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說分別經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佛說分別經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晨朝整服,儼然而坐。

佛語阿難:「告諸比丘,皆寂靜明聽,今當為汝說人生受苦。」

阿難從坐起整衣服,為佛作禮,白佛言:「願樂欲聞。」

佛言:「人有六惡以自侵欺。何謂為六?眼為色欺、耳為聲欺、鼻為香欺、口為味欺、身為細滑欺、意墮邪念為邪念欺,是為六欺,令人墮惡道中,無有出期,黠人乃諦覺是耳!」

佛言:「人從三可得三苦。何謂三可?一、身可殺盜淫;二、口可兩舌惡罵妄言綺語;三、意可貪恚癡。用是三可故,墮地獄、餓鬼、畜生中,是為三苦。唯黠者覺之。」

佛言:「人有六恣,墮十八痛。何謂六恣?眼恣入色、耳恣入音、鼻恣入香、口恣入味、身恣入細滑、意恣入邪念,是為六恣。亦為受、亦為衰,用是故墮十八地獄,苦痛長久,無有出期。」

阿難白佛言:「人有事佛受戒,能得脫是苦痛不?」

佛言:「有人事佛受戒,得福無量,不可譬喻者,有人事佛墮極罪者。」

阿難問佛:「事佛、受佛戒當得福,更得深罪,何以故?願聞其意。」

佛言:「有人事佛奉持經戒,精進不犯,得福無量,不可譬喻也。」

佛言:「有人事佛,受戒不持,不能精進禪定思惟,託名事佛,專行邪業,貪求無厭,不知止足;淫妷色慾,好喜歌舞,耽於酒味,以自放恣,雖云事佛,其過難量。用是之故,長墮三塗,苦痛萬端,難得免出。」

佛言:「事佛有三輩:一輩者、為魔弟子事佛;二輩、為天人事佛;三輩、為佛弟子事佛。」

「何謂魔弟子事佛?」

佛言:「雖受佛戒,心樂邪業,卜問是祟解除禱祀,信有家親丈人,不信正真,不知有罪惡之對,假名事佛,常與邪俱,死墮無擇地獄,受苦長久。久乃出,為魔邦屬,諛諂妖[女*瞿],難可得度。是曹輩人,宿命餘福,暫得一時見於正道,心意瞢瞢難曉宿已,當復更入邪見無窮已也。是為魔弟子事佛。」

「何謂天人事佛?」

「受持五戒,行於十善,死死不犯,信有罪福,作是得是。壽終之後,即生天上,是為天人事佛。」

「何謂佛弟子事佛?」

「奉持正戒,廣學經戒,修治上慧,知三界苦,心不樂著,欲得解脫,行於四等六度,愍傷眾生,欲安濟之。不貪身命,知死有生,求長益福,不為邪業,是為佛弟子事佛。」

佛言:「吾般泥洹後千歲,魔道當興,時世大惡,國無常主,民無常居。遠方之人,當入中國,掠殺殘暴,無有法則,於斯之際,像法當興盛。」

阿難問佛:「何謂像法?」

佛言:「當來比丘不持正法,挾妻養子,無有慚愧心;耕田種殖,以為常業,無復學問坐禪行者;好樂俗常,以為綺雅,佯佯相看,上下雷同;撥拂相教度世之基。迷於色慾,不畏於罪。時有知法者,為說真言,教示正法,便懷憎嫉,欲毀壞之。為立言議,抄持長短誹謗驅踧,使其無憀。用是之故,大法轉減。」

阿難問佛:「于是之時,頗有奉法者不?」

佛言:「多有事佛,亦出家者耳,但不持戒,共相嫉妬;識義者少,多不曉解。」

阿難言:「當爾之時,何國最惡,不信行者?」

佛言:「真丹之土當有千比丘,共在大國,墮魔邦界,其中黠者,若一、若兩,為佛弟子耳。生六天上者,亦復少少;在魔邦者,甚多甚多。」

佛言:「吾般泥洹後,亦多有外學來求吾道,度者當隱括,審悉三月,知其志能習清淨行,虛寂少欲不為污行,便可受之。先授十善,滿三年已,服習道意惡事不犯,乃為更受二百四十戒。其為威儀之事,精進守行,皆向解脫,是彌勒所當建也,當從得度,以為應道。」

阿難問佛:「如佛所說,我皆頂受,宣語後人,令佛之弘法不為斷絕。」

佛言阿難:「汝前後所受,皆以貫心,我亦知汝有信護於佛法也。」

阿難問佛:「後若有人,信樂應法,至心欲求,斷世違俗,以從正道。若時無明師傳教誡者,若有一人,書寫戒律授與之,便可得度為道者不?」

佛言阿難:「皆當得。知禁法者,爾乃可授戒耳,不可以文字受便為應法。何以故?佛為天上、天下之大智,天上、天下之大度,天上、天下之大明,不可妄傳失旨,皆當明於戒法禁律,事事委練,乃為相授耳。不明法戒禁要之事,而妄授人戒法,違佛誠信,反用為是,大罪不小也,宜以審諦。」

阿難白佛言:「後末之世,若有人至心至意,厭於苦痛,欲求度脫,世無有佛,當以何濟其來意?」

佛言阿難:「當將詣彼明戒法者,曉習威儀禁要之事,如是應度,度亦得度。自不明而復授彼,兩迷失道,渾沌無窮竟已,何從得度脫耶?」

佛言:「當來有比丘,不能自淨,畜妻養子,身行污濁,貪求供養,不信罪福,而望安樂,難得免脫,甚亦可傷。」

阿難白佛言:「如是後世,其有從道被服,皆是佛威神,其人以得像於正真因緣,當從得脫。何緣中復不信、違佛明教,當復更若干無數劫受苦痛耶?」

佛言阿難:「是皆前世無數劫,墮久苦之中,其人於苦痛之地,自悔責,願得為善,當從得脫。緣一時自悔之福輒得福,隨來生末世,為人暫覩佛經。又能除剔頭髮,以為比丘。本識未械,心意猶豫,瞢瞢不了,故有污濁,多不能離俗,不遇明慧。如是當後,更墮極苦之中,受無數劫罪。」

佛言:「諸比丘!汝以出家,捨妻子棄世行,作沙門,當修戒行,如羅漢法,寧以洋銅灌口中,下過焦爛腹腸,終不無德食人信施。寧以利刀截手支解身體,不以無德受人信施。人無德力,受人信施,當累劫墮於罪苦,久久得出,用餘[米*幾]末之福,得為人身,當復更還一一償之,有作奴婢償者,有作兒子償者,有作父母償者。」

阿難問佛:「何謂償債?」

佛言:「有作奴婢,大家撾打,不以道理,奴婢受之,無有怨心,勤力作務,不憚勞疲,愛惜大家之物,不敢放散,是為現世償債奴婢也。宿命先世,受人信施,不行功德,罪畢來償,猶有本識,故無怨恚甘受而已。

「何謂償債兒子?兒子致財,父母散用無有限度,兒子心亦無惜意,是為償債兒子。

「何謂償債父母?父母致財,兒主散用,父母不為愛惜,恣所當得,皆是宿識因緣相償故無惜心。諸此償債,因緣合會,對訖更散,亦無常住。明者覺之,故不為也。唯有道德,可以久保。吾前世時,亦更為人償債奴婢、兒子、父母不可稱數,皆有一時之緣,難可免脫。至今得道,現我父母皆先世道德之緣,不由償債。父母世世放捨,使我學道,累劫精進,今成得佛,皆是父母之恩。

「人欲學道,不可不精進孝順,二墮失人種,累劫不復。五末之世,持宜順行,遭值經道,不可不勤。遭值佛世,不可不諦受著心,遭值明人,不可不勤問奉受。何以故?人身難有,六情難具,才聰難得,佛難得見,經難得聞,故宜勤之。」

佛言:「吾般泥洹後,當有五逆惡世,當斯之時真丹土域,魔事當盛,閉塞正道。雖有經法,少有學者;設有學者,少有行者。世有比丘,少能自守清淨,多有污濁習俗之行高望游步,世人無異;求好衣服,學世辯辭,追世禮費,群黨相隨,以快心意,求世名譽;教人入法,度為弟子,不教護魔,不依正道;度世之業,亦不學問,追求明智,自謂德大,不守根門。雖得為人,假時而已,自謂長久,不知大對,當後受苦無窮竟已,顛倒翻覆,在魔部眾,一何痛哉。諸比丘!已得人身,六情完具,覩佛經戒,勤行當行誦之。一失人本,難有復時。佛世難值,經法難聞,宜各思惟。」

佛說經竟,諸比丘皆儼然坐,自思惟即得羅漢。

佛說分別經


上篇:所欲致患經

下篇:佛說慢法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經集部目錄

阿閦佛國經

阿閦佛國經卷上 發意受慧品第一 聞如是:一時佛在羅閱...

【註音版】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印光大師校印本)...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

【註音版】梵網經菩薩戒誦戒儀式

梵網經菩薩戒誦戒儀式...

佛說信解智力經

佛說信解智力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明教大...

商主天子所問經

商主天子所問經 隋北印度三藏闍那崛多譯 爾時婆伽婆住...

深密解脫經

深密解脫經序 沙門都釋曇寧造 夫至跡虛微、理包言像之...

佛說堅意經

佛說堅意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聞如是: 一時,...

雜譬喻經

(一) 昔有比丘聰明智慧,時病危頓,弟子問曰:成應...

佛說法乘義決定經

佛說法乘義決定經卷上 西天三藏明因妙善普濟法師金總...

淨土疑辨

《淨土疑辨》序 豫章微休居士陳 所蘊撰 蓮池禪師作《...

毗婆尸佛經

毘婆尸佛經卷上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卿傳教大...

佛說長者法志妻經

佛說長者法志妻經 失譯人名今附涼錄 聞如是: 一時,...

【註音版】佛說菩薩修行四法經

佛說菩薩修行四法經...

佛說須賴經

佛說須賴經 前涼月氏國優婆塞支施侖譯 聞如是: 一時...

佛說月明菩薩經

佛說月明菩薩經 南吳月支國居士支謙譯 聞如是: 一時...

佛說阿那律八念經

佛說阿那律八念經 後漢西域三藏支曜譯 聞如是: 一時...

【佛教詞典】遍行真如

【遍行真如】 修唯識行,第四修習位的十真如之一。這是...

【佛教詞典】亡物負債債息異處差別

亦名:亡人物負債債息異處差別、亡僧物負債債息異處差...

為什麼不把貧窮賣掉

佈施好品德,幫助眾親眷,行為無瑕疵,是為最吉祥。 我...

怎樣理解娑婆一大劫,極樂一晝夜

原文: 娑婆一大劫,極樂一晝夜,此顯示極樂時間耳。至...

往生咒源自何處,有何功用

問: 往生咒源自何處,有何功用? 大安法師答: 往生咒...

樂觀是可以傳染的

有這樣一位女士,她已經六十多歲了。在農村應該是滿臉...

如何面對人生毀譽得失而不動心

我們每天打開報章、雜誌,可見輿論紛紜,人生百態,大...

要先「離一切相」,才有資格談「即一切法」

膿血交相潤,臭穢常無盡。 我們不淨觀,第一個觀,觀我...

禪宗與牛的因緣

在佛教中,牛是十分高貴的動物,具足威儀與德行。《勝...

恭敬供養能得五種功德福報

古印度時,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有一天,世...

經云:若以諍止諍,至竟不見止;唯忍能止諍,是法可尊...

順逆在於一念間

絕大部分人感覺自己很不順,尤其是工作比較緊張的人。...

印光大師:居士早晚課應專修淨土

佛說經咒甚多,誰能一一遍持。古人擇其要者列為日課,...

人生的短暫

是日已過,命亦隨減。隨著時光的流逝,此時我終於感受...

【視頻】《心經》張學友\鄺美雲\草蜢粵語演唱

《心經》張學友\鄺美雲\草蜢粵語演唱

【視頻】《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聆志居士念誦

《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聆志居士念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