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本行集經卷第十七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佛本行集經卷第十七

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譯
捨宮出家品下

「爾時,車匿既聞太子如是語已,自心思惟:『聖子今者,決欲出家,不肯住也。』如是念已,故發大聲大言大語,問太子言,望使宮人覺知:『太子聖子!恆常知諸時節所作之事,常依順時,今是何時,而喚索馬?聖子若欲往詣園林觀看善地遊戲之者,此非其時,何用馬為?聖子今日無有怨讐,復無違逆反叛之人,四方安靜,復無有人擾攘離亂,邊壃一切無有逃亡,外方隣邦亦無侵奪,欲共聖子鬪戰之者,聖子覆蓋一切大地,唯一無二,今何假須馬王乾陟?聖子今日此處宮內,諸婇女等共相圍遶,歡娛受樂,猶如天主歡喜園中,釋提桓因,共諸天女,周匝圍遶;聖子亦然,在此宮內,寶床上坐,何用於馬?但願安心,於此百千婇女之中,聽作音聲娛樂而住。』是時車匿,口如是言,又復以手,拔諸婇女頭髮令寤,又以腳蹋彼婇女身,但彼婇女不覺不知,以上諸天神通力故。爾時,太子心內生疑畏眾人覺,私密細聲,以於此偈告車匿言:

「『同生車匿汝當知,  我觀宮內如塚墓,
  亦似蛆蟲穴無異,  如與羅剎同共居,
  東西南北狼籍眠,  又類受胎初泡水。
  車匿我見五慾苦,  心意不願在此宮,
  若游諸方我不喜,  以見老病及死尸。
  車匿速將乾陟來,  我今決欲出家去。』

「爾時,車匿聞於太子如是言已,猶如勐獸著於毒箭,生大苦惱,大聲而哭,白太子言:『聖子!今可捨諸尊乎?』太子報言:『善生車匿!我今欲求勝上之處,寧捨現前諸尊親族,勿令未來我及眷屬入於死命鬼口之中。』更為車匿而說偈言:

「『我當求於涅槃故,  寧捨親族向出家,
  未來死鬼劫奪人,  命一入口悉食盡。』

「爾時,車匿重聞太子如是言已,復更慇懃白太子言:『大聖太子!一切世人謂言:「太子決定得作大轉輪王。」云何欲捨?』太子又斷車匿此言:『咄汝車匿!莫如是語!我昔在於兜率天上,勝於此處,曾作天王,悉領於彼三十三天,我於是時,猶不樂於彼處之樂。何以故?以見生死無常患故,況復今日此人間乎?少時在於此人境界,多有患濁,處此王位,雖復治世,暫時自在,而不得離病死之怖。但世間中,有死命鬼治世之處,彼之諸王即不能得自在安樂。』車匿復更報太子言:『大聖太子!雖復太子不用世位,但淨飯王今已年老,太子盛壯,勿令大王心生苦惱。』太子報言:『善生車匿!我今於此大父王邊,心生愛敬,如父愛我,我倍愛父,大王奇特,敬愛親族,我亦不欲捨諸親族,我於親眷亦復不作諸餘異心。但我大畏,大怖大驚,諸有之中受生死苦,今日欲求解脫法故,而暫捨離所愛重親,當來世中能愍救護諸眷屬故,又未來世不相離故。』

「爾時車匿白太子言:『大聖太子心決定耶?要須捨俗求出家乎?』太子報言:『善生車匿!我已立要。』車匿又言:『為何事故?』太子答言:『我見世間無常過故,意欲專求彼勝處耳。』車匿復問:『以何緣故,覓彼勝處?』太子答言:『若使世間,無生無死,無老無病,無愛別離,無怨憎會,得王位已,受諸功德,無有無常,境界真實,一生人中,無有濁穢;若如是者,可令我於此處心樂。汝善車匿!莫違我心,我已勅汝,急速被帶我同日生馬王乾陟。』車匿白言:『如太子勅,不敢有違。』其車匿聞太子如是勅語言已,亦識太子深心之意,亦復先知淨飯王勅嚴制禁重,但以諸天神力加故,發心欲取乾陟將來太子之前。而有偈說:

「『車匿以天神力加,  忍違大王勅命制,
  兼以菩薩昔願滿,  發意遂取馬莊嚴。』

「爾時車匿即至廄中,於槽櫪上,搦取乾陟,即以純金,作迦毘遮,七寶莊嚴,串於馬口。牽出離槽,別繫餘橛,刮刷其背,先以柔軟輕細之物屧於嵴上,以金所成七寶莊嚴鞍韀而被,上覆金網。如是具足被帶馬已,即牽將向太子之前。是時乾陟同生馬王,遙見太子身力壯故,遍體歡喜,出大鳴聲。時,其乾陟馬王吼喚出聲之時,聞半由旬;時首陀會一切諸天,以神力故,令此馬聲隱沒不聞,恐畏有人障礙太子不得出家。

「是時太子,歡喜踴躍遍滿其體,即以右手,柔軟網縵,手指猶如蓮花葉赤色如紫礦,摩拭馬王嵴背之上而勅語言:『汝同日生乾陟馬王!我今欲求甘露之法,汝須努力,如是善行,勿令有人作我障礙。汝善乾陟!鬪戰之時,尚出死力,欲勝他故,今日與我,善為佐助,求出世樂。世間之樂,暫時歡喜,不久還失,生大憂惱。為法出力,此事甚難,我今欲為一切世間求解脫故,出家修道。汝善努力,出勇勐筋,捷疾而行。我今出家,為諸世間及汝等輩作大利益。』

「爾時,太子正念立地,發大弘願,作如是言:『此我最後在家乘也,我從今去,更不復乘如是之乘。』發誓願已控[革*必],即乘乾陟馬上,乘已重語乾陟馬言:『汝乾陟馬!努力負我,最後負荷,我今為諸天人世間作利益故,發心出家。』太子亦坐乾陟馬王鞍上之時,一切無量阿脩羅眾,迦婁羅、緊那羅、摩睺羅伽、羅剎眾,毘舍遮、地居諸天及首陀會,乃至阿迦膩吒天等,隨逐乾陟馬王而行。是時諸天手持白蓋,復以種種諸寶莊嚴蓋柄周匝,以諸眾寶真珠羅網,懸於其上,其網目間,悉懸金鈴,擎持以覆太子之上。是時太子乘乾陟馬,漸向宮門。乾陟行時,蹄足聲聞一俱盧奢,首陀會天以神通力,隱彼鳴聲不令遠聞,畏有障礙太子出家。

「是時太子出家之時,其虛空中有一夜叉,名曰鉢足,彼鉢足等諸夜叉眾,在虛空中,各以手承馬之四足,安徐而行。太子初欲發足出家,有一天子,唱如是言:『願善吉利大法船師,今欲度脫無量眾生於煩惱海。』復有一天,唱如是言:『願無障礙大聖世尊,今欲出家渡生死海。』

「是時,太子語車匿言:『善生車匿!汝今可在我前而行,示現我道。』出宮內門,彼門關鑰,欲開之時,其聲聞於一拘盧奢。非人至門開彼關鑰,其開之時,首陀會天以神通力,隱蔽彼聲不令人聞,恐畏太子出家之時有諸障礙。是時車匿白太子言:『大聖太子!宮門已開。』太子報言:『門已開也,決定我心所願求利,必當得成,無有疑慮。』

「爾時車匿白太子言:『大聖太子!希有甚奇!此之宮門,以前開時,大用氣力而方得開,聖子今者至已即開。』大聖太子亦至門邊,譬如勐風吹彼雲隊開散兩邊。是時太子,從內宮門出於外已,作是唱言:『此我最後出於宮門,從今已去,當更不出。』

「爾時太子從宮出已,安庠而至毘耶囉門,其門邊有一夜叉將,名曰善入,共其五百夜叉眷屬,既見太子安庠徐步向門而來,見已各各共相謂言:『今此悉達大聖太子,夜半非時來向門下,我等今者欲為彼不?』時夜叉眾各相謂言:『我等可為太子開門,隨彼稱意東西行動,脫彼如心,所願成就,得甘露道。既自證已,復為天人世間,當得作大利益。』是時善入夜叉之將,急疾開彼毘耶囉門。其門已前開閉之時,其聲鳴徹,至半由旬。時淨居天,以神通力隱蔽門聲,不使諸人得聞其響,恐為太子作出家障。

「太子從此迦毘羅城毘耶囉門初出之時,彼門所有守門諸將,或有執捉關鑰之者,彼等諸人,或著睡眠,不覺太子出彼宮時;或復是彼諸夜叉神之所迷惑,或是諸天神力迷惑,所有最慎,善持更人,彼等一切悉重睡眠,不覺人出。

「爾時,欲界魔王波旬,見於太子初出家時,為欲恐怖於太子故,以神通力,化作諸聲,所謂虛空出現大雲,雲中復更出大雷聲,及霹靂聲。更復化作諸大水河,吹於大石,出沒奔流。太子之前,復作大山,其山高峻,現大崖岸。又復化作大勐火聚,炎爀熾然。

「爾時淨居諸天,以神通力,隱彼大雲,雷電霹靂一切諸聲,及彼大山、河石、高峻崖岸、勐火,皆令不現。將彼魔王波旬,擲著無量百千由旬之外,勿使障礙太子出家。

「爾時太子從城門出,至外邊已,迴身觀看迦毘羅城,出師子吼唱如是言:『我今寧自擲棄身形,墮大石崖,飲諸毒藥,而取命終,亦不飲食;若我未得隨心願求度脫眾生於生死海,我終不入迦毘羅城。』其諸天聞太子如是師子吼聲,皆悉隨喜。

「爾時,太子出此師子吼聲之時,所有守護迦毘羅城諸鬼神等,或守城門,或守牆壁,或守敵樓,皆悉大唱如是之言:『如是如是!願如太子所出師子無畏吼聲,成就滿足。』以歡喜心,各舉兩手,語大子言:『大勇健兒!出已迴觀迦毘羅城。』

「是時太子聞此言已,不驚不怖,以歡喜心,身毛皆竪,更作是言:『此城我今終不迴入,若我得於甘露之句諸聖所歎,已斷生死煩惱之流,證涅槃道,然後乃入。』太子城外出此師子吼言要誓,證彼真實真如菩提,然後還來入城教化,出此聲處,在後諸人造作於塔,名曰太子出師子吼。而彼處所有一最大尼拘陀樹,彼樹有神,其神以偈語太子言:

「『若人欲伐於樹木,  要必當盡其根本,
  如斫物頭須斷絕,  渡水宜令達彼岸,
  言語一竟不得虛,  作怨亦訖莫復喜。』

「爾時,太子以偈報彼護樹神言:

「『雪山處所可動移,  海水或使其枯竭,
  虛空可令崩落地,  我吐言語終不虛。』

「爾時,淨居諸天而說偈言:

「『此處今出大藥王,  當治眾生煩惱毒,
  若有被愛箭所射,  此匠今悉能拔除。
  此處今出大醫尊,  善治一切眾生患,
  若人有老病死疹,  此設療治悉能愈。
  此處今出大智炬,  燭彼顛倒癡眾生,
  所在愚瞑黑闇中,  即皆覩見大光照。
  此處今出大顯赫,  能為世間作大明,
  以智圓滿慧眼光,  普照十方諸境界。
  此處今出大船師,  當度未度眾生類,
  牢裝方便智舟艥,  濟度無量億天人。
  此處今出大商主,  欲教一切度大磧,
  所有迷惑無量眾,  示導令從正路行。
  此處今出是大王,  世間法王無上王,
  建立法幢大法相,  令知是法及非法。
  此處今出是大導,  能伏一切諸世間,
  其未調伏諸天人,  一切當能善調伏。
  此處今出是大主,  出世法主無上主,
  當轉微妙大法輪,  摧伏一切諸外道。
  此處今出是大覺,  當覺世間未覺者,
  其有被諸煩惱纏,  能斷一切縛令脫。
  此處今出大帝幢,  當雨無邊大法雨,
  十力具足世無雙,  能降一切諸外道。
  此處今乘大白象,  得度無明遠廣磧,
  執持利智金剛杵,  當破外道一切邪。
  此處今出大梵王,  憐愍世間一切眾,
  為利愚騃眾生輩,  當鳴大法鐘螺鼓。
  此處今出是大龍,  當雨世間大法雨,
  潤益三界諸眾生,  除其熱惱諸邪病。』

「爾時淨居諸天說此偈已,即口稱言:『南無尊者大丈夫身。』禮拜太子,隨太子行。時淨居天各隨先業果報所得微妙之身,威德勇勐,志力精進,難作已作,為於太子,放身光明,滅除暗瞑,顯示道路,譬如重雲日從中出放大光明,如是如是。淨居諸天從其身體放諸光明,為於太子,示現道路,亦復如是。

「爾時欲界諸天子等,皆各化作端正可喜摩那婆身,在太子前引導太子平坦道路。

「大梵天王共諸梵眾眷屬圍遶,在於太子右邊而行。

「忉利天王共諸釋眾三十三天眷屬圍遶,在於太子左邊而行。

「四大天王各以種種微妙瓔珞,莊嚴其身,以妙天冠莊嚴其首,垂諸瓔珞,復共無量乾闥婆眾、鳩槃茶眾、諸龍夜叉,無量百千,左右圍遶。身帶種種堅牢鎧甲,手執弓箭,或執利劍,或執長刀,或執鐵棒,或執矛戟,或執三叉,執槊執鈎,擎持排楯,在太子前,引導而行,語太子言:『大聖太子!從於此道,速行莫住。』上虛空中,復有無量無邊諸天百千億眾,歡喜踴躍,遍滿其身,不能自勝。將天水陸所生之花,散太子上,並及旃檀、諸妙沉水、多伽羅等天諸末香,自餘更有種種雜香,散太子上,復有塗香末香燒香,太子行時,各各手持散太子上,以用供養於太子故。

「爾時,太子宮內所有婇女睡寤,忽然唱言:『不見太子!不見太子!』耶輸陀羅既覩臥床獨自一身,不見太子,而大唱叫作如是言:『嗚呼嗚呼!我等今被聖子誑逗。』即大叫喚,以身投地,把撮塵土,以散頭上,又舉兩手,自拔髮毛,拗折打破身諸瓔珞,以撲於地,以手指爪[爬-巴+國]裂四支、身體皮肉,所著衣服,皆悉掣毀。舉聲大哭,出於種種酸楚痛言,又以諸餘種種苦惱,逼切縈纏自身支體。

「爾時,宮內婇女侍人奏淨飯王,作如是言:『大王當知,今夜睡寤不見太子。』其當馬人既失乾陟,亦復諮奏淨飯王言:『大王當知,今夜廄上亦復不見馬王乾陟。』時淨飯王聞此語已,大聲叫喚而口唱言:『嗚呼嗚呼!我所愛子。』如是唱已,悶絕倒地,傍臣手持栴檀冷水以灑其上,少時還穌,復其本心。然後召喚防守城將而勅之言:『卿等速疾莊嚴四兵善著鎧甲,速求太子,令知所在。』時彼防衛守城將軍,聞王如是嚴重勅己,從宮內出,遍告諸餘大征將言:『汝等諸將各各當知!淨飯大王有如是勅:「所在境界,百官大臣,其有受食我封祿者,或有依我而活命者,如是人輩皆悉集聚,速疾分頭行求太子。若得見者,善言慰喻,勿聽住彼山林磎谷,迎將迴還。」』

「爾時,百官諸群臣等,聞彼防衛守城將軍如是言已,即時各於迦毘羅城內外衢道,振鈴告言:『汝等一切所有臣民,食於淨飯大王國土封祿之者,及依大王而活命者,諸臣百官悉皆速出迦毘羅城,為求太子。若得見者,慰喻教迴,還入宮中。』

「爾時,釋種諸臣百官,並及一切迦毘羅城所居人民,其有食祿及不食者,皆從城出,行求太子。

「爾時,守城大臣,遍告所行諸人如是言已,漸次至於太子當馬大臣之家,告彼當馬臣如是言:『淨飯王勅,速求太子,出城而行。』彼大臣言:『我當太子所居之處,而不得行。』時彼守城大臣,重更語如是言:『淨飯大王如是嚴勅:「所有太子侍衛左右,悉皆禁縛。」』彼當馬臣如是報言:『仁者若欲縛於我者,且先自縛汝之所有眷屬妻兒兄弟姉妹姑姨舅氏,合皆禁縛。』時彼城內大眾人民,皆悉出求太子而行。

「爾時,太子以諸天神威力障故,求覓太子,不能得見。

佛本行集經剃髮染衣品第二十二上

「爾時,太子從迦毘羅城門出已,勅其車匿作如是言:『謂汝車匿!我今語汝,汝於我前,引導直向羅摩村行。』是時車匿白太子言:『如太子勅,不敢有違。』引前直向羅摩村邊,其馬乾陟,輕便行疾,舉足安隱,從夜半行,至明星出,行十二由旬。

「(摩訶僧祇師如是言:『馬半夜行十二由旬。』或復諸師作如是言:『從夜半起,至明星出,行百由旬。』)

「至一聚落,名彌尼迦,至日出時,到跋伽婆仙人居處。到彼處已,問車匿言:『謂汝車匿!此何處所?』爾時車匿報太子言:『大聖太子!此之處所,去羅摩村,勢不遙遠。』

「爾時太子見此樹林,乃往仙人所居之處,並諸鳥獸,流水井泉,池渠河等,知其車匿及馬乾陟行來已乏,告車匿言:『汝善車匿!今若知時,宜於此處,停下歇息。』是時太子從其馬王乾陟而下,口如是稱大弘誓願:『此今是我最後所乘所下處也,此今是我最後所乘所下處也。』是時太子下乾陟訖,以美言語慰喻車匿,作如是言:『車匿!世有僕使,其心雖復孝向大家,而無自由。復有僕使,心雖自由,而無孝順。復有僕使,心不孝順,兼且無力。復有僕使,而心孝順,復有大力。善生車匿!如汝今日希有希得,恭敬孝順,好心向我,復有大力。車匿!我今向汝,亦大歡喜,以如是業,汝於我邊,心大孝順,大愛敬我,如是愛我。汝今事我,不求利故。凡世間事富貴之人,還有愛著而求事他;汝今事我,其義不然;世又有人,見富貴時而欲事他,為求物故,亦見貧賤即復偝捨;汝今不然。』而說偈言:

「『畜兒為立家,  事父答養育,
  為利營田作,  皆以求報為。』

「爾時車匿聞此偈已,問太子言:『大聖太子!凡是奴僕向富貴人,所有諸事欲發心作,不能一一借問所以。但我今日,既見聖子來入此山,是故敢欲諮問聖子,以何緣故,發如是心而來至此?』是時太子,報車匿言:『汝善車匿!我欲語汝,汝今亦復何須用知?』車匿復言:『大聖太子!我雖是賤,交與聖子同日而生,是聖子奴,隨順聖子,不違逆意。』是時太子語車匿言:『汝善車匿!我今語汝,汝能作不?』其車匿言:『大聖太子!我今既是聖子奴僕,親事聖子,何敢不作?』

「太子復言:『汝善車匿!我今棄捨聖王之位,不以其餘畏怖他故,唯求解脫,離繫縛故。車匿!我今不取如是王位,而心歡喜。車匿!一切王位,是大恐怖。我今內心,如是明見。車匿!我見出家有如是利,故割斷彼,來入山林,莫復更為生死所拘,我今欲求解脫生死。汝善車匿!今可迴還,將馬乾陟歸向王宮,我今出家,心意已決。』而說偈言:

「『不復更假多言語,  識知我意愛汝心,
  我以割捨親愛來,  汝今速將乾陟去。』

「爾時車匿白太子言:『大聖太子!凡人出家,見四種事,然後捨離。云何為四?或身年老,或復帶病,或時孤獨,或無資財。而聖子今此四種中,現無有一。又復聖子初生之時,一切解相婆羅門等,有能佔觀諸巧智人,多讀經書善解眾論,昔曾授記:「如此童子,必當得作轉輪聖王,統四天下,作大地主,具足七寶。彼七寶者,所謂輪寶、珠寶、象寶、馬寶、女寶、主藏臣寶、主兵臣寶,如是復生一千聖子,悉皆勇健,能破他怨。彼轉輪王統此大地一切海等,如法降伏,而得治化。」聖子若得金輪寶時,此寶天成非人所作,端正可喜,於虛空中,在前而行,王當乘空,逐彼寶輪,諸親族等,左右圍遶,從空飛行,是時身當轉輪王位,受大功德。是時,聖子!以明月珠摩尼之寶,於夜暗時,照七由旬,其地周匝,而得光明。是時聖子!如是無量,受王位樂。大聖太子!仁今若乘白象之時,其象七支,皆拄於地,其六白牙,皆悉以金裝挍鏤飾,被金鞍韀鞦[革*必]隱起,以金瓔珞嚴服其上,復以羅網而彌覆之,具足神通,飛騰自在,乘是像已,亦堪能行遍此大地。聖子是時,受彼王位,甚大快樂。

「『又復聖子!若當來世,乘彼馬王,而其馬王,遍體紺青,頭烏黑色,騣尾甚長,被金鞍韀,鏤寶鞦[革*必],純金纓珞,莊嚴其身,以金網羅彌覆其上。彼馬神通,自在無礙,善能飛躍虛空而行,若欲行時,聖子乘上,行此大地,周匝能遍。聖子爾時,受是王位,甚大快樂。

「『又復聖子!若當來世,得女寶時,眼目端正,面首可憐,行步安庠最勝最妙,猶天玉女,當自出現。聖子爾時,具足而受,自恣五欲,轉輪王位甚大豐樂。

「『又復聖子!若當來世,得主藏寶,彼主藏臣,得天眼故,能從地出金銀藏等一切諸寶,將與聖子。爾時,當受五欲具足功德。

「『又復聖子!若當來世,得主兵寶,其主兵臣,善巧多智,聰明利根閑解便能領四兵眾,一念之頃,知太子心,皆悉能令著於鎧甲,一切具足,無所乏少,部分將往詣聖子邊,隨意而用。聖子爾時,受其王位,甚大快樂。

「『又復聖子!若當來世,具得如是七種之寶,當於爾時,此間大地並諸四海,一切山河及林泉等,無有不屬。其諸怨敵,一切天下,悉來歸降,既降伏周,無處有畏,無處有疑。一切人民,悉各豐足,無有不賓,險難之處,亦不須用,刀杖兵戈,如法而行,既如法行,治化天下。爾時太子,受聖王位,快樂無極。』

「爾時,太子聞如是等諸語言已,還復報問於車匿言:『汝善車匿!其相師等,諸婆羅門,唯有如是授於我記,為復更有餘授記乎?』是時車匿報太子言:『更有其餘別授記事。』太子問言:『是何授記?』車匿答言:『彼諸相師婆羅門等,復授記言:「此之童子,若捨王位而出家者,必定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成菩提已,即轉無上微妙法輪。」』

「爾時,太子語車匿言:『謂汝車匿!慎莫妄語,應須真實。當於彼時,阿私陀仙一向授記,此之童子,必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一向授記,我當轉於無上法輪。』是時車匿,聞是語已,心驚戰怖身毛遍竪,白太子言:『大聖太子!能憶如是授記語乎?此記釋等諸眷屬輩,私竊而聞,勿令聖子得知此記,恐畏聖子發菩提心。』是時太子語車匿言:『車匿!我昔從彼兜率天下,入於母胎,及在胎中,所有諸事,我心憶持,猶尚不忘,況復生已授我記忘,終無是理。車匿!諸天復語我如是言:「仁者太子!速疾出家,必定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成菩提已,決定轉於無上法輪。」車匿!是故我知決定當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決定當轉無上法輪。車匿!我今實言向汝而說,車匿!我今寧被刀割身肉,寧食毒死,寧入大火,寧投大崖,寧自剄死,我今終不未得免離生死之法而還向家。何以故?如是世間五欲境界,皆悉無常,不久停住,是破壞法。』

佛本行集經卷第十七

 

上篇:佛本行集經

下篇:佛說眾許摩訶帝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本緣部目錄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夫滿教難思,窺一塵而頓現;圓宗叵測,覩纖毫以齊彰。...

妙法蓮華經

妙法蓮華經弘傳序(唐終南山釋道宣述) 妙法蓮華經者...

正法念處經

正法念處經敘 夫域中之名四等,道之所生萬殊,名蓋眾...

【註音版】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經

(龍藏本)...

方廣大莊嚴經

方廣大莊嚴經卷第一(一名神通遊戲)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

佛本行集經

佛本行集經卷第一 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譯 發心供養品第...

佛說醫喻經

佛說醫喻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傳法大師賜...

菩薩本緣經

菩薩本緣經卷上 僧伽斯那撰 吳月支優婆塞支謙字恭明譯...

【註音版】現在賢劫千佛名經

現在賢劫千佛名經...

天台智者大師禪門口訣

天台智者大師禪門口訣 師言安般守意。當知色心相因而...

佛說大乘善見變化文殊師利問法經

佛說大乘善見變化文殊師利問法經 西天中印度,惹爛馱...

祭灶儀規

《平興寺佛事儀軌》祭灶儀規 1、淨水讚 楊枝淨水 遍灑...

佛說月喻經

佛說月喻經 西天譯經三藏傳法大師賜紫臣施護奉 詔譯...

十不善業道經

十不善業道經 馬鳴菩薩集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

梵網經懺悔行法

明菩薩戒弟子藕益智旭述 經雲。若有犯十戒者。應教懺...

申日兒本經

申日兒本經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聞如是: 一時,...

頻毗娑羅王詣佛供養經

頻毘娑羅王詣佛供養經 西晉沙門釋法炬譯 如是我聞:...

【佛教詞典】法潤

(人名)紀傳不詳。日本明匠略傳引三國高僧碑曰:法潤...

【佛教詞典】佛為優填王說經

全一卷。唐代不空譯。又作佛為優填王說王法正論經、王...

從心不苦做到身不苦

我來樂生院,與諸位說法,真可說感想萬端。諸位的病苦...

司馬光的人品和家風

司馬光生性不喜華靡,素以儉朴自守。在洛陽編修《資治...

修行人如何激勵自己

接觸到幾位同參道友,大家談的話題,都是說無常迅速,...

楞嚴咒護身符,可以隨時都佩戴嗎

佛教的咒語確實是有加持力的,楞嚴咒也是寺院每天早課...

陽間誤殺雞,陰間有記錄

【原文】 若事事皆一時即了,則便成無因無果之斷滅深坑...

蕅祖大師開悟時的情景

次年夏,逼拶功極,身心世界忽皆消殞,因知此身,從無...

佛教智慧與幸福人生

為什麼生活中很多人總是有怨氣,有委屈,滿腹牢騷? 快...

貪心失金鵝

一位婦人在先生往生後,帶著三個女兒到富有人家裡當奴...

印光大師論至誠恭敬

一、敬惜佛經善書 1.尊敬佛經善書 一切佛經及闡揚佛法...

這色身是要來受這娑婆劫的

九十歲老和尚在客堂對一群出家眾開示:在胎、卵、濕、...

如何念佛才能算深信切願

問: 在日常忙碌的工作、生活和種種牽掛的影響下,我...

妄起即覺,覺即妄離

話頭即是一心。你我此一念心,不在中間內外,亦在中間...

【視頻】《妙法蓮華經》女聲讀誦

《妙法蓮華經》女聲讀誦

【視頻】普門品共修(靈鷲山僧眾)

普門品共修(靈鷲山僧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