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心是如何「作繭自縛」的

2014/03/24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心是如何「作繭自縛」的

作繭自縛這個成語,借用蠶吐絲作繭把自己包在裡面,來比喻一個人自己的所作所為使自己受困。其實,用作繭自縛這個成語來形容我們的心再恰當不過了。

對於一般的世間人來說,對心的觀察和認識是非常膚淺的,他們常常把種種心念、思想、觀點、計度、分別、慾望、態度、情緒等籠統地稱為「心」。在佛法裡面,有時也隨順凡夫的這種習慣來使用「心」這個字。而在佛教嚴格的宗派教法裡面,並不將種種心念、情緒等稱為「心」,而是將其稱為「心所」,因為種種心、情緒等只是伴隨著「心」而生起的種種「心理活動」,並不是「心」本身。

那麼,什麼是「心」呢?在《俱舍論》裡面,「心」被定義為六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什麼是眼識呢?例如,當我們的眼睛看到面前的一朵花時,在我們的眼睛裡面能知道面前的花存在的那個就是眼識。同樣,耳識、鼻識等也是如此,了知其相應對境存在的那個就是耳識、鼻識等。所以,能看的是心,能聽的也是心,乃至能聞、能嘗、能觸的皆是心。

當我們的眼睛、耳朵等六根對境時,第一剎那了知外境存在的那個是「心」,第二剎那對眼睛、耳朵等所了知的外境所生起的種種計度分別、妄想、情慮等心理活動是「心所」。

對於沒有見到心的本性的凡夫來說,如果把他們的「心」比作蠶,則「心所」就是蠶所作的繭。當「心所」之繭產生的時候,「心」就被這些「心所」之繭牢牢地繫縛住了。

譬如,當我們的眼睛看到外境的一朵花時,「心所」就會生起,我們會產生種種思想、情慮等,如心裡想「這朵花是紅色的,這朵花很美……」,然後對這朵花戀戀不捨。當認為外境之花很美的「心所」生起時,我們就執著於外境的花上面有一種存在叫做「美」,於是我們就被「心所」在外境的花上面所虛構的「美」牢牢地繫縛著,無法從這個虛構的「美」之中掙脫出來。

又如,當我們的耳朵聽到外面辱罵我們的聲音時,我們的「心所」也會隨之而生。大多數人會生起厭惡、不高興等「嗔」心所,並認為外境的辱罵聲上面充滿可惡和不悅意。於是,我們的「心」就被「心所」在外境的辱罵聲上面虛構的可惡和不悅意所繫縛,並無法從這個虛構的「可惡或不悅意」中擺脫出來。

生起什麼樣的「心所」,我們的生命就被束縛在這個「心所」所虛構的繭之中,這個「繭」構成了凡夫生命的全部。例如,六根對境之後,生起快樂的「心所」,我們的生命就被籠罩在「心所」所虛構的快樂之中;生起痛苦的「心所」,我們的生命就被限制在「心所」所虛構的痛苦之中;不苦不樂,則我們的生命就被禁錮在不苦不樂之中。又如,六根對境之後,生起恐怖的想法,則生命就沉浸於恐怖;生起祥和的想法,則生命就充滿祥和;生起嫉妒的情緒,則生命頓時被嫉妒所浸染;生起慈悲,則生命的空間遍佈溫和……。

「心」作什麼樣的繭,就被什麼樣的繭所束縛。心作好繭,心就生活在好繭之中;心作惡繭,心就生活在惡繭之中。所以,了知這個道理之後,在心還沒有從所作之繭中解脫出來之前,我們一方面要努力使心作好繭,不要作惡繭,一方面要努力使自心從所作之繭中解放出來,不被「心所」之繭束縛。換句話說,我們一方面要精勤於取捨善惡,使心努力地捨惡向善,一方面要著手修習般若智慧,證悟「心」、「心所」乃至外境的空性,努力從「心所」的繫縛和外境的幻像中解脫出來。

禪宗被稱為「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宗派。什麼是「直指人心」呢?就是首先暫時用去除粗大「心所」的方法,使得行人從「心所」的繫縛中解脫出來,認識什麼是心。例如,禪宗要求行人「不落第二念」、「不於境上生心」,甚或用棒喝等方便,使得行人擺脫「心所」的束縛。當行人不被「第二念」的「心所」所左右的時候,禪宗大德常發問:「看花的是誰?」「聽聲音的是誰?」,讓行人認識什麼是「心」。當行人認識到看花的是「心」時,就達到了「直指人心」的目的。

「直指人心」才是第一步,其初步的目的是使得行人知道真實的用功之處,而「直指人心」的最終目的是「見性成佛」,也即見到心的本性而成佛。當行人真切體驗到心的本性是無可言說的空性之後,就算是摸到了一個參禪的門,沿著這條路一念不生地不斷「參」下去,對心的本性就會認識得越來越深刻,最終達到徹底「見性」的地步。

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睹明星悟道後說:「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若離妄想,一切智、自然智,即得現前。」這句話事實上徹底點出了眾生輪迴生死苦海的根本原因就是心對境之後產生的種種妄想執著。每天,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生起無數個念頭、思想和情慮,甚至在睡夢中也不例外。輪迴中的眾生,從無始以來,無數的「心所」連續不斷地生起,構成了他們輪迴的軌跡,而且這樣的習慣似乎還要無休止地進行下去。

事實上,在心之外並沒有一個實在的東西將眾生繫縛在生死輪迴之中,真正繫縛著眾生的是眾生自己的「心」所作的「心所」之繭。如果我們不對「心」自身這種作繭自縛的特性進行仔細地觀察,並借助於佛陀傳授的種種方便,擺脫「心所」之繭的束縛,我們將無休止地被繫縛在「心所」的束縛中不能自拔。

願一切眾生迅速從自心的妄想執著中解放!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聖嚴法師《海面無風不起浪-心與事合一》

當我們用心用到心與事合而為一時,已經是心外無事,事...

一切諸法悉皆如夢,修之何益

原文: 有禪者問曰。一切諸法。悉皆如夢。娑婆固夢也。...

智諭法師:清淨心

今天和大家講清淨心。清淨心對修道人很重要。經上說:...

為何念佛人臨終時,仍執著自己身體

問: 一些臨命終的人,不論是在家居士,或是出家師父...

如何開示妻子同生極樂世界

蓮池大師在未出家之前,他是示現一個結婚好了之人。他...

不憑我佛之慈,曷遂超升之路

浮生若夢,幻質非堅;不憑我佛之慈,曷遂超升之路。 我...

應切實佈施於別人,揚棄沽名釣譽之心

當我們給人以好處,做有利於人的事情的時候,不要存在...

生命的未來,就看你心裡裝進了什麼

生命的境界,生命的未來,說是在迷中,其實也簡單。它...

【大藏經】【註音版】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大藏經】佛說無量壽佛名號利益大事因緣經

我聞如是: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千...

【大藏經】【註音版】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經

(龍藏本)...

【大藏經】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

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卷第一 佛在王捨國靈鷲山中,與...

心量有多大,獲得的能量就有多大

以寬容與忍讓接納對方的攻擊,以微笑回應俗人的諷刺與...

宏海法師:淨土十要

(第一講) 從今天開始,因為非常欣喜的,我們又是新...

如何勸導病人臨終正念不失,得生善趣

第三課 瞻視病人甲三、說法斂念 說法斂念 是關於如何...

曇影法師《說僧過惡·犯大重罪》

佛陀不允許任何人造口業、譭謗出家僧眾,若說僧尼過惡...

佛教是逃避現實的避世宗教嗎

曾經有一個去過非洲的人問我,佛教是否是逃避現實的避...

四弘誓願該如何理解

問: 什麼是自性?自性眾生誓願度,自性煩惱誓願斷,...

如果常能這樣想,就不會缺乏念佛的動力了

阿彌陀佛在極樂世界,無時無刻不在思念著我們;無時無...

往生的根本靠的是什麼

下面有一段蕅益大師非常獨到的見地,就是站在我們凡夫...

修持名念佛法門的四個要求

佛說阿彌陀經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文殊菩薩點化印度高僧取回珍貴佛經

在五台山佛教發展史上,佛陀波利是非常重要的一位人物...

讓心保持在沒有名言的境界

古時有一禪師修行有了心得,因為禪宗修學佛法是不立文...

破五戒復又懺悔,能否超越下品中生

問: 在家居士破五戒,復又懺悔,命終往生,能否超越...

而今念佛,念念要斷這愛根

而今念佛,念念要斷這愛根! 這個就很重要了!我們想要...

多用心

有一天,莊周和朋友聊天時,說了一篇大道理,朋友聽了...

為什麼不結婚

為什麼不結婚?這問題,我遇到了許多朋友,都曾這樣問...

少年念佛正精神,莫待衰遲始問津

少年念佛正精神,莫待衰遲始問津。 青草半埋紅粉骨,黃...

【佛教詞典】他心智與緣現在願智差別

【他心智與緣現在願智差別】 p0488 大毗婆沙論一百七十...

【佛教詞典】苦陰

(術語)新譯曰蘊。舊譯曰陰。構造有情之身心者也。人...

【視頻】東林寺第37期彼岸行·體驗之旅《啟信》

東林寺第37期彼岸行·體驗之旅《啟信》

【視頻】演肅法師《四歲小孩來報仇》

演肅法師《四歲小孩來報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