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汝能返照,密在汝邊

大安法師  2020/11/17  大字體  護眼色

汝能返照,密在汝邊

那時六祖惠能還是以白衣的身份,在五祖弘忍大師的座下聽弘忍大師講《金剛經》。當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句經文的時候,惠能就豁然大悟了。

於是他就一口氣講了五句「何期自性」: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有個成語叫「心花怒放」,這是他開悟的境界。

連續五句排比都是談自性的問題。所以五祖一聽便知道他開悟了,悟到究竟了,就把頓教衣缽傳給他。於是惠能就成為了六祖。然後叫他趕緊離開,怕有危險。這時候惠能還是個白衣啊,他就趕緊離開了。

這位弘忍祖師兩天沒有上殿。他座下有五百弟子,都以為他生病了,去看望他。兩天之後,弘忍說我沒有病,衣缽已經南行了。哦,衣缽不在了,那誰拿走了?——能者繼之。

大家一聽,明白是這個惠能拿走了。這些和尚不甘心,個個都認為自己是「正規軍」,但是沒有拿到衣缽,而你一個白衣卻把衣缽拿走了。於是就要去追。

當時追的隊伍當中有一位姓陳的比丘,出家之前就是一個四品將軍,性情比較粗糙。因為將軍出身,跑得就很快,惠能馬上被他追上了。惠能一看,既然他來追,乾脆就把衣缽放在石頭上,接著就隱到了樹後邊。

這位陳姓比丘叫惠明。惠明一上來,看到衣缽在那裡,眼睛一亮就去拿,但是拿不動。畢竟是一個出家人,他一看到這種情況,馬上就改口了,說:「行者,行者,我為求法而來。」

惠能一聽這話,就從樹後面出來:「好,既然你為求法而來,那你坐下來。」兩個人坐著。惠能讓他摒棄萬緣,一念不生,只是坐著。坐了良久,惠能就說了一句話,他說:「不思善,不思惡,就在這個時候,哪個是明上座的本來面目?」

就這一句話,惠明就開悟了,悟明心地。但他還有貪心,說:「除了剛才你跟我講的密語密意之外,還有沒有其他的密語密意啊?」

惠能說:「能說的、所說的都不是密語,汝能返照,密在汝邊。」你迴光返照,所有的秘密、密藏就在你那邊,你不要到外面去找。

因為惠能祖師這個公案的影響力,自此以後禪宗的風格都是這麼一個風格。無論是「德山棒」、「臨濟喝」都是指歸你那一邊,實無一法與人。

《六祖壇經》不斷地在談這個問題。菩提般若的智慧,世間人本自有之,只是由於心迷了,不能自悟。所以佛到哪求?

「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即是眾生,自性覺即是佛」。所以就是在你的自性上指點,向上本分也是指點你本具的那個己靈。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大安法師文章列表

虛雲老和尚《上海玉佛寺禪七開示》

初七第一日開示(2月22日) 這裡的大和尚(葦舫法師)...

在呼吸上用功夫

在禪修的功夫中,呼吸是一個關鍵,無論修哪一個法門,...

妄想本來就沒有的

為什麼要安住空性,佛法是先安住再調伏,因為你安住錯...

生死心切,將一句話頭看到底

昔者有一學人參南泉老人,問:如何是道?曰:平常心是...

叢林中出坡的意義

馬祖建叢林,百丈立清規開啟中國禪宗僧團制度的恢弘氣...

【推薦】在繁忙中就實現最大的自在

我們一來到這個世界上,就在一種強大力量的推動下,在...

將聞持佛佛,何不自聞聞

汝聞微塵佛,一切秘密門,欲漏不先除,蓄聞成過誤。將...

雍正皇帝著書破邪護正法

清朝的雍正皇帝在歷代的皇帝中是非常了不起地一位,參...

好運不在於星辰

從前,在北印度的波羅奈斯住著一戶有錢人家。他們為兒...

生漏梵志皈依佛本緣

過去,佛陀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弘化之時,有一位名...

庵摩果與臭井水

有位老婆婆帶著蜜漿和水果出遠門,她走了一段很長的路...

真正的富有

從前有一個婆羅門國家,名叫多味象,這個國家的國王信...

「四不」原則健全我們的人生

我這一生周遊世界,雲水行腳,到過不少地方,但在今天...

聖嚴法師《情緒從哪裡來》

在混亂、緊張匆忙的時代裡,人的情緒時時刻刻都在浮動...

攝心的先決條件是什麼

世間上,皈依人多,吃素人少;受戒人多,持戒人少;雜...

經書讀得越多越好,還是越深越好

問: 師父,是經書讀得越多越好呢?還是讀得越深越好呢...

古德參究機緣頗多,唯有「念佛是誰」最易得力

出家本為生死大事。今出家兒,不知生死為何物,但知隨...

如何是在家信徒的布施之道

問: 如何是在家信徒的布施之道? 了幻法師答: 學佛...

宣化上人:不可以隨便顯神通

摩訶目犍連尊者,他是神通第一;但世尊多次警告他,不...

天道禍淫--艷星的悲慘結局

中國古人說,寫淫蕩書籍,傳播淫蕩色情文化,報應很重...

恭敬讚歎地藏菩薩,即得超越三十劫罪

佛告普廣菩薩: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地藏...

雖讀大乘經典,仍以念佛為正行

在家閑居,當以淨土法門,為雙親認真講說,俾生正信以...

【佛教詞典】法國佛教

佛學研究  至今已有100餘年歷史。首辟蹊徑的是鮑諾夫...

【佛教詞典】偶像崇拜

指依憑感覺塑造神靈之形像而加以崇拜。又「偶像」易被...

【視頻】慧律法師《出家人的工作》

慧律法師《出家人的工作》

【視頻】淨界法師《八種發心之小大》

淨界法師《八種發心之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