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說沙彌十戒儀則經

西天譯經朝散大夫試鴻臚少卿傳法大師臣施護奉 詔譯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佛說沙彌十戒儀則經(計七十二頌)

西天譯經朝散大夫試鴻臚少卿傳法大師臣施護奉 詔譯

 頂禮一切智,  妙法及聖眾,
 略說沙彌行,  令發出家心。
 於彼釋迦教,  堅持於禁戒,
 持戒如護身,  防守勿令犯。
 夜臥從早起,  淨口及牙齒,
 念誦至天明,  頂禮正等覺。
 參近於師房,  以手輕擊門,
 入已問訊師,  身體安樂不?
 如是所作已,  復作曼拏羅,
 供養而恭敬,  早晨觀水內,
 中後時亦然,  甕器盂缽等。
 水蟲有大小,  志心恆觀照,
 以羅淨濾水,  審觀而可用。
 食飲懷慈愍,  勿令殺害蟲,
 乃至草木上,  塗壇牛糞中,
 如是受用時,  救護於含識。
 或彼床座內,  田地糞土中,
 一一子細觀,  是名出家行。
 一切承事師,  洗缽令清淨,
 依時三作禮,  合掌向師前。
 問師何所食?  作食治饑病,
 如是若為食,  用前清淨水,
 以水灌手淨,  如法默然食。
 食已說二偈,  迴向於信施,
 如說而依行,  增長正念行。
 信解淨戒法,  依法而修持,
 正觀自相應,  出家心安樂。
 若人自犯戒,  他見生輕毀,
 二人皆得罪,  持者須一心。
 持戒或破戒,  乃至病患人,
 說法不當機,  他聞心不重,
 命終得大苦。  若人行毒藥,
 及行咒法等,  令他得命終,
 又復以種種,  方便而行殺,
 如是破戒因,  永沉三惡道,
 地獄鬼畜生,  如次受罪報。
 及彼諸天輩,  若或亦殺生,
 還墮惡趣中,  受彼諸惡報。
 若有出家者,  恣用身口意,
 誤殺螻蟻類,  於其三業中,
 而得三種罪。  若人以拳棒,
 土石及塼瓦,  打擲於有情,
 駝騾禽獸等,  亦得破戒罪。
 駝騾象馬類,  而欲輒乘騎,
 往來逼迫他,  亦得破戒罪。
 若有出家者,  不得行偷盜,
 若自若教他,  偷得於財物,
 迦哩沙波拏,  四分中一分,
 如是破戒因,  而成最重罪。
 飲食穀米等,  花菓草木類,
 地生或水生,  而行於偷竊,
 或偷官稅利,  私過於關律,
 及盜於有情,  二足與多足。
 或彼出家人,  受用雖具足,
 貪心復盜財,  俱獲於重罪。
 若自衣缽等,  被賊所劫盜,
 勿得強取之,  說法方便化,
 或復而迴買,  不允隨他意。
 是名出家心,  不動三業瘡,
 戒性自成就。  若有出家者,
 不得行淫欲。  女男及黃門,
 自來相慕欲,  愚迷而愛著,
 得彼根本罪。  若彼故行淫,
 如蛇如毒藥,  損壞於自身,
 得大地獄苦,  障礙於涅槃,
 不出於生死。  正覺非如是,
 未曾身犯戒,  持戒獲大利。
 若有出家者,  不得出妄語。
 若言見天人,  與我同言語,
 大人所住處,  我自亦曾到,
 乃至乾闥婆,  恭伴龍夜叉,
 摩睺羅伽輩,  毘舍緊那羅,
 缽哩哆鬼等,  與我恆言話,
 此皆為妄語。  或言得五通,
 正道及四果,  曉了甚深法,
 未得言為得,  如斯之妄語,
 永沉於惡趣。  不得起兩舌,
 離別他善友,  及彼麁惡言,
 綺說非與是。  設被他毀罵,
 勿得酬對他,  種種鬪諍言,
 一一須忍受。  若彼不依行,
 而得犯戒罪;  智者一心持,
 獲離口業過。  若以穀米等,
 為酒醉於人,  不得而故飲。
 或以甘蔗花,  蒲萄菓實等,
 修醞可醉人,  不得而故飲。
 自飲教他飲,  迷亂而失念,
 增長放逸心,  飲者得重罪。
 是故世尊言,  若人以草葉,
 滴酒於口中,  增長於過失。
 歌舞兼倡妓,  故往而觀看,
 而得犯戒罪。  香油塗飾身,
 旃檀欝金等,  及以好花鬘,
 金銀珠寶類,  種種莊嚴身,
 而得犯戒罪。  若於眼目上,
 點畫令端正,  而得犯戒罪。
 座床臥床等,  量高可一肘,
 亦不作莊嚴,  復不令廣大,
 放逸不依行,  而得犯戒罪。
 佛說出家人,  過失宜遠離。
 若受齋食時,  不得過中午,
 日出至午前,  可許受齋飯;
 非時而喫食,  佛說得重罪。
 如有比丘病,  治病救於身,
 可許中後食;  無病不依時,
 而得犯戒罪。  金銀珍寶等,
 出家不得觸,  受者生於貪,
 而得犯戒罪。  若有檀信施,
 供養佛法僧,  為彼興福利,
 可許而受用。  一切快樂具,
 勿得生愛著,  若有貪著者,
 彼人須擯出。  所有戲笑等,
 沙彌不得作,  作者得犯罪。
 若有呵欠時,  以手遮蓋口,
 不依而得罪。  上座作啑噴,
 不審而頂禮,  新戒等啑噴,
 上座須咒願,  長壽無其病。
 沙彌向師前,  不得於洟唾,
 不得刷牙齒。  不得向師前,
 經行及對座。  耆年宿德者,
 如法而尊重。  若入觸溷時,
 如有後來者,  低聲而警覺。
 所濾無蟲水,  用添於淨瓶,
 淨手安詳行,  不失出家行。
 師自座臥床,  恆用淨襯褥,
 所有床椅等,  不得沙彌座。
 師自若不在,  依止清淨僧,
 明瞭律儀者,  承事而侍奉;
 勿更依別僧,  違者而得罪。
 比丘若出行,  而為求緣事,
 五日內復歸,  得利同行眾;
 眾得利亦然,  復與外來者,
 如過五日後,  二俱各無分。
 沙彌大小便,  須問佛僧地,
 不得亂往來,  行依自界分。
 一切凡所作,  合掌先問師,
 如是所作為,  不失於正行。
 日沒禮佛塔,  禮已復問師,
 與師濯雙足,  事畢一心聽,
 顒望於所須。  初夜及後夜,
 持誦勿須停。  中夜睡眠時,
 如彼師子臥。  所說一切法,
 志心而依行,  薰識賢種子,
 煩惱自斷除,  速成無上覺。

佛說沙彌十戒儀則經


上篇:沙彌威儀

下篇:沙彌尼戒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律部目錄

【註音版】朝時課誦

根據《靈岩山寺專修淨土道場念誦儀規》(印光法師鑒定...

【註音版】華嚴經普賢行願品

普賢行願品...

大寶積經

大寶積經卷第一 大寶積經卷第二 大寶積經卷第三 大寶...

浴佛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王舍城鷲峯山頂,與大苾芻眾千...

菩薩受齋經

菩薩受齋經 西晉居士聶道真譯 菩薩受齋法言:「某自歸...

佛說目連問戒律中五百輕重事

(以下僅限出家具戒者觀看) 佛說目連問戒律中五百輕重...

四分律

(以下僅限出家具戒者觀看) 四分律序 夫戒之興,所以防...

十誦比丘波羅提木叉戒本

(以下僅限出家具戒者觀看) 十誦比丘波羅提木叉戒本 姚...

天台智者大師齋忌禮讚文

天台智者大師齋忌禮讚由序 宋天竺寺慈雲大師遵式述 餘...

阿闍世王問五逆經

阿闍世王問五逆經 西晉沙門法炬譯 聞如是: 一時,婆...

【註音版】千手千眼大悲心咒行法(大悲懺)

千手千眼大悲心咒行法(大悲懺)...

大乘修行菩薩行門諸經

大乘修行菩薩行門諸經要集卷上 大唐至相寺沙門釋智嚴...

【註音版】文殊菩薩心咒

文殊菩薩心咒...

佛說無極寶三昧經

無極寶三昧經卷上 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

【註音版】摩訶般若波羅蜜大明咒經

摩訶般若波羅蜜大明咒經...

無明羅剎集

無明羅剎集卷上(或為一卷、或為二卷,今此三卷) 失譯...

【註音版】佛說慈氏菩薩誓願陀羅尼經

佛說慈氏菩薩誓願陀羅尼經...

【佛教詞典】五蘊魔

四魔之一。又作蘊魔、五陰魔、五眾魔、身魔。色、受、...

【佛教詞典】宗統編年

凡三十二卷。清代紀蔭編纂。收於卍續藏第一四七冊。以...

大安法師:念佛不能走極端

我們念佛一定要有一種平實的心,不能去走極端。 我們...

以這種心態來拜懺,是不能滅罪的

稱情愛戀,違意憎嫌,此不淨心,未足除罪。 這是說明在...

兒童該怎麼學佛

問: 十歲左右的兒童念誦什麼經咒比較對機?弟子希望孩...

為何不以福報來判斷個人的修行階位

我們一路看來,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這十地就不...

強盜弟子

一天晚上,七里禪師正誦經時,一個強盜破門而入,手持...

看看這些話你也許會改變很多

一、 不要評價別人的容貌,因為他不靠你吃飯。 不要評...

坎坷命運如何才能得到改變

俗話說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人人都想平平安安...

夢參老和尚30句法語開示

01、想調伏無量劫的煩惱,我們要以善止惡。用善念來對...

安太歲、點光明燈在科學年代還有價值嗎

問: 您怎麼看安太歲、點光明燈這類民俗?在這個科學...

誰拉你走向了平庸

有這樣一個試驗: 一個長跑運動員參加一個5人小組的比...

五戒與十善的關係

十善含攝在五戒之中,故常有五戒十善併稱。修五戒十善...

為什麼惡人不得惡報

問: 佛家強調因果報應,但在當今這個社會,我看到的...

【視頻】初一十五早課(圓光佛學院)

初一十五早課(圓光佛學院)

【視頻】《地藏經》印能法師木魚版72分鐘

《地藏經》印能法師木魚版72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