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俱舍論頌疏論本第九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俱舍論頌疏論本第九

從此第三。諸門分別。總有十一門。就中有三。一明中有形狀。二明眼等九門。三明入胎門。且第一明中有形狀者。論雲。當往何趣。所起中有形狀如何。頌曰。

 此一業引故  如當本有形
 本有謂死前  居生剎那後

釋曰。上兩句明形狀。下兩句釋本有。此一業引故如當本有形者。此謂中有。與當本有。同一業引。由業同故。中有形狀。如當本有。謂本有是人形。中有亦人形。餘趣亦然。問於一狗等腹中。容有五趣中有頓起。既有地獄中有現前。如何不能焚燒母腹。答彼居本有。亦不恆燒。如暫游增。況居中有。言游增者。游十六增。彼無火也。又解。諸趣中有。雖居一腹。非互觸燒。業所遮故。又論雲。欲中有量。雖如小兒年五六歲。而根明利。菩薩中有。如盛年時。形量周圓。具諸相好。故住中有。將入胎時。照百俱胝四大洲等(此明菩薩中有) 若爾何故。菩薩母夢。見白象子來入己右脇(難也)此吉瑞相。非關中有。菩薩久捨傍生趣故(答也)如訖栗枳王夢。所見十事(訖栗枳王者。雲作事王也) 謂大象井麨。栴檀妙園林。小象。二獼猴。廣堅衣。鬪諍。白象相端嚴。具六牙四足。正知入母胎。寢如仙隱林。如是所見夢。但表當來餘事先兆。非如所見(已上論文) 解雲。訖栗枳王。迦葉佛父。作此十夢。來白世尊。佛言此表當來釋迦如來遺法弟子之先兆也。王夢見有一大象。被閉室中。更無門戶。唯有小窓。其象方便。投身得出。尾猶窓礙。不能出者。此表釋迦遺法弟子。能捨父母妻子。出家而於其中。尚懷名利。如尾礙窓 又夢見一渴人。求覓水飲。便有一井。具八功德。井隨逐渴人。人不欲飲。此表釋迦遺法弟子諸道俗等。不肯學法。有知法者。為名利故。隨彼為說。而猶不學 又夢見一人。將一升真珠。博一升麨。此表釋迦遺法弟子。為求利故。將佛正法。為他人說。又夢見有人。將栴檀木。博以凡木。此表遺法弟子。以內正法。博外書典 又夢見有妙園林。華菓茂盛。狂賊壞盡。此表遺法弟子。廣滅如來正法園也 又夢見有諸小象。驅一大象。令之出群。此表遺法弟子諸惡朋黨。破戒眾僧。擯斥有德人也 又夢有一獼猴。身塗糞穢。溏突己眾。眾皆避也。此表遺法弟子。以諸惡事。誣謗良善。見皆遠避 又夢見一獼猴。實無有德。眾共扶捧。海水灌頂。立以為王。此表遺法弟子諸惡朋黨舉破戒僧。猶以為眾首。又夢見一衣堅而亦廣。有十八人。各執少分。四面爭挽。衣猶不破。此表遺法弟子。分佛正法。成十八部。雖有少異執。而真法尚存。依之修行。皆得解脫。又夢見多人共集。互相征伐。死亡略盡。此表遺法弟子。十八部內。各有門人。部執不同。互興鬪諍也。此之十夢。但表先兆。非如所見。菩薩母夢見白象者。是善瑞先應非白象也。色界中有量如本有。與衣俱生。慚愧增故。欲界中有不與衣俱。由皆宿習無慚愧故。唯有鮮白苾芻尼。由本願力。世世有自然衣。恆不離身。隨時改變。乃至最後般涅槃時。亦以此衣。纏尸焚葬也。本有謂死前居生剎那後者。本過去業所感之有。名為本有。此之本有。在死有前。居生有後。中間諸蘊。為本有體。言生有者。初受生時一剎那蘊也。言死有者。最後命終一剎那死蘊也。欲色二界。具足四有。若無色界。唯闕中有。有餘三有。

從此第二。明眼等九門。論雲。已辨形狀。餘義當辨。頌曰。

 同淨天眼見  業通疾具根
 無對不可轉  食香非久住
 倒心趣欲境  濕化染香處
 天首上三橫  地獄頭歸下

釋曰。此有九門。同淨天眼見者。第一眼境門。謂中有身。唯兩眼境。一同類眼見。五趣中有。各見自類也。二淨天眼見。言淨天眼者。修得天眼。極清淨故。能見中有。生得天眼。則不能觀。以中有身極微細故。有餘師說。天中有眼。能見五趣。人中有眼。能見四趣。除天中有也。鬼中有眼。能見三趣。除人天也。傍生中有眼。能見二趣。除人天鬼也。地獄中有眼。唯見自類也 業通疾者。第二行速門。凌空自在。是謂通義。通由業得。名為業通。此通勢用速故名疾。中有獲得最疾業通。上至世尊。無能遮抑。以業勢力最強盛故 具根者。第三具根門 一切中有。皆具五根 無對者。第四無礙門。對謂對礙。中有凌空。金剛山等。所不能遮。故名無對。曾聞析破炎赤鐵團。見有生蟲故 不可轉者。第五不可轉門。謂五趣中有。不可轉也。人中有起。但往人趣。必不可令人中有沒。餘中有起。天等亦然 食香者。第六所食門。中有以香為食。由食香故。名健達縛。若少福者。唯食惡香。若多福者。妙香為食 非久住者。第七住時門。婆娑師說。此住少時。一切中有。樂求生故。速往受生。必不久住。更有餘師說。極多七七日。尊者世友說。極至七日。法救大德說。時無定限。生緣未合。中有恆存。故輪王中有。要至人壽八萬歲時。方頓與果。以世尊說業力不思議故 倒心趣欲境濕化染香處者。第八結生門。倒心者。此明中有先起倒心。馳趣欲境。彼由業力所起眼根。雖住遠方。能見生處父母交會。而起倒心。若男中有。緣母起愛。生於欲心。若女中有。緣父起愛。生於欲想。翻此二緣。俱起瞋心。故施設論雲。時健達縛。於二心中。隨一現行。謂愛或恚。彼由起此二種倒心。便謂己身與所愛合。所泄不淨。流至胎時。謂是己有。便生歡喜。此心生已。中有便沒。受生有身。若男處胎。依母右脇。向背蹲坐。若女處胎。依母左脇。向腹而住。若非男非女。住於母胎。隨所起貪。如應而住。必無中有非女非男。以中有身必具根故。然中有身。或男或女。後胎增長。方作不男女。如上所明。是胎卵生。餘濕化生。今次當說。濕化染香處者。夫論受生。皆須起染。濕化無胎。依何起染。故說濕生染香故生。謂遠臭知生處香氣。便生愛染。往彼受生。業有勝劣。香有淨穢。若化生者。染處故生。謂遠觀知當所生處。便生愛染。往彼受生。業隨善惡。處有淨穢。於地獄趣。起倒心故。亦生愛染。謂彼中有。或見自身冷雨寒風之所逼切。見極熱地獄。情欣煖觸。投身於彼。或見自身熱風盛火之所逼害。見寒地獄。心欲清涼。投身於彼。先舊諸師。作如是說。由先見彼造惡業時己身伴類。馳往赴彼 天首上三橫地獄頭歸下者。第九行狀門。謂天中有。首正上昇。如從坐起。人鬼傍生中有。行相還如人等。地獄中有。頭下足上。故有頌曰。顛墜於地獄。足上頭歸下。由譭謗諸仙樂寂修苦行。此上所論。據人中死還生人趣。若通餘趣。行相不定。故婆娑雲。若地獄死。還生地獄。不必頭下足上。若天中死。還生天中。不必首上足下。若地獄死。生於人趣。應首上昇。若天中死。生於人趣。應頭歸下。

從此第三明入胎門。論雲。前說倒心。入母胎藏。一切中有。皆定爾耶 不爾。經言入胎有四 其四者何。頌曰。

 一於入正知  二三兼住出
 四於一切位  及卵恆無知
 前三種入胎  謂輪王二佛
 業智俱勝故  如次四餘生

釋曰。此兩行頌。是第十一入胎門。一切入胎。不過四位。一於入正知者。一入胎位也。唯知入胎。不知住出。二三兼住出者。二兼住者。二入胎位也。謂知住胎。亦知入胎。三兼出者。三入胎位也。謂知出胎兼知住入。兼言為顯後帶前故。四於一切位者。第四入胎位也。入住出位。一切不知。及卵恆無知者。此前四位。唯說胎生。若卵生者。入胎等位。三時不知。名恆無知。恆無知同前胎生第四位故。頌言及也。問如何卵生。言入胎藏。答謂卵生者。先必入胎。從初名說。或可卵言據當名說。謂先入胎。後從卵生。說胎名卵。據當名說。如煮米時。即言煮飯。據當名也。前三種入胎謂輪王二佛者。約人以配也。第一入胎。謂轉輪王。於入胎時。無倒想解。正知入胎。不知住出。第二入胎。謂獨勝覺。於入胎位。正知入住。不知出位。第三入胎。謂無上覺。入住出位。皆能正知。言二佛者。獨覺大覺也。業智俱勝故者。釋前所以也。第一業勝。正知入胎。謂轉輪王。宿世曾修廣大福故。第二智勝。正知入住。謂獨勝覺。久習多聞勝思擇故。第三福智俱勝。謂無上覺。曠劫修行勝福智故。如次四餘生者。如次兩字。配上業智俱勝。是輪王二佛也。四餘生者。四謂第四入胎。即入住出位。皆不正知。除前三種。餘胎卵生。福智俱劣。皆是第四入胎位攝。

從此大文第二遮外道難。是數論勝論外道難也。論雲。此中外道執我者言。若許有情轉趣餘世。即我所執有我義成。今為遮彼。頌曰。

 無我唯諸蘊  煩惱業所為
 由中有相續  入胎如燈焰
 如引次第增  相續由惑業
 更趣於餘世  故有輪無初

釋曰。前一行。明無我。但有由惑業。相續入胎也。後一行。明生死輪轉。無我唯諸蘊者。無我者。正遮外道。謂外道執我。臨命終時。能捨此蘊。於受生時。能續餘蘊。若無有我。誰能蘊續。故有我也。為破此執。故言無我。故論雲。內用士夫。此定非有。如色眼等不可得故(注曰)解雲。外道執我。名為士夫。如士夫用也。故論主破言。此定非有如色等五境。是現量知。眼等五根。是比量知。汝今執我。非如色眼等現比量知。故不可得也。世尊亦言。有業有異熟。作者不可得。謂能捨此蘊。及能續餘蘊。唯除法假(注曰)解雲。作者我之異名也。眾生生死。由業異熟。非由作者實我也。法假謂何(問也)依此有故。彼有。依此生故彼生。廣說緣起(注曰)已上論文。解雲。依此無明等有故。彼行等得有。彼無明等生故。彼行等得生。十二緣起假立於我。名為法假也 唯諸蘊者。正立義也。唯有五蘊。更無實我。於此蘊上。假立為我。是正道理。非所遮遣。煩惱業所為由中有相續者。釋難也。既無實我。應許諸蘊即能從此轉趣餘世。中有入胎。為遮此難。故有斯頌。蘊剎那滅。不可從此轉趣餘世。但由數習煩惱業力。令中有蘊相續入胎。入胎如燈焰如引次第增者。正明相續也。譬如燈焰雖剎那滅。而能相續轉趣餘世。諸蘊亦然。名轉無失。故雖無我。但由惑業以為因故。諸蘊相續入胎義成。如業所引。令胎中蘊次第轉增。次第增者。謂從羯羅藍。乃至缽羅奢佉。名次第轉增也。相續由惑業更趣於餘世者。明三有輪轉也。謂次第增。乃至命終現蘊相續。於現在世。復起惑業。以此為因。更趣於餘世。故有輪無初者。明無始也。如是惑業。為因故生。生復為因。起於惑業。從此惑業。更復有生。故知有輪旋環無始 又論文明次第增義。引經頌曰。

 最初羯剌藍(此雲凝滑亦云和合) 次生頞部曇(此雲疱) 從此生閉尸(此雲血肉也) 閉尸生健南(此雲堅肉) 次缽羅奢佉(此雲支節) 後發毛爪等 及色根形相 漸次而轉增(發毛等。總是第五位。此上是胎內五位也)。

從此大文第八。明十二緣起。第一廣明十二緣起。第二略攝喻顯。就第一廣明十二緣起中。一總辨。二別明。就總辨中。又分六段。一總判支位。二別顯體性。三明本說意。四以略攝廣。五遣通疑難。六會釋經文。且初第一總判支位者。論雲。如是蘊相續說三生為位。頌曰。

 如是諸緣起  十二支三際
 前後際各二  中八據圓滿

釋曰。前兩句標名列數。下兩句依世立支。十二支者。一無明。二行。三識。四名色。五六處。六觸。七受。八愛。九取。十有。十一生。十二老死。言三際者。一前際。即是過去。二後際。即是未來也。三中際。謂現在世也。前後際各二者。謂前後際各立二支。無明行在前際。生老死在後際。中八據圓滿者。此明中際立八支也。除前後際所餘八支在現在世。據圓滿者。中際八支非諸有情皆悉具有。今言八者。據圓滿說。歷八支位。名為圓滿。若中夭者。不具八支。有歷二支等。謂胎內死等也。又此八支。據欲界說。非色無色。謂色界中。無名色支。以彼化生。諸根頓具故。若無色界無名色及六處支。以無色故 故大緣起經說具有故。彼說。佛告阿難。識若不入胎。名色得廣大增長不。不也。世尊乃至廣說。解雲。此經既雲。入胎方有名色等增長。明知八支據欲界說。以色界不入胎故。有時但說二分緣起。一前際攝。二後際攝。謂無明乃至受支。此七支前際攝。若愛乃至老死。此五支後際攝。前後因果。二分攝故。前因果者。謂無明行為因。識等五為果也。後因果者。謂愛取有為因。生老死為果。此約因果。分為二際。

從此第二。別顯體性。論雲。無明等支。何法為體。頌曰。

 宿惑位無明  宿諸業名行
 識正結生蘊  六處前名色
 從生眼等根  三和前六處
 於三受因異  未了知名觸
 在淫愛前受  貪資具淫愛
 為得諸境界  遍馳求名取
 有謂正能造  牽當有果業
 結當有名生  至當受老死

釋曰。宿惑位無明者。謂過去生。起煩惱時。名宿惑位。此位五蘊。至今果熟。總名無明。既是五蘊。獨標無明者。論雲。彼與無明。俱時行故。由無明力。彼現行故。如說王行。非無導從。王但勝故。總謂王行(解雲。彼者彼宿惑位。五蘊也)。宿諸業名行者。謂宿生中。起諸業位。此位五蘊。總名為業。業名為行。造作義故。此十二支。皆有位字。故初句位言流至生老死 識正結生蘊者。若於母胎等。正結生時一剎那位五蘊名識。受生識強。故別標識 六處前名色者。從結生後。六處生前。中間諸位。所有五蘊。總稱名色。中間諸位者。即是胎中。從羯羅藍。至缽羅奢佉。五位也。論雲。此中應說四處生前。而言六者。據滿立故(四處除身意也)從生眼等根三和前六處者。此是缽羅奢佉。此位通多念也。從名色後三和已前生眼等根。此位五蘊。說名六處。六處創圓。根相顯故。但標六處。於三受因異未了知名觸者。三受因者。謂三受境。境名為因。能生受也。謂出胎後。三兩歲來。根境識三能有對觸。此位五蘊。總名為觸。觸相顯故。故標觸名。於三受境。未能了知。故未名受。在淫愛前受者。謂五六歲已去。十四十五已來。已了三受因差別之相。未起淫貪。此位五蘊總名為受。受用勝故。故別標受名。貪資具淫愛者。十五已去。貪妙資具。淫愛現行。未廣追求。此位五蘊總名為愛。愛用勝故。別標愛名。為得諸境界遍馳求名取者。取謂貪也。年既長大。貪五欲境。四方馳求。不憚勞倦。此位五蘊總名為取。以取勝故。標以取名。愛取別者。初起名愛。相續轉盛。別立取名。相續取境。轉堅勐故 有謂正能造牽當有果業者。因馳求故。積集能牽當有果業。此位五蘊總名為有。業名為有。有當果故。以業勝故。標以有名 結當有名生者。從此捨命。正結當有。此位五蘊總立生名。當來生支。即如今識。當來生顯。立以生名。現在識強。當體受稱。至當受老死者。於當來世。受生已後。有名色支。次生六處支。次生觸支。次生受支。此之四位所有五蘊。總名老死。如是老死。即如今世名色六處觸受四支。從生支後老死相顯。標老死名 論雲。又緣起支差別有四。一者剎那。二者連縛。三者分位。四者遠續。云何剎那。謂剎那頃。由貪行殺。具十二支。癡謂無明。思即是行(通大地思貪必有也)。於諸境事了別名識(貪起有識。了境者也)。識俱三蘊。總稱名色(注曰)言三蘊者。色想行三。此之三蘊與識俱起 想蘊取全 色蘊少分。除五根及表無表色。以別立支故。取餘色蘊。即扶根四境是也 行蘊亦取少分。除無明思觸受貪及無慚無愧惛沉掉舉併生異滅。以別立支故。取餘行蘊。即作意等是也 住名色根。說為六處(眼等五根住名色故。說此五根以為六處。雖然是五。六處攝故。說名六處也) 六處對餘。和合有為觸(六處即是根。對餘境識。三和有觸) 領觸名受(貪相應受) 貪即是愛(即行殺時。本貪心也) 與此相應諸纏名取(謂無慚無愧惛沉掉舉。名為諸纏。與貪相應也) 所起身語二業名有(謂行殺時。起身語二業 名為有支也) 如是諸法起位名生。熟變名老。滅壞名死(此是三相。熟變是異相) 復有說者。剎那連縛。如品類足。俱遍有為十二支位所有五蘊。皆分位攝。即此懸遠相續無始。說名遠續(已上論文) 解雲。言剎那者。一剎那也。連縛者。因果無間相連起也。若情非情。皆有生滅。念念相續故。剎那連縛。遍一切有為也。前解剎那唯是有情。此師解剎那亦通非情也。分位緣起。約順生受業及不定受業。三世十二支五蘊分位也。遠續者。即前分位。約順後受業。及不定受業。隔越多生。無始遠續之因果也。

從此第三明本說意。此中有兩。一正明說意。二遣他愚惑。且初說意者。論雲。世尊於此只說意者何。頌曰。

 傳許約位說  從勝立支名

釋曰。傳許約位說者。傳許。世尊唯約分位。說十二支。不據剎那等也。分位緣起。經部有破。論主意明故言傳許。從勝立支名者。此通外難。分位緣起。皆具五蘊。何緣但立無明等名。為通止此難。以諸位中無明等勝。雖有五蘊。從勝立名。標無明等。廣如前釋 經說分位唯是有情。論說剎那連縛通情非情。分位遠續亦同經說。唯是有情。經為斷惑唯說有情。論依法相。通情非情。為明此義。次下問起。即當第二遣惑門也。論雲。契經何故唯說有情。頌曰。

 於前後中際  為遣他愚惑

釋曰。世尊為遣三際愚惑故說緣起。唯約有情 問如何有情前際愚惑。答謂於前際。生如是疑。我於過去世。為曾有非有。何等我曾有。云何我曾有。解雲。曾有非有者。疑我有無也。何等我者。疑我自性。為即蘊我。為離蘊我也。云何曾有者。疑我差別。為當常我。無常我耶 問如何有情。後際愚惑。答謂於後際。生如是疑。我於未來。為當有非有。何等我當有。云何我當有。解雲。當有非有者。疑我有無也。何等我者。疑我自性也。云何我者。疑我差別也。問如何有情。中際愚惑。答謂於中際。生如是疑。何等是我。此我云何。我誰所有。我當有誰。解雲。何等是我者。疑我自性也。此我云何者。疑我差別也。我誰所有者。疑我因也。謂此現在我。過去誰因所有也。我當有誰者。疑我果也。謂我當有誰果也。為除如是三際愚惑故。經唯說有情緣起。以契經說。苾芻諦聽。若有苾芻。於諸緣起緣已生法。能以如實正慧。觀見彼。必不於三際愚惑。謂我於過去世。為曾有非有等。

從此第四。以略攝廣。論雲。又應知此緣起支。雖有十二支。而二三為性。三謂惑業事。二謂果與因。其義云何。頌曰。

 三煩惱二業  七事亦名果
 略果及略因  由中可比二

釋曰。前兩句。正明相攝。下兩句釋妨也。三煩惱者。無明愛取煩惱為性。二業者。行有二支。以業為體。七事亦名果者。除前五支。餘識等七。名之為事。是煩惱業所依事故。如是七事。亦名為果。義准。餘法即亦名因。謂無明行為因。識等五為果。愛取有為因。生老死為果。略果及略因者。此舉略門。由以為妨。後際略果。說二果故。謂識等五合為二果。是略果也 前際略因。惑唯一故。謂愛取二惑。為無明一因。是略因也 而於中際。廣說果因。開事為五。謂識等五果也。惑為二故。謂開無明為愛取二也。何緣中際。廣說果因。前後際略因略果。由中可比二者。釋前妨也。由中際廣。可以比度前後二際。廣義已成。故不別說。說便無用。

從此第五釋通疑難。論雲。若緣起支唯十二者。不說老死果。生死應有終。不說無明因。生死應有始。或應更立餘緣起支。餘復有餘。成無窮失(問也)。不應更立。然無前過。此中世尊由義已顯。云何已顯(徵也)。頌曰。

 從惑生惑業  從業生於事
 從事事惑生  有支理唯此

釋曰。從惑生惑業者。一從惑生惑。謂愛生取也。二從惑生業。謂取生有。無明生行也 從業生於事者。謂行生識。從有生生也 從事事惑生者。一從事事生。二從事惑生。從事事生者。即是事能生事也。謂識生名色。乃至觸生於受也。從事惑生者。即是事能生惑也。謂受生愛也。有支理唯此者 正釋難也。由立有支其理如此。謂說名色生於六處。受生於愛。已顯老死為事惑因。謂名色與受是老死。既受生愛。愛生於取。已表無明為事惑果。謂愛與取是無明也。無明有因。生死無始。老死有果。生死無終。故不須立餘緣起支。故經言如是純大苦蘊集。解雲。如是者。如是十二因緣起也。無我我所。故名為純。為果義邊名為苦蘊。為因義邊名為集也。此苦蘊集無始無終。故名為大。既十二支皆名苦集。故知無明有因。老死有果。若不爾者。此經言何用。

從此第六會釋經文。論雲。如世尊說。吾今為汝說緣起法緣已生法。此二何異(問也)且本論文。此二無差別。以俱言攝一切法故(解雲。本論說緣起攝一切有為。緣已生法。亦攝一切有為。既言此二俱攝一切有為。明知無別也)。

從此論主。正釋經意。頌曰。

 此中意正說  因起果已生

釋曰。此兩句正釋經意。言此中者。此契經中也。因起果已生者。此經中意。諸支因分說名緣起。由因有緣。能起果故。故知因分名為緣起。諸支果分說緣已生。由果皆從緣所生故。故知果分。名緣已生。由此理故。如是一切二義俱成。諸支皆有因果性故。解雲。一切者。十二因緣也。二義者。緣起緣已生也。又論雲。若爾安立。應不俱成。解雲。難也。諸支因果體既無別。如何安立緣起緣已生法。故云應不俱成。論雲。不爾。所觀有差別故。謂若能觀此。名緣已生。非即觀斯復名緣起。猶如因果父子等名。解雲。答前難也。所望不同。二義常別。如行望無明。常名緣已生。不名緣起也。若行望識常名緣起。不名緣已生也。故體雖一。得成二義。如世間子望父邊常名子。不名父。父望子邊常名父。不名子。雖是一得有二名。況法可知。

俱舍論頌疏論本第九

 

上篇:俱舍論頌疏論本

下篇:羯磨儀式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論疏部目錄

解深密經

解深密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住最...

【註音版】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神咒(往生咒)

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神咒(往生咒)...

早課(朝時課誦)

●大佛頂首楞嚴神咒 南無楞嚴會上佛菩薩(三稱) 妙湛...

【註音版】地藏菩薩本願經

根據弘化社《地藏菩薩本願經》流通本印本校對註音。...

理門論述記

理門論述記 泰法師撰 初言因明者。五明論中論。即是諸...

瑜伽師地論略纂

瑜伽師地論略纂卷第一(論本第一第二) 翻經沙門基撰  ...

大乘起信論內義略探記

大乘起信論內義略探記 太賢作 今釋此論。粗開二門。一...

辯中邊論述記

辯中邊論述記卷上 翻經沙門基撰 佛滅度後九百年間。無...

佛說八大菩薩經

佛說八大菩薩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光祿卿明教大...

【註音版】佛教念誦集--暮時課誦

根據上海佛學書局二五年一月印行的《佛教念誦集》(朝...

佛說雜藏經

佛說雜藏經 東晉平陽沙門法顯譯 佛弟子諸阿羅漢,諸行...

佛說奈女耆婆經

佛說奈女耆婆經 後漢安世高譯 佛在世時,維耶離國王苑...

【註音版】文殊師利發願經

文殊師利發願經...

佛說七處三觀經

佛說七處三觀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一) 聞如...

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訶羅譯 如是我...

佛說寶積三昧文殊問法身經

佛說寶積三昧文殊師利菩薩問法身經 後漢安息三藏安世...

達摩多羅禪經

達摩多羅禪經卷上 東晉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羅譯 夫三業之...

【佛教詞典】五眼

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肉眼是肉身凡夫的眼,...

【佛教詞典】安詳

(術語)安穩微妙之貌。法華經方便品曰:爾時世尊,從...

不要被小事瑣事所累

有一對夫婦,吃飯閑談。那妻子也是興之所至,一不小心...

「巴掌」天地念佛修行

正確分別和不分別 當今社會,金錢萬能論為人們普遍接...

淨土法門為什麼殊勝

問: 淨土法門為什麼殊勝? 大安法師答: 要了脫分段...

到底什麼是戒體呢

《資持》云:納法成業名體。到底什麼是戒體呢? 在律上...

殺生戒解說

殺生戒:不殺生戒。生是有情生命,殺是用各種器具,斷...

犯邪淫而找不到工作

任何疾病,包括你的事業,找不著工作都是有因果的。...

叢林參學中的「警策格言」

自古以來,叢林即是十方人士聚集之所,過去中國大陸的...

不是業障消不了,而是虔誠心不夠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怎麼樣來修行禮拜的功德呢?我...

「疑」是修行的最大障礙

我在五台山時候,有很多人到山上問我,說:師父,我念...

如何獲得佛法正見

佛教各乘各宗都把得到正見作為修行最重要的前提。如《...

平等的對待眾生

有一天,提婆達多生病。很多醫生來治病,但不能把他醫...

虛雲老和尚經歷的十次劫難

一難 生為肉球 人生總要經歷生、老、病、死四種痛苦,...

【視頻】禮三寶文

禮三寶文

【視頻】《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女聲演唱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女聲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