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本行集經卷第三十二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佛本行集經卷第三十二

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譯
二商奉食品下

「爾時,世尊從羊子種樹林起已,安庠漸至一樹林下,彼樹林名差梨尼迦(隋言出乳汁林)。到彼林已,結加趺坐,經於七日,為欲受彼解脫樂故。爾時,世尊經七日後,正念正知,從三昧起。如是世尊,經七七日,以三昧力,相續而住。然彼善生村主之女,佈施乳糜,一食已後更不別食,至今活命。

「爾時,彼處從北天竺,有二商主,一名帝(當梨反)梨富娑(隋言胡瓜),二名跋梨迦(隋言金挺)。彼二商主,有多智慧,心細意正,彼二商主,從中天竺依土所出,種種貨物,滿五百車,大得宜利,從中欲還北天竺國,時彼路經差梨尼迦林外不遠,次第而行。彼等商主,別有一具調伏之牛,恆在先行,若前所有恐怖之處,而彼一具調善之牛,如打橛縛駈不肯行。

「爾時,彼處差梨尼迦所護林神,彼神隱身,密捉持是二調牛住,不聽前過。彼二商主,各持優鉢羅花之莖,打二調牛,猶不肯行,其餘所駕五百車牛,皆不肯動。其諸車輪,並不復轉,其皮鞦索,悉皆自斷,其餘轅軛軸轄轂輻箱輞、欄板鞅[革*玄]勾心,或折或破,或碎或裂,如是變怪種種不祥。

「爾時,帝梨跋梨迦等,心生恐怖,皆大憂惱,身諸毛孔,皆悉遍竪,各相謂言:『我等今者值何怪禍?遇何災殃?』各各去車兩三步地,頭戴十指合掌頂禮一切諸天、一切諸神,至心而住,作如是言:『乞願我等今者所有災怪殃咎恐怖早滅,安隱吉利。』

「爾時,彼林所守護神,現自色身,慰勞彼等諸商主言:『汝等商人!勿生恐怖!汝等此處,無一災禍,無一諸殃,不須怖畏。諸商主等!此處唯有如來、世尊、阿羅呵、三藐三佛陀,初始成佛無上菩提,今日在此林內而住。但是如來得道已來,經今足滿四十九日,未曾得食。汝等商主!今若知時,可共往詣向彼世尊、多陀阿伽度、阿羅呵三藐三佛陀所,最宜在前,將麨將酪蜜摶奉彼,汝等當得長夜安隱安樂大利。』時二商主聞彼林神如是言已,即白神言:『如神所教,我等不違。』而彼二商,即各將麨酪蜜和摶,共諸商人往詣佛所。既到彼已,時二商主,遙見世尊,可憙端正,世間無比,乃至猶如虛空眾星,莊嚴身體諸相,見已心大敬重,清淨信向至世尊前,到已即便頂禮佛足,卻住一面。時二商主,共白佛言:『世尊!願為我等,受此清淨麨酪蜜摶,愍我等故。』

「爾時,世尊如是思惟:『往昔一切諸佛、世尊、阿羅呵、三藐三佛陀,悉皆受持鉢器以不?』爾時,世尊內生智見,即知過去一切諸佛、多陀阿伽度、阿羅呵、三藐三佛陀,一切盡皆受持鉢器。是時世尊復如是念:『我今當以何器而受二商主食麨酪蜜摶?世尊欲受。』發此心已,時四天王,各從四方,速疾共持四金鉢器,往詣佛所,到已各各頂禮佛足,卻住一面。而四天王,卻住立已,將四金鉢奉上世尊,作如是言:『唯願世尊!用此鉢器,受二商主麨酪蜜摶,愍我等故,我等長夜當得大利大樂大安。』世尊不受,以出家人不合畜此。彼四天王,捨四金鉢,將四銀鉢奉上世尊,作如是言:『世尊!可於此器受食,略說乃至,為我當得大利大安。』世尊不受。如是更將四頗梨鉢,而亦不受。如是更將四琉璃鉢,而亦不受。如是更將四赤珠鉢,而亦不受。次復,更將四瑪瑙鉢,而亦不受。次復,更將四車璩鉢奉上世尊,如來亦復不為其受。爾時,北方毘沙門王,告於諸餘三天王言:『我念往昔,青色諸天,將四石器,來奉我等,白我等言:「此石器內,仁等!可用受食而喫。」

「『爾時,別有一天子,名毘盧遮那,白我等言:「仁等天王!慎勿於此石器之內受食而喫,仁但受持相共供養,比之如塔。所以者何?當來有一如來出世,其如來號釋迦牟尼。仁等!宜將此四石鉢,奉彼如來。」仁等天王!今是時至,可將石鉢持奉世尊。』

「爾時,四鎮四大天王,各各皆將諸親眷屬圍遶,速至自宮殿中,各執石鉢,端正可喜,其色紺青,猶如雲隊,盛以天花著滿其內,將一切香用塗彼鉢,復持一切諸妙音聲供養彼鉢,速詣佛所。到已共將四鉢奉佛,而白佛言:『唯願世尊!受此石鉢,於此鉢內,受二商主麨酪蜜摶。愍我等故,各令我等長夜獲得大利安樂。』

「爾時世尊復如是念:『此四天王以信淨心,奉我四鉢,我亦不合受持四鉢,若我今於一人邊受,則三人心各各有恨;若二人邊受於二鉢,二人心恨;若三人邊受於三鉢,一人心恨;我今可總受此四鉢,出神通力持作一鉢。』爾時,世尊從於提頭賴吒天王邊受鉢已,而說偈言:

「『施善世尊好鉢盂,  汝決當成妙法器,
  既於我邊奉淨鉢,  必增智慧正念心。』

「爾時,世尊從於毘留勒叉天王邊受鉢已,而說偈言:

「『我觀真如誰施鉢,  彼得正念增長心,
  有能養育世令安,  速成妙樂清淨體。』

「爾時,世尊從於毘留博叉天王邊受得鉢已,而說偈言:

「『汝以淨心施淨鉢,  清淨實心奉如來,
  當來速得清淨心,  人天世間得稱意。』

「爾時,世尊從毘沙門大天王邊受於鉢已,而說偈言:

「『清淨持戒佛世尊,  善伏諸根施全鉢,
  不缺壞心殷重施,  汝當來世得淨田。』

「爾時,世尊受四鉢已,如是次第相重安置,左手受已,右手按下,神通力故,合成一鉢,外有四脣。而說偈言:

「『我昔功德諸果滿,  以發哀愍清淨心,
  是故今四大天王,  清淨牢固施我鉢。』

「而有偈說:

「『當時世尊欲受食,  諸天四方持器來,
  各以奉施佛如來,  受已神通作一鉢。』

「爾時,世尊於新淨潔天施鉢內,從彼北天帝梨富娑並跋梨迦(前代譯稱提謂波利,此葢婆羅門楚夏耶,未知孰是?斯經二商主名非深失)二商主邊,受於麨酪蜜和之摶,慈愍故受,如法而食。食已即告彼二商主及諸人言:『汝商主等!來從我受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復受五戒,當令汝等長夜安樂獲大善利。』其二商主,及諸眷屬,聞佛語已,即共白言:『如佛聖教,我等不違。』即便共受三自歸依。彼二商主,於人世間,最初而得三歸五戒優婆塞名,所謂帝梨富娑二商主等。爾時,世尊以二商主生隨喜故,而說偈言:

「『所施色味具足圓,  受已方便離煩惱,
  其中雜和多種物,  是故名為麨酪漿。
  噉訖身體潤澤光,  面色輝花容貌顯,
  氣力充實而得益,  除飢渴惱心獲安。
  如是漿施佛世尊,  令諸梵行得飽滿,
  我今所受已食足,  是二商主奉麨摶。
  日種甘蔗族所生,  讚嘆是人為最上,
  以此佈施功德故,  當到聖智極果中,
  復得盡於諸漏邊。  以因如是業行故,
  後更轉轉無恐怖,  漸得脫於諸有纏,
  既入無漏得清涼。  譬如良田善平正,
  種子穀苗悉皆好,  風雨潤澤復隨時,
  禾稼成長自豐饒。  如是皆由多種子,
  生已漸漸增茂盛,  諸穀充溢倍多加,
  所收之子不可量。  亦如成就諸戒行,
  能廣佈施眾飲食,  後得果報難可論,
  以昔成利故使然。  若人欲求於後利,
  望其轉得饒益果,  唯有供養仁智尊,
  當成果報妙菩提,  並得善逝世間解。
  自己得心多種利,  復能向他作法饒,
  彼得自益利眾生,  是故名為大智者。
  欲得自利利一切,  欲得求道導世間,
  應於三寶佛法僧,  發心當生正信行。
  以信心故得果報,  廣大善達信行邊,
  即得戒行難思議,  即得最勝無上道。
  佈施能得此勝報,  觀見世界真實如,
  又得道智滿足充,  聖者能如是正見。
  彼得是見名正念,  散諸垢結等塵勞,
  證得無畏大涅槃,  解脫世間一切苦。
  如是具足一切法,  諸聖讚歎此最尊。
  生老病死等既無,  悲苦別離皆滅盡,
  十力世尊歎此樂,  當得不生死處常。』

「爾時,帝梨富娑二商主等,及諸商人,共白佛言:『世尊!我等諸人,今在道路,唯願世尊!為我等故,作吉祥願,當令我等無有障礙速疾而至自所居國。』爾時,世尊為二商主及諸商人,作吉祥願,而說偈言:

「『願令二足大吉利,  一切四足亦大安,
  行路至處多吉祥,  所向諸方悉如意。
  晝夜行坐皆慶適,  日中所在亦多宜,
  於一切處願從心,  商主商人並康健。
  希望子故種田作,  散子既竟望收多,
  一切商人求利行,  入海艱難採珍寶,
  汝等承望故行路,  願所規獲利速成。
  我今得道快喜歡,  汝隨至方皆願吉,
  心所欲取一切利,  如汝等願速稱心,
  行向經歷所至方,  悉願無有諸障礙。』

「爾時,商主同白佛言:『世尊!願乞我等一物作念,若到本鄉,不見世尊,當以彼物作塔禮拜,以表憶念大聖世尊,我等諸人,供養尊重,盡今形壽。』

「爾時世尊即與諸商佛身髮爪以用作念,而告之言:『汝等商主!此之髮爪,今持與汝,令汝作念,若見此物,與我無異。於後當更別有一石從空而下,至汝等處,汝等若見,當還起塔供養尊重。』

「爾時,帝梨二商主等,從於佛邊受髮爪已,作如是念:『此之髮爪,乃是身上所棄之物,法非勝妙,不合尊重。』無供養心。

「爾時,世尊知彼一切商人心已,告彼等言:『汝等商主,莫作是念。我憶往昔,無量無邊,不可計劫,有一世尊,出現於世,名曰然燈如來、多陀阿伽度、阿羅呵、三藐三佛陀、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我於彼時作一婆羅門摩那婆,具足解於四毘陀論。我於爾時,見彼世尊,入於一城,城名蓮花。我於彼時,以五莖青優鉢羅花,散彼佛上,即便發於菩提之心。時彼世尊,即授我記:「汝摩那婆!於未來世,時節過數阿僧祇劫,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多陀阿伽度、阿羅呵、三藐三佛陀。」我時於彼世尊法中,捨離居家,剃除鬚髮,而便出家。我出家後,一切諸天,取於我髮,一髮即有十億諸天,作分將行,而共供養。從彼已來,我今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佛眼觀彼等眾生,無一眾生各在佛邊而不皆得證涅槃者。我於彼時,既未免脫貪慾瞋癡,猶尚供養我之髮爪,無量眾生千萬億數而得涅槃,況復今日盡諸一切煩惱,結惑貪慾恚癡皆悉除滅,汝等何故不大尊重我此清淨無染髮爪?』

「爾時商主及諸人等,聞於世尊說是往昔因緣之事,即於髮爪,生希有心,生大尊重恭敬之心,頭頂一心,禮世尊足,圍遶三匝,卻步而行。有偈說言:

「『有眾商人諸方過,  樹神發覺告彼言,
  此有自利得世尊,  汝等頂禮佈施食。』

「如是世尊,四十九日不得飲食,既始於彼商人等邊得於此食。世尊食後,往昔業力,忽然患腹而不消化。

「爾時,山居有一藥神,將彼新出微妙甘美呵梨勒菓,往詣佛所,到佛所已,頂禮佛足,卻住一面白言:『世尊!若有患腹,此呵梨勒,最初新出微妙甘美,我今將來,奉上世尊。若佛知時,為我納受此呵梨勒,受當食噉,慈愍我故。』世尊食此呵梨勒後,腹內有病即得除愈。

「爾時,世尊即便納取彼呵梨勒,為彼藥神生慈愍故,受已即告彼藥神言:『來汝藥神!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當受五戒,汝當長夜得作大利多得安樂。』彼藥神聞佛此言已,即白佛言:『善哉!世尊!我不違佛。』即受三歸併及五戒。當於彼時,一切藥神諸女天中,以再過受三自歸依並及五戒,最初為首作優婆夷,所謂大藥神圍遶彼所居山女天藥神。

「爾時,世尊從彼藥神女天,受其所奉呵梨勒果即便噉食,食已取核,於彼地方,即便種彼呵梨勒核,以佛威神自在力故,即日即生,即成根莖,枝條大樹,即出葉花,果實成熟。世尊腹內病即除愈,不復患苦。

佛本行集經梵天勸請品第三十六上

「爾時,世尊從彼差梨尼迦林出,安庠還至菩提樹下。時,彼國內若男若女,困篤著床,萎黃重病,不可療治,難得差者,其人不久,欲取命終,然氣未斷,即送林中,以之為葬。而菩薩在苦行之時,於彼林內,有一婦女,名羅娑耶,氣猶未斷,對菩提樹,相去不遠,而其眷屬,棄捨委地。而彼婦女,遙見菩薩在道樹下修行苦行,見已內心生大敬信,生敬信已,從身脫衣,置於一邊,白菩薩言:『大聖尊者!若仁從此苦行而起,得渡煩惱海之彼岸,滿足自願彼時脫恐身無衣服,可收取我此糞掃衣,隨意所用,慈愍我故。』時彼婦女,經歷時日,其命始終,以向菩薩,生正信故,氣斷之後,藉彼善根,即得上生三十三天,作天玉女,威德甚大,光相炳然,得成天身,神通自在。生彼天已,自發此念:『我何業果,令我如是成就此身?』而彼思念自識宿命,我於往昔,在人間時,作婦女身,以糞掃衣,佈施世尊,隨意所用,藉彼善業,我今成就如是果報。彼復更念:『世尊今既未受於我糞掃衣用,我猶尚得如是果報神通之力,況復世尊,納我衣用,豈可不得勝此果報?』

「爾時彼天,以玉女身,放勝光明,於夜半時,往詣佛所,其光遍照,彼林樹間,到佛所已,頂禮佛足,卻住一面。彼玉女天即白佛言:『善哉!世尊!取我所施糞掃之衣,隨意所用,慈愍我故。』而世尊受彼糞掃衣,為玉女天,生慈愍故。如來受已,告彼天言:『來玉女天!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復受五戒,汝當長夜得大利益得大安樂。』彼玉女天聞佛語已,即白佛言:『如世尊教,我不敢違。』即受三歸併及五戒。時,玉女天見世尊受其糞掃衣,以是因緣,心大歡喜,踴躍無量,遍滿其體,不能自勝。彼玉女天,頂禮佛足,圍三匝已,即從彼處沒身不現。

「爾時,世尊發如是心:『我今將此糞掃之衣,何處而洗?』發是心已,帝釋天王為如來故,去林不遠化出一河,其水清淨,無有穢濁。帝釋天王,於河岸邊,更復化作三片大石,其第一石,擬世尊坐。其第二石,洗糞掃衣,帝釋天王手自澆水。其第三石,洗衣訖已,擬曝使乾。時曬衣石,以佛威神,從虛空飛往到北天竺,為彼帝梨富娑商主等作於塔,為供養故。

「(摩訶僧祇師作此說:『如是次第七七日誦。』或復有師說言:『此事經二七日。』或復有師說言:『此事經三七日。』或復有師說言:『此事經四七日。初一七日,諦心而在菩提樹下,第二七日,漸次移在不瞬眼塔。』)

「爾時,世尊從彼不瞬眼塔而起,起已至羅闍那樹下,到樹下已,經於七日,加趺而坐,受解脫樂,安禪不起。

「爾時,世尊過七日已,正念正知,從三昧起。是時帝梨富娑,並跋梨迦,二商主等,從迦浮吒城發,漸至佛所,至佛所已,乃至略說,圍遶三匝,從佛而行。爾時,世尊從羅闍那樹下起已,安庠漸至目真隣陀樹下而坐,到已乃至當說偈言。

「爾時,世尊過彼七日,於晨朝時,著衣持鉢,詣難提迦村主之家。到彼家已,卻在一邊,嘿然立住,為求食故。其村主女,既見世尊在門一邊嘿然立住欲乞求食,見已即從世尊手內擎取於鉢,將至家裡,以好種種百味飲食,滿置其中,出奉世尊,而作是言:『唯願世尊!受我此食,慈愍我故。』世尊受納善生村主女人食已,即告女言:『來汝善生!受三歸依並及五戒,汝當長夜得大利益得大安樂。』其善生女聞佛語已,白言:『世尊!如世尊教,我不敢違。』即受三歸併及五戒。是時善生,最初人間,再受三歸及受五戒作優婆夷,所謂善生村主之女。是時世尊,從善生女受食,食已在彼菩提樹下而坐,受解脫樂,復經七日。

「爾時,世尊過七日已,正念正知,從三昧起。於晨朝時,著衣持鉢,安庠漸至斯耶那耶婆羅門家,到已住在其門一邊,嘿然求食。其斯耶那耶既見世尊在門外立嘿然求食,見已即從世尊乞鉢執已,將入自家,以好種種百味飲食,種種羹臛,滿和鉢中,持將奉佛,復白佛言:『唯願世尊!受我此食,慈愍我故。』而世尊從斯耶那耶婆羅門邊受得食已,即告彼言:『來婆羅門!乃至應受三歸五戒。』彼婆羅門,聞佛言已,如佛所教,而受三歸乃至五戒。是時世尊,從斯耶那耶婆羅門所得飯食已,受持漸漸安庠行至曼他那塔(隋言攪酪木塔),食訖,如法歛衣,還向菩提樹下,加趺而坐,經於七日,乃至受於解脫之樂。

「爾時,世尊過七日已,正念正知,從三昧起,於晨朝時,著衣持鉢,漸漸行詣斯耶那耶親裡眷屬四姊妹邊。四姊妹者,一名婆羅(隋言力),二名摩低婆羅(隋言極力),三名嵩陀梨(隋言端正女),四名鉗(薑嚴反)婆迦梨(隋言瓦師)。到彼等家,在一面立,嘿然而住,為乞食故。其四姊妹既見世尊嘿然立住,見已即從世尊,乞鉢入家,盛取百味飲食,色妙具足,種種羹臛,滿置鉢中,持以奉佛。復作是言:『唯願世尊!受我此食,慈愍我等。』時世尊受彼四姊妹百種飲食,為慈愍故,受已即告彼姊妹言:『來汝姊妹!從我受持三歸五戒,汝等當得長夜利益安隱樂故。』彼四姊妹,聞佛語已,即白佛言:『如世尊教,我等不違。』即便共受三歸五戒。是時世尊,從彼姊妹受佈施已,安庠漸到曼他那塔。到已隨意如法飽食,還向菩提樹下而坐,受解脫樂,經一七日。

「爾時,世尊七日已過,正念正知,從三昧起。於晨朝時,著衣持鉢,安庠漸至羊子所種尼拘陀樹,未至樹邊,從菩提樹其間半路,見有一箇放牛婦人,攪酪出酥。爾時,世尊漸至於彼牧牛婦所,到已去彼婦人不遠,嘿然而立,為求食故。時彼婦人既見世尊去其不遠嘿然立住,見已即從世尊乞鉢,滿中盛酪,以奉世尊,而白佛言:『大聖尊者!受我此酪,為慈愍故。』是時世尊,從彼婦邊受得酪已,告彼婦言:『來姊!汝受三歸五戒,必當長夜大得利益獲安樂故。』是時婦人,隨佛教受三歸五戒。是時世尊,隨意飽食,洗鉢訖已,漸至羊子前所種蒔尼拘陀樹其下而坐,受解脫樂,經一七日。爾時,世尊過彼七日,正念正見,從三昧起。是時忽有諂曲求過一婆羅門,來詣佛所,到已共佛慰喻問訊,說種種語,卻住一面。而白佛言:『瞿曇沙門!云何名為婆羅門也?婆羅門者,作何法用?凡有幾法?』如來知已,即出如是師子吼音,而說偈言:

「『除滅一切諸罪業,  是故名為婆羅門,
  清淨無有諂曲心,  內外正定常安住。
  如法修行諸梵行,  口言心念亦復然,
  能於一切處無貪,  是名婆羅門種姓。』

「如是間中,凡八七日,前三七日,全不食噉。自餘五七,方始求食。

「爾時,世尊坐一三昧,其三昧名遍觀世間,而世尊以無上佛眼,觀世間時,見於世間,或有眾生,從地獄出,還墮地獄;或有眾生,從地獄出,生畜生身;或有眾生,從地獄出,受餓鬼身;或有眾生,從地獄出,受於人身;或有眾生,從地獄出,受於天身。

「或有眾生,從畜生脫,受地獄身;或有眾生,從畜生脫,還生畜生;或有眾生,從畜生脫,受餓鬼身;或有眾生,從畜生脫,生於人間;或有眾生,從畜生脫,生於天上。

「或有眾生,從餓鬼脫,墮於地獄;或有眾生,從餓鬼脫,還受餓鬼;或有眾生,從餓鬼脫,墮於畜生;或有眾生,從餓鬼脫,生於人間;或有眾生,從餓鬼脫,生於天上。

「或有眾生,從人間死,墮於地獄;或有眾生,從人間死,墮畜生中;或有眾生,從人間死,墮於餓鬼;或有眾生,從人間死,還受人身;或有眾生,從人間死,生於天上。

「或有眾生,從天上墮,生地獄中;或有眾生,從天上墮,落畜生中;或有眾生,從天上墮,受餓鬼身;或有眾生,從天上下,生於人間;或有眾生,從天上死,還生天中。

「爾時,世尊見諸眾生,著於諸見,或有眾生,以於慾火,燒然其體,或瞋恚火,或愚癡火,熱燒其體,著於欲事,欲事惱故,即生歡樂,瞋恚癡等,一切亦然。而世尊見諸眾生等,為三毒火之所焚燒,即說如是師子吼言:『此世間中,諸眾生輩,為有所纏,精勤造業,得於是形,身為大患。處處念著,所生邪意,即常增長,如所增長,即成此有。以有著故,於諸世間,有諸眾生;以有著故,還思念有,即成於有。而其彼等一切眾生,所有之處,即彼有處,受於有苦,若能滅於彼諸有苦,於此法入,學行梵行,是名梵行。若有沙門及婆羅門,以著有患,知出諸有,彼等皆名無著諸有,如是知已,能出諸有,我如是說。若復沙門及婆羅門,以有而說,欲脫諸有,彼等一切不名脫有,我如是說。如是之人,墮於邪道,名受大苦,我如是說。捨於世間一切邪道,盡彼一切諸苦業果,既盡諸苦,即名無有。此是世間,眾生我見,各各皆以無明所欺,樂著諸有,著諸有已,即不能得解脫諸苦。若復有人,於一切處觀察諸有,於一切處未遠離有,而一切處並在於有,既住在有,是名無常,是名為苦,是名無實。於無實法,如是如是,如實正智,應當觀知。若能如是正智觀者,即盡諸有,及愛盡已,於無有處亦不心念,是則名為得滅。比丘既得滅已,即更不生於後世有,不受後身,即能降伏一切眾魔,即得勝於一切鬪陣,即一切處得大利益,於諸有處,不念不思。』

佛本行集經卷第三十二

 

上篇:佛本行集經

下篇:佛說眾許摩訶帝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本緣部目錄

【註音版】佛說無常經·臨終方訣附

佛說無常經·臨終方訣附...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御製無量壽佛讚  西方極樂世界尊,  無量壽佛世希...

佛說療痔病咒

(可治癌症跟痔瘡、青春痘等等) 佛說療痔病咒: 怛(dan...

龍舒增廣淨土文

龍舒淨土文序 華嚴經云。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

太子須大拏經

太子須大拏經 西秦沙門聖堅奉 詔譯 聞如是: 一時佛...

眾經譔雜譬喻

眾經譔雜譬喻卷上 比丘道畧集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佛說九色鹿經

佛說九色鹿經 吳月氏優婆塞支謙譯 佛言:「昔者,菩薩...

佛本行集經

佛本行集經卷第一 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譯 發心供養品第...

餓鬼報應經

尊者大目揵連,從佛在耆闍崛山中,遊行恆水邊,見諸餓...

佛說五母子經

五母子經 吳月氏國居士支謙譯 昔者有阿羅漢在山中奉行...

【註音版】曼殊室利菩薩十大願王

曼殊室利菩薩十大願王...

如來莊嚴智慧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經

如來莊嚴智慧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經卷上 元魏天竺三藏曇...

無門關

禪宗無門關 說道無門。盡大地人得入。說道有門。無阿...

佛說鹹水喻經

佛說鹹水喻經 失譯人名今附西晉錄 聞如是: 一時,婆...

【註音版】佛說輪轉五道罪福報應經

佛說輪轉五道罪福報應經...

佛說校量數珠功德經

佛說校量數珠功德經 大唐天竺三藏寶思惟譯 爾時,文殊...

金剛三昧經

金剛三昧經序品第一 北涼失譯人名 如是我聞: 一時佛...

【佛教詞典】四種空性

【四種空性】 p0435 瑜伽十二卷八頁云:當知空性、略有...

【佛教詞典】諸識轉變

問:云何應知依識所變,假說我法,非別實有,由斯一切...

淨土學人要做鈍功夫

對淨土經典的熏修如果沒有達到熟悉的程度,我們的舉心...

觀音菩薩如何救苦救難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到觀世音菩薩救苦救難,若遇黑...

臨終最怕不是風動幡動,而是仁者心動

接著來談一談淨土法門跟聖道法門之間的結合。淨土宗的...

聖嚴法師:時時心有法喜

《法華經》中把凡夫世界形容為火宅,把佛法形容為出離...

阻礙你們晉陞的人

在密蘇里州聖路易斯市,有一家大型公司。一天,員工們外...

慧律法師:說僧過惡,犯大重罪

【佛陀不允許任何人造口業、譭謗出家僧眾,若說僧尼過...

淨慧法師:佛力加持與機緣

各位大德: 第二個七又開始了,時間如流水一般逝而不...

有這五心,何來心累的羈絆

養生的方法,可謂多如牛毛。其實,真正的養生是養心。...

千句偈不如一句有益的偈語

唱誦毫無義理的千句偈語,不如唱誦一句有法益的偈語,...

西方極樂世界在當下

《彌陀經》上釋迦佛告訴我們,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

往生論(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

(婆藪槃頭菩薩 造 元魏菩提流支 譯) 世尊我一心,歸命...

對經典不尊重和褻瀆,都會有後果的

把這個經典作為枕頭,你去這樣作的話,就會損你的福報...

【視頻】禮佛大懺悔文晚課(法鼓山)

禮佛大懺悔文晚課(法鼓山)

【視頻】《佛說分別經》聆志居士念誦

《佛說分別經》聆志居士念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