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百千頌大集經地藏菩薩請問法身讚

三藏沙門不空奉 詔譯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百千頌大集經地藏菩薩請問法身讚

開府儀同三司特進試鴻臚卿肅國公食邑三千戶賜紫贈司空謚大鑒正號大廣智大興善寺三藏沙門不空奉 詔譯

 歸命禮法身,  住於諸有情;
 彼由不遍知,  輪迴於三有。
 其性即生死,  淨時亦復然;
 清淨是涅槃,  亦即是法身。
 譬如乳相雜,  醍醐不可得;
 如煩惱相雜,  法界不可見。
 譬如淨乳已,  酥精妙無垢;
 如淨其煩惱,  法界極清淨。
 如燈在其瓶,  光耀無所有;
 如在煩惱瓶,  法界不照耀。
 彼彼令一邊,  其瓶若得穴;
 由彼彼一邊,  光明而外出。
 以三摩地杵,  破壞煩惱瓶;
 遍滿於虛空,  普遍光照耀。
 法界亦不生,  亦不曾壞滅;
 一切時不染,  初中常無垢。
 譬如吠瑠璃,  常時極光明;
 石藏以覆蔽,  彼光不照耀。
 如是煩惱覆,  法界妙清淨;
 不照於生死,  於涅槃光明。
 有性若有功,  則見於真金;
 無性若有功,  困而無所獲。
 如糠覆其上,  不名為粳米;
 煩惱覆其上,  亦不名為佛。
 若得離於糠,  顯現於粳米;
 遠離於煩惱,  法身得顯現。
 世間作譬喻,  芭蕉無堅實;
 而有貞實果,  食味如甘露。
 如無實生死,  流轉煩惱海;
 其果即佛體,  甘露施有施。
 如是於諸種,  相似生其果;
 無種亦無果,  智者必不信。
 種子則其性,  諸法之所依;
 次第若能淨,  獲得成佛位。
 日月常無垢,  以五種覆蔽:
 雲、霧與煙等,  羅睺手及塵。
 如是心光明,  覆蔽以五垢:
 貪愛、瞋恚、眠、  掉舉與疑惑。
 如火洗其衣,  種種垢不淨;
 若擲於火中,  燒垢不燒衣。
 空類諸契經,  所有如來說;
 一切斷煩惱,  不曾壞其性。
 譬如地下水,  常住而清淨;
 智隱於煩惱,  清淨亦復然。
 法界亦非我、  非女亦非男;
 遠離一切執,  云何分別我?
 諸法無所著,  女男不可得;
 貪盲調伏故,  示現男女相。
 無常苦空性,  心淨慮有三;
 最勝心淨慮,  諸法無自性。
 如胞胎孕子,  有之而不現;
 如煩惱所覆,  法實不可見。
 分別有四種,  所生大造者:
 分別我、我所、  名想及境界。
 一切佛大願,  無所有無相;
 自覺相應故,  諸佛常法性。
 如言兔有角,  分別而非有;
 如是一切法,  分別不可得。
 分析如微塵,  分別不可得;
 如初後亦爾,  智云何分別?
 如是和合生,  和合亦滅壞;
 一法自不生,  云何愚分別?
 兔、牛二角喻,  此名遍計相;
 依住於中道,  如善逝法性。
 如月及星宿,  現於清水器;
 影像而顯現,  如是圓成相。
 初中亦為善,  常恆不欺誑;
 彼無五種我,  云何我分別?
 譬如熱時水,  故名為熱水;
 是則其冷時,  則名為冷水。
 覆蔽煩惱網,  是則名為心;
 若離其煩惱,  則名為等覺。
 眼識緣於色,  影像極清淨;
 不生亦不滅,  法界無形相。
 耳識緣於聲,  清淨識三種;
 以自分別聞,  法界無形相。
 鼻依香而嗅,  無色亦無形;
 鼻識是真如,  法界應分別。
 舌界自性空,  味界性遠離;
 無依亦無識,  法界自性故。
 清淨身自性,  所觸和合相;
 遠離於所緣,  我說為法界。
 諸法意為最,  離能所分別;
 法界無自性,  法界而分別。
 能見聞而嗅,  是味及所觸;
 瑜伽法是知,  如是圓成相。
 眼、耳及與鼻,  舌、身及末那;
 六處皆清淨,  如是彼之相。
 心見有二種:  世間、出世間;
 我執為流轉,  自覺是真如。
 無盡是涅槃,  若盡貪及癡;
 覺彼是佛體,  有情歸依處。
 一切於此身,  有智及無智;
 繫縛自分別,  由悟得解脫。
 菩提不遠近,  不來亦不去;
 壞滅及顯現,  於此煩惱網。
 說於眾契經,  住於自思惟;
 照以智慧燈,  即得最勝寂。
 菩提不遠想,  亦無隣近想;
 是六境影像,  皆由如是知。
 如水與乳合,  同在於一器;
 鵝飲盡其乳,  其水如常在。
 如是煩惱雜,  智在於一器;
 瑜伽者飲智,  棄捨於煩惱。
 如是我我執,  乃至所取執;
 若見二無我,  有種而滅壞。
 是佛般涅槃,  常恆淨無垢;
 愚夫二分別,  無二瑜伽句。
 種種難行施,  以戒攝有情;
 一切損忍辱,  界增此為三。
 於諸法精進,  靜慮心加行;
 常習於智慧,  復得菩提增。
 方便共為慧,  以願皆清淨;
 以力妙堅智,  界增為四種。
 不應禮菩薩,  此為甚惡說;
 不親於菩薩,  不生其法身。
 增於甘蔗種,  欲食於石蜜;
 若壞甘蔗種,  無由石蜜生。
 若護甘蔗種,  三種而可得:
 糖、半糖、石蜜,  於中必得生。
 若護菩提心,  三種而可得:
 羅漢、緣覺、佛,  於中必得生。
 如護於稻芽,  農夫必當護;
 如初勝解行,  如來必作護。
 如白十五日,  而見月輪形;
 如是勝解行,  影現佛形相。
 如是初月輪,  剎那剎那增;
 如是入地者,  念念見增益。
 如白十五日,  月輪得圓滿;
 如是究竟地,  法身而得生。
 勝解彼堅固,  常當於佛法;
 能發如是心,  得為不退轉。
 染依得轉依,  得受為淨依;
 由分得覺悟,  名為極喜地。
 常時於染污,  欲等種種垢;
 無垢得清淨,  名為離垢地。
 滅壞煩惱網,  照耀得離垢;
 無量之暗瞑,  離名發光地。
 清淨常光明,  遠離世吉祥;
 圍遶智慧焰,  名為焰慧地。
 一切明工技,  種種靜慮飾;
 難勝於煩惱,  得勝難勝地。
 於三種菩提,  攝受令成就;
 生滅於甚深,  名為現前地。
 遊戲於光網,  遍以帝釋嚴;
 超越欲暴流,  名為遠行地。
 一切佛加持,  預入於智海;
 自在無功用,  不動於魔使。
 於諸無礙解,  瑜伽到彼岸;
 於說法談論,  名為善慧地。
 身以智所成,  如虛空無垢;
 諸佛皆所持,  普遍如法雲。
 佛法之所依,  行果皆所持;
 所依皆得轉,  故名為法身。
 離不思議熏,  及離流轉習,
 如汝思思者,  云何而得知?
 超過諸語境,  一切根非境;
 意識所取者,  如所有我體。
 次第而積集,  佛子大名稱;
 皆以法雲智,  微細見法性。
 爾時洗濯心,  超渡生死海;
 彼以大蓮花,  安立為大座。
 無量寶葉光,  寶光明為台;
 無量億蓮花,  普遍為眷屬。
 先以十種力,  以無畏四種,
 餘佛不共法,  大自在而坐。
 一切善皆集,  福智以資糧;
 圓月在星宿,  遍滿而圍遶。
 則以佛日手,  以寶光無垢;
 灌頂於長子,  普遍皆令灌。
 彼住大瑜伽,  皆見以天眼;
 無明攪擾世,  惡習苦怖畏。
 狀如金光色,  從彼瑜伽光;
 彼無知所覆,  得開無明門。
 以福智感招,  彼獲無執定;
 隨緣而圓寂,  心得皆變化。
 諸法無自性,  自性於境界;
 菩薩王妙見,  法身妙無垢。
 皆以無垢身,  安住於智海;
 即作眾生利,  如巧摩尼珠。
 一切瑜伽者,  大瑜伽自在;
 佛影皆變化,  遍滿而流出。
 或有八臂者,  三目熾盛身;
 彼皆瑜伽王,  普遍而流出。
 皆以慈悲手,  勝喜執持弓;
 射以般若箭,  皆斷細無明。
 以大力昇進,  執持智慧棒;
 一切無明[穀-禾+卵],  普遍皆碎壞。
 強力諸有情,  金剛熾盛身;
 調伏有情故,  則為金剛手。
 自為作業者,  示現種種果;
 教誡如教理,  變為平等王。
 飢渴勐熾身,  能施諸飲食;
 常患諸疾者,  則為善醫王。
 魔王於營從,  魔女於莊嚴;
 菩薩作親友,  能施菩提場。
 由如日月形,  彼光皆悅意;
 流出如電光,  照曜俱胝剎。
 由以一燈故,  遍照皆得然;
 若一燈滅盡,  一切皆隨盡。
 如是異熟佛,  示現種種光;
 一化現涅槃,  餘佛示歸寂。
 一亦無滅度,  日光豈作暗?
 常現於出沒,  示現剎土海。
 於無智暗世,  能淨智慧眼;
 往於俱胝剎,  矜愍化有情。
 彼皆不疲倦,  由彼大慈甲;
 一切於神足,  瑜伽皆彼岸。
 皆觀時非時,  令彼得流轉;
 剛強於諂曲,  暫時而棄捨。
 無量調有情,  頓作令清淨;
 無量佛變化,  頓時得暫變。
 於三界海中,  而擲調伏網;
 舒展妙法網,  普遍令成熟。
 則以調伏網,  普遍令成熟;
 普遍令舉出,  於中漂流者。
 則如千有情,  普遍令度已;
 度已令覺悟,  妙法不生疑。
 世尊妙法鈴,  普遍令得聞;
 由此振聲故,  除落煩惱塵。
 增上無明人,  令淨於一時;
 以日光明威,  破壞眾翳瞙。
 隨從暗煩惱,  及餘罪身者;
 令彼作利益,  積漸令清淨。
 彼彼人現化,  安住如水月;
 煩惱攪擾心,  不見於如來。
 如餓鬼於海,  普遍見枯竭;
 如是少福者,  無佛作分別。
 有情少福者,  如來云何作?
 如於生盲手,  安以最勝寶。
 云何而能見,  無上之法身?
 俱胝日光身,  光網以圍遶。
 諸天以少善,  不能而得見;
 上次於大天,  云何而得見?
 彼色不能見,  諸仙離煩惱;
 天、修羅、梵等,  云何餘少慧?
 然以佛威力,  清淨自心故;
 能見如是類,  獲得一切盛。
 有情福端嚴,  佛住彼人前;
 光明照耀身,  三十二勝相。
 彼如是丈夫,  當見如大海;
 不經於多時,  即得智如海。
 世尊彼色身,  安住於多劫;
 能調可調利,  趣於戒種類。
 廣壽大瑜伽,  少壽何因故?
 多人俱胝餘,  示現增減壽。
 無量俱胝劫,  以命命增長;
 因緣皆無盡,  獲得無盡果。
 若有相應顯此理,  唯身以慧作分析;
 彼人生於淨蓮花,  聞法所說無量壽。

百千誦大集經地藏菩薩請問法身讚


上篇:地藏菩薩本願經

下篇:菩薩念佛三昧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大集部目錄

【註音版】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十小咒註音版

1、如意寶輪王陀羅尼 南(nan)無(mo)佛(fo)馱(tuo)耶(...

佛說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阿難說:「聞如是。」 阿難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貴...

【註音版】梵網經菩薩戒本(誦戒專用)

梵網經菩薩戒本(誦戒專用)...

僧伽吒經

僧伽吒經卷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婆伽婆,在王舍城靈鷲...

大哀經

大哀經卷第一 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諸菩薩所生莊嚴大...

拔陂菩薩經

拔陂菩薩經 僧祐錄雲安公古典是般舟三昧經初異譯 聞如...

觀虛空藏菩薩經

觀虛空藏菩薩經 宋罽賓三藏曇摩蜜多譯 如是我聞: 一...

【註音版】佛說造塔功德經

佛說造塔功德經...

淨土法語

夫修行法門,乃如來對病之良藥也。藥隨病廣,數逾恆沙...

得道梯橙錫杖經

得道梯橙錫杖經 失譯人名今附東晉錄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摩訶般若波羅蜜大明咒經

摩訶般若波羅蜜大明咒經 姚秦天竺三藏鳩摩羅什譯 觀世...

佛說鞞摩肅經

佛說鞞摩肅經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聞如是: 一時...

右繞佛塔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僧及...

【註音版】佛說六門陀羅尼經

佛說六門陀羅尼經...

佛說大乘大方廣佛冠經

佛說大乘大方廣佛冠經卷上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

禪門要略

夫人修禪學慧法門。先明方便。後明正觀。方便者凡有五...

【佛教詞典】七僧齋

西國之法,以錢財或莊田佈施寺院,限七僧常供齋食,稱...

【佛教詞典】三科

【三科】 一切諸法分為三類,即蘊、處、界,此稱為三科...

沒有好好念經修行,最後能靠願力往生嗎

問: 如果皈依了,但是沒有好好念經修行,最後靠自己...

生死心切,念佛成片

修行第一要為生死心切,生死心不切,如何敢雲念佛成片...

海獺的故事

這是一則真實的故事,是一位出家僧人的親自口述,他講...

願諸人以淨業而為急務

蓮池大師(一五三五-一六一五)是明末中興念佛法門的...

阿含經故事:誰受苦樂

有一次,佛陀與眾多比丘在前往摩揭陀國首都王舍城的途...

幾位親人的善惡現世報

在這瞬息萬變的時代,彷彿一切都在變,但無論時空如何...

人爭一口氣

齊莊公的時候,有個勇士名叫賓卑聚。 一天夜裡,他夢見...

四十八大願——(第33願)蒙光觸身獲益

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眾生之類,蒙我光...

截流大師:念佛必須具備真實信心

一、要信得心、佛和眾生都沒有差別,我是沒有修成的佛...

不吃藥光念經,病就能好嗎

時不時聽病友說:醫生,我這個病就是靠念經才慢慢好起...

出家人托缽乞食的含義與由來

乞食,又稱為托缽、分衛、行乞,是比丘為資養自己色身...

把人身用在滿足貪慾、積聚財富上,實在是太不值

對現代人來說,貪慾貫穿著一生,大量的時間都花在滿足...

【視頻】普門頌(音樂唱誦版)

普門頌(音樂唱誦版)

【視頻】淨土宗早課

淨土宗早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