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俱舍論頌疏論本第六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俱舍論頌疏論本第六

從此大文第三。明因緣。於中有二。一明六因。二明四緣。就正明六因中。複分為三。一正明因體。二明因得果。三明法從因生。就初正明因體中。文分三段。一總標名。二別顯體。三三世分別。且初總標名者。論雲。如是已說不相應行。前言生相生所生法。非離所餘因緣和合。此中何法。說為因緣(此總。問也)。且因六種(總答)。何等為六(別問)。頌曰。

 能作及俱有  同類與相應
 遍行並異熟  許因唯六種

釋曰。上三句頌。標六因名。第四一句。結歸本宗。一能作因。二俱有因。三同類因。四相應因。五遍行因。六異熟因。此如後釋。經部等宗。不許六因。無經說故。許有四緣。有經說故。然有部宗中。迦多演尼子。大阿羅漢。靜室思惟。言有六因經。是諸天傳來非餘部許故論雲。對法諸師。許因唯有如是六種。

從此第二。別顯體者。六因不同。文即為六。且初第一能作因者。頌曰。

 除自餘能作

釋曰。除自者。唯有為法也。謂有為法生。除其自體。自體非因。故須除也。餘能作者。正明因體。有為法生時。除自體外餘一切法皆不為障。名能作因。故頌餘字通一切法。謂有為無為皆能作因體也。故論雲。一切有為。唯除自體。以一切法。為能作因。由彼生時。無障住。故解雲。以不障義。釋能作因。故知能作因。寬通一切法。增上果狹唯有為法也。因能作果。名能作因。能作即因。持業釋也。問若據此義。餘五種因。亦名能作因。皆能作果故。何故此因獨名能作。答論雲。雖餘因性亦能作因。然能作因更無別稱。如色處等。總即別名。解雲。所餘五因。皆有別名。唯能作因未有別名。謂餘五因所簡別故。此能作因雖標總稱。即受別名也。

從此第二。明俱有因。文分兩段。一正明俱有因。二明心隨轉。且初正明俱有者。論雲。如是已說能作因相。第二俱有因相。云何。頌曰。

 俱有互為果  如大相所相
 心於心隨轉

釋曰。俱有者。俱時而有也。互為果者。釋俱有因也。論雲。若法更互。為士用果。彼法更互為俱有因。解雲。俱有作用。俱有即因名俱有因。持業釋也。若果與因俱名為俱有。俱有之因。依主釋也 如大相所相心於心隨轉者。指體也。此有三類。如大者。謂四大種。第一類也。此四大種。造果之時。互相假籍生所造色。故互相望為俱有因 相與所相者。第二類也。相者四法相也。此四法相。與所相法。更互為果。謂此能相相所相故。復因所相能相轉故。故互為果。名俱有因 心於心隨轉者。第三類也。謂心王與心隨轉法。亦更互為果。論雲。是則俱有因。由互為果。遍攝有為法。如其所應。解雲。結上三類也。如其所應者。謂有為法中有五。一四大互相望。二相所相相望。三四相自互相望。四心與心隨轉相望。五隨轉自互相望 皆俱有因故。言如其所應也。又論雲。法與隨相非互為果。然法與隨相為俱有因。非隨相於法此中應辨。解雲。此文是論主出有宗以互為果。釋俱有因有過也。法者。所相法也。隨相者。小四相也。法不因小相相。法非小相果。小相因法轉。小相是法果故。言法與隨相。非互為果。然法與隨相為俱有因者。以隨相因法轉故也。法與隨相為俱有因。非隨相於法者。以隨相不相所相法故。隨相望法非俱有因。既法與隨相。非互為果。而名俱有因。如何今以互為果義。釋俱有因。此中應辨者。勸釋通也。

從此第二。明隨轉。於中有二。一明隨轉體。二明隨轉義。且初明隨轉體者。論雲。何等名為心隨轉法。頌曰。

 心所二律儀  彼及心諸相
 是心隨轉法

釋曰。前兩句辨體。第三句結成。言心所者。謂四十六心所是也。言二律儀者謂靜慮無漏。二種律儀 此二律儀。入定則有。出定則無。名心隨轉。彼及心諸相者。彼謂彼前心所。及二律儀。及心者謂心王也。取彼法上生等四相。及心王上生等四相。名為諸相。故諸相字通彼及心王上相也。此等諸法名心隨轉如上三類。一心所。二定道律儀。三諸相 是隨轉法也。

從此第二。釋隨轉義。論雲。如何此法名心隨轉。頌曰。

 由時果善等

釋曰。由時者。時有四種。一生。二住。三滅。四墮一世 生在未來。住滅現在。若未來法。未至生相。及過去法。三相不攝故。生住滅外別說墮一世。此四相不同。總是時攝 謂前隨轉。與此心王。同一生。同一住。同一滅。同墮一世。故名隨轉。由果等者。果謂一果。等取一異熟及一等流。謂前隨轉與心同得一果。同感一異熟。同得一等流。名心隨轉。此一果言意取士用及離系果。故異熟等流外。別說一果也。然士用果。總有四種。一俱生士用。此復有二。一俱有相應因。展轉士用果。二及餘同時。造作得者。二無間士用。此復有二。一等無間緣。所引起者。二及餘隣次。造作得者。三隔越士用果。此復有二。一異熟果。二如農夫春種秋收。隔越士用果。四不生士用果。謂是擇滅。體不生也 此一果言。於俱生士用中。唯取同時造作得者。於無間中。除同性法無間。以同性無間等流攝故。取餘異熟性無間果也。於隔越中。除異熟果。以三果中異熟攝故。取餘隔越。遠士用果。及取第四不生士用。故一果言。唯攝士用及離系果。由善等者。等取不善無記。謂此隨轉與心。同善不善。及無記性。名心隨轉 論雲應知此中前一後一。顯俱顯共。其義不同。解雲。前時言一。顯俱一時也。後果言一。顯共一果也 由此十因。名心隨轉。謂時四種。果等三種。善等三種。是十因也。論雲。此中心王極少。由與五十八法。為俱有因。謂十大地法。彼四十本相。心八本相。隨相。名五十八法。五十八中。除心四隨相。餘五十四。為心俱有因。解雲。五十八者。謂受等十大地法。此十法上。各有四大相。成四十。足前成五十。心王上四。本相四。隨相為八。足前成五十八也 心王與此五十八法。為俱有因。五十八法。為士用果。此五十八中。除心王上四小相。餘五十四法。與心王為俱有因。心王為士用果。謂心不由隨相相。然隨相依心而得轉故。隨相望心但為果不為因也 有八對法是俱有法非俱有因。故論雲。諸由俱有因故。成因彼必俱有。或有俱有非由俱有因故成因(此標也)。謂諸隨相。各於本法(此第一對謂小相。不相本法。雖與本法。俱有非俱有因也)。此諸隨相。各互相望(解雲。此第二對。謂隨相。唯相本相。非互相生。展轉相望。不同一果等。故雖俱有。非俱有因也)。隨心轉法。隨相於心(解雲。是第三對。隨心轉法上。四小相望心王。非一果等。非俱有因也)。此諸隨相。展轉相對(是第四對。隨心轉法上。隨相自互相望。非互為果。理非因也)。一切俱生。有對造色。展轉相對。(解雲。是第五對。如色聲等。是有對造色也。雖然俱有。非同一果等。非俱有因耳也)。少分俱生。無對造色。展轉相對(解雲。是第六對無對色者。謂別解脫戒無表也。七支無表。雖俱時有。由展轉相望。非一果等。非俱有因也。簡定 道二無對色。言少分也)。一切俱生造色大種。展轉相對(解雲。是第七對。造色者所造也。大種者能造也。能造所造 展轉相望。非一果等。非俱有因。也)。一切俱生。得與所得。展轉相對(解雲。是第八對。然法俱得。與所得法。雖俱時有。此得或前。或後。或俱生。故以不定故。非俱有因也)。

從此第三。明同類因。論雲。如是已說俱有因相。第三同類因相。云何。頌曰。

 同類因相似  自部地前生
 道展轉九地  唯等勝為果
 加行生亦然  聞思所成等

釋曰。同類因相似者。謂善五蘊。與善五蘊。展轉相望為同類因(言展轉者。如色蘊與色為因。與餘四蘊為因。餘四蘊等。望色等皆得名為因也)。染污與染污。無記與無記。五蘊相望應知亦爾。言亦爾者。同前善五蘊。亦展轉為因也。自部地前生者。言自部者。於相似中。唯取自部。為同類因。非一切相似皆同類因也。部謂五部。即見苦所斷乃至修所斷 此中見苦。唯與見苦所斷為同類因乃至修所斷。唯與修所斷為同類因。言自地者。簡自部中他地也。於自部中。唯取自地。為同類因非他地也。地謂九地。謂欲界四禪四無色也。如欲界見苦。唯與欲界為同類因。乃至有頂。唯與有頂。為同類因。以有漏法部系皆定。異地相望皆無因義也。前生者。於自地中。唯取前生為同類因。過去望現未名前生。現在望未來名前生。故前生字唯通過現。若過去世。與現未為同類因。若現在世。與未來為同類因也。道展轉九地者。前言自地。依有漏說 若無漏道九地相望。皆互為同類因。言九地者。謂未至。中間。四靜慮。三無色也。依此九地。起無漏道。一一皆與九地為因。依未至地。起無漏道。能與九地道諦為因。乃至無所有處。起無漏道。亦與九地。為同類因。論雲。此於諸地。皆如客住。不墮界攝。非諸地愛攝為已有。是故九地道。雖不同而展轉為因。由同類故。解雲。無漏非界系。雖起於諸地。如客人住也。有漏愛攝。故墮界攝。若無漏法。非九地愛攝為已有。故無漏道。不墮界攝也 唯等勝為果者。簡差別也。然唯得與等勝為因。非為劣因。為無漏道謂加行生故。豈設勤勞。劣法為果。故與等勝為同類因。且如已生苦法智忍。還與未來苦法智忍。為同類因。是為等因 若苦法忍。與苦法智乃至無生智。為同類因。是名為勝 智勝忍故。廣說乃至諸無生智。唯與等類為同類因。更無有法勝無生智故。又諸已生見道修道。及無學道。隨其次第。與三二一。為同類因。解雲。見道與三為因。見修無學也。修道與二為因。除見道也。無學道與一為因。除見修道也。又於此中。諸鈍根道。與鈍及利。為同類因。諸利根道為利道為因。如隨信行。及信勝解。時解脫道。隨其次第。與六四二。為同類因。解雲。見道二聖。一鈍。二利。鈍謂隨信行。利謂隨法行 修道有二聖。一鈍。二利。鈍謂信勝解。利謂見至。無學道有二聖。一鈍。二利。鈍謂時解脫。利謂不時解脫。此約三道。總有六聖。今隨信行與六為因。信勝解。與四為因。除見道二聖也。時解脫道。與二為因。除見修四聖也。若隨法行。及見至不時解脫道。隨其次第。與三二一為同類因。解雲。隨法行。與三為因。謂隨法。見至。不時也。見至。與二為因。除隨法也。不時與一為因。除隨法及見至也。論雲。諸上地道。為下地因。云何名為或等或勝。解雲。此難九地道互為因。上地勝。下地劣。與下為因。是則與劣為因。非等勝也。論雲。由因增長。及由根故。謂見道等。下下品等。後後位中。因轉增長。解雲。答前難也。不由地有上下。令道等有勝劣。雖依下地。望上地道。有二種因。得名為勝。一由因增長。第二及由根故。由因增長者。謂見道等下。釋因增長也。等取修道。及無學道。後後位中。因轉增勝。謂修無學道。在見道後。無學道在修道後。名為後後。又見道等。各有下下品等九品道也。此九品等位。後後位中。因亦轉勝。如上地起見道。與下地修道等為因。及上地下下品等。道與下地上中品等道。為因。以後後位因增長也。第二由根者。上地鈍根道。與下地利根道為因。論文不釋根者。謂易解故。又論雲。雖一相續無容可得隨信隨法二道現起。而已生者為未來因。解雲。此文釋伏難。伏難意者。難前及由根故。如一身中。已起鈍根隨信行道。不可更起利根隨法行道如何可說上地鈍根道。與下地利根道為因。故言雖一相續身無容二道起。而上地已起。隨信行道。與下地未來。隨法行為因。理無妨矣 加行生亦然者。此明有漏加行生法。同前無漏。唯與等勝。為同類因。故言亦然 聞思所成等者。正明加行善體也。謂聞思所成等者。等取修所成。因聞思修。所成功德。名彼所成。此之三慧。加功用行。方得發生。名加行善。聞所成法。與聞所成慧。為同類因。是名為等。聞所成法。與思修慧。為同類因。是名為勝。思與思修為同類因。除聞所成以聞劣故。修唯與修。為同類因。除聞思二。以二劣故 欲界無修。是散地故。上二界無思。舉心思時。便入定故。無色無聞無耳根故。論文約三界明因。讀可解也 此加行善束成九品。若下下品。為九品因。下中品。與八為因。乃至上上品。唯與上上品為因。除前劣故。生得善法。九品相望。展轉為因。染污亦然。謂生得善。或從下品。生中上品。或從上品生中下品。容一一後皆現前故。故得九品展轉為因。染污亦爾者。准生得說也。無覆無記。總有四種。謂異熟生。威儀路。工巧處。變化心。俱隨其次第。與四三二一為因。解雲。後勝前故也。

從此第四。明相應因。論雲。如是已說同類因相。第四相應因相云何。頌曰。

 相應因決定  心心所同依

釋曰。相應因者。心心所法。要須同依。方名相應。故言決定。謂同依言。即顯必同所依。同所緣。同行相。同時。同事。五義具足。名為相應。論雲。此中同言顯所依一。謂若眼識。用此剎那眼根為依。相應受等。亦即用此眼根為依。乃至意識。及相應法。同依意根。應知亦爾。解雲。心與心所。所依不異。名為一也。

從此第五。明遍行因。論雲。如是已說相應因相。第五遍行因相云何。頌曰。

 遍行謂前遍  為同地染因

釋曰。遍行者。謂十一遍使。及相應俱有法也。十一遍使者。謂苦諦有七。五見。疑。無明也。集諦有四。邪見。見取。疑。無明也。此等諸法遍與五部染法為因。名為遍行。遍行即因。持業釋也。謂前遍者。唯取前生。遍行諸法為因。此之前生。簡未來世。唯通過現。為同地者。不與異地染法為因也。論雲。此與染法為通因故。同類因外更別建立。亦為餘部染法因故。由此勢力。餘部染法。及彼眷屬。亦生長故。解雲。為遍行因。取五部果。名為通因。若同類因。唯自部果。非通因也。言眷屬者。謂與煩惱。相應俱有法也。

從此第六。明異熟因者。論雲。如是已說遍行因相。第六異熟因相云何。頌曰。

 異熟因不善  及善唯有漏

釋曰。唯諸不善及善有漏。是異熟因。異熟法故。問何緣無記。不招異熟 答由力劣故。如朽敗種 問何緣無漏。不招異熟。答無愛潤故。如貞實種無水潤沃。又非系地。如何能招系地異熟。餘法具二。是故能招。如貞實種。水所沃潤。言異熟者。依薩婆多宗。因是善惡。果是無記。異類而熟。名為異熟。俱有等四。因。唯同類熟 謂因與果。俱性同故 能作一因。兼同異熟 謂有同性果。有異性果。故 今異熟因。唯異類熟。故唯此一名異熟因。

從此大文。第三明世攝。頌曰。

 遍行與同類  二世三世三

釋曰。二世者。遍行同類。唯通過現二世也。三世三者。謂異熟相應俱有三因。通三世也。頌既不說能作因所居。義准應知。通三世非世。非世者無為也。

從此大文第二。明因得果。於中有四。一總標果體。二對因配果。三別顯果相。四因取與時 且初第一。總標果體者。論雲。已說六因相別世定。何等為果。對彼成因。頌曰。

 果有為離系  無為無因果

釋曰。上句出體。下句釋妨 果有為離系者。釋體也。果有二種。一者有為。謂士用。增上。等流。異熟。此為六因。所引生故。名之為果。二者離系。擇滅為體。由道所證。擇滅名果 道為證因。非為生因。故此證因非六因攝 無為無因果者。釋疑也。論雲。若爾無為。許是果故。則應有因。要對彼因。乃可得說此為果故。又此無為。許是因故。則應有果。要對彼果。乃可得說此為因故。解雲。無為是離系果。應名有因。無為是能作因。應名有果也。為遣此疑。故有斯頌。無為無因者。無六因故。謂無為法。體雖是果。是所證果。非是六因所引生果。故名無因。無為無果者。無五果故。謂無為法。於生不障。立能作因。非能證故。無離系果。無取與用。無有為果。是故擇滅。是因無果。是果無因。餘二無為。是因非果。故三無為。皆無因果。舊譯無為非因果者。此翻謬矣。無為是能作因。不可言非因。無為是離系果。不可言非果。非即非其自體。無即乃是無他。故得言無。不可言非也。論雲。何緣不許諸無間道。與離系果。為能作因(難合有因)。於生不障。立能作因。無為無生。道何所作(答前難也)。若爾誰果。果義如何(解雲。此有兩句問。一道既非因。未知誰果。二無因是果。果義如何也)。謂是道果。道力得故(言道果者。答誰果也。道力得者。答果義也)。若爾道果。應唯是得。道於得有能。非擇滅故(解雲。得者。離系得也。由道引故 應有功能)。不爾。於得於擇滅中。道之功能有差別故(答也)。云何於得。道有功能(徵也)。謂能生故(答也)。得是有為。道能生故 云何於滅道有功能(徵也)。謂能證故(答由道證擇滅也)。由此理故。道雖非滅因。而可得說擇滅。為道果(結成也)。

從此第二。明對因配果。論雲。總說已竟。於諸果中。應說何果何因所得。頌曰。

 後因果異熟  前因增上果
 同類遍等流  俱相應士用

釋曰。後因者。謂異熟因。於六因中。最後說故。初異熟果。此因所得 言前因者。謂能作因。於六因中。最初說故。後增上果。此因所得。由能作因有增上力所引得果。名為增上。增上之果。依主釋也。謂能作因。於法不障。得增上名。或能作因。亦有勝力。如十處界於五識身。諸有情業。於器世間。言十處者。五根五境。親生五識也。又耳等根。對於眼識生等。亦有展轉增上生力。聞已便生欣見欲故。謂因耳聞。便欣見色。遂發眼識是則耳根。有增上力。能生眼識也 同類遍等流者。此二種因。得等流果 俱相應士用者。俱有相應。得士用果 言士用果者。因有作用。如世士夫。營農等用。因名士用。果從因生。名士用果。士用之果。依主釋也。如世間說鴉足藥艸。醉象將軍。藥艸似鴉足。名鴉足也。將軍破賊。如醉象。名醉象也。從譬為名。士用亦爾。論雲。為唯此二。有士用果為餘亦有(問也) 有說餘因亦有此果。唯除異熟。由士用果。與因俱生。或無間生。異熟不爾(此師立俱生無間。二士用果故除異熟也)有餘師說。此異熟因。亦有隔越遠士用果。譬如農夫。所收菓實(此師更立隔越士用果。故通異熟。春種秋收。隔越士用也)。

從此第三。明果相。論雲。異熟等果。其相云何。頌曰。

 異熟無記法  有情有記生
 等流似自因  離系由慧盡
 若因彼力生  是果名士用
 除前有為法  有為增上果

釋曰。異熟無記法者。唯於無覆無記。有異熟果。言有情者。謂異熟果。不通非情也。有記生者。謂異熟果。善惡業感。名有記生。既異熟果。唯有記生。明知不通等流長養。以等流果及所長養通三性生。故不通也。此上是異熟果相 等流似自因者。謂等流果。皆似自因。謂似同類遍行因故 離系由慧盡者。盡者滅也。慧者擇也。謂此擇滅離系所顯。故將擇滅釋離系果。若因彼力生是果名士用者。若法因彼勢力所生。名士用果。如因下地加行心力。上地有漏.無漏定生。及因清淨靜慮心力。生變化無記心。此等名士用果。擇滅名不生士用果。謂因道力。證得亦得士用果名。除前有為法有為增上果者。有為法生。餘法不障。是增上果。故增上果唯有為法 除前者。謂前已生。有為諸法。非增上果。謂果望因。或俱或後。必無果前因後。故言除前也。重言有為者。是除前外諸餘有為。此餘有為。或與因俱。或在因後。名增上果。論雲。言增上果者。顯依主釋也。增上之果。問士用增上。二果何殊。答士用果名唯對作者。增上果稱。通對此餘。如匠所成對能成匠。俱得士用增上果名。對餘非匠。唯增上果。解雲。謂匠造屋。屋對匠人。是士用果。亦增上果。屋對非匠。唯增上果。以非匠不造屋。屋望非匠非士用果也。

從此第四。明因取與果。論雲。於上所說。六種因中。何位何因。取果與果。頌曰。

 五取果唯現  二與果亦然
 過現與二因  一與唯過去

釋曰。五取果唯現者。除能作因。五因取果。唯於現在。定非過去。彼已取故。亦非未來。彼無用故 二與果亦然者。謂相應俱有二因。與果唯於現在。同前五因。故云亦然。由此二因得俱生果。正取果時。亦與果故 過現與二因者。謂同類遍行。二因與果。通過現世 現在世與果者。謂此二因。有等流果無間生故 過去與果者。謂有隔念等流果也 一與唯過去者。一謂異熟因。此異熟因。唯過去與果。謂異熟果。不與因俱。及無間生故。此因與果。唯過去世問取果與果。其義如何。答能為彼種。故名取果。種者因義。現在為因。能取後果。故取果用。唯於現在。正與彼力。故名與果。謂果將生。因與力用。令入現在。故名與果。故取與用唯目因也。論雲。善同類因。有時取果。而非與果。應作四句 第一句者。謂斷善根時。最後所捨得。解雲。最後善得住現在世。已成因義。故名取果。無後善得果。至生相故。此現在因。不名與果。也 第二句者。謂續善根時。最初所得得。解雲。續善根時。最初所得得者。謂得過去最後。所捨善得。此過去善得。名為與果。謂善得所引果。今時至生相故也。不名取果者。由已取故也。應言爾時。續者前得。解雲。論主恐人不解前文所得得言。謂將通取過去諸得故。今解雲。應說爾時續者。前得前得。是前最後。所捨善得也 第三句者。謂不斷善根。於所餘諸位。解雲。於一身中有所餘諸善心位。能為因故。名為取果。有果生故。得名與果也 第四句者。謂除前相。解雲。除前三句相。所餘未來善等。皆非取與也。

從此第三。明法從因生。論雲。說因果已。復應思擇。此中何法。幾因所生(問也)。法略有四。謂染污法。異熟生法。初無漏法。三所餘法(總標諸法也)。餘法者何(別問三所餘法也)。謂餘異熟。餘無記法。除初無漏。諸餘善法(餘無記者。謂工巧等。三無記也。餘善法者。除苦法忍。外諸餘無漏。及一切有漏善。此等是前三法外。名三所餘也)。如是四法云何。頌曰。

 染污異熟生  餘初聖如次
 除異熟遍二  及同類餘生
 此謂心心所  餘及除相應

釋曰。染污異熟生餘初聖者。標四法也 如次者。言此四法除因門中。於下兩句。如次除之。除異熟遍二者。此除一字四度言之。除異熟者 初句染污法。除異熟因。餘五因生 第二除遍者。謂初句異熟生法。除遍行因。餘五因生 第三除二者。謂前第二句。三所餘法。除前異熟遍行二因。從餘四因生 第四及同類餘生者。謂第二句。初無漏聖。非但除異熟遍行二因。及除同類因。從餘三因生。故頌除字。及餘生兩字。四度言也。此謂心心所者。此前所辨四法從因生者。唯是心心所法也。餘及除相應者。此明色及不相應四法也。餘謂色法。及不相應。是心心所外故。名為餘故。餘一字含此二法。謂色不相應也。此二法中各有四法。謂餘染污等。且染污色。惡律儀是也。異熟色者。眼等五根是也。三所餘色者。除初聖外所餘無漏戒。及定共戒等。一切善色。兼工巧威儀。通果色也。初無漏色者。謂苦法忍上。道共戒也。不相應中。染污等四。思之可解。及除相應者。謂色不相應四法。如心心所。所除因外兼除相應。故言及也。且色及不相應染污法。除異熟因。及除相應因。餘四因生。若色及不相應。異熟生法。除遍行因。及除相應因。餘四因生。若色及不相應。三所餘法。除異熟遍行二因。及除相應。餘三因生。若色及不相應。初無漏法。除異熟遍行同類三因。及除相應。餘二因生。一因生法。決定無有 此頌甚巧。應善思之。已上不同。總是第一。明因已竟。

俱舍論頌疏論本第六

 

上篇:俱舍論頌疏論本

下篇:羯磨儀式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論疏部目錄

【註音版】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佛遺教經

佛垂般涅槃略說教誡經(亦名遺教經) 釋迦牟尼佛初轉法...

黃檗山斷際禪師傳心法要

斷際心要 河東裴休集並序 有大禪師。法諱希運。住洪州...

【註音版】准提咒持誦儀軌

准提咒持誦儀軌...

理門論述記

理門論述記 泰法師撰 初言因明者。五明論中論。即是諸...

瑜伽師地論略纂

瑜伽師地論略纂卷第一(論本第一第二) 翻經沙門基撰  ...

大乘起信論內義略探記

大乘起信論內義略探記 太賢作 今釋此論。粗開二門。一...

辯中邊論述記

辯中邊論述記卷上 翻經沙門基撰 佛滅度後九百年間。無...

佛說雜藏經

佛說雜藏經 東晉平陽沙門法顯譯 佛弟子諸阿羅漢,諸行...

佛說奈女耆婆經

佛說奈女耆婆經 後漢安世高譯 佛在世時,維耶離國王苑...

【註音版】文殊師利發願經

文殊師利發願經...

佛說七處三觀經

佛說七處三觀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一) 聞如...

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訶羅譯 如是我...

佛說寶積三昧文殊問法身經

佛說寶積三昧文殊師利菩薩問法身經 後漢安息三藏安世...

達摩多羅禪經

達摩多羅禪經卷上 東晉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羅譯 夫三業之...

【註音版】大寶廣博樓閣善住秘密陀羅尼

大寶廣博樓閣善住秘密陀羅尼...

等集眾德三昧經

等集眾德三昧經卷上 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佛教詞典】大寒林

(雜名)西國謂墓所為尸陀。譯為寒林。使人怖而寒之義...

【佛教詞典】七行觀受七相

【七行觀受七相】 p0063   瑜伽九十六卷七十頁云:又...

殺生慶賀祝禱 反而增加惡業

過去有一個老修行,在山裡頭修行,他受這家人的三代供...

生命不止,佈施不斷

因果法則是宇宙人生的客觀規律。無論是否學佛,每個人...

一發心誦經口就臭,是誦還是不誦

問: 弟子一發心誦《華嚴經》口就臭,不誦的時候,口就...

如果嗔心還在,「美」會受損失

使色不美引非善,辨理非理慧被奪。不忍令速墮惡趣。忍...

好姻緣如何求

我學佛的因緣是源於算命,在我學算命的幾年裡,我漸漸...

你為什麼不敢受戒呢

你為什麼不敢受戒呢?受戒並不表示成佛。我們可能剛開...

相信因果懺悔罪業

因果是自然界中最基本的規律。有一個農民在春天的時候...

釋迦牟尼佛管送,阿彌陀佛管接

在《悲華經》裡,釋迦牟尼佛和阿彌陀佛都在一尊佛面前...

愚婦詐死

從前有一位青年,娶了一位很美貌的妻子。這位青年對妻...

失去自我立場與觀點這樣可取嗎

問: 我是一位忠實的佛教信仰者,自認為能想開、放下...

妒火殺死親生子

白泰官,清朝雍正年間有名的江南八大劍俠之一。 有一...

何謂「六即佛」

【六即】又名六即佛,天台智者大師,立六即佛義,以示...

【視頻】《華嚴經·淨行品》蓮歌子演唱

《華嚴經·淨行品》蓮歌子演唱

【視頻】《佛說無量壽經》靈鷲山僧眾唱誦

《佛說無量壽經》靈鷲山僧眾唱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