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說漏分佈經

後漢三藏安世高譯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佛說漏分佈經(出《中阿含》令劫意)

後漢三藏安世高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拘留國行治處名為法。時,拘留國人會在。時,佛告:「諸比丘!」比丘應:「唯然。」比丘從佛聞。佛便告如是:「比丘聽。當為說法,上起亦利、中起亦利、遍竟亦利,有利有方便,具足現意行。當為聽真,諦受為念聽說。」比丘應:「唯如是。」比丘便從佛聞。便說是:「比丘!當知漏,亦當知漏從本有,亦當知從漏受殃,亦當知漏分佈,亦當知漏盡,亦當知受何行令漏畢。

「比丘!當知痛,亦當知痛從本有,亦當知從痛受殃,亦當知痛分佈,亦當知痛盡,亦當知受何行令痛畢。

「比丘!當知思想,亦當知思想從本有,亦當知從思想受殃,亦當知思想分佈,亦當知思想盡,亦當知受何行令思想畢。

「比丘!當知愛慾,亦當知愛慾從本有,亦當知從愛慾受殃,亦當知愛慾分佈,亦當知愛慾盡,亦當知受何行令愛慾畢。

「比丘!當知行,亦當知行從本有,亦當知從行受殃,亦當知行分佈,亦當知行盡,亦當知受何行令行畢。

「比丘!當知苦,亦當知苦從本有,亦當知從苦受殃,亦當知苦分佈,亦當知苦盡,亦當知受何行令苦畢。

「比丘!當知漏,亦當知漏從本有,亦當知從漏受殃,亦當知漏分佈,亦當知漏盡,亦當知受何行令漏畢。

「何等為當知漏?謂有三漏:一為欲漏,二為有漏,三為癡漏;如是為知漏。

「何等為當知漏從本有?謂癡為漏本,從是本有;如是為知漏從本有。

「何等為當知從漏受殃?謂從癡行漏,所行如從,殃亦如行受,或墮好處或墮惡處;如是為知從漏受殃。

「何等為當知漏分佈?謂墮地獄是為行異,或墮畜生是為行異,或墮餓鬼是為行異,或墮天上是為行異,或墮人中是為行異;如是為知漏分佈。

「何等為當知漏盡?謂癡已盡,漏便盡、如便盡;如是為知漏盡。

「何等為當知受行令漏畢?謂是八種道行:一為直見,二為直更,三為直語,四為直行,五為直業,六為直方便,七為直念,八為直定;如是為知受行令漏畢。若諸比丘!比丘已知漏如是,知漏從本有如是,知從漏受殃如是,知漏分佈如是,知漏盡如是,知受行令漏畢如是,是名為比丘悔厭世間,行清淨,得道令漏盡畢。

「比丘!當知痛,亦當知痛從本有,亦當知從痛受殃,亦當知痛分佈,亦當知痛盡,亦當知受何行令痛畢。

「何等為當知痛?謂有三痛:一為樂痛,二為苦痛,三為亦不樂亦不苦痛;如是為知痛。

「何等為當知痛從本有?謂本思望;如是為知痛從本有。

「何等為當知從痛受殃?謂有所思,更是為苦;如是為知從痛受殃。

「何等為當知痛分佈?在比丘!比丘樂痛更,樂痛更知;苦痛更,苦痛更知;不樂不苦痛更,不樂不苦痛更知;樂痛身更,樂痛身更知;苦痛身更,苦痛身更知;不樂不苦痛身更,不樂不苦痛身更知;樂痛念更,樂痛念更知;苦痛念更,苦痛念更知;不樂不苦痛念更,不樂不苦痛念更知;樂痛望得,樂痛望得知;苦痛望得,苦痛望得知;不樂不苦痛望得,不樂不苦痛望得知;樂痛不望得,樂痛不望得知;苦痛不望得,苦痛不望得知;不樂不苦痛不望得,不樂不苦痛不望得知。樂痛家中居,樂痛家中居知;苦痛家中居,苦痛家中居知;不樂不苦痛家中居,不樂不苦痛家中居知;樂痛離家中居,樂痛離家中居知;苦痛離家中居,苦痛離家中居知;不樂不苦痛離家中居,不樂不苦痛離家中居知;如是為知痛分佈。

「何等為當知痛盡?謂念思卻,痛便盡;如是為知痛盡。

「何等為當知受行令痛畢?謂是八種道行:一為直見,二為直更,三為直語,四為直行,五為直業,六為直方便,七為直念,八為直定;如是為知受行令痛畢。若比丘!比丘已知痛如是,知痛從本有如是,知從痛受殃如是,知痛分佈如是,知痛盡如是,知受行令痛畢如是,名為比丘悔厭世間,行清淨,得道令痛盡畢。

「比丘!當知思想,亦當知思想從本有,亦當知從思想受殃,亦當知思想分佈,亦當知思想盡,亦當知受何行令思想畢。

「何等為當知思想?謂有四思想:一為少思想,二為多思想,三為無有量思想,四為無所有不用思想;如是為知思想。

「何等為當知思想從本有?謂本為思想;如是為知思想從本有。

「何等為當知從思想受殃?謂如思想為,如思想行,是名為行;如是為知從思想受殃。

「何等為當知思想分佈?謂色思想為異,聲思想亦異,香思想亦異,味思想亦異,身更麤細思想亦異;如是為知思想分佈。

「何等為當知思想盡?謂思想已盡,思想便盡;如是為知思想盡。

「何等為當知受行令思想畢?謂是八種道行:一為直見,二為直更,三為直語,四為直行,五為直業,六為直方便,七為直念,八為直定;如是為知受行令思想畢。若諸比丘!比丘已知思想如是,知思想從本有如是,知從思想受殃如是,知思想分佈如是,知思想盡如是,知受行令思想畢如是,是名為比丘悔厭世間,行清淨,得道令思想盡畢。

「比丘!當知愛慾,亦當知愛慾從本有,亦當知從愛慾受殃,亦當知愛慾分佈,亦當知愛慾盡,亦當知受何行令愛慾畢。

「何等為當知愛慾?謂愛慾為五種欲,得欲、最在心欲、愛色隨意可貪相近。何等為五?一為眼可色慾,得欲、最在心欲、愛色隨意可貪相近;二為耳可聲欲,得欲、最在心欲、愛色隨意可貪相近;三為鼻可香欲,得欲、最在心欲、愛色隨意可貪相近;四為口得味欲,得欲、最在心欲、愛色隨意可貪相近;五為身得麤細更知欲,得欲、最在心欲、愛色隨意可貪相近;如是為知愛慾。

「何等為當知愛慾從本有?謂本為思;如是為知愛慾從本有。

「何等為當知從愛慾受殃?若為所愛慾已,生慾望諍待向待,便如殃思待,便從是致殃隨,或好處或惡處;如是為知從愛慾受殃。

「何等為當知愛慾分佈?謂色愛慾為異,聲愛慾亦異,香愛慾亦異,味愛慾亦異,身更麤細愛慾亦異;如是為知愛慾分佈。

「何等為當知愛慾盡?謂思已盡,愛便盡;如是為知愛慾盡。

「何等為當知受行令愛慾畢?謂是八種道行:一為直見,二為直更,三為直語,四為直行,五為直業,六為直方便,七為直念,八為直定;如是為知受行令愛慾畢。若諸比丘!已知愛慾如是,知愛慾從本有如是,知從愛慾受殃如是,知愛慾分佈如是,知愛慾盡如是,知受行令愛慾畢如是,是名為比丘悔厭世間,行清淨,得道令愛慾盡畢。

「比丘!當知行,亦當知行從本有,亦當知從行受殃福,亦當知行分佈,亦當知行盡,亦當知受何行令行畢。

「何等為當知行?謂所思念向、不離,是為行;如是為知行。

「何等為當知行從本有?謂從愛慾有為,從愛行有本;如是為知行從本有。

「何等為當知從行受殃福?謂有黑行為黑殃,令致墮下;有清白行,令清白福,行得上上;是為知從行受殃福。

「何等為當知行分佈?謂有黑行,從黑受殃;有清白行,從清白受清白福;有黑白行,令致黑白殃福;有亦非黑亦非清白行,令從是受福;行行盡畢,如是為知行分佈。

「何等為當知行盡?謂愛已盡,行便盡;如是為知行盡。

「何等為當知受行令行畢?謂是八種道行:一為直見,二為直更,三為直語,四為直行,五為直業,六為直方便,七為直念,八為直定;如是為知受行令行畢。若諸比丘!比丘已知行如是,知行從本有如是,知從行受殃如是,知行分佈如是,知行盡如是,知受行令行畢如是,是名為比丘悔厭世間,行清淨,得道令行盡畢。

「比丘!當知苦,亦當知苦從本有,亦當知從苦受殃,亦當知苦分佈,亦當知苦盡,亦當知受何行令苦畢。

「何等為當知苦?謂當知生為苦,當知老為苦,當知病為苦,當知死為苦,當知近不相於為苦,當知愛別離為苦,當知所求不得為苦,當知卒五陰為苦;如是為知苦。

「何等為當知苦從本有?謂本為癡,癡為苦本;如是為知苦從本有。

「何等為當知從苦受殃?謂癡、未聞經、世間人,已身中更苦痛劇,劇苦最痛所不可意,應當從是念斷。為從外求念外有為,依外從求,為有沙門婆羅門,一言二言三言四言五言百言,持呪祠,令從是能得解身苦,如是求苦殃或苦殃;如是為知從苦受殃。

「何等為當知苦分佈?謂有苦少受殃久,或有苦少受殃疾解,或有苦多受殃久,或有苦多受殃疾解;如是為知苦分佈。

「何等為當知苦盡?謂癡已盡,苦便盡;如是為知苦盡。

「何等為當知受行令苦畢?謂是八種道行:一為直見,二為直更,三為直語,四為直行,五為直業,六為直方便,七為直念,八為直定;如是為知受行令苦畢。若諸比丘!比丘已知苦如是,知苦從本有如是,知從苦受殃如是,知苦分佈如是,知苦盡如是,知受行令苦畢如是,是名為比丘悔厭世間,行清淨,得道令苦盡畢。」

佛說如是。比丘受著意,佛所說樂行,從行致清淨無為。

佛說漏分佈經


上篇:佛說樂想經

下篇:佛說阿耨風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阿含部目錄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卷上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

最上乘論

凡趣聖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論若其不護淨者。一切行無由...

無量壽經優波提舍願生偈

世尊我一心  歸命盡十方  無礙光如來  願生安樂...

【註音版】大方廣佛華嚴經(81卷)

大方廣佛華嚴經...

中阿含經

中阿含經卷第一 東晉孝武及安帝世隆安元年十一月至二...

佛說蟻喻經

佛說蟻喻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傳法大師賜...

毗婆屍佛經

毘婆屍佛經卷上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卿傳教大...

佛說阿那律八念經

佛說阿那律八念經 後漢西域三藏支曜譯 聞如是: 一時...

護命放生軌儀法

護命放生軌儀法 唐三藏法師義淨撰 夫以懷生者。皆愛其...

地藏菩薩本願經

覺林菩薩偈 華嚴第四會,夜摩天宮,無量菩薩來集,說...

徑中徑又徑

徑中徑又徑卷一 起信法 醒迷門 浮生若夢。一切皆空。...

佛說堅意經

佛說堅意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聞如是: 一時,...

樂邦遺稿

樂邦遺稿並序 四明石芝沙門宗曉編 愚挺志於淨業。誓欲...

佛說耶祇經

佛說耶祇經 宋居士沮渠京聲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迦...

【註音版】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普門品(日誦式版本)...

佛說太子和休經

佛說太子和休經一卷 僧祐錄雲失譯今附西晉錄 佛在羅閱...

佛說等目菩薩所問三昧經

等目菩薩所問三昧經卷上(一名普賢菩薩定意) 西晉月氏...

【佛教詞典】九面觀音

乃菩薩像名。藏於日本法隆寺。系自中國迎請至日本之檀...

【佛教詞典】學僧

又作學問僧。其義有二:(一)指研究佛教之僧侶。(二)指...

帶業往生的必要前提

念佛的心理背景是要至誠懇切,這四個字是非常重要的。...

聖一法師禪七開示

十二月初八日 釋迦牟尼未成佛時,稱為悉達多太子,出...

如何知道這個人能夠承擔大事業

修行人順順境境的、平平安安地過日子不是很好嗎?為什...

經常喝酒帶來的危害

俗話說酒能亂性,酒後無德,酒精能麻痹人的大腦,讓人...

鬼神護法

1945春,虛雲老和尚從雲門到南華傳戒。此時,雲門禪寺...

大安法師:助念與往生的關係

問: 有的助念團說助念也有師承的,通過一些其他一些...

怕浪費而吃掉葷菜,這樣算犯戒麼

問: 師父家人剩下的葷菜,怕浪費而吃掉,這樣算犯戒...

通向涅槃解脫的八種正確途徑

人生八苦是眾生輪迴六道所受的八種苦果,也是四諦中苦...

地藏菩薩的分身遍一切處

念誦地藏菩薩,絕不會墮入三途,不過輪轉要經過多一點...

三種念佛的方法

一、共修念佛 當我們要來寺院念佛的那一天,應該從早上...

工作很忙,如何定早晚課

問: 弟子在醫院工作,很忙。請開示:如何定早晚課? ...

智者的四句話

有一位16歲的少年去拜訪一位年長的智者。他問:我如何...

【視頻】普門品偈(花鼓)

普門品偈(花鼓)

【視頻】華嚴經讚佛偈(楮訾念誦)

華嚴經讚佛偈(楮訾念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