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本行集經卷第五十五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佛本行集經卷第五十五

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譯

◎優波離因緣品下

「汝等比丘,若有心疑,彼時童子剃髮師者,莫作異想,即優波離比丘是也。然優波離,昔於尊者辟支佛邊剃鬚髮已,乞如是願:『願我生生世世之中,若得人身,恆常生在剃髮師家。』復於彼時,更乞願言:『願我莫生惡道之中。』由彼發願果報力故,不生惡道,從爾已來,流轉天人,多受快樂,現得已利。復作是願:『願我當於未來世時,恆常值遇如是教師或勝此者,若彼教師所說之法,願我速證,即得知解。』由斯業報,今得值我,以為教師,即得出家,受具足戒,證羅漢果。亦復在於迦葉如來法教之中,作如是願:『願我於彼未來世中,值遇釋迦牟尼如來,莫背彼法,隨順出家,若得出家,於彼持律諸弟子中,我最第一。』藉彼業報,今我法中,而得出家,乃至持律諸弟子中,最為第一。汝諸比丘!彼優波離,於過去世,作如是業,今得報生剃髮師家。復以造彼願業因緣,現今得報,於我法中,如是出家,及受具戒,證羅漢果。我今又復授彼記言:『於我持律弟子之中,最為第一。』」◎

◎佛本行集經羅睺羅因緣品第五十六上

又於一時,輸頭檀王白佛言:「世尊!願佛及僧,受我明朝所設飲食。」於時世尊,默然而許。輸頭檀王既見世尊默然許已,從坐而起,頂禮佛足,圍遶三匝,辭退而去。至本宮已,即於彼夜,辦具微妙多種飲食,所謂飡食嚙食唼食[口*束]食,辦具已訖,過夜至朝,灑掃鋪設。即遣使人,白世尊言:「今已時至,飲食備辦,唯願降赴。」

爾時,世尊日在東方,著衣持鉢,諸比丘僧左右圍遶,佛為導首,來至輸頭檀王宮內。到已坐於所設佛座,諸比丘僧,各各依次如法而坐。爾時,輸頭檀王,以佛為首,諸比丘僧,次第坐已,自手行諸微妙飲食,盡其種數,乃至唼[口*束],悉令充飽,稱意自恣。既見佛僧飲食飽已,洗治鉢器,將置別處一小座上,卻在一面,既安坐已,輸頭檀王而白佛言:「唯願世尊!教誨於我。又願世尊善逝示現,令我長夜常得利益安樂之事。」

爾時,世尊告輸頭檀王作如是言:「大王今日,若知時者,應須捨此聽法之事,亦復不須數來問訊諸比丘等。王身不久,應自得其最勝妙果。」於時,世尊方便教化輸頭檀王,說法顯示,令其解悟,令歡喜已,從座而起,還於本處。輸頭檀王,又於一時,因舍利弗得法眼淨,兼得證於須陀洹果,而淨飯王,已得諸法,已證諸法,已入諸法,已度諸疑,心無有惑,已得無畏,更不復問自餘法行,悉證知已,詣向佛所,而白佛言:「善哉!世尊!唯願度我,出家入道,受具足戒。」

爾時,世尊作如是念:「輸頭檀王於此教中,捨家出家,復更能證勝上法不?」爾時,世尊思惟是已,自證知此輸頭檀王,決定不合捨家出家,亦不得證勝上之法。如是知已,而告之言:「大王!今日若知時者,但在本家,行檀佈施,造福業耳。」

至於後日,摩訶波闍波提大夫人,請佛及僧,供給飲食,悉令飽滿。至第三日,第一宮內諸妃眷屬,又復請佛及比丘僧,供給餚饍,亦悉充足。至第四日,其第二宮,又復請佛及比丘僧,供奉種種百味餚饍,亦悉充足。

其羅睺羅,如來出家六年已後,始出母胎,如來還其父家之日,其羅睺羅,年始六歲。

爾時,如來至迦毘羅婆蘇都城,羅睺羅母,作如是念:「我昔因此羅睺羅故,為諸眷屬之所誹謗,今日時至,我於彼事,應自清淨,以明其身。以是因緣,必須請佛及比丘僧,佈施飲食,及請一切諸眷屬等,以自明白。」耶輸陀羅作是念已,於其彼夜,辦具種種微妙飲食,既備辦已,過於彼夜,即遣使人往白佛言:「所設飲食,辦具已訖,世尊知時。」兼告一切諸眷屬等,悉令聚集來赴所請。

爾時,世尊於晨朝時,日在東方,著衣持鉢,與諸比丘左右圍遶,佛為導首,與大比丘一千二百五十人俱,詣向王宮,如所鋪座次第而坐。

爾時,羅睺羅母別作一枚大歡喜丸,喚羅睺羅,內著手裡,作如是言:「汝羅睺羅!往至比丘僧眾之內是汝父者,施歡喜丸。」羅睺羅母,復告一切諸眷屬言:「是羅睺羅,今當覓父。」時羅睺羅,持歡喜丸,遍觀一切諸比丘已,直往佛邊,而白佛言:「如是沙門!蔭涼快哉?如是沙門!蔭涼快哉?」

爾時,輸頭檀王白佛言:「世尊!此事云何?耶輸陀羅頗有如此過患已不?」

爾時,世尊告輸頭檀王作如是言:「大王今日,莫作是疑。耶輸陀羅無此過患,其羅睺羅,真我之子。但是往昔業緣所逼,在胎六年。」

爾時,輸頭檀王及諸眷屬,聞佛此語,皆悉歡喜,踴躍遍身,不能自勝,各各以手持諸種種飲食餚饍,供佛及僧,令得充足。自恣飽已,佛及大眾,洗鉢澡手,各將小座,遶佛左右,卻坐一面。爾時,輸頭檀王以敬佛故,不能廣問如上因緣,而白眾中諸比丘言:「願諸師等!請問世尊,其羅睺羅及耶輸陀羅,往昔造業因緣之事。」爾時,諸比丘即白佛言:「是羅睺羅,往昔造作何業因緣?以何業報,處胎六歲?耶輸陀羅,復作何業,懷孕六年?」

爾時,佛告諸比丘言:「我念往昔過無量世,時有一王,婆羅門種,名曰人天,生其二子,大者名日,次者名月。其大王子,恆不樂世,願欲出家。經未多時,其王人天,算盡命終。命終之後,其子日、月,互相推讓。其長子言:『汝當為王治國政事。』其第二子復語彼言:『汝當為王治國政事。』

「其日王子告月王子,復作是言:『汝必為王,我當捨家而出家也。』

「時,月王子復白彼兄,作如是言:『汝既長大,王位當汝,我不合受。』

「其日王子復告其弟月王子言:『凡受王位,先作何法?』其月王子,復報彼言:『先頒號令。』

「時,日王子復問彼言:『世若有人違號令者,當合何罪?』其月王子,復報彼言:『必須重罰罪之重者。』其日王子,復語其弟月王子言:『依其道理,我合得王。我今但捨王位付汝,汝當作王,我欲捨家而出家也。』

「時,日王子以其王位付月王子,遂即捨家,出家修道。其日王子,所有眷屬,皆隨出家。

「時,日仙人作如是念:『此等諸人!依我出家,我今既與此輩為師,當須勤學求於道業,以勝於彼。』作是念已,因發誓言:『願我此身,從今已後,若非他施,不得自取,乃至一物水及楊枝。』爾時仙人,至於一時忘失本念,他不施與藥草根等及以諸菓而自取食,又時夜渴,見他澡盥,謂言自許,遂取而飲,而自澡盥,在於一邊。時彼仙人本澡盥主,見自澡盥空無有水,而問之言:『是誰取我澡盥中水?此乃是賊住居之處,本非仙人所居地也。』時彼仙人取水飲者,見自澡盥水滿其中,在於一邊,遂報彼言:『我不知故,取汝水飲,謂言我許。』而彼仙人,告彼飲水日仙人言:『汝若飲者,善哉快哉!』爾時,錯誤飲水仙人,正自思念:『我已違失昔日誓言,為不善也。此非仙法。我今云何不與不受諸藥草根及果子等,而自食之?復取他水而自飲也?』以此因緣,悵怏不樂,心生憂惱,蹲坐地上,思惟正念,憂愁此事。

「爾時,弟子摩那婆輩,便即詣向日仙人所,頂禮其足,如法承事。而彼仙人,告彼弟子摩那婆言:『汝等童子!從今已後,莫頂禮我。何以故?我於今日,已成賊也。』彼諸童子,即問王仙,作如是言:『優波陀事云何也?』

「時,日王仙便報彼等摩那婆言:『汝等童子!今須知我不從他邊受得藥草根及果等,復取他水而自飲之。』作是語已,彼等童子尋復白彼日王仙言:『師於今者,莫作是語!所食飲者,一切皆是優波陀物。』時日王仙,復語彼等摩那婆言:『汝等知我不從他得,而自取不?然我今者不從他得草葉根果及澡盥水,而自取飲,我已成賊。是故汝等當罰我罪,如治賊者,等莫有異。』時諸童子咸白彼仙:『我不敢決優波陀罪。優波陀弟今者作王,現領此境,如法治化,至於彼邊,必能治罰優波陀也。』

「爾時,王仙詣月王所,於時月王既聞此事,知其日王欲來其邊,即辦四兵,出迎城外。日王到已,頂禮其足。時,日王仙止月王言:『莫禮我足。所以者何?我今是賊。大王!必須治罰我罪,如賊莫異。』

「爾時,彼王即問其兄日仙人言:『聖者今日作何賊也?』彼時仙人報月王言:『大王!當知,我在空閑清靜樹林修道之時,不從他得藥草根果,並取他水而自飲也。』

「爾時,彼王聞此語已,煩冤懊惱,嗚噎悲啼,涕淚滿面,作是思惟:『如此仙人,功德本行,自來清淨,無有過患,云何今日,可罪罰也?』作是念已,報王仙言:『我許諸仙,取諸果子,及藥草根,乃至水等,自食自飲。是故仙人所食之者,皆是己物。大仙非賊,亦不可罰。』

「時,日王仙告月王言:『大王今日始許斯事,非昔日也。』王復白言:『我昔初承王位之時,即有此語:「我施沙門,及婆羅門,草木及水,隨意用食。」是故大仙!實非賊耳。我於今者,云何罰罪?』而彼王仙復告王言:『善哉大王!我今已造不善之事,自念不能消此過罪,我既取他澡盥水飲,是故大王,須治罰我如賊無二。』

「爾時,月王有一[外*男]甥,在彼眾會,而彼[外*男]甥白月王言:『大王!但與此仙決罪,勿令此仙煩冤懊惱。』爾時,月王白彼仙言:『事若爾者,入在我苑,止住修道。』爾時,月王令此仙人入其苑已,尋即廢忘,不復更憶。至於六日,然後始念,喚諸臣佐諸卿等輩:『彼仙在苑,出去已未?』爾時,諸臣白月王言:『彼之仙人,猶未出苑,仍在園內。』

「爾時,月王放赦天下一切囚繫,乃至飛走諸禽獸等,別喚彼仙,佈施種種甘美飲食,而白之言:『唯願大仙!隨意而去。』放已,月王心懷不樂:『我於此仙,已有罪過,因此仙人,必得罪失。』」

爾時,佛告諸比丘言:「若有心疑,於時王仙,號名日者,此是誰也?莫作異見,我身是也。汝等比丘!若有心疑,當於彼時,王名月者,此是誰也?莫作異見,即羅睺羅,是其人也。為其將彼仙人入苑住六日故,因彼業報,住於生死煩惱之中,無量受苦;因其餘業,復在母胎,止住六歲。

「汝諸比丘!我念往昔過無量世,有一群牛,在於牧所。其牛主妻,自將一女,往至牛群,搆取乳酪,所將二器,並皆盈滿,其器大者,遣女而負,其器小者,身自擔提。至其中路,語其女言:『汝速疾行!此間路嶮,有可怖畏。』

「爾時,彼女語其母言:『此器大重,我今云何可得速疾?』其母如是再語三語:『汝速疾行!今此路中,大有恐怖。』

「爾時,彼女而作是念:『云何遣我負最大器,更復催促遣令急行?』其女因此,便生瞋恚,而白母言:『母可且兼將此乳器,我今暫欲大小便耳。』而彼女母,取此大器負擔行已,其女於後,徐徐緩行。爾時,彼母兼負重擔,遂即行至六拘盧舍。」

爾時,佛告諸比丘言:「汝等若有心疑,彼女有瞋恚心,乃遣其母負重,行六拘盧舍者?莫作異見,耶輸陀羅釋女是也。既於彼時,遣母負重,行其道路六拘盧舍,由彼業報,在於生死煩惱之內,受無量苦;以彼殘業,今於此生,懷胎六歲。

「諸比丘!所有諸業,非是虛受,隨造善惡,還自受之。是故汝等諸比丘輩!恆須捨此身口意惡。何以故?作身口意善惡因緣,汝諸比丘!現見如是善惡果報。汝等比丘!應當如是修學善業。」爾時,世尊與淨飯王及彼大眾,說微妙法,使令歡喜顯示宣通教化訖已,從座而起,還於本處。

爾時,羅睺羅母遣羅睺羅,往向父邊,乞取父封。時,羅睺羅隨佛而行,且行且語,作如是言:「惟願沙門!與我封邑,唯願沙門!與我封邑。」

爾時,世尊自授手指與羅睺羅,時羅睺羅執佛指已,傍佛而行。

爾時,世尊將羅睺羅,至於靜林,遙喚長老舍利弗言:「汝舍利弗!將羅睺羅,令其出家。」時舍利弗而白佛言:「如世尊教。」承佛教已,度羅睺羅而出家也。爾時,世尊為諸比丘制禁戒時,其羅睺羅甚大歡喜,遂受禁戒,如法奉行。所以者何?教法應爾,其舍利弗,依佛教戒,攝受教示。當爾之時,有善男子,皆悉獲得正信正見。何以故?並欲出家求無上道諸梵行故,利益現自證見法故,自證知已,口自唱言:「諸漏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其羅睺羅,亦復如是,自證其心,得正解脫。世尊即記,告諸比丘:「當知我之聲聞弟子持戒之中,其羅睺羅,最為第一(此摩訶僧祇師作如是說)。」

(其迦葉維復有別說:「當爾之時,輸頭檀王辦諸食已,即喚宮內諸眷屬等,勅告之言:『汝等今者勿令一人,示羅睺羅,言悉達多是汝之父。何以故?恐羅睺羅聞已,即隨其父出家。』時,淨飯王於其彼夜,備辦種種甘美飲食飡噉唼[口*束],辦具已訖,過彼夜分,始晨朝時,鋪設諸座,將羅睺羅,及諸侍從童男童女,左右圍遶,並遣將入阿輸迦林。然後發使往白佛言:『食時已至,飲食已辦,願尊知時。』

「爾時,世尊日在東方,著衣持鉢,諸比丘僧,左右圍遶,在前而行,相隨往詣輸頭檀王宮。到已即於先所鋪座,次第而坐。

「時羅睺羅,見彼童男及童女等,各各亂行漫遊漫戲,而諸傅母,亦不遮斷,共相戲笑,遂私便從阿輸迦林,漸入王宮。往見世尊及比丘眾,見已頂禮。禮已即便昇樓閣上,當於彼時,羅睺羅母,先在樓閣,觀見世尊,剃頭鬚髮,身著袈裟,見已悲泣,而有偈說:

「『大王釋子新婦者,  其名號曰輸陀羅,
  見夫如是出家相,  心懷悲泣自懊惱。』」

「時,羅睺羅問其母言:『聖者何故悲啼如此?』其母報子羅睺羅言:『身體金色,在沙門眾,即是汝父。』時羅睺羅復白母言:『如是聖者,我生已來,未曾憶念,有如是等快樂之事。』作是語已,從樓閣上速疾而下,詣向佛所,入佛衣裡,隱藏而住。時,諸比丘即欲遮斷,佛告之言:『汝諸比丘!莫復遮斷,但令入我衣內而住。』

「爾時,輸頭檀王見佛及僧次第而坐,自手奉過種種清淨甘美餚饍,所謂飡噉唼[口*束]等食,悉令飽滿自恣充足。爾時,世尊飯食已訖,洗鉢澡手,將一小座,卻坐一面,即為父王,而作願言:

「『祭祀火為最,  諸偈歎為最;
  人中王為最,  諸流海為最;
  星宿月為最,  諸明日為最;
  上下及四方,  及於眾生輩,
  若天若人者,  諸佛是為最。』」

「爾時,世尊為淨飯王,以此偈句,呪願已訖,即從坐起,隨緣而去。

「爾時,輸頭檀王於後撿挍事務東西行時,其羅睺羅已逐世尊,出於宮外。既出宮已,還欲來入。於時,世尊自授手指與羅睺羅,令其執捉。時羅睺羅,其身上分,安隱快樂,譬如以繩繫諸鳥足,更不復離,如是依附著世尊已,即將往至尼拘陀林。

「爾時,世尊告羅睺羅,作如是言:『汝羅睺羅!汝能隨我出家以不?』時羅睺羅而報佛言:『我實如是,能出家也。』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作如是言:『汝諸比丘!我於今者,令羅睺羅,捨家出家。遣舍利弗,以為和上。』

「爾時,諸比丘作如是念:『世尊昔日,曾告我等,作如是言:「若有年歲不滿二十,不得為受具足禁戒。」而羅睺羅,今始十五,我等為當依佛昔教,為當更復別有所以?』作是念時,即將前事,具白世尊。

「爾時,佛告諸比丘言:『汝諸比丘當知!十五而出家者,可為沙彌。』時諸比丘蒙佛教已,即令出家,請舍利弗,以為和上。」)

爾時,輸頭檀王發遣世尊,及比丘僧,諸眷屬等,然後方自欲坐食時,而作是言:「汝等當喚羅睺羅來,與我共食。」爾時,左右處處求覓,了不能得,還至王所,俱白王言:「大王!我今求羅睺羅,莫知所在。」

爾時,輸頭檀王復告之言:「汝等往至阿輸迦林,及諸宮內,處處求覓。」時彼左右,復即往至阿輸迦林,及諸宮內求亦不得,來告王言:「往至彼處求亦不見。」

爾時,輸頭檀王復告之言:「速往至於尼拘陀園,或非世尊將令出家如是去也。」

爾時,左右聞王此勅,速即至彼尼拘陀園,處處求覓,見羅睺羅已為世尊遣令出家。見已還宮,而白王言:「大王!當知,其羅睺羅,已被世尊,放令出家。」王聞是已,迷悶躃地,經於少時,還得醒悟。從城出至尼拘陀林,到於佛所,頂禮佛足,卻坐一面,而白佛言:「世尊!往昔在家之日,諸解相師婆羅門等,已曾授記:若其在家,必當得作轉輪聖王。世尊!今已捨家出家,我見世尊出家之後,作是思惟,欲以王位付與難陀;世尊於後,復令出家。彼既出家,我復思惟,令阿難陀紹其王位;復為世尊已放出家。彼出家後,我復作念,當欲令彼阿尼樓陀紹其王位;復為世尊放令出家。彼出家後,我復作念,婆提唎迦紹其王位;世尊亦復放令出家。今者望欲留羅睺羅,擬付王位;復為世尊將出家也。世尊如是,將羅睺羅出家之後,豈不斷我王種姓耳?

「復次世尊!雖復如此,兼戀子情,穿徹皮肉筋骨及髓。是故世尊,從今日後,作如是教制:『諸比丘!有出家者,令諮父母,許出家已,然後乃放。』」

爾時,佛告輸頭檀王:「如大王意,我不違也,我必當教作如是事。」作是語已,爾時世尊向淨飯王,說諸法義,顯示教化,令王欣悅,加其威力,復令歡喜。爾時,輸頭檀王既歡喜已,從坐而起,頂禮佛足,遶佛三匝,辭退而去,還其宮內。

爾時,世尊以此因緣,集比丘僧而告之言:「汝等比丘!當知兒子於其父母,報恩最難。所以者何?然其父母難作能作,顯示世間,長育諸陰,故令乳哺養成身體。是故汝等諸比丘輩!從今已去,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求出家者,先須令彼諮其父母,然後乃聽。若不許可放出家者,須如法治。我今日後,立如是制,凡人來投請出家者,先須問言:『汝之父母,生存已不?』彼人若報云:『我父母現今生在。』方更問言:『復當聽汝出家已不?』」

(然其五師或有異說,作如是言:「其羅睺羅,生二年後,菩薩爾時方始出家,苦行六年,然後成道。成道七歲,方始來向迦毘羅城,如是次第,數羅睺羅出家之日,正年十五。」)

(或有諸師作如是說:「波闍波提見其菩薩捨家出家,為此因緣,憂愁懊惱啼哭之時,眼壞失明。然佛世尊,已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過十二年,然後方還迦毘羅城,欲於眷屬現憐愍故。」)

爾時,輸頭檀王,及諸宮內一切眷屬,左右圍遶,王為導首,在前而行。

爾時,復有同姓種族,合有九萬九千人俱,同來見

佛。其摩訶波闍波提憍曇彌,同在彼眾,往詣佛所,為看其子羅睺羅故。

爾時,如來現雙神變。爾時,摩訶波闍波提憍曇彌,既聞他說:「今我之子,顯現神通,所謂於身下分放其火光,於身上分出其冷水。」如是聞已,歡喜踴躍,遍滿其體,不能自勝,往詣佛所。到佛所已,為敬佛故,取其佛身所流之水,自灑己身,及以洗面。

爾時,世尊為令摩訶波闍波提,起於慈悲,遍滿其體,受其快樂,其所壞眼,尋得清淨,勝於本時。爾時,摩訶波闍波提,即於佛邊,更增信敬。

時,諸比丘又白佛言:「希有世尊!云何今此摩訶波闍波提憍曇彌,為世尊故,憂愁啼泣,失壞其目?復因世尊,還得清淨?」

爾時,佛告諸比丘僧作如是言:「汝諸比丘!其摩訶波闍波提憍曇彌,非但今日為我作是憂愁啼哭,失壞此眼,還復因我,而得清淨。過去之世,亦曾為我憂愁啼哭,失壞其眼,復還因我,眼得清明。」

爾時,諸比丘白佛言:「世尊!此事云何?願為說之。」

佛本行集經卷第五十五

 

上篇:佛本行集經

下篇:佛說眾許摩訶帝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本緣部目錄

瑜伽師地論(100卷)

瑜伽師地論卷第一 瑜伽師地論卷第二 瑜伽師地論卷第三...

悲華經

悲華經卷第一 轉法輪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爾時,無盡意菩薩即從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大勢至法王子,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

佛說眾許摩訶帝經

佛說眾許摩訶帝經卷第一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

大魚事經

佛說大魚事經 東晉天竺三藏竺曇無蘭譯 聞如是: 一時...

佛說睒子經

佛說睒子經 西秦沙門聖堅奉 詔譯 聞如是: 一時,佛...

佛說義足經

佛說義足經卷上(八雙十六輩) 吳月支優婆塞支謙譯 桀貪...

佛說菩薩修行經

佛說菩薩修行經(亦名威施長者問觀身行經) 西晉河內沙...

明覺禪師語錄

明覺禪師語錄卷第一 參學小師惟蓋竺編 住蘇州洞庭翠峯...

佛為勝光天子說王法經

佛為勝光天子說王法經 大唐沙門釋義淨奉 詔譯 如是我...

【註音版】佛說羅雲忍辱經

佛說羅雲忍辱經...

佛說菩薩十住經

佛說菩薩十住經一卷 東晉三藏祇多蜜譯 佛說菩薩戒十二...

大乘悲分陀利經

大乘悲分陀利經卷第一 失三藏名今附秦錄 轉法輪品第一...

【註音版】佛說滅十方冥經

佛說滅十方冥經...

力莊嚴三昧經

力莊嚴三昧經卷上 隋天竺三藏那連提耶舍譯 如是我聞:...

【註音版】達磨大師血脈論

達磨大師血脈論...

【佛教詞典】正澄

(1274~1339)元代臨濟宗僧。福州連江人,俗姓劉。字...

【佛教詞典】具足安住

【具足安住】 p0825   瑜伽三十三卷十頁云:言具足者...

但看妄想起處,切莫隨他流轉

予居五羊,一時從游者眾。睹劉子,骨剛氣渾,謂夙具般...

自己吃素,家人的煮飯問題怎麼解決

問: 自己不吃肉,家人吃肉,煮飯的問題怎麼解決? 大...

夢參老和尚《我在哪裡》

朱建民校長致辭: 老和尚、仁隱董事長、修慈董事長、...

蕅益大師《淨土偈》六十首

博山禪師拈淨土偈,每雲淨心即是西方土,蓋以因攝果也...

人生之苦聚,言而難盡

且不說,輪迴的苦難,就我們此生來說,活在這個世界上...

墮胎殺生,障礙往生

墮胎是用藥品或其他方法,以侵害胎兒生命為目的,而故...

聞到淨土法門而不能信受——非愚即狂

世間人對淨土法門常常會小看,認為是淺近之法。怎麼概...

寵辱誰能不動心

寵,是得意的總表相。辱,是失意的總代號。當一個人在...

依四法修習,令獲勝益

佛教自印度傳入中國已千餘年矣,其教理高深,法門無量...

天天伴佛眠,朝朝從佛起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阿彌陀佛全體的功德都在我們的念...

末世眾生依淨土法門,決定可了生脫死

原文: 若欲此生親得實益,當依淨土法門,信願念佛,求...

在坎坷的路上行走,才能磨煉心志

在一座寺中有一個小和尚,每天清晨,他要去擔水、掃地...

【視頻】般若心經(童聲演唱版)

般若心經(童聲演唱版)

【視頻】《藥師經》寺院版

《藥師經》寺院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