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本行集經卷第四十六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佛本行集經卷第四十六

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譯
大迦葉因緣品中

爾時,跋陀羅身正著睡眠,其夫起立經行之時,彼地方所有一黑蛇欲得行過。時跋陀羅既著睡眠,而其一手懸垂床梐,畢鉢羅耶見於黑蛇欲從彼過,跋陀羅手既垂下懸,心作是念,畏彼黑蛇蜇螫其手,即衣裹手,擎跋陀羅臂安床上。

爾時,跋陀羅以觸臂故,睡眠即覺,心生恐怖,愁憂不樂,意中疑怪,即便諮白畢鉢羅耶,作如是言:「賢善聖子!仁於前時,可不與我有是要誓,我意不憙行於五慾,願修梵行。今為何故?發如是心?」畢鉢羅耶報言:「如是!我不行慾。」跋陀羅言:「聖子!今若不行於慾,何故向者忽觸我臂。」

爾時,畢鉢羅耶依實報言:「向有黑蛇從此而過,我見汝臂懸在床前,我於彼時作如是念,恐畏彼蛇吐毒螫汝。我於彼時以衣裹手擎持汝臂,安置床上,實不故觸。」如是次第,彼之二人一處居止經十二年,同在室內各不相觸。過十二年,後有一時,畢鉢羅耶父母命終,家業既廣,即便經營,畢鉢羅耶身自撿挍家外田作,其跋陀羅修緝家內所有一切資生之業。

爾時,畢鉢羅耶曾於一時,語跋陀羅作如是言:「賢善仁者!汝處分教壓烏麻油,今欲將與諸牛等飲。」其跋陀羅即報夫主:「如聖子教,我不敢違。」聞是教已,喚諸使女而告之言:「汝等速疾壓烏麻油,聖子欲將飲於諸牛。」

爾時,使女聞跋陀羅如是言已,即將烏麻,置日中曬,而見諸蟲,百千蠕動。見已各各共相謂言:「我等當得無量諸罪。」或復有言:「我等今者知有何罪?此之罪過屬跋陀羅,其使我等作如是事。」跋陀羅聞諸使女等作是言已,即語之言:「若有如是眾罪過者,汝等當更莫壓於油。」爾時,跋陀羅遣人摒擋彼烏麻已,入於室內,閉門思惟,心中不樂,低頭默然寂靜而坐。其畢鉢羅,撿挍田地,觀看迴還,見諸眾生受彼種種無量苦惱,復覩諸牛受於困厄,作使駈逐暫不得停,見已憂惱,低頭默然,作是思惟:「嗚呼一切諸眾生輩!受是苦惱。」還至其家,心大憂愁,顏色不樂,低頭念坐。

其跋陀羅見畢鉢羅如是憂惱低頭思惟,見已到邊,到已白言:「聖子!何故如是憂愁?心內不樂,低頭而坐。仁今可不作如是念,我處分汝跋陀羅令使人壓油,不為我壓,以此因緣,心不樂也?」彼即報言:「賢善仁者!我今不以如此因緣,心中不樂,低頭而住。我於今朝,從此而去,撿挍田作,見諸眾生,受種種苦,來去行住,不得暫安。復見諸牛,種種作事,不曾停息,我見是已,作如是念:『嗚呼嗚呼!諸眾生等,乃受是苦。』我以是故,心中不樂,低頭而住。」

時,跋陀羅復報夫言:「善仁聖子!我今亦見如是大患。」其夫問言:「賢善仁者!汝見何患?」其跋陀羅次第即說如是因緣。爾時,畢鉢羅耶語跋陀羅女作如是言:「賢善仁者!住在家內,難行清淨,無缺無犯,無損無害,終不能盡,一形一命,可得稱心,修行梵行。」

其跋陀羅報言:「聖子!是故我等二人,詳共捨家出家。」是時畢鉢羅耶,即便報彼跋陀羅言:「賢善仁者!汝今且住,我當求師,若尋得已,當告汝知,汝於後時,捨家出家。」

爾時,畢鉢羅耶即喚家內所有作使諸男女等,而告之言:「汝輩可有當我錢財,或復穀米,皆屬汝等,皆放為良,我欲出家修行梵行,為厭離故。」

爾時,畢鉢羅耶取己白[疊*毛]無價之衣,即時用作彼僧伽梨,即請一人,剃其鬚髮,而作是言:「世間可有大阿羅漢而出家者,我今隨其出家修道。」當於彼時,世間未有一阿羅漢,唯除如來、多陀阿伽度、阿羅呵、三藐三佛陀。

爾時,世尊於晨朝時,明相現已,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爾時,畢鉢羅耶迦葉,當於是日,夜分已過,日始初出,尋亦出家。是畢鉢羅耶迦葉,生於大迦葉種姓之內故,於世間得迦葉名。彼出家已,於聚落內,次第乞食,漸次而行。復一時間,次第遊行到摩伽陀國,摩伽陀聚落,至那荼陀村王捨大城,其間忽見如來在彼一神祇處,爾時是神名曰多子,在於彼坐,甚大端正,其身正直,猶如虛空之內眾宿莊嚴。迦葉見已,即得清淨,得無二想:「我於今者,必見教師;我於今者,必見婆伽婆;我於今者,必見一切智;我於今者,必見世尊一切見者,我見世尊;我見無礙知見者,我見世尊。」彼大迦葉,如是得淨心已,心心相續,正念不散,頂禮世尊足下已畢,右膝著地,在於佛前,白佛言:「世尊!我是世尊聲聞弟子,唯願世尊,與我為師,我是世尊聲聞弟子也。」是故論者而說偈言:

「彼見佛在多子樹,  猶如金像光顯赫,
 其心內發一切智,  合掌歡喜向世尊。
 於彼林處禮佛足,  合掌尊前作是言:
『唯願世尊為我師,  猶如闇處燃燈照。』」

爾時,世尊告迦葉言:「迦葉!若有聲聞弟子,如是一心正念已訖,言是我師。如是之心,尊重供養;而彼教師,不知言知,不見言見。彼人以此虛妄語故,受是尊重供養之者,彼人頭破作於七分。然大迦葉!我今知實言知,見實言見,我為聲聞諸弟子等說法之時,說於因緣,非無因緣,非無開遮,非但開遮亦現神通,非唯現通,亦有開遮,非無開遮。

「復次迦葉!我於彼時,說於因緣,乃至亦有開遮,非無開遮。如我所說,應奉行之,勿得違也。隨順我言,若如是者,於當來世,長夜獲得自利益事,得大安樂也。

「復次,迦葉!汝應如是學。迦葉!汝若欲學如是行者,於梵行人內下中上所,應起敬重慚愧之心。迦葉!汝應如是學也。

「復次,迦葉!汝於彼時,常起正念,勿暫捨離。迦葉!汝於此事,復應當學。

「復次,迦葉!汝於彼時,於五陰中,應觀生滅之相。所謂此是色,此是色生,此是色滅,此是受,此是想,此是行,此是識,此是識生,此是識滅。迦葉!汝於是處,應如是學。」

於時,長老摩訶迦葉既蒙世尊作是教已,生是不淨,常乞食食,經於七日,至於八日,如教生智。於時世尊如是教已,從座而起,於是長老摩訶迦葉,侍送世尊。

爾時,世尊行路未久,便在路側,到一樹下,到彼樹已,然其長老摩訶迦葉,取己身上僧伽梨衣,四疊敷地,而白佛言:「世尊!是座為世尊設,憐愍我故,佛坐是座。」作是語已,於時世尊便坐彼座,坐已佛告長老摩訶迦葉言:「迦葉!如此僧伽梨,極為微妙,最勝最軟。」時長老迦葉,白佛言:「世尊!善哉善哉!世尊!今者憐愍我故,受我是座。」

於時,世尊告彼長老摩訶迦葉,作如是言:「迦葉!汝能持我所著糞掃衣不?」於時,長老摩訶迦葉白佛言:「唯然世尊!我能持彼如來所著糞掃衣耳。」

於時,世尊即授長老摩訶迦葉麤糞掃衣,世尊便受摩訶迦葉所著妙服。(於世間中,有人作疑:「頗有世尊,憐愍他故,顯示大德福利之事,至於富勢在先棄捨,而受麤布糞掃之衣?」彼所疑者,唯應說此摩訶迦葉聲聞弟子是也。)乃至能從如來受彼麤糞掃衣,其長老迦葉乃至得阿羅漢果,盡於形壽,彼長老摩訶迦葉不捨此想。是故世尊授於彼記:「汝等比丘!若欲知我聲聞弟子少欲知足行於頭陀悉具足者,所謂長老摩訶迦葉比丘是也。」

爾時,世尊復一時間,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於時世尊告諸比丘言:「諸比丘!我於昔時,離諸慾惡不善之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入於初禪,是時摩訶迦葉比丘,亦復如是。離諸欲惡不善之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入初禪行。

「我於爾時,滅於覺觀,內清淨心一處,無覺無觀定生喜樂,入第二禪。是時摩訶迦葉比丘,亦復如是,亦滅覺觀,乃至入於第二禪行。

「諸比丘!我於爾時,離喜行捨憶念正智,受於身樂,如賢聖所歎,已捨諸事,住於安樂,入三禪行。是摩訶迦葉比丘,亦復如是,離喜行捨憶念正智,受於身樂,如賢聖所歎,已捨諸事,住於安樂入三禪行。

「諸比丘!我於爾時,欲斷諸苦斷捨諸樂,先滅憂喜,不苦不樂,捨念清淨,入四禪行。是迦葉比丘,亦復如是,斷苦斷樂,先滅憂喜,不苦不樂,捨念清淨,入四禪行。

「汝等比丘!我於爾時,正以慈心,遍於一方,入定安住,如是第一第二第三至第四方,如是上下,於一切處一切世間,以於慈心,遍滿一切,入定安住,廣大無量,無有怨恨,不生毒害。是時摩訶迦葉比丘,亦復如是,乃至無有怨恨,不生毒害悲喜之心,亦復如是。

「諸比丘!我於爾時,以其捨心,遍滿一方,入定安住,如是第一第二第三至第四方,如是上下,於一切處一切世間,以於捨心,悉皆遍滿,入定安住,廣大無量,無有怨恨,不生毒害。是時迦葉比丘,亦復如是,乃至不害。

「汝等比丘!我於爾時,過一切色相,滅一切有對相,不思不念一切別異相,念無邊虛空處,即入無邊虛空處行。是時迦葉比丘,亦復如是,過一切色相,乃至入無邊虛空處行。

「諸比丘!我於爾時,過一切無邊虛空處,念無邊識處,即入無邊識處行。是時摩訶迦葉比丘,亦復如是,乃至入無邊識處行。

「諸比丘!我於爾時,過一切識相,念一切無所有相,即入一切無所有處行。汝諸比丘!是時摩訶迦葉比丘,亦復如是,乃至入於一切無所有處行。

「諸比丘!我於爾時,過一切無所有相,入非有想非無想處行。是時摩訶迦葉比丘,亦復如是,乃至即入非有想非無想處行。

「諸比丘!我於爾時,過一切非有想非無想處行。是摩訶迦葉比丘,亦復如是。諸比丘!我於爾時,入八解脫行,逆順出入,入已還出,出已還入。是時摩訶迦葉比丘,亦復如是,乃至入已還出,出已還入。

「諸比丘!我於爾時,入八勝處行,逆順出入,入已還出,出已還入。是時摩訶迦葉比丘,亦復如是,乃至入已還出,出已還入。

「諸比丘!我於爾時,入十一切處行,入已還出,出已還入。是摩訶迦葉比丘,亦復如是,乃至入已還出,出已還入。

「諸比丘!我於爾時,遊戲種種神通境界,所謂一身份作多身,合於多身共作一身,從外入內,從內出外,從上入下,從下出上,石壁山障,徹過無礙,入出於地,如水不異。譬如火炎,現已尋滅,日之與月,有大威德,大威力,而能以手上捫摸之,身得自在,乃至梵天。汝諸比丘!是時摩訶迦葉比丘,亦復如是,亦復遊戲種種神通,能以一身,分作多身,復以多身,共作一身,乃至身得自在,至於梵天。

「諸比丘!我於爾時,以淨天耳過於人耳,所聞眾聲,或是天聲,或是人聲,皆悉了聞。是時,摩訶迦葉比丘,亦復如是,亦復能用清淨天耳過於人耳,乃至一切皆悉了聞。

「諸比丘!我於爾時,以他心智,知他富伽羅等心行之事,即如實知如是心念。若願心,即如實知願心,若無願心,即如實知無願心。如是有瞋心,如實知有瞋心,無瞋心,如實知無瞋心。有癡心,如實知有癡心,無癡心,如實知無癡心。有愛心,如實知有愛心,無愛心,如實知無愛心。有為心,如實知有為心,無為心,如實知無為心。小心廣心,大心狹心,亂心不亂心,無量心,無邊心,有上心,無上心,入定心,不入定心,住定心,不住定心,解脫心,不解脫心,如實即知。是時摩訶迦葉比丘,亦復如是,亦以他心智,知富伽羅等心行之事,即如實知如是心念。若有願心,若無願心,乃至如實知,解脫心,不解脫心,如實能知。

「諸比丘!我於爾時,憶知種種宿命之事,或一生處,或二或三,或四或五,或十二十三十五十,或百或千,或壞一劫,或住一劫,壞已住,住已壞,或知無量壞劫成已壞、壞已成。我於彼處,如是名字,如是姓,如是生,如是食,如是樂,如是苦,如是受。若干時壽命,我於彼處死,於此處生,我於此處死,彼處生,如是相,如是形,種種宿命,皆悉念知。是摩訶迦葉比丘,亦復如是,亦以清淨天眼過於天人,見於宿命之事,或一生,乃至如是相貌,如是形,種種宿命,皆悉念知。

「諸比丘!我於爾時,以清淨天眼過於天人,見諸眾生,死此生彼,或好或丑,或生善道,或生惡道,隨其業報,乃至實知此等眾生,具足身惡行,具足口惡行,具足意惡行,及謗賢聖,邪見顛倒,此業和合,因緣成故,身壞命終,墮惡道中。此等眾生,具足身善行,具足口善行,具足意善行,不謗賢聖,正見業法因緣故,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如是之事,以淨天眼過於天人,如實見於彼處死生於此處,或勝或劣,或好或丑,善道惡道,隨業受報,皆悉知見。是摩訶迦葉比丘,亦復如是,如實能知,如實能見。

「諸比丘!我於爾時,諸漏盡已,於無漏中,心得解脫,慧得解脫,於現法中,神通自在,證安樂行,唱如是言:『生死已斷,梵行成就,所作已辦,不受後有。』是摩訶迦葉比丘,亦復如是,諸漏盡已,乃至所作已辦,不受後有。」

爾時,諸比丘白佛言:「世尊!是長老摩訶迦葉,往昔之時,作何善業,生富貴家,資財具足,乃至所作已辦?身相端正,眾所樂觀,世間無比,最上最勝,狀如金像?作何業因,復得出家,具足眾戒,證羅漢果?又佛授記:『諸比丘中,少欲知足,頭陀第一,摩訶迦葉比丘是也。』」作是語已,佛告諸比丘言:「諸比丘!我憶往昔過去之時,有一辟支佛,名曰多伽羅尸棄,恆住在彼波羅[木*奈]城。於彼時間,波羅[木*奈]處,穀貴飢儉,白骨滿地,人民多死,乞食難得,出家之人,不能舉措。

「爾時,辟支佛日在東方,於晨朝時,著衣持鉢,入波羅[木*奈]城,次第乞食不得,如先洗鉢,空鉢而出。

「爾時,波羅[木*奈]城中有一人,其家貧苦而少居積。而彼貧人,見辟支佛多伽羅尸棄,漸進而前,威儀庠序,視地而行,進止得所,舒顏平視,威儀具足,心得正念。於時貧人,見辟支佛,心得清淨,漸到彼已,白辟支佛,作如是言:『善哉大仙!於此城中,求乞飲食,可得以不?』尊者報言:『善哉仁者!我於此城,乞食不得。』

「時彼貧人,白辟支佛言:『善哉大仙!來詣我家。』於時彼人家內,唯有稗飯一升成熟已訖,遂將辟支來入家中,敷設安坐,以飯奉獻。而諸辟支佛,有如是法,以神通力,教化眾生,不以餘通。爾時,多伽羅辟支佛,於彼人所,受得食已,憐愍彼故,從彼貧捨,騰空而去。時彼貧人,見彼尊者辟支佛騰空而去,彼既見已,歡喜踴躍,身心遍滿,頂戴十指合掌恭敬,頭面作禮,乞如是願:『願於將來,值遇如是辟支聖人,或復勝者;若彼聖人,所說法要,願得聞持速疾解悟;又願生生世世,不墮惡道之中。』

「汝等比丘!欲知爾時波羅[木*奈]城貧苦之人,請多伽羅辟支世尊到其家內而施食者,摩訶迦葉比丘是也。時彼貧人,以少貯積,能以好心,施多伽羅辟支世尊一食緣故,千返生於北欝單越處,於無量世,往返恆生剎利大姓婆羅門種居士大家。藉是業報因緣力故,於迦葉佛出世之時,得為迦尸國王訖利尸子。其迦尸國王訖利尸子,恭敬尊重迦葉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盡於一世,然後涅槃。是迦尸國王,為佛舍利造七寶塔,其七寶者,所謂金、銀、頗梨、琉璃、虎珀、瑪瑙及車璩等,其寶塔內七寶莊挍,外以石砌覆其寶塔,其塔高妙,極一由旬,廣半由旬。其王子名奢婆陵伽(隋言攀緣),於其塔上,造七寶蓋,遍覆其塔。

「(又有師說:『造塔八分,於比丘僧,佈施衣服飲食靴履,施已作願:「願我將來值如是聖,彼聖說法,尋即領悟。又願不生惡道之中,所生之處,得金色身。」作是事已,遂從父王,求乞出家,其父不許。時彼王子,父命終後,乃得出家。既出家已,讀誦經典,成就禪定,於彼命終,往返恆生天人之內,無量世中,遊歷是已,於最後身,今得生於尼拘陀羯婆羅門家。其家巨富,具足財寶,乃至所須,皆無少乏。而是摩訶迦葉,於迦葉佛舍利塔上,造七寶蓋,供養尊重因緣力故,得金色身,以於彼時,乞如是願:「願我不生惡道。」以是業報因緣力故,從是已來,不墮惡道,常得生於天人之處,受於無量無邊樂報。而於彼時,復乞願言:「願我將來值是聖人,既得值已,勿令背我,或勝此聖,彼若說法,聞已即解。」以彼業報因緣力故,得值於我如是教化,即值我已,即得出家,具足眾戒,證羅漢果。我所授記,諸比丘中,少欲知足,即此上座摩訶迦葉比丘是也。』)

「諸比丘!此是摩訶迦葉,往昔所造功德業報因緣力故,生於大富婆羅門家,乃至無所乏少,身相端正,最妙最勝,狀如金像,復得出家,具持眾戒,證阿羅漢果。故我授記:少欲知足,頭陀第一者,即摩訶迦葉比丘是也。」

爾時,世尊經於多時,復一時間,告大迦葉作如是言:「迦葉!汝今將邁,少年已過老年復至,汝身所著糞掃奢那麤弊之服,宜須捨棄,今可取我上妙衣服。迦葉!汝來,如是之服,長者所施,微細輕軟,刀所割成,縫治著身,受他人請,常在佛邊,勿離於我。」作是語已,時,大迦葉白佛言:「世尊!我於長夜,在阿蘭若,亦常讚歎阿蘭若法。我於長夜,乞食活命,亦復讚歎乞食功德。我於長夜,著糞掃衣,亦復常歎糞掃衣德。我於長夜,不非時食,亦復讚歎不非時法。我於長夜,修一坐食,亦復讚歎一坐食法。我於長夜,受一摶食節量飡噉,亦復讚歎受一摶食,及以讚歎節量食法。我於長夜,在於塜間,亦復讚歎在塚間法。我於長夜,在於露地,亦復讚歎在露地法。我於長夜,住在樹下,亦復讚歎住樹下法。我於長夜,在於經行,亦復讚歎在經行法。我於長夜,常坐不臥,亦復讚歎常不臥法。我於長夜,唯畜三衣,亦復讚歎畜三衣法。我於長夜,少欲知足,亦復讚歎少欲知足。我於長夜,樂於寂靜,亦復讚歎樂寂靜法。我於長夜,不曾樂說無益之語,亦復讚歎不樂無益言語之法。我於長夜,常行精進,亦復讚歎常精進法。我於長夜,成就正念,亦復讚歎成正念法。我於長夜,成就正定,亦復讚歎成正定法。我於長夜,成就智慧,亦復讚歎成智慧法。我於長夜,常入禪定,亦復讚歎入禪定法。」

佛告迦葉,作如是言:「迦葉!汝見何利益故,長夜自行阿蘭若法,亦復讚歎行阿蘭若法,乃至長夜自入禪定,亦復讚歎入禪定法?」

於是,大迦葉白佛言:「世尊!我見二種利故,長夜在阿蘭若處,亦復讚歎行阿蘭若者,乃至長夜常入禪定,亦復讚歎常入定者。何等為二?一者我今現得安樂行法;二者為後世眾生,生憐愍故。唯願將來人眾,見我等故,學我等行,應作是言:『過去之世,有老宿上座聲聞比丘,彼等長夜樂阿蘭若,讚歎阿蘭若行,乃至常入禪定,亦復讚歎常入禪定者。我等云何學於彼行,乃至自入禪定,讚歎常入禪定者。』世尊!我見此二種利故,長夜在於阿蘭若行,亦復讚歎行阿蘭若者,乃至常入禪定,亦復讚歎常入禪定者。」

佛告大迦葉言:「善哉善哉!大迦葉!汝於來世,為多眾生,作大利益,作大安樂,安隱無量諸天人民。是故汝今隨意所樂,住阿蘭若處,汝於隨時,欲見如來,時時來見。」

於時,諸比丘問佛言曰:「希有世尊!是長老摩訶迦葉,何故乃能為多眾生,作大利益?」作是語已,佛告彼等諸比丘言:「諸比丘!是摩訶迦葉,非但現今為眾多人作大利益,過去之世,亦為多人,作大利益。」

諸比丘白佛言:「世尊!唯然世尊!願說因緣。」

佛告諸比丘言:「諸比丘!我念往昔,此摩訶迦葉曾作帝釋天王。於彼時間,無佛出世,亦無辟支佛出世。於彼時中,一切人輩,從人道中命終已後,捨人身已,多生惡道,少生人天。如是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梵身天墮已,多生惡道,少生人天。於彼之時,天處人處,多有空曠。

佛本行集經卷第四十六

 

上篇:佛本行集經

下篇:佛說眾許摩訶帝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本緣部目錄

文殊菩薩心咒

文殊菩薩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諦d...

餓鬼報應經

尊者大目揵連,從佛在耆闍崛山中,遊行恆水邊,見諸餓...

【註音版】曼殊室利菩薩十大願王

曼殊室利菩薩十大願王...

【註音版】華嚴經淨行品

(印光大師校印本)...

佛本行集經

佛本行集經卷第一 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譯 發心供養品第...

佛說妙色王因緣經

佛說妙色王因緣經 大唐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如是我聞...

菩薩本生鬘論

菩薩本生鬘論卷第一 聖勇菩薩等造 宋朝散大夫試鴻臚少...

佛說群牛譬經

佛說群牛譬經 西晉沙門法炬譯 聞如是: 一時婆伽婆在...

【註音版】十二佛名神咒

十二佛名神咒...

【註音版】佛說八佛名號經

佛說八佛名號經...

文殊師利問經

文殊師利問經卷上 梁扶南國三藏僧伽婆羅譯 序品第一...

法界聖凡水陸勝會修齋儀軌

法界聖凡水陸勝會修齋儀軌卷第一 宋四明東湖沙門 志...

佛說給孤長者女得度因緣經

佛說給孤長者女得度因緣經卷上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

佛說內藏百寶經

佛說內藏百寶經 後漢月氏三藏支婁迦讖譯 佛在羅閱祇耆...

佛說天王太子辟羅經

佛說天王太子辟羅經 僧祐錄雲關中異經今附秦錄 聞如是...

【註音版】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度諸佛境界智光嚴經

度諸佛境界智光嚴經 失譯人名附秦錄 如是我聞: 一時...

【佛教詞典】九華山

位於安徽青陽縣西南,佔地一百餘平方公里,原名九子山...

【佛教詞典】石門文字禪

凡三十卷。宋代僧慧洪(1071~1128)語,覺慈編。略稱...

修行是轉變第六意識,而不是消滅第六意識

我們這一科是把遍計執--所謂能遍計的第六意識,它計度...

境之善惡,由心之善惡所感

適接手書,並《大士集》,不勝欣忭。大士碑文,經黃君...

淨宗十一祖-省庵大師

1.生平 省庵大師(公元16861734年),諱實賢,字思齊,江...

當知念佛目的,必須歸於無念

念佛一法,尤為斷念方便之方便。不令他念而念佛,亦是...

幾位古大德的大悲咒感應

廣恩禪師: 閉門絕食,念誦大悲咒。時值隆冬酷寒,霍...

臨終助念的重要性

由此因緣,平素不念佛人,臨終善友開示,大家助念,亦...

煩惱為何不能克服呢

問: 有些在家人有煩惱,為什麼不能克服呢? 淨界法師...

一杯水的冷漠

有一天,一位年輕的女子抱著小嬰兒來到店裡,她想為孩...

一定要盡最大努力去懺悔業障

我們要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是罪業生死凡夫。蓮池大師...

怎樣懺悔才能消除自己的業力

問: 數年前我因車禍傷身,現在行走還是不便,我雖已...

要畫成垃圾,或是無價寶

在小學一、二年級的時候,有一次老師規定要畫一幅圖,...

昏沉者,無堪任為性,能障輕安

隨煩惱二十:言昏沉者,令心於境,無堪任為性。能障輕...

【視頻】《普賢行願品偈頌》音樂唱誦

《普賢行願品偈頌》音樂唱誦

【視頻】《金剛經》男聲潮語讀誦

《金剛經》男聲潮語讀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