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摩訶僧祇律卷第六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摩訶僧祇律卷第六

東晉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羅共法顯譯

明僧殘戒之二

佛住舍衛城,廣說如上。爾時有長老比丘,名迦羅。時到著入聚落衣持缽入城,次行乞食,到一田家。其家母人遙見長老迦羅,便起迎之,恭敬問訊:「善來阿闍梨!久不相見,莫如餘家作疎外意,如自家想。」請令入坐,迦羅即坐。時母人禮迦羅足已,於一面立。其家男女皆來禮迦羅足已,於一面立。時有大兒後來禮足已,於一面立,迦羅問言:「是誰家兒?」母人答言:「此是我兒。」迦羅問言:「為婚娶未?」答言:「未婚。」迦羅言:「應為娶婦,莫令在外作諸過惡。」迦羅復問:「頗有擬宜處不?」答言:「有某家有女,遣信往索不得。」問言:「何故不得?」答言:「彼作是語:『我欲令無子有子、無女有女,如我一目,亦為我子、亦為女婿,我當與之。』我今何為?為彼女故,放子令去。」迦羅言:「如汝所言,彼是愚人。誰當為女放捨其子?如人所說:『女生外向,雖生王家,隨嫁娶法,會當出去。』如汝本時,亦從外來。然我亦出入彼家,當為汝男求索。」彼女答言:「善哉阿闍梨!」迦羅比丘即出是家,往詣彼家。彼家母人見迦羅來,即出來迎恭敬問訊:「善來阿闍梨!久不問訊,莫如餘家作疎外意,今於我家如自己想。」請令入坐,坐已禮迦羅足,於一面立。其家男女亦前禮足,於一面立。時有一大女,後來禮足。迦羅問言:「此是誰女?」答言:「我女。」問言:「嫁未?」答言:「未嫁。」迦羅言:「應早處分,莫令在外脫生諸過。」迦羅復問:「頗有來索者不?」答言:「有某甲家,曾索不與。」問:「何故不與?」答言:「阿闍梨!我欲令無子有子、無女有女,如我一目,亦為我女婿。亦如我兒,來就我家,當以女與之。我今何為為他男故,捨女令去?」迦羅言:「怪哉汝是愚人!何聞由來嫁男就女?如汝本時,云何來就他人?如所說:『女生外向,雖生王家,亦隨嫁娶法,會當出門。』然彼男家是我檀越,汝嫁女與之可得富樂。」其母答言:「阿闍梨意欲爾耶?」答言:「欲爾。」即便許可。迦羅即還男家語男家婦言:「已得彼女,所應為者宜及時為。」時二傢俱富,各送禮具成其婚姻。女適男家,每執苦事遂生勞患,臥到日出。時姑喚言:「何以不起?汝不知婦禮,晨朝當起掃灑執作,瞻視賓客。」如是再三語,婦故不從教。其姑極生苦厭,而作是言:「坐是迦羅遺我此苦,為我求此無手足物。」爾時兒婦復啼泣言:「坐是迦羅遺我此苦,云何持我陷火坑中?」爾時女母聞之,復瞋恚言:「我女在家婉樂少事,今在男家多務辛苦,終日啼泣。云何迦羅安我女著弊惡家?」迦羅比丘為二家所瞋。諸比丘以是因緣,廣白世尊,佛言:「喚迦羅比丘來。」即便喚來已,佛問迦羅:「汝實作是事不?」答言:「實爾。世尊!」佛言:「迦羅!汝常不聞,我無數方便呵責和合欲法,無數方便讚歎離欲法。汝今云何和合欲法?是為惡事,今因汝故當為諸比丘制戒。」佛告諸比丘:「依止舍衛城比丘,皆悉令集,以十利故為諸比丘制戒,乃至已聞者當重聞。若比丘受他使,行和合男女,若娶婦、若私通,乃至須臾頃者,僧伽婆尸沙。」

比丘者,如上說。

使者,受使事。

行者,往來。

和合者,和合男女也。

婦者,終身婦也。

私通者,暫交會也。

乃至須臾頃者,乃至和合令須臾間會者,亦犯僧伽婆尸沙。

僧伽婆尸沙者,如上說。

若孤女,無父、無母、無親裡、若俱無、若自立、若依他立、若依親裡立、若俱立。孤無母者,謂女無母,依父生活,是名無母。若有男子欲求此女為婦,倩比丘往求,比丘許者,犯越比尼罪;往向彼說,犯偷蘭罪;得不得還報時,犯僧伽婆尸沙。孤女無父者,有女無父依母生活,是名無父孤女。若有男子,欲求此女為婦,倩比丘往求此女為婦,受彼使者,犯越比尼罪;往向彼說,犯偷蘭罪;得不得還報時,犯僧伽婆尸沙。無親俱無亦復如是。自立者,無父無母、無親裡自活。若有男子欲求此女為婦,倩比丘往女所,受彼使者,犯越比尼罪;往向女說,得偷蘭罪;得不得還報時,犯僧伽婆尸沙。依他立者,若女無親而依他立。若有男子欲得此女為婦,倩比丘往,受彼使者,犯越比尼罪;往向彼說,偷蘭罪;得不得還報時,犯僧伽婆尸沙。依親及俱亦復如是。若孤兒,無母無父無親,俱無自立,依他依親、依俱無母者,若孤兒無母,依父生活,此兒欲求他女為婦,倩比丘往受彼使者,犯越比尼罪;往向彼說,犯偷蘭罪;得不得還報時,僧伽婆尸沙。乃至依俱亦復如是。

若家內、同產、先要、罰、榛王、績縷、作食、取水,無子、繼嗣。

家內者。若有人養他小兒,教習長大,家中有所生女年亦長大,便作是念:「我今此女年已長大,當出嫡他。今日此兒是我所養,今已長大,何不以女嫁與此兒,當如我子,亦為女婿。」不能自語,便倩比丘語此男兒言:「我養育汝教學成就,年已長大。今我有女向當出門,欲令汝為我女婿,亦如我子。」比丘受彼使者,得越比尼罪;往向彼說,犯偷蘭罪;得不得還報時,犯僧伽婆尸沙。若彼養兒先自欲得其女,倩比丘往白其父,亦復如是。

同產者,若有同產兄喪,欲執嫂為婦,倩比丘往語其嫂,乃至得不得還報時,犯僧伽婆尸沙。先要者,若有男子,共他婦通,其婦語此男子言:「若我夫瞋,苦治我罪驅出門者,汝當取我。」答言:「可爾。」時彼婦人便故惱其夫,令其忿恚,苦治驅出。彼男子聞已,不能自往,便倩比丘往語婦人:「汝已為夫苦治驅出,當來就我。」比丘受使,乃至得不得還報時,犯僧伽婆尸沙。若復女人欲樂男子,不能自語,便倩比丘往語男子:「我已為夫苦治驅出,今欲就汝為我作夫。」比丘受使,乃至得不得還報時,犯僧伽婆尸沙。若是女人欲還從本夫,不能自語,倩比丘往語其夫言:「還共生活,更不作過。」比丘受使,乃至得不得還報時,僧伽婆尸沙。若復夫主還欲娶婦,不能自語,倩比丘往語本婦言:「今聽汝還,莫更作過。」比丘受使,乃至得不得還報時,犯僧伽婆尸沙。

罰者,若王欲取人女,不能自語,倩比丘往語其家言:「我能罰汝家而取汝女,但不欲爾。汝與我女可得衣食,莊嚴之具自然不乏,又可饒益汝家。」比丘受使,乃至得不得還報時,犯僧伽婆尸沙。

榛王者,賊主也。若賊主欲取他女,不能自語,倩比丘往語其家言:「我是林中王,能為汝作不饒益事。汝當送女與我,可得衣食嚴具自恣,並護汝家。」比丘受使,乃至得不得還報時,僧伽婆尸沙。

績縷者,若有寡婦紡績自活,有男子欲得,不能自語,倩比丘往語寡婦言:「為我作婦。」彼寡婦言:「我若相就不能餘作,唯能績縷,須者當往。」乃至得不得還報時,僧伽婆尸沙。

作食者,若有寡婦,有男子欲得而不能自語,倩比丘往語寡婦言:「來共生活。」寡婦言:「我但能作食不能餘作,須者當往。」乃至得不得還報時,僧伽婆尸沙。

取水者,若有寡婦,有男子欲取此婦,不能自語,倩比丘往語寡婦言:「來共生活。」寡婦答言:「我但能取水不能餘作,須者當往。」乃至得不得還報時,僧伽婆尸沙。

無子者,若有男子都無子息,復有寡婦亦無兒子,有男子欲得此寡婦,不能自語,倩比丘往語寡婦言:「俱無子息,來共合活。」比丘受使,乃至得不得還報時,僧伽婆尸沙。若彼寡婦欲求男子,而不能自語,倩比丘往,亦復如是。

繼嗣者,若有男女俱無子息,恐其死後,若墮餓鬼無所繼嗣。時有男子欲得寡婦,不能自語,倩比丘往語寡婦言:「來共汝生活,若我先死墮餓鬼者,汝當祠我。若汝先死我當祠汝。」乃至得不得還報時,僧伽婆尸沙。若彼寡婦欲求男子亦復如是。

若有女人,母所護、父所護、兄弟護、姊妹護、自護、種姓護、錢所護、童女寡婦他護。

母護者,有女人依母住,有人欲得此女,遣比丘往語其母言:「欲得此女為婦。」乃至得不得還報時,僧伽婆尸沙。

父護、兄弟護、姊妹護,亦復如是。

自護者,有女人無父母親裡,自作生活持戒自護。若有男子欲得此女,倩比丘往語,乃至得不得還報時,僧伽婆尸沙。

姓護者,有女人無父母,依同姓住。若有男子欲求此女,倩比丘往語其同姓,乃至得不得還報時,僧伽婆尸沙。

錢護者,若女人負人錢未滿,有男子欲得此女,倩比丘往語其家言:「與我此女,我代與錢。」乃至還報,僧伽婆尸沙。童女、寡婦、他婦亦復如是。

若女人穀買得、錢買得,若輸錢女、半輸女、盡輸女。若一月住、若隨意住、抄掠、與花鬘、無種、須臾。

穀買得者,若女以穀買得,有男子欲得此女,倩比丘往語彼女言:「為我作婦。」乃至得不得還報時,僧伽婆尸沙。錢買得者亦復如是。

輸錢者,若有人養女索稅錢,唯除自供,餘者盡取。若有男子,欲求此女人,倩比丘往語,乃至還報,僧伽婆尸沙。半輸、盡輸亦復如是。

一月住者,若寡婦,有男子欲求為婦,倩比丘往語寡婦。寡婦答言:「我不能長住,為可一月相就,若須者當往。」乃至還報,僧伽婆尸沙。

隨意住者,有寡婦,男子欲求為婦,倩比丘往語寡婦。寡婦言:「我不能長住,隨我意幾時住,須者當往。」乃至還報。僧伽婆尸沙。

抄掠得者,若人破他聚落抄得女人,若有男子欲求此女,倩比丘往語,乃至還報,僧伽婆尸沙。

持花鬘者,有國土法,男子欲求女人為婦時,直遣人持花鬘往與女人家。若受花鬘便知得婦,若不受花鬘便知不得。即遣比丘,持花鬘往與女家,乃至還報,僧伽婆尸沙。

無種者,若男子無父親亦無母親,又無知識。彼女亦爾。是男子欲求彼女,倩比丘往語,乃至還報,僧伽婆尸沙。

須臾者,若端正女人,有男子倩比丘往求須臾交會,乃至還報,僧伽婆尸沙。

無子婦、婢婦、出家、放、淫女、淫女使人、外淫女、外淫女使人、若棄女、乞女、被遣女、下錢女。

無子婦者,若有家富,兒小便為娶婦。兒死,此兒婦小依止姑住,至其長大。有男子欲求此女,倩比丘往語言:「汝兒既喪,我今便如汝兒無異。與我此婦,我當以衣食共相供給。」乃至還報,僧伽婆尸沙。

婢婦者,如諸國土有賣生口。若男子欲求為婦,欲言買為婦,恐責錢多,便倩比丘往密語婦言:「我今買汝為婢,實持作婦。」乃至還報,僧伽婆尸沙。

出家者,若端正女人,於諸外道出家。有男子欲求此出家女為婦,倩比丘往語,乃至還報,僧伽婆尸沙。

放者,放有二種:若賣、若離婚。賣者,如頗梨國法,有婦小嫌便賣。離婚者,有國土法,夫婦不相樂樂,便詣王所,輸三錢半、二張劫貝而求斷,當聽使離婚。或有女人與他私通,共作要言:「若我與夫離婚,當為汝作婦。」答:「可爾。」即持錢物求得離婚。彼男子聞已,便倩比丘往語女人言:「汝已離婚,來作我婦。」乃至還報,僧伽婆尸沙。若彼女人倩比丘往語彼男子言:「我已離婚,當為作婦。」乃至還報,僧伽婆尸沙。

淫女者,有男子倩比丘語淫女,與我交通,乃至還報,僧伽婆尸沙。淫女使人者,淫女婢也,亦如上說。

外淫女者,有淫女恆在田野求人。有男子倩比丘往語,外淫女與我交通,乃至還報,僧伽婆尸沙。外淫女使人亦復如是。

棄女者,若女人他行妊娠,然後於諸外道中出家,月滿生女,棄著四衢道中。有人取養,至年長大。有男子欲得此女,倩比丘往語,乃至還報者,僧伽婆尸沙。

乞女者,若有人多男無女,從他乞女,養至年長大。有男子欲求為婦,倩比丘往語,乃至還報,僧伽婆尸沙。

被遣女者,若有女人未出嫁時,共他私通,然後出嫡。婿知非童女,便遣還家,索本財物。先共通男子聞女被遣,便作是念:「此女由我令其被遣,我當取之。」倩比丘往語彼父母,乃至還報,僧伽婆尸沙。

下錢女者,若人娶婦輸錢未畢,此女父母多索其錢,不能令滿而不得婦,女亦不得更嫁。有異男子欲求此女,倩比丘往語其父母:「與我此女,當與錢還本夫家,並復與汝。」乃至還報,僧伽婆尸沙。

若男子男子使語彼比丘,是比丘若從男子及男子使聞已,越比尼;往語彼者,偷蘭罪;若自往、若遣使往,得不得還報,僧伽婆尸沙。若孤女依外祖母、依外祖父、依外曾祖、依外舅、依外姨母、依祖父依祖母、依曾祖、依父舅、依父姨母,亦如上說。

直、曲、相、堪能、出入、病、王、說法師伴黨、共、雜。直者,有男子欲求他女,不能自語,倩比丘往語。受語者,犯越比尼罪;向彼說,偷蘭罪。若女家說言:「彼是剎利、我婆羅門。彼毘舍、我婆羅門。彼首陀羅、我婆羅門。」或言:「我剎利、彼婆羅門。我毘舍、彼婆羅門。我首陀羅、我婆羅門。」或復言:「彼是剎利、我毘舍。彼剎利、我首陀羅。」或言:「彼婆羅門、我亦婆羅門。彼剎利、我亦剎利。彼毘舍、我亦毘舍。彼首陀、我亦首陀。」若得不得還報,僧伽婆尸沙。

曲者,若男子欲求他女,不能自語,倩比丘往,比丘言:「世尊制戒不得使行。」口雖不許心然可者,犯越比尼罪;往語彼,偷蘭罪;得不得還報,犯僧伽婆尸沙。

相者,若男子欲求他女,不能自語,倩比丘往。比丘言:「佛制戒不得使行,然我當為汝作相。汝若見我著垢膩衣持破空缽,坐卑床上、口說奴婢語,當知不得。若復見我著鮮淨衣,執持好缽,坐大床上、口說夫婦兒女、共汝言語,當知得相。」如是作相,得不得還報,僧伽婆尸沙。

堪能者,若比丘眾多詣檀越家食,食已優婆夷白比丘言:「我欲取某家女作兒婦,當為我語之。」諸比丘言:「優婆夷!世尊制戒不得使行。其中有二、三比丘堪能行。」者,得越比尼罪;往語彼,得偷蘭罪;還報,犯僧伽婆尸沙。

出入者,若比丘入出他家,受供養時,主人語言:「我欲索某家女作兒婦,尊者為我求之。」比丘言:「汝為我作飲食,當為汝求。」主人言:「為我兒得婦竟,當為尊者作飲食。」比丘言:「我若動口無不得理,但當作食。」即為作食者,犯越比尼罪。往語彼家言:「汝知不?」問言:「何等?」比丘言:「我欲有所道,隨我語者當道。」主人言:「但說。」比丘言:「人欲索汝女。」問言:「是誰?」答言:「某家子。」主人瞋曰:「我寧持女著水火中闇冥之處,終不與彼。」比丘怖畏便走去,犯偷蘭罪。若女人存在未嫁,是比丘先以誇說食他飲食,慚羞便還報言不得,僧伽婆尸沙。若彼女人或嫁或死,還報者,犯偷蘭罪。

病者,若比丘常出入一家,其家語比丘言:「我欲索彼家女為婦,為我求之。」比丘受語,得越比尼罪;往語彼,得偷蘭罪。彼家言:「我女病,知當死活?」若男病者,彼言:「彼家兒病,知當死活?而女與之,彼脫死者,令我女寡。」比丘復言:「夫人得病,皆當死耶?或自當差耳!但當與之。」作是語時,偷蘭罪;得不得還報,僧伽婆尸沙。

王者,若王欲得他女,語比丘僧言:「我今欲得索某家女,當為我求。」一切僧許者,一切得越比尼罪;一切僧往求者,一切僧得偷蘭罪;得不得還報者,一切僧犯僧伽婆尸沙。若眾僧遣使語彼家者,一切僧得越比尼罪;語時,一切僧得偷蘭罪;得不得還報時,一切僧得僧伽婆尸沙。若受使者,作是思惟:「我若還眾中,俱使我白王。我不如即往白王,王當識我。」如是者是比丘,得不得還報時,僧伽婆尸沙;一切僧故得先,偷蘭罪。

法師者,有優婆塞家,欲索一優婆塞家女。彼不欲與彼,言:「我寧嫁與邪見外道,勝與優婆塞家。」男家便作是念:「誰能為我和合,唯有沙門,多諸方便,能說法者,當能為我和合之。」便詣精舍,白法師言:「我索彼家女,不欲與我。」法師問言:「彼何所道?」答言:「彼作是語:『寧與邪見外道,不與是家。』法師為我說同道之義,令彼與我。」比丘許者,越比尼罪。若通請法師徒眾令去,去者舉眾得越比尼罪。若月八日、十四日、十五日說法時,男家女家二家盡來聽法。爾時法師方便為說法:「如佛契經告諸比丘,諸眾生隨性相得,不信、不信者共為親好,如是犯戒、犯戒相親,無威儀、無威儀相親,無愧、無愧相親,懈怠、懈怠相親,亂心、亂心相親,無智、無智相親,各隨其類,共相親好。過去當來及現在諸眾生類,皆悉如是。譬如臭穢不淨,自相和合,如是諸比丘!諸眾生類,各隨其性,篤信、篤信自相親好,如是持戒、持戒相好,有威儀、有威儀相好,有愧、有愧相好,精進、精進相好,定意、定意相好,智慧,智慧相好。過去當來及現在諸眾生類,皆悉如是。譬如白淨香熏之物,自相和合。」法師作是說法已,語女家言:「我聞彼兒欲索汝女。」報彼言:「寧與邪見外道,不與彼家。」「汝不聞,世尊說若有殺賊及以怨家,手執利劍常伺人便欲得殺人。彼怨家子寧入其家,不入邪見外道之家。汝今云何欲嫁子女與邪見家?與優婆塞者,時時可得見。」諸比丘受齋持戒時,女家言:「阿闍梨欲爾耶?」答言:「欲爾。」彼言:「當與法師。」爾時默然不語者,得偷蘭罪。若法師不能忍,即坐上語,彼得者,僧伽婆尸沙。若復法師徒眾中,唱言:「得者。」亦得僧伽婆尸沙。

共者,共受別說、別受共說、共受共說、別受別說。共受別說者,若比丘各各夏安居竟,游諸聚落,與知識主人別,向餘國行。爾時聚落中諸優婆夷言:「為我兒索婦、為我兄弟索婦、為我叔索婦。」如是種種諸優婆夷,各各說比丘一過。答言:「可者。」犯一越比尼罪;詣彼處各別為求,各各犯偷蘭罪;來還各別報者,各犯僧伽婆尸沙。別受共說者,若比丘各各夏安居竟,人間遊行,與諸檀越別,欲詣他國土。爾時諸優婆夷有語比丘言:「為我兒求婦。」有言:「為我兄弟求婦、為我叔求婦。」若比丘各各許者,各各犯越比尼罪;若詣彼各別為求婦,各各別犯偷蘭罪;來還已一語通報言:「得。」犯一僧伽婆尸沙。共受共說者,若比丘各各夏安居竟,遊行人間,與諸檀越別,欲詣他國時。諸優婆夷語比丘言:「為我兒求婦、為我兄弟求婦、為我叔求婦。」者,若比丘通答言:「可爾。」犯一越比尼罪;若詣彼各別為求,各別偷蘭罪;來還已通答言:「得。」犯一僧伽婆尸沙。別受別說者,若比丘夏安居竟,人間遊行,與諸檀越別,諸優婆夷言:「為我兒求婦、為我兄弟求婦、為我叔求婦。」比丘各別答言:「可爾。」各各犯越比尼罪;往詣彼各別為求,各各犯偷蘭罪;來還已各各別報,各各得僧伽婆尸沙。

雜者,有一比丘多知識,將諸徒眾詣一家請食。食已時家母人白上座言:「我欲為兒求某家女為婦,上座當為我語。」時上座不善知律相,即便許之,得越比尼罪。時諸徒眾少知戒律,恐壞人心,不敢諫之。出彼家已,白上座言:「何以作是?」問言:「何等事?」答言:「上座不知,世尊制戒不得和合男女耶?」上座答言:「不知中有。」比丘言:「上座莫求,我當為求彼求。」者,得偷蘭罪。得不得還報,僧伽婆尸沙;上座犯越比尼罪。若先優婆夷語彼徒眾言:「我為兒求某家女,當為我求。」時徒眾不知戒律,便答言:「可爾。」犯越比尼罪。爾時上座少知戒律,恐壞人心,不時呵止。出彼家已語徒眾言:「汝等不善而作是事。」問言:「作何等事?」上座言:「汝不知世尊制戒不得使行耶?」答言:「不知。」上座復言:「汝且莫求,我當為求。」上座求時得偷蘭罪;得不得還報時,犯僧伽婆尸沙;彼徒眾得越比尼罪。若先優婆夷通白大眾,大眾皆可,一切得越比尼罪;一切共求,一切偷蘭罪;得不得還報時,一切僧伽婆尸沙。若男子有眾多婦,有念者、不念者,有比丘出入其家時,有婦人禮比丘足,恭敬問訊已,比丘問言:「安隱樂不?」彼即答言:「何處得樂?」問:「何以故?」婦人言:「是男子常與一人共起共臥,我獨為彼薄賤,譬如穿器無用,那得不苦。」比丘答言:「但莫愁憂,我當為汝語令平均。」便語其夫:「汝無所知,云何効人多畜妻婦,不能平均,偏與一人共起共臥?」答言:「當如之何?」比丘言:「當等看視,務令平均。」答言:「當如師教。」比丘爾時得偷蘭罪。若人有多婦,猶復更求他童女,不能自語,倩比丘往語,乃至得不得還報時,僧伽婆尸沙。若人夫婦鬪諍,比丘便勸喻和合,得偷蘭罪。若彼夫婦不和,或於佛事僧事有鬪,為福事故,勸令和合,無罪。若有婦女還家,比丘往到其舍,其家男女皆為作禮。比丘見彼婦女便言:「汝故住此耶?不應久住,汝夫故錢取汝持作何等?汝應還彼。」作是語時,得偷蘭罪。有人多畜馬而無好種生者,倩比丘語:「某家有生馬,為我求之。」比丘為求,得偷蘭罪。

復次佛住舍衛城,有二摩訶羅:一摩訶羅捨妻子出家,一摩訶羅捨婦女出家。各於人間遊行,來還舍衛城,共一房住。彼捨婦女者,便自念言:「我當還家看本婦女。」著入聚落衣,往到本家。其婦遙見摩訶羅來,即瞋恚言:「汝摩訶羅薄福無相,不能養活妻子,又避官役捨家遠走。女年長大,不得嫁處,今用來為?汝促還去。若不去者,當雙折汝腳。誰喜見汝?」時摩訶羅還本住處,如賈客失財,愁憂苦住。時捨婦兒出家者還家,亦復如是。共在一房住,捨兒出家者,少有智慧,語第二摩訶羅言:「長老!何故愁憂苦住?」答言:「長老!何須問是事?」又言:「必欲知得知,云何我等二人共在一房,好惡之事而不相知?不向我說,更應語誰?」彼摩訶羅即廣說上事,捨兒摩訶羅言:「汝何足愁?我家亦爾。汝今知作方便不?汝可以女作我兒婦。」彼答言:「好。」爾時二摩訶羅俱得越比尼罪。是摩訶羅明日時到,著入聚落衣,各歸本家時。捨女者謂其婦言:「我為汝求得女婿。」婦即問言:「是誰家兒?」答言:「某家子。」捨男出家者謂其婦言:「我已為汝求得兒婦。」問言:「誰家女?」答言:「某家女。」作是語時,俱得偷蘭罪。時彼男女遊戲里巷,一摩訶羅語其女言:「此是汝婿。」第二摩訶羅語其兒言:「此是汝婦。」作是語時,俱得僧伽婆尸沙。時二摩訶羅展轉作婚姻已,各各歡喜,如貧得寶,更相愛敬,如兄如弟。

諸比丘聞已,以是事具白世尊:「云何,世尊!此二摩訶羅共結婚姻已,歡喜相敬乃如是耶?」佛告諸比丘:「此二摩訶羅不但今日作如是事,過去世時已曾爾也。」佛告諸比丘:「過去世時,有城名波羅奈,國名伽尸。有一婆羅門,有摩沙豆陳久煮不可熟,持著肆上,欲賣與他,都無人買。時有一人,家有一態驢,市賣難售。時陳豆主便作是念:『我當以豆買此驢用。』便往語言:『汝能持驢貿此豆耶?』驢主復念:『用是態驢為?當取彼豆。』即便答言:『可爾。』得驢已歡喜。爾時豆主便作是念:『今得子。』便即說頌曰:

「『婆羅門法巧販賣,  陳久氷豆十六年;
  唐盡汝薪煮不熟,  足折汝家大小齒。』

「爾時驢主亦作頌曰:

「『汝婆羅門何所喜?  雖有四腳毛衣好;
  負重著道令汝知,  針刺火燒終不動。』

「爾時豆主復說頌曰:

「『獨生千秋杖,  頭著四寸針,
  能治敗態驢,  何憂不可伏?』

「爾時驢主復瞋即說頌曰:

「『安立前二足,  雙飛後兩蹄,
  折汝前板齒,  然後自當知。』

「豆主謂驢頌曰:

「『蚊盲毒蟲螫,  唯仰尾自防,
  當截汝尾腳,  令汝知辛苦。』

「驢復答言:

「『從先祖已來,  行此[怡-台+龍]悷法;
  今我故承習,  死死終不捨。』

「爾時豆主知此弊惡畜生不可以苦語,便更稱譽,頌曰:

「『音聲嗚徹好,  面白如珂雪;
  當為汝取婦,  共遊林澤中。』

「驢聞軟愛語,即復說頌曰:

「『我能負八斛,  日行六百里;
  婆羅門當知,  聞婦歡喜故。』」

佛告諸比丘:「爾時二人者,今二摩訶羅是。爾時驢者,今摩訶羅兒是。爾時已曾更相欺誑和合已然後歡喜;今亦如是,更相欺誑和合已然後歡喜。若比丘和合女人,得僧伽婆尸沙罪。和合黃門,得偷蘭罪。和合男子及畜生,得越比尼罪。和合緊那羅女及獼猴女,得偷蘭罪。是故說。」(五戒竟)

佛住曠野精舍,廣說如上。爾時諸比丘於曠野中作五百私房,皆人人自乞索而作。有比丘晨朝著入聚落衣,持缽入曠野聚落,為乞作房。故有一估客,手執戶鉤來,向市肆開自店舍,遙見比丘疾行而來。估客念言:「是比丘來,必為乞作房故,我晨朝至此,市賣未售,誰能乞是物者?」便閉肆戶還家去。比丘念言:「是估客見我便閉戶還家去,知我來乞不欲與故。」便於餘道,往截其前,問言:「長壽!汝欲何處去?不得相置,我依阿誰而起房舍?正依汝等信佛法者。知有罪福業行果報而不欲與,誰當與者?長壽當知,如世尊說,當起慈心,不樂聞者方便使聞、諸不信者教令立信,乃至手捉其頭強勸令施。所以然者,彼於此終當生天上,色力壽命眷屬自然,來生人中亦受快樂,色力壽命眷屬成就。修習佛法增益功德,建其道果。是故長壽,如世尊說偈:

「『為福受樂報,  所欲皆自然;
  超踰生死流,  上寂之涅槃。
  若人為福者,  天神自然護;
  所願皆自成,  眾魔莫能壞。
  薄德多諸惱,  福能消眾患;
  福德既牢強,  速成堅固定。
  生天受快樂,  人中亦自在;
  斯由功德故,  所往皆自然。
  因斯福方便,  永離生死苦;
  得道至涅槃,  不沒不復生。』」

爾時比丘說此偈已,復言:「長壽!助我起房舍,其福最大。」是時估客聞說法已,便少多佈施。爾時估客作是思惟:「若入市肆多諸乞索,更不得利折減錢本,寧坐家住可全其本,故勝市中子本俱失。」作是念已,便還家坐時。估客婦瞋其夫言:「何以詣市速疾來歸,如是懶惰,當何由養活男女、充官賦役?」估客答言:「莫瞋,且聽!我今晨朝詣市店肆,廣說乃至畏失錢本,故還家住。」其婦知已,默然不言。

尊者舍利弗來入聚落,次行乞食,至其門住。爾時估客婦篤信恭敬,見舍利弗即持淨器盛食,持出著缽中,識舍利弗頭面禮足,恭敬問訊。時舍利弗而慰勞之:「家中何如?生活好不?」其婦答言:「家內悉佳,但生活頓弊。」問:「何以故爾?」即以上因緣廣白舍利弗:「家中生活飲食衣服、供王賦役,正仰市肆。而今夫主在家中住,畏人乞索,實在言行、實覺言眠。阿闍梨是我家所供養恭敬尊重,無所藏隱,故白此意。」時舍利弗為估客婦種種說法,得歡喜心。即還精舍。即以上事具白世尊,佛言:「呼是營事比丘來。」即便呼來已,佛問營事比丘:「汝實乞作房舍惱諸檀越,令向舍利弗嫌說汝不?」答言:「實爾。世尊!」佛告比丘:「此是惡法,私乞作房惱諸檀越。」佛告諸比丘:「汝等莫復為房舍故惱亂檀越,錢財難得、佈施亦難。婆羅門居士割損財物,供養沙門,衣服、飲食、床臥、病瘦醫藥,此亦甚難。」佛告營事比丘:「過去世時有比丘,名跋懅,止住林中。時有釋軍多鳥亦棲集此林,晨暮亂鳴惱彼比丘。爾時跋懅比丘詣世尊所,頂禮佛足,於一面立。爾時世尊,慰問林中比丘言:『云何少病少惱樂住林中不?』林中比丘白世尊言:『少病少惱樂住林中,但晨暮時為諸釋軍多鳥,鳴喚惱亂不得思惟。』佛告比丘:『汝欲令釋軍多鳥一切不來耶?』答言:『願爾。世尊!』佛言:『比丘!汝於日暮釋軍多鳥來時,便從眾鳥各乞一毛,晨朝去時亦如是乞。』比丘白佛言:『善哉。世尊!』即還林中正坐思惟。至日向暮鳥集亂鳴,便作是言:『汝釋軍多鳥各乞一毛,我今須用。』爾時眾鳥少時無聲寂然,不得已後各拔一毛著地。晨朝復乞,爾時眾鳥即便移去異處一宿。不樂彼處,尋復來還。爾時比丘復從索毛,一一復與。眾鳥念言:『今此沙門奇異喜乞,恐我不久毛衣都盡,肉段在地不能復飛,當如之何?』便共議言:『此比丘常住林中,我等當去,更求餘棲不復宜還。』」佛告諸比丘:「飛鳥畜生尚嫌多求,況復世人?汝等比丘莫為營事多欲多求,令彼信心婆羅門居士苦捨財物,供給沙門衣服、飲食、床臥、病瘦醫藥。」

諸比丘白佛言:「世尊!云何此林中比丘怯劣喜亂畏惡鳥聲?」佛告比丘:「是林中比丘不但今日怯劣,昔已曾畏。」諸比丘言:「已曾爾耶?」佛告諸比丘:「過去世時有一龍象住在林中空閑之處,大風卒起吹折樹木,象聞樹木折聲驚怖奔走。怖心小止,住一樹下彼樹復折,即復奔走。爾時有天見象驚走,念言:『云何此象橫自狂走?』即說偈言:

「『暴風卒起樹木折,  龍象驚怖狂奔走;
  假使大風普天下,  爾時龍象何處避?』」

佛告諸比丘:「爾時象者,今林中比丘是。」佛復告營事比丘:「過去世時,有五百仙人住雪山中。有一仙人於別處住,有好泉水花果茂盛。去是不遠有薩羅水,中有龍住。見是仙人威儀庠序,心生愛念。時此水龍來詣仙人,正值仙人結跏趺坐,龍即以身遶仙人七匝,以頭覆其頂上而住,日日如是,唯有食時不來。仙人以龍遶身故,日夜端坐不得休息,身體萎羸便生疥瘡。爾時近處有人居止,有供養仙人者,彷徉遊行詣仙人所,見是仙人羸劣疥瘙,即問仙人:『何故如是?』仙人具為廣說上事。彼語仙人言:『欲令此龍,不復來耶?』答言:『欲爾。』復問仙人:『是龍有所著不?』答言:『唯有咽上瓔珞寶珠。』彼人教言:『但從索珠,龍性極慳,終不與汝,可使不來。』言已便去。須臾龍來,便從索珠。龍聞乞珠聲,心即不喜,徐捨而去。明日龍來,未至之間,仙人見已,遙說偈言:

「『光耀摩尼寶,  瓔珞莊嚴身;
  若龍能施我,  乃為善親友。』

「時龍即說偈答言:

「『畏失摩尼珠,  猶執杖呼狗;
  寶珠不可得,  更不來看汝。
  上饌及眾寶,  由此摩尼尊;
  是終不可得,  何足慇勤求?
  多求親愛離,  由是更不來。』

「爾時有天於虛空中而說偈言:

「『厭薄所以生,  皆由多求故;
  梵志貪相現,  龍則潛於淵。』」

佛告營事比丘:「龍是畜生,尚惡多求,豈況於人!汝等比丘莫為多營事務廣索無厭,令彼信心婆羅門居士苦捨財物,供給沙門衣服、飲食、床臥、病瘦醫藥。」

佛告諸比丘:「有十事法為人所不愛。何等為十?不相習近,輕數習近,為利習近,愛者不愛,不愛者愛,諦言不受,好豫他事,實無威德而欲陵物,好屏私語,多所求欲,是為十事起他不愛。」佛告諸比丘:「依止曠野比丘,皆悉令集,以十利故為諸比丘制戒,乃至已聞者當重聞。若比丘自乞作房舍,無主為身,當如量作,應長十二修伽陀搩手,內廣七搩手。應將諸比丘示作房處,無難處、無妨處。若比丘於難處、妨處自乞作房,無主為身,亦不將諸比丘示作房處,而過量作者,僧伽婆尸沙。」

比丘者,如上說。

自乞者,自行乞求,若一錢、二錢家家行乞,乃至百千錢。

房舍者,佛所聽也。

作者,自作若教他作。

無主者,無有主,若男、若女、在家、出家人為主也。

自身者,自己也。

當如量者,應法量也。

長者,縱量也。

廣者,橫量也。

十二修伽陀搩手者,修伽陀者,名善逝也。搩手者,二尺四寸也。內七搩手者,作屋法有內外量,令縱橫量壁內也。屋高下量者,邊壁一丈二尺。

將諸比丘示作房處者,示地也。諸比丘者,若僧、若僧使僧者。作房比丘入僧中,先作求聽羯磨,然後聽乞羯磨。羯磨者,作是說:「大德僧聽!某甲比丘自乞作房,無主為身,欲於僧中乞指授處。若僧時到,僧為某甲比丘欲從僧乞指授房處。」「諸大德僧聽!某甲比丘乞指授處,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是比丘入僧中,[跍*月]跪合掌作如是言:「大德僧憶念!我某甲比丘自乞作房,無主為身。今從僧乞指授房處,唯願僧與我指授處。」如是三乞。羯磨人應作是說:「大德僧聽!某甲比丘自乞作房,無主為身,已於僧中乞指授房處。若僧時到,僧為某甲比丘指授作房處。」如是白:「大德僧聽!某甲比丘自乞作房,無主為身,已從僧中乞指授房處。僧今為某甲比丘指授房處。諸大德忍為某甲比丘指授房處,忍者僧默然,若不忍便說。」「僧已忍為某甲比丘指授作房處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若一切僧中都無有說羯磨者,一切僧往就作房處,一比丘僧中唱:「一切僧為某甲比丘指授房處。」如是三說。僧使者,若作房處遠、或隔水、若大寒時、大熱時、大雨時、或大雪時、若僧中多老病,不能一切往者,彼比丘於僧中乞指授竟,僧應差一比丘、二比丘、三比丘,不得羯磨眾故極至三人,羯磨者應作是說:「大德僧聽!某甲比丘自乞作房,無主為身,已於僧中乞指授作房處。若僧時到,僧差某甲某甲比丘,為某甲比丘指授作房舍處。如是白。」「大德僧聽!某甲比丘自乞作房,無主為身,已於僧中乞指授作房處。僧今差某甲某甲等比丘,為某甲比丘指授作房處。諸大德忍差某甲某甲比丘,指授作房處者默然,若不忍便說。」「僧已忍差某甲某甲比丘指授作房處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時使比丘往作房處,觀察處所,若彼房處多有諸蟲,及生花果樹,不應語除。若無是事,觀察已亦如前說。一比丘唱言:「僧已示作房處。」如是三說。

無難處者,若彼處無生花果樹木,無諸蟲蛇。

非妨處者,四邊各容十二桄梯,桄間各一卷肘,令作事者周匝來往塗治覆苫。若比丘於難處者,有生花果樹木及諸蟲蛇。妨處者,周匝不得容十二桄梯,令作事者不得周旋往返覆苫塗治也。自乞作房,無主為身,亦不將諸比丘指授處所,過量作者,僧伽婆尸沙。

僧伽婆尸沙者,如上說。

若比丘自乞作房,有難處、妨處,不將諸比丘指授處所,若減量作、教他作,乃至作竟時,得僧伽婆尸沙罪。受用時,得越比尼罪。如是二比丘、眾多比丘亦如是。若一比丘自乞作房,無主為身,難處、妨處,不將諸比丘指授處所,如量作,若教他作,乃至作房竟時,得僧伽婆尸沙罪。受用時,得越比尼罪。若二若多亦復如是。若比丘自乞作房,無主為身,難處、妨處,亦不將諸比丘指授處所,過量作,教他作,房竟時,得僧伽婆尸沙罪。受用時,得越比尼罪。若二、若多亦復如是。若比丘是處不名指授,若異界僧指授、若先年豫指授、若水中非沙地、非碎石地、非石上非被燒地,若僧中一人不作房者,若二人、三人不作房者,盡不應指授。若僧中不作房者多,聽作指授。若比丘作淨房,即欲持當住房者不應作。若作淨房,即持當[卄/積]薪屋者不應作。若作淨房,即持當井屋者不應作。若作淨房,即持當浴室者不應作。若比丘難處、妨處,不指授,作過量,作房時,若授甎泥團者,盡得越比尼罪。壘甎安行行,作房比丘一一得越比尼罪。乃至若戶牖成已,得偷蘭罪。乃至屋成若塼覆者,最後一塼時,得僧伽婆尸沙罪。若瓦覆、若木覆、若板覆、若石灰覆、若泥團覆、若草覆,乃至最後一把草覆時,得僧伽婆尸沙。作房未成中止者,得偷蘭罪。後更成時,僧伽婆尸沙。作房者若房主安處房已,令餘人作,乃至房成時,作房者比丘得僧伽婆尸沙。若房主安處房已,後他人成者,偷蘭罪。若比丘於難處、妨處,不將諸比丘指授處,過量作房,是房主比丘不捨戒、不死不與僧。若有比丘,於此房中,若熏缽、作衣、若受誦、若思惟一切受用者,得越比尼罪;二人、多人作房亦如是。若比丘自乞作房,無難處、無妨處,將諸比丘指授處,減量作,若教他作,至房竟時,是比丘無罪;受用者亦無罪;二人、多人亦如是。若比丘自乞作房,無難處、非妨處,將諸比丘指授,如量作者、若教他作,乃至房成,是比丘無罪;受用者無罪;若二、若多亦復如是。若比丘將諸比丘指授房處,非他界僧指授、非先年指授,不水中、若沙地、若碎石地、若磐石上、若被燒地,非僧中一人不作房者,非僧中二人三人不作房者,若不作房者多,聽作定作,住止房定作、淨房定作、井屋定作、浴室者聽作。是比丘作房,無難處、非妨處,不過量作,將諸比丘示作房處,是諸比丘若助治泥團,若治塼授與時,一一是助比丘無罪。若累一行、二行,乃至安戶牖時,是比丘無罪。若塼覆者,最後一塼時,是比丘無罪。若瓦覆、木板覆、草覆、石灰覆、泥團覆,最後泥團覆時無罪。作半止者,是比丘無罪。後還成者,是比丘無罪。自作方便令他成者,是比丘無罪。自作後他人成者,是比丘無罪。若比丘自乞作房,無難處、非妨處,將諸比丘指授,不過量作,是比丘不捨戒、不死不與僧。諸比丘於中若熏缽、作衣、誦經、思惟,一切受用盡無罪。若比丘於佛生處,得道處、轉法輪處、五年大會處,是諸尊處,為供養作草庵、樹葉庵、帳幔旃庵,暫住者聽作。是故說:「若比丘自乞作房,無主為身,乃至過量作者,僧伽婆尸沙。」(六戒竟)

佛住俱睒彌國,廣說如上。爾時俱舍彌國五百比丘各作私房,爾時闡陀比丘無人為作房,時闡陀比丘主人名阿跋吒。時闡陀比丘著入聚落衣,往詣其家。時主人見比丘來恭敬禮足,共相問訊。時主人言:「阿闍梨!我聞俱舍彌作五百間私房,頗有與阿闍梨作房者不?」答言:「實如所聞,有主人者皆作房舍,我薄福德,譬如禿梟無有主人,誰當與作?」主人答言:「阿闍梨!莫恨!我當為作。」爾時即與五百金錢,白言:「阿闍梨!持去作房。」爾時闡陀即持錢去,尋便安處欲作大房,盡五百金錢,正得起基、起少牆壁,錢物已盡。復詣其家,主人禮足,共相慰勞,問言:「阿闍梨作房竟未?」答言:「始起屋基、作少牆壁,錢物已盡。」爾時主人復與五百金錢。闡陀持五百金錢,作牆壁竟,安施戶牖,錢物復盡。更詣主人,主人禮足復問:「阿闍梨房舍竟耶?」答言:「牆壁戶牖始竟,錢物已盡。」爾時主人生不信心,語闡陀言:「阿闍梨是出家人,用作大房舍為?用千金錢可起樓閣,而作一房云何不足?尊者且還,不能復與。」爾時闡陀即便愁憂:「云何方便得成是房舍?」有薩羅林樹,便伐之持用成房。爾時林中有鬼神,依止此林,語闡陀言:「莫斫是樹!令我弱小兒女暴露風雨無所依止。」闡陀答言:「死鬼促去,莫住此中,誰喜見汝?」即便伐之。時此鬼神即大啼哭,將諸兒子詣世尊所。佛知而故問:「汝何以啼哭?」答言:「世尊!尊者闡陀伐我林樹,持用作房。世尊!我男女劣小風雨漂露,當何所依?」爾時世尊為此鬼神,隨順說法示教利喜,憂苦即除。去佛不遠,更有林樹,世尊指授令得住止。佛告諸比丘:「喚闡陀來。」即便喚來來已,佛廣問上事:「汝實爾不?」答言:「實爾。世尊!」佛言:「癡人!此是惡事,汝不知耶?如來、應供、正遍知一宿住止,是處左右有樹木與人等者,便為塔廟,是故神祇樂來依止。云何比丘惡口罵之?闡陀!是非法、非律、非是佛教,不可以是長養善法。」

諸比丘白佛言:「世尊!云何是闡陀比丘,巧作方便營事,得彼主人千舊金錢?」佛告諸比丘:「是非巧便,若巧便者應當更得,何但齊千?」諸比丘白佛言:「實如世尊說,善知是闡陀比丘不善方便。」佛告比丘:「不但今日知此比丘不善方便,過去世時已知闡陀比丘不善方便。」佛告諸比丘:「過去有城,名波羅奈,國名伽尸。時國有王以法治化,人民安樂無諸患難。時王無子,夫人忽然懷妊,十月生子而無眼鼻。生子七日施設大會,集諸群臣相師道士,為子立字。時王土法,或因福相、或因星宿、或因父母而立名字。婆羅門問言:『王子身體有何異相?』傍人答言:『今此王子其面正平,都無眼鼻之處。』婆羅門言:『今此王子應名鏡面。』以四乳母供給抱養:一人摩拭洗浴、一人除棄不淨、一人懷抱、一人乳哺。此四乳母晝夜給侍,譬如蓮花日日增長。至年長大,父王命終,即拜鏡面紹尊王位。然此太子宿殖德本,雖生無目而有天眼,堪為國王福德力大,國中人民聞鏡面太子為王,無不奇怪。時有大臣,便欲試之,不能得便。遇王出令,勅諸群臣更立新殿,彫文刻鏤種種彩畫。大臣念言:『恆欲試王,今正是時。』將一獼猴與著衣服,作巧作具,革囊盛之,串其肩上,將到王前白言:『大王!被勅立殿,巧匠已至,願王指授殿捨方法。』王即心念:『彼將試我。』便說偈言:

「『觀此眾生類,  睒睒面皺赧;
  趌[起-巳+厥]性輕躁,  成事彼能壞,
  受分法如是,  何能起宮殿?
  殘害花果樹,  不能親近人,
  況能造宮殿?  催送歸野林。』」

佛告諸比丘:「爾時鏡面王者,今我身是。時獼猴者,今闡陀比丘是。我於爾時生無兩目,已曾知彼無所堪施,況復今日。」佛告諸比丘:「依止俱舍彌城住者,皆悉令集,乃至已聞者當重聞。若比丘作大房舍,有主為身,應將諸比丘指授處所,無難處、非妨處。是比丘於難處、妨處,有主為身,亦不將諸比丘指授處所者,僧伽婆尸沙。」

比丘者,如上說。

大者,過量,是名大也。

房者,世尊所聽。

作者,若自作、若教他作。

有主者,若有男子、女人、在家、出家為作主也。

為身者,為己不為僧也。

將諸比丘指授處者,謂僧、若僧使,如上小房中說。

無難處、非妨處者,亦如上說。

若比丘於難處、妨處,不將諸比丘指授作房處者,僧伽婆尸沙。若一比丘於難處妨處,作大房,若自作、教他作,乃至房成時,僧伽婆尸沙。受用者,得越比尼罪。若二、若多亦復如是。除其過量,一切有罪無罪,皆亦如上小房中說。是故說:「若比丘作大房舍,有主為身,乃至不將諸比丘指授處者,僧伽婆尸沙。」(七戒竟)

佛住舍衛城,廣說如上。爾時有比丘,名陀驃摩羅子,眾僧拜典知九事。九事者,典次付床座、典次差請會、典次分房舍、典次分衣物、典次分花香、典次分果蓏、典次知暖水人、典次分雜餅食、典次知隨意舉堪事人,是名僧拜典知九事。付床座時,是長老右手小指出燈明,隨品次付,若阿練若。阿練若者共,乞食、乞食者共,糞掃衣、糞掃衣者共,一坐食、一坐食者共,常坐、常坐者共,露坐、露坐者共,敷草坐、敷草坐者共,經唄、經唄者共,法師、法師者共,學律、學律者共,須陀洹、須陀洹者共,斯陀含、斯陀含者共,阿那含、阿那含者共,阿羅漢、阿羅漢者共,三明、三明者共,六通、六通者共,無威儀、無威儀者共。

爾時慈地比丘及六群比丘等來索房舍。時尊者陀驃摩羅子答言:「小住!待汝等下坐房,次當與汝房。」到下坐次,如其次第付房與之,得不好房。是六群比丘等見房舍中,臥床、坐床、被褥諸物皆悉朽故,又別房食亦復麁惡,共相謂言:「長老陀驃摩羅子,如我生怨,與我弊房,飲食麁澁。若是長老久在梵行者,當令我等常受眾苦,今當以波羅夷法謗之。」即語言:「長老!汝犯波羅夷罪,我當舉之。」答言:「我無是罪。」彼言:「誰復作賊,言我是賊?但汝今日犯波羅夷。」至眾多人中謗,復到僧中謗尊者陀驃摩羅子犯波羅夷。陀驃摩羅子往白世尊:「慈地比丘以無根波羅夷法見謗。」佛言:「汝有是事耶?」答言:「無也。世尊!」佛言:「比丘!如來知汝清淨,他人謗汝,當如之何?」陀驃言:「世尊雖知我清淨無罪,唯願世尊哀愍語彼令生信心,莫令長夜得不饒益。」佛言:「喚六群比丘來。」即喚來已,佛問六群比丘:「汝等實以無根波羅夷罪謗他陀驃摩羅子比丘耶?」答言:「實爾。世尊!」佛言:「何以故?」答言:「是長老與我故壞房舍,乃至『若是長老久在梵行者我等恆得苦惱。』便以波羅夷法謗。」佛告六群比丘:「此是惡事,我常不說於梵行人,當起恭敬,慈身口意行耶?汝今云何於梵行無罪比丘,無根波羅夷法誹謗。此非法、非律、非是佛教,不可以是長養善法。」

佛告諸比丘:「依止舍衛城比丘皆悉令集,以十利故為諸比丘制戒,乃至已聞者當重聞。若比丘瞋恨不喜故,於清淨無罪比丘,以無根波羅夷法謗,欲令破彼比丘淨行。彼於後時,若撿挍、若不撿挍,便作是言:『是事無根,我住瞋恨故。』作是語者,僧伽婆尸沙。」

比丘者,如上說。

瞋者,九惱及非處起瞋。第十恨者,凡夫及學人有不喜者,乃至阿羅漢有無根者,事根不現。又不見彼事、不聞彼事、不疑彼事。

波羅夷者,四波羅夷中一一也。

謗者,無事橫說過也。

欲破彼淨行者,欲令彼非比丘非沙門、非釋種子,欲令作沙彌、作俗人、作園民、作外道。

彼於後時,若撿挍、若不撿挍。撿挍者,問言:「汝見何事?淫耶?盜五錢耶?故殺人耶?不實稱過人法耶?云何見?何因見?何處見?」是為撿挍。若不如是問者,是名不撿挍也。

是事無根住瞋恨故說,作是語者,僧伽婆尸沙。僧伽婆尸沙者,如上說。

若比丘瞋恨,謗二相似者,不淨者、清淨者。清淨者,言見我犯何等罪?四事中若一、若二耶?十三事中若一、若二耶?若不見、不聞、不疑、不決了便謗。若屏處、若眾多人中、若眾僧中:「我見彼犯波羅夷、我聞彼犯波羅夷、我疑彼犯波羅夷。」見不實見根本不實、聞不實聞根本不實、疑不實疑根本不實。本曾見妄聞妄疑妄,見不爾、聞不爾、疑不爾,對面四目謗,語語僧伽婆尸沙。是比丘於四波羅夷中一一謗,犯僧伽婆尸沙。以十三僧伽婆尸沙中一一謗,犯波夜提。以波夜提罪一一謗,得越比尼罪。波羅提提舍尼、眾學法及威儀法謗者,犯越比尼心悔。若謗比丘尼八波羅夷、十九僧伽婆尸沙,若一一謗,波夜提。三十尼薩耆、百四十一波夜提,若一一謗,犯越比尼罪。八波羅提提舍尼、眾學及威儀,一一謗,犯越比尼心悔。學戒尼十八事,若一一謗言當更與學戒,犯偷蘭罪。沙彌、沙彌尼十戒,若一一謗言當更與出家,犯越比尼罪。下至俗人五戒,若一一謗,犯越比尼心悔。是故說:「若比丘瞋恨不喜故,乃至作是語者,僧伽婆尸沙。」(八戒竟)

摩訶僧祇律卷第六

 

上篇:摩訶僧祇律

下篇:摩訶僧祇律大比丘戒本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律部目錄

唯識二十論

唯識二十論一卷 世親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占察善惡業報經

占察善惡業報經卷上(出六根聚經中) 天竺三藏菩提燈譯...

佛說阿彌陀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q)樹給(jǐ)孤獨園。與...

佛說佛頂尊勝陀羅尼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室羅筏城逝多林給孤獨園。與...

沙彌十戒法並威儀

沙彌十戒法並威儀序 夫乾坤覆載以人為貴,立身處世以...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羯恥那衣事

(以下僅限出家具戒者觀看)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羯恥...

根本說一切有部百一羯磨

(以下僅限出家具戒者觀看) 根本說一切有部百一羯磨卷...

受十善戒經

受十善戒經 後漢失譯人名 十惡業品第一 如是我聞: 一...

佛說求欲經

佛說求欲經 西晉沙門法炬譯 聞如是: 一時,婆伽婆在...

【註音版】佛說較量壽命經

佛說較量壽命經...

華嚴遊心法界記

剏鐫華嚴遊心法界記序 天下之言性也則故而已矣。而性...

虛空藏菩薩神咒經

佛說虛空藏菩薩神咒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佉羅帝耶山...

淨土指歸集

淨土指歸集卷上 吳郡北禪寺沙門 大佑 集 ○原教門第...

【註音版】大乘寶月童子問法經

大乘寶月童子問法經...

佛說十二游經

佛說十二游經 東晉西域沙門迦留陀伽譯 昔,阿僧祇劫時...

大方廣寶篋經

大方廣寶篋經卷上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如是我聞:...

佛說相應相可經

佛說相應相可經 西晉沙門法炬譯 佛在舍衛國請諸比丘,...

【佛教詞典】妙觀察智

法相宗所立如來四智之一,即轉第六意識,妙觀諸法之相...

【佛教詞典】能詮

(術語)對所詮而言。詮為詮顯經典之文句,以能顯義理...

祖師大德放生事蹟及開示

流水長者子 金光明經上記載著,釋迦牟尼佛行菩薩道六...

人生是業力說了算

你要我們這種一天到晚,在三界裡面打滾的人直接內觀真...

五陰乃幻化虛偽,沒有真實體性

古印度時,釋迦牟尼佛與大比丘眾五百人,居住在羅閱城...

為心靈敲響木魚

暑期中,一群小學生參觀了一所聞名中外的千年古寺。在...

造佛菩薩形像有十六種功德

【普廣。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或彩畫形像。或土石膠漆...

金鵝的啟示

我們要守住一念心,這念心最麻煩的莫過於貪慾。做人本...

我只希望我的事情失敗

我於一九三五年到惠安淨峰寺去住。到十一月,忽然生了...

最逍遙的人生

人若學會與人無爭、與事無爭,才能過著逍遙又自在的人...

懺除三障諸煩惱,是哪三障呢?

第四行願:懺悔業障願。 這個懺,原來也叫懺摩,是梵文...

受戒時應如何觀想,才能納受戒體

我們在受戒過程中,應該如何觀想,才能納受戒體? 菩薩...

大安法師:胸懷越大,福報越大,智慧越大

一個人他的福報的大小、智慧的淺深,就看他的胸懷。胸...

佛法宇宙觀之六道

今天我們給大家分享的一個概念,接著上一次的三界,我...

【視頻】《普賢行願品》黃帥演唱

《普賢行願品》黃帥演唱

【視頻】《普門頌》男女演唱

《普門頌》男女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