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四分律卷第五十六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四分律卷第五十六(第四分之七)

姚秦罽賓三藏佛陀耶舍共竺佛念等譯

調部之二

時有差摩比丘尼,有檀越家,彼弟子往其家,語檀越言:「阿姨差摩須五斗胡麻子。」檀越言:「可得耳!」即與之。彼弟子得胡麻便自食。後於異時,差摩比丘尼晨朝著衣持缽,往檀越家敷座而坐。檀越問:「胡麻子美不?」彼答言:「何等胡麻?」檀越即具說本末。差摩比丘尼還,語彼弟子比丘尼言:「汝盜我五斗胡麻。」弟子答言:「我不盜,以親厚意取。」疑,佛問言:「汝以何心?」答言:「親厚意取。」佛言:「無犯。而不應非親厚意作親厚意取,以妄語故得波逸提。」

時差摩比丘尼有檀越家,其弟子往其家語言:「阿姨差摩須三種藥粥。」彼言:「可得耳!」即便與,彼得便自食。後時差摩比丘尼,晨朝著衣持缽,往其家敷座而坐。檀越問:「阿姨!三種藥粥美不?」彼即言:「何等三種藥粥?」檀越即具為說本末。差摩還語彼比丘尼弟子言:「汝盜我三種藥粥。」彼答言:「我不盜,以親厚意取。」彼疑,佛問言:「汝以何心取?」答言:「親厚意取。」佛言:「無犯。而不應非親厚作親厚意取,以妄語故得波逸提。」

時有比丘,取和尚佉闍尼分,和尚語言:「汝食我分,犯盜。」答言:「我不盜,親厚意取。」彼疑,佛問言:「汝以何心?」答言:「親厚意取。」佛言:「無犯,而不應非親厚意作親厚意取。」

時有比丘,陶師為檀越。檀越語言:「大德須器便見語。」彼答言:「可爾。」其檀越起去還家,更有異人來至賣器處賣器。後時比丘須瓶,即取他瓶持去。彼語比丘言:「大德莫持我瓶去。」比丘言:「此是某甲瓶,某甲先語我言:『若須器便取。』是故我取。」彼言:「此非某甲瓶。」比丘即放瓶而去,疑,佛問言:「汝以何心?」即具說因緣,佛言:「無犯,而不應不問主而取。」

時有比丘,沽酒家為檀越。檀越語比丘言:「大德若須甑者取。」答言:「可爾。」時檀越即還家,更有異人在沽酒處住。後比丘須甑來取去,彼語言:「大德莫持我甑去。」比丘言:「此是某甲甑,某甲先見語:『須甑便取。』是故取耳。」彼言:「此非某甲甑。」比丘放甑而去,疑,佛問言:「汝以何心?」具答因緣,佛言:「不犯。而不應不問主而取他物。」

時有比丘,估客為檀越,語言:「大德!若有所須便取。」答言:「可爾。」彼估客還家,後更有異人在此處賣物。後比丘須米,即取米持去。彼語言:「大德!莫持我米去」。比丘言:「此是某甲米,先語我言:『若有所須便取。』是故我取。」彼言:「此非某甲米。」比丘即置米而去,疑,佛問言:「汝以何心?」具答因緣,佛言:「無犯。而不應不問主而取。」

時有賣衣人為檀越,檀越語言:「大德須衣便取。」答言:「可爾。」彼檀越命過,有兒在。比丘須衣,即取衣持去。彼言:「大德!莫持我衣去。」比丘言:「是某甲衣,先語我言:『須衣便取。』」彼答言:「某甲已死。」比丘放衣而去,疑,佛問言:「汝以何心?」具答因緣,佛言:「無犯。而不應不問主而取。」

爾時世尊在毘舍離。有不信樂離奢,以弊物裹五錢,置糞聚間,遣人微伺,若見取者將來。時糞掃衣比丘見,謂是糞掃衣,即取著囊中。時彼使人見已語言:「某甲離奢喚。」比丘答言:「去。」去至離奢所,離奢問言:「大德應捉錢寶不?」比丘答言:「不應。」「汝何故取耶?」答言:「我不取。」彼言:「出看之。」彼即從囊中出示。此比丘慚愧,餘比丘亦爾,以此因緣具白世尊,世尊言:「諸比丘善聽!若有比丘欲取如是糞掃衣者,應以左足指躡、右足指牽解看,若有不淨出之,淨者持去。」

爾時世尊在舍衛國。迦留陀夷與六群比丘在阿夷婆提河中浴。迦留陀夷先出岸上,錯著六群比丘衣去。六群比丘後出,河岸上不見己衣,見迦留陀夷衣,便言:「彼犯盜,取我等衣。」即不於現前作滅擯。時迦留陀夷聞之生疑,往世尊所,頭面禮足卻坐一面,以此因緣具白世尊。世尊問言:「汝以何心?」答言:「謂是己衣,不以盜心。」佛言:「無犯。而不應不看衣便著,亦不應不現前作呵責、若擯、若依止、若遮不至白衣家、若舉、若滅擯羯磨。若作不成,得突吉羅。」

爾時有比丘得風飄衣,彼疑,佛問言:「汝以何心取?」答言:「以糞掃衣,不以盜心取。」佛言:「無犯,不應取風飄及糞掃衣。」

爾時有居士,浣衣已著牆上曬,糞掃衣比丘見,謂是糞掃衣,即持去。時居士見語言:「大德!莫持我衣去。」比丘言:「我謂是糞掃衣。」即放衣而去,疑,佛問言:「汝以何心取?」答言:「糞掃衣取。」佛言:「無犯,而不應於牆上、若籬上、若塹中取糞掃衣。」

時有居士,浣衣已著篅上曬。有一六群比丘,盜心持去。彼疑,佛言:「波羅夷。」

時有眾多賊,出舍衛城,去祇桓不遠晝日飲酒。日入已,餘酒舉著樹間,入舍衛城。時六群比丘出祇桓,盜心取飲,疑,佛言:「汝波羅夷。」

時有乞食比丘,晨朝著衣持缽往檀越家,遇天瀑雨,水飄種種脂,彼念言:「此不求而得,可以為藥。」即取服之,疑,佛問言:「汝以何心?」答言:「糞掃取,非盜心。」佛言:「無犯。不應取水中糞掃物,不受而服,波逸提。」

時比丘有檀越家,有異比丘語言:「我欲往汝檀越家,何所說耶?」答言:「隨汝說。」彼比丘須五十兩石蜜,至檀越家語言:「某甲比丘須五十兩石蜜。」檀越言:「可得。」即與之。此比丘得便自食,不與彼比丘。後異時,彼比丘往詣檀越家,檀越語言:「大德!石蜜好不?」比丘問言:「何等石蜜?為誰石蜜?」檀越即具答本末。彼比丘還語此比丘言:「汝犯盜,取我石蜜。」彼答言:「我不犯盜,汝語我言:『隨汝說。』」諸比丘白佛,佛言:「不應作如是語,應說言說是語是。」

時有比丘盜他輦,彼疑,佛言:「波羅夷。」

時有比丘盜他薪,疑,佛言:「直五錢,波羅夷。」

爾時畢陵伽婆蹉有檀越,檀越有二小兒,黠了不畏人。畢陵伽婆蹉至家時,小兒便抱腳婉轉戲。後異時,此二小兒為賊偷去。時畢陵伽婆蹉,晨朝著衣持缽,至檀越家敷座而坐。小兒父母向涕泣流淚言:「小兒為賊偷去。若今在者,當來捉大德腳戲。」即答言:「可於屋內處處求覓。」彼父母求覓不得。時畢陵伽婆蹉還,至寺內入房中,思惟入定念在於身,以清淨過人天眼見小兒,賊偷在恆水中乘船而去。見已譬如人屈申臂頃,從寺內沒至恆水賊船中立。時小兒見即歡喜來抱腳,婆蹉即以神足合小兒持來著閣上房中,至檀越所數座而坐。時父母涕泣而言:「若我兒在者,今當抱大德腳戲。」答言:「可於閣上房中覓。」彼言:「已求覓不得。」畢陵伽婆蹉言:「但更覓。」彼即更於閣上房中覓得。時兒父母大歡喜言:「我兒為賊所偷,而今畢陵伽婆蹉為我將來。」時諸比丘聞,中有少欲知足、行頭陀、樂學戒、知慚愧者,嫌責畢陵伽婆蹉言:「云何賊偷他兒去,而奪來耶?」畢陵伽婆蹉聞已疑,往佛所頭面禮足,卻坐一面,以此因緣具白世尊。世尊知而故問:「汝以何心取?」答言:「慈心取,無有盜意。」佛言:「無犯。而不應作如是事。」

爾時有比丘字高勝,有檀越家,檀越病,比丘來問訊。彼有二小兒黠了,時檀越示寶藏已,語此比丘處所語言:「此二小兒長大已,若勝者示此寶處。」於是便命過。時高勝比丘,後看此二兒勝者,即示寶處。時一小兒涕泣來至寺內,語阿難言:「大德!看此高勝比丘,以我父遺財二人分,併與一人。」時阿難語高勝比丘言:「汝云何以他父遺財二人分與一人耶?高勝汝可去,不應與汝同布薩。」時阿難經六布薩不與共同。時高勝比丘與羅睺羅為伴黨。時羅睺羅,晨朝著衣持缽,至迦維羅衛國捨夷婦女、拘梨婦女語如是言:「汝曹可將男女著阿難前,若小兒啼。阿難當言:『將小兒去。』汝等當語如是言:『我等不能將小兒去,乃至阿難當聽高勝比丘語。』」時諸婦女遣羅睺羅去,將男女著阿難前。時小兒啼,阿難言:「將小兒去。」時諸女人言:「我等不能將小兒去,乃至受高勝比丘語。」阿難慈心即言:「高勝汝事云何?」高勝即為具說因緣,阿難言:「汝去!乃至不犯突吉羅。」

爾時世尊在毘舍離。優波離從坐起,偏露右肩、右膝著地,合掌白佛言:「大德!諸比丘在婆裘河邊作不淨觀,厭身自殺,是犯不?」佛言:「初未制戒,無犯。」「人作人想,是犯不?」佛言:「波羅夷。」「人疑,是犯不?」佛言:「偷蘭遮。」「人作非人想,是犯不?」佛言:「偷蘭遮。」「非人人想,是犯不?」佛言:「偷蘭遮。」「非人疑,是犯不?」佛言:「偷蘭遮。」「大德!若作女想斷男命,是犯不?」佛言:「波羅夷。」「大德!若作男想斷女命,是犯不?」佛言:「波羅夷。」「若作此女想而斷彼女命,是犯不?」佛言:「波羅夷。」「大德!若作此男想斷彼男命,是犯不?」佛言:「波羅夷。」「若求覓持刀人,是犯不?」佛言:「若斷命,犯。」

爾時有比丘,檀越家病往問訊。彼檀越婦顏容端正,比丘見已欲心繫著,比丘語言:「可共我作如是事。」其婦言:「大德!莫作是語,我夫存在,不欲作如是惡事。」比丘即向其夫嘆死快,彼夫即死,疑,佛問言:「汝以何心?」答言:「殺心。」佛言:「波羅夷。」

時有比丘,檀越病往問訊。檀越婦端正,比丘見已欲心繫著,語言:「可共我作如是事。」其婦言:「我夫存在,不欲作如是事。」比丘即與彼夫藥令死,疑,佛問言:「汝以何心?」答言:「以殺心。」佛言:「波羅夷。」

時有比丘,檀越病往問訊。檀越婦端正,比丘見已欲心繫著,語言:「共我作如是事。」其婦言:「我夫存在,不欲作如是事。」比丘即與其夫吐下藥令斷命,疑,佛問言:「汝以何心?」答言:「殺心。」佛言:「波羅夷。」

時有比丘,檀越病往問訊。檀越婦端正,比丘見已欲心繫著,語言:「共我作如是事。」其婦言:「我夫存在,不欲作如是事。」比丘即與非所應食令斷命,疑,佛問言:「汝以何心?」答言:「以殺心。」佛言:「波羅夷。」

時有比丘,檀越病往問訊。檀越婦端正,比丘見已欲心繫著,語言:「共我作如是事。」其婦言:「我夫存在,不欲作如是事。」比丘即與其夫非藥令斷命,疑,佛問言:「汝以何心?」答言:「殺心。」佛言:「波羅夷。」

時有比丘,檀越病往問訊。比丘形貌端正,其婦見欲心繫意於比丘所,語言:「大德!可共我作如是事。」比丘答言:「大姊!莫作是語,我所不應;汝夫存在,云何作如是惡事?」其婦作如是言:「我夫未死之間,不得與共和合。」即與其夫藥令斷命。夫既死已,語比丘言:「我夫已死,可共我作如是事。」比丘言:「大姊!莫作如是語,我所不應。」彼婦語言:「我為汝故斷夫命。云何不作如是事?」比丘聞之生疑,白佛,佛問言:「汝以何心?」即具說因緣,佛言:「無犯。吐下藥非所應食,非藥亦如是。」

時有婦人,夫行不在,他邊得娠,即往家常所供養比丘所,語言:「我夫不在,他邊得娠,與我藥墮之。」比丘即咒食與之令食,彼得墮胎。比丘疑,佛問言:「汝以何心?」答言:「殺心。」佛言:「波羅夷。」

時有婦人,夫行不在,他邊得娠,即往家常所供養比丘所,語言:「大德!我夫行不在,他邊得娠,與我藥墮之。」比丘即咒藥與令胎墮。比丘疑,佛問言:「汝以何心?」答言:「殺心。」佛言:「波羅夷。咒細末藥、咒華鬘、咒熏香衣服、咒胎亦如是,一切波羅夷。」

時有婦人,夫行不在,他邊得娠,往常所供養比丘尼所,語言:「阿姨!我夫行不在,他邊得娠,與我藥墮之。」比丘尼言:「大姊!我不解藥,汝來與汝按腹。」即為按之令胎墮。疑,佛問言:「汝以何心?」答言:「殺心。」佛言:「波羅夷。」

時有婦人,夫行不在,他邊得娠,往常所供養比丘尼所,語言:「阿夷!我夫行不在,他邊得娠,與我藥墮之。」比丘尼言:「我不解藥,來為汝嚙之。」即當胎處嚙令墮。疑,佛問言:「汝以何心?」答言:「以殺心。」佛言:「波羅夷。」

時有婦人,夫行不在,他邊得娠,往常供養比丘所,語言:「大德!我夫行不在,他邊得娠,與我藥墮之。」比丘即與過度吐下藥,母死兒活。彼疑,佛言:「母死,無犯;方便欲墮胎,不死,偷蘭遮。」

時有比丘,扶病人起,病者命過。疑,佛言:「無犯。若扶坐命過無犯,若為洗浴時命過無犯,若服藥時命過無犯。」

時有比丘長病,時瞻病者厭患,與非所應食令斷命。疑,佛問言:「汝以何心?」答言:「殺心。」佛言:「波羅夷。」

時有比丘長病,瞻病者厭患,即與非藥令命過。疑,佛問言:「汝以何心?」答言:「殺心。」佛言:「波羅夷。」

時有比丘長病,多有器物,瞻病者貪利,即與非所應食令命過。疑,佛問言:「汝以何心?」答言:「殺心。」佛言:「波羅夷。」

時有比丘長病,多有財物,瞻病者貪利,即與非藥令命過。疑,佛問言:「汝以何心?」答言:「殺心。」佛言:「波羅夷。」

時有比丘,腋下有癰腫,有比丘為按,彼語言:「莫按!莫按!」而故為按之不止,遂便命過。疑,佛問言:「汝以何心?」答言:「不以殺心。」佛言:「無犯。而不應如是強按。」

時有比丘通身腫,有比丘以急躁藥塗之,彼言:「止!止!莫塗,我患熱痛。」彼言:「小忍!當得除差。」塗之不止,遂便命過。疑,佛問言:「汝以何心?」答言:「不以殺心。」佛言:「無犯。而不應如是強塗。」

時有比丘,從蔭中移病比丘至日中,彼病者命過。疑,佛言:「無犯。從日中至蔭處亦無犯。」病者自欲從蔭中至日中、從日中至蔭中,病者命過。彼扶者疑,佛言:「無犯。」若扶病人出屋若入屋,病者命過,疑,佛言:「無犯。病人自欲出屋扶出屋,自欲入屋扶入屋而命過,扶者無犯。扶病人至大便處命過,若扶還屋命過,盡無犯。扶病人至小便處命過,若還屋命過,盡無犯。」

時有比丘患瘧,有比丘強壓上,彼病者言:「莫壓!莫壓!」壓之不已,遂便命過。疑,佛問言:「汝以何心?」答言:「不以殺心。」佛言:「無犯。而不應如是強壓。」

時有比丘病,餘比丘往問訊,撥衣看面,問言:「長老病小差不?」彼言:「莫撥!莫撥!」彼撥之不已,遂便命過。疑,佛問言:「汝以何心?」答言:「不以殺心。」佛言:「無犯。而不應強撥。」

時有眾多比丘,方便遣一人斷彼命,即往斷命。彼疑,佛言:「一切波羅夷。」

時有眾多比丘,方便遣一人斷他命,中有一人疑而不遮,彼便即往斷命。疑,佛言:「一切波羅夷。」

時有眾多比丘方便共斷他命,中有一人疑即遮,而使故往斷命。疑,佛言:「遮者偷蘭遮,不遮者波羅夷。」

時有賊盜取比丘衣缽、針筒、坐具,時比丘即捉賊壓治,遂命過。疑,佛問言:「汝以何心?」答言:「不以殺心。」佛言:「無犯。而不應壓治。」

時有賊盜比丘衣缽、坐具、針筒,比丘捉賊得,內著地窖中,遂命過。彼疑,佛言:「汝以何心?」答言:「不以殺心。」佛言:「無犯。而不應爾。」

時有惡比丘,盜比丘衣缽、坐具、針筒,餘比丘言:「此惡比丘,盜比丘衣缽、坐具、針筒,應捉取與說法語。」即捉取打令熟手,後遂命過。彼疑,佛問言:「汝以何心?」答言:「不以殺心。」佛言:「無犯。而打受大戒人,波逸提。」

時有比丘,共白衣諍,比丘即詣官言。時有大臣,教捉系閉,遂獄中命過。彼疑,佛言:「汝以何心?」答言:「不以殺心。」佛言:「不犯。而言人,突吉羅。」

時有比丘殺獼猴,彼疑我斷人命波羅夷。諸比丘白佛,佛言:「無犯。斷畜生命,波逸提。」

時有比丘,與彼比丘共諍。彼比丘病,此比丘往問訊。餘比丘察之,此比丘與病比丘先有怨,今來問訊必有異。時此比丘即與病者非藥,命過。疑,佛問言:「汝以何心?」答言:「殺心。」佛言:「波羅夷。」

時有比丘與比丘諍,彼比丘往人間得病,此比丘言:「汝雖往人間猶不得脫。」即往問訊。餘比丘察之,此比丘先與病比丘有怨,今來問訊必有異。此比丘即與病者非藥,命過。疑,佛問言:「汝以何心?」答言:「殺心。」佛言:「波羅夷。與非食有二種亦如是。」

爾時偷罹難陀比丘尼,晨朝著衣持缽往白衣家,有一小兒在碓屋中睡,偷罹難陀往觸彼步碓杵,杵墮小兒上,即命過。疑,佛問言:「汝以何心?」答言:「不以殺心。」佛言:「無犯。不應觸他碓杵。」

時偷罹難陀比丘尼,晨朝著衣持缽往白衣家,有小兒在碓臼邊眠。偷罹難陀觸他碓臼,臼轉壓殺小兒。疑,佛問言:「汝以何心?」答言:「不以殺心。」佛言:「無犯。而不應觸他碓臼。」

時偷罹難陀比丘尼,晨朝著衣持缽往白衣家,床上有小兒眠,偷罹難陀不看而坐,檀越婦言:「阿姨!莫坐小兒上。」彼不聞便坐,小兒即死。疑,佛問言:「汝以何心?」答言:「不以殺心。」佛言:「無犯。而不應白衣家不看床座而坐。」

爾時舍衛國有檀越,請佛及僧明日食,即於夜辦具種種多美飲食,晨朝往白時至。世尊著衣持缽,與千二百五十比丘俱,至檀越家就座而坐。諸佛常法,眾未集不受飲食。時有晚出家比丘,將兒出家,小食時往餘白衣家,諸比丘問其兒言:「汝父往何處去?乃令世尊待而不食。」彼言:「不知。」比丘語言:「汝往求覓。」彼求覓得之,兒語父言:「往何處來?以待父故,令佛眾僧不得受食。」其父瞋即捉兒,兒自解推父倒地即命過。彼疑,佛問言:「汝以何心?」答言:「不以殺心。」佛言:「無犯。而不應推父。」

時有母捉比丘,比丘自解即推母卻倒地即命過。彼疑,佛問言:「汝以何心?」答言:「不以殺心。」佛言:「無犯。而不應推排母。」

時有父捉比丘,比丘自解推卻父倒地即命過。彼疑,佛問言:「汝以何心?」答言:「不以殺心。」佛言:「無犯。而不應推。兄捉比丘、姊捉比丘、故二捉比丘亦如是。」

時有故二姊,語其妹言:「何不從比丘索衣食?」彼言:「以出家不欲從有所索。」「若示我比丘處,我當為汝索。」彼即示處。彼語比丘言:「汝何不與我姝衣食?」即前捉比丘,比丘推卻自解,彼倒地命過。疑,佛問言:「汝以何心?」答言:「不以殺心。」佛言:「無犯。而不應推。」

時有男女捉比丘,比丘推卻自解,彼倒地命過。疑,佛問言:「汝以何心?」答言:「不以殺心。」佛言:「無犯。而不應推。」

時去比丘尼寺不遠,有男子截手截腳。時比丘尼持蘇毘羅漿去彼不遠而行,彼見已語言:「阿姨!與我漿飲。」比丘尼即與,彼飲便死。疑,佛問言:「汝以何心?」答言:「不以殺心。」佛言:「無犯。」

時去比丘尼寺不遠,有人被截手截腳。比丘尼持水去彼不遠而行,彼見已語言:「阿姨!與我水飲。」即與飲已便死。疑,佛問言:「汝以何心?」答言:「不以殺心。」佛言:「無犯。」

時去比丘尼寺不遠,有人被截手截腳。有比丘尼持蘇毘羅去彼不遠而行,彼見已語言:「阿姨!我須蘇毘羅洗瘡,或得小差。」即與令洗,洗已便死。疑,佛問言:「汝以何心?」答言:「不以殺心。」佛言:「無犯。而不應與洗。持水洗亦如是。」時去比丘尼寺不遠,有人被截手腳。有比丘尼持蘇毘羅去彼不遠而行,比丘尼作是念:「若以蘇毘羅洗彼瘡,或令早死。」即為洗之便死。佛問言:「汝以何心?」答言:「以殺心。」佛言:「波羅夷。持水與洗亦如是。」

爾時有眾多比丘,與六群比丘在耆闍崛山共破木片覆屋。有一六群比丘,捉尖頭木片直當人擲,木入彼身過,即便死。疑,佛問言:「汝以何心?」答言:「不以殺心。」佛言:「無犯。而不應當人直擲木,應橫擲。」

時有經營比丘作新房,誤失石墮比丘上即死。疑,佛問言:「汝以何心?」答言:「不以殺心。」佛言:「無犯。失墼、若木頭、榑拱、屋棟種種材木墮亦如是。」

爾時耆闍崛山,有牧牛人放牛,一六群比丘以石打彼牛角,石迸墮放牛人上即死。疑,佛問言:「汝以何心?」答言:「不以殺心。」佛言:「無犯。打畜生不能變化者突吉羅。」

爾時有比丘,在耆闍崛山中,崩石墮打道行人死。疑,佛問言:「汝以何心?」答言:「不以殺心。」佛言:「無犯。而不應崩石。若有因緣欲取石,當語人避。」

時有比丘欲捨戒墮下業,彼作是念:「我不應已於佛法中出家作如是惡事。」即往摩頭山頂,自投身墮斫竹人上,比丘活、彼人死。疑,佛言:「彼人死無犯,方便欲自殺偷蘭遮。」

時有比丘欲休道墮下業,作如是念:「我於佛法中出家,不應作如是惡事。」彼上波羅呵那山頂,自投身墮斫竹人上,彼死、比丘活。疑,佛言:「彼人死無犯,方便欲自殺偷蘭遮。」

時有比丘,持蘇毘羅漿去塚不遠而行,尖標頭人語言:「與我此漿飲。」比丘即與,飲已便死。疑,佛問言:「汝以何心?」答言:「不以殺心。」佛言:「無犯。」

時有比丘持水去塚不遠而行,尖標頭人言:「與我水飲。」即與,飲已便死。疑,佛言:「無犯。」

時有顛狂比丘,殺人後還醒了,疑,佛言:「無犯。若心錯亂、為苦痛所惱,一切無犯。」

爾時世尊在毘舍離。時優波離從坐起,偏露右肩、右膝著地,合掌白世尊言:「大德!婆裘河邊比丘,為食故,不真實、非己有,於白衣前自嘆說得上人法,是犯不?」佛言:「初未制戒,無犯。」

時有比丘,增上慢自記,後精勤不懈,證增上勝法。彼作是念:「世尊為諸比丘制戒,若比丘不自知,自稱得上人法,我知是見是。後於異時,若問、若不問為求清淨故,作是言:『我不知不見而言知見,虛誑妄語。』比丘波羅夷不共住。我以增上慢自記,後精勤不懈,得增上勝法,我當云何?」即以因緣具向同意比丘說:「善哉長老!為我白世尊。隨世尊教我當修行。」諸比丘往詣佛所,頭面禮足卻坐一面,以此因緣具白世尊。世尊爾時以此因緣集比丘僧,而為隨順說法,無數方便讚歎頭陀端嚴、少欲知足、樂於出離,告諸比丘:「增上慢無犯。」諸比丘白佛言:「大德!若於不能變化畜生前,自稱得上人法,是犯不?」佛言:「突吉羅。」「大德!人作人想,是犯不?」佛言:「波羅夷。」「人疑,是犯不?」佛言:「偷蘭遮。」「人作非人想,是犯不?」佛言:「偷蘭遮。」「非人作人想,是犯不」?佛言:「偷蘭遮。」「非人疑,是犯不?」佛言:「偷蘭遮。」「大德!若男前作女想,是犯不?」佛言:「波羅夷。」「女前作男想,是犯不?」佛言:「波羅夷。」「若於此女前作彼女想,是犯不?」佛言:「若說了了者,波羅夷。若不了了者,偷蘭遮。」「於此男前作彼男想,是犯不?」佛言:「若說而了了者,波羅夷。說而不了了者,偷蘭遮。若手印、若使、若書、若現相,令了了知者,波羅夷。不了了知者,偷蘭遮。」「大德!若於天、龍、阿修羅、犍闥婆、夜叉、餓鬼、畜生能變化者前,自稱得上人法,是犯不?」佛言:「說而了了者,偷蘭遮。不了了者,突吉羅。手印、使書、現相令了了知,偷蘭遮。不了了者,突吉羅。」

時有比丘,人前自稱言得上人法。疑,佛言:「說而了了者,波羅夷。不了了者,偷蘭遮。欲向此說乃向彼說,一切波羅夷。」

時有眾多比丘於拘薩羅國遊行。時有信樂能相婆羅門見已,作如是言:「大德阿羅漢來!」比丘問言:「汝何所說耶?」答言:「大德應受飲食、衣服、醫藥所須之具。」比丘言:「有是理。」比丘疑,佛言:「無犯。」

時有比丘,自說得根、力、覺、意、禪定、解脫三昧正受,比丘疑,佛言:「波羅夷。」

時有比丘為人說根、力、覺、意、禪定、解脫三昧正受,而不自言得。比丘疑,佛言:「無犯。」

時比丘有檀越,比丘語言:「常為汝說法者是阿羅漢。」檀越即問言:「大德何所說?」便默然。比丘疑,佛言:「不了了,偷蘭遮。」

時比丘有檀越,比丘語言:「數至汝家者是阿羅漢。」檀越即問言:「大德何所說?」便默然。比丘疑,佛言:「不了了,偷蘭遮。」

時比丘有檀越,比丘語言:「數坐汝座者是阿羅漢。」即問言:「大德何所說?」便默然。比丘疑,佛言:「不了了,偷蘭遮。」

時比丘有檀越,比丘語言:「數受汝食者是阿羅漢。」檀越問言:「大德何所說?」彼便默然。疑,佛言:「不了了,偷蘭遮。」

時有檀越語常供養比丘言:「若大德是阿羅漢者脫僧伽梨。」比丘即脫,現相不語。疑,佛言:「偷蘭遮。」

時有檀越語常供養比丘言:「大德若是阿羅漢者著僧伽梨。」比丘即著,現相不語。疑,佛言:「偷蘭遮。」

時有檀越語常所供養比丘言:「大德若是阿羅漢者可坐繩床。」彼即坐,現相不語。疑,佛言:「偷蘭遮。」

時有檀越語常所供養比丘言:「大德若是阿羅漢者起。」彼即起,現相不語。疑,佛言:「偷蘭遮。」

時有檀越問常所供養比丘言:「大德若是阿羅漢上閣屋。」彼即上,現相不語。疑,佛言:「偷蘭遮。」

時有檀越語常所供養比丘言:「大德若是阿羅漢可下。」比丘即下,現相不語。疑,佛言:「偷蘭遮。」

時有比丘有檀越,比丘語言:「數為汝說法者,是佛弟子聲聞。」檀越問言:「大德!何所說?」彼默然。疑,佛言:「不了了,偷蘭遮。數入檀越家,若受坐、若受食亦如是。」時有檀越語常供養比丘言:「若大德是佛弟子聲聞者脫僧伽梨。」即脫,現相不語。疑,佛言:「偷蘭遮。著僧伽梨、若坐、若起、上閣屋、若下亦如是。」

時目連告諸比丘:「業報因緣得神足。」諸比丘言:「目連!汝言:『業報因緣得神足。』無有是處。虛稱得上人法,波羅夷非比丘。」諸比丘白佛,佛言:「有是業報因緣得神足,目連無犯。」

時目連告諸比丘:「業報因緣得天耳、識宿命、知他心、天眼。」諸比丘言:「目連!汝言:『業報因緣得天耳乃至天眼。』無有是處。虛稱得上人法,波羅夷非比丘。」諸比丘白佛,佛言:「有業報因緣得天耳乃至得天眼,目連無犯。」

時目連告諸比丘:「諸長老!有如是眾生從虛空過,聞其身骨相觸聲。」諸比丘語目連言:「大德!汝言:『有如是眾生從虛空過,聞其身骨相觸聲。』無有是處。虛稱得上人法,波羅夷非比丘。」諸比丘白佛,佛言:「有如是眾生,目連無犯。」

爾時目連告諸比丘:「我見有眾生舉身以針為毛,自於其身或出、或入,受苦無量號哭大喚。」時諸比丘語目連言:「汝見有如是眾生,無有是處。虛稱得上人法,波羅夷非比丘。」諸比丘白佛,佛言:「我先亦見如是眾生,而我不說。何以故?恐人不信,其不信者長夜受苦。此眾生於王舍城中憙兩舌鬪亂,以此惡業因緣墮地獄中,經百千萬歲受諸苦痛。以此餘罪因緣受如是形。是故目連無犯。」

爾時目連告諸比丘言:「我見有眾生沒在屎中,受大苦痛號哭大喚。」諸比丘語目連言:「汝自言見有如是眾生沒在屎中,受大苦痛號哭大喚。無有是處。虛稱得上人法,波羅夷非比丘。」諸比丘白佛,佛言:「我先亦見如是眾生,而我不說。何以故?恐人不信,其不信者長夜受苦。此眾生在波羅[木*奈]國,迦葉佛時為婆羅門。時請佛及僧,以屎盛滿槽已,遣人往白時到,語言:『大德!汝可食此飲此,隨意持去。』以此惡業因緣墮泥犁中,百千萬歲受大苦痛,餘罪因緣沒在屎中。是故目連無犯。」

爾時目連告諸比丘:「我見有眾生坐鐵床上,鐵床火出舉身燋然,衣缽、坐具、針筒亦皆燋然。」諸比丘語目連言:「汝見如是眾生受苦如是,無有是處。虛稱得上人法,波羅夷非比丘。」諸比丘白佛,佛言:「我先亦見如是眾生受苦如是,而我不說。何以故?恐人不信,其不信者長夜受苦。此眾生過去世時,在波羅[木*奈]國迦葉佛時惡比丘,以此因緣墮地獄中,百千萬歲受諸苦痛,餘業因緣受此身。是故目連無犯。惡比丘尼、惡式叉摩那、惡沙彌、沙彌尼受苦亦如是。」

爾時目連告諸比丘:「我見有眾生其身熟爛眾蠅封著苦痛大喚。」諸比丘告目連言:「汝見有如是眾生受苦如是,無有是處。虛稱得上人法,波羅夷非比丘。」諸比丘往白佛,佛言:「我先亦見如是眾生,而我不說。何以故?恐人不信,其不信者長夜受苦。此眾生是迦陵伽王第一夫人,以嫉妬故,以熱沸油,第二夫人眠時以灌其頂。以此業報因緣,墮地獄中,百千萬歲受諸苦痛,餘業因緣受此身。是故目連無犯。」

爾時目連告諸比丘:「我見阿修羅宮殿城郭在海底,而水懸其上不入其宮城。」諸比丘語目連言:「汝自言:『阿修羅宮城在海底,四邊及上而無水入。』無有是處。虛稱得上人法,波羅夷非比丘。」諸比丘白佛,佛言:「有如是事,阿修羅宮城四面及上,有四種風持水:住風、持風、不滅風、牢繫風。是故目連無犯。」

爾時目連告諸比丘:「我見有如是眾生,無骨無皮無肉無血,無有不淨亦無疲極,女而不產。」諸比丘言:「目連汝自言:『有如是眾生乃至女而不產。』無有是處。虛稱得上人法,波羅夷非比丘。」諸比丘白佛,佛言:「有如是眾生,目連無犯。」

爾時世尊在王舍城。時大目連告諸比丘言:「諸長老!我入空慧定,聞伊羅婆尼象王入難陀池水聲。」諸比丘言:「大德目連!汝言:『入空慧定聞伊羅婆尼象王入難陀池水聲。』大德!入空慧定而聞音聲,無有是處。虛稱得上人法,波羅夷非比丘。」諸比丘白佛,佛言:「有是定而不清淨,目連無犯。」

時目連告諸比丘言:「我入空慧定,聞八萬四千象入曼陀延池水聲。」時諸比丘語目連:「大德自言:『入空慧定聞彼諸象入曼陀延池水聲。』大德!入空慧定而聞音聲,無有是處。虛稱得上人法,波羅夷非比丘。」時諸比丘往白佛,佛言:「有如是定但不清淨,而目連無犯。」

爾時目連告諸比丘:「我入空慧定,聞彼象王入蘇池水聲。」時諸比丘語目連:「汝自言:『入空慧定聞彼象王入蘇池水聲。』何有入空慧定而有聞聲?無有是處。虛稱得上人法,波羅夷非比丘。」諸比丘白佛,佛言:「有如是定非清淨,目連無犯。識慧定處、無所有慧定處亦如是。」

時目連告諸比丘:「諸長老!北方有池名阿耨達,其水清淨無有垢穢,中有分陀利華如車輪,其根如車軸,折之汁出,色白如乳,其味如蜜。」諸比丘言:「汝自言:『北方有如是池。』無有是處。虛稱得上人法,波羅夷非比丘。」諸比丘白佛,佛言:「北方有如是池,如目連所說。目連無犯。」

時目連告諸比丘:「北方有池名阿耨達,去彼不遠更有一池名曼陀延,縱廣五十由旬,其水清淨無有垢穢,中有金色蓮華,大如車輪。」諸比丘言:「目連!如汝所說有如是池。無有是處。」時大目連以神足力往彼取華,還寺置在屋內,喚諸比丘語言:「北方有池名阿耨達,去池不遠有曼陀延池,中有金色蓮華如車輪。」諸比丘言:「目連!無有是處。虛稱得上人法,波羅夷非比丘。」時目連即還屋,取華示諸比丘語言:「諸長老!此華如實不?」諸比丘復言:「汝是阿羅漢,有神足力,或能化作非真實。虛稱得上人法,波羅夷非比丘。」諸比丘白佛,佛言:「目連所說如實,無犯。」

時目連告諸比丘:「北方有池名阿耨達,水從彼池流來湧出於此。」諸比丘語目連言:「汝說北方有池名阿耨達水從彼流來湧出於此。世尊有如是言:『依本而知彼池水清冷。』而今此水熱沸而垢濁,事不相應。虛稱得上人法,波羅夷非比丘。」諸比丘白佛,佛言:「如目連所說,而此水經過小地獄來湧出王舍城,是故熱沸而垢濁。目連無犯。」

時目連告諸比丘:「此水出處下有池水,清冷水從彼而來。」諸比丘言:「目連!汝作如是語,如世尊所說:『依本而知,此水熱沸下水清冷。』事不相應。虛稱得上人法,波羅夷非比丘。」諸比丘白佛,佛言:「比丘!如目連所說。沸水出處下有池水,清冷無有垢濁。水從彼來,經過小地獄來,湧出王舍城,是故熱沸有垢。目連無犯。」

時拘薩羅國王波斯匿、摩竭王阿闍世,在二國中間共戰。波斯匿王破阿闍世王軍。時大目連告諸比丘:「波斯匿王、阿闍世王,二國中間共戰,波斯匿王勝。」後阿闍世王,復更起軍共戰,阿闍世還得勝。時王舍城告令國內,阿闍世王破波斯匿王。諸比丘語目連言:「汝言:『波斯匿王與阿闍世王共戰,波斯匿王破阿闍世王。』而今摩竭國內告令言:『阿闍世王破波斯匿王。』目連虛稱得上人法,波羅夷非比丘。」諸比丘白佛,佛言:「有如是事,波斯匿王破阿闍世王。阿闍世王后更起軍,破波斯匿王。目連見前不見後,是故目連無犯。阿闍世王與毘舍離共戰亦如是。」

爾時世尊告目連:「汝止!止!不須復說。諸比丘不信汝言。何以故?令諸比丘不信故得多罪。」時世尊告諸比丘:「汝等當信如是阿羅漢比丘有大神力,勿疑不信長夜受苦。」中有比丘,名曰嚴好,告諸比丘言:「諸長老!我憶五百劫事。」諸比丘言:「世尊未曾自說憶五百劫事,而汝自說。虛稱得上人法,波羅夷非比丘。」諸比丘白佛,佛言:「嚴好比丘憶一生事,我憶無數生種種之事,乃至受形相類有所言說皆悉憶之。」佛言:「嚴好比丘無犯。」

爾時世尊在舍衛國。優波離從坐起,偏露右肩、右膝著地,合掌白佛言:「大德!迦留陀夷故弄出不淨,是犯不」?佛言:「最初未制戒,無犯。」

時有比丘散亂心眠,夢中失不淨。於夢中識了,彼作是念:「世尊為比丘制戒,故弄失不淨僧伽婆尸沙。而我散亂心眠,夢中失不淨,自覺憶識,我將無不犯耶?」不知云何?以此因緣具白諸比丘:「善哉長老!為我白佛,若佛有教,我當修行。」時諸比丘往世尊所,頭面禮足以此因緣具白世尊。世尊以此因緣集比丘僧,告言:「散亂心眠有五過失:夢見惡事、諸天不衛護、心不憶法、不系想在明、夢中失不淨;散亂心眠有此五過失。住心而眠有五功德:不見惡夢、諸天衛護、心思樂法、系想在明、不失不淨;如是住心而眠有五事功德。若夢中失,不犯。」時有比丘夢中憶識弄失不淨,彼疑,佛言:「不犯。」

時有比丘邪憶念失不淨,佛言:「不犯。若見美色不觸而失不淨,不犯。」

時有比丘憶念弄失不淨。彼疑,佛言:「僧伽婆尸沙。」

時有比丘憶念弄而不失,疑,佛言:「偷蘭遮。」時有女人捉比丘前,彼動身失不淨,疑,佛言:「僧伽婆尸沙。」

時有女人捉比丘前,不動身失不淨,疑,佛言:「突吉羅。捉比丘後,有二事亦如是。」時有女人執比丘足禮,動身失不淨疑,佛言:「僧伽婆尸沙。」

時有女人執比丘足禮,不動身失不淨,疑,佛言:「突吉羅。」時有女人禮難陀足,難陀多欲失不淨墮女人頭上,時女人慚愧,難陀亦慚愧。諸比丘白佛,佛言:「聽難陀作遮身衣。」

時有比丘行時男根觸衣涅槃僧失不淨,佛言:「不犯。若大小便時失不犯,若冷水若煖水中洗失不犯。」

時有比丘以男根逆水憶想身動失不淨,疑,佛言:「僧伽婆尸沙。」

時有比丘以男根順水憶想身動失不淨,疑,佛言:「僧伽婆尸沙。」

時有比丘以水灑男根憶想身動失不淨,疑,佛言:「僧伽婆尸沙。」

時有比丘男根逆風憶想身動失不淨,疑,佛言:「僧伽婆尸沙。」若順風、若口噓男根憶想身動失不淨,憶想空動身失不淨,疑,佛言:「如是一切僧伽婆尸沙。」

時有母捉比丘兒身不動失不淨,疑,佛言:「突吉羅。姊捉比丘,故二、故私通處、淫女捉比丘亦如是。」

時有比丘憶想骨間弄失不淨,疑,佛言:「偷蘭遮。」

時有比丘,浴室中以細末藥、若泥揩摩身誤觸失不淨,疑,佛言:「不犯。若大喚時、若出力作時失不淨,不犯。」

時有比丘憶想於大小便道中間弄失不淨,疑,佛言:「若作道想、若疑,偷蘭遮;若非道想、不疑,僧伽婆尸沙。如是於股間[月*冓]間、若曲膝、若脇邊、若乳間、若腋下、若耳鼻中、若瘡中、若繩床、木床間、若大小褥間、若枕間、若地、若泥摶間、若君持口中,如是一切若道想、若疑,偷蘭遮;若非道想、不疑,僧伽婆尸沙。」

時有比丘為樂故憶想弄失不淨,疑,佛言:「僧伽婆尸沙。為樂故、為自試故、為福德故、為祠故、為善道故、為施故、為種故、為戲故、為力故、為顏色故,當審定作,一切僧伽婆尸沙。」

四分律卷第五十六

 

上篇:四分律

下篇:四分律比丘戒本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律部目錄

【註音版】大輪金剛陀羅尼

大輪金剛陀羅尼...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600卷)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一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二 大般...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如是我聞:一時,婆伽婆入於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

瑜伽師地論(100卷)

瑜伽師地論卷第一 瑜伽師地論卷第二 瑜伽師地論卷第三...

清淨毗尼方廣經

清淨毘尼方廣經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 如是我聞:...

摩訶僧祇律

(以下僅限出家具戒者觀看) 摩訶僧祇律卷第一(初比丘僧...

大比丘三千威儀

(以下僅限出家具戒者觀看) 大比丘三千威儀卷上 後漢安...

根本說一切有部尼陀那目得迦

(以下僅限出家具戒者觀看) 根本說一切有部尼陀那卷第...

【註音版】佛說轉女身經

佛說轉女身經...

佛果圜悟禪師碧岩錄

碧岩錄序 至聖命脈。列祖大機。換骨靈方。頤神妙術。...

【註音版】觀自在菩薩說普賢陀羅尼經

觀自在菩薩說普賢陀羅尼經...

大乘玄論

大乘玄論卷第一 胡吉藏撰 二諦義有十重。  第一標大...

高麗國普照禪師修心訣

高麗國普照禪師修心訣 三界熱惱,猶如火宅。其忍淹留...

【註音版】佛說轉有經

佛說轉有經...

佛說阿難分別經

佛說阿難分別經 乞伏秦沙門釋法堅譯 阿難白佛言:「有...

【註音版】弘一法師:受八關齋戒法

依《佛說八種長養功德經》錄出...

大威燈光仙人問疑經

大威燈光仙人問疑經 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等譯 如是我聞...

【佛教詞典】迦絺那衣受衣法

亦名:受迦絺那衣法、受功德衣法、受功德衣羯磨 子題:...

【佛教詞典】禪尼

(雜語)女性之出家者。禪為入禪定門之義。尼為梵語示...

學會接受所有的不公平

○ 沒有人會理會你的委屈,沒有人會理會你的無奈。當...

善護口言,切莫落在綺語之中

常常說到口業四種過:惡口罵人、妄語欺騙、兩舌離間、...

走好人生六座橋

人生一瞬,世間百年,酸甜苦辣,百味俱全,經常想到,...

眾生最大的也是最難斷的貪

柏林禪寺在唐朝出過一個偉大的禪師趙州從諗禪師,他的...

三輩往生的因行果報

總結三輩往生的因行果報,可歸納如下幾項特質: 1、三...

往生到極樂後的正報身心相貌

我們看第十七,樂如漏盡願。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所受...

誘人的菜名背後 都有一個殘忍的故事

有一種花鱸魚,耐熱最久。湯鍋裡面正在加熱的時候,它...

念佛蒙佛護念,所以不會著魔,有這麼回事嗎

有人問省庵大師:參禪全靠己力,所以多易著魔。念佛則...

即使都追求到手了,也不過是如幻夢一場

人們所樂愛及追求的,沒有一樣能逃離無常的腐蝕。生命...

妙蓮老和尚《要為後代培福慧》

一、閑來多為不急忙 古人有句話說:病中方知身是苦,...

禪宗講的「不立文字」是什麼意思

關於不立文字的真實含義,六祖大師在《壇經》裡面講得...

毘舍闍鬼喻

從前,有兩個毘舍闍鬼共同擁有一個竹簍、一根木杖和一...

【視頻】早課(蘇州靈岩山寺)

早課(蘇州靈岩山寺)

【視頻】劉德華《心經》

劉德華《心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