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說漏分佈經

後漢三藏安世高譯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佛說漏分佈經(出《中阿含》令劫意)

後漢三藏安世高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拘留國行治處名為法。時,拘留國人會在。時,佛告:「諸比丘!」比丘應:「唯然。」比丘從佛聞。佛便告如是:「比丘聽。當為說法,上起亦利、中起亦利、遍竟亦利,有利有方便,具足現意行。當為聽真,諦受為念聽說。」比丘應:「唯如是。」比丘便從佛聞。便說是:「比丘!當知漏,亦當知漏從本有,亦當知從漏受殃,亦當知漏分佈,亦當知漏盡,亦當知受何行令漏畢。

「比丘!當知痛,亦當知痛從本有,亦當知從痛受殃,亦當知痛分佈,亦當知痛盡,亦當知受何行令痛畢。

「比丘!當知思想,亦當知思想從本有,亦當知從思想受殃,亦當知思想分佈,亦當知思想盡,亦當知受何行令思想畢。

「比丘!當知愛慾,亦當知愛慾從本有,亦當知從愛慾受殃,亦當知愛慾分佈,亦當知愛慾盡,亦當知受何行令愛慾畢。

「比丘!當知行,亦當知行從本有,亦當知從行受殃,亦當知行分佈,亦當知行盡,亦當知受何行令行畢。

「比丘!當知苦,亦當知苦從本有,亦當知從苦受殃,亦當知苦分佈,亦當知苦盡,亦當知受何行令苦畢。

「比丘!當知漏,亦當知漏從本有,亦當知從漏受殃,亦當知漏分佈,亦當知漏盡,亦當知受何行令漏畢。

「何等為當知漏?謂有三漏:一為欲漏,二為有漏,三為癡漏;如是為知漏。

「何等為當知漏從本有?謂癡為漏本,從是本有;如是為知漏從本有。

「何等為當知從漏受殃?謂從癡行漏,所行如從,殃亦如行受,或墮好處或墮惡處;如是為知從漏受殃。

「何等為當知漏分佈?謂墮地獄是為行異,或墮畜生是為行異,或墮餓鬼是為行異,或墮天上是為行異,或墮人中是為行異;如是為知漏分佈。

「何等為當知漏盡?謂癡已盡,漏便盡、如便盡;如是為知漏盡。

「何等為當知受行令漏畢?謂是八種道行:一為直見,二為直更,三為直語,四為直行,五為直業,六為直方便,七為直念,八為直定;如是為知受行令漏畢。若諸比丘!比丘已知漏如是,知漏從本有如是,知從漏受殃如是,知漏分佈如是,知漏盡如是,知受行令漏畢如是,是名為比丘悔厭世間,行清淨,得道令漏盡畢。

「比丘!當知痛,亦當知痛從本有,亦當知從痛受殃,亦當知痛分佈,亦當知痛盡,亦當知受何行令痛畢。

「何等為當知痛?謂有三痛:一為樂痛,二為苦痛,三為亦不樂亦不苦痛;如是為知痛。

「何等為當知痛從本有?謂本思望;如是為知痛從本有。

「何等為當知從痛受殃?謂有所思,更是為苦;如是為知從痛受殃。

「何等為當知痛分佈?在比丘!比丘樂痛更,樂痛更知;苦痛更,苦痛更知;不樂不苦痛更,不樂不苦痛更知;樂痛身更,樂痛身更知;苦痛身更,苦痛身更知;不樂不苦痛身更,不樂不苦痛身更知;樂痛念更,樂痛念更知;苦痛念更,苦痛念更知;不樂不苦痛念更,不樂不苦痛念更知;樂痛望得,樂痛望得知;苦痛望得,苦痛望得知;不樂不苦痛望得,不樂不苦痛望得知;樂痛不望得,樂痛不望得知;苦痛不望得,苦痛不望得知;不樂不苦痛不望得,不樂不苦痛不望得知。樂痛家中居,樂痛家中居知;苦痛家中居,苦痛家中居知;不樂不苦痛家中居,不樂不苦痛家中居知;樂痛離家中居,樂痛離家中居知;苦痛離家中居,苦痛離家中居知;不樂不苦痛離家中居,不樂不苦痛離家中居知;如是為知痛分佈。

「何等為當知痛盡?謂念思卻,痛便盡;如是為知痛盡。

「何等為當知受行令痛畢?謂是八種道行:一為直見,二為直更,三為直語,四為直行,五為直業,六為直方便,七為直念,八為直定;如是為知受行令痛畢。若比丘!比丘已知痛如是,知痛從本有如是,知從痛受殃如是,知痛分佈如是,知痛盡如是,知受行令痛畢如是,名為比丘悔厭世間,行清淨,得道令痛盡畢。

「比丘!當知思想,亦當知思想從本有,亦當知從思想受殃,亦當知思想分佈,亦當知思想盡,亦當知受何行令思想畢。

「何等為當知思想?謂有四思想:一為少思想,二為多思想,三為無有量思想,四為無所有不用思想;如是為知思想。

「何等為當知思想從本有?謂本為思想;如是為知思想從本有。

「何等為當知從思想受殃?謂如思想為,如思想行,是名為行;如是為知從思想受殃。

「何等為當知思想分佈?謂色思想為異,聲思想亦異,香思想亦異,味思想亦異,身更麤細思想亦異;如是為知思想分佈。

「何等為當知思想盡?謂思想已盡,思想便盡;如是為知思想盡。

「何等為當知受行令思想畢?謂是八種道行:一為直見,二為直更,三為直語,四為直行,五為直業,六為直方便,七為直念,八為直定;如是為知受行令思想畢。若諸比丘!比丘已知思想如是,知思想從本有如是,知從思想受殃如是,知思想分佈如是,知思想盡如是,知受行令思想畢如是,是名為比丘悔厭世間,行清淨,得道令思想盡畢。

「比丘!當知愛慾,亦當知愛慾從本有,亦當知從愛慾受殃,亦當知愛慾分佈,亦當知愛慾盡,亦當知受何行令愛慾畢。

「何等為當知愛慾?謂愛慾為五種欲,得欲、最在心欲、愛色隨意可貪相近。何等為五?一為眼可色慾,得欲、最在心欲、愛色隨意可貪相近;二為耳可聲欲,得欲、最在心欲、愛色隨意可貪相近;三為鼻可香欲,得欲、最在心欲、愛色隨意可貪相近;四為口得味欲,得欲、最在心欲、愛色隨意可貪相近;五為身得麤細更知欲,得欲、最在心欲、愛色隨意可貪相近;如是為知愛慾。

「何等為當知愛慾從本有?謂本為思;如是為知愛慾從本有。

「何等為當知從愛慾受殃?若為所愛慾已,生慾望諍待向待,便如殃思待,便從是致殃隨,或好處或惡處;如是為知從愛慾受殃。

「何等為當知愛慾分佈?謂色愛慾為異,聲愛慾亦異,香愛慾亦異,味愛慾亦異,身更麤細愛慾亦異;如是為知愛慾分佈。

「何等為當知愛慾盡?謂思已盡,愛便盡;如是為知愛慾盡。

「何等為當知受行令愛慾畢?謂是八種道行:一為直見,二為直更,三為直語,四為直行,五為直業,六為直方便,七為直念,八為直定;如是為知受行令愛慾畢。若諸比丘!已知愛慾如是,知愛慾從本有如是,知從愛慾受殃如是,知愛慾分佈如是,知愛慾盡如是,知受行令愛慾畢如是,是名為比丘悔厭世間,行清淨,得道令愛慾盡畢。

「比丘!當知行,亦當知行從本有,亦當知從行受殃福,亦當知行分佈,亦當知行盡,亦當知受何行令行畢。

「何等為當知行?謂所思念向、不離,是為行;如是為知行。

「何等為當知行從本有?謂從愛慾有為,從愛行有本;如是為知行從本有。

「何等為當知從行受殃福?謂有黑行為黑殃,令致墮下;有清白行,令清白福,行得上上;是為知從行受殃福。

「何等為當知行分佈?謂有黑行,從黑受殃;有清白行,從清白受清白福;有黑白行,令致黑白殃福;有亦非黑亦非清白行,令從是受福;行行盡畢,如是為知行分佈。

「何等為當知行盡?謂愛已盡,行便盡;如是為知行盡。

「何等為當知受行令行畢?謂是八種道行:一為直見,二為直更,三為直語,四為直行,五為直業,六為直方便,七為直念,八為直定;如是為知受行令行畢。若諸比丘!比丘已知行如是,知行從本有如是,知從行受殃如是,知行分佈如是,知行盡如是,知受行令行畢如是,是名為比丘悔厭世間,行清淨,得道令行盡畢。

「比丘!當知苦,亦當知苦從本有,亦當知從苦受殃,亦當知苦分佈,亦當知苦盡,亦當知受何行令苦畢。

「何等為當知苦?謂當知生為苦,當知老為苦,當知病為苦,當知死為苦,當知近不相於為苦,當知愛別離為苦,當知所求不得為苦,當知卒五陰為苦;如是為知苦。

「何等為當知苦從本有?謂本為癡,癡為苦本;如是為知苦從本有。

「何等為當知從苦受殃?謂癡、未聞經、世間人,已身中更苦痛劇,劇苦最痛所不可意,應當從是念斷。為從外求念外有為,依外從求,為有沙門婆羅門,一言二言三言四言五言百言,持呪祠,令從是能得解身苦,如是求苦殃或苦殃;如是為知從苦受殃。

「何等為當知苦分佈?謂有苦少受殃久,或有苦少受殃疾解,或有苦多受殃久,或有苦多受殃疾解;如是為知苦分佈。

「何等為當知苦盡?謂癡已盡,苦便盡;如是為知苦盡。

「何等為當知受行令苦畢?謂是八種道行:一為直見,二為直更,三為直語,四為直行,五為直業,六為直方便,七為直念,八為直定;如是為知受行令苦畢。若諸比丘!比丘已知苦如是,知苦從本有如是,知從苦受殃如是,知苦分佈如是,知苦盡如是,知受行令苦畢如是,是名為比丘悔厭世間,行清淨,得道令苦盡畢。」

佛說如是。比丘受著意,佛所說樂行,從行致清淨無為。

佛說漏分佈經


上篇:佛說樂想經

下篇:佛說阿耨風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阿含部目錄

【註音版】佛說盂蘭盆經

佛說盂蘭盆經...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卷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室羅筏城祇桓精舍,與大比...

【註音版】佛說救拔焰口餓鬼陀羅尼經

佛說救拔焰口餓鬼陀羅尼經...

佛說當來變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俱...

佛說齋經

佛說齋經 吳月氏國居士支謙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捨...

佛說輪王七寶經

佛說輪王七寶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鴻臚卿傳法大...

吉祥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祗陀園給孤獨精舍。時已深夜...

須摩提女經

須摩提女經(a) 吳月氏優婆塞支謙譯 聞如是: 一時,佛...

出曜經

出曜經序 《出曜經》者,婆須密舅法救菩薩之所譔也,...

阿彌陀佛百頌

普陀三聖禪院逸人述 昔徹悟禪師,以教義宗乘,作念佛...

須摩提女經

須摩提女經(a) 吳月氏優婆塞支謙譯 聞如是: 一時,佛...

佛說栴檀樹經

佛說栴檀樹經 失譯人名,今附漢錄 聞如是: 一時佛從...

【註音版】南本大般涅槃經

大般涅槃經...

八大人覺經略解

明 蕅益釋智旭解 大文為三。初總標。二別明。三結嘆。...

佛說大自在天因地經

佛說大自在天子因地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少...

【註音版】佛說拔除罪障咒王經

佛說拔除罪障咒王經...

大方廣佛華嚴經不思議佛境界分

大方廣佛華嚴經不思議佛境界分一卷 唐于闐三藏提雲般...

【佛教詞典】遮詮表詮

遮詮與表詮之併稱。(一)通用於佛教各宗派。於華嚴宗,...

【佛教詞典】跳行白衣捨戒緣起

亦名:跳行戒緣起 含注戒本·百眾學法:「佛在舍衛,六...

皈依三寶的功德利益

皈依三寶的功德利益,可以說在人生中,所得利益總加起...

大乘的空觀與小乘的空觀有什麼不同

這個地方,值得一提的就是這個空觀。幾乎所有的調伏煩...

不應當追念過去

《勝妙獨處偈》的開頭一句是慎莫念過去。 念過去的意...

美女放蕩患宮頸癌,臨死前現身說法警醒世人(圖)

一名美艷的女子,有著扭曲而不幸的人生經歷。她曾經因...

常說愛語攝眾生

佛教四攝將愛語列為其中之一,足見愛語在弘法度眾和修...

沒有這四劑預防針,我們還真生不起信心

原文 【解】復次世界及佛皆言有者。具四義。的標實境。...

麥當勞全球總裁離職轉賣素食漢堡

2015年11月5日,位於美國加州的初創公司超越肉食 (Be...

虛雲老和尚《參禪警語》

心即是佛,佛即是覺,此一覺性,生佛平等,無有差別,...

大安法師:學佛人的世界觀

世界這個概念,世指時間,有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界...

持咒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咒最大的作用就是斷除妄想,去除思慮。持咒,要注意三...

虛心接受別人的責罵

俗話說:「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意思是說,善良...

如何看待2012末日的傳言

問∶ 如何看待2012世界末日的傳言? 慧律法師答∶ 這...

【視頻】《佛說阿彌陀經》文殊講堂唱誦

《佛說阿彌陀經》文殊講堂唱誦

【視頻】《心經》張學友\鄺美雲\草蜢粵語演唱

《心經》張學友\鄺美雲\草蜢粵語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