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這十種念佛,就是利用種種習性來入道

宏海法師  2020/01/20  大字體  護眼色

這十種念佛,就是利用種種習性來入道

(上)

《莫到老來方修道》,我們繼續講第九修持門的淨念門。那我們常說念佛,念佛。今天講的這個修持門的版塊才是重中之重,我們分上下兩版。

因為念佛呢,我們常講到一行三昧,入這個一行三昧得有一個心態,就是要有決定心,一定要,如果說,沒有在這個念佛心上,沒有相續,那麼你的三昧就成不了。所以,一定要來攝心來念。

第一個念就叫攝心念。在一切時處,念念不忘阿彌陀佛,念念想著極樂世界。縱令有時候有一些身體不適,縱令有時候有一些昏沉掉舉,縱令坐的時候正在胡思亂想,縱令躺下來說,睡不著覺,總歸在這一切時處,有可能時,皆能夠繫念,不要隔念,不要異念。異,就是變異,轉向其他的事情。這樣叫做攝心念,就是把心給攝住,相續不斷。

再一個叫做勇猛念。因為每個人的性格不一樣,秉性不一樣。勇猛念,這裡有一個比喻是什麼,如好色之人。好色的人,聽到哪裡有漂亮的女子,哇,他就一心一意,非要去追求,非要去見到,直奔她而去。用這種勇猛心來繫念,繫念到哪怕你在這個危險的境地,哪怕在這個尷尬的環境,這個事情中,你都能夠一心一意,管他三七二十一,我就要念,這個就叫做勇猛念。那這樣的話,心就不會退卻。

第三個叫做深心念。深心念,就是指的像我們說,雖然你大海,不論你多麼深廣,我今天就用一個小勺子,就一定要把你舀幹。我也不管你說我念的對也不對,標準不標準,如法不如法,概不論。只管南無阿彌陀佛,就是拚命地念,這個就叫做深心念。

就像我們說,明明知道那裡路途非常遙遠,但是我就這麼一步一步地走,我也不想著能不能到,也不計較會不會到,反正我就一步一步就這麼走。我不到頭不罷休,這就叫做深心念。

再一個我們講到說,叫觀想念。因為每個人,他的念力有別。有的持名比較相應,有的他觀想觀像容易上道。所以在觀想念中,就是念念見佛的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不斷這樣地去描繪,不斷地去臨摹,反正就是佛的莊嚴妙相。如這個,像《觀無量壽經》裡面所說。這就叫做觀想念。

第五個叫做息心念。我們為什麼念不起來?為什麼修不下去?那一定是有世間另外的心,佔據了我們的本有清淨這個念頭。

所以,你看這裡開示到說,要息卻一切,就是把它息下來,歇即菩提。息滅的息。息滅一切名心,欲心,宦心,就是當官的心,一切的名利心,有所求心,乃至世間的種種心,就是我們在生活中這個事,那個事。還有這個貪戀心,放不下。還有貢高心,貢高心就是說把自己太當回事了。

還有這個遮護心,就是遮著自己的過失,護自己的短等等諸如此類的。人我是非心,為什麼要把這些全部都息滅下來,因為要念佛。這個就叫做息心念。

(下)

《莫到老來方修道》,我們講到淨念呢,今天是下半部分。上一講我們講到這個息心念。

今天的第一個念法,叫做悲啼念。風格為之一轉。悲啼到什麼程度呢?每想到阿彌陀佛,或者西方三聖,清淨海眾,身毛皆豎,五臟要裂,就是痛不欲生。為什麼呢?就想佛想的,思念到極致。

就像小時候就離開了媽媽,骨肉分離,從來一別以後再就見不著了。或者說,媽媽在兒子很小的時候,失去了兒子。長得非常的聰明,好看,與眾不同,但是很小的時候呢突然間就夭亡。在這樣的一種心念中,每想佛,就起這樣的一種悲痛心,這就叫做什麼呢,叫做悲啼念。

第七個叫發憤念。你看,都是落在我們人的習性,情感,情緒中,藉機上道。發憤念是什麼意思呢?如落地孤寒,負才寂寞。每一念及,痛不欲生故。

還就是說,好像就跟我們以前說的,「落地的才子笑是哭。待嫁的新娘哭是笑。」落地的才子最傷懷失意的時候,像這裡講到的懷才不遇,憤懣滿腔。在這樣的情況下,每一念佛,都要帶著這種心勁兒,把這個情愫用在念佛上來。那麼,就是念念能夠發起來這個心力,這叫做發憤念。

一切念。謂見聞覺知,及與毛孔骨髓,無一處不念佛故。就是你的身心世界,滿目,滿心,滿眼都是佛。我們說「不瘋魔不成佛」,確實如此,這個叫做一切念。在你的六根門頭,在你的起心動念,在你的色聲香味觸,眼耳鼻舌身中,這叫無一處不念佛故。

第九個叫參究念。念佛一聲,便念此聲落處。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你把心參過來,落在什麼地方,從何處而起?這個就帶有禪宗的味道了。因為我們的修行習氣,每個人不一樣。如果有禪習氣比較濃的,那麼就參究念,可能會相應。

最後一個第十叫做實相念。不以有心念,不以無心念,不以有無心念,不以非有無心念。就是什麼心都沒有的念,不要覺得我在念,不要覺得我念在我念,也不要覺得有能念所念。也不要覺得我沒有在念,我一定不能有念的念頭在念,諸如此類等等,都不去起這個念。只管念,念到極致,業盡情空之處,就是實相顯現,叫實相念。這叫做上品念佛門。如果能這樣念佛的人,現生必定見佛。

大家要明瞭,我們講到第九修持門的淨念門中,這十種念佛,就是利用人,我們人的種種習性,然後借這個道,來入這個道。而且在這十種心態的加行下呀,最後的功德是現生必定見佛。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宏海法師文章列表

天天伴佛眠,朝朝從佛起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阿彌陀佛全體的功德都在我們的念...

具足信願稱名,依舊是萬修萬人去

淨土法門就是感應道交的產物,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拯救...

大安法師:念佛為何能對身心起作用

問: 念佛對身心確實能起作用,這如何從理體上解釋呢...

不發菩提心就不能往生嗎

深信切願即無上菩提,我這裡也點示了下,這點我們一定...

昌臻法師《淨土法門的十六字綱領》

淨土法門的綱領,概括起來,就是四句話,十六個字:...

為了讓你拜,我來做點怪

問: 有一些同修講,廣東某一寺院有某法師講自己隨時可...

行住坐臥把持一句佛號

我們打的是佛七。就是持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佛號,行、住...

若念佛人患有癡呆,臨終時如何補救

問: 若念佛人患有癡呆,臨終時請人助念,他有何方便...

以法寶為對境修恭敬

所謂的法寶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記錄佛菩薩、祖師大德...

縱遇善知識,遇而不識,當面錯過

縱遇善知識,但以耳為目,遇而不識,當面錯過。 這個也...

淨土信仰對晚年白居易的積極影響

白居易作為唐朝士大夫學佛的代表,他的佛學思想,尤其...

嗔心是不能有任何理由的

什麼叫殺呢?斷有情命,以嗔恨之心,來斷絕有情眾生的...

以戒為師的底線是什麼

戒是佛親制的,我們後人,現在也有人提倡說要改戒相,...

大安法師:一念淨信即可得利

一九九九年春節,我們有十六人曾在九華山祗園寺上客堂...

心態轉,角度變

把佛法運用起來,不要總以從前那種心態看事,不要總以...

趙朴初老居士《佛教常識答問》

第一章 佛陀和佛教的創立 1. 問: 什麼是佛教? 答:...

臨終處理的注意事項

人生苦短,人命無常,一息不來,即成隔世,超升墮落與...

阿彌陀佛十種力的威德

一切諸佛都有十力、四種無畏、十八不共法。對這些佛教...

竿影見佛法

從前,印度有座寺院,裡面住了四位神通廣大的道人。城...

夢參老和尚:華嚴經梵行品

(夢參老和尚二○○四年講於五台山普壽寺) 第一講 我...

【推薦】印光法師答念佛600問

卷一 淨土法門的緣起 第一章 阿彌陀佛與極樂世界 1、南...

佛與提婆達多所結的冤結

昔時,佛與大比丘們一起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游化。當...

【佛教詞典】四有邊等論

【四有邊等論】 p0447 大毗婆沙論一百九十九卷十六頁雲...

【佛教詞典】觀察義禪

大乘入楞伽經卷三集一切法品廣說禪有如下四種:愚夫所...

【視頻】妙境法師《念言語漢》

妙境法師《念言語漢》

【視頻】劉德華《心經》

劉德華《心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