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俱舍論頌疏論本第十六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俱舍論頌疏論本第十六

從此第七明黑黑等。就中一明四業。二明無漏斷。三明異說。此下第一明四業。論雲。又經中說。業有四種。謂或有業黑黑異熟。或復有業白白異熟。或復有業黑白黑白異熟。或復有業非黑非白。無異熟業。能盡諸業。其相云何。頌曰。

 依黑黑等殊  所說四種業
 惡色慾界善  能盡彼無漏
 應知如次第  名黑白俱非

釋曰。初兩句標。次四句釋。論雲。佛依業果性類不同。所治能治殊。說黑黑等四(前三業果殊。第四所治能治殊也)惡色慾界善者。惡謂欲界。諸不善業。一向名黑。染污性故。異熟亦黑。不可意故 色界善業。一向名白。不雜惡故。異熟亦白。是可意故 欲界善業。名為黑白。惡所雜故。異熟亦黑白。非愛果雜故 善性是白。而非是黑。黑來陵雜。立黑白名。故黑白名約前後間雜。不據自性也。故論雲。此黑白名。依相續立。非據自性。所以者何。以無一業及一異熟。是黑是白。互相違故(已上論文) 問欲界惡業果。善業果雜故。應名白黑。答不善業果。非必應為善業果雜。如闡提身。即無善業。於地獄中。無可意果。欲善業果。必為惡雜。以欲界中惡勝善。故謂欲邪見。能斷善根。欲界善業。不能斷惡。故欲界惡強於善也 能盡彼無漏者。彼是所治也。無漏能治也。謂無漏業。能盡彼前黑等三業。名非黑非白。不染污故。名為非黑。不招白異熟。故名為非白。論雲。此非白言。是密意說。謂佛於彼大空經中。告阿難陀。諸無學法純善純白。一向無罪(解雲。既言無學純白。故知無漏法。名非白者。是密意說。不顯了也) 應知如次第名黑白俱非者。配上兩句。如次言之。前句惡名黑。色善名白。欲善名俱。無漏名非黑非白也。

從此第二。明無漏斷。論雲。諸無漏業。皆能斷盡前三業。不不爾云何。頌曰。

 四法忍離欲  前八無間俱
 十二無漏思  唯盡純黑業
 離欲四靜慮  第九無間思
 一盡雜純黑  四令純白盡

釋曰。四法忍者。謂見道中。四法忍也。離欲者。流入下句。謂離欲前八無間道。即欲修道。八無間道也。俱者此八無間道。及前四法忍。俱行思也。此有十二無漏思。唯盡純黑業。謂能永斷不善業故 離欲四靜慮第九無間思者。一離欲第九無間道思。二離四靜慮。第九無間道思也。一盡雜純黑者。取前離欲第九無間道。一無漏思。能盡雜業及純黑業。此時總斷欲界善故。能盡雜業。亦斷第九不善業故。能盡純黑。四令純白盡者。謂取前離四靜慮。一一地中第九無間思。此有四思。令純白盡。謂各能永斷當地善法故。論雲。何緣諸地有漏善法。唯最後道能斷非餘 以諸善法非自性斷。斷已有容現在前故。然由緣彼煩惱盡時。方說名為斷彼善法。善法爾時得離系故。由此乃至緣彼。煩惱餘一品在。斷義不成。善法爾時未離系故。解雲。緣縛斷者。有漏善法。被煩惱縛。斷此能緣九品惑盡 善法離系。名緣縛斷。斷已不行。名自性斷。善法斷已。容現行故。非自性斷。斷善法者。不斷善體。但斷善上能緣煩惱。成就善故。故得現行。言容行者。謂善憂根。斷已不行。所餘善法斷已皆行故。致容言也。

從此第三。敘異說。頌曰。

 有說地獄受  餘欲業黑雜
 有說欲見滅  餘欲業黑俱

釋曰。有說地獄受餘欲業黑雜者。有餘師說。地獄受業。名為黑黑業。餘欲界業。若善若惡。皆名雜業。以地獄異熟唯不善業感故。順彼受名黑黑業。餘欲界異熟。通善惡業感故。順彼受名黑白業。有說欲見滅餘欲業黑俱者。有餘師說。欲見所斷業。名黑黑。餘欲修所斷業名俱。俱者。黑白也。謂見所斷業。無善雜故。名為黑黑。餘欲修所斷業有善不善。故名俱業。

從此第八。明三牟尼等。論雲。又經中說有三牟尼。又經中言有三清淨。俱身語意。相各云何。頌曰。

 無學身語業  即意三牟尼
 三清淨應知  即諸三妙行

釋曰。牟尼者此雲寂默。無學身語業者。謂身語二牟尼也。即意者。第三意牟尼也。謂即意。名牟尼非意業也。勝義牟尼。唯心為體。相隱難知。謂由身語離眾惡故。可比知心。故此身語有比用故。立為牟尼。意業非是勝義。復非能比故。非牟尼又身語業。是遠離體。意業不然無無表故。由遠離義。建立牟尼。是故即心。由身語業。能有所離。故名牟尼。唯於無學。立牟尼者。諸煩惱言。永寂靜故。煩惱喧諍。由如言也。三清淨應知即諸三妙行者。諸身語意。三種妙行。即名三清淨。此三清淨。通有漏善及無漏善。有漏暫離垢。無漏永離垢。故皆名清淨。

從此第九。明三惡行等。論雲。又經中說有三惡行。又經中說有三妙行。俱身語意。相各云何。頌曰。

 惡身語意業  說名三惡行
 及貪瞋邪見  三妙行翻此

釋曰。三業不善。名三惡行。意惡行中。非直意業。及取貪瞋邪見。亦名意惡行。三妙行者。翻三惡行。謂身語意一切善業。及非意業。無貪無瞋正見也。

從此第十。明十業道。就中一明業道性。二明業道名義。三義便明斷善。四明業道俱轉。五明約處成業道。六明業道果。就明業道體中。一正明業道體。二明業道差別。且第一明業道體者。論雲。又經中言有十業道。或善或惡其相云何。頌曰。

 所說十業道  攝惡妙行中
 麁品為其性  如應成善惡

釋曰。所說十業道者標也。謂經所說十業道也。攝惡妙行中麁品為其性者。出體也。三惡行。及三妙行中。若麁顯易知。攝為十業道也。如應成善惡者。屬當也。如其所應。攝前妙行。名善業道。攝前惡行。為不善業道。言麁品者。簡非麁顯。身惡行中。加行後起罪。及飲酒打縛等。此非麁顯雖是惡行。非業道攝。令他有情斷命失財。失妻妾等。此相麁顯。說為業道。令遠離故。語惡行中。加行後起罪。及輕染心語。所謂輪王。北洲染心歌詠等。或行誑等。闕緣不成。是語輕也。此非麁顯。非業道攝。意惡行中。思非業道。夫言業道。與業為道。思即是業。不可自體為自體道。是故惡行思。非業道也。輪王北洲貪等是輕。亦非業道。身妙行中。加行後起善。及離飲酒施供養等。語妙行中。謂愛語等。皆非麁顯。非業道攝。意妙行中。謂諸善思。是業非道。故亦非業道攝也。

從此第二。明業道差別。就中一明表無表。二明三根。三明依處。四問答分別。五明業道相。就明表無表中。分二。一約根本明。二約前後辨。且初約根本明者。論雲。十業道中。前七業道。為皆定有表無表耶。不爾云何。頌曰。

 惡六定無表  彼自作淫二
 善七受生二  定生唯無表

釋曰。惡六定無表者。謂殺生。不與取。虛誑語。離間語。麁惡語。雜穢語。如是六種。定有無表。表有無不定。若遣他為根本成時。自表無故。唯有無表。彼自作淫二者。一彼自作二也。二淫二也。彼自作二者。彼六惡業。自作有二。謂表無表。正起表時。彼便死等。論雲。後方死等。與遣使同。根本成時。唯無表故(解雲。將刀殺怨。正下刀時。是身表業。起表之時。怨命未終。起表已後。怨命方終。名後死等。唯有無表。表已無故也) 淫二者。邪淫必有表無表也。謂要自作方受樂故。非遣他為如自生喜 善七受生二者。七善業道。若從受生。必具表無表二。受生尸羅。必依表故 定生唯無表者。謂定道戒。俱依定生。此唯無表。但依心力而得生故。無有表也。

從此第二。據前後辨者。論雲。加行。後起。如根本耶。不爾云何。頌曰。

 加行定有表  無表或有無
 後起此相違

釋曰。加行定有表無表或有無者。業道加行必定有表。無表不定。或有或無。殷重心起。則有無表。輕心則無 後起此相違者。後起與此加行相違。謂後起位。無表定有。表則不定。隨前業作。則有表業。異此則無。問於此義中。如何建立加行後起及根本耶。答且不善中。最初殺業。如屠羊者。將行殺時先發殺心。從床而起。執持價直。趣賣羊廛。搘觸羊身。酬價捉取。牽還養飴。將入屠坊。手執刀杖。若打若刺。至命未終如是皆名殺生加行。隨此表業。彼正命終。此剎那頃。表無表業。是謂殺生根本業道。由二緣故。令諸有情根本業道。殺罪所觸。一由加行。二由果滿(命終名果滿也) 此剎那後。殺無表業。隨轉不絕。名殺後起。及於後時。剝截治洗。若秤若賣。或煮或食。讚述其美。表業剎那如是亦名殺生後起(前言後起有表業者。即此文是也)餘六業道。隨其所應。三分不同。准例應說。論雲。貪瞋邪見。才現在前即說名為根本業道。故無加行後起差別(解雲。殺生等七。通加行。根本後起。貪瞋等三。唯根本也) 從此第二。約三根以辨。就中一明惡加行。二明生善三位。三明究竟業道。且第一明惡加行者。論雲。又經中說。苾芻當知。殺有三種。一從貪生。二從瞋生。三從癡生。乃至邪見有三。亦爾。此中應說。何相殺生。名從貪生。問餘亦爾(問也)非諸業道一切。皆由三根究竟。然其加行。不與彼同(經言十業道。從三根生。約加行說)。云何不同。頌曰。

 加行三根起  彼無間生故
 貪等三根生

釋曰。加行三根起者。不善業道。加行生時。一一從三不善根起。依先等起。故作是說(前經云殺生等。從三根生者。依先等起說先等起者。即加行也)。殺生加行。由貪起者。如有為欲得彼身份。或為得財。或為戲樂等。起殺生加行。從瞋起者。如為除怨發憤恚心。起殺加行。從癡起者。如有祠中殺馬祭天。謂是法心。又諸王等。依世法律。誅戮怨敵。謂成大福。又波剌私。作如是說。父母老病。殺得勝福。免困苦故。又諸外道說蛇蠍等。為人毒害。殺便無罪。羊鹿牛等。本擬供養。故殺無罪。此等從癡。起殺加行 偷盜加行。從貪起者。謂隨所須。起盜加行。從瞋起者。謂欲時怨。發憤恚心。起盜加行。從癡起者。謂諸王等。奪惡人財。謂法應爾 又婆羅門言。世間財物。於劫初時。大梵志天王。施諸梵志。於後梵志勢力微弱。被諸卑族。侵奪受用。今時梵志於世他財。種種受用。皆用已財。無偷盜罪。此等從癡起盜加行 邪淫加行。從貪起者。謂於他妻。起染著心。或求財等。從瞋生者。除怨發憤。起淫加行。從癡生者。謂波剌私。讚於母等。行非梵行。又諸外道。讚諸女男受持牛禁。不簡親疎。隨遇隨合。又外道言。一切女人。如臼。華。果。熟食。階橙道。路橋船。世間眾人應共受用。此等從癡。起淫加行 虛誑語等。語四業道。從貪瞋生。准前應說。然虛誑語。從癡生者。如外道論言。若人因戲笑。嫁娶。對女王。及救命。救財。虛誑語無罪。又因邪見。起誑語等。此等加行。從癡所生。又諸吠陀。及餘邪論。雜穢語攝。若言傳習無有罪者。此語加行。從癡所生 問殺生等七。皆有加行。從三根生。貪瞋邪見。既無別加行。如何可說從三根生。答頌言彼無間生故。貪等三根生。謂彼不善。三根無間。生貪等三。故說貪等。從三根生。謂或有時。從貪無間。生貪業道。從二亦然。瞋及邪見。從三亦爾。前念名根。後名業道。根道義別。故說業道從三根生。

從此第二。明生善三位。論雲。已說不善從三根生。善復云何。頌曰。

 善於三位中  皆三善根起

釋曰。十善業道。加行根本。後起三位。以是善故。皆無貪等。三善根生。無貪等三。必相應故。故皆具三。善三位者。離惡加行根本後起。名善加行根本後起。且如勤策受具戒時。來入戒場乃至一白。二羯磨等。皆名善業道加行。第三羯磨竟。一剎那中。表無表業。名根本業道。從此已後。至說四依。及餘依前。相續隨轉。表無表業。皆名後起(四依者。常乞食。樹下坐。著糞掃衣。食陳棄藥。餘依前者。謂未死已來身也)。

從此第三究竟業道。論雲。如先所說。非諸業道一切。皆由三根究竟。何根究竟何業道耶。頌曰。

 殺麁語瞋恚  究竟皆由瞋
 盜邪行及貪  皆由貪究竟
 邪見癡究竟  許所餘由三

釋曰。殺麁語。瞋恚究竟皆由瞋者。究竟者。是成辨終了義。要瞋現前。成辨終了殺等三故。盜邪行及貪皆由貪究竟者。要由貪心。成此三故。邪見癡究竟者。由上品癡。成邪見故。許所餘由三者。虛誑離間。及雜穢語名為所餘。此誑語等。一一皆由三根究竟。以貪瞋等。現在前時。一一能令此三成故。

從此第三。明業道依處。論雲。諸惡業道。何處起行耶。頌曰。

 有情具名色  名身等處起

釋曰。此有四節。一有情處。二眾具處。三名色處。四名身等處。等取句文也。殺麁語瞋恚。於有情處起。雖罵非情。過輕非業道 偷盜。邪行。及貪。於眾具處起。若情非情。以是他人所受用具。皆名眾具。若偷畜等。於有情處起。偷金銀等。非情處起 邪淫唯於有情處起 貪通情非情處起也 唯邪見一。名色處起。色謂色蘊。名謂餘蘊。此之名色。通諸因果。邪見撥因果。故於名色起。誑語。離間。雜穢語。三於名身等處起。謂行誑等。巧作言詞。故誑等三必依名等。

從此第四。問答分別。就中一殺已非業道。二他殺成業道。且初殺已非業道者。論雲。有起加行。定欲殺他。而與所殺生。俱死或前死。亦得根本業道罪耶頌曰。

 俱死及前死  無根依別故

釋曰。俱死者。能殺與所殺。俱時命終也。前死者。能殺前死。所殺者後死也。無根者。彼俱死前死。無根本業道也。依別故者。釋無業道所以也。若能殺俱死前死者。以所殺生其命由存。不可令彼能殺生者。成殺罪故。若所殺者。正命終時。其能殺者。別依生故。謂受餘身。名為別依。此別依身。非罪依止。謂未曾起殺生加行。成殺業道理不應然。

從此第二。他殺成業道。論雲。若有多人。集為軍眾。欲殺怨敵。或獵獸等。於中隨有一殺生時。何人得成殺生業道頌曰。

 軍等若同事  皆成如作者

釋曰。如軍等中。若一人行殺時。眾皆成業道。如親作殺者。彼由同許。為一事故。

從此第五。明業道相。就中分六。一明殺。二明盜。三明淫。四明誑語。五明離間等。六明意業道。且第一明殺者。論雲。今次應辨成業道相。謂齊何量名曰殺生。乃至齊何名為邪見。且先分別殺生相者。頌曰。

 殺生由故思  他想不誤殺

釋曰。要具五緣。名殺生業道。一由故思起殺心也。二於他有情。頌言他者。他有情也。他簡自。自殺非業道。有情簡非情。殺非情無業道。三他有情想。頌言想者。他有情想也。他簡自想。有情簡非情想。於他作自身想。有情作非情想。殺皆非業道。四作殺加行。謂持刀至彼。五不誤而殺。謂唯殺彼。不漫殺餘。頌言殺字。一殺加行。二不誤殺也 問剎那滅蘊。念念自滅。如何成殺。答息風名生。依身心轉。若有令斷不更續生。如滅燈光鈴聲名殺。或覆命根名生。斷命令不續名殺。謂以恶心。隔斷他命。乃至一念應生不生。唯此非餘。殺罪所觸。此上兩釋。不續名殺。應知殺者。但殺未來。過去已滅。現在不住。不可言殺生。但遮未來體用。不相續故名為殺。又解。若據斷體。唯是未來。若論衰用。亦通現在。謂令現蘊。無有勢用引後蘊故(婆沙論中。有此兩說)。

從此第二明盜。論雲。已分別殺生。當辨不與取。頌曰。

 不與取他物  力竊取屬己

釋曰。前頌不誤故思及想。此三流至後門。更不重說。盜具五緣。一由先發起欲盜故思。從前流來。二於他物中。自盜非業道。三起他物想。自物想非業道。第三想緣。從前流來。四或力。或竊起盜加行。五不誤而取。令屬己身。屬己頌有。不誤前來。具此五緣。方成業道。

從此第三明淫。論雲。已辨不與取。當辨欲邪行。頌曰。

 欲邪行四種  行所不應行

釋曰。總有四種。行不應行。一於非境。謂行他妻。或父。或母。或父母親。乃至或王所守護境。二於非道。謂行自妻口。及餘道。三於非處。謂於寺中制多逈處。四於非時。謂懷胎時。飲兒乳時。受齋戒時。設自妻妾。亦犯邪行 於苾芻尼。行非梵行。一解。從國王邊得罪。不忍許故。第二解。於自妻妾。受齋戒時。尚不應犯。況出家者。舉重況輕。但有侵陵。成邪行罪 若犯童女。於所許處得罪 未許他者。於能護人。此及所餘皆於王得。

從此第四明誑語。一明誑語。二明見聞等。且第一明誑語者。論雲。已說欲邪行。當辨虛誑語。頌曰。

 染異想發言  解義虛誑語

釋曰。要具四緣。成誑業道。一於所誑境界。異想發言。謂見言不見等。二所誑者。解所說義。相領會也。三起染心。四者不誤。前三頌有。不誤前來。若所誑者。未解言義。雜穢語攝。非誑業道。

從此第二。明見聞等。論雲。經說諸言。略有十六。謂於不見。不聞。不覺。不知。言實見等。或於所見。所聞。所覺。所知中。言不見等。如是八種。名非聖言。若於不見。乃至不知。言不見等。或於所見。乃至所知。言實見等。如是八種。名為聖言。何等名為所見等相。頌曰。

 由眼耳意識  並餘三所證
 如次第名為  所見聞知覺

釋曰。若境由眼識。所證名為所見。謂色是也。若境由耳識所證。名為所聞。謂聲是也。若境由意識所證。名為所知。謂法境也。若境由鼻舌身三識所證。名為所覺。謂香味觸也。頌言餘三者。即鼻舌身三識也。色聲及法。皆通三性。唯香味觸。是無記性。謂無記性。如死無覺。故能證者。偏立覺名。依經部宗。若是五根。現量所證。色等五境。名為所見。若是從他。傳聞六境。名為所聞。若運自心。以種種理。比度所許。六境名為所覺。若意現量。證得六境。名為所知。於五境中。一一容起見聞覺知。四種言說。於第六境。除見有三(解雲。第六境者。謂法境。無見有聞覺知三也。意識名現量者。從五識後。親起意識。所證五境。定中意識。親證六境。名現量意識也)。論雲。先軌範師。作如是說。眼所現見。名為所見。從他傳聞。名為所聞。自運己心。諸所思搆。名為所覺。自內所受。及自所證。名為所知(解雲。自內所受者。謂耳鼻舌身識。所證四境。名內所受自所證者。謂現量意識。所證六境也。由上准知。色境具四言說。餘聲等五。唯三言說。除所見一。應審思之耳)。

從此第五。明離間等三語。論雲。已辨虛誑語。當辨餘三語。頌曰。

 染心壞他語  說名離間語
 非愛麁惡語  諸染雜穢語
 餘說異三染  佞歌邪論等

釋曰。要具四緣。成離間語。染心壞他語者。此有四緣。一染污心。二發壞他語。若他壞不壞。皆成離間語。三所聞者。解所說義。相領解也。四者不誤。後之二緣。從前流來 非愛麁惡語者。亦具四緣。一染污心。二發非愛語。毀呰於他。三者解義。四者不誤。名麁惡語。染心語三字。並從初句流來。應言染心非愛語說名麁惡語。解義不誤。亦從前來。諸染雜穢語者。諸染心語。名雜穢語。染所發言。皆雜穢故。諸染頌有。加語一字。故語一字。初句流來。此雜穢語。具二緣成。一染污心。二所發語。餘說異三染佞歌邪論等者。有餘師說。異虛誑等。前三種語。餘染心語。名雜穢語。謂佞歌等。佞謂諂佞。如苾芻邪命發諂佞語。歌謂歌詠。如諷吟相調。及倡伎者。邪論謂不正見所執言詞。等者等取染心悲嘆。及諸世俗戲論言詞。此等皆是雜穢語也。輪王出世。雖有歌詠。從出離心發非實染心。有餘師言。此時嫁娶歌詠過輕。不成業道。

從此第六。明意業道。論雲。已辨虛誑等。當辨意三。頌曰。

 惡欲他財貪  憎有情瞋恚
 撥善惡等見  名邪見業道

釋曰。惡欲他財貪者。謂於他財起非理欲。生力竊心。如是惡欲。名貪業道。憎有情者。謂欲於他行傷害事。如是瞋恚。名瞋業道。若瞋自身。及瞋非情。過輕非業道。輪王北洲貪等。是輕皆非業道。撥善惡等見者。如契經說雲。無施與。無愛樂。無祠祀。無妙行。無惡行。無妙惡行。業果異熟。無此世間。無彼世間。無父無母。無化生有情。無世間。無沙門。或婆羅門。無阿羅漢。解雲。此經無施者。謂無施福也。無愛樂者。無戒福也。無祠祀者。無修福也。無此世者。無現在也。無彼世者。無過未世也。婆沙論雲。現在世既見。何以言無。答外道無明所盲。雖能眼見。亦撥為無。不應責無眼者。愚盲者墮坑也。或可無此世者。不謗世體。但謗因果。無此世為他世因。無此世為他世果。無父母者。謗無父母感子業也。無施等者。謗因邪見。無果等者。謗果邪見。無沙門等者。謗聖邪見。頌言撥善惡等者。是謗因邪見。等取謗果。及謗聖也。

俱舍論頌疏論本第十六

 

上篇:俱舍論頌疏論本

下篇:羯磨儀式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論疏部目錄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qi)梵(fn)游化諸國,至廣嚴城,...

佛說療痔病咒

(可治癌症跟痔瘡、青春痘等等) 佛說療痔病咒: 怛(dan...

般舟三昧經

般舟三昧經卷上 問事品第一 聞如是:一時,佛在羅閱祇...

晚課(暮時課誦)

南無蓮池海會佛菩薩(三稱) 佛說阿彌陀經 姚秦龜茲三...

金剛般若論會釋

金剛般若論會釋卷第一 大乘基撰 一部分三。初敬所師。...

起信論疏

起信論海東疏刊行序 釋於大乘起信論之疏。振古凡有三...

十二門論疏

十二門論序疏 大業四年六月二十七日疏一時講語。此序...

因明入正理論疏

因明入正理論疏卷上 大慈恩寺沙門基撰 詳夫。空桑啟聖...

放光般若經

放光般若經卷第一 西晉于闐國三藏無羅叉奉 詔譯 摩訶...

汾陽無德禪師語錄

重刊汾陽和尚語錄疏 昔風穴和尚謂首山曰。不幸臨濟之...

佛開解梵志阿颰經

佛開解梵志阿颰經 吳月支國居士支謙譯 聞如是: 一時...

佛說魔逆經

佛說魔逆經 西晉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

【註音版】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經

(龍藏本)...

佛說兜沙經

佛說兜沙經一卷 後漢月氏三藏支婁迦讖譯 一切諸佛威神...

佛說觀佛三昧海經

佛說觀佛三昧海經卷第一 東晉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羅譯 六...

【註音版】吉祥經

吉祥經...

大方廣佛華嚴經入法界品

大方廣佛華嚴經入法界品 唐天竺三藏地婆訶羅譯 爾時,...

【佛教詞典】四應證法

【四應證法】 p0439 集異門論七卷六頁云:四應證法者:...

【佛教詞典】掌珍論

(書名)具名大乘掌珍論,一卷,清辯菩薩造,唐玄奘譯...

仗佛慈力,於此了生死大事

◎佛法,法門無量。無論大、小、權、實,一切法門,均...

大安法師:信願堅固

印祖說,所遺憾的是自己的色力衰弱,身體不好,力量不...

善惡業因 果報自召

昔日,佛接受頻婆娑羅王供養,住於杖林塔,為頻婆娑羅...

奶奶虔誠祈求觀音菩薩找回被拐孫子

《觀音菩薩普門品》大家都看過了,普門品裡稱觀音菩薩...

吸煙的二十過

1、護法善神發怒遠離,冤魂魔障如蠅附爛肉聚於此人;...

拯救動物,救贖人類

月前,鄉友微恙,前往探望。路經鄉野,偶過屠門。有鄉...

我們今生的使命是什麼

你知道我們今生的使命是什麼嗎?有兩件事,人生只有做...

聖嚴法師:為了廣種福田

廣種福田的意思是多結人緣。福田有兩類共四種:兩類分...

一碗清湯素面

題記: 今歲今宵盡,明年明日催。這一天,寒梅落盡把冬...

送別公公——我所親見的死亡過程及思考

今年二月二十六日,久病於榻的公公病逝於長沙。最後的...

做國學老師,算不算學習外道經典呢

問: 末學是受過五戒的佛弟子,想去學習國學,做個國...

百歲本老與一位幼童的傳奇因緣

本煥長老圓寂前見到的最後一位居士是誰?他就是跟隨本...

【視頻】《佛說四十二章經》聆志居士

《佛說四十二章經》聆志居士

【視頻】《佛說四不可得經》聆志居士念誦

《佛說四不可得經》聆志居士念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