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摩訶僧祇律卷第三十九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摩訶僧祇律卷第三十九

東晉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羅共法顯譯

明一百四十一波夜提法之三

佛住舍衛城,爾時釋種女、拘梨女、摩羅女、梨車女,先已嫁出家,曾任苦事故而有黠慧。大愛道瞿曇彌問佛:「世尊!已嫁女減二十雨得與受具足不?」佛言:「得。」爾時比丘尼與曾嫁八歲、九歲女受具足,太小軟弱不堪苦事。諸比丘尼語大愛道,大愛道即以是事往白世尊,乃至已聞者當重聞。「若比丘尼適他婦,減十二雨,與受具足者,波夜提。」

減十二雨者,如減二十雨中廣說。

適他婦者,壞梵行。

與受具足者,波夜提。波夜提者,如上說。

若適他婦欲於如來法律中受具足者,應先問乃至看手足骨節。是故世尊說。

佛住舍衛城,爾時世尊制戒,不聽減十二雨適他婦受具足。爾時比丘尼適他家,婦滿十二雨與受具足。諸比丘尼嫌言:「汝滿十二雨適他婦,滿與不滿誰知者?」諸比丘尼語大愛道,大愛道往白世尊,乃至佛言:「從今已後滿十二雨適他婦,應與二年學戒。」佛告大愛道:「依止舍衛城比丘尼皆悉令集,乃至已聞者當重聞。若比丘尼適他婦滿十二雨,不與學戒,受具足者,波夜提。」如上童女不學戒中說。

 面罵不滿度、  十法不具足、
 不羯磨畜眾、  犯戒減二十、
 不學不滿學,  滿學不羯磨、
 減十二不學。  第十跋渠竟。

佛住舍衛城,爾時迦梨比丘尼度王臣須提那婦出家與受學戒,本在家有娠,轉轉腹大。諸比丘尼嫌言:「已受學戒而有娠體,應驅出。」答言:「我出家已來不知是法。」諸比丘尼語大愛道,大愛道以是因緣往白世尊。佛言:「此出家已來不知是法,此在家時事。若有如是比者,未應與受具足。待娩身已,若生女者,出草蓐已與受具足;若生男者,待兒能離乳然後與受具足。若親裡姊妹言:『取是小兒來,我自養活。』如是者應與受具足。」佛告大愛道瞿曇彌:「依止舍衛城比丘尼皆悉令集,乃至已聞者當重聞。若比丘尼,已適他婦受學戒,不滿學與受具足者,波夜提。」如上童女學戒不滿中廣說。

佛住舍衛城,爾時世尊制戒,不聽滿十二雨適他婦、二年學戒不滿與受具足。爾時比丘尼與適他婦二年學戒滿與受具足,諸比丘尼嫌言:「汝學戒滿與不滿,誰能知者?」諸比丘尼語大愛道,大愛道以是事往白世尊,乃至佛告大愛道瞿曇彌:「依止舍衛城住比丘尼皆悉令集,乃至已聞者當重聞。若比丘尼,已適他婦學戒滿,不羯磨,與受具足者,波夜提。」如上童女不羯磨中廣說。

佛住舍衛城,爾時比丘尼多畜弟子,不教誡,如天牛、天羊,淨不具足、威儀不具足、不知承事和上阿闍梨、不知承事長老比丘尼、不知入聚落法阿練若法、不知著衣持缽法。比丘尼語大愛道,大愛道即以是事往白世尊。佛言:「呼是比丘尼來。」來已,佛問:「汝實爾不?」答言:「實爾。」世尊!佛言:「此是惡事,汝云何度人而不教誡?從今已後應二年教誡。」佛告大愛道瞿曇彌:「依止舍衛城住比丘尼皆悉令集,乃至已聞者當重聞。若比丘尼與弟子受具足已,應二年教誡,若不教者,波夜提。」

比丘尼者,如上說。

弟子者,共住弟子。

二年者,二雨時。

教誡者,若阿毘曇、若毘尼。阿毘曇者,九部修多羅。毘尼者,波羅提木叉廣略。威儀應教,非威儀應遮。若不教誡者,波夜提。

若弟子不可教、不欲學者,應驅出。若比丘共住弟子不教勅,越毘尼罪。是故世尊說。

佛住舍衛城,爾時比丘尼度弟子,弟子受具足已棄餘處去。時和上尼嫌言:「世尊制戒應教誡弟子,弟子捨我去,我當教誡誰?」諸比丘尼語大愛道,大愛道即以是事具白世尊。佛言:「呼是比丘尼來。」來已問言:「汝實爾不?」答言:「實爾。」佛言:「此是惡事,汝云何受具足已而餘處去?應二年事和上尼。」佛告大愛道瞿曇彌:「依止舍衛城比丘尼皆悉令集,乃至已聞者當重聞。若比丘尼受具足已,應二年供給、隨逐和上尼,若不供給、隨逐,波夜提。」

受具足者,共住弟子。

二年者,二雨時。

供給者,供給和上尼。應隨逐者,不遠離。不供給隨逐者,波夜提。

若和上尼不善持戒、不欲學,弟子作是念:「我和上尼但非威儀處行,我若隨逐或傷我梵行。」欲全梵行故,捨去無罪。若比丘不供給和上隨侍,越毘尼罪。是故世尊說。

佛住舍衛城,爾時比丘尼年年度弟子受具足,心生疑惑,為得為不得?即問大愛道,大愛道往白世尊。佛言:「喚是比丘尼來。」來已問言:「汝實爾不?」答言:「實爾。」佛言:「從今日後不聽年年度人受具足,當作間。」佛告大愛道:「依止舍衛城比丘尼皆悉令集,乃至已聞者當重聞。若比丘尼年年畜弟子,波夜提。」

年年者,雨雨時。

畜弟子者,受具足。

波夜提者,如上說。

不聽年年畜弟子,應作一雨時間。若比丘尼有福德,一年與學戒弟子,二年與受具足,雖年年無罪。是故世尊說。

佛住王舍城,爾時樹提比丘尼欲與弟子受具足,語偷蘭難陀比丘尼言:「阿梨耶!為我請僧與弟子受具足後,比丘尼僧與受具足。」偷蘭難陀比丘尼請得六群比丘。樹提問言:「為我請得僧未?」答言:「已得。」「得誰?」答言:「得六群比丘。」語言:「我不用,至明日更請善比丘受具足。」諸比丘尼語大愛道,大愛道即以是事往白世尊。佛言:「喚是比丘尼來。」來已問言:「汝實爾不?」答言:「實爾。」佛言樹提:「此是惡事,汝云何一眾清淨已停宿受具足,而復輕眾。從今日後不聽一眾清淨停宿受具足,亦不聽輕眾。」佛告大愛道瞿曇彌:「依止王舍城比丘尼皆悉令集,乃至已聞者當重聞。若比丘尼一眾清淨停宿受具足,波夜提。」

比丘尼者,如上說。

一眾清淨者,比丘尼眾中受具足。

停宿者,至明日比丘眾中受具足,波夜提。

波夜提者,如上說。

不聽一眾清淨停宿受具足,復不聽輕眾,復不得請惡比丘眾與受具足,應當先求善比丘。若不可得當求半,若過半許而作羯磨。若王賊難不得者,停宿無罪。比丘亦不得輕眾。應得半,若過半而作羯磨,輕眾者得越毘尼罪。是故世尊說。

佛住毘舍離,爾時迦梨比丘尼度梨車第三生女出家,與俗人外道習近住。諸比丘尼語迦梨比丘尼:「汝知是弟子與俗人外道習近住,汝何故不別離送於異方?」諸比丘尼語大愛道,大愛道即以是事往白世尊。佛言:「呼是比丘尼來。」來已問言:「汝實爾不?」答言:「實爾。」佛言:「此是惡事,汝云何知弟子共俗人外道習近住而不離別?從今已後不聽。」佛告大愛道:「依止毘舍離住比丘尼皆悉令集,乃至已聞者當重聞。若比丘尼度弟子有事,不自送、不使人送,下至五六由旬,波夜提。」

比丘尼者,如上說。

度人者,和上尼。

弟子者,共行弟子。

有事者,弟子欲罷道、若父母親裡欲罷道、若婿若叔欲罷道。

送者,若不自送、不使人送。

下至五、六由旬者,極齊六。若弟子習近住者,應送遊行,若身老病不能去者應囑人,當教誡:「汝可遊方,多有功德,禮諸塔寺、見好徒眾、多所見聞,我若不老者,亦復欲去。」若比丘共住弟子有事,不自送、不使人送者,得越毘尼罪。是故世尊說。

佛住舍衛城,爾時偷蘭難陀比丘尼十法不滿,度弟子不教誡,如天牛、天羊,乃至比丘尼語言:「阿梨耶!汝十法不具足,度弟子何不教誡使如法?」偷蘭難陀言:「汝妬我度弟子而責數我。」諸比丘尼語大愛道,大愛道即以是事往白世尊。佛言:「呼是比丘尼來。」來已,問言:「汝實爾不?」答言:「實爾。」佛言:「此是惡事,乃至汝云何十法不具、度弟子不教誡而嫌責他?從今已後不聽嫌他。」佛告大愛道瞿曇彌:「依止舍衛城比丘尼皆悉令集,乃至已聞者當重聞。若比丘尼語比丘尼作是語:『阿梨耶!十法不具足度弟子應教誡。』而反嫌責者,波夜提。」

比丘尼者,若僧、若眾多人、若一人。

是比丘尼者,如偷蘭難陀比丘尼。

十法不具者,十法不成就。

度弟子者,受具足。

作是諫時而嫌責者,波夜提。波夜提者,如上說。

比丘如是者,越毘尼罪。是故世尊說。

佛住舍衛城,爾時有學戒尼語偷蘭難陀言:「阿梨耶!我學戒滿,與我受具足。」答言:「可爾。」後學戒尼言:「阿梨耶!我學戒滿,與我受具足。」聞是語已,自不與受、不使人受,又不發遣。諸比丘尼言:「汝先許與受具足,何以不與?」聞此語猶故不與。諸比丘尼語大愛道,大愛道即以是事具白世尊。佛言:「呼是比丘尼來。」來已問言:「汝實爾不?」答言:「實爾。」佛言:「此是惡事,汝云何許他受具足而不與受?從今已後不聽。」佛告大愛道:「依止舍衛城比丘尼皆悉令集,乃至已聞者當重聞。若比丘尼語式叉摩尼言:『學戒滿當與汝受具足。』後不與受、不使人受,又不遣去者,波夜提。」

比丘尼者,如上說。

式叉摩尼者,隨順行十八事,二歲學。

作是語者,如偷蘭難陀比丘尼。

許與受具足,後不與受、不使人受,波夜提。波夜提者,如上說。

若比丘尼語式叉摩尼:「當與汝受具足。」若後無力者當使人受,若不自受、不使人受者,應語令去,更餘處受具足。若比丘尼許式叉摩尼受具足,後不與受者,波夜提。若比丘許沙彌受具足,後不與受者,得越毘尼罪。是故世尊說。

佛住毘舍離,爾時跋陀羅伽毘梨比丘尼,載好上乘到親裡家,為世人所嫌:「云何沙門尼出家,故如俗人載好上乘,多欲如是?」諸比丘尼聞已語大愛道,大愛道即以是事具白世尊。佛言:「呼是比丘尼來。」來已問言:「汝實爾不?」答言:「實爾。」佛言:「此是惡事,從今已後不聽。」復次爾時釋種女比丘尼道路行,羸老病不及伴,後被賊,乃至佛告大愛道:「依止舍衛城比丘尼皆悉令集,乃至已聞者當重聞。若比丘尼不病載乘者,波夜提。」

比丘尼者,如上說。

病者,若老羸病、若樂人不能行,世尊說無罪。

乘者,八種,乃至船乘是名八種。

載者,波夜提。

不聽不病比丘尼載乘,病者不得載特牛乘,得載牸牛車及雌馬駱駝。若病不覺雌雄無罪,若乘船直度無罪。若上水、若下水作因緣受持得去。若比丘不病載乘者,越毘尼罪。是故世尊說。

 不滿不羯磨、  和上不教誡、
 弟子不隨逐、  年年畜弟子、
 停宿受具足、  有事不遣送、
 嫌責許具足、  載乘最在後。
 十一跋渠竟。

佛住毘舍離,爾時跋陀羅伽比梨比丘尼持傘蓋、著革屣,往親裡家,為世人所嫌:「云何沙門尼似如俗人如是多欲?」諸比丘尼語大愛道,大愛道即以是事往白世尊。佛言:「呼是比丘尼來。」來已問言:「汝實爾不?」答言:「實爾。」佛言:「從今已後不聽持傘蓋革屣。」復次佛住舍衛城,釋種女摩羅女先是樂人,出家道路行,時天極熱甚大疲苦。諸比丘尼語大愛道,大愛道即以是事往白世尊。佛言:「從今日後聽病時。」佛告大愛道:「依止舍衛城比丘尼皆悉令集,乃至已聞者當重聞。若比丘尼不病,持傘蓋、著革屣者,波夜提。」

比丘尼者,如上說。

病者,老羸病尫弱,世尊說無罪。

傘蓋者,樹皮蓋、多梨蓋、竹蓋、摩樓蓋、樹葉蓋、[疊*毛]傘蓋,如是比餘蓋等。

革屣者,一重兩重。

持者,受用,波夜提。波夜提者,如上說。

持蓋、不持革屣,越毘尼罪。持革屣、不持傘蓋,亦越毘尼罪。二俱持者,波夜提。二俱不持者無罪。若比丘持莊嚴傘蓋、兩重革屣者,越毘尼罪。是故世尊說。

佛住毘舍離,爾時跋陀羅伽比梨比丘尼往至親裡家,敷高腳佉啁羅床褥兩三重登上,為世人外道所嫌:「云何沙門尼出家,猶如俗人多欲如是?」諸比丘尼語大愛道,大愛道即以是事往白世尊。佛言:「呼是比丘尼來。」來已問言:「汝實爾不?」答言:「實爾。」佛言:「汝云何過量佉啁羅床上坐?從今已後不聽。」佛告大愛道瞿曇彌:「依止毘舍離比丘尼皆悉令集,乃至已聞者當重聞。若比丘尼過量佉啁羅床褥上若坐、若臥,波夜提。」

比丘尼者,如上說。

過量者,過八指。

佉啁羅床褥者,佉啁羅十四種,乃至崩求羅。

佉啁崩求羅床,若坐、若臥,波夜提。波夜提者,如上說。

若竟日坐,一波夜提。若起已更坐,隨坐得波夜提。若過量床,得埋腳坐。若比丘坐過量佉啁羅床上,越毘尼罪。是故世尊說。

佛住舍衛城,爾時六群比丘尼共一床一敷眠,枕褥破裂床復折壞。諸比丘尼以是因緣語大愛道,大愛道乃至佛言:「呼是比丘尼來。」來已佛言:「汝實爾不?」答言:「實爾。」佛言:「此是惡事。」乃至佛告大愛道:「依止舍衛城比丘尼皆悉令集,乃至已聞者當重聞。若比丘尼同敷床褥臥,波夜提。」

敷者,同一敷、一覆、一床。

床者,十四種,乃至脂蘭床,波夜提。波夜提者,如上說。

不得同床臥,一床一人臥,三坐床得二人臥,展腳不得過膝。若方褥,三褥得二人臥,展腳不得過膝。若地敷者,不得多取地,當相去一不舒手,自敷坐具而臥。若寒時得上通覆於下人,各自別覆無罪。若比丘共床臥,越毘尼罪。是故世尊說。

佛住舍衛城,爾時伽梨比丘尼受僧房已閉戶而去,後客比丘尼上座來次第與房,見戶閉即嫌言:「此僧房舍何以閉戶而去?」諸比丘尼語大愛道,乃至佛言:「呼是比丘尼來。」來已問言:「汝實爾不?」答言:「實爾。」佛言:「此是惡事,乃至汝云何僧房舍不捨閉戶而行?從今已後不聽。」佛告大愛道:「依止舍衛城比丘尼皆悉令集,乃至已聞者當重聞。若比丘尼僧房床褥不捨而去,波夜提。」

比丘尼者,如上說。

僧床褥者,坐床、臥床、枕褥、拘執。

不捨者,不還不白,餘處去者,波夜提。波夜提者,如上說。

若比丘尼欲行去,當捨床褥與知床褥人已而去。若不捨而去者,波夜提。若房不空,尋有人住者,越毘尼罪。是故世尊說。

佛住舍衛城,爾時竭住母比丘尼先不語,卒爾而入竭住父比丘房而摩其背,即反顧視之,見已言:「咄!咄!遠我。」比丘尼言:「我先常與洗浴,今摩觸何苦?」語言:「本是俗人,今日出家,不得如先。」諸比丘尼語大愛道,大愛道即以是事往白世尊。佛言:「呼是比丘尼來。」來已問言:「汝實爾不?」答言:「實爾。」佛言:「此是惡事,乃至汝云何先不白入比丘精舍?從今已後不聽。乃至已聞者當重聞。若比丘尼先不白、入比丘僧伽藍者,波夜提。」

比丘尼者,如上說。

比丘僧伽藍者,下至一比丘住處。先不白者,先不語不呼。

入者,如竭住母比丘尼,波夜提。波夜提者,如上說。

若比丘尼欲入比丘住處者,當到門屋應先白:「和南!比丘尼白入,願聽。」比丘當籌量。若比丘尼賢善,自無事著衣服者,聽入。若有事或泥作或裸露,當語言:「姊妹!小住。」應唱言:「諸長老!比丘尼欲入,各自著衣。」若比丘尼不善無威儀者,應語:「莫入,有事。」若先不語最初入者,波夜提。後來者無罪。不白而入者,舉一足,越毘尼罪;兩足,波夜提。若還去者,越毘尼罪。若比丘先不語而入比丘尼住處者,越毘尼罪。應住門屋下,遣淨人女語。是故世尊說。

佛住舍衛城,爾時比丘尼在道行,暮至村中欲求宿處,至一家語婦人言:「借我宿處。」婦人言:「我夫行去暮或能還。」比丘尼復重借言:「故當不來可寄一宿。」即與宿處。夫主暮還,為結所使與婦共行欲事。比丘尼未離欲,聞聲不悅,還已語諸比丘尼,比丘尼語大愛道,乃至佛言:「呼是比丘尼來。」來已問言:「汝實爾不?」答言:「實爾。」佛言:「汝云何知食家淫處宿?從今已後不聽。」復次佛住舍衛城,爾時諸比丘尼道路行,至暮於聚落中,遍求無丈夫家而不能得,便在巷陌邊宿。於夜暴風雨起,有諸年少來相侵,觸傷於梵行。諸比丘尼以是因緣語大愛道,乃至佛言:「從今日後除餘時,乃至已聞者當重聞。若比丘尼知食家淫處宿,除餘時,波夜提。餘時者,風時、雨時、奪命時、傷梵行時,是名餘時。」

比丘尼者,如上說。

知者,若自知、若從他聞。

食者,女人是丈夫食,丈夫是女人食。

家者,四種姓家。

淫處者,夫婦宿處。除餘時,波夜提。餘時世尊說無罪。風時、雨時、失命時、疑男子傷梵行時,是名餘時。

不得知食家淫處宿,若疑是聚落中有放蕩男子,畏宿者無罪。是故世尊說。

佛住舍衛城,爾時毘舍離比丘尼安居竟,欲向舍衛城禮拜世尊,到比丘精舍中:「和南!我聞尊者欲詣舍衛城禮拜世尊,審爾不?」答言:「何故問?」「我欲隨去。」比丘言:「世尊制戒不得與比丘尼共道行。」又問:「何時當發?」答言:「某日。」即記識其日,預持衣缽於路側而待。比丘至其日食已而去,見比丘尼並相謂言:「此比丘尼欲隨我等去,當急腳行。」諸年少比丘尼奔走而逐,諸老病樂人不能得及,於後為賊所剝。諸比丘尼語大愛道,大愛道以是因緣往白世尊,乃至「呼是比丘尼來。」來已,佛問:「汝實爾不?」答言:「實爾。」佛言:「汝云何無商人伴,於空逈處向餘國行?從今已後不聽。」佛告大愛道:「依止舍衛城比丘尼皆悉令集,乃至已聞者當重聞。若比丘尼無商人伴向異國行,波夜提。」

比丘尼者,如上說。

無伴者,無商人伴。

餘國者,異王境界。去者,波夜提。

若比丘尼欲行時,當先求商人伴。若前人言:「阿梨耶!但來,我當料理使令得去。」當相望其人。若語大善、視瞻不好者,不應隨去,更求善人將女婦者共去。若去時卒不得善察,至逈處方覺者,不得便捨去,當待近聚落已方便捨去。若問言:「欲那去?」當語言:「我乞食耳。」若比丘尼無商人伴行者,得越毘尼罪。至所在,波夜提。若比丘於空逈無商人伴行者,得越毘尼罪。是故世尊說。

佛住舍衛城,爾時比丘尼共女人,共到園池處看。諸女人在水邊飲食,比丘尼往故村舍中看。時有諸年少從林中出擾亂比丘尼。比丘尼語大愛道,乃至已聞者當重聞。「若比丘尼自境界內觀園林故墟,波夜提。」

比丘尼者,如上說。

境界內者,自王境內。

園者,菴婆羅園,乃至阿提目多園。

林者,種種林樹。

故墟者,空屋宅中。

觀看去者,波夜提。波夜提者,如上說。

若比丘尼往園林墟宅中看,去時越毘尼罪;到彼,波夜提。若檀越婦女請共去者,無罪。若比丘往丘墟園林觀看為樂者,越毘尼罪。是故世尊說。

佛住毘舍離,爾時須闍提比丘尼是優陀夷本二。語優陀夷言:「尊者!我明日當守房,可來看。」時比丘尼盡入聚落乞食,時優陀夷著衣持缽入比丘尼精舍,二人共在房後,各出身坐蹲踞相向欲心相視。時有老病比丘尼出欲便利,見已羞慚卻行而去,以是因緣語大愛道,乃至佛言:「呼是比丘尼來。」來已佛言:「此是惡事,乃至已聞者當重聞。若比丘尼共一比丘空靜處坐,波夜提。」

一者,共一比丘,更無人。設有人,眠醉、狂癡、心亂、苦痛、嬰兒、非人、畜生,故名為一。

空靜者,避隈無人處。

坐者,共坐,波夜提。波夜提者,如上說。

若比丘尼共比丘竟日坐,一波夜提。若中間起還坐,隨坐一一波夜提。若比丘尼獨在房中坐,卒有比丘來入坐者,比丘尼當速起。欲起時當先語,勿使比丘怪。若言:「何故起?」當語:「世尊制戒,我不得共比丘獨坐。」若減七歲男亦犯。齊幾時名坐?如取食乞出家人頃。若有淨人作事行來出入不斷無罪。若房戶向道有行人,不斷者無罪。若行人斷者,波夜提。若淨人眠時,當彈指令覺,若在閣上下人見,若在閣下上人見,三人展轉相見無罪。或見非聞、或聞非見、或亦見亦聞、或非見非聞。見非聞者,遙見比丘、比丘尼坐不聞語聲。聞非見者,聞語聲而不見。如是廣說。見而不聞,越毘尼罪。聞而不見,亦越毘尼罪。見聞,無罪。非見非聞,波夜提。是罪亦聚落、亦阿練若、亦晝、亦是夜、亦時亦非時、是覆處非露處、是一人非眾多,是近處非遠處。是故世尊說。

佛住毘舍離,爾時跋陀羅比丘尼到親裡家,共兄弟姊妹兒於屏處坐,比丘尼嫌言:「云何出家人與俗人隱處坐,猶如俗人?」以是因緣語大愛道,乃至佛言:「從今已後不聽共男子屏處坐,乃至已聞者當重聞。若比丘尼與丈夫屏處坐,波夜提。」

波夜提者,如上比丘中廣說。是故世尊說。

 持傘佉啁床、  同敷床不捨、
 不白淫處宿、  無伴故墟看、
 比丘靜處坐、  男子亦復然。
 十二跋渠竟。

佛住毘舍離,爾時跋陀羅比丘尼到親裡家,與兄弟姊妹兒,申手內住共耳語,奴婢嫌言:「此出家人耳語,正當說我等過。」諸比丘尼聞已,語大愛道:「瞿曇彌!乃至已聞者當重聞。若比丘尼與男子申手內住若耳語,波夜提。」

比丘尼者,如上說。

申手內者,共申手內住。

耳語者,耳邊共語,波夜提。

比丘尼不得與男子申手內住共語若耳語,若欲共語者,當在申手外。若欲論密事,當隔籬、隔壁、隔樹、隔縵。比丘尼,波夜提。比丘與女人申手內住共耳語,越毘尼罪。是故世尊說。

佛住毘舍離,爾時跋陀羅比丘尼到親裡家,與兄弟姊妹兒在闇處無燈,先不語卒爾而入,爾時親裡羞慚。諸比丘尼語大愛道,乃至答言:「實爾。」佛言:「汝云何知男子在闇中無燈而入?從今已後不聽。乃至已聞者當重聞。若比丘尼知闇中有男子坐無燈而入,波夜提。」

比丘尼者,如上說。

男子坐者,常眠臥處。

闇處者,不相見處。

無燈者,無油燈及餘種種燈。入者,波夜提。波夜提者,如上說。

不得入闇地男子坐處,若有因緣事須入者,若聞內人高聲大聲當入。若不聞語者,應先遣人語、若彈指、若作燈明現相,有人呼入者當入。若不語、不彈指、不作燈明而入者,波夜提。若比丘不語而入者,越毘尼罪。是故世尊說。

佛住王舍城,爾時六群比丘尼先到作伎樂處佔顧坐處,伎兒戲時高聲大笑,眾人效笑。人笑時便復默然,似如坐禪人;笑適止,還復拍手大笑。於是眾人捨伎兒而觀比丘尼。時伎兒不得僱直,瞋恚嫌責:「坐是沙門尼,令我失僱直。」諸比丘尼語大愛道,乃至答言:「實爾。」佛言:「此是惡事,汝云何觀伎樂?從今已後不聽觀伎樂。乃至已聞者當重聞。若比丘尼觀伎樂行,波夜提。」

比丘尼者,如上說。

伎樂者,舞伎、歌伎、鐃盤、打鼓如是一切,下至四人共戲,觀看者,波夜提。波夜提者,如上說。

不得觀伎樂,若比丘尼乞食,值王、王夫人、若天像出,有伎樂者,遇見無罪。若下處就高,作意闚望逐看,波夜提。若檀越欲供養佛,作眾伎樂、研香、結鬘,語比丘尼言:「阿梨耶!佐我安施供養具。」爾時得助作。若於彼間聞樂,有欲著心者當捨去。若比丘觀伎樂者,越毘尼罪。是故世尊說。

佛住舍衛城,爾時比丘尼諍鬪不和合住,時大愛道瞿曇彌眾主僧諍事已起者不能滅,未起者不能令不起。諸比丘尼以是因緣往白世尊。佛言:「呼大愛道瞿曇彌來。」來已,佛語瞿曇彌:「汝實爾不?」答言:「實爾。」佛言:「汝云何諍事起而不斷滅,未起者不能方便令不起?從今日後諍事起當斷滅。」佛告大愛道:「依止舍衛城比丘尼皆悉令集,乃至已聞者當重聞。若比丘尼鬪諍不和合住,眾主不料理斷滅者,波夜提。」

比丘尼者,如上說。

諍者,口諍。

鬪者,展轉取勝不和合住、是法非法、是毘尼非毘尼、是罪非罪、是輕是重、是可治是不可治、有殘無殘、如法羯磨非法羯磨、和合羯磨不和合羯磨、應羯磨不應羯磨、是處羯磨非處羯磨。

眾主者,眾之標望,得自從意。

不料理斷滅者,不自滅、不使人滅,波夜提。波夜提者,如上說。

若比丘尼鬪諍不和合住,不得視置,當料理斷滅,使展轉悔過。若復不止事,須羯磨者當集僧料理。若自不能者,當餘眾請有德比丘尼、若比丘、若優婆塞優婆夷令滅。若諍事難斷,當作是念:「眾生業行,待時、待熟自當滅。」如是者無罪。若比丘鬪諍,眾主不料理滅者,越毘尼罪。是故世尊說。

佛住毘舍離,爾時有跋陀羅比丘尼,到親裡家觀看洗浴,諸婦人言:「我與阿梨耶揩身體,使我得功德。」此比丘尼端正,諸女人欲看其身體故,便聽使揩,即用種種香油塗身。諸比丘尼嫌言:「出家人猶故多欲。」諸比丘尼語大愛道,乃至答言:「實爾。世尊!」佛言:「汝云何使俗人家婦女揩摩身體?從今日已後不聽。乃至已聞者當重聞。若比丘尼使俗人婦女塗香油揩摩洗浴,除病時,波夜提。」

比丘尼者,如上說。

俗人婦女者,四種家女。

揩摩洗浴者,以種種香油揩摩洗浴。

若老病者無罪。若不病揩摩洗浴,波夜提。波夜提者,如上說。

若身體有瘡疥,得持藥揩摩洗浴;若熱病得摩耶披屑塗;若風病得以小麥屑塗,若雜病者以雜藥塗無罪。塗已不得在眾人中住,當在邊房,病差洗已當入。若比丘不病,使俗人揩摩,越毘尼罪。是故世尊說。

佛住毘舍離,爾時世尊制戒,不聽俗人婦女揩摩洗浴。時跋陀羅比丘尼使比丘尼揩摩,諸比丘尼以是因緣往白世尊,乃至已聞者當重聞。「若比丘尼不病,使比丘尼揩摩洗浴者,波夜提。」

若揩而不摩,越毘尼罪。摩而不揩,亦越毘尼罪。二俱者,波夜提。若比丘不病令比丘揩摩者,越毘尼罪。是故世尊說。

沙彌尼亦如是。乃至已聞者當重聞。「若比丘尼不病,令沙彌尼揩摩者,波夜提。」

沙彌尼者,隨佛出家受十戒。

使揩摩者,如比丘尼中說。

式叉摩尼亦如是。乃至已聞者當重聞。「若比丘尼不病,令式叉摩尼揩摩者,波夜提。」

式叉摩尼者,隨順行十八事、二年學戒。

使揩摩者,如上比丘尼中說。

俗人婦女亦如是。乃至已聞者當重聞。「若比丘尼不病,令俗人婦女揩摩者,波夜提。」

俗人婦女者,四種姓家女人。

揩摩,如比丘尼中說。

佛住王舍城,爾時比丘尼僧集欲作布薩羯磨,時樹提比丘尼不來,僧遣信喚言:「阿梨耶!比丘尼僧集欲作布薩,可來。」樹提言:「世尊制戒,世間清淨者得布薩,我即清淨,不能去。」大愛道以是因緣具白世尊,乃至答言:「實爾。」佛言:「此是惡事,乃至汝不恭敬布薩,誰當恭敬?乃至已聞者當重聞。若比丘尼半月清淨布薩,不恭敬者,波夜提。」

清淨布薩者,十四日、十五日。

不病比丘尼不來恭敬布薩者,波夜提。病者,老羸病、服藥、刺頭出血、服酥,應與清淨欲。若不病不來,設病不與清淨欲,波夜提。若比丘尼不來布薩,病不與清淨欲,波夜提。若比丘不來布薩,病不與欲,越毘尼罪。是故世尊說。

 申手內無燈、  伎樂主不滅、
 香油比丘尼、  沙彌尼學戒、
 女婦不布薩。  十三跋渠竟。

佛住舍衛城,爾時長老比丘教誡比丘尼。爾時六群比丘不得教誡次,便作是言:「我等教誡去。」又言:「世尊制戒,不聽不差而教誡。我等當出界外,展轉相拜而去。」即出界外展轉相拜已,晨朝著衣往到比丘尼住處,語比丘尼言:「姊妹盡集,我當教誡。」時六群比丘尼即便速集,善比丘尼不來,而作是言:「我不能非毘尼人邊受教誡。」時六群比丘共六群比丘尼作世俗語已,須臾間而去。爾時長老難陀著衣持缽,來到精舍言:「姊妹集僧,我欲教誡。」於是善比丘尼盡集,六群比丘尼不來。長老問言:「比丘尼僧集未?」答言:「不集。」「誰不集?」答言:「六群比丘尼。」即遣信喚:「姊妹來!我欲教誡。」答言:「我不去,已六群阿闍梨邊受教誡竟。」時長老言:「尼僧不和合。」即起而去。佛知而故問:「汝教誡何以速?」答言:「世尊!我至時著衣往欲教誡,善比丘尼皆集,唯六群比丘尼不來,比丘尼僧不和合,故不得教誡。」佛言:「呼六群比丘尼來。」來已問言:「汝實爾不?」答言:「實爾。」乃至已聞者當重聞。「若比丘尼半月僧教誡,而不恭敬、不來,波夜提。」

比丘尼者,如上說。

半月者,十四日、十五日。

僧教誡者,教誡比丘尼。

不恭敬、不來者,波夜提。波夜提者,如上說。

若老羸病、服藥、刺頭出血、服酥,應與欲,作是言:「我某甲與教誡欲。」如是三說。若不病不去,病不與欲,波夜提。若至布薩日,應差比丘尼持欲詣僧,作如是言:「比丘尼僧和合,頭面禮比丘僧足,問布薩、請教誡。」如是三說。比丘僧中有教誡尼者,應語:「姊妹當住。」若有比丘成就十二法者,應羯磨教誡。若無者當語言:「無教誡比丘尼人,莫放逸!」是故世尊說也。

佛住王舍城,爾時樹提比丘尼隱處生癰,諸比丘尼入聚落乞食,後有治癰師來。比丘尼言:「長壽!與我破癰。」答言:「可爾。」即與破癰瘡,著塗藥已而去。諸比丘尼乞食還,見地膿血,問言:「此是何等膿血?」答言:「我破癰瘡。」諸比丘尼嫌言:「汝云何隱處有癰,不白善比丘尼而破?」諸比丘尼語大愛道,乃至答言:「實爾。世尊!」佛言:「汝云何膝以上肩以下有癰瘡,先不白聽而破癰?從今已後不聽。乃至已聞者當重聞。若比丘尼膝以上、肩以下隱處有癰瘡,先不白聽,男子破洗者,波夜提。」

比丘尼者,如上說。

膝已上者,髀已上。

肩已下者,乳房已下。

先不白者,不白善比丘尼。

聽者,不僧中作求聽羯磨。隱處有癰欲破癰者,應先僧中作求聽羯磨。羯磨者應作是說:「阿梨耶僧聽!某甲比丘尼隱處有癰,若僧時到,僧某甲比丘尼,欲從僧乞破癰羯磨。阿梨耶僧聽某甲比丘尼欲從僧乞破癰羯磨,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若隱處有癰者,當令可信人、若依止弟子、若同和上阿闍梨,以錐、若指甲破之以藥塗。若使男子破癰,波夜提。波夜提者,如上說。

若肩已上、膝已下有癰瘡,若欲刺頭出血、若欲刺臂,當使婦女人急按,男子破無罪。是故世尊說。

摩訶僧祇律卷第三十九

 

上篇:摩訶僧祇律

下篇:摩訶僧祇律大比丘戒本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律部目錄

地藏菩薩本願經

覺林菩薩偈 華嚴第四會,夜摩天宮,無量菩薩來集,說...

【註音版】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普門品(日誦式版本)...

六度集經

六度集經卷第一 佈施度無極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聞如是...

佛說百佛名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

佛說苾芻五法經

佛說苾芻五法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少卿傳教...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雜事

(以下僅限出家具戒者觀看)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

【註音版】四分比丘尼戒本

四分比丘尼戒本(僅限出家具戒者觀看)...

寂調音所問經

寂調音所問經(一名如來所說清淨調伏) 宋三藏法師法海...

大寶積經之無量壽如來會

大寶積經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詔譯 無量壽如...

舊雜譬喻經

舊雜譬喻經卷上 吳天竺三藏康僧會譯 (一) 昔無數世...

大乘四法經

大乘四法經 于闐國三藏法師實叉難陀奉 制譯  歸命大...

撫州曹山元證禪師語錄

曹山大師語錄序 本寂禪師之於洞山。蓋瀉瓶而已。自一...

佛說人本欲生經

佛說人本欲生經 後漢安息三藏安世高譯 聞如是: 一時...

佛說黑氏梵志經

佛說黑氏梵志經 吳月支國居士支謙譯 聞如是: 一時佛...

【註音版】佛說無量壽經

(印光大師校印本)...

佛說過去世佛分衛經

佛說過去世佛分衛經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佛言:「...

佛說漏分佈經

佛說漏分佈經(出《中阿含》令劫意) 後漢三藏安世高譯...

【佛教詞典】勸誡二門

(一)指勸門與誡門。教人行善,謂勸;制止惡行,謂誡。...

【佛教詞典】不生

1、阿羅漢的譯名,因阿羅漢已經了脫生死,不再生於三界...

念佛方能消宿業,竭誠自可轉凡心

但隨眾生,見聞得益,故說為用。 前面是講因地的隨順,...

一切皆是禪

有一位雲水僧聽人傳說無相禪師禪道高妙,想和其辯論禪...

大安法師:菩提心的八種相狀

大乘行人發菩提心,由於當人的根性與時節因緣的差異。...

造作十惡業的來世果報

眾所周知:吾人須堅守『五戒』,方能來世保持人身;須...

聽佛的話,能做到的盡量去做到

佛在世的時候領上比丘們去乞食,乞食不能超過七家。有...

至心信樂,欲生我國

這個淨土法門的特色,印光大師說是「他力門、果地教」...

印祖文鈔--與大興善寺體安和尚書

教理行果,乃佛法之綱宗。憶佛念佛,實得道之捷徑。在...

施食有很多好處,一般人看不到

何以要施食呢?所謂未成佛道,先結善緣,不但要與人道...

一擊忘所知——香嚴禪師的悟道因緣

香嚴禪師和溈山禪師同為百丈禪師的弟子。香嚴禪師對於...

賣身割肉供養誓成佛

一日,世尊欲為大眾開示涅槃的勝妙功德,以大悲心宣說...

聖嚴法師:得了憂鬱症要怎麼辦

問: 因憂鬱症輕生的情形經常發生,雖然很多人還沒有...

人不成熟的六個特徵

人並不因為你的年齡大而成熟,也不因為你的年齡小而不...

【視頻】《佛說七佛經》聆志居士念誦

《佛說七佛經》聆志居士念誦

【視頻】遵式大師:淨土行願禮懺門(45分鐘長版)

遵式大師:淨土行願禮懺門(45分鐘長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