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十七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十七

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光祿卿光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惟淨等奉 詔譯
慈悲喜捨品第五之餘

「復次大蘊如來告精進行太子言:『云何名為菩薩大悲之心?所謂菩薩求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以大悲心而為先導。譬如士夫所有命根以出入息而為先導,積集大乘菩薩以大悲心為其先導,亦復如是。又如轉輪聖王以其輪寶而為先導即能獲得諸寶,圓具菩薩大悲為先導故即能獲得一切佛法。是故當知,菩薩大悲於一切眾生而不棄捨。

「『復次太子!云何是菩薩於諸眾生轉大悲心?所謂菩薩觀見世間一切眾生堅固執著諸有身見,彼所隨逐,乃生諸見而為纏縛。菩薩為說斷除執著之法,是為菩薩於諸眾生轉大悲心。又復菩薩觀見世間一切眾生住顛倒處,以無常法計為常想、苦為樂想、無我我想、不淨淨想。菩薩為說斷除顛倒之法,是為菩薩於諸眾生轉大悲心。又復菩薩觀見世間一切眾生顛倒取著諸染欲事,於所生母及諸姊妹起貪染心。菩薩作是思惟:「怪哉!世間罪業眾生愛著欲境,非聖所行,邪行充滿。原其所生,居母胎藏次由母產,云何於今反生欲意?姊妹同體出一母胎,豈以染緣共期和合?壞、極破壞、最極破壞,恣貪瞋癡破毀身心,無智所壞摧滅正法,建立非法行險難法,趣入地獄、餓鬼、畜生境界。譬如狐群於其夜分入棄尸林中,起恚惡相伺其所食,世間顛倒染著眾生亦復如是。又如世間生盲之人,不能瞻視諸有色相墮險惡處,染著眾生亦復如是。又如豬群食其殘棄不淨之物,染著眾生亦復如是。以顛倒染緣為染污所壞,入魔境界魔索繫縛,欲泥陷沒。」菩薩為說斷除染愛之法,是為菩薩於諸眾生轉大悲心。

「『又復菩薩觀見世間一切眾生為五蓋所覆、欲箭所射,處處愛著,眼見色已著所愛境,耳聞其聲、鼻嗅其香、舌了其味、身覺其觸,隨諸所愛而生取著。苦哉眾生違害處多,親附惡友互求財利,與彼惡友同其知解,得無義利互為損惱,多諸惛沉睡眠惡法,懈倦迷悶無智隨逐起諸惡作。此等眾生為客塵煩惱染污其心起諸疑惑,此等眾生不能決定獲得最上甚深佛法。菩薩為說斷除蓋障等法,是為菩薩於諸眾生轉大悲心。

「『又復菩薩觀見世間一切眾生起諸慢心,謂慢、過慢、慢過慢、我慢、增上慢、卑慢、邪慢。如是七慢,一者於劣計勝;二者於勝計等;三者於勝計勝;四者恃所執我;五者計己多德,於增上功德法而起慢心;六者計己少分劣他;七者謂己有德;以慢心故所應稱讚而不稱讚,所應禮奉而不禮奉,不敬耆宿,於師尊所不能聽受,於智者所不能請問何者是善、何者不善、何者所應親近、何者不應親近、何者應作、何者不應作、何者有罪、何者無罪、何者是正道、何者是三摩地、何者是解脫?如是等法不能請問。菩薩為說斷除一切魔障之法,是為菩薩於諸眾生轉大悲心。

「『又復菩薩觀見世間一切眾生愛繩所縛,所謂愛樂男女妻妾財利等事。以愛著故,是即愛樂生死險難、三塗惡趣,三有纏縛拘束身心不得自在,以不自在故造諸罪業。菩薩為令彼悉趣向涅槃聖道,宣說正法,是為菩薩於諸眾生轉大悲心。

「『又復菩薩觀見世間一切眾生,離善知識近惡知識,以近惡故染著十種不善之法,謂殺生、偷盜、邪染、妄言、綺語、兩舌、惡口、貪慾、瞋恚、邪見。菩薩欲令一切眾生為善知識之所攝受,息除一切不善之業,積集清淨十善業道,宣說正法,是為菩薩於諸眾生轉大悲心。

「『又復菩薩觀見世間一切眾生癡所覆障,無明黑暗而常隨逐,執著我、人、眾生、壽者、補特伽羅、作者、受者、我我所等。菩薩為令如是一切眾生慧眼清淨諸見斷滅,宣說正法,是為菩薩於諸眾生轉大悲心。

「『又復菩薩觀見世間一切眾生沉沒生死不能解脫,五蘊殺者常所殺害。菩薩為令解脫五蘊,超越輪迴曠野險難、出離三界,宣說正法,是為菩薩於諸眾生轉大悲心。

「『又復菩薩觀見世間一切眾生作諸不善,如棘刺樹雖生無成,造不善業亦復如是,此世他世五趣輪迴,不能順向涅槃聖道。菩薩為其開涅槃門使令趣入,宣說正法,是為菩薩於諸眾生轉大悲心。

「『復次太子!菩薩如是觀察世間諸眾生故,以十種相轉大悲心。何等為十?一者無諂誑心轉,虛空出離故。二者深固心轉,能善出離故。三者無虛假神通轉,正道出離故。四者無屈曲心轉,止諸曲心善出離故。五者真實心轉,於一切眾生悉無高下平等出離故。六者隨護他轉,自心清淨善出離故。七者堅固慧心轉,離動靜心而常安住善出離故。八者棄捨己樂轉,無愛著出離故。九者隨授他樂轉,利他出離故。十者荷負眾生極重簷轉,堅固精進善出離故。菩薩摩訶薩以如是等十種勝相於諸眾生轉大悲心。又復菩薩,或有眾生應以大乘法得出離者,即起悲心而為出離,此說是為菩薩大悲。

「『又復眾生應修佈施、淨戒、安忍、精進、靜慮、勝慧法者,即起悲心隨應出離,此說是為菩薩大悲。

「『又復眾生應修念處、正勤、神足、根、力、覺、道,歡喜根本最勝事業及次第諸定,乃至十善業道廣大章句,隨應為轉,從悲心起佛自然智,而為飲食資養慧命。此說是為菩薩大悲。

「『又復菩薩自諸所行極善所作起大悲心,隨諸眾生應何所作,悉能圓滿眾生意樂。此說是為菩薩大悲。若諸菩薩摩訶薩具足如是大悲心者,即能觀察眾生,悉令獲得如是等法。此乃菩薩思惟愍念起大悲心。

「『復次太子!云何是為菩薩喜心?所謂菩薩於諸善法,隨所思念適悅歡喜聞諸善法,不驚不懼、不生懈倦,蠲除一切別異心意,安然愛樂一切法樂。心喜身順,自心清淨歡喜意生。覩如來身相好莊嚴,勤求愛樂增上適悅。聽法無倦,依法修行歡喜愛樂。諸來惡語歡喜忍受。隨所生起諸歡喜法,於一切眾生起無礙心,廣為宣說令生勝解,無秘惜心攝伏慳吝。隨所求者歡喜而施,面常熙怡攝護毀戒,尊敬持戒常生清淨,自所修行得清淨已,超越一切惡趣怖畏,歡喜安慰一切眾生。諸來惡語起觸嬈者,歡喜忍受。施諸眼目及身份時,歡喜甘忍。心無間斷,常生悅樂起歡喜心。尊重師長、尊勝己者,不生輕慢,面常熙怡含笑先言,離諸顰蹙諂曲心意,雜亂語言歡喜悉除。喜心愛樂諸出離法,仰敬師尊如諸菩薩,頂重正法猶護己身,尊奉如來如惜其命,欽承師範如其父母,愛念一切眾生如所生子,遵軌範師如護眼目,敬修行者如護頭頂,信受諸波羅蜜多如固手足,重說法師如愛妙寶,勤求正法如重良藥,讚奉醫王如水上善。太子!如是所說是為菩薩喜心。若住喜心菩薩摩訶薩,於一切時常得歡喜,勤求正法曾無懈倦,起歡喜心修菩薩行。

「『復次太子!云何是為菩薩捨心?所謂捨者有其三種。何等為三?一煩惱捨,二自他隨護捨,三時隨時捨。云何名煩惱捨?謂恭敬不高、不恭敬不下,得利無領納、失利無惱恚,見諸持戒及毀戒者平等其心,稱讚不喜、譏謗不恚,毀辱能安、譽美無動,於諸苦法善能抉擇、於諸樂法常所伺察,隨順不著、違害不斷,於善惡友住平等心,善作惡作亦復無二。愛非愛境平等而捨,多聞無聞悉無領受,善說惡說都無違順,安慰過失二俱平等。等心愛念自他眾生不惜身命,於上中下一切眾生平等照明,於美惡相住平等法,於真妄中自實清淨。太子!如是所說,菩薩自無種類捨心清淨,此說是為諸煩惱捨。云何名為自他隨護捨?所謂菩薩當段取身肉行佈施時,住於捨心悉無所求,身無所作、語無所作、中亦無動,無眼相、無色相,乃至無意相、無法相,一切無動此名為捨。惡作無害亦名為捨,善作無動亦名為捨,自他俱忍亦名為捨。諸所饒益及不饒益住平等心亦名為捨。無諸諍訟名最上捨。自心決定亦名為捨。伺察自他悉無所害,菩薩住等引心而行於捨。然菩薩捨不同諸佛世尊所行捨法。何以故?菩薩摩訶薩於其舍法,現前了知常所修作,於諸善法而常勤求,知時隨時而行捨故。云何名為時隨時捨?所謂菩薩觀見眾生非法器者、無聞之者悉住捨心,又於衰毀譏苦一切眾生亦住捨心,又於聲聞乘法決定超越而捨。於佈施時行持戒捨;於忍辱時,行佈施、持戒、忍辱、精進捨;於精進時行持戒捨;於禪定時行佈施捨;於智慧時行五波羅蜜多悉圓滿捨。此說是為時隨時捨。諸所應作及不應作,彼一切法悉住平等,亦名為捨。諸住捨行菩薩摩訶薩,乃至於彼諸善法分悉名為捨。太子!如是所說,皆名菩薩摩訶薩於一切眾生起慈悲喜捨之心。』」

爾時世尊釋迦牟尼如來告舍利子言:「彼時大蘊如來,為彼精進行太子說慈悲喜捨法已,即復宣說六波羅蜜多。何等為六?所謂佈施波羅蜜多、持戒波羅蜜多、忍辱波羅蜜多、精進波羅蜜多、禪定波羅蜜多、勝慧波羅蜜多。如是宣說諸波羅蜜多,令彼精進行太子發勤精進如理修行。」

佈施波羅蜜多品第六之一

復次,佛告舍利子:「云何名為於波羅蜜多發勤精進。舍利子!若於六波羅蜜多勤精進者,此說是為修菩薩行。其六波羅蜜多者,謂佈施波羅蜜多、持戒波羅蜜多、忍辱波羅蜜多、精進波羅蜜多、禪定波羅蜜多、勝慧波羅蜜多。舍利子!諸菩薩摩訶薩,見彼沙門婆羅門、貧窮孤露來乞匃者,隨諸所欲而悉施與。或乞飲食衣服、塗香花鬘及棲止處,或乞病緣醫藥、燈明音樂、妻子奴婢、園林台觀、金銀瑠璃、硨磲瑪瑙、珊瑚琥珀、摩尼真珠,及餘妙寶、象馬車乘、財穀庫藏,乃至四大洲主輪王富樂嬉戲等事,至於手足耳鼻眼目、身份血肉骨髓,世間所有無不施者。

「復次舍利子!有十種法,菩薩若能具足清淨,當行佈施。何等為十?一者菩薩不求艱難受用施,二者菩薩不逼惱眾生施,三者菩薩不驚怖他施,四者菩薩無不捨所請施,五者菩薩無現相施,六者菩薩於諸眾生無異想施,七者菩薩無損害施,八者菩薩無境土差別施,九者菩薩所施眾生而無作意(少第十法,梵本元闕)。

「舍利子!如是十種法,菩薩若能清淨,當行佈施。

「復有十法,菩薩若能具足清淨,當行佈施。何等為十?一者菩薩不違業報施,二者菩薩無邪意樂施,三者菩薩無不勝解施,四者菩薩無懈倦施,五者菩薩無見面施,六者菩薩無惱害施,七者菩薩無退屈施,八者菩薩無讚譽持戒施,九者菩薩無輕慢毀戒施,十者菩薩不求果報施。如是十種法,菩薩若能清淨,當行佈施。

「復有十法,菩薩若能具足清淨,當行佈施。何等為十?一者菩薩無譭謗施,二者菩薩無違背施,三者菩薩無瑕疵施,四者菩薩無忿怒施,五者菩薩無憎嫉施,六者菩薩無瞋恚施,七者菩薩無不恭敬施,八者菩薩無不自手施,九者菩薩隨應止其下劣心施,十者菩薩於所生處無悕望施。如是十種法,菩薩若能清淨,當行佈施。

「復有十法,菩薩若能具足清淨,當行佈施。何等為十?一者菩薩無不堅牢施,二者菩薩無邊際施,三者菩薩無分段施,四者菩薩無他信施,五者菩薩不著下劣心施,六者菩薩不求色相受用富貴歡喜施,七者菩薩不求梵王帝釋護世諸天等施,八者菩薩不求聲聞緣覺地施,九者菩薩不譭謗智者施,十者菩薩所作善利無不迴向一切智施。如是十種法,菩薩若能清淨,當行佈施。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十七

 

上篇: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

下篇:佛說胞胎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寶積部目錄

【註音版】佛說盂蘭盆經

佛說盂蘭盆經...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卷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室羅筏城祇桓精舍,與大比...

【註音版】佛說救拔焰口餓鬼陀羅尼經

佛說救拔焰口餓鬼陀羅尼經...

佛說當來變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俱...

佛說阿彌陀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q)樹給(jǐ)孤獨園。與...

大乘顯識經

大乘顯識經卷上 中天竺國沙門地婆訶羅奉 詔譯 如是我...

佛說胞胎經

佛說胞胎經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奉 制譯 聞如是:...

佛說須摩提菩薩經

佛說須摩提菩薩經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聞如是: 一時...

須摩提女經

須摩提女經(a) 吳月氏優婆塞支謙譯 聞如是: 一時,佛...

佛說栴檀樹經

佛說栴檀樹經 失譯人名,今附漢錄 聞如是: 一時佛從...

【註音版】南本大般涅槃經

大般涅槃經...

八大人覺經略解

明 蕅益釋智旭解 大文為三。初總標。二別明。三結嘆。...

佛說大自在天因地經

佛說大自在天子因地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少...

【註音版】佛說拔除罪障咒王經

佛說拔除罪障咒王經...

大方廣佛華嚴經不思議佛境界分

大方廣佛華嚴經不思議佛境界分一卷 唐于闐三藏提雲般...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香讚: 爐香乍(zh) 爇(ru) 法界蒙熏 諸佛海會悉遙聞...

佛說賴吒和羅經

佛說賴吒和羅經 吳月支優婆塞支謙譯 聞如是: 一時,...

【佛教詞典】十法見涅槃

又作菩薩修十法見涅槃。據北本涅槃經卷三十一載,菩薩...

【佛教詞典】有動定

為「不動定」之對稱。於色界四定中,前三定為有動,第...

現階段你還無法度仙界冥界的眾生

問: 我是一個虔誠信佛已皈依沒受戒的俗家弟子。我的家...

【佛學漫畫】根治自我內耗的終級靈藥

根治自我內耗的終級靈藥...

富貴人多病的原因

原文: 富貴人多病,一則一事不肯操作,血脈便不周流。...

六種不良情緒讓健康亮紅燈

負面情緒一:承受壓力 經常承受壓力,也就是忍受慢性...

本玄法師傳奇:五個女人都想誘他失身但都失敗

本玄法師,號妙圓,俗名李善忠,甘肅省武山縣楊河鄉西...

餐桌上的謀殺,揭密吃激素長大的魚

《雙食記》裡的美味謀殺恐怕不只是發生在電影裡,當你...

「心與佛合」才是真正的善人

念佛之人,必須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

千般裝點,只為半寸之眼;百種音樂,只為一豆之耳

【原文】 千般裝點,只為半寸之眼。百種音樂,只為一豆...

相信六道輪迴會給我們什麼樣的觀念呢

六道輪迴確實是我們業力凡夫的真實的生命現象,但我們...

修行千萬不能懶

又是一天了,今天是十二月初一,第三個七現在開始了。...

寺院佛鐘的起源與意蘊

在萬籟俱寂的清晨或黃昏,每當那悠揚的鐘聲響起的時候...

嗔心是不能有任何理由的

什麼叫殺呢?斷有情命,以嗔恨之心,來斷絕有情眾生的...

【視頻】《普門品、大悲咒、觀音聖號》女聲木魚唱誦

《普門品、大悲咒、觀音聖號》女聲木魚唱誦

【視頻】《大乘百法明門論》聆志居士念誦

《大乘百法明門論》聆志居士念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