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摩訶僧祇律卷第三十五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摩訶僧祇律卷第三十五

東晉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羅共法顯譯

明威儀法之二

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爾時有比丘著多羅屐在坐禪比丘前經行,比丘心不得定。諸比丘以是因緣往白世尊。佛言:「呼是比丘來。」來已,佛問言:「汝實爾不?」答言:「實爾。」佛言:「從今已後應如是經行。云何如是?不得在坐禪比丘前經行,眾僧前、徒眾前、和上阿闍梨前、長老比丘前經行。若病服酥、服吐下藥,得在前經行。行時不得背迴,應面向右迴。若共和上、阿闍梨經行時,不得在前、不得共並,當隨後行。迴時不得先迴,應在後面向右迴。不得在淫女前經行,摴蒱兒前、估酒前、屠肆前、獄卒前、殺人前;不得深邃處經行,當在不深不淺處經行。經行法應如是。若不如是,越威儀法。」

佛住舍衛城,爾時六群比丘在禪房中作駱駝坐。諸比丘以是因緣往白世尊。佛言:「呼六群比丘來。」來已,問言:「汝實爾不?」答言:「實爾。」佛言:「從今日後不得作駱駝坐,應加趺坐。若坐久寄極者,當互舒一腳,不得頓舒兩腳。若起經行,不得覆頭禪坊中坐。若老病得覆半頭一耳,若屏處樹下覆頭無罪。和上、阿闍梨、上座前,長老比丘若坐、若立,不得坐。不得在淫女前乃至深邃處坐,當在不深、不淺處坐。比丘應如是坐,若不如是,越威儀法。」

佛住舍衛城,爾時六群比丘伏臥、仰臥、左脇臥。諸比丘以是因緣往白世尊。佛言:「呼是比丘來。」來已問言:「汝實爾不?」答言:「實爾。」佛言:「從今已後當如是臥。云何臥?不聽餓鬼臥、不聽阿脩羅臥、不聽貪慾人臥。若仰向者阿脩羅臥、覆地者餓鬼臥、左脇臥者貪慾人臥。比丘應如師子獸王顧身臥,敷時不聽左敷應右敷,頭向衣架。不得以腳向和上、阿闍梨、長老比丘。不得初夜便唱言噓極而臥,當正思惟自業,至中夜乃臥,以右脇著下如師子王臥,累兩腳、合口、舌柱上齗、枕右手舒左手順身上。不捨念慧思惟起想,不得眠至日出,至後夜當起正坐思惟己業,若夜惡眠不自覺轉者無罪。若老病、若右脇有癰瘡無罪。比丘臥法應如是,若不如是,越威儀法也。」

 衣帶簾障隔、  房舍及涕唾、
 缽龕粥行住、  坐臥三跋渠。

佛住舍衛城,爾時六群比丘閉僧坊門共坐言談,客比丘來打門喚不聞,即便踰牆入。舊比丘問言:「長老從何處入?」答言:「踰牆入。」舊比丘言:「汝何故踰牆入?」客比丘言:「汝何故閉門喚而不應?」如是共諍。往白世尊,佛言:「從今已後不得閉門語話,亦不得踰牆而入。從今已後客比丘應如是,舊比丘應如是。云何如是?客比丘行時,應持戶鉤漉水囊針筒,行伴一人有者一切無罪。乃至都無者,舉眾有罪。道路若有病者,當代擔衣缽,不得在前遠去,應扶持而去。若不能行者,當借索乘致之。若道中有露濕者,年少當在前;若畏賊虎狼時,老者應在中央;若欲使賊起慈心者,應老者在前。若經聚落路邊見有支提者,當按常道行,不得下道左旋右旋。暮欲宿時,當先遣二年少比丘在前求宿處,索非時漿及塗足油、前食、後食。去者當著衣鉤紐,白非時入聚落,得已應還報言:『已得住處。』若有池水井水,當澡浴著衣紐,展轉相白而入。若欲飲石蜜漿者當在外飲,勿使人生疑,呼出家人非時食。不得擔荷而入,當分衣物徐持共入。若得唱言隨所安者,後人不白入者無罪。不得餘道去,若道上有覆無罪。若聚落中有精舍者應往,若阿練若處者,邊有池水、井水亦應當澡洗而入。不得擔荷,當共分張衣物脫革屣杖貫,若有支提者當右旋。不得高大語大聲入。見舊比丘,不得唱:『咄!咄!汝故在此也。汝此中生、還此中死,不離此野干食。』舊比丘不得言:『咄!咄!如囚脫枷鎖已,四、五年不可得見。』客比丘不得言:『汝幾歲?我應得此房。』不得問:『明日誰作前食、後食,有好食不?』舊比丘不得閉門語話。若欲捨後泥作及作餘事者,當使園民、若沙彌、維那、守門、若閉門者。客比丘不得踰牆而入,應持門鉤開入。若喚開門入已,舊比丘應問:『汝幾歲?』應答言:『我爾許歲?』舊比丘言:『若爾許歲者,得如是床褥。』當問大小行處,不得臨時方問。次應問眾僧制限,舊比丘應語:『僧一切制限,某甲家覆缽羯磨莫往、某甲家狗惡、某甲家不信。』客比丘早起,不得便乞食去,應問:『是住處有前食後食不?』舊比丘應語:『長老莫乞食,乞食疲苦或不如意,此中有前食後食。』若行伴已去者,不得語言:『長老!賈客已去故可及。』應語:『長老!可小停息,正爾復有伴耳。』若有急事必欲去者,應給糧食囑累行伴。如是客比丘、舊比丘法當如是。若不如是,越威儀法。」

佛住舍衛城,爾時六群比丘洗腳而並俗話弄水。諸比丘以是因緣往白世尊。佛言:「從今日後洗腳應當如舍利弗法也。」

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時舍利弗著入聚落衣,持缽入城次行乞食,威儀庠審來去視瞻,屈伸俯仰著衣持缽,守攝諸根心不外亂,似得妙法潤澤之相。婆羅門見已作是念:「是沙門釋子在於人間現持威儀,至屏處已必無法則,我當逐看。若見放恣,當以手拍頭。」即便尋後。於是舍利弗在聚落中及阿練若處威儀不改。到住處已持缽置一處,抖擻僧伽梨襞褻置常處。敷坐床、持洗腳板及甖水自近而坐,復取革屣抖擻放地,次取巾拭膞,還取革屣以底相搭合捉,以巾拂之。次以水漬巾,拭一隻革屣鼻及綱紐,次拭根;次拭第二者亦如是。還復拭初捉者腳指處,次拭腳跟處;還拭第二者亦爾。次浣巾捩已曬之,次洗手。洗手已以右手瀉水,左手洗左膞,次洗右膞,次洗腳。婆羅門見已發歡喜心言:「尊者淨潔如是,此殘水亦當可飲,我婆羅門事淨水法不及是淨。」時舍利弗因婆羅門發歡喜心而為說法,得法眼淨。

諸比丘白佛言:「世尊!甚善。婆羅門見舍利弗洗腳威儀淨故發歡喜心,乃至如是。」佛言:「非但今日歡喜,過去世時已曾如是,如《生經》中廣說。爾時長者子,舍利弗是;爾時賊者,今婆羅門是。時諸天見已而說偈言:

「『淨潔好威儀,  因是得善利,
  如水淨影現,  學威儀最勝。
  來時懷恶心,  既見反歡喜,
  不學善威儀,  必為賊所害。』

「若比丘聚落中還時,應脫入聚落衣抖擻襞褻著常處,著園中衣、敷坐床聚洗腳板,盛水甖自近,以巾拂腳塵土。次捉革屣以底相搭,持巾拂之,次漬巾拭一隻鼻綱紐,次拭根、次拭第二隻亦如是。還復取初捉者,先拭腳指間,次拭腳跟處,次拭第二者亦爾。次浣巾絞捩曬之,莫使塵生蟲食,然後洗手。若水器在右邊,應先洗左膞、次洗右膞、然後洗腳,不得以捉水手揩腳,應一手瀉水一手摩。若二人者,一人澆一人洗,不得太多用水棄,當籌量用。不得覆頭覆右肩,當偏袒坐。不得洗腳時坐禪、睡眠、不淨觀及誦經,竟當避去勿妨餘人。若最在後洗者,得誦經無罪。若水盡者,不得默然置之,當語知水家令益。若不能者,乃至自益一澡罐水,使得一人用直。洗腳法應如是。若不如是,越威儀法也。」

佛住舍衛城,爾時六群比丘洗腳,濕腳著革屣,革屣染色脫著腳,污僧床褥。諸比丘以是因緣往白世尊。佛言:「呼六群比丘來。」來已,佛問比丘:「汝實爾不?」答言:「實爾。世尊!」佛言:「從今日已後洗腳時應如是。當竪革屣耳令腳乾已,乃著革屣。若多人待者,當以手捋水、以巾拭之,然後著革屣。不得以濕腳蹈僧淨好作地,當令燥已乃入。若是一人洗處者,不應拭,當待燥已著革屣。應護塵土,若急欲坐禪誦經經行者,乃至手拭巾拂塵土而去。洗腳法應如是。若不如是,越威儀法。」

佛住舍衛城,爾時僧淨水蔓荼羅,諸比丘取水洗腳洗手面洗缽,用已繚系甕頭印封戶,而入聚落乞食。後有客比丘來,瞋嫌言:「何故閉淨水、屋印封而去?」時諸比丘以是因緣往白世尊,乃至佛言:「從今已後春月當如是安水。若大甕、小甕、若瓶,當以淨物覆口、以繩繚系之。若瓦、若石、若木作蓋覆上,內應置[戀-心+廾]水器,水中應著波多梨華、瞻婆華、須摩那華,如是比令水香美。有名水:如巴連弗邑有輸奴水、王舍城有溫泉水、波羅奈城有佛遊行池水、瞻婆國有恆水、舍衛城有石蜜水、沙祇國有懸注水、僧伽施國有石蜜水、摩偷羅國有遙扶那水,如是比水不聽洗腳手面及缽。若病須水應與滿缽。若食上欲行水者,當先淨水洗手洗器然後行水。受水人當護左手令淨受水,若手污者當澆;若以葉承取,亦用葉拭膩口。飲時不得沒脣、不得使器緣著額,當拄脣而飲。飲時不得盡飲,當留少許,掏盪已從口處棄之。行水人當好護淨器,若見沒脣著額者,當放置一處,以草作識令人知不淨,若能以水洗者可更行。若非時行飲者,行飲人先淨洗手洗器而行,受飲人亦應淨洗手受。若不洗者,當以葉、若淨衣承器底受如上,乃至口處棄。若浴室中行飲者,當以葉承器底拄脣而飲,餘如上說。若禪坊中行飲時,地有覆者應持器承。若坐相離者,一人行器一人行水,餘如上說。如是名好水,不得用洗腳手面盪缽,亦不得作餘用、棄之。若有作衣缽事須者,可權貸用還償。若水自恣用者,隨意取無罪。水應如是用,若不如是,越威儀法也。」

佛住王舍城耆域童子菴婆羅園。爾時耆域童子往至佛所,頭面禮足卻住一面,白佛言:「世尊!願聽諸比丘溫室浴,能除冷陰得安樂住。」佛言:「聽溫室浴。」

復次佛住舍衛城,爾時世尊聽溫室浴,時六群比丘聞打洗浴揵椎時,便先入浴室,頓著薪炭已,閉戶取汗而住。外比丘索開戶,不肯與開,而言:「諸長老!且住待火然。」便多用。薪炭屑水都盡,方開戶而喚言:「諸長老可入。」諸比丘既入,復於外閉戶。諸比丘熱悶喚索開戶,答言:「長老!且住取汗,能愈疥癬。」而復於外用水屑都盡,以器覆地然後開戶言:「長老可出。」出已熱悶求水,復語言:「長老!稍用,如世尊所說,乃至水亦當節量用。」諸比丘以是因緣往白世尊,乃至佛言:「浴室應如是作,浴法應如是。浴室應方作、若圓作,當安戶作向,向法內寬外小,若一、若二安開向物通煙道。屋內應以塼石砌底作灶,令底廣上狹,去地半肘,通煙道邊安火朼。若灶在右邊,左邊安戶扇;若在左邊,右邊安戶扇。短作戶扂令易開閉。前應作衣屋,安龍牙噘懸衣處。若欲浴時,使園民先掃屋間塵埃蟲網,以水灑地淨掃。應辦薪炭釜鑊瓫甕,先安薪炭然後打揵椎,不得太早著火令然盡乃打揵椎。打揵椎時,應知為浴一切僧、為浴徒眾、為別屋?隨事應去。若一切浴者,應次第去,應各自以腰帶系衣作識安衣架上。入時不得掉兩臂而入,一手遮前而入,一人入一人出。有後入者,先人應與處。不得越器物及長老比丘上過,當徐徐入。若和上、阿闍梨在內者,不得在外待言:『何時出?』應當脫衣入與揩洗。若欲與人揩者,當白和上、阿闍梨,若先白者無罪。若火熾者,年少當近火;若火弱者,長老應近。當徐徐用水,不得污濺邊人。若弟子揩時,不得一時舉兩手,當先令揩一臂,一手覆前,竟已次揩一臂。內水已,閉戶而坐令身汗。當行油,若以盞子、若以手等行,屑末亦爾。若檀越言:『自恣與。』當籌量用水若甖量。分用者,當齊所得器,不得長用餘分。若言:『各自辦水。』者,有水者得入,無者不得入。若有弟子言:『和上、阿闍梨但入,我當與水。』亦當籌量用。若優婆塞園民言:『但入,我當與水。』雖爾亦應節用。若近池水,得自恣用無罪。不聽露地裸浴;若水齊腰腋,得用無罪;若坐水中至臍亦得。出已,自取衣著,他衣正理而去。洗浴已若直欲去,應語園民,應舉浴器物。若比丘後來言:『長老但去,我自舉。』者,應去。後者摒擋舉物覆火。浴法應如是。若不如是,越威儀法也。」

佛住舍衛城,爾時世尊五日一行諸比丘房,見淨廚器物處處狼藉,佛知而故問:「是何器物狼藉乃爾?」乃至佛言:「從今日後不得令器物縱橫如是。若摩摩帝、若直月,當使園民、若沙彌摒擋。若摩摩帝、若直月不用意見者,便應使淨人摒擋,若銅鐵、釜鑊、銚器,應使淨人淨洗,以泥塗上覆著淨廚屋內,若瓦釜銚鑊亦爾。覆地以塼瓦鎮之,木甕木杓亦應洗淨舉之。若簟席當應日曬懸舉竹篋,簸箕、漉米箕亦應懸舉勿使蟲噉,飯篋、飯朼淨洗懸舉,囊幞及漉水囊亦應懸舉勿令蟲食。擣藥杵臼不得用已放地,當淨洗覆著常處。食廚淨屋不得視穿漏不治,若草覆草補,乃至泥覆者當泥補。穿壞者當塞,當數掃除。若內燋薪時當摒擋著一處,煮染器及盛染瓫不得用已捨去,當淨洗治覆置常處。浣衣木瓫用已,亦當淨洗舉置常處。曬衣繩亦不得用已繚亂放地,當[纟*爭]卷置常處。釿斧鋸鑿鍬钁梯橙,此是四方僧物,用已當摒擋著常處,後人須者取易得,不致疲苦。若須用者當與,若二人一時索者,當先與上座。若上座用久,年少小用者,當先與年少。若二人俱小用者,當先與上座。器物法應如是。若不如是,越威儀法也。」

佛住舍衛城,爾時眾多比丘共一房住,時有比丘衣架上自取衣,拽他衣墮地,餘比丘夜出大小行,腳蹈衣上。衣主求衣不見,乃至於地得之。諸比丘以是因緣往白世尊。佛言:「從今已後衣應如是。若眾多人共一房住者,衣應各自襞褻以葉著內。若他衣架上,以腰繩系之,復不得持和上衣、阿闍梨衣裹己衣,當持己衣覆和上、阿闍梨衣。若春時多塵土者,當持己衣覆上。若夏地濕者,當持己衣著下。不得使房中有塵土,當數數水灑之巨摩塗地。不得持衣捻捉唾壺、大小便器、捉革屣,不得盛糞掃拾巨摩。若有垢膩當數浣染縫,視衣當如皮想。衣法應如是,若不如是,越威儀法。」

 客比丘並舊、  洗足並拭足、
 淨水及飲法、  溫室亦洗浴、
 淨廚並衣法。  第四跋渠竟。

佛住舍衛城,爾時聚落比丘、阿練若比丘共一施,時阿練若比丘常以時來,聚落比丘忽早打揵椎而食。阿練若比丘日時欲至方到,問言:「打揵椎未?」答言:「已食竟。」時阿練若還去,明便早來盡持食去。聚落比丘來索食,淨人言:「阿練若比丘已盡持去。」聚落比丘言:「長老何故早起來盡持食去?」阿練若言:「汝何故早起打揵椎食,不待我耶?」二人共諍,往至佛所以是因緣具白世尊。佛言:「從今日後阿練若比丘應如是,聚落比丘應如是。云何如是?若阿練若比丘、聚落比丘共一施者,聚落中比丘不得早起打揵椎,前食後食及差請食,應待阿練若。阿練若比丘不得言:『我徐徐往,自當待我。』應先往。若倩人請分,若囑留坐處,聚落比丘應問:『阿練若比丘來未?』若倩人迎食,若囑留坐處,應示處。若優婆塞請僧者,聚落比丘應語阿練若比丘言:『長老!明日早來,某甲請前食後食,莫餘乞食。』阿練若比丘聞已當早來,來已若食未熟者不得守住,應禮塔、誦經、問法。聚落比丘應先釜中著水然火,待至然後著米。阿練若比丘或有鬼難、水火賊難不得來者而棄米。若飲食已熟者,檀越欲打揵椎,當語:『長壽!日故尚早,可待阿練若至。』若日時逼者應打揵椎。阿練若應以樹、若牆壁影作準,則知日早晚應來。設未來者,當留坐處。若阿練若處作食者,亦應如是。阿練若比丘不應輕聚落中比丘言:『汝必利舌頭少味而在此住。』應讚:『汝聚落中住,說法教化、為法作護,覆蔭我等。』聚落比丘不應輕阿練若言:『汝在阿練若處住,希望名利,麞鹿禽獸亦在阿練若處住。汝在阿練若處,從朝竟日正可數歲數月耳。』應讚言:『汝遠聚落在阿練若處,閑靜思惟上業所崇,此是難行之處,能於此住而息心意。』阿練若應如是,聚落比丘應如是。若不如是,越威儀法也。」

佛住舍衛城,爾時舊比丘共諍口,有客比丘來接足而禮。後日客比丘來復禮問言:「汝來幾日?」答言:「四五日。」舊比丘言:「汝來爾許日,何以不見我?」答言:「我已見禮竟,長老共諍口故不見我耳。」舊比丘言:「汝何以見我共諍而向我禮?」答言:「汝何以共諍不視我禮耶?」二人便共諍,往至佛所,乃至佛言:「從今日後應如是禮,應如是相問訊。云何如是禮、如是問訊?前人共諍共語時不得禮,當低頭小敬。前人若止,應作禮。若屋作泥作時不應禮,如是一切作,熏缽、浣衣、煮染、染衣、縫衣、澡浴、油塗身、洗足、洗手面、洗缽、禮塔、食時、含咽、著眼藥、讀經、誦經、寫經、經行、下閣上閣時、上廁時、不著衣時、著一泥洹僧時,盡不應禮。闇中不應禮,授經時不應禮,著泥洹僧時、著衣時、若疾行時,不應禮。不得覆頭、覆右肩、著革屣作禮,不得禮膝、禮腳、禮脛,當接足禮。若前人腳上有瘡,當護勿撐觸。受禮人不得如瘂羊不語,當相問訊。問訊時不得作如是語:『何處有多美飲食?』應問:『少病、少惱、安樂不?道路不疲苦耶?』客比丘應問:『何者是僧上座?第二、第三上座?』應禮足。舊比丘應問:『長老幾歲?』若客比丘小者,應與座令坐。若有者應與前食、後食、塗足油、非時漿。客比丘、舊比丘應如是。若不如是,越威儀法也。」

佛住舍衛城,爾時六群比丘展轉作俗人相喚,阿翁、阿母、阿兄、阿弟。諸比丘以是因緣往白世尊。佛問六群比丘:「汝實爾不?」答言:「實爾。」佛言:「從今日後應如是共語問訊。共翁語時不得喚言:『阿翁、阿爺、摩訶羅。』應言:『婆路醯多。』共母語時不得言:『阿母、阿婆。』應言:『婆路醯帝。』共兄語時不得言:『阿兄。』當言:『婆路醯多。』共姊語時不得言:『婆鞞。』應言:『婆路醯帝。』共和上語時不得言:『跋檀帝。』當言:『優波上。』若共阿闍梨語時不得言:『跋檀帝。』當言:『阿闍梨。』若有眾多阿闍梨者,當言:『某甲阿闍梨。』共下坐語時得喚字、喚巨帝、喚歲。共上座語時應喚:『跋檀帝。』若慧命、若阿闍梨;若有人喚時不得應言:『何道?何物?』若和上喚時應言:『諾。』若阿闍梨喚時應言:『諾。』若上座喚時亦應言:『諾。』若年少喚時應言:『何故喚?』若母人、男子喚時應言:『何故喚?』有人問:『汝和上、阿闍梨字何等?』不得直道和上、阿闍梨字,應言:『義因緣故字某甲。』語法應如是。若不如是,越威儀法也。」

佛住舍衛城,爾時剎利眾集欲有所論,時難陀、優波難陀先到而坐。時諸人嫌言:「我等今集欲有所論,而此沙門妨我議論事。」諸比丘以是因緣往白世尊,乃至佛言:「從今日後當如是入剎利眾。云何如是入剎利眾?若有事緣應往,當先語其中大者道來情事。若言:『可來。』應往。不得持傘蓋著革屣,入時應脫著一處。不得言:『男子樂不?』若示坐處應坐,不得毀譽軍陣鬪法。若見好射不得稱讚,應言:『剎利種是上姓,如來、應供、正遍知常在二家生。剎利、婆羅門家有二種輪:法輪、力輪,諸出家人賴力輪護故得以自安。』欲有論事說已當去。入剎利眾應如是。若不如是,越威儀法也。」

佛住舍衛城,爾時婆羅門眾集,難陀、優波難陀先至而坐,諸婆羅門嫌言:「我等欲有所論,而此沙門妨廢我等事。」乃至佛言:「從今日後應如是入婆羅門眾。若有事緣欲至往時,當先語其中大者道其事情,若聽者應往。未至時當屏傘蓋脫革屣,不得見已方卻。又不得借蓋革屣往,不得言:『樂不?男子!』不得毀譽天祠,不得形相婆羅門多我慢故,當生六趣若雞、若豬、若狗、若野干、駝驢、地獄中。應言:『如來、應供、正遍知,二種姓家生,若剎利家、若婆羅門家。』欲有所論當說已而去。入婆羅門眾法應如是。若不如是,越威儀法。」

佛住舍衛城,乃至佛言:「從今日後入居士眾,若有緣應往,乃至示坐處而坐。不得言:『汝淨洗手腳、坐於店肆,用輕稱小斗欺誑於人,甚於盜賊。』應言:『有二種輪:法輪、食輪,得食輪已乃轉法輪。如世尊說告諸比丘:「婆羅門居士供給衣食臥具疾病湯藥,饒益甚多,是難為事。」我依汝等,在如來法中修梵行度生死流,皆是汝等信心之恩。』若有所論言已而去。入居士眾應如是。若不如是,越威儀法也。」

佛住舍衛城,乃至佛言:「入外道眾應如是。云何如是?乃至示坐處已應坐,不得毀譽彼見。又不得形呰言:『汝等邪見不信、無慚無愧。』應譽其實事:『汝等能出家解繫縛、捨於俗服、冥心空閑,甚是難事。』如是得稱一切實事,不得說其過,若欲論事言已便去。入外道眾法應如是。若不如是,越威儀法也。」

佛住舍衛城,乃至佛言:「從今日後應如是入眾。云何入眾?若欲眾僧中有所論事,當於外斷令決了,不得便入僧中斷。若事難了,應語其和上、阿闍梨。若是事不須僧斷者,應語令止。若事必須徹僧,舉事人復是可信,應為說和合如法如律事。和上、阿闍梨聽已,當往僧上座前言:『我欲有所說,聽不?』上座應觀察前人語,乃至入眾時不得著革屣覆頭覆右肩,當脫革屣偏袒入眾。入眾法應如是。若不如是,越威儀法也。」

 阿練若聚落、  禮足相問訊、
 相喚剎利種、  婆羅門居士、
 外道賢聖眾。  第五跋渠竟。

佛住舍衛城,爾時六群比丘脫園中內衣已,露身求入聚落內衣,從聚落出已脫入聚落內衣,露身求園中內衣。諸比丘以是因緣往白世尊,乃至佛言:「應如是著衣。云何如是著衣?欲入聚落時不得脫園中內衣,露身求入聚落內衣;不得脫入聚落內衣,露身求園中內衣。欲入聚落時,當先取入聚落內衣自近,不得著聚落衣已,於下挽園中內衣出,應隨一邊著一邊脫。出聚落時,脫入聚落內衣、著園中內衣亦爾。著內衣法應如是。若不如是,越威儀法也。」

佛住舍衛城,爾時六群比丘欲入聚落,脫園中衣著一內衣求入聚落衣;出聚落還,脫入聚落衣著一內衣求園中衣。諸比丘以是因緣往白世尊,乃至佛言:「從今日後應如是著衣。不得脫園中衣著一內衣求入聚落衣,應先取入聚落衣自近,脫園中衣襞褻舉著常處,然後著入聚落衣。從聚落出已,應取園中衣自近已,抖擻入聚落衣著常處。著園中衣著衣法應如是。若不如是,越威儀法也。」

佛住舍衛城,爾時優波難陀入聚落中,曳衣行泥土污色,值鉤處挽裂,值刺處便穿。狹迮巷中搪揬而過。弟子嫌言:「我等勤苦浣染縫治而不愛護。」諸比丘以是因緣往白世尊,乃至佛言:「從今日後入聚落時應如是著衣。云何如是?乃至不得聚落中曳衣使穿破。若春時離聚落遠者,當襞褻著肩上持去。近聚落已,若有池水、汪水,洗手腳已著衣安紐而入。若無水者,樹葉、若草拭腳塵土,然後著入。若冬時應著衣去,若逢奔馳象馬車乘,當在上風,勿令塵土泥塗坌污。若鉤刺棘不得挽裂而去,道巷迮者不得揩揬而過。若門狹小當側身而過,若下者當曲身而過。入聚落著衣法當如是。若不如是,越威儀法。」

佛住舍衛城,爾時難陀、優波難陀不敷坐具而坐,以衣盛爛果膩餅而污衣。弟子嫌言:「我勤苦浣染治而不愛護。」諸比丘以是因緣往白世尊,乃至佛言:「從今日入白衣家內衣應如是。云何如是?若床有塵土不淨,不敷物不得坐。若見親舊應語言令敷,若彼言:『此沙門憍恣難事。』者,當自拂拭敷坐具洗手而坐。不得以衣承取一切餅果、濕華、碎末、拭口。白衣家內坐護衣應如是。若不如是,越威儀法也。」

佛住舍衛城,爾時優波難陀語難陀共行弟子言:「我欲共汝入聚落乞食,我於彼若作非威儀者,莫向人說,我是汝叔父。」答言:「設使我父及祖父作非威儀者我亦當道。」如上廣說。乃至答言:「實爾世尊!」佛言:「從今日後,前沙門應如是、後沙門應如是。云何前後沙門應如是?前沙門若能得食者當共食,若不能得者當早遣令還索食。後行沙門不得去前者太遠使不相見,不得大逼相躡腳跟,當相去一舒手以外。前有惡象馬牛,當言:『和上、阿闍梨!前有惡物,當避一處。』若前行沙門羸老者,當在前與遮。若前有禮者,當語:『某甲禮。』若有人請食,後沙門應憶,還住處已應語:『向某甲家請。』若前沙門不能咒願,語令能咒願者咒願。不得言:『汝在前坐、前取水、前食,而使我咒願?』應當咒願。前沙門後沙門應如是。若不如是,越威儀法。」

佛住舍衛城,爾時比丘倩地迎食,與缽已而捨去。彼迎食比丘持食來,求覓而不知處,置缽禪堂上而便捨去。至明日比丘語言:「可還我缽不?」答言:「我置缽禪堂上。」復言:「汝何以持我缽放空禪堂中?」彼言:「汝何故使我迎食已而捨我去?」二人共諍,往至佛所即以上事具白世尊。佛言:「從今日後倩人迎食應如是,與人迎食應如是。云何倩人迎食、與人迎食應如是?不得倩人迎食已捨去,又不得與人迎食已置缽空禪堂上而捨去。與他迎食者,當先語:『長老!我今取食,莫餘行,嚴辦待我。』迎食人應知時,若逼時者應先持來。若時早者當依次坐次第取。取時不得合和,各令異處自食已持來。若日逼者,不得於彼食,當持二分食來。來時當相望日足,及時至者應來。若不及者便於彼食,勿使二人俱失食。倩迎食者不得言:『我已倩得。』而捨去。當先嚼齒木、辦水、敷坐床、洗手而待。當數看日,若日時欲逼者,當持澡罐水往迎。若道中逢者共食、若故早者當待至已食。若有長者,當與取食人,不得與餘人;若不須者可與餘人。迎食法應如是。若不如是,越威儀法。」

佛住舍衛城,爾時六群比丘入城乞食,低頭直進入白衣家,搪揬前人,為世人所嫌言:「沙門釋子猶如羯羊,直前觸人。」諸比丘以是因緣往白世尊。佛言:「從今日後乞食法應如是。云何如是?不得如羯羊直頭徑前,不得復大遠離在於不見處,當在現處住。不得言:『與我食當得大福。』應默然而立,不得左顧右視使人生疑,謂是賊、細作。當攝六情觀於無常,亦不得大久住。若其家婦女有舂擣作事,未視之頃可小停住。若彼見已復舂作者當去。若見婦人紡線,纏已復紡者,此無與心應去。若女人見已,入舍空出者應去。若是富家處處多有寶物者,不得便去;呼語,見已應去。乞食法應如是。若不如是,越威儀法。」

佛住舍衛城,爾時優波難陀與共行弟子入聚落乞食,優波難陀持食出還,覓弟子不見,嫌言:「我持食來,捨我而去。」諸比丘以是因緣往白世尊。佛言:「從今日後乞食時,後沙門應如是。云何如是?前沙門乞食時,不得大離遠、不得大近邊看,令主人生念言:『不能乞食,望得他殘耳?』當在現處住。若請食者應食,若不請者當乞食。若井、若池水邊食已,洗缽而去無罪。食時相待應如是。若不如是,越威儀法也。」

 內衣聚落衣、  入聚落著衣、
 白衣家護衣、  前沙門及後、
 倩迎並與取、  乞食與相待。
 第六跋渠竟。

佛住舍衛城,爾時諸比丘闇中入禪坊倒地。諸比丘以是因緣往白世尊。佛言:「從今日聽然燈。」時六群比丘當直然燈,以口吹滅、以手扇滅、以衣扇滅,復放下風,擾亂諸坐禪比丘。比丘以是因緣往白世尊。佛言:「從今已後然燈法應如是。云何如是?應從最下次第當直,當直人應預辦木鑽、牛屎於食屋中宿火,不得頓然燈,當置火一邊漸次然之。然燈時當先然照舍利及形像前燈,禮拜已當出滅之。次然廁屋中。若坐禪時至者,應然禪坊中,應唱言:『諸大德咒願燈隨喜。』次然道經行處,次然閣道頭。若多油者,廁屋中當竟夜然;若油少者,人行斷當滅。滅已次滅道經行處、次滅閣道頭、次滅禪坊中燈。滅禪坊中燈時不得卒滅,當言:『諸大德敷褥,欲滅燈。』便以手遮唱言:『燈欲滅!燈欲滅!』不聽用口吹滅、手扇滅及衣扇滅,當敧折頭燋去。至後夜時當復起,先然廁屋、次然道經行處、次然閣道頭、次然禪坊中。然禪坊中時不得卒入然,當唱言:『諸大德!燈欲入!燈欲入!』次唱說偈。曉欲滅時,當先滅閣道頭、次滅行處、次滅廁屋中、次滅禪坊中燈。然燈法應如是。若不如是,越威儀法也。」

佛住舍衛城,爾時諸比丘禪坊中坐禪,低仰而睡。諸比丘以是因緣往白世尊。佛言:「從今已後應行禪杖。」六群比丘行禪杖時,擣比丘脇肋,彼即驚喚:「殺我!長老。」諸比丘以是因緣往白世尊,乃至佛言:「從今日後應如是行禪杖。作禪杖法應用竹、若[竺-二+韋],長八肘,物裹兩頭,下坐應行。行時不得覆頭、覆右肩、著革屣,當偏袒右肩。若有睡者,不得卒急喚起、不得擣脇,當併邊以杖拄前三搖。復不覺者,若在左邊當拄右膝,若在右邊當拄左膝。覺已當起,取杖而行,亦不得覆頭、覆右肩,當偏袒而行。若睡者眾多,不得如牛一時併起,應兩人三人起。年少應行杖,若和上、阿闍梨睡,亦應令起,恭敬法故。應起取杖,弟子不得與杖,當自行。行杖人不得隨瞋愛而求其過,當攝六情一心思惟。若有睡眠者應與,彼取杖人不得嫌恨,當作是念:『彼今與我除陰蓋,益我不少。』念已應起行,若有睡者應與。行禪杖法應如是。若不如是,越威儀法也。」

佛住舍衛城,爾時比丘行禪杖,天寒手戰。諸比丘以是因緣往白世尊,佛言:「從今日後應作丸。」六群比丘行丸時,擲胸、擲面,比丘驚言:「殺我!」諸比丘以是因緣往白世尊。佛言:「從今日後作丸法、擲丸法應如是。云何如是?作丸法應用若線、若毛、若[疊*毛]作,不得令太堅、不得太軟。行法當先與中央人,若有睡者不得趣擲頭面,當擲前。前人恭敬法故應起取,取已還坐。若和上、阿闍梨睡者,不得置,亦應與丸,彼恭敬法故應起,弟子應代行丸。彼應還坐,不得俠恨求過。得丸者當作是念:『彼今與我除陰覆,饒益不少。』行丸法應如是。若不如是,越威儀法。」

佛住舍衛城,爾時六群比丘禪坊戶前脫革屣,以底相拍如提乾魚而入,亂坐禪比丘。諸比丘以是因緣往白世尊,乃至佛言:「從今已後禪坊中脫革屣應如是。云何如是?不聽禪坊戶前拍革屣。若地有覆者當脫持入,不得如提乾魚。當以底相搭衣覆而入,當著右邊尼師檀下。若地無覆者,當徐徐著入,脫已而坐。禪坊內革屣應如是。若不如是,越威儀法。」

佛住舍衛城,爾時六群比丘禪坊內立,抖擻尼師檀作聲,亂諸比丘。諸比丘以是因緣往白世尊。佛言:「從今已後禪坊中尼師檀應如是。云何如是?不得禪坊中抖擻尼師檀,當中襞褻置左肩上而去,到已中屈疊敷而坐。來時亦當襞褻著肩上而還。若欲置常處者當中掩之,還時當徐舒而坐。禪坊中尼師檀應如是。若不如是,越威儀法。」

佛住舍衛城,爾時六群比丘禪坊中故大謦欬作聲,亂諸比丘。諸比丘以是因緣往白世尊,乃至佛言:「從今已後禪坊中謦欬應如是。云何如是?若欲謦欬時不得放恣故大作聲,當掩口徐徐作聲。若大不可制,當起出,出已欬竟還入。若猶故不止者,當語知事人已去。謦欬法應如是。若不如是,越威儀法。」

佛住舍衛城,爾時六群比丘以草根以縷以屑,散著鼻中連啑作聲,亂坐禪比丘。諸比丘以是因緣往白世尊,佛言:「從今已後啑應如是。云何如是?禪坊中啑者,不得放恣大啑,若啑來時當忍以手掩鼻。若不可忍者,應手遮鼻而啑,勿使涕唾污濺比坐。若有啑者不得言語。若上座啑者,應言:『和南。』下坐者默然。啑法應如是。若不如是,越威儀法。」

佛住舍衛城,爾時六群比丘禪坊中欠呿,張口舒臂頻申骨節作聲,亂諸比丘。諸比丘以是因緣往白世尊,乃至佛言:「從今已後頻申欠呿法應如是。云何如是?若坐禪坊內坐欠呿欲來時,不得放恣大欠呿頻申作聲,應當自制。若不可忍者,當手覆口徐徐欠,不得亂比坐。頻申時當先舉一手下已,次舉一手。欠呿頻申法應如是。若不如是,越威儀法。」

佛住舍衛城,爾時六群比丘禪房中坐,把搔擖擖作聲亂諸比丘。諸比丘以是因緣往白世尊,乃至佛言:「從今已後應如是把搔。云何如是?不得大把搔令擖擖作聲,不得用指甲及木把搔。若大癢者當以手摩、若指頭刮。把搔法應如是。若不如是,越威儀法。」

佛住舍衛城,爾時六群比丘飡麨、噉豆、多飲酪漿,在禪坊中四角頭坐,迭互放氣麁細作聲而言:「長老!此聲調和甚好不?」以手把氣而拄他鼻言:「長老!香不?」諸比丘以是因緣往白世尊,乃至佛言:「從今已後下風事應如是。云何如是?不得故食多氣物用作調戲。禪房中若急下風來者當制。若不可忍者,當向下坐。若下坐處有僧上座者,應還向上座,放氣時不得令大作聲擾亂比坐。若食上下風來者亦向下坐,勿令擾亂比坐。若和上、阿闍梨長老比丘前者,當出去在下風,勿令臭熏。若共賈客道行,不得在前縱氣。若氣來不可忍者,當下道在下風放之。放下風法應如是。若不如是,越威儀法。」

 然燈行禪杖、  擲丸持革屣、
 尼師檀謦欬、  啑及頻申欠、
 把搔及下風。  第七跋渠竟。

云何是威儀、非威儀?威儀者二部比尼隨順行,是名威儀;不隨順行是名非威儀。威儀眾學越恶心,無心觸女人,一切心悔越比尼。威儀竟。

摩訶僧祇律卷第三十五

 

上篇:摩訶僧祇律

下篇:摩訶僧祇律大比丘戒本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律部目錄

黃檗山斷際禪師傳心法要

斷際心要 河東裴休集並序 有大禪師。法諱希運。住洪州...

【註音版】准提咒持誦儀軌

准提咒持誦儀軌...

優婆塞戒經

優婆塞戒經卷第一 集會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捨...

解深密經

解深密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住最...

佛說苾芻迦尸迦十法經

(以下僅限出家具戒者觀看) 佛說苾芻迦尸迦十法經 西天...

摩訶僧祇律大比丘戒本

(以下僅限出家具戒者觀看) 摩訶僧祇律大比丘戒本 東晉...

【註音版】大愛道比丘尼經

大愛道比丘尼經(僅限出家具戒者觀看)...

菩薩藏經

菩薩藏經 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羅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

【註音版】法華經安樂行義

法華經安樂行義...

佛藏經

佛藏經卷上(奉入龍華經一名選擇諸法) 姚秦龜茲三藏鳩...

【註音版】占察善惡業報經

占察善惡業報經...

【註音版】佛說貧窮老公經

佛說貧窮老公經...

南嶽思大禪師立誓願文

南嶽思大禪師立誓願文 我聞如是。釋迦牟尼佛悲門三昧...

師子莊嚴王菩薩請問經

師子莊嚴王菩薩請問經序 終南山豐德寺律師道宣撰 觀夫...

【註音版】朝時課誦

根據《靈岩山寺專修淨土道場念誦儀規》(印光法師鑒定...

舍衛國王夢見十事經

舍衛國王夢見十事經 失譯 佛在舍衛祇桓阿難邠坻阿藍。...

佛說甚深大迴向經

佛說甚深大迴向經 僧祐錄中失譯人名今附宋錄 如是我聞...

【佛教詞典】不空王三昧

又作金剛王三昧。指大樂金剛不空三昧。即大日如來所入...

【佛教詞典】汲井輪

梵語 ghatīyantra。又作汲水輪。以汲井輪之輪轉不絕,...

如果,今天就是生命的最後一天

《普賢菩薩警眾偈》曰: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

淨土法門的修行一定要依照聖言量

問: 我聽元音老人講,修淨土法門行者念南無阿彌陀佛結...

不要在修行路上徘徊,徘徊絕對沒有成功的可能

昨天我講到《觀普賢菩薩行法經》中的一首偈語:一切業...

太虛大師:夢的五種來源

睡眠不定就成為夢。佛典善見律說夢的來源有四種,大智...

8種水果讓你秀髮飄飄

一、奇異果 可謂水果的營養之王,富含胡蘿蔔素、維他...

學習《十善業道經》有五方面的意義

十善業道就好比大地一樣,能夠出生一切,沒有大地能有...

大安法師講述的5個念佛感應真事

念佛治癒肺結核 古往今來,淨業行人在念佛的實踐中,治...

破戒跟著魔的差別

假設我們用攀緣、迷惑的心,來面對五陰魔境,這個過失...

聖嚴法師《學佛的基礎》

(一)宗教常識 在世界上,屬於全球性而且歷史悠久的宗...

破除滅結,圓破識陰

丑五、圓破識陰超命濁 忽然超越世出世間,十方圓明,獲...

為什麼臨終十念可以往生

業性是即空、即假、即中。這一點,我看智者大師講到懺...

機心越深,以後的奇禍就越大

看看我們的飲食:我們每天都追求美味,這些所謂的美味...

【視頻】《圓覺經》聆志居士念誦

《圓覺經》聆志居士念誦

【視頻】菩提心觀釋(男聲念誦)

菩提心觀釋(男聲念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