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說苾芻五法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少卿傳教大師臣法天奉 詔譯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佛說苾芻五法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少卿傳教大師臣法天奉 詔譯

如來、應、正等覺在舍衛國,為彼未來觀察而住。是時無量諸天及人,知佛世尊是人天師,恭信供養尊重讚歎,利樂名稱而得最上,各各奉上名衣妙饌臥具湯藥。爾時世尊以利樂故,咸皆受用而無染著,如蓮在水。但令人天諸有情眾,獲勝福果得妙莊嚴,為彼人天而降甘露,使彼人天久久依住。復令無量俱胝那由他百千有情獲得甘露,乃至令度生老病死輪迴苦難,乃至令脫地獄大險難故,使得安樂寂靜平正,無怖無畏獲得涅槃。又復不離摩伽陀國、嚩[口*(曰/羅)]曼隷國、迦尸國、憍薩羅國、俱嚕半左羅國等,嚩嗟王、麽蹉王、戍[口*(曰/羅)]細那王、尸尾王、那捨囉拏嚩王,是諸王等見已,以佛智力彼皆降伏。又復能於天經行處行、梵經行處行、聖經行處行、空經行處行、寂靜經行處行、佛佛經行處行、師師經行處行、能知者經行處行、正遍知經行處行,得心開解、得最上波羅蜜多。世尊復次一切所有經行處、彼所求經行,悉能經行。

爾時世尊告苾芻眾言:「有五種法當住具足,當來苾芻常行。何等五法?此苾芻不知阿缽帝、不知非阿缽帝、不知輕阿缽帝、不知重阿缽帝,是新戒是減五年。苾芻此五種法具足者,此苾芻不合住勸事。苾芻五種法具足知者,是苾芻合住勸事。何等五法?此苾芻知苾芻阿缽帝、知非阿缽帝、知輕阿缽帝、知重阿缽帝,得滿五年得餘五年。苾芻此五種法具足者,得住勸事苾芻。

「復有五法具足者,是苾芻不得離依止住。何等五法?此苾芻不知波羅提木叉、不知說波羅提木叉、不知結界、不知結界事、是新戒是減五年。此苾芻具此五種法,不得離依止住。苾芻此五法具足者,是苾芻得離依止住。何等五法?此苾芻知苾芻波羅提木叉、知說波羅提木叉、知結界、知結界事、是滿五年是五年餘。如是苾芻此五法具足者,得離依止住。

「苾芻!別有五法具足者,是苾芻不得離依止住。何等五法?此苾芻不知寶沙他、不知寶沙他事業、不知結界、不知結界事業、是新戒是減五年。苾芻此五種法具足者,不得離依止住。苾芻此五法具足者,是苾芻得離依止住。何等五法?此苾芻知苾芻寶沙他、知寶沙他事業、知結界、知結界事業、是滿五年是餘五年。苾芻具足此五法者,得離依止住。

「復次苾芻有五正念。云何為五正念?謂行、報、應、命、終不為財利念出世。苾芻!此為五正念。

「復次苾芻!別有五依止正念。何等為五?謂飲食、禮事、不過師界、師同住、五年分明。此是五依止正念。

「苾芻!此五依止、正念、報應等,當知阿缽帝。知何等阿缽帝?當知五阿缽帝。何等為五?謂波羅夷、僧伽婆尸沙、波逸提戒,當知各四種說,五知阿缽帝。如是知阿缽帝。復次知非阿缽帝。云何知非阿缽帝相?常行非阿缽帝,如是知非阿缽帝。復次知輕阿缽帝。云何知輕阿缽帝?謂行深怖輕阿缽帝。云何行?謂行四波羅夷法輕阿缽帝、行十三僧伽婆尸沙法輕阿缽帝、行三十捨墮波逸提法輕阿缽帝、行九十二波逸提法輕阿缽帝、行九十二波逸提法清淨,各四說輕阿缽帝,其餘五十戒法輕阿缽帝。如是所行,得輕阿缽帝。如是知輕阿缽帝。次知重阿缽帝。云何知重阿缽帝?所行之行得重阿缽帝,其餘行五十戒法重阿缽帝各四說,九十二波逸提法重阿缽帝所行清淨;九十二波逸提法清淨,三十捨墮波逸提法重阿缽帝所行清淨;三十捨墮波逸提法清淨,十三僧伽婆尸沙法重阿缽帝所行清淨;十三僧伽婆尸沙法清淨,四波羅夷法重阿缽帝。如是所行之行得重阿缽帝。如是知重阿缽帝。是五年、是滿五年、是五年餘,如是得信依止。

「復次知波羅提木叉。云何知波羅提木叉?此是波羅提木叉,思惟見前行住坐臥,過去見在身口意等,觀察妙行,如是知波羅提木叉。次知說波羅提木叉。云何知說波羅提木叉?有七波羅提木叉。何等為七?當云何說?說四波羅夷法,餘所聞。當說此第一說波羅提木叉。次說四波羅夷法、十三僧伽婆尸沙法,餘所聞。當說此第二說波羅提木叉。次說四波羅夷法、十三僧伽婆尸沙法、三十捨墮波逸提法,餘所聞。當說此第三說波羅提木叉。次說四波羅夷法、十三僧伽婆尸沙法、三十捨墮波逸提法、九十二波逸提法清淨,餘所聞。當說此第四說波羅提木叉。次說四波羅夷法、十三僧伽婆尸沙法、三十捨墮波逸提法、九十二波逸提法清淨,各四法解說,其餘所聞。當說此第五說波羅提木叉。次說四波羅夷法、十三僧伽婆尸沙法、三十捨墮波逸提法、九十二波逸提法等清淨,各四說,五十戒法,餘所聞。當說此第六說波羅提木叉。次一一廣說。此是第七說波羅提木叉。如是說波羅提木叉、如是知說波羅提木叉、知結界。

「云何知結界?謂今眾十四日十五日結界。如是知結界。次知結界事。云何知結界事?一受持、二請名、三請、四請五眾結界。如是知結界事。是五年、是滿五年、是五年餘,如是知得念依止。

「次知寶沙他。云何知寶沙他?今眾十四日十五日寶沙他。如是知寶沙他。次知寶沙他事。云何知寶沙他事?一受持、二請名、三請、四請、五眾寶沙他。如是知寶沙他。次知結界。云何知結界?謂五種。五種集結界,如是知結界事。云何知結界事?捨墮不得結界,當低小座飲食,當辦食飲已所作應作。如是知結界事。是五年、是滿五年、是餘五年。如是得念依止。

「又行道。云何行道?謂阿闍梨行道。自行道如是,是念依止。次分別行道。云何分別?知阿闍梨說戒、知自說戒,如是得念依止。

「又分別過時。云何過時?謂阿闍梨過時、自過時,如是得念依止。如是過時不為財利。云何不為財利?謂彼僧伽藍住阿闍梨不為財利,如是得念依止。如是不為利養半月行。云何半月行?謂阿闍梨半月半月同懺悔。如是得念依止。如是半月行無阿缽帝。云何無阿缽帝?謂阿闍梨令去某甲處受依止。如是得念依止。又言行。云何言行?謂依阿闍梨言不用汝依止行。如是得念依止。如是依行不犯師界。云何不犯師界?謂不犯師聚落界。如是得念依止,如是不犯師聚落界。同師懺悔。云何同師懺悔?謂半月半月同師懺悔,如是得念依止。如是同師懺悔五年分明,得念依止。

「苾芻!當具足此五種法,此苾芻法當依行。彼法無阿缽帝,彼所有戒法,當日日得訥瑟訖哩(二合)多。」

爾時世尊說是五種法已,諸苾芻眾及諸人天,瞻奉旋遶作禮而退。

佛說苾芻五法經


上篇:大愛道比丘尼經

下篇:佛說苾芻迦尸迦十法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律部目錄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600卷)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一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二 大般...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如是我聞:一時,婆伽婆入於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

瑜伽師地論(100卷)

瑜伽師地論卷第一 瑜伽師地論卷第二 瑜伽師地論卷第三...

悲華經

悲華經卷第一 轉法輪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

沙彌尼戒經

沙彌尼戒經 在後漢錄 沙彌尼初戒:不得殺生。慈愍群生...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尼陀那目得迦攝頌

(以下僅限出家具戒者觀看)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尼...

清淨毗尼方廣經

清淨毘尼方廣經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 如是我聞:...

菩薩五法懺悔文

菩薩五法懺悔文 失譯人名今附梁錄 「十方三世佛,五眼...

佛說大生義經

淨佛說大生義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鴻臚卿傳法大...

【註音版】佛說腹中女聽經

佛說腹中女聽經...

華嚴關脈義記

華嚴關脈義記 無礙勢。四問答取文勢。 第一展轉無盡者...

觀虛空藏菩薩經

觀虛空藏菩薩經 宋罽賓三藏曇摩蜜多譯 如是我聞: 一...

戀西大師淨土必求(淨業痛策)

淨土必求自敘 大本彌陀經云。佛告彌勒。其有得聞彼佛...

【註音版】佛說分別佈施經

佛說分別佈施經...

佛說義足經

佛說義足經卷上(八雙十六輩) 吳月支優婆塞支謙譯 桀貪...

伽耶山頂經

伽耶山頂經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譯 如是我聞: 一時...

心銘

心性不生,何須知見。本無一法,誰論熏煉。 往返無端...

【佛教詞典】界內事教

(術語)天台謂三藏教。彼教精究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等事...

【佛教詞典】三三品

(術語)謂淨土論所說女人,根缺,二乘之三體與名也。...

淨宗六祖-永明延壽大師

1.生平 永明大師(公元904---975年),諱延壽,字沖元...

不發願不迴向不誦經咒,只念六字洪名可以嗎

問: 每天一不發願,二不迴向,三不誦經咒,不上早、晚...

南懷瑾的「子午覺」

現代醫學常識告訴我們,為保持正常體力,成年人平均睡...

讀誦大乘,勸進行者

讀誦大乘。 對淨業行人來說,主要是讀誦淨土五經。此外...

宏海法師:勸發菩提心文

(第一講) 好,各位大覺世間正法學堂的學子們,大家晚上...

有胃病的人,應先改掉以下惡習

男人工作強度較大,應酬又多,容易飲食不節,透支身體...

大安法師出家因緣及體會

在這個功利盛行、宗教與道德長期被邊緣化的社會能踏上...

《天台智者大師發願文》略釋

在這篇願文中,智者大師闡明了修學佛法的目的和方式。...

四位比丘尼的往生事蹟

彭際清居士說:在我的家鄉吳縣,十多年來往生有證明的...

妙高禪師

妙高,字雲峰,長溪人,他家世世以儒學為業,他母親臨...

觀世音菩薩的四種不思議無作妙德

這個地方是講到,觀世音菩薩證得耳根圓通以後所成就的...

墮胎後的身心狀態、補救與預防

隨著西方的種種價值觀漸漸被許多人接受。有許多人竟然...

【視頻】《大方廣佛華嚴經》慧平法師念誦

《大方廣佛華嚴經》慧平法師念誦

【視頻】早課(福嚴佛學院)

早課(福嚴佛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