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說漏分布經

後漢三藏安世高譯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佛說漏分布經(出《中阿含》令劫意)

後漢三藏安世高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拘留國行治處名為法。時,拘留國人會在。時,佛告:「諸比丘!」比丘應:「唯然。」比丘從佛聞。佛便告如是:「比丘聽。當為說法,上起亦利、中起亦利、遍竟亦利,有利有方便,具足現意行。當為聽真,諦受為念聽說。」比丘應:「唯如是。」比丘便從佛聞。便說是:「比丘!當知漏,亦當知漏從本有,亦當知從漏受殃,亦當知漏分布,亦當知漏盡,亦當知受何行令漏畢。

「比丘!當知痛,亦當知痛從本有,亦當知從痛受殃,亦當知痛分布,亦當知痛盡,亦當知受何行令痛畢。

「比丘!當知思想,亦當知思想從本有,亦當知從思想受殃,亦當知思想分布,亦當知思想盡,亦當知受何行令思想畢。

「比丘!當知愛慾,亦當知愛慾從本有,亦當知從愛慾受殃,亦當知愛慾分布,亦當知愛慾盡,亦當知受何行令愛慾畢。

「比丘!當知行,亦當知行從本有,亦當知從行受殃,亦當知行分布,亦當知行盡,亦當知受何行令行畢。

「比丘!當知苦,亦當知苦從本有,亦當知從苦受殃,亦當知苦分布,亦當知苦盡,亦當知受何行令苦畢。

「比丘!當知漏,亦當知漏從本有,亦當知從漏受殃,亦當知漏分布,亦當知漏盡,亦當知受何行令漏畢。

「何等為當知漏?謂有三漏:一為欲漏,二為有漏,三為癡漏;如是為知漏。

「何等為當知漏從本有?謂癡為漏本,從是本有;如是為知漏從本有。

「何等為當知從漏受殃?謂從癡行漏,所行如從,殃亦如行受,或墮好處或墮惡處;如是為知從漏受殃。

「何等為當知漏分布?謂墮地獄是為行異,或墮畜生是為行異,或墮餓鬼是為行異,或墮天上是為行異,或墮人中是為行異;如是為知漏分布。

「何等為當知漏盡?謂癡已盡,漏便盡、如便盡;如是為知漏盡。

「何等為當知受行令漏畢?謂是八種道行:一為直見,二為直更,三為直語,四為直行,五為直業,六為直方便,七為直念,八為直定;如是為知受行令漏畢。若諸比丘!比丘已知漏如是,知漏從本有如是,知從漏受殃如是,知漏分布如是,知漏盡如是,知受行令漏畢如是,是名為比丘悔厭世間,行清淨,得道令漏盡畢。

「比丘!當知痛,亦當知痛從本有,亦當知從痛受殃,亦當知痛分布,亦當知痛盡,亦當知受何行令痛畢。

「何等為當知痛?謂有三痛:一為樂痛,二為苦痛,三為亦不樂亦不苦痛;如是為知痛。

「何等為當知痛從本有?謂本思望;如是為知痛從本有。

「何等為當知從痛受殃?謂有所思,更是為苦;如是為知從痛受殃。

「何等為當知痛分布?在比丘!比丘樂痛更,樂痛更知;苦痛更,苦痛更知;不樂不苦痛更,不樂不苦痛更知;樂痛身更,樂痛身更知;苦痛身更,苦痛身更知;不樂不苦痛身更,不樂不苦痛身更知;樂痛念更,樂痛念更知;苦痛念更,苦痛念更知;不樂不苦痛念更,不樂不苦痛念更知;樂痛望得,樂痛望得知;苦痛望得,苦痛望得知;不樂不苦痛望得,不樂不苦痛望得知;樂痛不望得,樂痛不望得知;苦痛不望得,苦痛不望得知;不樂不苦痛不望得,不樂不苦痛不望得知。樂痛家中居,樂痛家中居知;苦痛家中居,苦痛家中居知;不樂不苦痛家中居,不樂不苦痛家中居知;樂痛離家中居,樂痛離家中居知;苦痛離家中居,苦痛離家中居知;不樂不苦痛離家中居,不樂不苦痛離家中居知;如是為知痛分布。

「何等為當知痛盡?謂念思卻,痛便盡;如是為知痛盡。

「何等為當知受行令痛畢?謂是八種道行:一為直見,二為直更,三為直語,四為直行,五為直業,六為直方便,七為直念,八為直定;如是為知受行令痛畢。若比丘!比丘已知痛如是,知痛從本有如是,知從痛受殃如是,知痛分布如是,知痛盡如是,知受行令痛畢如是,名為比丘悔厭世間,行清淨,得道令痛盡畢。

「比丘!當知思想,亦當知思想從本有,亦當知從思想受殃,亦當知思想分布,亦當知思想盡,亦當知受何行令思想畢。

「何等為當知思想?謂有四思想:一為少思想,二為多思想,三為無有量思想,四為無所有不用思想;如是為知思想。

「何等為當知思想從本有?謂本為思想;如是為知思想從本有。

「何等為當知從思想受殃?謂如思想為,如思想行,是名為行;如是為知從思想受殃。

「何等為當知思想分布?謂色思想為異,聲思想亦異,香思想亦異,味思想亦異,身更麤細思想亦異;如是為知思想分布。

「何等為當知思想盡?謂思想已盡,思想便盡;如是為知思想盡。

「何等為當知受行令思想畢?謂是八種道行:一為直見,二為直更,三為直語,四為直行,五為直業,六為直方便,七為直念,八為直定;如是為知受行令思想畢。若諸比丘!比丘已知思想如是,知思想從本有如是,知從思想受殃如是,知思想分布如是,知思想盡如是,知受行令思想畢如是,是名為比丘悔厭世間,行清淨,得道令思想盡畢。

「比丘!當知愛慾,亦當知愛慾從本有,亦當知從愛慾受殃,亦當知愛慾分布,亦當知愛慾盡,亦當知受何行令愛慾畢。

「何等為當知愛慾?謂愛慾為五種欲,得欲、最在心欲、愛色隨意可貪相近。何等為五?一為眼可色慾,得欲、最在心欲、愛色隨意可貪相近;二為耳可聲欲,得欲、最在心欲、愛色隨意可貪相近;三為鼻可香欲,得欲、最在心欲、愛色隨意可貪相近;四為口得味欲,得欲、最在心欲、愛色隨意可貪相近;五為身得麤細更知欲,得欲、最在心欲、愛色隨意可貪相近;如是為知愛慾。

「何等為當知愛慾從本有?謂本為思;如是為知愛慾從本有。

「何等為當知從愛慾受殃?若為所愛慾已,生慾望諍待向待,便如殃思待,便從是致殃隨,或好處或惡處;如是為知從愛慾受殃。

「何等為當知愛慾分布?謂色愛慾為異,聲愛慾亦異,香愛慾亦異,味愛慾亦異,身更麤細愛慾亦異;如是為知愛慾分布。

「何等為當知愛慾盡?謂思已盡,愛便盡;如是為知愛慾盡。

「何等為當知受行令愛慾畢?謂是八種道行:一為直見,二為直更,三為直語,四為直行,五為直業,六為直方便,七為直念,八為直定;如是為知受行令愛慾畢。若諸比丘!已知愛慾如是,知愛慾從本有如是,知從愛慾受殃如是,知愛慾分布如是,知愛慾盡如是,知受行令愛慾畢如是,是名為比丘悔厭世間,行清淨,得道令愛慾盡畢。

「比丘!當知行,亦當知行從本有,亦當知從行受殃福,亦當知行分布,亦當知行盡,亦當知受何行令行畢。

「何等為當知行?謂所思念向、不離,是為行;如是為知行。

「何等為當知行從本有?謂從愛慾有為,從愛行有本;如是為知行從本有。

「何等為當知從行受殃福?謂有黑行為黑殃,令致墮下;有清白行,令清白福,行得上上;是為知從行受殃福。

「何等為當知行分布?謂有黑行,從黑受殃;有清白行,從清白受清白福;有黑白行,令致黑白殃福;有亦非黑亦非清白行,令從是受福;行行盡畢,如是為知行分布。

「何等為當知行盡?謂愛已盡,行便盡;如是為知行盡。

「何等為當知受行令行畢?謂是八種道行:一為直見,二為直更,三為直語,四為直行,五為直業,六為直方便,七為直念,八為直定;如是為知受行令行畢。若諸比丘!比丘已知行如是,知行從本有如是,知從行受殃如是,知行分布如是,知行盡如是,知受行令行畢如是,是名為比丘悔厭世間,行清淨,得道令行盡畢。

「比丘!當知苦,亦當知苦從本有,亦當知從苦受殃,亦當知苦分布,亦當知苦盡,亦當知受何行令苦畢。

「何等為當知苦?謂當知生為苦,當知老為苦,當知病為苦,當知死為苦,當知近不相於為苦,當知愛別離為苦,當知所求不得為苦,當知卒五陰為苦;如是為知苦。

「何等為當知苦從本有?謂本為癡,癡為苦本;如是為知苦從本有。

「何等為當知從苦受殃?謂癡、未聞經、世間人,已身中更苦痛劇,劇苦最痛所不可意,應當從是念斷。為從外求念外有為,依外從求,為有沙門婆羅門,一言二言三言四言五言百言,持呪祠,令從是能得解身苦,如是求苦殃或苦殃;如是為知從苦受殃。

「何等為當知苦分布?謂有苦少受殃久,或有苦少受殃疾解,或有苦多受殃久,或有苦多受殃疾解;如是為知苦分布。

「何等為當知苦盡?謂癡已盡,苦便盡;如是為知苦盡。

「何等為當知受行令苦畢?謂是八種道行:一為直見,二為直更,三為直語,四為直行,五為直業,六為直方便,七為直念,八為直定;如是為知受行令苦畢。若諸比丘!比丘已知苦如是,知苦從本有如是,知從苦受殃如是,知苦分布如是,知苦盡如是,知受行令苦畢如是,是名為比丘悔厭世間,行清淨,得道令苦盡畢。」

佛說如是。比丘受著意,佛所說樂行,從行致清淨無為。

佛說漏分布經


上篇:佛說樂想經

下篇:佛說阿耨風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阿含部目錄

現在賢劫千佛名經

現在賢劫千佛名經(亦名「集諸佛大功德山」) 爾時喜王...

【註音版】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

地藏十輪經...

【註音版】金光明懺齋天法儀

金光明懺齋天法儀...

【註音版】雨寶陀羅尼

雨寶陀羅尼...

佛說善生子經

佛說善生子經 西晉沙門支法度譯 聞如是: 一時,眾祐...

佛說瞿曇彌記果經

佛說瞿曇彌記果經 宋三藏法師慧簡譯 聞如是: 一時,...

佛說波斯匿王太后崩塵土坌身經

佛說波斯匿王太后崩塵土坌身經 西晉沙門法炬譯 聞如是...

佛說長者子六過出家經

佛說長者子六過出家經 宋沙門釋慧簡譯 聞如是: 一時...

百喻經

百喻經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蕭齊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譯...

普達王經

普達王經 失譯人今附西晉錄 聞如是: 一時,眾祐游於...

【註音版】蓮池大師《放生儀》

蓮池大師《放生儀》...

佛說賢者五福德經

佛說賢者五福德經 西晉河內沙門白法祖譯 聞如是: 一...

郁迦羅越問菩薩行經

郁迦羅越問菩薩行經 西晉月支國三藏竺法護譯 上士品第...

潭州溈山靈祐禪師語錄

潭州溈山靈祐禪師語錄 徑山沙門語風圓信無地地主人郭...

佛說善生子經

佛說善生子經 西晉沙門支法度譯 聞如是: 一時,眾祐...

思益梵天所問經

思益梵天所問經卷第一 姚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 序品...

【註音版】大佛頂首楞嚴咒

大佛頂首楞嚴咒...

【佛教詞典】三摩地

三摩地者,於所觀事令心專一為體,智所依止為業,令心...

【佛教詞典】發菩提心

發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大心,亦即發求取正覺成佛的心。...

放生狐狸報恩記

到唐山出差時,有一位老者給我講了一個有關放生的故事...

大安法師:如何降伏淫慾心

問: 現在的人淫慾心都比較重,應該如何降伏這顆淫慾...

有精神病的人該怎麼幫助他們

問: 1.對於家裡患有精神病的人該怎麼幫助他們?2.對...

瑜珈習者的飲食長壽觀

民以食為天,惟病從口入,吃本來是求得健康益壽的樂事...

菩薩捨身飼虎之因緣

一日,世尊帶領大眾至般遮羅大聚落,途中經過一處樹林...

如果研究過唯識,你就不敢去傷害任何一個眾生

萬法唯識,萬是代名詞,表示很多、很多無量無邊的法的...

重罪輕報,肉眼是看不出來的

問: 師父慈悲,弟子有個生活上的困擾,希望師父能慈悲...

讓皇帝感動的永明大師

【及至永明大師,以古佛身,乘願出世。方顯垂言教,著...

虛雲老和尚法語

○修行要在動用中修,不一定要坐下來閉起眼睛才算修行...

修行人要修六波羅密

修行人要修六波羅密。(六波羅密,即是六度。一、布施...

割耳救雉

智舜禪師,唐代人,一向在外行腳參禪。有一天,在山上...

依他起性、遍計所執性、圓成實性

什麼是依他起性? 我們一個念頭起來具足三性,你要正確...

【視頻】除夕上大供(平興寺唱誦)

除夕上大供(平興寺唱誦)

【視頻】佛說耶祇經(聆志居士念誦)

佛說耶祇經(聆志居士念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