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本行集經卷第九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佛本行集經卷第九

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譯
從園還城品下

「爾時迦毘羅城,有諸釋種五百大臣,皆悉是於菩薩眷屬,還復造立五百精舍,擬菩薩坐。當於菩薩初入城時,各各立在自家門前,以歡喜心,合掌恭敬而作是言:『願天中天,入我精舍;願大船師,入我精舍;願身金色清淨眾生,入我精舍;願施一切歡喜心者,入我精舍;願名遠聞、無毀缺者,入我精舍;願德最尊、無等等者,入我精舍。』時淨飯王為如是等五百親眷,生憐愍故,將於菩薩,次第巡歷,入其精舍,悉皆週遍,然後始將入於自宮。

「爾時菩薩當生之日,即有五百諸釋種子,同日而生,菩薩巍巍,最為初首。

「復有五百諸釋種女,亦同日生,耶輸陀羅而為上首。

「復有五百諸釋奴僕,亦同日生淨飯王宮,車匿為首。

「復有五百釋種婢媵,亦同日生淨飯王宮,侍衛太子。

「復有五百鮮白馬駒,亦同日生淨飯王廄,揵陟為首。

「復有五百大香象王,色白如雪,齊有六牙,在王宮門,忽然而現。

「復有五百大巨伏藏,周匝四面,繞迦毘羅,自然而現。

「復有五百妙好園林,流泉浴池,種種花果,皆悉遍滿,並現在於迦毘羅城,四面周匝,悉是太子威德力故。

「復有五百大商賈主,積諸錢財,多饒珍寶,相隨來詣迦毘羅城。

「復有五百微妙傘蓋、五百金瓶,並是五百粟散諸王,遣使送來,上淨飯王,作如是言:『今以是物,奉獻大王,慶賀太子。』

「復有五千諸婆羅門及剎利種大富長者,各持己女,將來奉上於淨飯王。時,淨飯王凡所須者,皆悉備具。

「時,淨飯王自心思惟:『我生太子,今作何名?』復更思惟:『彼生之日一切眾事,皆悉自成,今我可為太子立名,名為成利。』時,淨飯王即開藏出百億兩金,供養成利,為立名字。是故偈言:

「『如是王宮內,  眾事悉豐饒,
  今作太子名,  應當名成利。』

佛本行集經相師佔看品第八上

「時,淨飯王即召相師解佔觀者,呼使前來,令看太子,作如是言:『汝諸相師婆羅門等,佔是太子,在我族中,為好為惡?汝等好看吉凶之相。』

「是時諸相師婆羅門等,聞王勅已,一心瞻仰太子形容,各依先聖所有諸論,共相量宜。量宜訖已,白於王言:『大王!今者大得眾利。何以故?此太子者,有大威德,是大眾生,今生王家。大王!當知,此太子身有三十二大丈夫相,凡有一人具三十二丈夫相者,於世間中,則有二種果報不差,更無餘異。何等為二?一若在家受世樂者,則得作於轉輪聖王,王四天下,護持大地,七寶具足,乃至不用刀杖化人,自然如法,遍於海內。若捨王位,出家學道,得成如來、應、正遍知,名稱遠聞,充滿世界。』

「時,淨飯王聞是記已,復更重問婆羅門言:『太子何處是大丈夫三十二相?』婆羅門言:『三十二種大人相者:一者太子足下安立,皆悉平滿。二者太子雙足下,有千輻輪相,端正處中,可喜清淨。三者太子手指纖長。四者太子足跟圓好。五者太子足趺高隆。六者太子手足柔軟。七者太子手足指間具足羅網。八者太子踹如鹿王。九者太子正立不曲二手過膝。十者太子陰馬藏相。十一太子皮膚一孔一毛旋生。十二太子身毛上靡。十三太子皮膚細軟如兜羅綿。十四太子身毛金色。十五太子身體淳淨。十六太子口中深好可喜方正。十七太子頰車方正,如師子王。十八太子兩脛廣闊。十九太子身體上下縱橫正等,如尼拘樹。二十太子七處滿好。二十一者具四十齒。二十二者諸齒齊密。二十三者齒不疎缺不齹不齵。二十四者四牙白淨。二十五者身體清淨純黃金色。二十六者聲如梵王。二十七者舌廣長大柔軟紅薄。二十八者所食之物皆為上味。二十九者眼目紺青。其三十者太子眉眼睫如牛王。三十一者眉間白毫右旋宛轉,具足柔軟清淨光鮮。三十二者頂上肉髻高廣平好。大王!此是太子三十二種大丈夫相,如是具足。若有一人具足此等丈夫相者,是人所得二種果報,在家出家如上所說。』

「時,淨飯王聞諸相師說是語已,心大歡喜,遍體踴躍,不能自勝,即出種種百味飲食,設彼相師婆羅門等,令其自恣隨意飽滿。復以種種雜妙衣服,種種諸寶及餘資財,而布施之。時,淨飯王於迦毘羅大城之內,四衢道頭及諸街巷,處處遍滿,立無遮會,凡所須物,皆悉給與,須食與食,須飲與飲,須衣與衣,須香與香,須床敷與床敷,須房舍與房舍,須資財與資財,須駄乘與駄乘,所有功德,皆悉迴施,並為資益於太子身。

「是時菩薩,在天臂城嵐毘尼園,從於母胎初出生時,正憶正念,放大光明,遍滿世界,又此大地,六種震動,備十八相。爾時,地居諸天諸仙,見此瑞已,歡喜遍身,不自勝持,揚聲叫喚,發大語言:『今日閻浮嵐毘尼中菩薩出生,為於一切天人世間作大安樂,為諸無明黑闇眾生作大光照。』時四天王,聞彼地居諸天諸仙發大聲已,其四天王所在諸天,傳聞此語,復大歡喜,發大音聲,戲弄衣裳,作如是言:『今於人中,菩薩出生,為諸世間,安樂明故。』三十三天,聞四天王叫喚音聲,亦大歡喜。如是乃至須夜摩天從忉利聞,至兜率陀從夜摩聞,化自樂天從兜率聞,他化自在從化樂聞,展轉復至色界梵天從他化聞,梵眾天從梵天處聞,梵輔天從梵眾天聞,大梵天從梵輔天聞,光天從彼大梵天聞,少光從彼光天處聞,無量光天從少光聞,光音天從無量光聞,淨天從彼光音天聞,少淨天從淨天處聞,無量淨天從少淨,聞遍淨天從無量淨聞,廣天從彼遍淨天聞。從於廣天至少廣天,從少廣天至無量廣,從無量廣至廣果天,從廣果天至於熱天,從於熱天至無熱天,從無熱天至無比天,從無比天至善現天,從善現天如是次第,一剎那頃,乃至到於阿迦尼吒。一切諸天,各各唱言:『今日菩薩,生於世間,為於天人作大安樂,為於黑暗盲冥眾生作大燈明。』

「爾時,有一阿私陀仙,在三十三天上安居,見彼諸天,歡喜踴躍,不能自勝,或弄衣裳,揚聲如前。見已即問彼諸天言:『仁者大德!三十三天今以何故,歡喜踴躍,遍滿身中,不能自勝,復大叫喚,手弄衣冠?』說是語已,三十三天報彼仙人阿私陀言:『阿私陀仙大德不聞,今人世間閻浮提地,當於北方雪山之下,有釋種城,名迦毘羅。彼城有王,名為淨飯。彼王最大夫人生子,極大端正,可喜絕殊,身色黃金,頭如傘蓋,鼻高圓直,兩臂下垂,形體端嚴,六根具足,處處皆充,如鑄金挺,具三十二大丈夫相,備八十種微妙之好。大仙!彼之菩薩決定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成已決定轉於無上清淨法輪。而彼菩薩能於一切天人魔梵、沙門婆羅門等諸世間中,自證諸通。證諸通已,闡揚正法,其法祕密,初中後善,義味深妙,具足說於清淨梵行。彼說法時,所有一切諸眾生等,以聞法故,有生法者,斷絕生法;受老法者,斷其老法;受病法者,得斷病法;受死法者,得斷死法;憂愁苦惱,悉得斷除,滅其根本。』阿私陀仙從彼三十三天聞已,心生重信,即於彼天,隱身來下,現增長林。

「爾時,復有說如是言:南天竺地,有一城名優禪耶尼,去城不遠,山名頻陀,於其中間,更有一山,名阿私陀。是時仙人,於彼山居,以彼山故,即稱仙人,名阿私陀。其仙人從忉利天下,在彼山時,阿私陀仙將一侍者,名那羅陀,從彼山中,隱身來此迦毘羅城,去城不遠下而立住,作是思惟:『我昔於此迦毘羅城,聞眾國師及婆羅門云:「淨飯王生菩薩子,彼是天人及我等師,不得輕忽。」若我今於迦毘羅城,現神通入,無有此理。何以故?迦毘羅城,不同往昔。今日若往,應當更現其餘異相。我應敬彼如事尊神,我寧步行,入彼城內。』時阿私陀及其侍者那羅陀身徒步共入迦毘羅城,從小巷里,私竊欲向淨飯王所,到宮門前。時迦毘羅人民稠閙,處處遍滿,間無有空,為菩薩故,作大莊嚴。

「時諸大眾,見彼仙人步行而來,入迦毘羅,復從小巷,趣向淨飯大王宮門,見已無量無邊人民,雲雨而集隨逐仙人,心生驚愕,怪不敢問。以何義故?仙人致此。時彼大眾,城內人民,或在自家門前而立,或在窓邊,或倚構欄,或在台頭,或在屋上,觀彼仙人,各相謂言:『往昔此仙,來入迦毘羅婆城時,乘大神通騰空而行,到於淨飯大王宮中。今日步行而來入城,我等不知。以何義故,步涉而來?』

「時阿私陀至淨飯王宮門前已,語當門人,作如是言:『我婆羅門,久來耆耄,猶如祖父,今日步行,翻似年少二十小兒,及那羅陀童子而來,其那羅陀,年始八歲,汝可為我白淨飯王。』時守門者,語仙人言:『如尊者教,我當奉諮。』即入宮門,漸漸而行,到於王前,具以白王。時淨飯王聞此語已,心大敬仰,歡喜無量,即從座起,語彼通事守門人言:『汝急疾引仙人將來,勿使淹遲。』時守門者還仙人所,而作是言:『大仙知時,宜速入宮。』時阿私陀聞彼語已,即共侍者那羅陀入淨飯王宮。時,淨飯王遙在殿,見阿私陀仙漸漸而行將至王所,是時大王即從座起,詣仙人所,承事迎接,扶持其腋,將好最勝最妙第一希有寶座,安置令坐,坐已禮拜,口唱是言:『我今恭敬禮拜尊者。』是時仙人,口即呪願淨飯王言:『唯願大王!常得安樂。』

「時,淨飯王白仙人言:『尊者何求故屈到此?為須衣耶?為須食乎?為復求須其餘諸事?須者但道,我悉備具,必與不違。』時阿私陀,諮白王言:『大王!當知,今我來者,無所乏少,不求衣食,一切諸事,悉所不須。然我今者故從遠來,欲見大王最勝童子。大王慈恩,願當示我善勝童子。』是時童子,在於寶座,睡臥眠寢。淨飯王語阿私陀言:『尊者大仙!少時留心,童子今眠,猶未覺寤,願待須臾。』時阿私陀即白王言:『大王!莫說如是語言,稱童子睡。何以故?我等雖寤,猶如睡人。大王!童子久來斷除,無復眠睡,晝夜恆為諸眾生等,得安樂故、大利益故,而入禪定。』

「時,淨飯王知童子眠寤時欲至,即入宮內,勅令莊嚴宮捨殿堂,淨水灑地,掃除糞穢,香水重灑,花散其上,在在處處,安置香鑪,燒雜妙香。復懸種種繒綵幡蓋,垂諸旒蘇,竪大寶幢。復懸無量真珠瓔珞真珠羅網,種種寶鈴,垂覆其上,懸眾雜寶,猶如日月星宿之光。復掛種種妙寶衣裳,喻如飛天,手持花瓔。復懸雜色朱紫紅黃種種眾毦。諸如是等,挍飾精麗莊嚴宮中,如乾闥城一種無異。復召釋種內外眷屬,最大最勝威德尊者,令來入宮,使共摩耶夫人一處。是時摩耶詣童子所,至已持手抱童子頭,令向仙人擬如禮拜仙人之足;是時童子威德力故,其身自轉,足向仙人。時,淨飯王更復共扶迴童子頭,令拜仙人;童子力故,足還自轉,向彼仙人。時,淨飯王復迴童子,頭向仙人,還復轉足,如是至三。其阿私陀遙見童子,是時童子,放常光明照觸大地,童子威德,端正可喜,色純黃金,頭如寶蓋,鼻直而圓,脩臂下垂,支節正等,無缺無減,具足莊嚴。

「時阿私陀即從座起,白於王言:『大王!莫將童子聖頭迴向於我。何以故?彼頭不合頂禮我足,我頭應當頂禮彼足。』復唱是言:『希有希有!大人出世,最大希有,大人出世!我本從天所聞之者,即此童子!真實定是,如彼不異。』時阿私陀整理衣服,偏袒右臂,右膝著地,伸其兩手,抱持童子,安其頂上,還複本座。本座坐已,還下童子,置於膝上。是時摩耶國大夫人即白大仙阿私陀言:『仁者尊師!當令童子禮大仙足。』阿私陀仙報夫人言:『國大夫人!莫作是語。今是童子,不應禮我;我及一切諸天世人,應當接足禮拜童子。』

「時淨飯王即持種種雜妙珍寶,以用嚫施阿私陀仙。時阿私陀,持自澡罐,以水洗手,受此施物,受已即持迴奉童子。時淨飯王白阿私陀大仙人言:『尊者大仙!我以此物,施於尊者,唯願納受。』仙人報言:『大王施我,我今迴施最勝童子。』淨飯王言:『我知大仙福田勝故,供養大師。』阿私陀仙,復報王言:『我今見是勝因緣故,迴施童子。』淨飯王言:『大聖尊仙!我今不解尊師此意。』仙人復言:『大王!當知,我今身心,深自歸伏於此童子。』淨飯王言:『何因何緣?願為解釋。』時阿私陀即報王言:『大王諦心,善聽是義,我當為王說其本末。大王!當知,我昔在於忉利天上,安居行道,忽見忉利一切諸天,歡喜踴躍,充遍其身,不能自勝,舞弄衣冠,跳躑悅豫。我時於彼,即便問言:「諸天仁者!何因何緣,歡喜騰躍,不能自勝,執持衣冠,舞弄躑躅?」作是語已,忉利諸天即答我言:「大德仙人!汝今知不?於下世間北方地內雪山之下,有釋種城,名迦毘羅,彼城有王,名為淨飯。彼王最大第一夫人,產一童子,端正可喜,人所樂見。身黃金色,頭圓鼻直,足滿臂長,猶如金像,備具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種好,必定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當轉無上清淨法輪。今此童子,相貌具足,決是無疑。今此童子,以自神力,能知此世及以過去未來世等,天人魔梵、沙門婆羅門等,一切世間,自證知已,分別法相,乃至略說種種苦惱,可解脫者令得解脫。」大王我於彼時,聞是語已故,來至此觀看童子。』時,淨飯王報仙人言:『若如是者,大憐愍我,大饒益我,無覆憂愁。更有何法,過四種行,四行過已,能勝能最。今此童子,既人所生,能於未來,得無上道。』阿私陀仙,復白王言:『大王!當知,彼等一切諸婆羅門,在在處處,云何得勝而證知耶?』時,淨飯王復更諮白於仙人言:『我今在於大仙之前,願為解說,令我樂聞。』時阿私陀答言:『大王!如我相傳婆羅門家,四毘陀經說,往昔有一婆羅門名曰羖羊,復有婆羅門名拔迦利,復有婆羅門名拔伽婆,復有婆羅門名末檀地,復有婆羅門名迦吒囉唎,復有婆羅門名般適尸棄,彼等皆得阿修羅王算計之法,得勝得上。復有仙人名阿帝利耶,復有一王名鉢囉摩檀那,復有一王名闍那迦,此等諸人,皆得除滅身苦方便。大王!當知,如是如是,今此童子,雖生人間,而過於人,得勝人法。大王!往昔復有一王名婆伽羅,大海奔濤,波浪如山,甚難得渡,非祖非父,彼身能渡。大王!諸如是等,雖生人間,有大威德,以威德故,過諸天人。』

「時淨飯王報仙人言:『若如尊師所宣說者,我無有疑,但我愛子,其心狹劣,故生驚恐。』阿私陀仙復語王言:『大王所有心狐疑者,今可諮問,悉為決之。』時淨飯王白言:『大師我實懷疑,如彼往昔,有調浮王、多羅求王、知離婆王、達離波王,諸如是等,不曾得見、不曾得知。我此童子,云何得知得見此事?願說因緣。』時阿私陀復報王言:『大王!我亦知王有是疑惑,不得言無。何以故?大王但聞他所說事,以意消息,籌量取之,用自決疑;凡其前後,所作諸王,未必一向有於證驗。大王!彼等諸王,子及父祖,勝劣不同,是故,大王!不可種姓獨取其勝,不可以家獨取其勝,不可以先生故而勝、後為不如;或有後出而勝先生。大王!譬如天曉之時,先現明相,然後出日。論其明相,未能照明,其日後出,普光大地,破一切闇,無有遺餘。大王!世間如是如是,或時生子勝父勝祖。』

「時,淨飯王白仙人言:『大德尊師!善以譬喻證明於事,慰解於我,令得決疑,心大安隱。大仙尊師!善攝受我。』時阿私陀復白王言:『大王!當知,我齒衰邁,餘殘無幾。今此童子,幼稚少年,春秋方盛,長大成就,當向山林出家學道;恨我朽耄,不覿慈顏。』時,淨飯王白仙人言:『大仙尊師!今是童子,決出家耶?』阿私陀仙報於王言:『大王今者不須疑慮。』時淨飯王迴頭顧視看國師面,時阿私陀問於王言:『大王內心欲作何語?』淨飯王言:『大德尊仙!此我國師婆羅門等,曾語我言:「今此童子,必定得作轉輪聖王。」』阿私陀仙復白王言:『大王!如我意者,終不虛妄,我今所語,誠實至真。』時淨飯王聞是語已,復更白言:『大仙尊師!若審然者,乃令我心,更大憂愁,切割我心,肝腸惱沸。』時阿私陀復報王言:『大王智慧,勿作是言。大王往昔高曾祖父,以行福業功德緣故,得度眾生到於彼岸,如是匠導,託作王兒,不但獨為治化人民,令得安樂而為王子。』時淨飯王復白仙言:『大師!我意亦然,思惟如是。今此童子,種我王世,荷負重擔,代我所憂,我至老年,出家入山,當修古道。』

「時淨飯王復白仙言:『大師!我意欲令我子常在,云何方便?及今幼年,勿使捨我。』阿私陀仙復白王言:『大王!我實不能專正決定說是方便,令作障礙。』

「時淨飯王復語仙人,作如是言:『大師善聽!我今當作種種方便,設方便已,不令我子,從今幼稚,及到盛年,不聽暫離,捨我出家。』阿私陀仙即問王言:『大王今者因何事故,說如是語?』時淨飯王報彼仙人阿私陀言:『尊師當知!如我國內,所有相師婆羅門等,皆語我言:「若是童子,在家當作轉輪聖王。」以是因緣,我如是語。』阿私陀仙復白王言:『大王!當知,彼等相師,皆大妄語。何以故?如是勝相,非是轉輪聖王之相。今此童子,有百善相,八十隨形,挺特殊好,分明炳著,皆悉具足。』時淨飯王問仙人言:『大師何等是此童子八十隨形之好?』時阿私陀具白王言:

「『大王當知,今此童子兩手掌內有金剛文。

「『大王!今是童子諸指爪甲薄而且軟。

「『大王!今是童子諸指爪甲其色赤紅猶如銅鍱。

「『大王!今是童子諸指爪甲悉皆潤澤。

「『大王!今是童子諸指妙色。

「『大王!今是童子諸指皆佣。

「『大王!今是童子踝骨不現。

「『大王!今是童子兩膝團圓有大光液。

「『大王!今是童子進止雍容安詳徐步。

「『大王!是童子行如師子王。

「『大王!是童子行猶如牛王。

「『大王!是童子行猶如鵝王。

「『大王!是童子行安詳徐步猶如耳璫。

「『大王!是童子行安庠如住。

「『大王!是童子身形體挺直。

「『大王!是童子身形體柔軟。

「『大王!是童子身形體滑澤。

「『大王!是童子身膚體上充。

「『大王!是童子身出妙熏香。

「『大王!是童子身膚體無上。

「『大王!是童子身膚體整肅。

「『大王!是童子身支節分解,各自分明。

「『大王!是童子身膚體顯現如大梵王。

「『大王!是童子身膚體無戾。

「『大王!是童子身膚體清淨無有黑[黑*幹](古汗切)。

「『大王!是童子身無有諸病。

「『大王!是童子身圓滿正等。

「『大王!是童子身七處齊滿。

「『大王!是童子身具足諸好。

「『大王!是童子身遍體端正。

「『大王!是童子身行處淳淨。

「『大王!是童子身最勝無垢諸毛清淨。

「『大王!是童子身無有垢障能出淨光。

「『大王!是童子身常光一尋。

「『大王!是童子腰猶如弓弝(百雅切)。

「『大王!是童子腹無有破壞(謂其皮不皺欇等)。

「『大王!是童子臍深隱妙好。

「『大王!是童子臍團圓不散。

「『大王!是童子臍猶如車輪。

「『大王!是童子臍分明右旋。

「『大王!是童子手不麁不澁。

「『大王!是童子手如兜羅綿。

「『大王!是童子手掌心之中文理畫深。

「『大王!是童子手文理冊畫柔軟光澤。

「『大王!是童子手文不破散。

「『大王!是童子手所有冊文分明次第。

「『大王!是童子手兩腕闊大。

「『大王!是童子頭猶如踝骨。

「『大王!是童子口脣色猶如頻婆羅果。

「『大王!是童子面顏貌寂靜。

「『大王!是童子舌薄而且長如赤銅色。

「『大王!是童子聲深而清亮。

佛本行集經卷第九

 

上篇:佛本行集經

下篇:佛說眾許摩訶帝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本緣部目錄

【註音版】大輪金剛陀羅尼

大輪金剛陀羅尼...

右繞佛塔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捨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僧及...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600卷)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一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二 大般...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如是我聞:一時,婆伽婆入於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

佛說眾許摩訶帝經

佛說眾許摩訶帝經卷第一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

大魚事經

佛說大魚事經 東晉天竺三藏竺曇無蘭譯 聞如是: 一時...

佛說睒子經

佛說睒子經 西秦沙門聖堅奉 詔譯 聞如是: 一時,佛...

佛說義足經

佛說義足經卷上(八雙十六輩) 吳月支優婆塞支謙譯 桀貪...

八識規矩補註

八識規矩補註序 八識頌凡八章。文略而義深。乃集施頌...

佛說見正經

佛說見正經(亦名生死變識經) 東晉天竺三藏竺曇無蘭譯...

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

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序 御製 大朴既散,有為遂作。名...

大乘捨黎娑擔摩經

大乘捨黎娑擔摩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卿傳法...

【註音版】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qi)梵(fn)游化諸國,至廣嚴城,...

西方確指

西方確指序 丁未夏過雪山和尚方丈。和尚出一書授(餘...

明佛法根本碑

明佛法根本碑 大興善寺大曼拏攞阿闍梨三藏智慧論述 佛...

佛說諫王經

佛說諫王經 宋安陽侯沮渠京聲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

【佛教詞典】賣峭

(雜語)以物高賣也。虛堂延福錄七曰:釋迦老子,一生...

【佛教詞典】咒願受食

子題:受食前咒願、嚫訖下食 行事鈔·訃請設則篇:「四...

用零散的時間來修系緣念佛法

我們常說,念佛一定要建立在信願上,要用心把念佛人自...

何不為自己積點福

我有位朋友在昆明的錢局街做了幾年服裝,店小乾坤大,...

先把六根收起來,感官是一個最低級的快樂

愛取的煩惱,它一定是兩個之間的作用,一個能愛取,一...

動一個念頭,也如發射一份電波出去

一念之力 我們的心念,決定言語看不慣某人時,就會常發...

世亂已極,將何以治

昔有問於予曰,世亂已極,將何以治。予曰,汝若能知亂...

80後工科博士的自白:我為什麼選擇念佛法門

末學於1986年12月生於河南的一個小鄉村,2013年工科博...

佛教念珠的實用性

佛教念珠有一百八顆、五十四顆、四十二顆或二十一顆數...

文珠法師《沙田大會堂佛學演講》

世界和平 世界和平,是每個人都關心的問題,亦是人類...

【佛學漫畫】禪宗四祖道信法師

四祖道信是禪宗歷史上承上啟下的重要祖師,從他開始,...

勿在虛假的物質生活中打轉

佛法說人身難得,既然得了人身,卻不了解因果、心性的...

無常不是說著玩的,要正確去面對

好景不常在,好花不常開,七天的時間,轉瞬之間就過去...

什麼是有漏與無漏福報

問: 阿彌陀佛!師父,現在好多師兄是初學佛,他們在...

【視頻】八十八佛大懺悔文(文殊講堂僧眾)

八十八佛大懺悔文(文殊講堂僧眾)

【視頻】《大乘本生心地觀經》聆志居士讀誦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聆志居士讀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