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四分律卷第十五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四分律卷第十五(初分之十五)

姚秦罽賓三藏佛陀耶舍共竺佛念等譯

九十單提法之五

爾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舍衛城中有一比丘,作是念:「我今寧可常乞食、著糞掃衣。」彼即如所念便行。爾時舍衛城中諸居士,為命過父母及兄弟姊妹及夫,於四衢道頭、或門下、或河邊樹下、或在石邊、或在廟中,作飲食祭祀供養。時彼乞食比丘自取食之,諸居士見皆共嫌之:「沙門釋子不知慚愧,犯不與取,外自稱言:『我修正法。』如是有何正法?我等為命過父母及兄弟姊妹,作飲食祭祀供養而取食之,如似我曹故為沙門釋子飲食供養置如是處,而我等乃為命過父母及兄弟姊妹故設此飲食祭祀,而自取食之。」時諸比丘聞,其中有少欲知足、行頭陀、樂學戒、知慚愧者,嫌責乞食比丘言:「云何乞食比丘,舍衛城中諸居士為命過父母及兄弟姊妹設飯食祭祀供養,而自取食之?」爾時諸比丘往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以此因緣具白世尊。世尊以此因緣集諸比丘僧,以無數方便呵責彼比丘:「汝所為非,非威儀、非沙門法、非淨行、非隨順行,所不應為。云何乞食比丘,自取舍衛城居士祭祀飲食而食之。」世尊以無數方便呵責彼乞食比丘已,告諸比丘:「此乞食比丘癡人!多種有漏處,最初犯戒,自今已去與比丘結戒,集十句義乃至正法久住,欲說戒者當如是說:若比丘不受食、若藥著口中,波逸提。」如是世尊與比丘結戒。

時諸比丘於中生疑,不敢自取楊枝淨水,佛言:「比丘自取楊枝淨水,不犯。自今已去當如是說戒:若比丘,不受食、若藥著口中,除水及楊枝,波逸提。」

比丘義如上。

不與者,未受者是。受者有五種受:手與、手受;或手與、持物受;若持物授、手受;若持物授、持物受;若遙過物與,與者受者俱知中間無所觸礙,得墮手中,是謂五種受。復有五種受食:若身與身受、若衣與衣受、若曲肘與曲肘受、若器與器受、若有因緣置地與,是為五種受食。

佉闍尼食者,從根食乃至細末磨食。

食者麨、飯、乾飯、魚及肉。

奢耶尼食者,酥、油、生酥、蜜、石蜜。

若比丘不與食,自取著口中,除水及楊枝,咽咽波逸提。非時過非時食者,波逸提。受七日藥過七日食者,波逸提。盡形壽藥,無因緣不受而食者,突吉羅。不受不受想,波逸提。不受疑,突吉羅。受作不受想,突吉羅。若受有疑,突吉羅。

比丘尼,波逸提;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突吉羅。是謂為犯。

不犯者,取水及楊枝,若不受酥油脂灌鼻與唾俱出,餘者不犯。若乞食比丘鳥銜食墮缽中,若風吹墮缽中,欲除去此食乃至一指爪可除去,餘者無犯。

無犯者,最初未制戒,癡狂、心亂、痛惱所纏。(三十九竟)

爾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跋難陀釋子有一商主為檀越,時跋難陀釋子時到著衣持缽,詣彼商賈家作如是言:「我今欲得雜食!」商賈問言:「今有何患乃思此食?」報言:「無所患苦,但意欲得雜食耳。」商賈報言:「我曹賈客常買賣生活,猶尚不能得雜食,況乃出家人。」時乞食比丘聞此語,嫌責跋難陀釋子:「云何自為身乞求如是美食?」時乞食比丘食訖,還至僧伽藍中,以此因緣向諸比丘說。其中有少欲知足、行頭陀、樂學戒、知慚愧者,嫌責跋難陀釋子:「云何自為身乞如是美食?」爾時諸比丘往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以此因緣具白世尊。世尊以此因緣集比丘僧,無數方便呵責跋難陀釋子:「汝所為非,非威儀、非沙門法、非淨行、非隨順行,所不應為。云何跋難陀釋子!自為身乞求如是美食?」世尊以無數方便呵責跋難陀釋子已,告諸比丘:「跋難陀癡人!多種有漏處,最初犯戒。自今已去與比丘結戒,集十句義乃至正法久住,欲說戒者當如是說:若有如是美食乳酪魚及肉,若比丘如是美食自為身索食者,波逸提。」如是世尊與比丘結戒。

時諸病比丘,聞此語已皆畏慎不敢乞,不敢為病比丘乞,得食已不敢食。佛言:「自今已去聽病比丘乞,彼人亦聽為病比丘乞,乞得已聽食之。自今已去當如是說戒:若得好美飲食乳酪魚及肉,若比丘如此美飲食,無病自為身索者,波逸提。」

比丘義如上。

美食者,乳酪、魚及肉。

病者,乃至一坐間不堪食竟。

若比丘無病,自為身乞如此美食,食咽咽波逸提。

比丘尼,突吉羅;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突吉羅。是謂為犯。

不犯者,病人自乞、為病人乞,乞得而食;或己為彼、彼為己;若不乞而得,無犯。

無犯者,最初未制戒,癡狂、心亂、痛惱所纏。(四十竟)

爾時佛將千二百五十弟子,從拘薩羅國遊行來至舍衛國,爾時諸檀越供養佛及眾僧大得餅食。時世尊告阿難:「汝與眾僧分此餅。」阿難即受教,以餅分與眾僧,分已故有餘在。世尊復告阿難:「以此餘餅與乞人。」阿難即受教,人與一餅。時彼乞兒眾中有一裸形外道家女,顏貌端正,時阿難賦餅,餅粘相著,謂是一餅與此女人。此女人即問傍人言:「汝得幾餅?」時彼報言:「我得一餅。」彼即復還問:「汝得幾餅?」報言:「我得二餅。」時彼婦女即語此女言:「彼與汝私通,何得不與汝二餅也?」時阿難聞此語即懷愁憂,諸比丘聞亦復不樂。時彼會中有一梵志,在此食已便向拘薩羅國,道逢一篤信瞻相婆羅門,即問言:「汝從何來?」報言:「我從舍衛國來。」復問:「云何舍衛國中乞求飲食可得不?復可得持行不?」報言:「所索可得。」復問言:「從誰間得耶?」報言:「禿頭居士邊得。」復問:「何者是禿頭居士?」報言:「沙門瞿曇是。」婆羅門問言:「汝是何人?食他食已發此惡言也。」彼婆羅門至僧伽藍中,如所聞事語諸比丘。時諸比丘以此二因緣具白世尊。世尊爾時以此因緣集比丘僧,告言:「自今已去與比丘結戒,集十句義乃至正法久住,欲說戒者當如是說:若比丘與裸形外道,若男、若女食者,波逸提。」如是世尊與比丘結戒。

諸餘外道等皆有怨言:「一二外道有過,我曹復有何過而不得食耶?」諸比丘白佛,佛言:「自今已去若諸比丘欲與食者,當置地與,若使人與。自今已去當如是說戒:若比丘,外道男、外道女自手與食者,波逸提。」

比丘義如上。

外道者,裸形異學人。

波私波羅闍者,在此眾外出家者是。

佉闍尼食者,根食乃至果食油食乃至磨細末食。

食者,飯、麨、乾飯、魚及肉。

若比丘,裸形外道若男、若女,自手與食者,波逸提。若與而受者,波逸提。與而不受者,突吉羅。方便欲與而不與還變悔者,一切突吉羅。

比丘尼,突吉羅;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突吉羅。是謂為犯。

不犯者,若捨著地與;若使人與;若與父母、與塔作人、別房作人,計作食價與;若為力勢強奪去,無犯。

無犯者,最初未制戒,癡狂、心亂、痛惱所纏。(四十一竟)

爾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舍衛城中有一豪族長者,與跋難陀釋子知舊親友,彼作如是念言:「若跋難陀釋子來入此城者,當為跋難陀故飯食眾僧。」於異時跋難陀釋子來入城中,長者聞來至,即遣人詣僧伽藍中,語諸比丘:「明日請食。」即於其夜辦具種種甘饌飲食,明日清旦往白時到。時諸比丘到時著衣持缽,詣長者家就座而坐,諸比丘語長者言:「眾僧已集,飲食辦者可時施設。」長者報言:「諸尊小留待,須跋難陀釋子至。」諸比丘報言:「眾僧已集,若飲食已辦者便可施設。何須留待?日時晚過,恐諸比丘不得具足滿食。」時長者白諸比丘:「我先有誓願,若跋難陀釋子來入此城者,我當為跋難陀釋子飯食眾僧,願諸尊小留待跋難陀。」爾時跋難陀小食時乃更詣餘家,日時垂欲過方來。時諸比丘見時欲過,雖得飲食竟不滿足。其中有少欲知足、行頭陀、樂學戒、知慚愧者,嫌責跋難陀釋子:「云何跋難陀釋子,小食時更詣餘家,時垂欲過方來,使諸比丘飲食不得滿足耶?」爾時諸比丘往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已在一面坐,以此因緣具白世尊。世尊以此因緣集比丘僧,以無數方便呵責跋難陀釋子:「汝所為非,非威儀、非沙門法、非淨行、非隨順行,所不應為。云何跋難陀釋子!小食時到餘,家時欲過方來,使諸比丘不得滿足食耶?」世尊以無數方便呵責跋難陀釋子已,告諸比丘:「此癡人!多種有漏處,最初犯戒。自今已去與比丘結戒,集十句義乃至正法久住,欲說戒者當如是說:若比丘先受請,小食時至餘家者,波逸提。」如是世尊與比丘結戒。

爾時羅閱城中有一大臣,與跋難陀釋子知舊親友。時彼大臣於異時大得甘果,即勅一人言:「跋難陀釋子是我知舊親友,汝可持此果往至僧伽藍中示之,語言:『我與汝知舊,可持此果眾僧中分佈。』」時彼使人即持果詣僧伽藍中,白諸比丘:「大德!此是僧新果。」諸比丘語言:「若與眾僧者便可賦之。」其人報言:「羅閱城中大臣勅我言:『汝持此果詣僧伽藍中,示跋難陀釋子,令賦與僧。』今須跋難陀釋子至,當賦與僧。」時跋難陀後食已方詣餘家,時過乃還,使眾僧不得食新果。時諸比丘聞,其中有少欲知足、行頭陀、樂學戒、知慚愧者,嫌責跋難陀言:「云何後食已方詣餘家,時過乃還,使諸比丘不得食新果也。」諸比丘往世尊所,頭面禮足已在一面坐,以此因緣具白世尊。世尊爾時以此因緣集比丘僧,呵責跋難陀釋子:「汝所為非,非威儀、非沙門法、非淨行、非隨順行,所不應為。云何跋難陀釋子!後食已更詣餘家,時過方還,使諸比丘不得食新果。」世尊以無數方便呵責已,告諸比丘:「自今已去當如是說戒:若比丘先受請,前食後食詣餘家者,波逸提。」如是世尊與諸比丘結戒。

爾時羅閱城中眾僧大有請處,諸比丘皆畏慎,不敢入城受請。白佛,佛言:「自今已去聽諸比丘相囑授入城。」比丘不知當囑授誰。佛言:「當囑授比丘,若獨處一房中當囑授比近住者。自今已去當如是說戒:若比丘先受請已,前食後食詣餘家不囑授者,波逸提。」如是世尊與諸比丘結戒。

時病比丘,先語檀越家作羹、作粥、作飯,彼畏慎不敢入城,恐犯食後至餘家。白佛,佛言:「聽病比丘不囑授得入。自今已去應如是說戒:若比丘先受請,前食後食至餘家,不囑授餘比丘,除時因緣,波逸提。是中時者,病時。」如是世尊與比丘結戒。

時諸比丘作衣時到,或須大釜、或須小釜、或須瓶、或須杓、或須[土*瓦]、或須斧、或須盂、或須盆、或須小椀、或須銚、或須繩、或須衣懸、或須伊尼延陀、或須毛氀。諸比丘皆畏慎不敢入城,恐犯不囑授入村。白佛,佛言:「自今已去聽諸比丘作衣時不囑授入村。自今已去當如是結戒:若比丘先受他請已,前食後食詣餘家,不囑授餘比丘,除餘時,波逸提。餘時者,病時、作衣時。」如是世尊與比丘結戒。

時諸比丘施衣時到,或有已得施衣處、或有方當求索,彼畏慎不敢入城,恐犯不囑授入城。佛言:「自今已去聽諸比丘佈施衣時不囑授入城。自今已去當如是說戒:若比丘先受請已,前食後食詣餘家,不囑授餘比丘,除餘時,波逸提。餘時者,病時、作衣時、施衣時,是謂餘時。」

比丘義如上。

前食者,明相出至食時是。

後食者,從食時至日中是。

家者,有男子、女人所居也。

餘比丘者,同一界共住也。

病者如上。

作衣時者,自恣竟,無迦絺那衣一月,有迦絺那衣五月,乃至衣上作一馬齒縫是也。

施衣時者,自恣竟,無迦絺那衣一月,有迦絺那衣五月,除此已餘時勸化作食並施衣者是也。

若比丘囑授欲詣村,而中道還,失前囑授;後若欲去者當更囑授。若比丘囑授欲詣村,不至所囑授處,乃更詣餘家,失前囑授;若欲往,應更囑授而去。若囑授至白衣家,乃更至庫藏處及聚落邊房,若至比丘尼僧伽藍中,若即白衣家還出,失前囑授;應更囑授而往。

若比丘先受請已,前食後食詣餘家,不囑授比丘入村間,除餘時,波逸提。若一腳在門內、一腳在門外,方便莊嚴欲去而不去者,一切突吉羅。

比丘尼,波逸提;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突吉羅。是謂為犯。

不犯者,病時、作衣時、施衣時,囑授比丘。若無比丘不囑授,至餘庫藏聚落邊房,若至比丘尼僧伽藍,至所囑白衣家,若眾多家敷坐具請比丘,若為力勢所持,或命難、梵行難,無犯。

無犯者,最初未制戒,癡狂、心亂、痛惱所纏。(四十二竟)

爾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尊者迦留陀夷,本處俗時有同友白衣婦,顏貌端正名曰齋,迦留陀夷亦復顏色端正。時迦留陀夷系意在彼齋憂婆私所,齋憂婆私亦系意在迦留陀夷所。時迦留陀夷到時著衣持缽,往至齋憂婆私家就座而坐,時齋憂婆私洗浴莊嚴其身,夫主心極愛敬未曾相離。夫主問迦留陀夷言:「欲須何等耶?」報言:「我須食。」其夫即語婦言:「出食與之。」婦即如言與食。迦留陀夷食已坐住不去,其夫語迦留陀夷言:「汝向者言須食,已與汝食竟,何以不去耶?」時齋憂婆私現相令其不去。時彼夫主瞋責迦留陀夷言:「比丘妨我,向言須食,食已何故不去,更欲作何等?我今捨汝出去,隨汝在後欲何所作。」時彼夫主瞋恚作是語已便出去。時有乞食比丘來至其家,時乞食比丘復嫌責迦留陀夷言:「汝云何在食家中安坐?」爾時乞食比丘還出舍衛城到僧伽藍中,以此因緣向諸比丘說。其中有少欲知足、行頭陀、樂學戒、知慚愧者,嫌責迦留陀夷言:「汝云何在食家中安坐?」爾時諸比丘往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以此因緣具白世尊。世尊以此因緣集比丘僧,知而故問迦留陀夷言:「汝實在食家中安坐耶?」對曰:「實爾。」世尊以無數方便呵責迦留陀夷:「汝所為非,非威儀、非沙門法、非淨行、非隨順行,所不應為。云何在食家中有寶安坐?」爾時世尊以無數方便呵責迦留陀夷已,告諸比丘:「此愚癡人!多種有漏處,最初犯戒。自今已去與比丘結戒,集十句義乃至正法久住,欲說戒者當如是說:若比丘在食家中有寶強安坐者,波逸提。」

比丘義如上。

食者,男以女為食、女以男為食,是名為食。

家者,如上說。

寶者,車璩、馬瑙、真珠、虎珀、金銀。

若比丘在食家中有寶舒手得及戶應坐;若比丘在食家中有寶強安坐者,波逸提。盲而不聾者,突吉羅。聾而不盲者,亦突吉羅。立而不坐者,突吉羅。

比丘尼,波逸提。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突吉羅。是謂為犯。

不犯者,若入食家中有寶舒手及戶處坐,若有二比丘為伴,若有識別人,或有客人在一處不盲不聾、不聾不盲,或從前經過不住,或卒病發倒地,或為力勢者所持,或被系閉,或命難、或梵行難,無犯。

無犯者,最初未制戒,癡狂、心亂、痛惱所纏。(四十三竟)

爾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尊者迦留陀夷,本處俗時有白衣同友婦名曰齋,顏貌端正,迦留陀夷亦顏貌端正。時迦留陀夷系意在齋憂婆私,齋憂婆私亦系意在迦留陀夷所。爾時尊者迦留陀夷,到時著衣持缽,往至齋憂婆私家,自念言:「世尊作如是語:『食家中有寶不應安坐,應在舒手及戶處坐。』」即便在戶扇後坐。時迦留陀夷與齋憂婆私共語,時有乞食比丘來至彼家,聞迦留陀夷語聲嫌責言:「云何在食家中有寶屏處坐,令我等不知為何所作?」時乞食比丘出還舍衛城至僧伽藍中,以此因緣具白諸比丘。諸比丘聞,其中有少欲知足、行頭陀、樂學戒、知慚愧者,嫌責迦留陀夷言:「云何在食家中有寶屏處坐?」諸比丘往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以此因緣具白世尊。世尊爾時以此因緣集比丘僧,知而故問迦留陀夷:「汝審在食家中有寶在屏處坐語耶?」答言:「實爾。世尊!」世尊爾時以無數方便呵責迦留陀夷:「汝所為非,非威儀、非沙門法、非淨行、非隨順行,所不應為。云何在食家中有寶在屏處坐耶?」呵責迦留陀夷已,告諸比丘:「此癡人!多種有漏處,最初犯戒。自今已去與諸比丘結戒,集十句義乃至正法久住,欲說戒者當如是說:若比丘食家中有寶在屏處坐者,波逸提。」

比丘義如上說。

食者,女是男食、男是女食。

寶者,車璩、馬瑙、真珠、虎珀、金銀。

屏處者,若樹、牆壁、籬柵、若衣障及餘物障。

彼比丘入食家中有寶屏處坐,使舒手得及戶,令乞食比丘見。若比丘食家中有寶在屏處坐者,波逸提。盲而不聾,突吉羅。聾而不盲,突吉羅。立而不坐,突吉羅。

比丘尼,波逸提;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突吉羅。是謂為犯。

不犯者,若在食家中有寶坐,舒手得及戶,使乞食比丘見;若有二比丘為伴;若有識別人在邊;或有客人在一處不盲不聾;或從前過不住,或卒病倒地,或力勢者所持,或被系閉,或命難、或梵行難,不犯。

不犯者,最初未制戒,癡狂、心亂、痛惱所纏。(四十四竟)

爾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尊者迦留陀夷,本處俗時有白衣親友婦名曰齋,顏貌端正,迦留陀夷亦顏貌端正。時迦留陀夷系意在齋優婆私所,齋優婆私亦系意在迦留陀夷所。爾時尊者迦留陀夷到時著衣持缽,往至齋優婆私家,在露地共一處坐語。有一乞食比丘來至其家,見迦留陀夷與齋憂婆私共露地一處坐語,即嫌責尊者迦留陀夷言:「云何與齋憂婆私露地共一處坐語耶?」時乞食比丘舍衛城中食已,還僧伽藍中,以此因緣語諸比丘。諸比丘聞,其中有少欲知足、行頭陀、樂學戒、知慚愧者,嫌責迦留陀夷言:「云何在齋憂婆私家露地共一處坐語?」爾時諸比丘往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以此因緣具白世尊。世尊以此因緣集比丘僧,知而故問迦留陀夷:「汝實與齋憂婆私露地共一處坐語耶?」答言:「實爾。世尊!」爾時世尊以無數方便呵責迦留陀夷:「汝所為非,非威儀、非沙門法、非淨行、非隨順行、所不應為。云何迦留陀夷,在齋憂婆私家露地共一處坐語耶?」呵責迦留陀夷已,告諸比丘:「此癡人!多種有漏處,最初犯戒。自今已去與比丘結戒,集十句義乃至正法久住,欲說戒者當如是說:若比丘獨與女人露地坐,波逸提。」

比丘義如上。

女人者,人女有智、命根不斷。

獨者,一女人、一比丘。

屏處者,見屏處、聞屏處。見屏處者,若塵霧黑闇不見面。聞屏處者,常語不聞聲。

彼比丘獨與女人露地共一處坐,波逸提。若盲而不聾,突吉羅。若聾而不盲,突吉羅。若立不坐,突吉羅。

比丘尼,波逸提;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突吉羅。是謂為犯。

不犯者,有二比丘為伴;若有識別人在邊;或有客人在一處不盲不聾;或從前過不住;或卒病倒地;或為力勢所持;或被系閉;或命難、或梵行難,不犯。

不犯者,最初未制戒,癡狂、心亂、痛惱所纏。(四十五竟)

爾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跋難陀釋子與餘比丘共鬪欲求懺悔,跋難陀結恨在心。後於異時跋難陀釋子語彼比丘言:「汝隨我行到村中,當與汝食。」比丘報言:「爾。」時跋難陀到時著衣持缽,與彼比丘俱入舍衛城中,將至無食處,周迴遍行。餘有少時在,跋難陀念言:「若此比丘出舍衛城至祇桓中,日時已過。」跋難陀語彼比丘言:「未曾有汝是大惡人。」比丘問言:「我作何等過?」跋難陀報言:「今由汝故併使我不得食。長老速去!我共汝若坐、若語不樂,我獨坐獨語樂。」跋難陀語彼比丘已,便入舍衛城中有食處而食。時彼比丘出舍衛城到祇洹精舍,日時已過,不得食乏極。諸比丘聞其中有少欲知足、行頭陀、樂學戒、知慚愧者,嫌責跋難陀釋子:「云何語餘比丘言:『將汝至聚落,與汝食。』竟不與比丘食,便語言:『汝速去!我共汝若坐、若語不樂,我獨坐獨語樂。』遣彼比丘還祇洹中,日時過,竟不得食乏極。」爾時諸比丘往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以此因緣具白世尊。世尊爾時以此因緣,集比丘僧呵責跋難陀釋子:「汝所為非,非威儀、非沙門法、非淨行、非隨順行,所不應為。云何將餘比丘言:『與汝食。』竟不與食,便語言:『汝速去!我共汝若坐、若語不樂,我獨坐獨語樂。』使彼比丘入祇洹中,日時過,不得食乏極耶?」爾時世尊以無數方便呵責跋難陀釋子已,告諸比丘:「此癡人!多種有漏處,最初犯戒。自今已去與比丘結戒,集十句義乃至正法久住,欲說戒者當如是說:若比丘語餘比丘如是語:『大德!共至聚落,當與汝食。』彼比丘竟不教與是比丘食,語言:『汝去!我與汝一處若坐、若語不樂,我獨坐獨語樂。』以此因緣非餘方便遣他去,波逸提。」

比丘義如上。

村者,四種村,如上。

食者,時食。

彼比丘語此比丘言:「至聚落間與汝食。」彼竟不與比丘食,便語言:「汝去!我與汝若坐、若語不樂,我獨坐獨語樂。」彼方便遣去,捨見處聞處,波逸提。捨見處至聞處,突吉羅。捨聞處至見處,突吉羅。方便遣去,自捨見處聞處,波逸提。捨見處至聞處、捨聞處至見處,突吉羅。

比丘尼,波逸提;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突吉羅。是謂為犯。

不犯者,與食遣去;若病、若無威儀,人見不喜者,語言:「汝去!我當送食至僧伽藍中。」彼若破戒、破見、破威儀;若眾中所舉;若被擯、若應擯;若見命難、淨行難方便遣去;不以嫌恨故遣去,不犯。

不犯者,最初未制戒,癡狂、心亂、痛惱所纏。(四十六竟)

爾時佛在釋翅搜迦維羅衛尼拘律園中。爾時摩呵男釋種請眾僧供給藥,彼恭敬上座施與好者,求者亦與、不求者亦與。時六群比丘自相謂言:「此摩訶男釋種子!請眾僧供給藥,彼恭敬上座施與好者,於我等無恭敬心,惡者施與我等,求索猶不見與況不求而得?」自相謂言:「我等當往詣其家,求索難得所無有藥。」於是即往詣其家語言:「我等須如是如是藥。」摩訶男報言:「若我家中有者當相與,若無者當為詣市求買供給。」六群比丘報言:「汝家可無如是如是藥耶?」摩訶男報言:「我家有者當相與,無者當為詣市求索相與。」時六群比丘復語言:「汝請眾僧供給藥,恭敬上座與好者,求者與之,不求者亦與之。與下座惡者,又不慇勤恭敬,求索而不見與,況不求而得。汝家中所無有,而請眾僧與藥,汝有愛又復妄語。」摩訶男報言:「我先有要誓,請眾僧家中所有者隨供給之,若無者當詣市求索與。汝今云何言:『我有愛是妄語人,無有至誠耶?』長老去!我自今已去,不復能供給眾僧藥也!」爾時諸比丘聞,其中有少欲知足、行頭陀、樂學戒、知慚愧者,嫌責六群比丘言:「摩訶男釋子!信樂恭敬、供給好藥、佈施常供給眾僧藥。云何汝等罵詈言:『他有愛妄語。』使斷眾僧藥耶?」爾時諸比丘往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以此因緣具白世尊。世尊爾時以此因緣集比丘僧,呵責六群比丘言:「汝所為非,非威儀、非沙門法、非淨行、非隨順行,所不應為。云何摩訶男釋子有信心,好樂佈施常供給眾僧藥,而汝等罵詈言:『有愛妄語。』使斷眾僧藥耶?」爾時世尊以無數方便呵責六群比丘已,告諸比丘言:「此六群比丘癡人!多種有漏處,最初犯戒。自今已去與比丘結戒,集十句義乃至正法久住,欲說戒者當如是說:若比丘,應受四月請、因緣請與藥,若過受者,波逸提。」如是世尊與比丘結戒。

時諸病比丘,有畏慎心不敢過受藥。白佛,佛言:「自今已去聽諸病比丘過受藥。自今已去當如是說戒:若比丘無病,受四月請與藥,過受者,波逸提。」如是世尊與比丘結戒。

時諸居士常請諸比丘與藥,諸比丘有畏慎心,不敢受常請供給藥。白佛,佛言:「自今已去聽諸比丘受常請供給藥。自今已去當如是說戒:若比丘無病,受四月請與藥,若過受,除常請者,波逸提。」如是世尊與比丘結戒。

時摩訶男釋子復作是念:「我寧可以一人二人故斷眾僧藥耶?今故應當更請眾僧供給藥。」作是念已即便至僧伽藍中。請諸比丘言:「願諸大德僧受我請供給藥。」諸比丘各各有畏慎心,不敢受更請與藥。白佛,佛言:「自今已去聽諸比丘受更請給藥。」諸比丘便計前日數,白佛,佛言:「不應計前日數,應從斷藥還與已來日從此為數。自今已去當如是說戒:若比丘無病受四月請與藥,若過受,除常請、更請,波逸提。」如是世尊與比丘結戒。

時諸居士請諸比丘與分藥,諸比丘畏慎不敢受。白佛,佛言:「自今已去聽諸比丘受分藥。自今已去當如是說戒:若比丘無病受四月請與藥,若過受,除常請、更請、分請與分藥,波逸提。」如是世尊與比丘結戒。

爾時諸居士請比丘與盡形壽藥,諸比丘畏慎不敢受盡形壽藥。白佛,佛言:「自今已去聽諸比丘受盡形壽藥。自今已去與比丘結戒:若比丘受四月請與藥,無病比丘應受請。若過受,除常請、更請、分請、盡形壽請,波逸提。」

比丘義如上。

四月者,夏四月也。

因緣者,藥請也。

病者,醫所教服藥者也。

常請者,其人作如是言:「我常與藥。」

更請者,斷已後復更與請。

與分藥者,持藥至僧伽藍中分與。

盡形壽請者,其人言:「我當盡形壽與藥。」

請者有四種:或有請夜有限齊、藥無限齊,或有請藥有限齊、夜無限齊,或有請藥有限齊夜亦有限齊,或有請夜無限齊藥無限齊。云何請夜有限齊、藥無限齊?彼作夜分齊不作藥分齊:「我與爾許夜藥。」是謂請夜有分齊、藥無分齊。云何請藥有分齊、夜無分齊?彼作藥分齊、不作夜分齊,作如是言:「我與如是藥。」是為請藥有分齊、夜無分齊。云何請夜有分齊藥亦有分齊?彼作夜分齊、藥分齊,作如是言:「爾許夜與如是藥。」是謂請夜有分齊、藥有分齊。云何請夜無分齊藥無分齊?彼不作夜分齊、藥分齊,作如是言:「我請汝與藥。」是謂請夜及藥俱無分齊。是中請夜有分齊藥無分齊、夜有分齊藥有分齊,應夏四月受請。是中藥有分齊夜無分齊、夜無分齊藥無分齊,應隨施時受。彼比丘無病,應受夏四月與藥,若過受,除常請、更請、分請、盡形壽請,咽咽波逸提。

比丘尼,波逸提;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突吉羅。是謂為犯。

不犯者,受四月請與藥,病者過受請,常請、更請、分請、盡形壽請,無犯。

無犯者,最初未制戒,癡狂、心亂、痛惱所纏。(四十七竟)

爾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王波斯匿土境民人反叛,時王自領六軍征罰,時六群比丘往至軍中觀看軍陣。時王波斯匿語言:「諸尊!在此軍中欲何所為?」六群報言:「我無所作,來看軍陣耳!」時波斯匿王聞已心甚不悅,王復問言:「今者欲何所至耶?」六群報言:「我等欲詣舍衛國見佛。」時王語言:「若至舍衛國者,持我名禮拜問訊世尊言:『起居輕利,游步康強,教化有勞耶?今持此一裹石蜜奉上世尊。以此因緣具白世尊。』」爾時六群比丘,即往舍衛國詣祇桓精舍,禮世尊足已在一面坐,即稱波斯匿王名,言:「禮拜問訊世尊,起居輕利,游步康強,教化有勞耶?以此一裹石蜜奉上世尊。」即以此因緣具白世尊。世尊爾時以此因緣呵責六群比丘:「汝所為非,非威儀、非沙門法、非淨行、非隨順行,所不應為。云何汝等癡人!乃觀王者軍陣勢力耶?」世尊以無數方便呵責六群比丘已,告諸比丘:「此癡人!多種有漏處,最初犯戒。自今已去與比丘結戒,集十句義乃至正法久住,欲說戒者當如是說:若比丘往觀軍陣,波逸提。」如是世尊與比丘結戒。

爾時波斯匿王土境人民反叛,有大臣兄弟二人:兄名利師達,弟名富羅那。王使此二人領軍征罰,此二人渴仰欲見比丘,即遣使往請比丘:「大德來!我欲相見。」諸比丘皆有畏慎心言:「世尊制戒,若比丘往觀軍陣者,波逸提。」時諸比丘往白世尊,世尊告言:「若須,有所白,若有請喚者聽往。自今已去當如是說戒:若比丘往觀軍陣,除餘時因緣,波逸提。」

比丘義如上。

陣者,若戲若鬪。

軍者,或一軍、二軍、三軍、四軍。一軍者,一象軍、一馬軍、一車軍、一步軍也。若純有馬軍、純象軍、步軍、車軍也。二軍者,二象、二馬、二車、二步,或有象馬、或象車,或象步、或馬車,或馬步、或車步也。三軍者,三象、三馬、三車、三步也,或象馬車、或象馬步、或馬車步也。四軍者,四象、四馬、四車、四步也,或象馬車步也。

彼比丘往觀軍陣,從道至道、從道至非道、從非道至道、從下至高、從高至下,去而見者,波逸提。不見者,突吉羅。若方便莊嚴欲觀而不去者,一切突吉羅。若比丘先在道行、軍陣後至,比丘應下道避,若不避者,突吉羅。

比丘尼,波逸提;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突吉羅。是謂為犯。

不犯者,若比丘有事往;若被請去;或力勢者將去;若先前行,軍後至,下道避;若水陸道斷;賊難、惡獸難、水大漲;若為勢力所繫縛去;或命難、梵行難,不下道,無犯。

無犯者,最初未制戒,癡狂、心亂、痛惱所纏。(四十八竟)

爾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六群比丘時有因緣至軍中宿,時諸居士見自相謂言:「我等為恩愛故在此宿耳!而此沙門復在此何為耶?」爾時諸比丘聞,中有少欲知足、行頭陀、樂學戒、知慚愧者,嫌責六群比丘言:「世尊制戒有時因緣乃得至軍中,汝等云何乃於軍中止宿耶?」爾時諸比丘往至世尊所,以此因緣具白世尊。世尊以此因緣集比丘僧,呵責六群比丘:「汝所為非,非威儀、非沙門法、非淨行、非隨順行,所不應為。云何六群比丘!有時因緣得至軍中,汝等何事乃在軍中宿耶?」世尊以無數方便呵責六群比丘已,告諸比丘:「此癡人!多種有漏處,最初犯戒。自今已去與比丘結戒,集十句義乃至正法久住,欲說戒者當如是說:若比丘有因緣,聽至軍中二宿、三宿,過者,波逸提。」

比丘義如上。

若比丘有因緣欲至軍中,得二宿住,至第三宿明相未出時,應離見聞處。彼比丘軍中二宿已,至第三宿明相未出,不離見聞處,明相出,波逸提。若離見處至聞處,突吉羅。離聞處至見處,突吉羅。

比丘尼,波逸提;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突吉羅。是謂為犯。

不犯者,得二宿已,至第三宿明相未出,離見聞處;若水陸道斷;若惡獸難、盜賊難、水大漲、為勢力者所執留;或被系閉;或梵行難、命難,得至二宿,軍中住至三宿,明相未出,不離見聞處,不犯。

不犯者,最初未制戒,癡狂、心亂、痛惱所纏。(四十九竟)

四分律卷第十五

 

上篇:四分律

下篇:四分律比丘戒本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律部目錄

佛說療痔病咒

(可治癌症跟痔瘡、青春痘等等) 佛說療痔病咒: 怛(dan...

般舟三昧經

般舟三昧經卷上 問事品第一 聞如是:一時,佛在羅閱祇...

晚課(暮時課誦)

南無蓮池海會佛菩薩(三稱) 佛說阿彌陀經 姚秦龜茲三...

龍舒增廣淨土文

龍舒淨土文序 華嚴經云。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

大比丘三千威儀

(以下僅限出家具戒者觀看) 大比丘三千威儀卷上 後漢安...

根本說一切有部尼陀那目得迦

(以下僅限出家具戒者觀看) 根本說一切有部尼陀那卷第...

菩薩瓔珞本業經

菩薩瓔珞本業經卷上 姚秦涼州沙門竺佛念譯 集眾品第一...

菩薩戒本

菩薩戒本一卷(出〈地持戒品〉中) 慈氏菩薩說 北涼天竺...

佛說觀佛三昧海經

佛說觀佛三昧海經卷第一 東晉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羅譯 六...

【註音版】吉祥經

吉祥經...

大方廣佛華嚴經入法界品

大方廣佛華嚴經入法界品 唐天竺三藏地婆訶羅譯 爾時,...

修行本起經

修行本起經卷上 後漢西域三藏竺大力共康孟詳譯 現變品...

佛說解夏經

佛說解夏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明教大師臣...

大乘同性經

大乘同性經卷上(亦名一切佛行入智毘盧遮那藏說經) 周...

【註音版】佛臨涅槃記法住經

佛臨涅槃記法住經...

海印三昧論

海印三昧論一卷(並序)依大方廣佛華嚴經 明皛所述 若夫...

雲棲淨土匯語

雲棲淨土匯語 開示 水陸會中普示持名念佛三昧 竊惟淨...

【佛教詞典】內散亂

【內散亂】 p0365 雜集論一卷十八頁云:內散亂者:正修...

【佛教詞典】中隨煩惱

即無慚和無愧二種心所。作了壞事,不知慚恥,叫做無慚...

「心有千千結」是啟動不了佛號的

你的心只要住在外境,這個就是生滅心! 第一個,你今生...

印順法師:為在家居士說法

佛教的信徒,可以分為兩大類,就是出家與在家的分別,...

一別成永訣

一直不願意承認這樣的事實,身邊的人是會走的,就在所...

要想得地藏菩薩加持,起碼要有下至心

現在這個地球,有六十五億人口,能夠念他的名號,跟他...

真能念佛,自得世間福報

【印光大師云: 須知真能念佛, 不求世間福報,而自得...

學會世間上的兩種快樂

問: 經常會覺得付出得不到回報,對別人好往往結果會...

【佛學漫畫】不要玩火

不要玩火...

癌症病患念觀音得救

在台灣有一個佛教堂,它的理事長叫曹剛,信佛很虔誠。...

巨商靜心復得傘

有一位巨商,為躲避動盪,把所有的家財置換成金銀票,...

佛陀生氣

凡人很容易生氣,佛陀是不是也會生氣呢?佛陀當然會生...

改變自己的九條建議

一、不沉湎於過去,只活當下 電影《功夫熊貓1》中一句...

兄弟二人俱出家緣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對兄弟非常欣樂佛法,於是兩人都出...

【視頻】《往生論》善音居士念誦

《往生論》善音居士念誦

【視頻】《佛說戒香經》楮訾

《佛說戒香經》楮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