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持戒念佛,父母也得利益

智諭法師  2014/02/15  大字體  護眼色

持戒念佛,父母也得利益

無論出家在家,念佛求往生,必須孝養其父母。尤其出家眾,發心長養父母之慧命,是為大孝。孝養父母,有其道理,應該勸父母持戒念佛;如果僅僅供養父母衣食,不能算孝。

因為孝有四種,總說起來,於父母有利益,稱為孝。利益就分四種了。第一種,現前得益,後世不得益。第二種,現前得益,後世也得益。第三種,現前不得益,後世得益。第四種,現前不得益,後世也不得益。

四種當中,兩種為孝,兩種為不孝。如果現前得益,後世得益,是孝;現前不得益,後世得益,也是孝;如果現前得益,後世不得益,不孝;現前不得益,後世也不得益,不孝。總說起來,後世得益,是為孝。無論現前得益不得益,皆稱為孝。什麼原因呢?後世得益,終成無上佛道,所以是大孝。無論現前得益不得益,後世皆不得益,墮落三塗,所以不孝。

在家眾如果僅僅供養衣食,是養其色身;如果勸父母持戒念佛,養其慧命。養其色身,容易造業,使父母後來落於苦道;如果養其慧命,成就其佛道,成其法身。

所以出家重在養父母之慧命。經上說,如果修禪定人,人家佈施你衣服,你穿這件衣服得初禪,供養你衣服的人,他的福報天天增長,直到你衣服穿破不穿,才停止。更何況二禪三禪四禪、初果二果三果四果、無上佛道呢?出家眾有這個機會,在家眾這個機會很少。如果你能得一點點法的利益,譬如小乘的五停心觀,何止衣服呢?你的身體受之於父母,得福報的第一個便是父母。所以出家眾知道盡孝的,可盡大孝。

在家眾不知道盡孝的,容易給父母造惡業。在家眾總認為給父母吃點好的,殺隻雞、殺只鴨供養他,其實那是給父母造惡業。要知道人死為畜,畜死為人。六道輪迴隨業而轉,你只知道孝養你的父母,殺隻雞給他吃,說不定這隻雞是你前生的父母,隨業而轉,投生到畜生道。你殺你前生的父母給今生的父母吃,怎麼能算孝呢?要知道鬼神受血腥之供都墮落,何況人呢?所以在家眾孝養父母,多是供養色身,止於一個「情念」;出家眾供養父母,供養其慧命,止於一個「道念」。

父母後世不得利益,有兩種近因,就是起惑造業。你起惑造業,怎麼能稱為供養父母呢?起惑造業必然受苦報。惑業苦流轉不停,造成六道輪迴。持戒就可消滅惑業,念佛往生西方就可不受六道苦報,所以孝親有道,持戒念佛。

你自己如果能夠持戒念佛,你父母也得利益。根據經上說,七分當中,父母得一分。如果你勸父母持戒念佛,七分全得。所以出家也好,在家也好,應該孝養父母。在家的以善心孝養,出家的以道心孝養。如果出家眾不修佛道,在家眾不修善行,於父母毫無利益,不能為孝。

或者有人說,我父母沒受戒,也不知道持戒,因為戒條太繁太多,怎麼辦呢?有十種法(十善法),你勸父母修,一切戒具足。意不生貪、瞋、癡,身不犯殺、盜、邪淫,口不犯妄語、惡口、綺語、兩舌,一切戒具足了。打開戒本看,無論五戒、八戒、十戒、比丘戒、比丘尼戒、菩薩戒,都是闡述這十種道理。這是十業清淨,可以成佛。

十業不犯,就是持戒。意不生貪瞋癡,惑就滅了;身不犯殺盜邪淫,口不犯妄語惡口綺語兩舌,業就滅了。惑業一滅,自然沒有苦。

如果根據十二因緣說起來,惑滅就破無明瞭,貪瞋癡就是無明;業滅了就破行;其餘皆是苦。惑業苦三一滅,到那兒去了呢?雖然不落六道輪迴,還沒有去處啊!念佛求往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是證法性身。怎麼知道呢?《無量壽經》說,彼國眾生皆是無極之體。無極之體就是法身啊!

大家修念佛法門,應該起孝養父母之行,如果你得到利益,你的身體受於父母,父母自然受大福報,知道這番道理,怎麼能不至誠懇切念佛呢?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智諭法師文章列表

孝名為戒,亦名制止

七月十五是佛歡喜日,是我們出家人的自恣日。佛陀規定...

孝順父母的方法與果報

若能在家孝父母,此即名為勝福田,現世流佈大名稱,未...

【推薦】父母過逝時,勿行落井下石之孝

【白話文】 昨天收到你寄來的訃信,知道你父親在上個月...

我們都會變老

朋友介紹我看《桃姐》,是一部殘酷和溫暖交織的電影。...

從此這個獵人在藏北草原上消失了

這是真實的故事,發生在許多年以前。 那時候,槍殺、亂...

孝行得善報的幾則故事

《孟子 梁惠王上》有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

孝亦有道,方為孝道

曾參是孔子的學生,經常聽孔子講孝,就暗暗下定決心,...

大孝中的大孝

佛世,大目犍連事母至孝。母死出家,精進行道,得六神...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大藏經】黃檗山斷際禪師傳心法要

斷際心要 河東裴休集並序 有大禪師。法諱希運。住洪州...

【大藏經】【註音版】准提咒持誦儀軌

准提咒持誦儀軌...

【大藏經】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時稱...

這些在家居士團體,易養成我慢之心

優婆塞與優婆夷是佛門四眾弟子,譯為近事男與近事女,...

講經說法的重大意義

一、講經說法,是出家僧伽的天職,即本職工作。依佛為...

敦倫盡份、苦樂隨緣、感念佛恩

佛法使我們的心開放,改變了我們的價值觀,賦予我們全...

佛經中揭秘九種常見病的病因

中國人好吃,會吃,數千年來,也凝練了很多關於吃的智...

五百釋女報佛恩

昔日,琉璃王攻伐舍衛國,毀滅釋迦族,並挑選了五百名...

舍身護戒之旃陀羅

佛陀開示大眾:修行寧願舍身命終,也要勤修四不壞淨,...

如是持念,現前當來必定見佛

眾生念佛大多以生滅心持念,然而六字洪名是從阿彌陀佛...

地獄眾生尚能拯救,何況人道眾生

阿彌陀佛的大願是他因地發的,大力是他果地上的展示。...

表揚能激發一個人最大的潛能

從孩子的成長過程看,嬰兒必須經過足夠的觸摸,才能夠...

往生的心態比念佛數目更重要

我們從一個業障凡夫來說,佛陀施設的教導是先有法門再...

普賢十忍

在《華嚴經、十忍品》裡,普賢為菩薩摩訶薩提出十忍,...

佛說孝順父母的福德,大到不可思議

《本事經》裡說:世間聰慧人,恭敬於父母,恆時修供養...

住宅內如有蟲蟻,應當如何處置

有人寫信問我:住宅內如有蟲蟻,應當如何處置,打掃時...

阿羅漢內心的境界

阿羅漢修無常觀,他得到的智慧,古德用四個字來形容:...

解讀「生命的第一課」

2014年2月17日,成都各中小學正式開學。值得一提的是,...

越慈悲的人就越有智慧

聰明的人,不一定智慧。真智慧一定少煩惱。但只有深入...

【佛教詞典】跡化

「本化」之對稱。謂垂跡之教化。初地以上法身之菩薩及...

【佛教詞典】月眉

(雜名)佛之眉相如初月也。...

【視頻】大安法師《佛說阿彌陀經疏鈔》MP3

大安法師《佛說阿彌陀經疏鈔》MP3

【視頻】昌臻老法師《第十三期培訓班的開示》

昌臻老法師《第十三期培訓班的開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