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四分律卷第九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四分律卷第九(初分之九)

姚秦罽賓三藏佛陀耶舍共竺佛念等譯

三十捨墮法之四

爾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六群比丘畜缽,好者持、不好者置,如是常營覓好缽,畜缽遂多。時有諸居士詣房觀看,見六群比丘畜多缽,見已皆譏嫌言:「沙門釋子求欲無厭,不知慚愧,外自稱言:『我知正法。』如是何有正法?乃畜爾所多缽,如陶師賣瓦肆處。」諸比丘聞,其中有少欲知足、行頭陀、樂學戒、知慚愧者,嫌責六群比丘言:「云何畜缽,好者受持、不好者便置,常營覓好缽,畜缽遂多?」諸比丘往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以此因緣具白世尊。世尊爾時以此因緣集比丘僧,呵責跋難陀言:「汝所為非,非威儀、非沙門法、非淨行、非隨順行,所不應為。云何畜缽,好者受持、不好者置,常營覓好缽,畜缽遂多?」以無數方便呵責已,告諸比丘:「跋難陀癡人!多種有漏處,最初犯戒。自今已去與比丘結戒,集十句義乃至正法久住,欲說戒者當如是說:若比丘畜長缽,尼薩耆波逸提。」如是世尊與比丘結戒。

時阿難得蘇摩國貴價缽,意欲與大迦葉,以迦葉常畜此國缽故。而迦葉不在,作是念:「世尊與比丘結戒,若比丘畜長缽者尼薩耆波逸提。我今得蘇摩國貴價缽,意欲與大迦葉。然不在,不知云何?」時阿難往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立,白佛言:「世尊!世尊與比丘結戒,若比丘畜長缽者,尼薩耆波逸提。我今得蘇摩國貴價缽,意欲與大迦葉。然不在,不知云何?」佛問阿難:「大迦葉更幾日當還?」阿難白佛言:「卻後十日當還。」時世尊以此因緣集比丘僧,隨順說法,無數方便讚歎頭陀嚴整、少欲知足、樂出離者,告諸比丘:「自今已去聽諸比丘畜長缽至十日。當如是說戒:若比丘畜長缽,不淨施得齊十日。過者,尼薩耆波逸提。」

比丘義如上。

缽者,有六種:鐵缽、蘇摩國缽、烏伽羅國缽、憂伽賒國缽、黑缽、赤缽。大要有二種:鐵缽、泥缽。大者三斗,小者一斗半,此是缽量,如是應持,應作淨施。

若比丘一日得缽,乃至十日得缽,畜至十一日明相出,十日中所得缽,盡尼薩耆波逸提。若比丘一日得缽,二日不得,三日得、四日得,如是乃至十日得缽,至十一日明相出,九日中所得缽,盡尼薩耆波逸提。若比丘一日得缽、二日得,三日不得(如是轉降,乃至十日不得缽,作句亦如上)。若比丘一日得缽,二日、三日不得,四日得,乃至十日得缽,至十一日明相出,八日中所得缽,盡尼薩耆。若比丘一日得缽、二日得缽,三日、四日不得,五日得缽(如是轉降,乃至九日、十日不得缽,作句亦如上)。若比丘一日得缽,二日、三日、四日不得缽,五日得缽,乃至十日得缽,至十一日明相出,七日中所得缽,盡尼薩耆。若比丘一日得缽、二日得缽,三日、四日、五日不得缽(如是轉降,乃至八日、九日、十日不得缽,作句亦如上)。若比丘一日得缽,二日、三日、四日、五日不得缽,六日得缽,乃至十日得缽,十一日明相出,六日中所得缽,盡尼薩耆。若比丘一日得缽、二日得,三日、四日、五日、六日不得缽(如是轉降,乃至七日、八日、九日、十日不得缽,作句亦如上)。若比丘一日得缽,二日、三日、四日、五日、六日不得缽,七日得缽,乃至十日得缽,至十一日明相出,五日中所得缽,盡尼薩耆。若比丘一日得缽、二日得,三日、四日、五日、六日、七日不得缽,八日得缽(如是轉降,乃至六日、七日、八日、九日、十日不得缽,作句亦如上)。若比丘一日得缽,二日、三日、四日、五日、六日、七日不得缽,八日得缽,乃至十日得缽,至十一日明相出,四日中所得缽,盡尼薩耆。若比丘一日得缽、二日得,三日、四日、五日、六日、七日、八日不得缽(如是轉降,乃至五日、六日、七日、八日、九日、十日不得缽,作句亦如是)。若比丘一日得缽,二日、三日、四日、五日、六日、七日、八日不得缽,九日、十日得缽,三日中所得缽,至十一日明相出,盡尼薩耆。若比丘一日得缽、二日得缽,三日、四日、五日、六日、七日、八日、九日不得缽(如是轉降,乃至四日、五日、六日、七日、八日、九日、十日不得缽,作句亦如上)。若比丘一日得缽,二日、三日、四日、五日、六日、七日、八日、九日不得缽,十日得缽,十一日明相出,二日中所得缽,盡尼薩耆。若比丘一日得缽、二日得,三日、四日、五日、六日、七日、八日、九日、十日不得缽(如是轉降,乃至三日、四日、五日、六日、七日、八日、九日、十日不得缽,作句亦如上)。若比丘一日得缽,二日、三日、四日、五日、六日、七日、八日、九日、十日不得缽,十一日明相出,一日中所得缽,尼薩耆。若比丘一日得缽不淨施,二日得缽淨施,三日得缽乃至十日得缽不淨施,至十一日明相出,九日中所得缽,盡尼薩耆。若比丘一日得缽、二日得缽不淨施,三日得缽淨施,四日得缽不淨施(如是轉降,乃至十日得缽不淨施、淨施,作句亦如上)。如是遣與人(句亦如上)、若失(句亦如上)、若故壞(句亦如上)、若作非缽(句亦如上)、若作親友意取、(句亦如上)、若忘去(句亦如上),盡尼薩耆。

若犯尼薩耆,缽不捨更貿餘缽,一尼薩耆波逸提、一突吉羅。此尼薩耆缽當捨與僧、若眾多人、若一人,不得別眾捨。若捨不成捨,突吉羅。捨時應往僧中,偏露右肩、脫革屣、向上座禮、右膝著地,合掌作如是白:「大德僧聽!我某甲比丘,畜長缽過十日,犯捨墮,今捨與僧。」彼捨已當懺悔。前受懺人當作如是白:「大德僧聽!此某甲比丘,畜長缽過十日,犯捨墮,今捨與僧。若僧時到僧忍聽,我受此某甲比丘懺。白如是。」如是白已受彼懺,當語彼比丘言:「自責汝心。」比丘報言:「爾。」僧即應還彼比丘缽,白二羯磨應如是與。眾中當差堪能羯磨人如上,作如是白:「大德僧聽!此某甲比丘,畜長缽過十日,犯捨墮,今捨與僧。若僧時到僧忍聽,還此某甲比丘缽。白如是。」「大德僧聽!此某甲比丘,畜長缽過十日,犯捨墮,今捨與僧。僧今還此某甲比丘缽。誰諸長老忍僧還此某甲比丘缽者默然,誰不忍者說。」「僧已忍還此某甲比丘缽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若僧中捨缽竟,不還者,突吉羅。若有人教言:「莫還。」者,突吉羅。若轉淨施、若遣與人、若故壞、若作非缽、若數數用,一切突吉羅。

比丘尼,尼薩耆波逸提;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突吉羅。是謂為犯。

不犯者,十日內若淨施、若遣與人、若劫奪想、若失想、若破想、漂想,不犯。若奪缽、若失缽、若燒缽、若漂缽,取用、若他與用,若受寄缽比丘死、若遠行、若休道、若被賊、若遇惡獸所害、若為水所漂不遣與人,不犯。

不犯者,最初未制戒,癡狂、心亂、痛惱所纏。(二十一竟)

爾時世尊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跋難陀釋子缽破,入舍衛城語居士言:「知不?我缽破,汝為我辦之。」時彼居士即市缽與。復至餘居士家言:「我缽破,汝為我辦之。」彼諸居士即復市缽與。彼破一缽,求眾多缽畜。時諸居士於異時共一處集。有一居士語諸居士言:「我今獲福無量!」諸居士問:「云何獲福無量?」答言:「尊者跋難陀缽破,我買缽與,是故獲福無量。」諸居士各各自言:「我等亦得福無量。」餘居士問言:「汝何因緣得福無量?」諸居士答言:「跋難陀缽破,我等亦市缽與之。」諸居士皆譏嫌言:「沙門釋子不知慚愧、求欲無厭,外自稱言:『我知正法。』如是何有正法?破一缽求眾多缽畜。檀越雖施無厭,而受者應知足。」諸比丘聞,其中有少欲知足、行頭陀、樂學戒、知慚愧者,嫌責跋難陀釋子言:「云何汝破一缽求眾多缽畜?」諸比丘往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以此因緣具白世尊。世尊爾時集諸比丘,呵責跋難陀釋子:「汝所為非,非威儀、非沙門法、非淨行、非隨順行,所不應為。云何破一缽而求多缽畜?」世尊以無數方便呵責已,告諸比丘:「此跋難陀癡人!多種有漏處,最初犯戒。自今已去與比丘結戒,集十句義乃至正法久住,欲說戒者當如是說:若比丘畜缽減五綴不漏,更求新缽,為好故,尼薩耆波逸提。彼比丘應往僧中捨,展轉取最下缽與之令持,乃至破應持,此是時。」

比丘義如上。

五綴者,相去兩指間一綴。

若比丘缽破減五綴不漏,更求新缽,尼薩耆波逸提。若滿五綴不漏,更求新缽者,突吉羅。此尼薩耆應捨與僧,是中捨者,於此住處僧中捨。應往僧中,偏露右肩、脫革屣、向上座禮、右膝著地,合掌作如是白:「大德僧聽!我某甲比丘,缽破減五綴不漏,更求新缽,犯捨墮,今捨與僧。」捨已當懺悔。前受懺人當作白:「大德僧聽!此某甲比丘,缽破減五綴不漏,更求新缽,犯捨墮,今捨與僧。若僧時到僧忍聽,我受此某甲比丘懺。白如是。」如是白已受彼懺,當語彼人言:「自責汝心。」彼比丘答言:「爾。」此比丘缽若貴價好者應留置,取最下不如者與之。應作白二羯磨,應如是與。僧中當差堪能羯磨人如上,作如是白:「大德僧聽!此某甲比丘,缽破減五綴不漏,更求新缽,犯捨墮,今捨與僧。若僧時到僧忍聽,與此某甲比丘缽。白如是。」「大德僧聽!此某甲比丘,缽破減五綴不漏,更求新缽,犯捨墮,今捨與僧。僧今與此某甲比丘缽。誰諸長老忍僧與此某甲比丘缽者默然,誰不忍者說。」「僧已忍與此某甲比丘缽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彼比丘缽應作白已問僧,作如是白:「大德僧聽!若僧時到僧忍聽,以此缽次第問上座。白如是。」作此白已,當持與上座。若上座欲取此缽,與之。應取上座缽與次座。若與彼比丘,彼比丘應取,不應護眾僧故不取,亦不應以此因緣受持最下缽,若受,突吉羅。若第二上座取此缽,應取第二上座缽與第三上座,若與彼比丘,彼比丘應受,不應護眾僧故不受,不應以此因緣受最下缽,若受,突吉羅。如是展轉乃至下座,若持此比丘缽還此比丘。若持最下座缽與,與時應作白二羯磨,應如是與。僧中應差堪能羯磨人如上,作如是白:「大德僧聽!若僧時到僧忍聽,僧今以此最下座缽,與某甲比丘受持乃至破。白如是。」「大德僧聽!僧今以此最下座缽,與某甲比丘受持乃至破。誰諸長老忍僧與此比丘缽者默然,誰不忍者說。」「僧已忍與此比丘缽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彼比丘守護此缽,不得著瓦石落處、不得著倚杖下及著倚刀下、不得著懸物下、不得著道中、不得著石上、不得著果樹下、不得著不平地。比丘不得一手捉兩缽,除指隔中央。不得一手捉兩缽開戶,除用心。不得著戶閾內戶扉下,不得持缽著繩床木床下,除暫著。不得著繩床木床間,不得著繩床木床角頭,除暫著。不得立蕩缽乃至足令缽破。彼比丘不應故壞缽、不應故令失。若故壞,不應作非缽用。

僧中捨缽竟,不還者,突吉羅。若教莫還者,突吉羅。若作淨施、若遣與人、若故失、若故壞、若作非缽用、若數數用,一切突吉羅。

比丘尼,尼薩耆波逸提;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突吉羅。是謂為犯。

不犯者,五綴漏、若減五綴漏,更求新缽。若從親裡索、若從出家人索、若為他索、他為己索、若不求而得、若施僧缽時當次得、若自有價得買畜,一切不犯。

不犯者,最初未制戒,癡狂、心亂、痛惱所纏。(二十二竟)

◎爾時世尊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跋難陀釋子欲縫僧伽梨,入城至諸居士家語言:「汝今知不?我欲縫僧伽梨,須線。」居士即與線。復往餘居士家語言:「我欲縫僧伽梨,須線。」如是處處乞,得線遂多。彼作是念言:「我可更餘時異處索線縫僧伽梨。比丘衣服難得,應辦三衣,我今寧可持此線使織師織作三衣。」即持線往與織師,彼手自作繀自看織。諸居士見已譏嫌言:「汝等觀此跋難陀釋子,乃手自作繀、自看織師織作三衣。」諸比丘聞,其中有少欲知足、行頭陀、樂學戒、知慚愧者,嫌責跋難陀:「云何多求線使織師織作三衣,手自作繀、自看織師織作耶?」諸比丘往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以此因緣具白世尊。世尊爾時以此因緣集比丘僧,呵責跋難陀:「汝所為非,非威儀、非沙門法、非淨行、非隨順行,所不應為。云何多求線、手自作繀、自看織師織作三衣?」世尊以無數方便呵責已,告諸比丘:「此癡人!多種有漏處,最初犯戒。自今已去與比丘結戒,集十句義乃至正法久住,欲說戒者當如是說:若比丘自乞縷線,使非親裡織師織作衣者,尼薩耆波逸提。」

比丘義如上。

自乞者,在在處處自乞。

縷線者,有十種,如上十種衣縷線也。

織師非親裡,與線者非親裡,非親裡者犯。織師非親裡,與線者或親裡、或非親裡,非親裡者犯。織師非親裡,與線者是親裡,非親裡者犯。或織師是親裡、或非親裡,與線者非親裡,非親裡者犯。或織師是親裡、或非親裡,與線者或親裡、或非親裡,非親裡者犯。或織師是親裡、或非親裡,與線者是親裡,非親裡者犯。織師是親裡,與線者非親裡,非親裡者犯。織師是親裡,與線者或親裡、或非親裡,非親裡者犯。

若比丘自乞線,使織師織作衣者,犯捨墮。若看織、若自織、若自作繀者,盡突吉羅。

此尼薩耆應捨與僧、若眾多人、若一人,不得別眾捨。若捨不成捨,突吉羅。捨時應往僧中,偏露右肩、脫革屣、向上座禮、右膝著地,合掌作如是白:「大德僧聽!我某甲比丘,自多乞縷線,使織師織作衣,犯捨墮,今捨與僧。」捨已懺悔。前受懺人當作如是白:「大德僧聽!此某甲比丘,自多求線使織師織作衣,犯捨墮。今捨與僧。若僧時到僧忍聽,我受此比丘懺。白如是。」白已當受懺,應語彼比丘言:「自責汝心。」比丘答言:「爾。」僧即應還此比丘衣,作白二羯磨,應如是與。眾中當差堪能羯磨人如上,作如是白:「大德僧聽!此某甲比丘,多求線使非親裡織師織作衣,犯捨墮。今捨與僧。若僧時到僧忍聽,僧今還此比丘衣。白如是。」「大德僧聽!此某甲比丘,多求線使非親裡織師織作衣,犯捨墮。今捨與僧。僧今還此某甲比丘衣。誰諸長老忍僧還此某甲比丘衣者默然,誰不忍者說。」「僧已忍還彼某甲比丘衣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僧中捨衣竟,不還者,突吉羅。若有人教言:「莫還。」者,突吉羅。若轉作淨施、若遣與人、若自作三衣、若作波利迦羅衣、若壞、若燒、若作非衣、若數數著,一切突吉羅。

比丘尼,尼薩耆波逸提;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突吉羅。是謂為犯。

不犯者,織師是親裡,與線者是親裡,若自織作缽囊、革屣囊、針氈,若作禪帶、若作腰帶、若作帽、若作[袖-由+未]、若作攝熱巾、裹革屣巾,無犯。

無犯者,最初未制戒,癡狂、心亂、痛惱所纏。(二十三竟)

爾時世尊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舍衛城中有一居士,是跋難陀釋子親友知識,出好線令織師織作如是如是衣,與跋難陀釋子。彼與織師線已往餘村。時彼織師來至僧伽藍中,語跋難陀釋子言:「大德!未曾有,是福德人。」問言:「以何事知我是福德人?」答言:「某甲居士持此線見與,言:『跋難陀釋子是我親友知識,為我織作如是如是衣與。』以是故知大德是福德人。」復問:「實爾不耶?」織師報言:「實爾。」跋難陀言:「若欲與我織衣者,廣大極好,堅緻織使任我受持。若不任我受持者,是所不須。」織師報言:「如大德所說,此線少,不得成衣。」跋難陀語言:「汝但織,我當更求線足之。」時跋難陀晨朝著衣持缽,至居士家就座而坐,語居士婦言:「居士先持線與織師為我作衣,今線少不足。」時居士婦即持線箱置前,語言:「隨意多少取。」時跋難陀即恣意擇取好者,持往詣織師家語言:「我已得爾許線,可與我織成衣。」織師報言:「如大德今所作衣,與我價少。」跋難陀報言:「但與我織,我當更與汝價。」時織師成衣已,即送與居士婦。時居士從他處行還,問其婦言:「我前與織師線為跋難陀釋子作衣,今者成未耶?」其婦報言:「所織衣已成,今在此。」居士言:「持衣來看之。」即開箱出衣示,居士語婦言:「此衣非我先勅織衣。」婦報言:「此衣即是耶!」居士語言:「如先所與線教令織作衣,此衣非。」時婦即具說因緣。居士與婦共披衣看,時跋難陀釋子即來至居士家,問居士言:「先所與我織作衣,此衣是耶?」報言:「是。」語言:「若是者便可與我。」居士即譏嫌言:「沙門釋子受取無厭,不知慚愧,外自稱言:『我知正法。』如是何有正法?從人乞衣,施者雖無厭,而受者應知足,乃至屏處而不得語。」時乞食比丘聞是語已,嫌責跋難陀釋子言:「云何貪著從他乞衣耶?」嫌責已,還至僧伽藍中,以此因緣語諸比丘。諸比丘聞,其中有少欲知足、行頭陀、樂學戒、知慚愧者,嫌責跋難陀言:「云何貪著從他乞衣?」諸比丘往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以此因緣具白世尊。世尊爾時以此因緣集比丘僧,呵責跋難陀言:「汝所為非,非威儀、非沙門法、非淨行、非隨順行,所不應為。云何貪著從他乞衣?」以無數方便呵責已,告諸比丘:「此癡人!多種有漏處,最初犯戒。自今已去與諸比丘結戒,集十句義乃至正法久住,欲說戒者當如是說:若比丘,若居士、居士婦使織師為比丘織作衣,彼比丘便往其家語織師言:『汝知不?此衣為我作,好織令廣長堅緻,我當多少與汝價。』彼比丘與價下至一食直,若得衣,尼薩耆波逸提。」如是世尊與比丘結戒。

時諸居士自恣請與比丘衣:「大德須何等衣耶?」諸比丘疑不敢答。佛言:「若先自恣請與衣,應隨意答。」若居士欲與比丘貴價衣,然比丘少欲知足、欲得不如者,疑不敢索。佛言:「自今已去,聽少欲知足索不如者隨意答。自今已去當如是說戒:若比丘,居士、居士婦使織師為比丘織作衣,彼比丘先不受自恣請,便往織師所語言:『此衣為我作,與我極好織,令廣大堅緻,我當少多與汝價。』是比丘與價乃至一食直,若得衣,尼薩耆波逸提。」

比丘義如上。

居士、居士婦如上。

衣者,十種衣,如上。

求者,有二種,如上。

若比丘,先不受自恣請便往求衣,若得者,尼薩耆波逸提;不得衣者,突吉羅。

此尼薩耆當捨與僧、若眾多人、若一人,不得別眾捨。若捨不成捨,突吉羅。捨時應往僧中,偏露右肩、脫革屣、向上座禮、右膝著地,合掌作如是白:「大德僧聽!我某甲比丘,先不受自恣請便往求得好衣,犯捨墮,今捨與僧。」捨已當懺悔。前受懺人當作如是白:「大德僧聽!此某甲比丘,先不受自恣請便往求得好衣,犯捨墮,今捨與僧。若僧時到僧忍聽,我受此比丘懺。白如是。」作是白已,然後受懺。當語彼人言:「自責汝心。」彼比丘報言:「爾。」僧即應還彼比丘衣,白二羯磨如是與。僧中當差堪能羯磨人如上,作如是白:「大德僧聽!此某甲比丘,先不受自恣請便往求得好衣,犯捨墮,今捨與僧。若僧時到僧忍聽,僧今還此比丘衣。白如是。」「大德僧聽!此某甲比丘,先不受自恣請便往求得好衣,犯捨墮,今捨與僧。僧今還此某甲比丘衣。誰諸長老忍僧還此比丘衣者默然,誰不忍者說。」「僧已忍還此比丘衣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彼比丘僧中捨衣竟,不還者,突吉羅。若有人教言:「莫還。」者,突吉羅。若轉作淨施、若遣與人、若自作三衣、若作波利迦羅衣、若故壞、若燒、若作非衣、若數數著,一切突吉羅。

比丘尼,尼薩耆波逸提;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突吉羅。是謂為犯。

不犯者,先受自恣請往求知足減少求,若從親裡索、從出家人索、或為他、或他為己、或不索而得者,不犯。

不犯者,最初未制戒,癡狂、心亂、痛惱所纏。(二十四竟)

爾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尊者難陀弟子善能勸化,跋難陀語言:「汝今與我共人間行,當與汝衣。」答言:「可爾。」跋難陀即先與衣,餘比丘語言:「汝以何事共跋難陀人間行?跋難陀癡人,不知誦戒、不知說戒、不知布薩、不知布薩羯磨。」彼比丘即答言:「實爾者我不復隨行。」後餘時跋難陀語言:「可共人間行。」即答言:「汝自去,我不能隨汝去。」跋難陀語言:「我先所以與汝衣,欲共人間行。汝今不欲去,還我衣來。」比丘語言:「以見與衣,不復相還。」時跋難陀[真/心]恚,即前強奪衣取,比丘高聲言:「莫爾!莫爾!」比房諸比丘聞聲盡來集聚,問此比丘言:「汝何以高聲大喚?」時比丘以此因緣具向諸比丘說。諸比丘聞,其中有少欲知足、行頭陀、樂學戒、知慚愧者,嫌責跋難陀言:「云何與比丘衣,[真/心]恚還奪取耶?」嫌責已往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以此因緣具白世尊。世尊爾時集比丘僧,呵責跋難陀:「汝所為非,非威儀、非沙門法、非淨行、非隨順行,所不應為。云何[真/心]恚還奪他衣?」以無數方便呵責已,告諸比丘:「此癡人!多種有漏處,最初犯戒。自今已去與比丘結戒,集十句義乃至正法久住,欲說戒者當如是說:若比丘先與比丘衣,後[真/心]恚,若自奪、若教人奪取,還我衣來不與汝。若比丘還衣,彼取衣者尼薩耆波逸提。」

比丘義如上。

衣者,十種衣,如上。

若比丘先與比丘衣,後[真/心]恚,若自奪、若教人奪取藏舉者,尼薩耆波逸提;若奪而不藏舉者,突吉羅。若著樹上、牆上、籬上、橛上、龍牙橛上、衣架上、若繩床、木床上、若小褥、大褥上、若枕上、若地敷上,若取離處,尼薩耆波逸提,取不離處者,突吉羅。

此尼薩耆應捨與僧、若眾多人、若一人,不得別眾捨。若捨不成捨,突吉羅。捨與僧時應往僧中,遍露右肩、脫革屣、向上座禮、右膝著地,合掌作如是白:「大德僧聽!我某甲比丘與比丘衣已,後[真/心]恚還奪取,犯捨墮,今捨與僧。」捨已當懺悔。前受懺人當作如是白:「大德僧聽!此某甲比丘與比丘衣已,後悔[真/心]恚還奪取,犯捨墮,今捨與僧。若僧時到僧忍聽,我受此比丘懺。白如是。」作是白已,然後受懺。當語彼人言:「自責汝心。」比丘答言:「爾。」僧即應還彼比丘衣,作白二羯磨,應如是與。眾中當差堪能羯磨人如上,作如是白:「大德僧聽!此某甲比丘與比丘衣已,後[真/心]恚還奪取,犯捨墮,今捨與僧。若僧時到僧忍聽,僧今還此某甲比丘衣。白如是。」「大德僧聽!此某甲比丘與比丘衣已,後[真/心]恚還奪取,犯捨墮,今捨與僧。僧今還此某甲比丘衣。誰諸長老忍僧還此某甲比丘衣者默然,誰不忍者說。」「僧已忍還此某甲比丘衣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若僧中捨衣竟,不還者,突吉羅。若有人教言:「莫還。」者,突吉羅。若轉作淨施、若自作三衣、若遣與人、若作波利迦羅衣、若故壞、若燒、若作非衣、若數數著,一切突吉羅。

比丘尼,尼薩耆波逸提;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突吉羅。是謂為犯。

不犯者,不[真/心]恚言:「我悔,不與汝衣,還我衣來。」若彼人亦知其人心悔,即還衣。若餘人語言:「此比丘欲悔,還他衣。」若借他衣著,他著無道理,還奪取,不犯。若恐失衣、若恐壞、若彼人破戒、破見、破威儀,若被舉、若滅擯、若應滅擯,若為此事命難、梵行難,如是一切奪取不藏舉,不犯。

不犯者,最初未制戒,癡狂、心亂、痛惱所纏。(二十五竟)

四分律卷第九

 

上篇:四分律

下篇:四分律比丘戒本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律部目錄

佛說八關齋經

聞如是:一時,婆伽婆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

【註音版】佛說四十二章經

(龍藏本)...

【註音版】僧伽吒經

僧伽吒經...

【註音版】文殊師利菩薩除淫慾神咒

文殊師利菩薩除淫慾神咒...

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芻尼毗奈耶

(以下僅限出家具戒者觀看) 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芻尼毘奈...

律二十二明瞭論

(以下僅限出家具戒者觀看) 律二十二明瞭論一卷 正量部...

佛說沙彌十戒儀則經

佛說沙彌十戒儀則經(計七十二頌) 西天譯經朝散大夫試...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

(以下僅限出家具戒者觀看)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破僧...

黃檗山斷際禪師傳心法要

斷際心要 河東裴休集並序 有大禪師。法諱希運。住洪州...

佛說本相猗致經

佛說本相猗致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聞如是: 一...

【註音版】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義淨譯本)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義淨譯本)...

大乘入道次第

大乘入道次第一卷 沙門智周撰  稽首無等善調御  能...

佛治身經

佛治身經 失譯人名今附西晉錄 佛言:「當學。工語不?...

佛說開覺自性般若波羅蜜多經

佛說開覺自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一 譯經三藏朝散大夫...

慈氏菩薩所說大乘緣生稻稈喻經

慈氏菩薩所說大乘緣生稻[卄/幹]喻經 開府儀同三司特進...

【註音版】佛說龍施女經

佛說龍施女經...

佛所行讚

佛所行讚卷第一(亦云佛本行經) 馬鳴菩薩造 北涼天竺三...

【佛教詞典】外護善知識

指供給我衣食所須以使我安心修道的善友,為三善知識之...

【佛教詞典】苾芻

梵語 bhiksu,巴利語 bhikkhu。又作比丘、苾芻、煏芻、...

念阿彌陀佛的宗旨是什麼

念阿彌陀佛的宗旨是什麼呢?念阿彌陀佛的宗旨是求生極...

非語言文字所能道斷

春秋時代,有一次,齊桓公正在堂上讀書。他大聲地讀書...

一念因果一念覺

因果理論是佛法的根本思想之一,每一位學佛人對此都不...

為什麼出家人都姓釋

為什麼出家人都姓釋? 這是從東晉時代,有一位叫道安...

夢中見佛的公案

這個憶念到底有什麼好處呢?我們講到這個憶念,這個感...

鬆弛有度才是修行

佛陀在世時有一位弟子,未出家前是一望族中非常有名的...

做惡夢時怎麼辦?念佛號!

我們睡覺做夢,如果你念佛,念菩薩聖號念得靈了,在做...

如何度化家人學佛

學佛的師兄弟們大概都想讓家里人也學佛。我也不例外,...

如何開發智慧增強記憶力

怎麼開發智慧呢?鈍根、無讀誦性的人,聞地藏菩薩的名...

真修與假修

你是真修還是假修呢? 我聽經聞法,吃齋念佛,當然是真...

上則盡形壽念佛,下則臨終十念,都能往生

當時淨影慧遠為代表的諸師,對於九品往生的身份都判得...

臨終助念要避免「瞎張羅」

臨終助念是件好事,好事要好辦,要按印祖撰述的《臨終...

【視頻】晚課(福鼎平興寺)

晚課(福鼎平興寺)

【視頻】《普門品偈》黃慧音

《普門品偈》黃慧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