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十七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十七

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光祿卿光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惟淨等奉 詔譯
慈悲喜捨品第五之餘

「復次大蘊如來告精進行太子言:『云何名為菩薩大悲之心?所謂菩薩求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以大悲心而為先導。譬如士夫所有命根以出入息而為先導,積集大乘菩薩以大悲心為其先導,亦復如是。又如轉輪聖王以其輪寶而為先導即能獲得諸寶,圓具菩薩大悲為先導故即能獲得一切佛法。是故當知,菩薩大悲於一切眾生而不棄捨。

「『復次太子!云何是菩薩於諸眾生轉大悲心?所謂菩薩觀見世間一切眾生堅固執著諸有身見,彼所隨逐,乃生諸見而為纏縛。菩薩為說斷除執著之法,是為菩薩於諸眾生轉大悲心。又復菩薩觀見世間一切眾生住顛倒處,以無常法計為常想、苦為樂想、無我我想、不淨淨想。菩薩為說斷除顛倒之法,是為菩薩於諸眾生轉大悲心。又復菩薩觀見世間一切眾生顛倒取著諸染欲事,於所生母及諸姊妹起貪染心。菩薩作是思惟:「怪哉!世間罪業眾生愛著欲境,非聖所行,邪行充滿。原其所生,居母胎藏次由母產,云何於今反生欲意?姊妹同體出一母胎,豈以染緣共期和合?壞、極破壞、最極破壞,恣貪瞋癡破毀身心,無智所壞摧滅正法,建立非法行險難法,趣入地獄、餓鬼、畜生境界。譬如狐群於其夜分入棄尸林中,起恚惡相伺其所食,世間顛倒染著眾生亦復如是。又如世間生盲之人,不能瞻視諸有色相墮險惡處,染著眾生亦復如是。又如豬群食其殘棄不淨之物,染著眾生亦復如是。以顛倒染緣為染污所壞,入魔境界魔索繫縛,欲泥陷沒。」菩薩為說斷除染愛之法,是為菩薩於諸眾生轉大悲心。

「『又復菩薩觀見世間一切眾生為五蓋所覆、欲箭所射,處處愛著,眼見色已著所愛境,耳聞其聲、鼻嗅其香、舌了其味、身覺其觸,隨諸所愛而生取著。苦哉眾生違害處多,親附惡友互求財利,與彼惡友同其知解,得無義利互為損惱,多諸惛沉睡眠惡法,懈倦迷悶無智隨逐起諸惡作。此等眾生為客塵煩惱染污其心起諸疑惑,此等眾生不能決定獲得最上甚深佛法。菩薩為說斷除蓋障等法,是為菩薩於諸眾生轉大悲心。

「『又復菩薩觀見世間一切眾生起諸慢心,謂慢、過慢、慢過慢、我慢、增上慢、卑慢、邪慢。如是七慢,一者於劣計勝;二者於勝計等;三者於勝計勝;四者恃所執我;五者計己多德,於增上功德法而起慢心;六者計己少分劣他;七者謂己有德;以慢心故所應稱讚而不稱讚,所應禮奉而不禮奉,不敬耆宿,於師尊所不能聽受,於智者所不能請問何者是善、何者不善、何者所應親近、何者不應親近、何者應作、何者不應作、何者有罪、何者無罪、何者是正道、何者是三摩地、何者是解脫?如是等法不能請問。菩薩為說斷除一切魔障之法,是為菩薩於諸眾生轉大悲心。

「『又復菩薩觀見世間一切眾生愛繩所縛,所謂愛樂男女妻妾財利等事。以愛著故,是即愛樂生死險難、三塗惡趣,三有纏縛拘束身心不得自在,以不自在故造諸罪業。菩薩為令彼悉趣向涅槃聖道,宣說正法,是為菩薩於諸眾生轉大悲心。

「『又復菩薩觀見世間一切眾生,離善知識近惡知識,以近惡故染著十種不善之法,謂殺生、偷盜、邪染、妄言、綺語、兩舌、惡口、貪慾、瞋恚、邪見。菩薩欲令一切眾生為善知識之所攝受,息除一切不善之業,積集清淨十善業道,宣說正法,是為菩薩於諸眾生轉大悲心。

「『又復菩薩觀見世間一切眾生癡所覆障,無明黑暗而常隨逐,執著我、人、眾生、壽者、補特伽羅、作者、受者、我我所等。菩薩為令如是一切眾生慧眼清淨諸見斷滅,宣說正法,是為菩薩於諸眾生轉大悲心。

「『又復菩薩觀見世間一切眾生沉沒生死不能解脫,五蘊殺者常所殺害。菩薩為令解脫五蘊,超越輪迴曠野險難、出離三界,宣說正法,是為菩薩於諸眾生轉大悲心。

「『又復菩薩觀見世間一切眾生作諸不善,如棘刺樹雖生無成,造不善業亦復如是,此世他世五趣輪迴,不能順向涅槃聖道。菩薩為其開涅槃門使令趣入,宣說正法,是為菩薩於諸眾生轉大悲心。

「『復次太子!菩薩如是觀察世間諸眾生故,以十種相轉大悲心。何等為十?一者無諂誑心轉,虛空出離故。二者深固心轉,能善出離故。三者無虛假神通轉,正道出離故。四者無屈曲心轉,止諸曲心善出離故。五者真實心轉,於一切眾生悉無高下平等出離故。六者隨護他轉,自心清淨善出離故。七者堅固慧心轉,離動靜心而常安住善出離故。八者棄捨己樂轉,無愛著出離故。九者隨授他樂轉,利他出離故。十者荷負眾生極重簷轉,堅固精進善出離故。菩薩摩訶薩以如是等十種勝相於諸眾生轉大悲心。又復菩薩,或有眾生應以大乘法得出離者,即起悲心而為出離,此說是為菩薩大悲。

「『又復眾生應修佈施、淨戒、安忍、精進、靜慮、勝慧法者,即起悲心隨應出離,此說是為菩薩大悲。

「『又復眾生應修念處、正勤、神足、根、力、覺、道,歡喜根本最勝事業及次第諸定,乃至十善業道廣大章句,隨應為轉,從悲心起佛自然智,而為飲食資養慧命。此說是為菩薩大悲。

「『又復菩薩自諸所行極善所作起大悲心,隨諸眾生應何所作,悉能圓滿眾生意樂。此說是為菩薩大悲。若諸菩薩摩訶薩具足如是大悲心者,即能觀察眾生,悉令獲得如是等法。此乃菩薩思惟愍念起大悲心。

「『復次太子!云何是為菩薩喜心?所謂菩薩於諸善法,隨所思念適悅歡喜聞諸善法,不驚不懼、不生懈倦,蠲除一切別異心意,安然愛樂一切法樂。心喜身順,自心清淨歡喜意生。覩如來身相好莊嚴,勤求愛樂增上適悅。聽法無倦,依法修行歡喜愛樂。諸來惡語歡喜忍受。隨所生起諸歡喜法,於一切眾生起無礙心,廣為宣說令生勝解,無秘惜心攝伏慳吝。隨所求者歡喜而施,面常熙怡攝護毀戒,尊敬持戒常生清淨,自所修行得清淨已,超越一切惡趣怖畏,歡喜安慰一切眾生。諸來惡語起觸嬈者,歡喜忍受。施諸眼目及身份時,歡喜甘忍。心無間斷,常生悅樂起歡喜心。尊重師長、尊勝己者,不生輕慢,面常熙怡含笑先言,離諸顰蹙諂曲心意,雜亂語言歡喜悉除。喜心愛樂諸出離法,仰敬師尊如諸菩薩,頂重正法猶護己身,尊奉如來如惜其命,欽承師範如其父母,愛念一切眾生如所生子,遵軌範師如護眼目,敬修行者如護頭頂,信受諸波羅蜜多如固手足,重說法師如愛妙寶,勤求正法如重良藥,讚奉醫王如水上善。太子!如是所說是為菩薩喜心。若住喜心菩薩摩訶薩,於一切時常得歡喜,勤求正法曾無懈倦,起歡喜心修菩薩行。

「『復次太子!云何是為菩薩捨心?所謂捨者有其三種。何等為三?一煩惱捨,二自他隨護捨,三時隨時捨。云何名煩惱捨?謂恭敬不高、不恭敬不下,得利無領納、失利無惱恚,見諸持戒及毀戒者平等其心,稱讚不喜、譏謗不恚,毀辱能安、譽美無動,於諸苦法善能抉擇、於諸樂法常所伺察,隨順不著、違害不斷,於善惡友住平等心,善作惡作亦復無二。愛非愛境平等而捨,多聞無聞悉無領受,善說惡說都無違順,安慰過失二俱平等。等心愛念自他眾生不惜身命,於上中下一切眾生平等照明,於美惡相住平等法,於真妄中自實清淨。太子!如是所說,菩薩自無種類捨心清淨,此說是為諸煩惱捨。云何名為自他隨護捨?所謂菩薩當段取身肉行佈施時,住於捨心悉無所求,身無所作、語無所作、中亦無動,無眼相、無色相,乃至無意相、無法相,一切無動此名為捨。惡作無害亦名為捨,善作無動亦名為捨,自他俱忍亦名為捨。諸所饒益及不饒益住平等心亦名為捨。無諸諍訟名最上捨。自心決定亦名為捨。伺察自他悉無所害,菩薩住等引心而行於捨。然菩薩捨不同諸佛世尊所行捨法。何以故?菩薩摩訶薩於其舍法,現前了知常所修作,於諸善法而常勤求,知時隨時而行捨故。云何名為時隨時捨?所謂菩薩觀見眾生非法器者、無聞之者悉住捨心,又於衰毀譏苦一切眾生亦住捨心,又於聲聞乘法決定超越而捨。於佈施時行持戒捨;於忍辱時,行佈施、持戒、忍辱、精進捨;於精進時行持戒捨;於禪定時行佈施捨;於智慧時行五波羅蜜多悉圓滿捨。此說是為時隨時捨。諸所應作及不應作,彼一切法悉住平等,亦名為捨。諸住捨行菩薩摩訶薩,乃至於彼諸善法分悉名為捨。太子!如是所說,皆名菩薩摩訶薩於一切眾生起慈悲喜捨之心。』」

爾時世尊釋迦牟尼如來告舍利子言:「彼時大蘊如來,為彼精進行太子說慈悲喜捨法已,即復宣說六波羅蜜多。何等為六?所謂佈施波羅蜜多、持戒波羅蜜多、忍辱波羅蜜多、精進波羅蜜多、禪定波羅蜜多、勝慧波羅蜜多。如是宣說諸波羅蜜多,令彼精進行太子發勤精進如理修行。」

佈施波羅蜜多品第六之一

復次,佛告舍利子:「云何名為於波羅蜜多發勤精進。舍利子!若於六波羅蜜多勤精進者,此說是為修菩薩行。其六波羅蜜多者,謂佈施波羅蜜多、持戒波羅蜜多、忍辱波羅蜜多、精進波羅蜜多、禪定波羅蜜多、勝慧波羅蜜多。舍利子!諸菩薩摩訶薩,見彼沙門婆羅門、貧窮孤露來乞匃者,隨諸所欲而悉施與。或乞飲食衣服、塗香花鬘及棲止處,或乞病緣醫藥、燈明音樂、妻子奴婢、園林台觀、金銀瑠璃、硨磲瑪瑙、珊瑚琥珀、摩尼真珠,及餘妙寶、象馬車乘、財穀庫藏,乃至四大洲主輪王富樂嬉戲等事,至於手足耳鼻眼目、身份血肉骨髓,世間所有無不施者。

「復次舍利子!有十種法,菩薩若能具足清淨,當行佈施。何等為十?一者菩薩不求艱難受用施,二者菩薩不逼惱眾生施,三者菩薩不驚怖他施,四者菩薩無不捨所請施,五者菩薩無現相施,六者菩薩於諸眾生無異想施,七者菩薩無損害施,八者菩薩無境土差別施,九者菩薩所施眾生而無作意(少第十法,梵本元闕)。

「舍利子!如是十種法,菩薩若能清淨,當行佈施。

「復有十法,菩薩若能具足清淨,當行佈施。何等為十?一者菩薩不違業報施,二者菩薩無邪意樂施,三者菩薩無不勝解施,四者菩薩無懈倦施,五者菩薩無見面施,六者菩薩無惱害施,七者菩薩無退屈施,八者菩薩無讚譽持戒施,九者菩薩無輕慢毀戒施,十者菩薩不求果報施。如是十種法,菩薩若能清淨,當行佈施。

「復有十法,菩薩若能具足清淨,當行佈施。何等為十?一者菩薩無譭謗施,二者菩薩無違背施,三者菩薩無瑕疵施,四者菩薩無忿怒施,五者菩薩無憎嫉施,六者菩薩無瞋恚施,七者菩薩無不恭敬施,八者菩薩無不自手施,九者菩薩隨應止其下劣心施,十者菩薩於所生處無悕望施。如是十種法,菩薩若能清淨,當行佈施。

「復有十法,菩薩若能具足清淨,當行佈施。何等為十?一者菩薩無不堅牢施,二者菩薩無邊際施,三者菩薩無分段施,四者菩薩無他信施,五者菩薩不著下劣心施,六者菩薩不求色相受用富貴歡喜施,七者菩薩不求梵王帝釋護世諸天等施,八者菩薩不求聲聞緣覺地施,九者菩薩不譭謗智者施,十者菩薩所作善利無不迴向一切智施。如是十種法,菩薩若能清淨,當行佈施。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十七

 

上篇: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

下篇:佛說胞胎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寶積部目錄

悲華經

悲華經卷第一 轉法輪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爾時,無盡意菩薩即從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大勢至法王子,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

楞嚴咒註音版

楞嚴咒註音版...

淨土五經日誦集要(淨宗早晚課)

序 諸佛如來出興於世,唯欲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淨...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御製無量壽佛讚  西方極樂世界尊,  無量壽佛世希...

佛說菩薩修行經

佛說菩薩修行經(亦名威施長者問觀身行經) 西晉河內沙...

佛說大方廣善巧方便經

佛說大方廣善巧方便經卷第一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

佛說濡首菩薩無上清淨分衛經

佛說濡首菩薩無上清淨分衛經卷上 宋沙門翔公於南海郡...

弊魔試目連經

弊魔試目連經(一名魔嬈亂經) 吳月支國居士支謙譯 聞如...

佛說解節經

佛說解節經一卷 陳天竺三藏真諦譯 不可言無二品第一...

【註音版】佛說離睡經

佛說離睡經...

說罪要行法

說罪要行法 唐三藏法師義淨撰 每於半月月盡憶所犯罪。...

菩薩念佛三昧經

菩薩念佛三昧經卷第一 宋天竺三藏功德直譯 序品第一...

蓮邦詩選

蓮邦詩選序 經云。清泰國土。寶樹珠網。德水珍禽。常...

般舟三昧經

般舟三昧經卷上 問事品第一 聞如是:一時,佛在羅閱祇...

【註音版】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

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

【佛教詞典】相待假

(術語)相待之法,無自體,例如長待短為長,則無長之...

【佛教詞典】以血洗血

比喻迷妄誘心,自一迷執入另一迷執,無絲毫利益可言。...

有位老者皈依後一直睡不著是怎麼回事

問: 請問法師今天我遇到一位老者,他說:今年4月份皈...

富商的快樂秘方

功利思想瀰漫的社會,一切都在向錢看。人們往往以收入...

安住一念心性會讓念佛的檔次提高嗎

問: 師父慈悲,關於這個安住大乘一念心性的安住,那結...

金色容顏轉凡心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悉真金色者,不取正覺。《佛說無...

對治貪心的不淨觀及異體觀的修法

無始以來,眾生以顛倒分別妄執諸法為常,五欲為樂,自...

業是怎麼來的

問: 請問業是因緣生嗎?本性是空嗎? 大安法師答:...

印順法師:修學觀音大悲法

觀世音菩薩手執淨瓶與楊枝,以瓶中的甘露水遍灑人間。...

身上帶這個咒,一切災害毒害皆不能害

【阿難。若諸世界。隨所國土。所有眾生。隨國所生。樺...

生命就在呼吸之間

要思惟死亡的痛苦,才能生起修道之心。如何以念死法修...

睡覺時仍要保持正念

有的人打坐清靜自在,有的人打呼嚕睡覺。北方人有一句...

南山律祖道宣大師

戒律,是佛弟子用來淨化個人的準則,以及促進社會和諧...

身處逆境時,不要忘卻的七個信念

1、深刻反省自己,修行是不是做到了至心懇切,制心一...

【視頻】《佛說摩利支天菩薩陀羅尼經》釋大力讀誦

《佛說摩利支天菩薩陀羅尼經》釋大力讀誦

【視頻】《觀世音菩薩普門頌》齊豫唱誦

《觀世音菩薩普門頌》齊豫唱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