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清淨毗尼方廣經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清淨毘尼方廣經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祇闍崛山,與大比丘僧八千人俱,菩薩摩訶薩萬二千人,及欲色界天淨居天子。

爾時世尊與諸無量百千大眾恭敬圍繞而演說法。時有天子名寂調伏音,來在會坐。是時寂調伏音天子從坐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白世尊言:「是文殊師利為住何處?今此大眾渴仰欲見是善丈夫,從其聞法。」如是問已,時佛告彼寂調伏音天子:「東方過此十千佛土,彼有佛國名曰寶主,是中有佛,號曰寶相如來、應、正遍覺,現在說法。文殊師利住在彼土,為諸菩薩摩訶薩而轉說法。」

時彼天子白世尊言:「唯願現相令文殊師利來詣此土。何以故?世尊!若從一切聲聞緣覺有所聞法,不如從於文殊師利所聞法也;唯除如來,其餘說法無有勝者。文殊師利若演說法,一切魔宮皆悉闇蔽,一切眾魔悉能摧伏,去增上慢、滅增上慢。若有未發菩提心者發菩提心,已發心者住不退轉,可攝者攝、可捨者捨,順如來欲令正法久住。」

爾時世尊知寂調伏音天子心已,放白毫藏光普遍照此佛世界已,東方過於十千佛土普照遍彼寶主世界。

時寶主世界菩薩摩訶薩見此光已,白寶相佛言:「世尊!是何光相,有此光明遍照此界?」如是問已,寶相佛告諸菩薩言:「善男子!西方去此十千佛土,有國名娑婆,其中有佛,號釋迦牟尼如來、應供、正遍覺,現在說法。彼如來放毫藏一光,是光通徹十千佛土來照此界。」

是諸菩薩白世尊言:「以何因緣故,彼釋迦牟尼如來、應、正遍覺放毫藏一光?」時佛報言:「彼釋迦牟尼如來國,有無量千億菩薩皆悉集會,及釋梵護世、一切四眾,欲見文殊師利童子,從其聞法。以是緣故,請彼釋迦牟尼如來放毫藏一光。」

時寶相佛告文殊師利:「汝今可往娑婆世界。釋迦如來、應、正遍覺喜欲見汝,及諸大眾欲見聞法。」文殊師利白彼世尊:「我今亦知如是光瑞。」

時文殊師利法王之子,與十千菩薩俱,頭面敬禮寶相佛足,譬如壯士屈申臂頃,與十千菩薩沒寶主界到娑婆界。住虛空中而不現形,雨種種花以供如來、普及大眾,積至於膝,雜色妙好色香適意。一切大眾見雨此華,白世尊言:「是何先相,大雨此花?」佛言:「諸善男子!是文殊師利法王之子,與十千菩薩俱,來到此娑婆世界,住虛空中而不現形,雨花供我。」時諸大眾俱共同聲白世尊言:「我等欲見文殊師利法王之子,及諸菩薩摩訶薩,覩其形容。」

時文殊師利及十千菩薩從空而下,頂禮佛足右遶已畢,各以神力化作座已卻坐一面。時寂調伏音天子白世尊言:「願問文殊師利法王之子,建立言論眾所欲聞。」佛告天子:「汝今自問文殊師利法王之子,隨汝所疑。」

時寂調伏音天子問文殊師利:「彼寶相佛土云何說法,汝樂於彼?」

文殊師利報言:「天子!不生貪慾不滅貪慾、不生瞋恚不滅瞋恚、不生愚癡不滅愚癡、不生煩惱不滅煩惱。何以故?無生之法終無有滅。」

天子問言:「云何,文殊師利!彼土眾生不生貪瞋愚癡煩惱又不滅耶?」

答言:「不也。天子!」

天子問言:「彼佛說法為何所斷?」答言:「為不生不滅而演說法。何以故?彼佛剎土不知斷、不修證。彼諸眾生重第一義諦,非重世諦。」

天子問言:「文殊師利!云何名為第一義諦?」

文殊師利言:「天子!彼不住生又不住滅,無有處相非無處相、非相非無相、非相非虛空,色相非可相非不可相、非盡可盡、無盡無有能盡,如是說名第一義諦。天子!義者非心非心相續、非言說句、無此無彼亦無中間,如是說名第一義諦。天子!又復義者而不可得,無文字行,是名第一義諦。何以故?佛說一切所有音聲皆是虛妄。」

天子言:「文殊師利?如來所說可虛妄耶?」

「天子!如來所說無實無虛妄。何以故?如來無二相、無住心無言說、非有為法非無為法、非說實非說虛,無二相。天子!於意云何!如來化人若有所說,為實為虛妄?」

答言:「非實非虛妄。何以故?如來化人無有實故。」

文殊師利言:「如是如是。天子!一切諸法無成就者,如來所說無實無虛妄,故名無二。」

天子言:「文殊師利!云何如來說第一義諦?」

文殊師利言:「天子!無有能說第一義諦者。何以故?是無言說、無能說者。」

說是法時,五百比丘不受諸法,漏盡心得解脫;二百天子逮得法忍。

爾時寂調伏音天子問文殊師利:「第一義諦甚為難解。」

文殊師利言:「如是如是。天子!第一義諦實為難解,不正修行者實為難解。」

天子問言:「文殊師利!云何菩薩名正修行?」

文殊師利言:「若不說言:『知是、斷是、修是、證是。』何以故?若有相者,是貪、是著、是戲論。若有說言:『是應知、應斷、應修、應證。』是不名為正修行也。」

天子問言:「文殊師利!云何菩薩正修行也?」

「天子!如如等、法界等、五逆等,如法界等諸見亦等。如凡夫法等,學法亦等、無學法等。如聲聞法等,緣覺法等、菩薩法等、佛法亦等。如生死法等,涅槃法等、煩惱亦等、諍訟亦等。」

天子問言:「文殊師利!云何諍訟等煩惱亦等?」

文殊師利言:「空故等、無相故等、無願故等。何以故?空無分異故。天子!如寶器空、泥器空,其中空界等無有異,無有種種,以無二故。如是天子!如煩惱空及諍訟空,無有別異等無有二。」

天子言:「文殊師利!菩薩頗修於聖諦不?」

文殊師利言:「天子!若其菩薩不修聖諦,云何能為聲聞說法?又復天子!菩薩修聖諦有觀,聲聞修聖諦無觀。菩薩修聖諦有閑,聲聞修聖諦無閑。菩薩修聖諦有緣,聲聞修聖諦無緣。菩薩修聖諦而正觀之,不證實際。菩薩修聖諦有善方便,不背生死向於涅槃。菩薩修聖諦觀一切佛法。天子!譬如有人捨大伴主,獨一無侶欲過曠路,心甚驚怖不敢復還。如是天子!聲聞亦爾,怖畏生死不還世間,捨一切眾生不還生死。不觀佛法無善方便,獨一無二修行聖諦。天子!如大伴主多諸眷屬、多諸財產,資糧豐饒大獲生利慾過曠路。天子!菩薩如是為大伴主多諸眷屬,成大法利、多法資糧,具足六波羅蜜成四攝法、普悉觀緣一切眾生,觀生死迴流正觀佛法,從於佛土至於佛土,具善方便修於聖諦。天子!如疎薄物,若以瞻婆須曼婆師花所熏之香,香氣速出。如是天子!聲聞修諦速疾如是,不滿所願中入涅槃。彼亦不出於佛戒、聞、定、慧、解脫、解脫知見功德之香,又亦不能斷煩惱習。天子!如迦尸衣,若以天寶沉水香熏,經百千年清淨美香,人天敬重。如是天子!菩薩百千萬億劫中常修聖諦,不中入涅槃欲滿本願。出佛戒、聞、定、慧、解脫、解脫知見功德之香,能斷結習,為諸人、天、阿修羅、乾闥婆等之所敬重。」

寂調伏音天子又問文殊師利:「彼寶相如來、應、正遍覺,是佛國土諸聲聞眾為何如也,如樂於彼。」

文殊師利言:「天子!彼土聲聞不住於信、不教他信、不護法界,非八人出過八邪、非須陀洹出過惡道、非斯陀含往來教化一切眾生、非阿那含一切諸法無去來故、非阿羅漢受於一切三千界供,亦非聲聞能持一切佛所說法,不斷於欲不為欲熱、不斷於瞋不為瞋熱、不斷於癡不為癡熱、於一切法離諸暗障,不斷煩惱勤行精進,斷於一切眾生煩惱永無有生,過一切生隨心欲生,無有我人眾生之相,而教化眾生無取無與,一切眾生清淨福田。無思無念而修正念,不生不滅而修正斷,遠離身心而出生神足,知於一切眾生諸根到於彼岸而修行根,摧一切結而修於力,遍知一切而修於覺,得於無為不證於道,到於實際而修於定,至於法界而修於慧,盡於無明而生於明,無有二行而證解脫。肉眼悉見一切眾生、一切佛國、一切諸佛,天眼悉見一切眾生死此生彼,慧眼觀見一切眾生生死無來無去,法眼見於諸法平等,佛眼明見一切佛界。天耳悉聞一切佛法,能受能持。一心能知一切眾生所有心行,悉知宿命過去際劫。百千萬億神通,能過無量佛剎。煩惱悉盡不證解脫,雖復可見然非色身,雖有言說無有文字,雖有思念而心無動,形色尊妙眾相莊嚴,功德瓔珞威德難當,名聞高遠淨戒塗香,世法不污煩惱不染,無麁惡言遊戲神通,多聞增廣辯才震吼善知變化,調伏闇冥大慧明照,所說無滯總持究竟,常為諸佛之所護念。聲聞所念常恆專念,菩提之道其念如海,定如須彌、忍如大地,勇健降魔猶如帝釋,無能輕者寂靜如梵,無有等等猶如虛空遍入一切。天子!彼寶相佛土聲聞如是!所有功德復過於此。」

說是法時,於是會中五百比丘、五百比丘尼、五百優婆塞、五百優婆夷、五千天子向聲聞智,說如是言:「世尊!我等願為彼寶相如來作聲聞眾。」

文殊師利言:「善男子!非聲聞心能生彼土。汝等可發無上道心,得生彼土。諸生彼者皆是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爾時是等即發無上正真道心,如來悉記當生彼土。

時寂調伏音天子問文殊師利:「云何名為菩薩毘尼?云何名為聲聞毘尼?」

文殊師利言:「天子!怖畏三界毘尼,是聲聞毘尼;受無量生死、欲化一切諸眾生等,生於三界毘尼,是菩薩毘尼。輕毀功德莊嚴毘尼,是聲聞毘尼;自集功德莊嚴毘尼,是菩薩毘尼。自斷一切諸煩惱結,是聲聞毘尼;欲斷一切眾生煩惱,是菩薩毘尼。不念成熟一切眾生、一切佛法,是聲聞毘尼;念欲成熟一切眾生、一切佛法,是菩薩毘尼。非為一切諸天所識,是聲聞毘尼;一切三千大千世界諸天識知,是菩薩毘尼。一切魔捨,是聲聞毘尼;一切三千大千世界諸魔[口*睾]哭、一切眾魔生於怨憎生摧伏想,是菩薩毘尼。唯獨照明,是聲聞毘尼;普欲照明一切世間,欲照明成就一切佛法,是菩薩毘尼。自觀之心是聲聞毘尼;觀一切佛法是菩薩毘尼。漸次毘尼是聲聞毘尼;一念悉知是菩薩毘尼。斷三寶種是聲聞毘尼;持三寶種是菩薩毘尼。如破瓦器不可修補,是聲聞毘尼;如金銀器破還可修治,是菩薩毘尼。無善方便是聲聞毘尼;成就方便是菩薩毘尼。無有十力、四無所畏,是聲聞毘尼;成就十力、四無所畏,是菩薩毘尼。少水果樹是聲聞毘尼;園林堂閣法樂可樂是菩薩毘尼。無六波羅蜜、無四攝法是聲聞毘尼;有六波羅蜜、具四攝法是菩薩毘尼。不斷一切習是聲聞毘尼;滅一切習是菩薩毘尼。又復天子!略說有限所攝,有少法功德、有少戒聞定慧解脫解脫知見,是聲聞毘尼;無量無量所攝,無量功德、無量戒聞定慧解脫解脫知見,是菩薩毘尼。」

爾時世尊讚文殊師利:「善哉善哉!文殊師利!汝快說此菩薩毘尼。文殊師利!聽我少說成滿汝義。文殊師利!譬如二人,一讚大海、二嘆牛跡。文殊師利!於意云何!是人能讚是牛跡中幾所功德?」

文殊師利白言:「世尊!大海無量,牛跡甚少,當何所讚?」佛言:「如是。知聲聞毘尼猶如牛跡,小無功德無可讚嘆。聲聞乘人亦復如是。文殊師利!於意云何?彼第二人能讚大海功德不也?」

文殊師利言:「世尊!而是大海有無量功德、無量可嘆。」

佛言:「當知菩薩毘尼亦復如是。譬如大海無量功德、無量可嘆。當知大乘亦復如是。」

說是法時,萬二千天子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而說是言:「世尊!我等亦當修學如此菩薩毘尼,調伏無量一切眾生。」

時寂調伏音天子問文殊師利:「汝今修學何等毘尼?聲聞毘尼、緣覺毘尼、菩薩毘尼?」

文殊師利言:「天子!於意云何?頗有大海不納眾水?」

天子答言:「文殊師利!無有大海不納眾水。」

文殊師利言:「如是天子!菩薩毘尼猶如大海,所有毘尼無不納受,所謂聲聞毘尼、緣覺毘尼、菩薩毘尼、一切毘尼。」

天子言:「文殊師利!所言毘尼,毘尼者為何等義?」

文殊師利言:「天子!毘尼毘尼者,調伏煩惱。為知煩惱,故名毘尼。」

天子言:「文殊師利!云何當修調伏煩惱?云何知煩惱?」

文殊師利言:「若自妄想、若他妄想、自他妄想不正憶念,自想、他想顛倒不實,諸見所縛無明為首,如是則能發生煩惱。若不自妄想、不他妄想、不自他妄想,專正憶念不自想、他想,斷於顛倒不住諸見,除去無明不行二行,如是則便不起煩惱,煩惱不起是畢竟毘尼。天子!是名畢竟毘尼。若以聖智知於煩惱,虛妄詐偽是無所有、無主無我無所繫屬、無來處去處、無方非無方、非內非外非中可得、無聚無積無形無色,如是名為知於煩惱。天子!如人知於毒蛇種性,能寂彼毒。如是,若知結使種性,能寂煩惱。」

天子問言:「云何名為煩惱種性?」文殊師利言:「妄想是煩惱種。若不妄想則便不起,若其不起則非煩惱,若無煩惱則無窟宅,若無窟宅則無所燒亦無所住,若無所住名畢竟毘尼。如是名為知煩惱種性。」

天子問言:「云何,文殊師利!是調伏煩惱?為實為不實?」

文殊師利言:「天子!如人夢為毒蛇所螫,以苦痛故服於毒藥,蛇毒消除苦痛便差。天子!於意云何?如彼人者為蛇所螫,為實不實?」

天子答言:「文殊師利!此是不實。無有實故,當除何毒?」

文殊師利言:「毒蛇不實、除亦不實,應如是知。諸聖毘尼亦復如是。天子!汝作是言:『云何是調伏煩惱?為實為不實?』天子!若我無我,煩惱無煩惱;若我實者,煩惱亦實。是中若我無我、煩惱無煩惱,都不可得。若如是者,當何調伏?何以故?天子?一切法寂,以無生故。一切法寂,不可取故。一切法寂,無形相故。一切法盡,無所有故。一切法無盡,以無生故。一切法無生,無所有故。一切法無滅,無有堅實故。一切法無作,無作者故。一切法無作,無有我故。一切法無我,以無主故。一切法無主,如虛空故。一切法無來,以無體故。一切法無去,以無際故。一切法無住,無住處故。一切法無住,無生滅故。一切法無為,以無漏故。天子!一切法無與,畢竟調伏故。」

寂調伏音天子復問文殊師利:「一切諸法以何為門?」

文殊師利言:「不正修門,增生死故;正修行門,獲涅槃故。正修行門,得自在故;不正修門,不得自在故。疑惑門,闇障礙故;達解門,無暗障故。妄想門,增煩惱故;無妄想門,無煩惱故。識門,有結使故;無識門,無結使故。覺門,多事務故;寂門,一切寂靜故。見門,增憍慢故;空門,滅憍慢故。惡知識門,生諸惡法故;善知識門,生諸善法故。邪見門,生諸苦本故;正見門,生諸善本故。慳惜門,貧窮故;佈施門,大財封故。毀戒門,諸惡道故;持戒門,諸善處故。諍訟門,障諸法故;忍辱門,增勝法故。懈怠門,令心垢故;精進門,心無垢故。覺觀門,多亂鬧故;禪定門,心一處故。無智慧門,如癡羊故;智慧門,三十七助道分故。慈門,不障智故;悲門,質直無虛偽故;喜門,集法寶故;捨門,離愛憎故。正念門,不失本善根故;斷門,修正行故;神足門,身心輕故;根門,信為首故;力門,摧伏一切諸煩惱故;覺門,順覺諸法故;八聖道門,出過一切諸非道故。復次天子!菩提心門,一切佛法故;攝一切法門,於一切法得自在故;攝眾生門;演說法故;善方便門;處非處故;慧度門,到於一切眾生心行之彼岸故;六波羅蜜門,大乘故;六神通門,慧光明故;法施忍門,不隨他智故。」

天子又問:「文殊師利!何等為法界門?」

文殊師利言:「天子!普遍門是法界門。」

天子言:「何界是法界?」

文殊師利言:「一切眾生界是法界。」

天子言:「文殊師利!法界有邊際不?」

答言:「天子!於意云何?虛空有邊際不?」

「不也。文殊師利!」

「天子!猶如虛空無有邊際,法界亦爾,無有邊際。」

天子言:「文殊師利!汝知法界耶?」

答言:「天子!法界不知法界。」

天子言:「文殊師利!汝知何法有如是辯?」

答言:「天子!於意云何?響知何法而出音聲?」

天子言:「響無所知而出音聲,以因緣故而有音聲。」

「如是天子!菩薩緣眾生故而有所說。」

天子言:「汝住何處能有所說?」

答言:「天子!猶如如來化人所住而有所說,我住亦爾。」

天子言:「如來化人無有住處。」

答言:「天子!如來化人無所住而有所說,一切諸法亦無所住而有所說。」

天子言:「文殊師利!若一切法無住,汝住何處成無上道?」

文殊師利言:「天子!我住無間成無上道。」

天子言:「無間為住何處?」

答言:「無間住無根本。」

天子言:「文殊師利!住無間者必墮地獄。」

答言:「天子!如是如是。如來所說造五無間必墮地獄。天子!我今亦住於五無間。天子!菩薩住五無間成無上道。何等為五?菩薩摩訶薩從初發心求無上道,中間不墮聲聞、緣覺地,是初無間。我應救濟一切眾生,中間無懈,是二無間。捨一切物,中間無慳,是三無間。知諸法無生,中間不與諸見共住,是四無間。若知、若見、若斷平等正覺,以一念相應慧而覺知之,中間不起,必成正覺。是五無間。若菩薩住是五無間,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天子言:「文殊師利!頗有凡夫住五無間墮於地獄,菩薩亦住此五無間成於無上正真道耶?」

答言:「有。」

天子言:「以何因緣故?」

答言:「天子!一切法空,解於空故名得菩提。一切諸法無相、無願、非有為,無生無起因緣生。覺是因緣,故名覺菩提。」

天子言:「文殊師利!誰信此法?」

答言:「天子!若佛如來尚不生信,況復聲聞?」

天子又問:「誰解是法?」

答言:「不行我相者。」

又問:「誰信是法?」

答言:「不住此彼岸者。」

天子言:「若不住此彼,誰想是法?」

答言:「於一切法無憶想者。」

又問:「誰持?」

答言:「不持一切結使者持。」

天子又問:「此經當至何等人手?」

答言:「至與一切眾生法者之手。」

又問:「彼何形色?」

答言:「天子!彼有法色,非陰界入色。」

又問:「彼有何行?」

答言:「彼有空行、無相行、無願行。」

又問:「彼趣何處?」

答言:「天子!彼當趣向一切至處,到於一切眾生心行,至無所至。」

天子問言:「文殊師利!菩薩退不?」

答言:「天子!若菩薩退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有是處。」

天子言:「誰為退者?」

答言:「一切諸煩惱退,一切聲聞緣覺地退。」

又問:「誰是不退?」

答言:「三昧等者是無有退。」

天子言:「文殊師利!何等為三昧?」

答言:「無二無別異?」

天子言:「文殊師利!若一切法無有別異,誰為別異?」

答言:「天子!不知一切法平等者分別為二,彼行二行、墮於二行。若知平等,不行別異。若知平等,彼趣平等。」

天子又問:「文殊師利!頗有菩薩具於煩惱成菩提耶?」

答言:「有。」

天子又問:「是誰?」

答言:「天子!若菩薩斷結使是聲聞;若菩薩知一切眾生煩惱結使,大悲增盛,發於無上正真道心,是有菩提。」

天子問言:「頗有慳悋成檀波羅蜜耶?」

答言:「有。」

問言:「是誰?」

答言:「天子!若菩薩不捨菩提之心,攝護眾生,如是慳悋是檀波羅蜜。」

天子又問:「頗有毀戒名尸波羅蜜耶?」

答言:「有。」

問言:「是誰?」

答言:「天子!若菩薩多益一切眾生不自觀戒,如是毀戒名尸波羅蜜。」

「文殊師利!頗有菩薩捨於堪忍名忍波羅蜜耶?」

答言:「有。」

問言:「是誰?」

答言:「天子!若菩薩捨外道禁戒堅住佛戒,是名羼提波羅蜜。」

「文殊師利!頗有懈怠成精進波羅蜜耶?」

答言:「有。」

問言:「是誰?」

答言:「天子!若菩薩於聲聞緣覺地生於懈怠,勤加修習無上正道,是名毘梨耶波羅蜜。」

「文殊師利!頗有不定心名禪波羅蜜耶?」

答言:「有。」

問言:「是誰?」

答言:「天子!菩薩夢中不生聲聞緣覺地心,是菩薩不定心,是名禪波羅蜜。」

「文殊師利!頗有無慧名菩薩般若波羅蜜耶?」

答言:「有。」

問言:「是誰?」

答言:「天子!謂無慧者而是菩薩,不作一切世間蠱道諸惡咒術厭鎮顛狂,苦於一切眾生法慧,是菩薩成就具一切智,是名般若波羅蜜。」

是時世尊讚文殊師利:「善哉善哉!文殊師利!善說菩薩應作不應作,汝如是說。文殊師利!聽吾少說。文殊師利!如人飢羸寧忍饑苦,終不服於雜毒之食。菩薩如是,寧慳貪毀戒、瞋諍懈怠、亂心妄念愚無智慧,不住聲聞緣覺地中,正念施戒忍進禪慧。何以故?菩薩於中應生怖畏。」

天子問佛:「菩薩不怖畏結使耶?」

佛言:「應怖。天子!但菩薩於聲聞地中倍應生怖。天子!於意云何?如人護命,為畏斬頭、畏斬手足?」

天子白佛:「彼畏斬頭,不畏手足。何以故?世尊!人斬手足能修福業,以是因緣得生天上。世尊!若人斬頭失於壽命,不修德行。」

佛言:「如是。天子!菩薩寧當毀犯禁戒,終不捨於一切智心。寧為菩薩具諸煩惱,終不作於漏盡羅漢。」

天子嘆曰:「希有世尊!是菩薩所行勝餘世間。世尊!諸聲聞持戒勤加精進,即是菩薩毀禁懈怠。」

佛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說。天子!如貧人食,是轉輪王毒。如是天子!聲聞勤進斷諸煩惱,尚不安樂閻浮眾生,況復一切諸眾生也。天子!如大商主多財封邑,大捨勤進多所利安、多所養育。菩薩如是,行大慈悲,於一切眾生興起大悲修行,精進養育無量一切眾生,令得世間出世間樂。」

是時長老大迦葉白世尊言:「諸聲聞人證無為法,菩薩唯得有為之法。云何有為菩薩勝無為聲聞?」

佛言:「迦葉!我今為喻,諸有智者因是得解。迦葉!譬如有人破析一毛以為百分,是人復以此一分毛點滿四大海中之酥。迦葉!於意云何?是人毛分取四海酥,能作是念:『我所取多,非海中者。』」

迦葉白言:「不也。世尊!」

佛言:「迦葉!汝意云何?於此二分,何者為勝?何者為大?何者為多?何者大價?」

迦葉白言:「假使令取千億由旬,餘者猶勝、猶大、猶多、有於大價,況以毛分唯取一渧。」

佛言:「迦葉!如毛百分以一分毛取一點酥,聲聞所有無為智慧亦復如是。佛智所知,迦葉!如滿四大海中之酥,菩薩有為善根功德亦復如是,用以迴向無為智故。迦葉!譬如蟻子含持一粒,猶如秋月成熟穀滿大地。迦葉!於意云何?何者為勝?」

「世尊!秋月成熟穀滿大地,有無量穀,救濟養育無量眾生以為資糧。世尊!蟻持一粒,無所利安。」

「迦葉!蟻持一粒,如諸聲聞解脫之果亦復如是。如秋穀成熟滿於大地,當知菩薩六波羅蜜四攝之法,善根功德亦復如是,成熟養活無量眾生,安置世樂出世間樂及涅槃樂。迦葉!如有百千水精珠擔而來入城,若一無價琉璃寶珠置之船上,若其安隱達閻浮提,救護一切貧窮困苦。迦葉!於意云何?是百千擔水精入城,是無價寶一琉璃珠可為比不?」

「不也。世尊!」

「迦葉!是百千擔諸水精珠來入城者,喻於聲聞無為功德亦復如是。如一無價寶琉璃珠船上安隱,至閻浮提多所安樂,菩薩如是不斷三寶種,發於一切智寶之心多所安樂。」

時大迦葉白世尊言:「未曾有也。如來善說。諸菩薩等發於一切智寶之心,出過一切聲聞緣覺。」

爾時寶主世界菩薩諸與文殊師利來者,聞說是已白世尊言:「一切言說皆是戲論,是差別說、呵責結使說。世尊!寶相佛土無有是說,純明菩薩不退轉說,無差別說。世尊難有,釋迦牟尼如來、應、正遍覺能忍是苦,得一切法無有差別無上中下,一味法性安置三乘。」是諸菩薩即以天花散供佛上,語文殊師利:「我等可還寶主世界。」

文殊師利言:「汝等可去,宜知是時。」

諸菩薩言:「汝不去耶?」

文殊師利言:「善男子!一切世界皆悉平等,一切佛等、一切法等、一切眾生等。我住於彼,何所為作?」

諸菩薩言:「以何事故,一切世界等、一切佛等、一切法等、一切眾生等?」

文殊師利言:「諸善男子!一切剎土如虛空故等,諸佛法界不思議故等,一切諸法虛偽故等,一切眾生無我故等。以是義故我如是說,一切世界等乃至一切諸眾生等。」

時文殊師利現神通力,以神力故令娑婆界如寶主界等無差別,令世尊釋迦牟尼如寶相如來等無差別。彼諸菩薩各作是念:「我等已到寶主世界。」於釋迦牟尼佛生寶相佛想,即白佛言:「誰使我等來至此土?」佛言:「誰將汝去?」諸菩薩言:「文殊師利童子將我等去。」佛言:「彼將汝來。」

爾時文殊師利語諸菩薩:「善男子!汝等各各入定觀之,誰將汝來?誰將汝去?」

時諸菩薩各入定觀,各作念言:「我等不動娑婆世界去,我等自謂至寶主界。世尊!未曾有也。文殊師利以神通力三昧之力,使我等謂到寶主界,猶故不動是娑婆界。世尊!願令一切眾生悉得如是神力如文殊師利。」

爾時佛告寶主世界諸來菩薩:「善男子等!如金器銀器、頗梨器、琉璃器、水精器、鐵器、金剛器、栴檀器、寶器、瓦器、木器其中空界,器雖種種其空無異。如是一法性、一如、一實際,然諸眾生種種形相各取生處,彼自體變百千億種形色別異,謂地獄色、畜生色、餓鬼色、天色、人色、聲聞色、緣覺色、菩薩色、佛色。以平等故色等,如如等故色等,如空等故色等。善男子!文殊師利以是事故說一切世界等乃至一切眾生等。是故說言我今不往。」

是時世尊以如是法示教利喜諸菩薩已,頭面禮足遶佛三匝出眾不遠,沒娑婆界往寶主界。

是時佛告阿難:「汝受此經持讀誦說,於大眾中為人廣說。」

大德阿難白世尊言:「我已受持。世尊!當何名斯經?云何受持?」

佛告阿難:「此經名『寂調伏音天子所問』,亦名『清淨毘尼』、亦名『一切佛法』」。

佛說是經已,大德阿難、寂調伏音天子、文殊師利等一切菩薩、大迦葉等一切聲聞,聞佛所說,皆大歡喜。

清淨毘尼方廣經


上篇:優婆塞戒經

下篇:寂調音所問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律部目錄

【註音版】妙法蓮華經

妙法蓮華經卷第一 妙法蓮華經卷第二 妙法蓮華經卷第三...

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

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卷上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三十三天...

【註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毗尼日用切要...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卷上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卷第一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 序...

百論

百論序 釋僧肇作 百論者。蓋是通聖心之津塗。開真諦之...

十誦比丘波羅提木叉戒本

(以下僅限出家具戒者觀看) 十誦比丘波羅提木叉戒本 姚...

佛說放牛經

佛說放牛經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 聞如是: 一時...

佛說目連問戒律中五百輕重事

(以下僅限出家具戒者觀看) 佛說目連問戒律中五百輕重...

四分律

(以下僅限出家具戒者觀看) 四分律序 夫戒之興,所以防...

佛說八種長養功德經

佛說八種長養功德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卿傳...

羯磨

(以下僅限出家具戒者觀看) 羯磨一卷(出曇無德律) 曹魏...

南宗頓教最上大乘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六祖惠能大師於韶州大梵寺施法壇經

南宗頓教最上大乘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六祖惠能大師於韶州...

佛說一切流攝守因經

佛說一切流攝守因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聞如是:...

【註音版】佛說聖佛母般若波羅蜜多經

佛說聖佛母般若波羅蜜多經...

佛說孛經抄

佛說孛經抄 吳月支國居士支謙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捨...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燉煌石室本) 國大德三藏法師沙門法...

佛說蟻喻經

佛說蟻喻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傳法大師賜...

佛說佈施經

佛說佈施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少卿明教大師...

【註音版】佛說月喻經

佛說月喻經...

佛說百佛名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

【佛教詞典】觀無量壽經

全一卷。劉宋疆良耶舍譯。又稱觀無量壽佛經、無量壽佛...

【佛教詞典】遍行修

【遍行修】 p1123 瑜伽六十七卷三頁云:云何遍行修?謂...

這些在家居士團體,易養成我慢之心

優婆塞與優婆夷是佛門四眾弟子,譯為近事男與近事女,...

霧霾的源頭就是「無明」

眼下北京一直處於雲山霧罩之中。前所未有的嚴重霧霾籠...

遠離外道損減智慧的邪業

合和湯藥,佔相吉凶,仰觀星宿,推步盈虛,歷數算計,...

人有善願,天必從之

明朝時有一個小沙彌,住在普陀山的寺廟裡。 有一天,小...

人生的十度修煉

1、忍得住孤獨 人生想要獲得成功,必須忍得住孤獨,尤...

系緣淨土之境,往生安養之國

我們念這句佛號念得非常親切,因為這是我自性本具的佛...

認真做事不去評論是非

經常會有人問我對某人或某件事情有什麼看法,並要給出...

什麼樣的修行人才能住山

天氣冷了,古代的那些老修行,住在深山裡邊,可能比這...

佛教素食觀對於改善生態的巨大價值

佛教素食觀的核心內涵 佛教從慈悲觀念及業報輪迴思想出...

佛經中揭秘九種常見病的病因

中國人好吃,會吃,數千年來,也凝練了很多關於吃的智...

是不是要等待因緣到了再來修行呢

問: 法師您好,我是被家人拖到群裡來學《文鈔》的。我...

水中的金影

從前有一個人走過大池塘邊。看到水底有金色的影子,很...

【視頻】地藏經讀誦(120分鐘)

地藏經讀誦(120分鐘)

【視頻】《普賢行願品》比丘尼唱誦版

《普賢行願品》比丘尼唱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