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俱舍論頌疏論本第十一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俱舍論頌疏論本第十一

從此大文第二。明器世間。一明所居器。二明能居量。三明三分齊。就明所居器中有二。一別明小器。二總明大千。就明小器中有八。一明三輪。二明九山。三明八海。四明四洲。五明黑山等。六明地獄。七明日月。八明天器。且初第一明三輪者。論雲。如是已說有情世間。器世間今當說。頌曰。

 安立器世間  風輪最居下
 其量廣無數  厚十六洛叉
 次上水輪深  十一億二萬
 下八洛叉水  餘凝結成金
 此水金輪廣  徑十二洛叉
 三千四百半  周圍此三倍

釋曰。初句總標。餘句別釋。洛叉此雲億。論雲。許此三千大千世界。如是安立形量不同。謂諸有情業增上力。先於最下。依止虛空。有風輪生。其量廣無數。厚十六億踰繕那。如是風輪其體堅密。假使有一大諾健那(此雲露形神)。以金剛輪。奮威懸擊。金剛有碎。風輪無損。又諸有情。業增上力。起大雲雨。澍風輪上。渧如車軸。積水成輪。於未凝結位。深十一億二萬踰繕那。問如何水輪。不傍流散。答有餘師說。一切有情業力所持。令不流散。如所飲食未熟變時。終不流移墮於熟藏。有餘師說。由風力持。令不流散。如篅持穀。有情業力。感別風起。搏擊此水。上結成金。如熟乳停上凝成瞙。故水輪減。唯厚八洛叉。餘轉成金輪。厚三億二萬二輪。廣量其數是同。謂徑十二億。三千四百半。周圍其邊數成三倍。謂周圍量。成三十六億一萬三百五十踰繕那。

從此第二。明九山。頌曰。

蘇迷盧處中(此雲妙高) 次踰健達羅(此雲持雙。山頂有二雙跡。山能持故。故以名焉) 伊沙馱羅山(此雲持軸。山峰上聳。猶如車軸。山能持故也) 竭地洛迦山(竭地洛迦。西國樹名。此國南方。亦有此樹。名簷木山。山上寶樹。其形似彼。故以為名也) 蘊達黎舍那(此雲善見見者稱善) 頞濕縛羯拏(此雲馬耳。山形似彼也) 毘那怛迦山(此雲象鼻山形似彼) 尼民達羅山(此是魚名。其魚觜尖。山形似彼)。

 於大洲等外  有鐵輪圍山
 前七金所成  蘇迷盧四寶
 入水皆八萬  妙高出亦然
 餘八半半下  廣皆等高量

釋曰。前兩行半明九山。次兩句明山體。後一行明山量。論雲。於金輪上。有九大山。妙高山王處中而住。餘八週匝遶妙高山。於八山中前七名內。第七山外有大洲等。此外復有鐵輪圍山。周匝如輪。圍一世界。持雙等七。唯金所成。妙高山王。四寶為體。謂如次四面。北東南西。金銀。吠瑠璃。頗胝迦寶。隨寶威德。色顯於空。故贍部洲空。似吠瑠璃色。問如是寶等。從何而生。答亦諸有情。業增上力。復大雲起雨金輪上。滴如車軸。積水濤奔。其水即為眾寶種藏。由具種種威德。勐風鑽擊。變生眾寶類等。如是變生金寶等。已復由業力。引起別風。簡別寶等。攝令聚集。成山成洲。分水甘咸。令別成立內海外海。如是九山住金輪上。入水量皆等。八萬踰繕那。蘇迷盧山。出水亦爾。餘八出水半半漸卑。謂初持雙山。出水四萬。乃至最後鐵輪圍山。出水三百一十二半。如是九山一一廣量。各各自與出水量同。

從此第三。明八海。頌曰。

 山間有八海  前七名為內
 最初廣八萬  四邊各三倍
 餘六半半陝  第八名為外
 三洛叉二萬  二千踰繕那

釋曰。妙高為初。輪圍為後。中間有八海。前七名為內。七中皆具八功德水。一甘。二冷。三耎。四輕。五清淨。六不臭。七飲時不損喉。八飲已不傷腹。如是七海。初廣八萬。約持雙山內邊周圍量。於其四面。數各三倍。謂各成二億四萬踰繕那。其餘六海。量半半狹。謂第二海。量廣四萬。乃至第七量。廣一千二百五十。此等不說周圍量者。以煩多故。第八名外。鹹水盈滿。量廣三億二萬二千。

從此第四。明四大洲。頌曰。

 於中大洲相  南贍部如車
 三邊各二千  南邊有三半
 東毘提訶洲  其相如半月
 三邊如贍部  東邊三百半
 西瞿陀尼洲  其相圓無缺
 徑二千五百  周圍此三倍
 北俱盧畟方  面各二千等
 中洲復有八  四洲邊各二

釋曰。前三行半。明大洲。後兩句明中洲。論雲。於外海中。大洲有四。謂於四面對妙高山。南贍部洲。北廣南狹。三邊量等。其相如車。南邊唯廣。三踰繕那半。三邊各有二千踰繕那(解雲。此言車者。是西國車。彼國車形。前狹後闊。如人面也)又論雲。唯此洲中。有金剛座。上窮地際。下據金輪。一切菩薩。將登正覺。皆坐此座上。起金剛喻定。以無餘依及餘處所有。堅固力能持此故(解雲。以無餘依者。除菩薩身。外更無餘依身。起此定也。無餘處者。除金剛座外。無餘處所也。此定力大。餘依餘處。無堅固力。可能持故) 東勝身洲。東狹西廣。三邊量等。形如半月。東三百五十。三邊各二千。西牛貨洲圓。如滿月經二千五百。周圍七千半。北俱盧洲。形如方座。四邊量等。面各二千。等言為明無少增減。隨其洲相。人面亦然 復有八中洲。是大洲眷屬。謂四大洲側。各有二中洲。贍部洲邊二中洲者。一遮末羅洲。此雲貓牛。二筏羅遮末羅洲。此雲勝貓牛。東勝身洲。邊二中洲者。一提訶洲。此雲身。二毘提訶洲。此雲勝身。西牛貨洲。邊二中洲者。一捨揥洲。此雲諂。二嗢怛羅漫恆裡拏洲。此雲上儀。北俱盧洲。邊二中洲者。一矩拉婆洲。此雲勝邊。二憍拉婆洲。此雲有勝邊。此八中洲。皆人所住。人形短小。如此方侏儒。有說唯一洲。羅剎婆居。即是此方。遮末羅洲也。

從此第五。明黑山等。頌曰。

 此北九黑山  雪香醉山內
 無熱池縱廣  五十踰繕那

釋曰。此贍部洲。從中向北。三處各有三重黑山。有大雪山。在黑山北。大雪山北。有香醉山。此山有香。人嗅便醉。雪北香南。有大池水。名無熱惱。出四大河。一殑伽河。從池東面。出遶池一匝。方入東海。二信度河。從池南面。出遶池一匝。方入南海。三徙多河。從池北面。出遶池一匝。方入北海。此雲孟津河是也。四縛芻河。從池西面。出遶池一匝。方入西海。無熱惱池。縱廣正等。五十踰繕那量。八功德水。盈滿其中。非得通人。無由能至。於此池側。有贍部林。樹形高大。其果甘美。依此林故。名贍部洲。或依此果。以立洲號。

從此第六。明地獄。論雲。復於何處。置捺落迦。大捺落迦。何量有幾。頌曰。

 此下過二萬  無間深廣同
 上七捺落迦  八增皆十六
 謂煻煨屎糞  鋒刃列河增
 各住彼四方  餘八寒地獄

釋曰。此贍部洲下。過二萬。有阿鼻旨大捺落迦。深廣同前。謂各二萬。故彼底去此。四萬踰繕那。以於其中。受苦無間。非如餘七捺落迦受苦非恆。故名無間。且如等活捺落迦中。諸有情身。雖被種種斫刺磨擣。而彼暫遇涼風所吹。還活如本。由此理故。立等活名。阿鼻旨中。無如是事。有餘師說。阿鼻旨中。無樂間苦。故名無間。餘地獄中。雖無異熟而有等流。七捺落迦。在無間上。重累而住。其七者何。一極熱。二炎熱。三大叫。四號叫。五眾合。六黑繩。七等活。有說。此七在無間傍。八捺落迦增。各十六故。薄伽梵說此頌曰 此八捺落迦 我說甚難越 以熱鐵為地 周匝有鐵牆 四面有四門 開閉以鐵扉 巧安布份量 各有十六增 多百踰繕那 滿中造惡者 週遍煖交徹 勐火恆洞燃。

釋曰十六增者。八捺落迦。四面門外。各有四所。一煻煨增。謂此增內。煻煨沒膝。有情游彼。才下足時。皮肉與血。俱燋爛墜。舉足還生。平復如本。二尸糞增。謂此增內。尸糞泥滿於其中。多有娘矩吒蟲。觜利如針。身白頭黑。有情游彼。皆為此蟲。鑽皮破骨。咂食其髓。三鋒刃增。謂此增內。復有三種。一刀刃路。謂於此中。仰布刀刃。以為大道。有情游彼。才下足時。皮肉與血。俱斷碎墜。舉足還生。平復如本。二劍葉林。謂此林上。純以銛利劍刃為葉。有情游彼。風吹葉墜。斬刺支體。骨肉零落。有烏駮狗。揸掣食之。三鐵刺林。謂此林上。有利鐵刺。長十六指。有情被逼。上下樹時。其刺銛鋒。上下鑱刺。有鐵觜鳥。探啄有情眼睛心肝。爭競而食。刀刃路等。三種雖殊。而鐵杖同。故一增攝。四烈河增。謂此增內。滿熱鹹水。有情游中。或浮或沒。或逆或順。被蒸被煮。骨肉糜爛。設欲逃亡。於兩岸上。有諸獄卒。手執刀槍。御捍令迴。無由得出。此河如塹。前三似園四面各四增。故言皆十六。此是增上。被刑害所。故說為增。本地獄中。適被害已。重遭苦故。有說。有情從地獄出。重遭苦。故說為增 問諸地獄。獄卒是有情不。答有說非情 問既是非情。如何動作。答有情業力。如成劫風。風雖非情。亦能成劫。問若爾云何。通彼大德法救善現說。如彼頌曰 心常懷忿毒 好集諸惡業 見他苦欣悅 死作琰魔卒(據此頌文。豈是非情) 答琰魔王使。

諸羅剎婆。擲諸有情。置地獄中者。名琰魔卒。是實有情。非地獄中害有情者。故地獄獄卒。非實有情 有說有情。問若爾何緣火不能燒彼。答此定由業力所隔礙故。或感異大種。故不被燒 復有餘八寒捺落迦。一頞部陀(此雲疱寒風逼身。故生疱也)。二尼剌部陀(此雲疱裂)。三頞哳吒。四臛臛婆。五虎虎婆(此三忍寒聲也)。六嗢缽羅(此雲青蓮華。寒逼身青故也)。七缽特摩(此雲紅蓮華。身寒赤色。似紅蓮華故也)。八摩訶缽特摩(此雲大紅蓮華。寒之更甚。身色彌紅也) 論雲。此中有情。嚴寒所逼。隨身聲色變。以立其名(解雲。初二地獄。隨身變立名。次三隨聲立名。後三隨色變立名也) 此八並居贍部洲下。如前所說。大地獄傍。問此贍部洲。其量無幾。下寧容受無間等耶。答洲如穀聚。上尖下闊。是故大海漸狹漸深也。如上所論十六地獄。一切有情。業增上力感。餘孤地獄。各別業招。或多或少。或二或一。所止差別。多種處處不定。或近江河山邊曠野。或在地下空及餘處。諸地獄器安布如是。本處在下。支派不定。傍生住處。謂水陸空。本處大海。後漸流入餘處。諸鬼本處。琰魔王國。於此贍部洲下。過五百踰繕那。有琰魔王國。縱廣量亦然。從此展轉。散居餘處。或有端嚴具大威德。受諸富樂。自在如天。或有饑羸顏貌丑陋。如是等類。廣說如經。

從此第七。明日月等。論雲。日月所居。量等義者。頌曰。

 日月迷盧半  五十一五十
 夜半日沒中  日出四洲等
 雨際第二月  後九夜漸增
 寒第四亦然  夜減晝翻此
 晝夜增臘縛  行南北路時
 近日自影覆  故見月輪缺

釋曰。初句明日月近遠。第二句明日月體量。次兩句。明四時。後兩行。明晝夜增減。論雲。日月眾星。依何而住。依風而住。謂諸有情。業增上力。共引風起。遶妙高山。空中旋環。運持日等。令不停墜。彼所住去此。四萬踰繕那。持雙山頂。齊妙高山半。日五十一。月唯五十。星最小者。唯一俱盧舍。其最大者十六踰繕那。日輪下面。頗胝迦寶。火珠所成。能熱能照。月輪下面。頗胝迦寶。水珠所成。能冷能照。唯一日月。普於四洲。作所作事。北洲夜半。東洲日沒。南洲日中。西洲日出。此四時等。餘例應知 日行此洲。路有差別。故令晝夜有減有增。從雨際第二月。後半第九日。夜漸增。從寒際第四月後半第九日。夜漸減也。晝時翻此。夜若漸增。晝便漸減。夜若漸減。晝則漸增。晝夜增時。增一臘縛。晝夜減時。減一臘縛。日行此洲。向南向北。如其次第。夜增晝增。釋曰。西國之法。分十二月。以為三際謂寒熱雨。各有四月。略述兩釋。泰法師云。從二月十六日至六月十五日。為熱際四月。從六月十六日。至十月十五日。為雨際四月。從十月十六日。至二月十五日。為寒際四月。雨際第二月。後半第九日。當此間八月九日。從秋分已去。夜增晝減也。寒際第四月。後半第九日。當此間二月九日。從春分已去。夜減晝增也。此約晝夜停等後。說增減也。光法師云。西方諸國。時節不定。還隨方俗。以立三際。從十一月十六日至三月十五日。為熱際。從三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為雨際。從七月十六日。至十一月十五日。為寒際。雨際第二月。後半第九日。當此間五月九日。此與夏至。稍得相當。此時日極長。夜極短。從此已後。夜則漸增。若寒際第四月。後半第九日。當此間十一月九日。此與冬至。稍得相當。此時晝極短。夜極長。從此已後。夜則漸減。晝則漸增。故婆沙一百三十六雲。摩訶陀月(當此間十一月也)白半之日。夜有十八。晝有十二。從此已後。晝增夜減。室羅筏拏月(當此間五月也)白半之日。晝有十八。夜有十二。從此已後。夜增晝減。解雲。言十八十二者。謂十八十二。牟呼栗多也。據此文證。明知夜極長。後方說晝增。晝極長後方說夜增也。又此論雲。日行此洲。向南向北。如其次第。夜增晝增。故知五月。夏至已後。日則向南。說夜增也。十一月。冬至已後。日既向北。說晝增也。此上兩釋。泰法師意。約晝夜停等後。說有增減。光法師意。約晝夜極長後。說有增減。各據一義。任情取捨。更有多解。不能具敘 依此論文。一百二十剎那。為一怛剎那。六十怛剎那。為一臘縛。三十臘縛。為一牟呼栗多。若至極長。有十八牟呼栗多。若至極短。有十二牟呼栗多。故知中間。延促總有六牟呼栗多。從夏至日。已去至冬至日。已來有一百八十日。日夜增一臘縛。計一百八十臘縛。足成六牟呼栗多。故冬至日。夜有十八。晝有十二也。若從冬至日。已去至夏至日已來。成六牟呼栗多。義准前說。故夏至日。夜有十二。晝有十八。問何故月輪。於黑半末白半初位。見有缺。答世施設論中。作如是釋。以月宮殿行近日輪。月輪被日輪光。所侵照。餘邊發影。白覆月輪。令於爾時。見不圓滿。又經部宗。先舊師釋。由日月輪。行度不同。現有圓缺。問日等宮殿。何有情居。答是四王天下。天眾所居。若空居天。唯住如是。日月等宮殿。若地居天。住妙高山諸層級等。

從此第八。明天器。一明天所居器。二明天器近遠。就明天所居器。文複分二。初正明天器。二便顯餘義。初文分三。一明四天王天器。二明三十三天器。三明空居天器。且初第一明四天王天器者。論雲。有幾層級。其量云何。何等諸天。住何層級。頌曰。

 妙高層有四  相去各十千
 傍出十六千  八四二千量
 堅手及持鬘  恆憍大王眾
 如次居四級  亦住餘七山

釋曰。蘇迷盧山。有四層級。始從水際。盡第一層。相去十千。踰繕那量。如是乃至。從第三層級。盡第四層。亦十千量。此四層級。從妙高山。傍出圍遶。盡其下半(妙高山下。四萬名下半耳)最初層級。出十六千。第二第三。第四層級。如其次第。八四二千。有藥叉神。名為堅手。住初層級。有名持鬘。住第二級。有名恆憍。住第三級。此三皆是。四大天王。所部天眾。第四層級。四大天王。及諸眷屬。共所居止。故經依此。說四大王眾天。除層級外。七金山上。亦有天居。是四大天王。所部村邑。是名依地住。四大王眾天。於欲天中。此天最廣。

從此第二。明三十三天器。論雲。三十三天住在何處。頌曰。

 妙高頂八萬  三十三天居
 四角有四峯  金剛手所住
 中宮名善見  周萬踰繕那
 高一半金城  雜飾地柔軟
 中有殊勝殿  周千踰繕那
 外四苑莊嚴  眾車麁雜喜
 妙地居四方  相去各二千
 東北圓生樹  西南善法堂

釋曰。三十三天。住蘇迷盧頂。其頂四面。各八十千。與下四邊。其量無別。山頂四角。各有一峰。其量縱廣。各有五百。有藥叉神。名金剛手。於中止住。守護諸天。於山頂中。有宮名善見。見者稱善也。四面二千半。周萬踰繕那。金城量高。一踰繕那半。其地平坦。亦真金所成。俱用百一雜寶嚴飾。地觸柔軟。如妬羅綿。於踐躡時。隨足高下。是天帝釋所都大城。於其城中。有殊勝殿。種種妙寶。具足莊嚴。蔽餘天宮。故名殊勝。面二百五十。周千踰繕那。是謂城中諸可愛事。城外四面。四苑莊嚴。是彼諸天。共遊戲處。一眾車苑。隨天福力。種種車現。二麁惡苑。天欲戰時。甲仗等現。三雜林苑。諸天入中。所翫皆同。俱生勝喜。四喜林苑。極妙境界。併集此苑。觀此無厭名喜林也。此為外飾。莊嚴大城。四苑四邊。有四妙地。中間各去苑。二千踰繕那。是彼諸天勝遊戲處。諸天於彼捔指爭勝歡娛。城外東北。有圓生樹。是三十三天。受欲樂勝所也。其圓生樹。盤根深廣。五十踰繕那。聳幹上昇。枝條傍布。高廣量等。百踰繕那。挺葉開華。妙香芬馥。順風熏滿。百踰繕那。若逆風時。猶遍五十。問順風可爾。云何逆風熏。答有餘師說。香無逆熏義。依不越樹界故。說逆風熏(解雲。言不越樹界者謂樹身外。枝條四面。各五十踰繕那。如在樹下。近東邊立去彼樹身。五十踰繕那。若有東風。名為逆熏。此人由在樹界。而得頭上枝條等香故。言不越樹界也)論主正解雲。理實圓生。有如是德。所流香氣。能逆風熏。雖天和風力所壅遏。然能相續。流趣餘方。漸劣漸微。近處便歇。非能遠至如順風熏(五十踰繕那。名近處。百踰繕那。名遠處也) 又論雲。如是華香。為依自地。隨風相續轉趣餘方。為但熏風別生香氣(問也。自地者。華也。香依華髮。說華為自地也) 此義無定。諸軌範師。於此二問。俱許無失(答也。依華依風名二問也)。若爾者何故。薄伽梵(此雲功德聚也)。華香不能逆風熏根莖等香亦復爾。善士功德。香芬馥。逆風流美遍諸方(解雲。引此頌意。難論主許華香。能逆風熏也。修善之士。名滿四方。能逆風熏。華香不爾也) 論主通雲。據人間香。故作是說。以世共了無如是能。若據天香。能逆熏也。化地部經。說此香氣。順風熏滿。百踰繕那。若無風時。唯遍五十。城西南角。有善法堂。三十三天。於彼評論如法。不如法事。

從此第三。明空居天。論雲。如是已辨三十三天。所居外器。餘有色天眾所住器。云何。頌曰。

 此上有色天  住依空宮殿

釋曰。此前所說。三十三天上有色諸天。住依空宮殿。謂夜摩天。都史多天。樂變化天。他化自在天。及梵眾天。等十六處。並前天合成二十二天。名有色天。二十住空居也。

從此大文第二。便顯餘義。一明六天行淫。二明諸天初生。三明欲生樂生也。此即第一。明六天行淫。論雲。如是所說諸天眾中。六天行淫云何。頌曰。

 六受欲交抱  執手笑視淫

釋曰。唯六欲天。受妙欲境。於中初二。依地居天。形交成淫。與人無別。然風氣泄熱惱便除。非如人間有餘不淨。夜摩天眾。才抱成淫。都史多天。但由執手。樂變化天。唯相向笑。他化自在天。相視成淫隨彼諸天男女膝上。有童男童女欻然化生。即說為彼天所生男女也。

從此第二。明諸天初生。論雲。初生天眾。身量云何。頌曰。

 初如五至十  色圓滿有衣

釋曰。且六欲天。初生如次。如五六七八九十歲人。生已身形。速得圓滿。色界天眾。於初生時。身量周圓。具妙衣服。一切天眾。皆作聖言。謂彼言詞。同中印度。

從此第三。明欲生樂生。論雲。欲生樂生。差別云何。應知頌曰。

 欲生三人天  樂生三九處

釋曰。欲生三者 第一依受如生現前欲境故。謂諸有情。樂受現前諸妙欲境。彼於如是現前欲境中。自在而轉。謂全人趣。及下四天 第二依受如樂自化妙欲境故。有諸有情。樂受自化諸妙欲境。彼於自化妙欲境中。自在而轉。謂唯第五樂變化天 第三依受如樂他化妙欲境故。謂諸有情。樂受他化諸妙欲境。彼於他化。妙欲境中。自在而轉。謂唯第六。他化自在天。此上人天。受欲界生。是謂欲生差別三種 樂生三者。三靜慮中。於九處生。受三種樂 一於初靜慮。三處生中。受一種樂。謂離生喜樂。離欲界惡。生喜樂故 第二靜慮。三處生中。受一種樂。名定生喜樂。從初禪定中。生二禪喜樂故 第三靜慮。三處生中。受一種樂。名離喜妙樂。離第二禪喜。生第三禪樂。離喜之樂。名離喜妙樂。初靜慮中。長時安住離生喜樂。第二靜慮。長時離苦。第三靜慮。長時受樂。故名樂生。

從此第二。明天器近遠。於中有二。一明天器近遠。二明下天見上。且初明天器近遠者。論雲。所說諸天。二十二處。上下相去。其量云何。頌曰。

 如彼去下量  去上數亦然

釋曰。隨從何天去下海量。彼上所至與去下同。謂妙高山。從第四層級。去下大海。四萬踰繕那。是四天王天。從彼上去三十三天。亦如彼天。去下海量。如三十三天。去下大海。上去夜摩天。其量亦復爾。如是乃至。如善見天下去大海。踰繕那量。從彼上至色究竟天。亦與彼天去下大海量等。從此向上。復無所居。此處最高。名色究竟天。

從此第二。明下見上天。論雲。於下天處生。昇見上不。頌曰。

 離通力依他  下無昇見上

釋曰。三十三天。由自通力。能從本處。昇夜摩天。或復依他。謂得通者。及上天者。接往夜摩天。所餘諸天。昇上例爾。若來若至。下見上天 然下眼不能覩上界地。非境界故。如不覺彼觸。因此義便。復明天量。有餘師說。夜摩等四依處量。同妙高山頂。有餘師說。上倍倍增。有餘師說。初靜慮量。等一四大洲。第二靜慮。等小千界。第三靜慮。等中千界。第四靜慮。等大千界。

從此大文第二。總辨大千。論雲。齊何量。說小中大千。頌曰。

 四大洲日月  蘇迷盧欲天
 梵世各一千  名一小千界
 此小千千倍  說名一中千
 此千倍大千  皆同一成壞

釋曰。千四大洲。乃至千梵世。如是總說為一小千。千倍小千。名一中千界。千中千界總名大千界。如是大千。同成同壞。

從此大文第二。明能居量。一明身量。二明壽量。且初明身量者。論雲。如外器量別。身量亦別耶。亦別云何。頌曰。

 贍部洲人量  三肘半四肘
 東西北洲人  倍倍增如次
 欲天俱盧舍  四分一一增
 色天踰繕那  初四增半半
 此上增倍倍  唯無雲減三

釋曰。贍部洲。人身多分。長三肘半。於中少分。有長四肘。東勝身洲。人身長八肘。西牛貨洲。人身長十六肘。北俱盧洲。人身長三十二肘。欲界六天。最下身量。一俱盧舍。四分之一。如是後後。一一分增。至第六天。一俱盧舍半 色天身量。初梵眾天。半踰繕那。梵輔全一。大梵一半。少光二全。此上諸天皆增倍倍。唯無雲天。減三踰繕那。謂遍淨天。六十四踰繕那。至無雲天。於一倍中。減三踰繕那。計成一百二十五踰繕那也 所以無雲減三者。從第三禪變易受生。入第四禪不變易受。難故減三劫也。捨受名不變易受也。又解謂。順色究竟天一萬六千劫。故減三劫。謂無雲天減三劫。已上倍倍增。乃至色究竟增。滿一萬六千踰繕那也。

從此第二。明壽量。一明善趣壽量。二明惡趣壽量。三明中夭不中夭。且善趣壽量者。論雲。身量既殊。壽量亦別。不亦別云何。頌曰。

 北洲定千年  西東半半減
 此洲壽不定  後十初叵量
 人間五十年  下天一晝夜
 乘斯壽五百  上五倍倍增
 色無晝夜殊  劫數等身量
 無色初二萬  後後二二增
 少光上下天  大全半為劫

釋曰。北俱盧洲人。定壽千歲。西牛貨洲人。壽五百歲。東勝身洲人。壽二百五十歲。南贍部洲人。壽無定限。謂劫減位。極壽十年。於劫初時。人壽無量百千等數。不能計量。已說人間壽量長短。要先建立天上晝夜。方可計算天壽短長。天上云何。建立晝夜。且人間五十年。為四天王天一晝一夜。乘此晝夜。三十日為月。十二月為年。彼壽五百歲。上五欲天。漸俱增倍。謂人間百歲。為第二天一晝一夜。乘此晝夜。成月及年。彼壽千歲。夜摩等四。隨如次人二四八百千六百歲。為一晝一夜。乘此晝夜。成月及年。如次彼壽二四八千。一萬六千歲。問持雙已上。日月並無。諸天云何。建立晝夜及光明事。答依華開合。建立晝夜。又依諸鳥鳴靜差別。或依天眾寤寐不同。依已自身光明。成外光明事 色界諸天中。無晝夜別。但約劫數。知壽短長。彼壽短長與身量等。謂若身量。半踰繕那。壽量半劫。若彼身量。一踰繕那。壽量一劫。乃至身量。長萬六千踰繕那。壽量亦同。萬六千劫。無色壽量。從下如次。二四六八萬大劫。謂空處二萬劫。識處四萬劫。無所有處。六萬劫。非想非非想。八萬大劫 應知如上所說劫量。少光已上。大全為劫。八十中劫。為一劫也。自此下諸天。大半為劫。四十中劫。為一劫也。由此理故。經說大梵。過梵輔天。壽一劫半。謂以成住壞各二十中劫。此六十中劫。為一劫半。故以大半四十中劫。為下三天所壽劫量。言三天者。梵眾。梵輔。大梵天也。

從此第二。明惡趣壽量。論雲。已說善趣壽量短長。惡趣壽云何。頌曰。

 等活等上六  如次以欲天
 壽為一晝夜  壽量亦同彼
 極熱半中劫  無間中劫全
 傍生極一中  鬼月日五百
 頞部陀壽量  如一婆訶麻
 百年除一盡  後後倍二十

釋曰。四天王等。六欲天壽如其次第。為等活等六捺落迦一晝一夜。壽量如次亦同彼天。謂四天王天。壽量五百歲。於等活地獄。為一晝一夜。乘此晝夜。成月及年。以如是年。彼等活地獄壽五百歲。乃至他化天。壽萬六千歲。於第六炎熱地獄。為一晝一夜。乘此晝夜。成月及年。彼炎熱地獄。壽一萬六千歲。第七極熱地獄壽。半中劫。無間地獄。壽一中劫。二十增減。為一中劫也 傍生壽量多少。無定限。若壽量極長。亦一中劫。故世尊言。大龍有八。謂難陀等。皆住一劫。而能持大地。鬼以人間一月。為一日。乘此成月歲。彼壽五百年 問寒捺落迦。壽量云何。答世尊寄喻。顯彼壽言。如此人間佉黎二十。成摩揭陀一麻婆訶量。佉黎此雲斛。婆訶此雲篅。麻者巨藤也。一麻婆訶量者。意取婆訶量。不欲取麻。如言一穀篅。頌言婆訶麻者。意欲取麻。如言一篅穀。有置巨藤。平滿其中。設復有人。百年除一。如是巨藤。易有盡期。生頞部陀。壽量難盡。此二十倍。為第二寒地獄壽。如是後後。二十倍增。是謂八寒地獄等壽量。

從此第三。明中夭不中夭。論雲。此諸壽量。有中夭耶。頌曰。

 諸處有中夭  除北俱盧洲

釋曰。諸處壽量。皆有中夭。除北俱盧洲。彼定千歲。此言諸處有中夭者約處所說。非別有情。以諸處中有別有情不中夭故。謂住覩史多天。一生所繫菩薩。及最後有菩薩(謂王宮身也)佛記(樹提伽也)佛使(耆婆也)隨信隨法行(見道聖人)菩薩。輪王。母懷彼二胎時。此等亦無中夭。

俱舍論頌疏論本第十一

 

上篇:俱舍論頌疏論本

下篇:羯磨儀式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論疏部目錄

【註音版】僧伽吒經

僧伽吒經...

譔集百緣經

譔集百緣經卷第一 菩薩授記品第一 (一)滿賢婆羅門遙...

佛說仁王般若波羅蜜經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

黃檗山斷際禪師傳心法要

斷際心要 河東裴休集並序 有大禪師。法諱希運。住洪州...

大乘起信論義疏

大乘起信論義疏上之上 淨影寺沙門慧遠撰 大乘起信論者...

辯中邊論述記

辯中邊論述記卷上 翻經沙門基撰 佛滅度後九百年間。無...

俱舍論記

俱舍論記卷第一 沙門釋光述 分別界品第一之一 將釋論...

大乘起信論義記

大乘起信論義記卷上 京兆府魏國西寺沙門釋法藏撰 夫真...

佛說自誓三昧經

佛說自誓三昧經(獨證品第四出比丘淨行中) 後漢安息三...

【註音版】印光大師《德育啟蒙》

印光大師《德育啟蒙》...

中陰經

中陰經卷上 後秦涼州沙門竺佛念譯 如來五弘誓入中陰教...

梵語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唐梵飜對字音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並序 [燉煌出 S. 700]...

佛說治意經

佛說治意經 失譯人名今附西晉錄 佛言:「安般守意具行...

佛說五大施經

佛說五大施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傳法大師...

【註音版】佛說九橫經

佛說九橫經...

阿彌陀經疏鈔問辯

《疏鈔》既出,有不愜者,致辭詰難。其可從者,忻然從...

佛說不思議功德諸佛所護念經

佛說不思議功德諸佛所護念經卷上 曹魏代失譯人名 東方...

【佛教詞典】觀門

(術語)教觀二門之一。又六妙門之一。謂觀法也。觀法...

【佛教詞典】九品惑

(名數)又作九品煩惱。即貪,瞋,慢,無明四種之修惑...

有一家銀行每天往你賬戶存入¥86400

想像有一家銀行每天早上都在你的帳戶裡存入¥86,400。...

本來都是佛,現在為什麼是眾生呢

王陽明先生說滿街都是聖人,這句話是從佛學裡來的,釋...

印光大師的十念計數法

印光大師的十念計數法是把慈雲尊者的十聲念佛,就是呼...

凡修行人,心要有主宰

又凡修行人,要心有主宰。見好境界,不生歡喜,見不好...

大安法師:無上道心怎麼發

善導大師在《四帖疏》裡面,對這段經文,給我們開示了...

熏聞離塵,色所不劫

別明三毒無畏。 這一段等於是說明十四種無所畏的功德,...

與佛相應的心沒有了

有一位朱慈目居士是對淨土法門非常有修持的信徒,一天...

不可四盡(法演四戒)

宋朝有一位禪師,名克勤,就是佛果圜悟禪師。他當年在...

【佛教連環畫】華嚴經·華藏世界品

《華嚴經》是釋迦牟尼佛成道後,在禪定中為文殊菩薩、...

午睡的學問

英國《每日郵報》的一篇文章指出,每天中午打個貓盹,...

中國老秤上的十六顆星

古代商人的地位很低下,是因為那時候是農業社會,有些...

佛給在家人提出的五條基本規範

在佛教裡面,釋迦牟尼佛給在家人提出五條基本的規範,...

【視頻】《正法念處經》聆志居士念誦

《正法念處經》聆志居士念誦

【視頻】大悲懺儀軌(比丘尼唱誦)

大悲懺儀軌(比丘尼唱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