財。何者名為阿闍梨財?所謂信財、戒財、聞財、舍財、慧財、慚財、愧財,如是七法名阿闍梨財。由其不得如是財故,當受貧苦逼惱其心。智者應當善調伏心,隨順阿闍梨所有教誨,習行佈施作諸善行。何以故?若能善調伏心,隨順教誨修佈施行,彼人即得阿闍梨財。此復何名阿闍梨財?謂得菩薩藏正法,普攝一切菩薩勝行善調伏法。如是知已,當於菩薩藏正法勤求修習,廣為他人宣佈演說。若能安住菩薩藏者,即得畢竟斷除貧苦,趣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是發心已,即能隨順阿闍梨教,行佈施等,厭此不真實身,悕取堅固真實之身,親近承事諸阿闍梨,隨諸所作,總略乃至給奉水瓶。

「舍利子!此是菩薩第十發心。」

爾時世尊欲重明斯義說伽陀曰:

「所有難調諸眾生,  內心諂誑復險惡,
 違背師尊教誨言,  不能堪任諦忍受。
 此難調伏既知已,  應當隨順師教誨,
 如其教令所宣揚,  即得大仙聖財寶。
 所謂信財及戒財,  聞財舍財亦復然,
 其中最勝曰慧財,  慚愧等財為七種。
 了知如是聖財已,  七種伏藏用無盡,
 其中若或不能知,  此即名為非法器。
 若是法器眾生者,  彼即圓具諸佛法,
 無諂善調可稱揚,  發勤精進修施行,
 勝妙法欲心尊重,  損棄身命不為難。
 修佛菩提法器成,  知已修持常無間,
 法界平等無差別,  佛調御尊親所宣。
 此菩薩藏正法門,  能於菩提善安住,
 如其所說廣大法,  即是諸佛真實財。
 為一切法無我門,  無相亦復無空相,
 無其壽命無作者,  亦無戲論無含藏。
 於一切法自性中,  無生無相本如是,
 諸法無成亦無壞,  諦觀諸法本無相。
 善調伏者如教行,  隨諸教令善修作,
 若得見佛自然智,  隨自境入解脫門。
 如其信財及戒財,  聞舍慚愧慧等七,
 如是聖財無上寶,  七法圓成用無盡。
 聞其法藏廣施門,  善調心意皆隨順,
 於諸善友常親近,  一切善行常修作,
 頂重無上大菩提,  勤行諸法亦如是。
 發生如是勝心已,  如渴思飲而無懈,
 清水盈滿淨器中,  廣大愛樂心獻奉。

「舍利子!此是菩薩第十發心。由發心已,即於菩薩藏正法勤求修習,親近承事諸阿闍梨,隨諸所作,總略乃至給奉水瓶。由此最勝善根力故,修菩薩行者得四種法。何等為四?一者如阿闍梨所說速得一切善法,二者隨順阿闍梨言,三者修行速得成辦,四者圓滿修行法因。

「復次舍利子!修菩薩行者生於人間,得四種法。何等為四?一者教授多人,一切善法隨能安住。二者居岩窟處,得彼多人眾皆歡喜。三者以廣大心,於晝夜中多人咸詣。四者無所發起,趣命終已得生天界。

「復次舍利子!修菩薩行者生於天中,得四種法。何等為四?一者得彼天眾與最上座;二者一切所向得彼天眾觀其面相;三者隨有所說領受解了;四者時詣帝釋天主之處請決所疑而不詣彼餘天眾處,天中得彼宮殿受用。舍利子!修菩薩行者生彼天中,得如是等四種之法。若生人中,亦得無量百千法門。」

爾時世尊欲重明斯義說伽他曰:

「天中得彼高勝座,  復得天眾常恭信,
 一切天眾所觀詹,  如是常聞善說法。
 一切所作皆智者,  問法帝釋無悋心,
 殊妙宮殿得彼天,  天中沒已來人界。
 復得人中勝生處,  作轉輪王統四洲,
 人中沒已即還生,  於彼天中受勝樂。
 天界不復經苦受,  頂重師尊此為因,
 如是四種勝妙門,  常得如是廣大事。
 由起如是無著心,  頂奉師尊善所作,
 以清淨心給水瓶,  愛樂尊重常無倦。
 又得一切天人龍,  所應供養常尊奉,
 於彼所生天界中,  亦復得其四種法。
 云何名為四種法,  先所作業悉能知,
 積集善行及善因,  現生所作常無減。
 又復由其善法故,  而悉了知生滅處,
 現生無動亦能知,  是故了知諸法行。
 能為諸天廣宣說,  依法顯示及教誨,
 廣作利喜勝行門,  然後還從天界沒。

「復次舍利子!修菩薩行者得四種法(此中文標四法,祇有一二,闕其三四,梵本元無不可添足)。何等為四?一者天中沒已來於人間同禁戒者同分中生。二者生人中已於現生中得五種悲法。何等為五?一者現生得於善法中生,二者現生儀相具足,三者現生淨戒圓滿,四者現生眷屬廣多,五者現生於諸眾生起慈心觀。

「又復當得五種不破壞法。何等為五?一者善友知識常不破壞,二者身不速壞,三者富樂受用常不破壞,四者所發菩提心堅不能壞,五者於饑饉時法樂豐熟。

「又復當得五種希有之法。何等為五?一者以空瓶器置於一處,自然有其清淨水滿,水中盈積諸妙珍寶。二者渴須水時,自然有其八功德水出現於前。三者身中離諸災難,所謂若毒若刀、若火若水、若飲伏威光、若吞噉怖畏。四者若值刀兵劫時、疾疫劫時、饑饉劫時、火災劫時、水災劫時、風災劫時、渴乏劫時、炎熱劫時、夜叉難時,現生閻浮提中者,即得天界中生受諸快樂,所受妙樂如金剛嬉戲。此是希有之法。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二十

 

上篇: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

下篇:佛說胞胎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寶積部目錄

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

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卷第一 佛在王舍國靈鷲山中,與...

佛說出家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毘舍離國。食時到,入城乞食。時毘...

過去莊嚴劫千佛名經

三劫三千佛緣起(出《觀藥王藥上經》) 宋畺良耶舍譯 爾...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夫滿教難思,窺一塵而頓現;圓宗叵測,覩纖毫以齊彰。...

法鏡經

法鏡經序 夫心者,眾法之原、臧否之根,同出異名,禍...

佛說離垢施女經

佛說離垢施女經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

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

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 宋中印度三藏求那跋陀羅...

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神咒

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神咒(出小無量壽經) 劉宋天竺...

蓮宗必讀

蓮宗必讀總序 淨土法門者。乃諸佛究竟之法也。故彌陀...

佛說分別緣生經

佛說分別緣生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鴻臚卿傳教大...

【註音版】有德女所問大乘經

有德女所問大乘經...

止觀大意

止觀大意 唐天台沙門釋湛然述   因員外李華欲知止觀...

佛說彌勒來時經

佛說彌勒來時經 失譯人名附東晉錄 舍利弗者,是佛第一...

佛說水沫所漂經

佛說水沫所漂經 東晉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 聞如是: 一...

釋淨土群疑論

釋淨土群疑論序 屯田員外郎平昌孟銑撰 虛空無際。天地...

眾經譔雜譬喻

眾經譔雜譬喻卷上 比丘道畧集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佛說梵摩難國王經

佛說梵摩難國王經 失譯人名今附西晉錄 聞如是: 一時...

【佛教詞典】畜生有

(術語)長阿含十報經所說七有之一。畜生之果報,有而...

【佛教詞典】五攝論

(名數)無著菩薩攝集一切大乘之要義而作論,名攝大乘...

若能做到這三種法,現生證二果

曾經有幾位道友,她們都發願說:今生當中,修行一定要...

這種善業是三世諸佛淨業正因

我們剛開始叫做善念,一般人叫善念,從善念要提升到一...

去寺院要注意哪些「輕重」

走路要輕 行的威儀最先入人眼目,超然的儀態亦可化導眾...

讓反思成為成功的加速器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我們每個人都會有缺點,但不是所...

在娑婆打滾得越久,要出去就越困難

有了信心以後要發願,淨土的願是二個:第一個厭離娑婆...

淫心不除,不可能出離生死塵勞

身有三種過惡。殺生、偷盜、淫慾這三種過惡。我們身要...

五陰纏縛乃眾生

過去,佛陀住在王舍城附近的摩拘羅山時,有一日,佛的...

蒙山施食儀白話解釋

蒙山,在四川省雅州府名山縣。這座山的前面,有一個最...

皈依佛門有條件限制嗎

什麼人可以皈依呢?有人說我皈依沒吃素,能不能皈依?...

袈裟的功德

袈裟,指纏縛於僧眾身上的法衣,因為法衣的顏色不正而...

曾國藩的人生五箴

少不自立,荏苒遂洎。今茲蓋古人學成之年,而吾碌碌尚...

無「我」讓心靈不受到傷害

人生在世,心靈常常受到傷害,傷心、傷感、傷痛經常折...

【視頻】興國寺瑜伽焰口

興國寺瑜伽焰口

【視頻】《金剛經》法鼓山念誦

《金剛經》法鼓山念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