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印祖文鈔--與大興善寺體安和尚書

印光大師  2015/12/15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教理行果,乃佛法之綱宗。憶佛念佛,實得道之捷徑。在昔之時,隨修一法,而四者皆備。即今之世,若捨淨土,則果證全無。良以去聖時遙,人根陋劣。匪仗佛力,決難解脫。夫所謂淨土法門者,以其普攝上中下根,高超律教禪宗,實諸佛徹底之悲心,示眾生本具之體性。匯三乘五性,同歸淨域。導上聖下凡,共證真常。九界眾生離此法,上不能圓成佛道。十方諸佛捨此法,下不能普利群生。所以往聖前賢,人人趣向。千經萬論,處處指歸。自華嚴導歸之後,盡十方世界海諸大菩薩,無一不求生淨土。由祇園演說以來,凡西天東土中一切著述,末後皆結歸蓮邦。粵自大教東流,廬山創興蓮社,一倡百和,無不率從。而其大有功而顯著者,北魏則有曇鸞,鸞乃不測之人也。因事至南朝見梁武帝,後復歸北。武帝每向北稽首曰,鸞法師,肉身菩薩也。

陳隋則有智者。唐則有道綽,踵曇鸞之教,專修淨業。一生講淨土三經,幾二百遍。綽之門出善導,以至承遠,法照,少康,大行,則蓮風普扇於中外矣。由此諸宗知識,莫不以此道密修顯化,自利利他矣。至如禪宗,若單提向上,則一法不立,佛尚無著落處,何況念佛求生淨土。此真諦之一泯一切皆泯,所謂實際理地,不受一塵,顯性體也。若確論修持,則一法不廢,不作務即不食,何況念佛求生淨土。此俗諦之一立一切皆立,所謂佛事門中,不捨一法,顯性具也。必欲棄俗諦而言真諦,則非真諦也。如棄四大五蘊而覓心性,身既不存,心將安寄也。若即俗諦以明真諦,乃實真諦也。如在眼曰見,在耳曰聞,即四大五蘊而顯心性也。此從上諸祖密修淨土之大旨也。但未廣顯傳述,故非深體祖意,則不得而知。

然於百丈立祈禱病僧,化送亡僧之規,皆歸淨土。又曰,修行以念佛為穩當。及真歇了,謂淨土一法,直接上上根器,傍引中下之流。又曰,洞下一宗,皆務密修,以淨土見佛,尤簡易於宗門。又曰,乃佛乃祖,在教在禪,皆修淨土,同歸一源。可以見其梗概矣。及至永明大師,以古佛身,乘願出世。方顯垂言教,著書傳揚。又恐學者路頭不清,利害混亂,遂極力說出一四料簡偈。可謂提大藏之綱宗,作歧途之導師。使學者於八十字中,頓悟出生死證涅槃之要道。其救世婆心,千古未有也。

其後諸宗師,皆明垂言教,偏讚此法。如長蘆賾,天衣懷,圓照本,大通本,中峰本,天如則,楚石琦,空谷隆等,諸大祖師。雖宏禪宗,偏讚淨土。至蓮池大師參笑岩大悟之後,則置彼而取此。以淨業若成,禪宗自得。喻已浴大海者,必用百川水。身到含元殿,不須問長安。自後蕅益,截流,省庵,夢東等,諸大祖師,莫不皆然。蓋以因時制宜,法須逗機。

若不如是,則眾生不能得度矣。自茲厥後,佛法漸衰。加以國家多故,則法輪幾乎停轉。雖有知識,各攻其業。以力不暇及,置此道於不問。有談及此事,聞者若將浼焉。幸有一二大心緇白,刊刻流布。令祖教不滅,使來哲得聞,實莫大之幸也。(弟)以闡提出家,自揣根性庸劣,罪業洪深。故於宗教二途,概不敢妄行染指。惟於仗佛慈力,帶業往生一法,頗生信向。十餘年來,悠悠虛度,毫未得益。但自西徂東,由北至南,往返萬餘裡,閱人多矣。其有平日自命通宗通教,視淨土若穢物,恐其污己者,臨終多是手忙腳亂,呼爺叫娘。其有老實頭持戒念佛,縱信願未極,瑞相不現,皆是安然命終。其故何哉,良由心水澄清,由分別而昏動。識波奔湧,因佛號以渟凝。所以上智不如下愚,弄巧反成大拙也。

伏願和尚發菩提心,宏揚此法。倘淨土經論,盡皆通徹,則何幸如之。若或未盡鑽研,或恐違背本宗,不敢稱性發揮,當權將宗教兩門工夫,暫時歇手。凡有闡揚淨土者,平心和氣讀之。使揚禪抑淨之心,無絲毫芥蒂。必究佛祖偏讚之所以,四眾遵違之利害。則不被門庭隔礙,而敢於一切禪教律人前,稱性發揮,無復畏憚矣。然淨土書多,最要唯十要。十要中斷疑生信,尤推或問,直指,合論,為破堅沖銳之元勳也。其外淨土聖賢錄,歷載諸菩薩祖師居士婦女,及惡人畜生往生事蹟。讀之則知歷代禪教律諸四眾求生淨土,如群星之拱北,眾水之朝東。而龍舒淨土文,言淺義周,詞詳理備,為接引初機第一要書。若欲普利眾生者,此書萬不可忽也。

(弟)昔遇善子平者言,壽不過三十八,今適滿其數。恐無常倏至,所以專持佛號,預待臨終。設無常果至,則後會無期。兼欲雪在家譭謗佛法之罪,故不避忌諱,略采野芹,獻於飽餐王膳大富長者座下。祈憫而納之,福我秦邦。提永明之正令,遵蓮池之遺規。使自他同出生死,幽顯共生西方。則淨土興而宗風不墜,眾生福而國運常亨。所謂移花賺蝶至,買石得雲饒。書此大旱望雨之誠,用卜同歸蓮邦之慶。祈垂海涵,則法門幸甚,眾生幸甚。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印光大師文章列表

大安法師:要對阿彌陀佛有信心

我們常常聽到居士說,臨命終時,我如果這一念沒有在阿...

念佛時該如何觀想

1940年,我們也是打佛七,慈舟老法師打佛七開示:念佛...

極樂世界的果地功德,就在念佛的時候念念成就

舍利弗,彼佛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這是最後一段結示...

印光大師嘉言錄--論生死事大

甲、警人命無常 ● 光陰迅速,時序更遷。剎那剎那,一...

頓超三界樂悠悠

寒山頂上月輪孤,照見晴空一物無, 可貴天然無價寶,埋...

念佛的心態與音聲

音聲乃心性的外顯,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即為妙音,從...

為什麼我們要選擇到極樂世界修行

問: 為什麼我們要選擇到極樂世界修行? 大安法師答:...

星雲法師:不要讓阿彌陀佛代替我們報恩

佛教道場往往對發心捐獻的信徒說:「功德無量!將來阿...

【大藏經】【註音版】佛頂尊勝陀羅尼經

佛頂尊勝陀羅尼經...

【大藏經】八十八佛大懺悔文

八十八佛大懺悔文: 大慈大悲憫(mǐn)眾生,大喜大捨...

【大藏經】【註音版】大乘入楞伽經斷食肉品

大乘入楞伽經斷食肉品...

【大藏經】佛遺教經

佛垂般涅槃略說教誡經(亦名遺教經) 釋迦牟尼佛初轉法...

幼時就應當教育少兒因果報應之事

汝侄之不知努力做人,乃從小失教所致。小時失教,大了...

居士對待僧人的「十六字訣」

原文: 來書發明普敬僧尼,此理此事,實為至當。然教兒...

凡做大事的人,於小事決不肯輕忽

【原文】 當一切時,小心勤慎。且莫學說大話,不認真用...

淨業者如何處理專修與圓修的關係

修行唯隨己身份而立功課,非可執一以論。但決定不可不...

發了不好的心就會感召不好的人

你的一切表現都和你的思想、語言、行為有很大的關係。...

懷孕的胎兒有缺陷該怎麼辦

問: 我和妻子都信佛,妻子懷孕五個月了,胎兒都能動...

105歲「佛門泰斗」談養生與修心

中國佛教協會名譽會長本煥老和尚,是當今碩果僅存的絕...

鬼子母

在古印度一座幽深的山谷中,住著老鬼王波闍迦,和他的...

把每一天看成生命裡的最後一天

很多時候,我們都不認為我們的生命一直處於倒記時中,...

要想運勢好,口德很重要

口德,就是說話的道德,也就是不出口傷人。生活中,一...

學佛的人是求解脫的,不是來找煩惱的

我們現在聽到好多的道友指責別人衣服沒穿整齊啦、掌沒...

當眾生得益的助手

他人有困難需要幫助的時候,我們伸出援手給予幫助,使...

人生難得當精勤

有一個小孩聽到佛經上說:盲龜值浮木孔,其事甚難。他...

唐太宗與390名死囚的死亡之約

貞觀八年(公元634年)九月初四這一天,長安城寬達150...

地藏菩薩晨朝入定度眾生

【隨住如是諸佛國土。若入具足世路光定。由此定力。令...

居士楷模彭際清

彭際清(1740~1796),名紹升,字允初,號尺木,又號...

【佛教詞典】寶相華

又作寶相花、寶相華紋。為一種雕刻繪畫之裝飾花樣,佛...

【佛教詞典】如意珠藏

又作摩迦羅俱舍。如意寶珠能含藏萬法,故以「如意珠」...

【視頻】果良法師《在家居士應如何稱呼出家師父》

果良法師《在家居士應如何稱呼出家師父》

【視頻】湖南嶽陽聖安寺

湖南嶽陽聖安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