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說大乘善見變化文殊師利問法經

西天中印度惹爛馱囉國密林寺三藏明教大師賜紫沙門臣天息災奉 詔譯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佛說大乘善見變化文殊師利問法經

西天中印度,惹爛馱囉國密林寺,三藏明教大師,賜紫沙門臣天息災奉 詔譯

如是我聞:

一時世尊,在王舍城鷲峯山中,與大比丘眾,並大菩薩文殊師利等大眾圍遶。爾時,佛告文殊師利童子言:「佛子,我今為諸眾生於四聖諦,心生顛倒,恆處輪迴不能免離,說此真實四聖諦法。」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如來、應、正等覺,云何因緣,而諸眾生不能遠離如是虛妄輪迴之中,不覺不知?」

佛言:「文殊師利!我見眾生受如是虛妄輪迴,何以故?善男子!皆因無始已來妄生計執,分別彼我。文殊師利!以是因緣,受此愚癡業報,虛妄輪迴。何以故?是諸愚癡眾生,不聞、不知最上一切寂靜法故,不自思惟警悟三業,恣身口意造眾煩惱,我貪、我瞋、我癡等;我今於彼如來法中,得此出家,受清淨戒,修持淨行,遠離輪迴,得涅槃道,解脫苦輪。

「復自思惟,此煩惱性即善法故,即有漏法故,即無漏法故,即輪迴法故,即世間、即出世間,即智、即蠲除法,即決定法,即觀法圓滿智,即觀苦集滅決定道,乃至決定法界故。

「又復思惟,一切行虛假故,一切行苦惱故,一切行即無相故。我若得此,即能遠離一切虛假,得隨意生。若觀我見,不離道諦,即得彼法,所作隨意。復於彼法,憶念無惑,於一切法,心無差別,能如是知,即得遠離不信、疑惑、譭謗、讚歎,得此解脫一切我苦。我於是時,無有少分,而難作者。若阿羅漢能知此我,彼臨命終時,自見所生,棄捨本心得佛菩提,隨意所樂自在而往,即得至於無為界故,彼得此苦智、法智。若了知我集一切法,生不信心,疑惑、誹謗、種種怖畏。若不信此法,盡此集故,彼作是思惟,決定滅諦。

「彼復思惟,此法應如是作,得滅諦故。是法若作此,決定滅作,是決定彼意,心生疑惑,命終之後墮大地獄中,云何名如實思惟?生一切法故。」

爾時文殊師利童子白佛言:「世尊!云何見四聖諦心?」

佛告文殊師利:「若見一切法即不生故,即見苦諦;若見出生一切法消除故,即是集諦;若見最上涅槃一切寂靜法相,即是滅諦;若見究竟一切法性即是道諦。文殊師利!若彼見此四聖諦非實、非虛,是善法、是不善法,是有漏、是無漏,是世間、是出世間,是有為智、是無為智,是無變異法,是觀苦集了別智法,即決定滅諦,乃至決定法界道諦,不可改變。何故一切愚迷眾生耽著欲樂,於此實相法中,而生迷惑?彼諸眾生,於寂滅法,不諦思惟,乃至一切法,寂靜自性,不得現前。不知此法非取、非捨、非離取捨,在彼貪界,顯現涅槃,瞋界、癡界乃至輪迴界,悉能現彼涅槃寂靜界故。若於一切法,能現如是自性平等,當得一切法中自在無礙。云何不知彼真實法?若於不生、不滅法,心同虛空,即佛平等不可得故,法平等不可得故,僧平等不可得故,乃至涅槃寂靜平等亦不可得故。如是於一切未曾有法,不生疑惑,即得離疑。不生、不出,至一切最勝涅槃寂靜界故。文殊師利!如是真諦一切法不可見,是故須菩提而不往詣禮如來足。如須菩提尚得無我,況復如來云何而見?勿作是解。文殊師利!如是一切不生法中有所見故,即非見四聖諦。」

爾時文殊師利法王子白佛言:「世尊!云何見四念處?」

佛告文殊師利:「彼須菩提,當得觀身不淨,見身念處;觀受是苦,見受念處;觀心無常,見心念處;觀法無我,見法念處。」

文殊師利復白佛言:「世尊!如是實相云何而說?復云何見真實四念處?」

佛告文殊師利:「止,此真實諦如來所說,難解難知。」

文殊師利言:「唯願說之,廣演分別,彼真實四念處故」

佛言:「文殊師利!汝若見等虛空身,即見此身中身念處。又,文殊師利!若於受中內外中間有所得故,即見受念處。又,文殊師利!若見此心智有方圓大小,即見此心中心念處。又,文殊師利!若於善、不善,有漏、無漏,乃至煩惱世出世間法中有所得故,即非見此法中法念處。文殊師利!此真實四念處應如是解。」

文殊師利白世尊言:「云何見四正勤?」

佛告文殊師利:「若觀十二緣生,究竟空寂乃至無性,一切法彼不可得,當起精進心,稱法滅除所生不善一切業故;為未生不善法,令不起故;未生善法,起精進心令出生故;所生善法,令得久住,不廢忘故,當起圓滿精進心故。如一切法離取、離捨、非離取捨,若得如是正憶念故,彼不復起心,即得此三摩地行。彼云何思惟?得神足故。云何住平等一切法?文殊師利,應當如是見四正勤。」

文殊師利又復白言:「世尊!云何見五根?」

佛言:「文殊師利!若見究竟一切法不生,即解信根。何以故?文殊師利!此究竟不生信根,於一切法中,心不可得故,本離此名。又,文殊師利!若於一切法離憶念故,無有趣求,不住方所,是為精進根。文殊師利!若於一切法,離現前明瞭故,遠離差別,心不起故,是為念根。又,文殊師利!若於諸法,能離生滅,能覺所覺,性空性非空性故,是為定根。文殊師利!若性孰有孰無,一切法中不可得故,是為慧根。文殊師利!應如是解,了知五根故。」

文殊師利言:「世尊!云何見五力?」

佛言:「文殊師利!若能見此離性、離相一切廣大心法,是為信力。文殊師利!若於菩提進求功德,能離取捨,非離取捨,是為進力。文殊師利!若於一切法離諸憶念,無有計執,是為念力。文殊師利!若至一切法無相故,是為定力。文殊師利!若能遠離一切所見,乃至涅槃,是為慧力。文殊師利!應如是解,了知五力故。」

文殊師利言:「世尊!云何見七覺分?」

佛言:「文殊師利!若見一切無自性法,不憶念故,是為念覺分。文殊師利!若於一切法,心不可測度,說善、不善及得受記,是為擇法覺分。文殊師利!若於一切法,能離取捨、非離取捨,又於諸法捨離思慮,是為精進覺分。文殊師利!若於一切法,不生愛著,解一切法即無生故,是為喜覺分。文殊師利!若於一切法,心生信樂,解一切法不可得故,是為輕安覺分。文殊師利!若於一切法,心無掉舉,是為定覺分。文殊師利!若於一切法無住、無著、不可覺知,於一切法不生貪著,若得此捨,是為捨覺分。文殊師利!七菩提分,應如是解而能了知。」

文殊師利言:「世尊!云何見八正道?」

佛告文殊師利:「若不見正,乃至不見一切無性、法無二相,心無罣礙,是為正見。文殊師利!若見一切法,離諸罣礙、非離罣礙,心無所著,是為正思惟。文殊師利!若見一切法,無有邊際,稱無邊際,平等善說,是為正語。文殊師利!若見一切法,無有動作,離悲[(每*殳)/心]心,本不生故,是為正業。文殊師利!若於一切法,無喜、無瞋,諸法不生,是為正命。文殊師利!若於一切法,無有起滅、無有力用,是為正精進。文殊師利!若於一切法,念念不生、無有知覺,離諸思惟,是為正念。文殊師利!若於一切法,自性、非性而能遠離,無有所著,是為正定。文殊師利!此八正道,應如是解即能了知。」

「文殊師利!若有見如是四聖諦心,即得見於四念處、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真實心故。是求彼岸,至實際地,得大安樂,悉捨重擔,遠塵離垢,觀身無相至無生忍。阿羅漢、沙門、婆羅門,至淨彼岸名曰多聞,是真佛子,是能仁子;能敵冤家,棄擲煩惱,得大堅固,無老、無怖,無有疑惑亦無戲論,無彼無此,名此比丘為聖法幢。文殊師利!若得如是法忍,得大善利,應得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而為供養。文殊師利!是故得一切國土無空過者,悉受清淨飲食供養,為離輪迴、得涅槃岸,脫諸苦輪,乃至一切正遍知正等菩提,起此心法所求皆得。」

爾時世尊說是法時,三萬二千天子皆得此法,彼諸天眾於如來、世尊、應、正等覺,並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散曼陀羅花、摩訶曼陀羅花而以供養,作如是言:「彼等於如來佛法中,當得出家受清淨戒。若說此法,一心聽受,得菩提道。」復有八千一百比丘眾,心得漏盡無生解脫;復有四萬二千菩薩,得無生法忍。於時三千大千世界,一切魔王宮殿、山林曠野、大地,六種振動,於虛空中雨眾天花,讚言:「善哉,善哉!善說此法,甚為希有!」出是音聲,十方普聞。

佛說此經已,文殊師利法王子及大菩薩、諸比丘眾,一切世間諸天、人民、阿修羅、乾達婆等,聞佛所說,各各歡喜,禮佛而退。

佛說文殊師利問法經


上篇:佛說文殊師利行經

下篇:佛說妙吉祥菩薩所問大乘法螺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經集部目錄

【註音版】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

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

【註音版】大佛頂首楞嚴經五十陰魔章

楞嚴經五十陰魔章...

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

佛在舍衛國祇洹阿難邠坻阿藍。時佛傷哀諸所有生死之類...

無字寶篋經

無字寶篋經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譯 如是我聞: 一時...

思惟略要法

形疾有三:風、寒、熱病,為患輕微。心有三病,患禍深...

佛說溫室洗浴眾僧經

佛說溫室洗浴眾僧經 後漢安息三藏安世高譯 阿難曰:「...

佛說諸佛經

佛說諸佛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卿傳法大師臣...

佛說文殊師利巡行經

佛說文殊師利巡行經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譯 如是我聞...

金光明懺齋天儀規

一、淨壇: 1、唱誦 瑤天玉露。覺海金波。大千沙界灑...

佛說食施獲五福報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告諸比丘:...

佛說乳光佛經

佛說乳光佛經 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時佛...

佛說海龍王經

佛說海龍王經卷第一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行品第一...

【註音版】玉耶經

玉耶經...

大方廣入如來智德不思議經

大方廣入如來智德不思議經一卷 大唐于闐三藏實叉難陀...

佛說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佛說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唐三藏沙門義淨譯 如是我...

佛說三歸五戒慈心厭離功德經

佛說三歸五戒慈心厭離功德經 失譯人名今附東晉錄 聞如...

【佛教詞典】四律五論

四律與五論之併稱。為律宗之重要典籍。據日僧凝然之八...

【佛教詞典】一城

(譬喻)以城譬小乘之涅槃。法華經化城喻品曰:以方便...

練氣功後經常出現幻覺幻聽該怎麼辦

問: 我爸爸十多年前練氣功後經常出現幻覺幻聽,神智...

這種人都是要墮到餓鬼道裡去的

中國傳統文化認為:人者,寄也,所謂人生如寄,寄生在...

姐姐虔誦觀音聖號,度弟弟過生死劫難

二〇一八年七月二十日晚九點半,弟媳來電急告弟弟突然...

智者大師開示的十個懺法

智者大師在講這個修習止觀的方法,分成了十科,第一科...

信佛後事情不順,這是怎麼回事

問: 我看見不少佛友,他們信佛、念佛,但是還有很多...

「南無阿彌陀佛」之聲

您聽過回聲嗎?有一種迴音壁,弧形的,兩端相距有幾百...

淨土行人不可忽視的熏習力量

《大智度論》裡談到這麼一位國王,是虔誠的優婆塞,也...

過去造了很多惡業,怎樣消除這些恐懼

我們過去造了很多很多的惡業,想想因果不虛的,如果一...

聖嚴法師《知苦、體驗苦、不以為苦》

佛法對苦有相當多的闡述,它將人生分為生、老、病、死...

念佛時有兩點要注意

我們在念佛的時候,有二點要注意:一個是你能念的心,...

留三分餘地於人

知人不必言盡,留三分餘地於人,留些口德於己; 責人...

這世界最初是怎麼開始的

問: 弟子有個問題迄今一直不能找到滿意的答案,就是六...

【視頻】《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悟勝法師恭讀

《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悟勝法師恭讀

【視頻】佛說療痔病經+療痔病咒108遍

佛說療痔病經+療痔病咒108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