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淨界法師:觀無量壽佛經

淨界法師  2021/12/01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第十講)

我們淨土宗的修學它的主軸思想是一種他力法門,也就是說我們在整個修行的滅惡生善的過程,是把佛力引到我們內心來──轉他成自。那麼在本經當中就是說,我們怎麼樣把阿彌陀佛已經成就的功德莊嚴,轉到我們內心,來消我們無始的生死重罪,乃至往生淨土呢?在本經當中你要觀相,你心中要有極樂世界的相狀,你才能夠得到阿彌陀佛的加持。

就是說我們眾生的心是苦惱的,阿彌陀佛的心是莊嚴的,你中間有一個橋樑,是吧,這個橋樑就是你要能夠生起極樂世界的相狀。本經在解釋極樂世界的相狀,是先解釋依報的相狀,再解釋正報的相狀,依報莊嚴它的主軸思想——它是以清淨為根本。你看極樂世界的觀法,第一個大地觀:它用水來帶動,先從水的觀察到冰到琉璃地。這在詮釋什麼呢?就是在詮釋極樂世界的莊嚴相、清淨相。

所以比方說你要看到極樂世界,你在打坐的時候看到極樂世界的蓮華,看了以後非常貪愛,然後躁動不安,那不對了,肯定不對了!這朵蓮華應該不是極樂世界的功德相,可能是有問題。所以極樂世界的相狀一旦心中出現的時候,一定有一種清淨的力量,讓你感到寂靜,這是第一個思想,所以清淨是整個極樂世界功德的一個根本。

第二個,從清淨當中,能夠引生三種功德:第一個、極樂世界的本質,它的的依正二報的本質,它是光明相的,處處講到光明。所以為什麼佛陀先講落日?就是建立一種光明的概念。所以你要看到蓮華,你突然間看到蓮華是黯淡的,那就有問題,極樂世界的環境,沒有一個是黯淡無光的,沒有,全部放光的,它是充滿光明的世界。

第二個,極樂世界充滿了莊嚴,如果你在打坐間看到極樂世界的樓閣,是石頭、泥土做的,那也不對!這個就是邪觀。極樂世界的東西沒有一個是不莊嚴的,一定是七寶所成沒有例外。它是充滿光明的世界、充滿莊嚴的世界,它是充滿音樂的世界,充滿了各式各樣的音樂來演說妙法。這個是整個極樂世界的三種特色、三種本質:光明,莊嚴,音樂。

那麼它的結構呢?在本經當中講到結構,當然主要的我們看它的大地莊嚴以後,講到寶樹、樓閣、蓮華,目前是三個主軸。第一個我們到了極樂世界,第一個去的地方肯定是蓮華,有些人待得久,有些人待的短,肯定要在蓮華待一段時間,在蓮華當中享受八功德水的安樂、享受那邊的說法,等因緣成熟了,華開見佛,然後離開蓮華到寶樹、樓閣去居住,甚至於遨遊十方世界。它的結構是這樣安排的,它的整個極樂世界的描繪,是以蓮華為中心,而帶動了寶樹、樓閣,乃至種種的依報莊嚴。那麼這以上是講到依報的功德莊嚴,這以下我們看庚二的七觀觀正報。

庚二、七觀觀正報(分七:辛一、第七華座觀。辛二、第八佛菩薩像觀。辛三、第九佛身觀。辛四、第十觀音觀。辛五、第十一勢至觀。辛六、第十二普往生觀。辛七、第十三雜明佛菩薩觀)以下有七個觀,來觀察極樂世界的正報,哪七個觀呢?第一個華座觀。第二個佛菩薩像觀。第三個佛身觀。第四個觀音觀。第五個勢至觀。第六個普往生觀。第七個雜明佛菩薩觀。它是先觀靜態的佛、菩薩、再我們觀眾生跟佛菩薩之間相互的互動,先觀靜態再觀動態。

我們先看辛一、華座觀,這個地方很重要,蓮華觀幾乎貫穿了極樂世界的整個依報正報莊嚴。我們先看前面兩段的這個綱要的說明,看經文:

辛一、第七華座觀

(一)許說勸持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分別解說,除苦惱法,汝等憶持,廣為大眾分別解說。

(二)三聖現身

說是語時,無量壽佛住立空中,觀世音、大勢至,是二大士,侍立左右,光明熾盛不可具見,百千閻浮檀金色不得為比。

佛陀講完了前面依報莊嚴以後就招呼了一聲阿難跟韋提希,對他們說:諦聽!諦聽!善思念之。為什麼佛陀講完以後,又重複的再提醒阿難尊者要認真的聽聞,而且好好的思惟呢?古德說:因為以下的正報莊嚴更加的精緻、更加的微細,如果你不加以專心的話,很難契入,所以必須提醒與會大眾,要提起精神好好的聽聞、思惟。

那麼佛陀以下是說什麼法呢?說除苦惱法。除苦惱法這個地方得兩說:你能夠觀察極樂世界依正莊嚴,你等於是跟阿彌陀佛的功德直接接觸,念念之間消除我們的生死重罪。極樂世界的莊嚴,你一旦觀進去啊,你只要頂多三個月你就有感覺,你的身心世界會有變化。因為阿彌陀佛那種功德相啊──即眾生心,投大覺海,但是你必須根據經文去觀才可以,然後配合拜懺,有些助行。那麼從現世的角度來說,我們能夠將極樂世界依正莊嚴在心中顯現出來,能夠消除我們的罪障,這是第一個除苦惱法。

第二個、臨命終的時候,能夠跟阿彌陀佛感應道交往生淨土,徹底的遠離生死的痛苦。

這兩種除苦惱法,我們應當要好好憶持,並且廣為大眾來宣說這個殊勝的除苦惱法門。那麼佛陀講完這件事的時候,這個時候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住立空中,突然間在空中現前,乃至於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兩位大士菩薩在左右兩邊站立。他們身上的光明,特別的殊勝明亮,沒辦法仔細去瞻仰,猶如百千的紫摩金色一樣,放大光明。

這地方值得我們注意的是:釋迦牟尼佛說法的時候,竟然有他方佛現前,這是非常不尋常的。我們都知道在佛法的規矩,一世不能有兩尊佛出世,一世無二佛。所以在戒律裡面說:你說你是佛陀出世,不犯根本罪,因為沒有人會相信;你說你是菩薩示現,犯重罪、大妄語;你說你是什麼佛乘願再來,犯輕罪,因為不可能有佛陀這麼不守規矩的,以這個地方釋迦牟尼佛的法還沒有滅,即便是末法,至少法還在。

它是這樣的:每一個世界都有一個教化主,但是也有例外,比方說《法華經》這種難信之法,開顯一切眾生都有佛性,不管你造什麼樣的罪業、不管你起了多大的顛倒,你的清淨佛性沒有失掉,你還是有成佛的可能性,這個思想很難讓人家相信。因為我們一般都是活在妄想當中,我們哪一個人知道說,把妄想撥開來看,它的本質就是清淨的,誰知道呢?沒有人知道,也很難相信。說:我們無量劫來打滾,打這麼多妄想、造這麼多罪業,還好,清淨的佛性不受污染,有誰敢相信呢?這些罪業都是虛妄相而已。

所以佛陀詮釋《法華經》,開權顯實、會三歸一的時候,很多聲聞人,心中有很多質疑,即便他對佛陀有強烈的皈依心,但是他覺得心中還是有罣礙,所以他必須有多寶佛塔出現—他方佛出來作證明,從佛塔中出來宣說,你們要相信你們的教主所說的是對的!

這個佛陀說法,另外一個佛陀來幫助你證明,在《法華經》出現過一次,在《阿彌陀經》也出現這種事情。

《阿彌陀經》在爾時佛告長老舍利弗……講了很多很多極樂世界的功德莊嚴之後,說這些功德是怎麼來呢?是你心中憶念阿彌陀佛名號,念念之間創造極樂世界的功德莊嚴,所以《阿彌陀經》是以音聲來開顯極樂世界功德,《觀經》是以相狀。這兩個當然是可以相輔相成,你聽到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音聲,你就能夠趣入彌陀的功德,很難相信!尤其是聲聞人認為音聲是生滅法,一個生滅的音聲怎麼能夠帶動佛的功德呢?所以到流通分,只好請六方諸佛現前,出廣長舌相,來證明釋迦牟尼佛所說的是對的──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釋迦牟尼佛跟你們講的法是對的,我們也是如是宣說的。

本經亦復如是。為什麼我們今天觀想蓮華,下面有八功德水、蓮華中有很多的光明……我們這樣觀想就能夠滅除重大罪障呢?也是很難相信!是啊,所以這個時候阿彌陀佛親自跟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親自出來作證明,這個地方就是有啟信。就是說在特別難信、不可思議法門當中,他方的佛陀會到娑婆世界來互相作證明。

好,我們再看下一段:

(三)為眾祈請

時韋提希,見無量壽佛已,接足作禮,白佛言:世尊!我今因佛力故,得見無量壽佛及二菩薩,未來眾生,當云何觀無量壽佛及二菩薩?

(四)示所觀境

佛告韋提希:欲觀彼佛者,當起想念,於七寶地上,作蓮華想。

這個地方等於是講到怎麼去觀極樂世界正報莊嚴的一個準備工作。還沒有開始觀喔,只是準備而已。那麼韋提希夫人見到無量壽佛之後,就很虔誠的拜下去,當她拜下去的時候,她說話的對像不是對阿彌陀佛說,而是對釋迦牟尼佛說,因為畢竟釋迦牟尼佛是教化主嘛。

她就說:世尊啊!我現在因為佛陀的神通加持力,能夠見到無量壽佛,跟兩位菩薩親自現身,當然我是生長在佛世,正法時代,但是未來末法時代的眾生,想要觀想無量壽佛、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希望得到西方三聖的加持、能跟西方三聖感應道交,應該怎麼辦呢?已經沒有佛陀的現身加持,怎麼辦呢?

佛陀說:欲觀彼佛者,當起想念,這地方兩個重點:第一個、想,你心中要生起想像,想就是一種相狀─於境取相。第二個,要把這個相狀,在心中念念相續、明記不忘,你要讓它相續的時間長一點,產生一種淨化的力量。怎麼想怎麼念呢?於七寶地上,作蓮華想,就是蓮華座。本經觀想西方三聖是先觀蓮華座,我們都知道蓮華表示清淨,因為它居塵不染,蓮華的清淨不是說遠離染污的清淨,而是它即便處在污泥當中,它的華瓣有一種透明的油質,那些染污的因緣,沒有辦法染污到蓮華,再髒的地方它永遠保持乾淨。

這個是表示十方諸佛菩薩,他的成就功德是以清淨心做根本!

我們看菩薩的座像,比方說文殊菩薩他坐獅子,對不對?表示智慧啊,他能夠獅子吼,調伏一切的妄想;普賢菩薩坐六牙白象。菩薩有某一些特別的功德,他有時候坐野獸、坐動物都有可能,但是你沒有看過一尊佛是坐野獸的,不可能!所有的佛陀他坐一定是坐蓮華座,沒有例外,佛陀不可能坐動物,菩薩有可能。這表示什麼意思呢?佛陀是尊貴的、清淨莊嚴的,他肯定是要坐蓮華座的。

這個地方,就在七寶地當中,我們要觀想佛的莊嚴,先做蓮華座的想,就是告訴我們:佛陀的功德是怎麼成就的呢?他是依止清淨心,而不是依止攀緣心;他是依止離相的清淨心去修波羅蜜而成就的!先把這個基礎工作做好。

再往下看,蓮華除了清淨,上面還有什麼東西,看經文:

(五)華葉莊嚴

令其蓮華一一葉上,作百寶色;有八萬四千脈,猶如天畫;脈有八萬四千光,了了分明,皆令得見。

華葉小者,縱廣二百五十由旬。如是蓮華,具有八萬四千葉;一一葉間,有百億摩尼珠王以為映飾;一一摩尼珠放千光明,其光如蓋,七寶合成,遍覆地上。

好,我們把蓮華的這個蓮華座,它這個座本身的莊嚴解釋一下:那麼蓮華應該怎麼觀呢?我們觀想蓮華它的華瓣,有百寶顏色,華瓣的顏色是各式各樣的都有,不是只有一種顏色很多顏色構成;每一個華瓣有這個脈,脈有八萬四千脈,好像天上圖畫一樣莊嚴美妙;而且它的每一華脈上,放出八萬四千光明,了了分明,皆令得見。前面說過極樂世界的蓮華是放光的,它的華脈放出八萬四千光明,了了分明。

在《阿彌陀經》上說:極樂世界的蓮華,如果它的顏色是青色的,就放青光;要是白色的,就放白光;青黃赤白顏色,青色青光、黃色黃光、白色白光,《阿彌陀經》是這樣講的,它的顏色跟它的光明是對應的,這是第一個。華葉小者,縱廣二百五十由旬。那麼最小的蓮華,它的一片華葉,就有一萬華里這麼大,比台灣都還大,每一朵蓮華,有八萬四千個葉片,在每一個葉片當中,有百億個摩尼珠王以為映飾。華瓣上面鑲了很多的摩尼寶珠,來莊嚴這個蓮華,而這每一顆摩尼寶珠,都放千種光明,這個光明在虛空中,好像寶蓋一樣,覆蓋著整個大地。

所以,蓮華除了清淨之外,還有光明,光明當然表示智慧,菩薩在修行的因地的時候,是以智慧來引導的,還有種種波羅蜜的莊嚴。就是說:蓮華本身是清淨義,但是蓮華本身有光明,還有很多的摩尼寶珠在蓮華當中來做一個點綴,莊嚴和光明。

我們再看蓮華的上面的種種莊嚴,有三段,我們看經文:

(六)台上莊嚴

釋迦毗楞伽寶,以為其台;此蓮華台,八萬金剛甄叔迦寶、梵摩尼寶、妙真珠網、以為校飾。

(七)幢上莊嚴

於其台上,自然而有四柱寶幢;一一寶幢,如百千萬億須彌山;幢上寶幔,如夜摩天宮;復有五百億微妙寶珠,以為映飾。

(八)珠光德用

一一寶珠,有八萬四千光;一一光,作八萬四千異種金色;一一金色,遍其寶土,處處變化,各作異相;或為金剛台,或作真珠網,或作雜華雲;於十方面,隨意變現,施作佛事。

蓮華台上有三種莊嚴:首先看第一個:釋迦毗楞伽寶,以為其台。這個寶叫釋迦,釋迦就是能勝,釋迦毗楞伽寶就是說這個寶特別的殊勝,因為它是晶瑩剔透,叫做釋迦毗楞伽寶,是晶瑩剔透特別的殊勝,來當作蓮華台。所以我們說蓮華是清淨義,連台座都特別的晶瑩剔透。這個蓮華台,有八萬金剛的甄叔迦寶,紅色的寶石、還有清淨透明的摩尼寶,還有美妙莊嚴的珍珠網來做一個點綴裝飾,在蓮華台周圍的邊緣地方,這是蓮華台本身的華台周圍的莊嚴。

我們再看台上的幢上莊嚴:於其蓮華台上,自然而有四柱寶幢。這個寶幢,古德解釋:表示四無量心,就是說菩薩在因地的時候,一念清淨莊嚴的心性,他有慈、悲、喜、捨四種的願力,來攝受眾生,所以叫做四柱寶幢。一一寶幢,有百千萬億須彌山,這個寶幢就像須彌山這麼高大,這個是講到台上有寶幢的莊嚴。第二個我們看寶幔的莊嚴:幢上寶幔,如夜摩天宮。寶幢是菩薩的四無量心,寶幔是比喻菩薩的四攝法。他實際付出行動的時候,菩薩的調柔猶如寶幔──有佈施、愛語、同事、利行,有四種方便來攝受眾生。這個寶幔就像夜摩天,夜摩天是欲界的第三天,它的光明特別殊勝,形容它的光明就像夜摩天宮的寶幔一樣這麼的光明。

第三個、寶珠:復有五百億微妙寶珠,這個寶珠是比喻菩薩的波羅蜜妙行,它除了有四無量心、善巧的四攝法,還有實際的利他行動,就是寶珠。在這個寶幔當中,鑲了很多很多的微妙寶珠來做裝飾。所以這個極樂世界的蓮華台上面有寶幢,寶幢旁邊掛了很多寶幔,寶幔上面鑲了很多的寶珠,有三種莊嚴。

那麼,這麼多的寶幢、寶幔、寶珠,有什麼好處呢?先解釋它的德用──每一個寶珠有八萬四千光明,每一個光明,有八萬四千種不同的顏色,每一個顏色有種種的變化,這種顏色各做各式各樣的變化,以下提出三種:第一個它能夠變出金剛台、或者變現出真珠網、或是變現各式各樣的華雲。在十方世界,隨眾生的歡喜而變現,來施作佛事,來宣揚菩薩的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種種波羅蜜的佛事,顯現給眾生看,在寶珠當中的光明當中,來宣揚菩薩的佛事。這是極樂世界蓮華台的莊嚴相貌,跟它的功能德用。我們看下面兩段的總結:

(九)總結觀名

是為華座想,名第七觀。

這個叫第七觀華座觀、華座想,也是正報的前方便。

(十)結示本願

佛告阿難:如此妙華,是本法藏比丘願力所成。

那麼這個蓮華座跟前面的莊嚴是怎麼來的呢?是法藏比丘願力所成。

這一段這種經文在《阿彌陀經》有四次—極樂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是由功德之所莊嚴。極樂世界的莊嚴,當然是彌陀本願所成就的,這個沒有話說。因為,沒有阿彌陀佛因地的發願、塵點劫的實踐,就沒有極樂世界的莊嚴,我們也就得不到他的攝受。但關鍵是:就是說阿彌陀佛所成就這個功德莊嚴,是他老人家自己受用;我們身為一個凡夫,我們比較在意的是:怎麼跟他的功德相應?就是轉他成自?所以在《阿彌陀經》講,蕅益大師解釋三力,佛力不可思議,這個沒有話說,我們讚歎阿彌陀佛的發心,我們末法時代才有人幫助我們去滅惡生善,如果沒有阿彌陀佛發心,我們必須完全靠自己的力量,那是一種漫長辛苦的菩薩道,所以我們感戴彌陀的發心,帶給我們一個希望!

但是我們怎麼契入他的功德,跟他感應呢?這個地方,就有兩種差別──以《阿彌陀經》強調名號功德,它是從音聲契入。本經也有講到在臨命終時,如果你真的無法觀想了,那就提起音聲。但是你真的想要消除重大罪障、增加品位的話,相狀是很重要的!你看後面的九品往生,九品的分判啊,它是從相狀契入,是品位比較高的。所以我們今天知道阿彌陀佛是法界身,能夠入一切眾生心想中,可以從音聲契入、也可從相狀契入,當然也可以兩個兼修。雖說這個蓮華是阿彌陀佛成就的,但是我們在觀想的時候,我們也可以成就我們自己的蓮華;就在我們觀想蓮華的時候,也念念成就自己的蓮華,是這個意思。這個地方有佛陀的蓮華跟我們眾生的蓮華,這兩層意思。我們看最後的總結:

(十一)重顯觀儀

若慾念彼佛者,當先作此華座想。作此想時,不得雜觀,皆應一 一觀之,一 一葉、一 一珠、一 一光、一 一台、一 一幢,皆令分明。如於鏡中,自見面像。

(十二)結觀成益

此想成者,滅除五萬億劫生死之罪,必定當生極樂世界。

(十三)辨觀邪正

作是觀者,名為正觀;若他觀者,名為邪觀。

我們想要憶念阿彌陀佛功德之前,要先做蓮華觀,這是一個正報的準備。所以在作觀的時候呢,不能夠混雜其他的觀想,要很專心而且注意它的次第,什麼次第呢?

先觀它的葉,蓮華它每一個葉,每一個葉當中有寶珠,寶珠當然放光了,那麼蓮華觀完之後觀華台,蓮華台上有四個寶柱,寶柱旁邊有華幔,華幔上有很多的寶珠。你要得很清楚,先觀蓮化本質再觀蓮華台。要像我們照鏡子看到自己的顏面一樣清楚分明。作蓮華觀有什麼好處呢?滅除五萬億劫的生死重罪,消除我們心中的罪障,而且臨終必定往生。作是觀者,名為正觀;若他觀者,名為邪觀。

這個佛陀的法身,我們慢慢會講到佛陀的法身,法身的救拔,下一段馬上講到,跟小乘人的法身不太一樣。我們前面講過,小乘的是以空性的無常觀成就了法身,他也叫清淨法身,但是阿羅漢的清淨法身啊,叫素法身,吃素的素,他不能夠他受用,不能救拔眾生。佛陀的法身叫做妙法身,他是一一理性具足莊嚴,一一莊嚴全體理性,他在清淨的法身當中有救拔的力量。

我們講一個小故事,來比較一下,凡夫功德跟佛的功德的差別:佛在世的時候在舍衛國,有一位大富長者,生了一個女兒,這個女兒生出時很奇怪,她的頭頂上長了一顆寶珠。這顆寶珠白天看沒有什麼特別,一到晚上就放光,而且越晚放光越明顯。所以大富長者,就取這個女兒名字叫寶光。當然這個是善業力,而且這個女兒善根很強,父親去聽法的時候,她就跟在身邊,長大之後,就要求出家。她也是屬於那種善來比丘,根本不用佛陀剃度的根性。佛陀說:善來比丘尼!鬚髮自落,袈裟披身。她就自然成就戒體,那麼後來她在修行當中很快證得阿羅漢果。

那麼,弟子們就問佛陀說:這個寶光比丘尼,為什麼一出生,頭上就有一顆寶珠呢?乃至於出家之後,那顆寶珠都還在呢?佛陀說:這個比丘尼啊在毗婆尸佛入涅槃後,到了像法末法時代,她是一個在家女居士,她有一天到大殿拜佛,禮拜毗婆尸佛的佛像,拜下去,便非常感動痛哭流涕,拜完之後,就把身上非常喜歡的一顆寶珠,供養毗婆尸佛的佛像,而且還咒願:以此佈施的功德,生生世世,出生在尊貴家。她因為這種供佛和咒願的力量,生生世世都出生在天上,或是人間的大富長者家,而且生生世世頭頂上都有一顆寶珠放大光明。

我們要說的是:凡夫依止有所得的心,以善業力、咒願力,所創造出來的這種寶珠莊嚴,它本身沒有自在力!

我們要慢慢把凡夫的業感緣起跟佛陀的法界緣起作說明:因為佛陀在因地修行的時候,他也同時一定施捨過寶珠,乃至於施捨過祂的身體。但是佛陀為什麼他的功德有自在力呢?他能夠隨意變現、施作佛事呢?因為佛陀的心是依止菩提心、空正見,他以無所求的心去做佈施,所以你看他的這個莊嚴,我們看經文——處處變化,各做異相,或為金剛台,或作真珠網,或作雜華雲,於十方面,隨意變現,施作佛事。

同樣一件事情,比方說你現在去做一個財佈施,你用有所得的心態去做,你來生的福報是固定的,它是一顆寶珠永遠就是寶珠了,而且別人看到它,也不可能生起滅惡生善的效果,人家看到寶珠頂多起歡喜心,甚至起貪心,想要偷你的寶珠都有可能。如果你今天同樣一件事,你是以菩提心、以無所求的心去做,而且發願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你以後得到這個寶珠,那是不可思議啊!它能夠每一個人看到都會起歡喜心、每一個人看到都能夠生起滅惡生善的善根、都能夠施作佛事。

所以我們要知道:同樣一件事,你的心態不同,結果就不同!我們現在除了仰仗佛力來幫助我們自己之外,我們要慢慢知道佛陀為什麼可以有這種功德。其實觀經它某種程度當然它是他力的加持,但是某種程度它也是提醒你──自己要發心!所以觀經還講到托彼依正,顯我自性,就是說:自性功德我都已具足,為什麼我不把它開顯出來呢?我們在觀想極樂世界依正莊嚴的時候,某種程度當然我們生起皈依之心,某種程度也有一種自我勉勵的意思。

這個就是講到蓮華的莊嚴,這種莊嚴能夠有各種變現,而且在變現過程當中,能夠宣揚佛陀的功德,讓眾生能滅惡生善、施作佛事。好,我們看辛二的佛菩薩像觀:

辛二、第八佛菩薩像觀

這個地方是一個總像觀,是把佛跟菩薩合起來觀。到下文再把它分開來,做個別的、微細的觀察,先做總像觀。我們看經文,先看前面三段的總說:

(一)結前啟後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見此事已,次當想佛。

(二)想佛緣由

所以者何,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

(三)結歸一心

是故汝等心想佛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

這段經文很重要!你在修《觀經》的觀想,這段經文不懂,你就沒辦法修了,這個道理非常重要!

我們解釋一下。佛告阿難及韋提希:見此事已,你能夠把極樂世界的蓮華座觀,觀想成就以後,你就可以觀想佛。當然觀想佛坐在蓮華座上。所以者何?就是說為什麼要觀想阿彌陀佛的身相莊嚴呢?他解釋一個道理說: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這是講到佛陀的身-以法性為身。

我們解釋一下,佛陀的救拔有兩種:一種是應化身的救拔,一種是法性身的救拔。

什麼叫應化身的救拔呢?比方說,諸位有幸生長在佛陀時代,你能夠看到佛陀,整天跟在佛陀的身邊,這個時候佛陀可以主動救拔我們,而且是無條件的救拔,這個叫做為諸眾生不請友。你不用觀想他,諸位你可以看看佛弟子得到佛陀的加被,即便他在打妄想,佛陀都有辦法去改變他,而且你不用去祈請佛陀他主動救拔你,為諸眾生不請友,但是有一個條件,你要生長在佛世而且要有善根。你就是打妄想,都可以救拔你。佛陀可以毫無條件、主動積極的救拔你,不用你去啟請他,這是應化身的救拔。

但是,等到佛陀一期的應化結束了,佛陀涅槃了,這個世界上已經沒有佛陀了,這時候剩下法身。法身的救拔跟應化身的救拔有所差別,他是有條件的救拔,他有一定的條件,你要遵守一定的規矩,他有一定的道路,你要跟他的道路相應,佛陀才有辦法救拔你,所以佛陀滅度之後,就沒有所謂的為諸眾生不請友,沒有這件事情了,他不能主動救拔你。

所以你看:諸佛如來是法界身,這個地方意思就是說,這句話是針對像法、末法時代,就是說我們出生的時候,佛陀滅度了,那怎麼辦呢?沒關係!還有希望。因為佛陀應化身滅度了,佛陀的法性身──遍一切處,恆常存在。

而佛陀的法性身有什麼好處呢?入一切眾生心想中,關鍵在這個「入」。智者大師解釋說,就是一種自在力。

其實我們凡夫也會造一些功德,對不對!我們也曾經佈施、持戒、作很多慈善事業,那麼佈施持戒的功德我們要把這個功德輸送給我們的親戚。比方說你的父母親、你的子女,你能夠怎麼做?你只能夠迴向,是不是?你不能說:某某人啊,你在美國,沒關係,你觀想我的形狀,我就能夠入你的心中,我們做不到。他觀想你的形狀,他還是苦惱依舊、他還是業障依舊,因為我們不能入眾生的心中!所以我們凡夫的功德,只能夠透過迴向來輸送,當然這中間的過程,障礙重重,問題就比較多,因為彼此之間的因緣淺深都有問題。

但是:佛陀的力量很大,即便佛陀滅度了,剩下法身,他都能夠入於眾生的心想當中,所以即便佛陀沒有在我們身邊,我們還是可以跟佛陀感應道交!為什麼?因為佛陀的法性身,他有能入的功能,能透過我們的妄想,進入到我們的心中,產生一種感應加持的力量。但是,這個地方要有條件,我們說過佛陀滅度之後,佛陀對我們的救拔,是有條件的救拔,我們必須做一些準備,不是無條件的救拔。我們必須準備好了,佛陀才能夠產生入的力量。至於怎麼準備呢?這個地方說來話長,我們等下一堂課再來說明。

我們雖然生長在末法時代,我們感到一種遺憾,我們得到人身,佛滅度了;我們還有很多的煩惱要處理,我們有很多的業障要處理,誰來幫助我們呢?佛陀應化身滅度了,佛陀法身還在,只要我們有正確的方法,我們也可以達到跟佛陀正法時代一樣的效果、得到他老人家的加被,當然這個方法就很重要了!那至於什麼方法,我們下一堂課再來說明,好,今天先講到這裡。

我們回答三個問題:

【學員提問】:弟子本來是不殺生的,就連蟑螂也不殺,但是弟子無法忍受德國蟑螂,因為它繁殖速度很快,造成生活上的困擾,弟子無法停止對他們的撲殺,如果不殺的話繁殖得更是驚人,請問師父該怎麼辦?

【師父回答】:我不知道你是不是受戒,不過聽你的口氣你應該沒有。我們受了戒以後有些戒是可以開緣,但是殺生這條戒幾乎是沒有開緣,幾乎沒有開緣。

我們不能給他殺生用任何的理由,我是維持正義呀,我是幹什麼的,通通不行!那麼這理由是什麼呢?為什麼連蟑螂都不能殺?表面它是一種毒蟲,傷害我們,那你好像是殺他的理由很正當啊。不是這樣子的,佛法在看人生啊,它不是順著外境去看,他是從內心的緣起去看的,所以佛法是向內觀察。

就是說為什麼有蟑螂,諸位知道嗎?因為我們要看緣起法,我們要消滅一個東西,先觀察它是從什麼地方來。那是眾生的共業所感,那是眾生的循業發現。如果你說今天蟑螂很多,我好好的拜懺,我好好的改變我自己,蟑螂會慢慢地消滅,我相信!但是你說你打他,他會消滅,我不相信。因為你跟緣起不符合,你越打他繁殖越厲害。因為你的仇恨越積越重,你打他怎麼會消失呢?

我們去想一件事情哈,人類的歷史啊,我們的科技越來越進步,我們的殺蟲劑的功能越來越強大,但是我們的毒蟲減少了嗎?沒有,是不是,問題在哪裡?我們一路都是向外攀緣,《楞嚴經》講你到一個世界,你有什麼環境?那是眾生的循業發現。如果我們今天發現了很多的病痛,表示我們過去有殺生的業,如果我們今天發現很多人在互相欺騙,那我們前生有這個妄語的業、欺騙別人的業,我們到一個地方環境特別的污染,污穢不堪,我們有邪淫的業。那是我心中有那個共業,所以我們看到共同的環境。

你不是從外面改變,如果說我們從外面可以改變世界,那修行就不要說什麼心地法門。那這個緣起論就要重新說,那就不是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那每一個東西都有自體了,不是這樣子的。佛法是說一切法都不存在,本來沒有的,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它本來沒有怎麼有呢?因為我們念頭開始動就有。一念妄動而有世界,那麼你往好的方向動,比方說佈施,你念頭往佈施的方向動,你生長的國土就會在一個非常富足的事情,你看美國人福報很大,你去看看,不管依報正報很大,他那個佈施心強——共業。

所以你要是往慳貪的地方動,你所招感的世界就是貧窮。佛法解釋人生是認為,你的生命的現象,完全是你的內心變現出來,完全。我們每一個人都想改變生命,是不是。我們希望痛苦不要出現?我們希望快樂能夠出現。但是你要知道問題出在哪裡,你不是去改變外在環境,你這樣是搞錯方向了,問題不在這裡了。你如果好好的修行,你即便不到極樂世界去,你能夠培養一種慈悲的心,從此不殺生,從此不傷害別人,連講刺激別人的話都不講,我保證你來生絕對不會生長在有毒蟲的地方,沒有人可以傷害你的身體。

你看到事情,我們講借相修心,我們看到我們生命出現的障礙,我們是要反省自己,佛法是這個道理,就是我們是用迴光返照、自我檢討。我們前生要沒有殺生的共業,我們不可能生長在一個有毒害的世界,不可能。我們前生沒有傷害別人的身體,我們今生不可能受有毒的東西來傷害我們,不可能,這叫因緣果報。

所以你今天繼續的殺他,那就構成了《楞嚴經》的惡性循環,你前生殺他,他現在來傷害你,你又殺他,好了,沒完沒了,因果相續。所以我們現在的眾生,你沒有遇到佛法,我們是活在一種輪迴的惡性循環,今天你福報大你傷害他,他也不甘願,他哪一天蟑螂做完了,他過去生曾經有佈施過的善業起現行,該他幅報大,你福報享盡了,他傷害你。這是惡性循環。

因果輪迴,你今天殺他,來生他傷害你,就是這樣業果相續,直到有一天。你遇到了佛法你真實的覺悟。你開始迴光返照,一個人開始自我反省,這個人就有救了。你說我的生命什麼時候改變?當你遇到事情,你知道自我反省的時候,法法消歸心性,我今天會跟這個人結惡緣,他會這樣傷害我,事出必有因。你向內心中找,一定找得到答案,然後好好懺悔,你就可以從痛苦的輪迴中跳出來。如果一個人還不知道迴光返照的時候,那你學佛法叫結緣,你生命不可能改變,你向外攀緣就是產生惑業苦的循環。

所以。你今天用殺生的因緣要使他消失是不可能的。你修慈悲心他就消失了。所以我們要知道,佛法你要知道,什麼是流轉門?這個世界是怎麼來的?你要知道,你連世界是怎麼來的都不知道,你就回不去了。你從什麼地方來?我們從顛倒妄想而來,我們從哪裡而去,我們從諸佛的功德莊嚴而去。我們來的地方不見得好,但是我們去的地方肯定好,這叫活在未來。

如果你不根據佛法的思考去思維,你還是活在過去的妄想,那你從妄想而來,你也從妄想而去,就是這樣,來生依舊如此,更嚴重,來生更嚴重。你來生再來的時候,蟑螂比現在更厲害,我保證,因為佛陀是說末法時代,這個世界是往壞的方向走。不可能明天會更好,明天會更好,這句話是騙人的。明天只有更糟糕,佛陀的預言是眾生是減劫嗎,一代不如一代,你來生再來的時候,蟑螂更凶、蚊子更凶,毒性更強五濁惡世更厲害。所以我們一定要把握今生的機會。

【學員提問】:請示法師,發菩提心和行菩薩道有何區別?

【師父回答】:發菩提心是一個內心準備,菩薩道是付出行動。發菩提心不必有因緣,你有沒有錢、有沒有能力都不是問題了,只要你在佛堂,只要你方法正確,你就可以發菩提心。但是行菩薩道就有外在條件的配合,你要佈施要有很多的配合,比方別人要接受,你自己有能力各方面。

所以發菩提心是操之在我,行菩薩道要等待因緣、隨順因緣。

【學員提問】:只念佛而不行菩薩道可往生否?

【師父回答】:你如果沒有行菩薩道也可能會往生,但是品位低了,但是你沒有發菩提心,你就不太可能往生了。因為你不發菩提心,你就是世俗的心,自私的心。自私的心,你肯定貪戀娑婆。諸佛如來是法界身,他能夠入一切眾生心想中,但是他入的心中是有條件的。你必須要有正念,如果你是顛倒妄想,他進不去,他進不去。法身的救拔是有條件的,這個諸位要知道,如果你臨終起顛倒佛陀進不去你的心中。他不是不來,他是進不去。所以我們自己的準備很重要。

【學員提問】:上念佛堂領眾的居士須搭海青嗎?如果沒有搭是否有過失?

【師父回答】:當然你共修有龍天護法一定要搭海青,那你如果沒有搭的話,就有不莊嚴的過失了。

【學員提問】:法師慈悲,山河大地會因眾生的共業而快速的毀滅?

【師父回答】:山河大地不會快速毀滅,是慢慢毀滅。有些人說什麼世界末日,這個是外行人講外行話。世界的成住壞空它有一定的時間的,不是那麼容易的,而且世界的成住壞空,你看佛經的記載,地球毀滅的時候,它不傷人,它不傷害人,它只有毀滅依報。就是說,當這個地球要毀滅的時候,這些人都一定要投生到其他國度去,地球才毀滅。自然界的自然成住壞空的毀滅,所謂世界末日,他不傷害有情眾生。是眾生都投生到其他世界去了,這個地球沒有眾生的心識的攝持,它自然毀滅,是這樣子的。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信願行三資糧和念佛的方法

諸位善知識,今天奉家師慈老的面諭,與諸位結緣,並請...

念佛成就了一尊肉身菩薩

這是發生在浙江省岱山縣衢山鎮法華禪院的一件真實奇事...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下品中生

【經文】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下品中生者,或有眾生,毀...

佛號讓地獄變清涼

佛陀證得無上的佛果以後,很多人跟著出家學道。在佛陀...

念佛為何常出現不念自念的狀態

問: 有個居士以前很精進念佛念了二十年,到了九十歲...

不發菩提心就不能往生嗎

深信切願即無上菩提,我這裡也點示了下,這點我們一定...

弘一大師也崇信念佛

弘一大師以苦心向佛,過午不食,精研律學,弘揚佛法,...

行住坐臥把持一句佛號

我們打的是佛七。就是持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佛號,行、住...

【大藏經】佛說療痔病咒

(可治癌症跟痔瘡、青春痘等等) 佛說療痔病咒: 怛(dan...

【大藏經】般舟三昧經

(卷上.聆志居士念誦) 般舟三昧經卷上 問事品第一 聞...

【大藏經】晚課(暮時課誦)

南無蓮池海會佛菩薩(三稱) 佛說阿彌陀經 姚秦龜茲三...

【大藏經】龍舒增廣淨土文

龍舒淨土文序 華嚴經云。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

為什麼要求生西方而不求生東方

問: 請問法師,東方淨土和西方淨土有何差別?為什麼一...

附佛外道與神通

我們一般最難分辨的是附佛法外道。就是依附在佛法裡,...

內心要常懷感恩

佛法很高深,所以我們要學習。學的道理越多,在生活當...

惟賢長老《儒釋道三教文化各有特點》

我今天來到這裡(三學書坊),很高興,為什麼?這裡有...

一位善良新娘的真實故事

那是民國九年的時候,有一則真實的傳奇性的故事:有一...

為何五蘊的身心世界,本質卻是真如本性呢

菩薩遇到因緣的假相,第一件事情,不是馬上處理,先觀...

五戒裡面為何不允許飲酒

世間有很多東西是非常誘惑人的,如果不去克制自己,就...

佛教的真理

何謂真理?在古希臘,「真理」是指公開展現在人的理智...

佛教如何看待「化解太歲」

化解太歲,又叫順星、拜斗。有法師反對和批評。有僧人...

古代高僧的嘉德懿行

翻開中國曆代的高僧傳記,我們會發現這些高僧都具有常...

梵網經菩薩戒的求受資格

一、但解法師語,盡受得戒 我們先引用一段經文啊,看經...

學佛之人必須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

學佛之人,必須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存好心者,凡...

何時得與聖賢親

瓊枝瑤草色長新,別有乾坤世外春。紅藕華藏金砌鴨,綠...

人生的四法則

不知你看過以下經典名言否?如果不喜歡,那就去改變,...

以無我之精神,努力切實作種種事業

佛法以大菩提心為主。菩提心者,即是利益眾生之心。故...

心是如何「作繭自縛」的

作繭自縛這個成語,借用蠶吐絲作繭把自己包在裡面,來...

【佛教詞典】唯識中道

法相宗所立,指一切萬有,唯識所變,乃非有非空之中道...

【佛教詞典】捨多壽行

(術語)阿羅漢二壽行之一。...

【視頻】廬山東林寺形像片《出塵》

廬山東林寺形像片《出塵》

【視頻】一念得失

一念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