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三十六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三十六

西天譯經三藏銀青光祿大夫試光祿卿慈覺傳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法護等奉 詔譯

勝慧波羅蜜多品第十一之四

「復次舍利子!一切有學阿那含辟支佛,於此福行應先發起如是勝心,得不退轉一生補處,次當作佛。菩薩摩訶薩亦應於此發隨喜心,過去未來現在諸佛世尊此福行中一切善根亦皆隨喜,勸請諸佛轉妙法輪。此福行中以一切菩提善根悉共迴向。未發菩提心者語令發起,已發菩提心者諸菩薩為說迴向。以利養攝諸貧窮,以醫藥施諸疾病,於諸怯弱亦當親近為作憐愍,於諸毀戒以法覆護,出離罪報令住涅槃。於和尚阿闍梨尊重供養如佛世尊,於講法處精進勇勐。求諸法師設百由旬亦應故往,樂聞正法而無厭足。於說法者無所希望,常當親近恭敬供養,如己父母不生疲厭。又福行中,於身口意不生動亂、離諸過失。住佛塔廟,攝受梵福集諸善本,圓滿相好莊嚴化身。離諸口過莊嚴語業,決定勝解莊嚴一心,遊戲神通莊嚴佛剎,以清淨智莊嚴法相。聞彼正法離諸障礙得無障礙,於說法者歡喜稱讚,於所說法不生執著,亦無損壞如是莊嚴解脫法門。以諸園林施佛及僧,如是莊嚴佛菩提樹,植諸善本憐愍一切,業惑清淨得無生滅,如是莊嚴菩提道場。發無盡願施諸玩好,獲得圓滿無盡寶手。遠離顰蹙平等如掌,樂施一切而先獲得面目端嚴,後諸有情共喜樂見。光淨嚴飾施諸有情,而獲光明普照一切。讚美言辭非由積習,戒福德藏悉皆清淨。生人天中,十善道業亦復清淨,神通變化亦不唐捐。順諸佛教不起分別,深心清淨平等開化,為諸有情之所愛敬。於最上法及勝解行隨力為說,而能攝受一切福行。又當發起一切智心,具七聖財信為先行,一切世間之所愛敬。是故決定最先開導,而能圓滿一切佛法及諸善法。此說是為菩薩摩訶薩福行善巧。

「云何諸菩薩智行善巧?謂於因緣發生智解。云何因緣?謂深心樂欲隨知法會,勤求善友住於佛智,不依聲聞辟支佛智,於論議師極生信樂。其說法者,知彼器已內心具足,於其智慧無有慳惜,相續為說甚深妙法。彼聞法者,為作如是求法相應,則能於此智行相應。云何求法相應?謂於法師得是少義,而於初夜後夜思擇稱量,此等云何是理非理?展轉研究乃至心無所得,離諸障礙及無垢染,得出離智發真實行。於此甚深法、廣大法無邊法、勝外道法,智解通徹常放光明,最極高顯踰於山峯,勇勐精進不捨重擔,行殊勝行心唯一境,富樂作意不捨杜多,常樂法樂不持世行,求出世法憶念不忘隨為宣說。聖族弟子咸皆歡喜,開導勝緣奉持禁戒慚愧莊嚴,趣向佛道,無明暗蔽諸無智者悉自遠離,而得慧眼清淨,廣大覺悟、深妙覺悟、極妙覺悟。以觀察智,復能分別自他功德,而使純熟圓滿清淨業報。是為菩薩摩訶薩智行善巧。

「復次求智菩薩於法師所行四種施。何等為四?謂樺皮紙筆墨等及妙法座、一切利養、法集偈讚。是為四種,於智行中而得成辦。又智行中於法師所,應當成就四種守護。何等為四?一者守護身,二者守護善,三者守護處所,四者守護所化徒眾,是名為四。又智行中,而復成就四種重擔。何等為四?所謂法、智、財物及與菩提,是為四種。又智行中成就五力:一者信力,於法勝解。二者精進力,勤求多聞。三者念力,於菩提心而無忘失。四者定力,於一切法決定平等。五者勝慧力,復樂多聞。是為五種,於智行中而得圓滿。又智行中成就四戒。何等為四?謂真實法戒、勤求法戒、決定法戒、向菩提戒,是名為四。又諸勤求法者,於智行中成就四忍。何等為四?一者敝惡人來毀生罵辱,不應加報,善言悔謝;二者風日寒熱及飢渴等悉能忍受;三者於和尚阿闍梨隨轉給侍;四者於空無相無願三解脫門住大法忍;是為四種。又復成就四種精進。何等為四?所謂多聞精進、總持精進、辯說精進、正行精進,是為四種。又智行中而復成就四種勝定。何等為四?所謂離相寂靜、心一境性、入神通定、悟佛知見,是名為四。又智行中成就四法。云何為四?謂諸有不住、非自然性、四緣生滅是無主宰、唯一信解,是名四法。又復成就四種方便。何等為四?一者隨轉世間,二者隨轉契經,三者隨轉於法,四者隨轉於智;是為四種,於智行中而得具足。又復成就四無礙道。何等為四?所謂波羅蜜多、七菩提分、八聖道支及一切智智,是為四種無障礙道。又復成就四種無厭。何等為四?謂多聞無厭、辯說無厭、尋伺無厭、智慧無厭,是名四種。又智行中如是知見,而復隨順一切有情、一切剎土,即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勝慧、慈悲喜捨。所以者何?舍利子!乃至諸菩薩決定於諸智中以是知見而為先行,彼若安住是智而得通達一切智行,諸佛威神之所護念,諸有魔等皆不得便,普為集會一切智智。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於勝慧波羅蜜多得智行善巧。

「云何諸菩薩念處善巧?菩薩念處此有四種。何等為四?一者以身觀身念處,二者以受觀受念處,三者以心觀心念處,四者以法觀法念處。云何以身觀身念處?舍利子!此諸菩薩修身觀時,觀身前際、觀身後際、觀身現在,而此身者從顛倒生、隨因緣滅,無動無作無自性無執取。譬如諸外山林藥草種等,從因緣生,亦無自性及無執取。又此身者如牆壁瓦礫草木影像,謂蘊處界是無執是空、是無我我所、是無常是速朽滅、是不精實、是顛倒法、是可厭離、是不堅固。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觀,當樂勤求堅固之身。所以者何?謂如來身。如來身者,即法界身、金剛身、不可壞身、堅固身、於三界一切最勝妙身。修是觀時,當知凡夫麁重穢惡具諸過患;彼復能離一切過患,得獲如來最妙身相。又當觀念諸有情身,由何所造相續不斷?謂四大種及阿賴耶識造作執持薰習功能有無量力。譬如地界、水界、火界、風界,外四大種有種種門、種種處、種種名、種種相、種種物,由是一切有情任持命根。身四大種集起亦復如是,有種種門、種種處、種種名、種種相、種種物,由是一切有情於其命根亦復任持。以別相觀身無常,而不厭離生死。以別相觀身是苦,而不樂住涅槃。以別相觀身無我,而不遠離化度有情。以別相觀身空寂,而無畢竟寂滅。以別相觀身遠離,而不捨善法。彼能如是以身觀身者,應當了知是不堅固、是不可愛。觀內身者而知煩惱不能容受,觀外身者了諸煩惱不共合集,而得成就清淨身業,及得清淨莊嚴身相,為諸天人之所讚仰。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得以身觀身念處。

「云何諸菩薩以受觀受念處?謂諸菩薩於彼一切苦樂等受,應以智慧方便善可了知,於諸樂受無貪惜意,若見諸惡道受苦觸時,起大悲心無緣息意,於苦樂受觸,無無明意隨念了知。如是苦、樂、非苦非樂得出離見。而諸菩薩以智慧方便,於諸有情,或為成就、或為遠離。然此有情於受出離無所知解,於此樂受隨樂施與,於彼苦受隨為除滅,於非苦樂受隨順一切智智得獲輕安,以大方便善巧而攝受之,為說妙法,令諸有情亦獲輕安。何等因緣說如是受?謂於善成就而有樂受,於不善成就乃有苦受。復於是處我人眾生壽者起種種受,所謂執受、取受、顛倒受、遍計受、惡見受、眼想受乃至意想受、色想受乃至法想受,乃至眼觸為緣所生諸受。以要言之,乃至於內外法意觸為緣所生諸受,是中或苦、或樂、非苦非樂說名為受。

「復次於總聚中,或有一受,謂一心所表。二受,謂內外所表。三受,謂過去未來現在所表。四受,謂四大所表。五受,謂五蘊作意。六受,謂六處遍計。七受,謂七識住處。八受,謂八邪相應。九受,謂九有情居。十受,謂十善業道。乃至總略諸受種種作意,是故應知有情無量受亦無量。又諸菩薩觀樂受時,見諸有情住生死際,令發智慧,為彼開示善不善受。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以受觀受念處。

「云何諸菩薩以心觀心念處?謂諸菩薩秘密守護正念不動,觀察此心速疾生滅,無有狀貌及無住處,亦不在內亦不在外不在中間。知初發心最極微量遠離心相,於其方分了不能得。是心所集一切善根,最極微量亦皆遠離,及無方分。又於是心迴向菩提。於自體相,無心所了、無心所觀、無心所入。」

佛言:「是故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以故?謂菩提心與彼善心,於其作用而不共行,又善根心與菩提心亦不共行,又善根心與迴向心亦不共行,又迴向心與菩提心及善根心悉不共行。應當如是觀察,不生驚怖,次復獲得甚深緣起不壞因果。然法性心即有情自性,如是還屬諸法因緣,無動無作及無主宰,彼如覆障不共相應。是故應知,此法性心亦不共行。云何法性及覆障心?法性心者,謂於是處悉無所施。若復以一切所有迴向遍覆莊嚴佛剎,是心覆障。如彼幻化於剎那頃最極寂淨,名法性心。若復集諸禁戒迴向一切迅疾神通,是心覆障。猶如夢想畢竟盡盡無餘,名法性心。若復樂忍辱力乃至迴向遍覆莊嚴,是心覆障。猶如陽焰畢竟離身心相,名法性心。若復發起一切精進迴向圓滿一切佛法,是心覆障。如水中月無執無見,名法性心。若復以一切禪定解脫三摩地三摩缽底迴向諸佛三昧,是為覆障。無色無見無對無表,名法性心。若復以智分別宣說一切清淨句義迴向圓滿諸佛智慧,是為覆障。種種施設,名法性心。若復於諸善根有所間斷,是為覆障。心無因生,名法性心。若復因菩提分法所起,是為覆障。解脫六境,名法性心。若復於佛境界有所斷滅,是為覆障。舍利子!菩薩摩訶薩如是行以觀心行時,安住神通,得彼神通於一心中,而能了知一切有情心之所趣,知已隨其本性而為說法。又復安住大悲,得彼大悲而能化度一切有情無有疲倦,於此觀行加持是心無盡無滅。設復入生死際斷諸繫縛,而於此心念智不起、超諸行法,一切聲聞辟支佛所不能及,而得安住是心乃至圓滿一切佛法。是心於剎那頃能與勝慧平等相應,決定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舍利子!是名菩薩摩訶薩以心觀心念處。」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三十六

 

上篇: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

下篇:佛說胞胎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寶積部目錄

佛說療痔病咒

(可治癌症跟痔瘡、青春痘等等) 佛說療痔病咒: 怛(dan...

龍舒增廣淨土文

龍舒淨土文序 華嚴經云。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

【註音版】佛頂尊勝陀羅尼經

佛頂尊勝陀羅尼經...

佛說出家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毘舍離國。食時到,入城乞食。時毘...

如來莊嚴智慧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經

如來莊嚴智慧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經卷上 元魏天竺三藏曇...

佛說離垢施女經

佛說離垢施女經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

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神咒

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神咒(出小無量壽經) 劉宋天竺...

彌勒菩薩所問本願經

彌勒菩薩所問本願經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佛說分別緣生經

佛說分別緣生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鴻臚卿傳教大...

【註音版】有德女所問大乘經

有德女所問大乘經...

止觀大意

止觀大意 唐天台沙門釋湛然述   因員外李華欲知止觀...

佛說彌勒來時經

佛說彌勒來時經 失譯人名附東晉錄 舍利弗者,是佛第一...

眾經譔雜譬喻

眾經譔雜譬喻卷上 比丘道畧集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佛說四品法門經

佛說四品法門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明教大...

雲門匡真禪師廣錄

雲門匡真禪師廣錄卷上並序 祖燈相繼數百年間。出類邁...

佛說尸迦羅越六方禮經

佛說尸迦羅越六方禮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佛在王...

持心梵天經

持心梵天所問經卷第一(一名莊嚴佛法諸義,又名佛說等...

【佛教詞典】常住塚間

【常住塚間】 p1011 瑜伽二十五卷二十頁云:云何名為常...

【佛教詞典】列剎

(雜語)列者列次之義,剎者佛土成寺院之總稱也。...

弘一大師自述「不堪迴首」的人生

他是20世紀中國最富傳奇色彩的人物:前半生,他學貫東...

地藏菩薩能滅眾生一切重罪

【能滅眾生一切重罪。除諸障礙。現得安隱。】 地藏菩薩...

《淨土十疑論》白話譯文

第一疑 問:諸佛菩薩以大慈大悲為事業,如果想救度眾生...

請把開心當成一種習慣吧

已看慣了太陽的東昇西落,月亮的陰晴圓缺;習慣了春夏...

人生五個不在乎

人生在世,有些事情應該非常在乎的,比如做人的尊嚴,...

印光大師論往生品位

關於往生極樂世界的輩品,《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第十四...

憨山大師開悟前後的三次夢

大師在開悟前後的一段時間裡,曾做過與修行悟道極有關...

依《地藏經》修行,功德利益無量

我們講地藏經之前,先講講地藏經的大意,還有地藏經修...

二鬼爭尸

曾有人遠行時,獨自夜宿在一空房子。半夜有鬼肩扛著死...

好色之士,後世每墮女身,何以故

好色之士,後世每墮女身,何以故?周安士《慾海回狂》...

從心裡恭敬理解出家人

理解出家人吧!當今許多人對佛教不甚了解,對僧人存在...

輪迴中沒有固定不變的角色

《親友書》云:父轉為子母為妻,怨仇眾生轉為親,及其...

【視頻】《金剛經》蓮歌子演唱

《金剛經》蓮歌子演唱

【視頻】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聆志居士)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聆志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