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教故事
慧律法師
大安法師
淨界法師
印光大師
夢參法師
佛經咒語
阿彌陀佛
觀音菩薩
地藏菩薩
佛法入門
佛學問答
念佛
智慧
福報
放生
因果
修行
戒淫
懺悔
【佛光大辭典】(第53頁)
更多詞典列表
非根
指非二十二根。六根、六境、六識等十八界中,色、聲、...
非得
梵語 aprāpti。即不使法成就,稱為非得。為「...
非情
指草木、山河、大地、土石等無情識者。又作非有情、無...
非情成佛
謂草木、國土等無情,皆有佛性,皆可成佛。於天台宗世...
非梵行
梵語 a-brahma-carya,巴利語 a-b...
非喻
譬喻之一種。指以假設之事物來譬喻。如經典中記載,世...
非量
因明用語。又作似量。三量之一。指似現量與似比量。為...
非黑非白業
指無漏業。四業之一。無漏業之性不染污,故稱非黑;亦...
非想非非想處天
非想非非想處,梵名 Naiva-sajjānāsa...
非業
指非命之業。依前世之業因壽命未盡,卻因現在之災橫而...
非道
(一)指脫離佛教之道或人所應行之道。與「道」對稱。...
非道行淫
指行不正當之淫事。其意有二:(一)除夫妻之外,凡與...
非樂修
劣三修之一。謂聲聞之人不知諸法中自有涅槃寂滅之樂,...
非器
指不堪受持佛法之機根。法華經提婆品(大九·三五下)...
非擇滅無為
梵語 apratisajkhyā-nirodhās...
非濁
(?~1063)遼代僧。范陽(河北涿縣)人,俗姓張...
即心即佛
又作是心即佛、心即是佛。無論凡夫心、佛心,其心之體...
即心念佛
又作約心觀佛、理持念佛。即住於心佛同體之觀而念佛。...
即有即空
謂一切有為法,其自性本空,非壞滅然後始空。[仁王般...
即色宗
東晉時期般若學六家七宗之一。吉藏之中論疏謂此有二家...
即
二物融為一體而無差別。即不二不離之義,謂二物互為表...
即身成佛義
全一卷。略稱即身義。日僧空海撰。收於大正藏第七十七...
信
梵語 ?raddhā。音譯舍攞馱。心所(心之作用)...
信士信女
信士,梵語 upāsaka,音譯優婆塞,指男性佛教...
信心
信受所聞所解之法而無疑心,亦即遠離懷疑之清淨心。雜...
信心銘
全一卷。禪宗三祖鑒智禪師僧璨作。收於大正藏第四十八...
信水
比喻信心之澄淨,猶水之澄清;又信心之水能滌除疑念之...
信仰
又作仰信。信心瞻仰之意。相當於信仰一詞之梵語有 ?...
信成就發心
大乘起信論所載三種發心之一。於菩薩十信位中,以信心...
信行
(540~594)隋代僧。又稱三階禪師。為三階教之...
信衣
衣,佛衣、袈裟。表傳法之證據,故稱為信衣。從容錄第...
信位
(一)十信位之略稱。指菩薩五十二階位之前十信位。(...
信受奉行
謂信受如來所說之法而奉行之。多於佛經文末用之。仁王...
信空
(1146~1228)日本淨土宗僧。字法蓮房,號稱...
信度河
信度,梵名 Sindh 或 Sindhu,巴利名同...
信度國
信度,梵名 Sindhu。本為西印度古王國之名,後...
信施
即信者向三寶佈施財物,或指所施之財物。如長阿含經卷...
信相應地
又作信行地、信地。指與信相應,登初住菩薩之階位。十...
信香
(一)香為信心之使,故稱信香。大宋僧史略卷中(大五...
信徒
佛教教團之信眾。廣義而言,指下列七眾:(一)比丘(...
信根
三十七道品中的五根之一。信為入理之根本,根者堅固不...
信海
謂信心之實德,廣大無邊,猶如海之無垠無際。 p37...
信珠
正信能澄清亂心,猶如摩尼珠能澄清濁水,故譬之為珠。...
信貴山緣起
凡三卷。為日本紙本着色繪卷,乃藤原末期之作品。藏於...
信解
梵語 adhimukti,巴利語 adhimutt...
信解行地
略稱信解地。於密教中,為十地之通稱。凡秘密甚深之義...
信解行證
乃修行佛道所必經之四種過程。首先須信樂佛法,其次了...
信解品
乃法華經二十八品中之第四品。信者,聞而不疑;解者,...
金剛藏王菩薩
金剛藏王,梵名 Astottara?atabhuj...
金剛藏菩薩
金剛藏,梵名 Vajra-garbha,音譯縛日...
金剛薩埵
梵名 Vajra-sattva。其梵名前半 va...
金剛寶戒
(一)謂戒法堅固不壞,因受持戒法可破除煩惱迷妄,功...
金剛寶座
原指釋尊在菩提樹下成道時之高座,後世亦泛指說法、說...
金剛寶菩薩
金剛寶,梵名 Vajra-ratna,音譯嚩日囉...
金剛寶藏
梵語 vajra-ratna-ko?a。乃比喻大涅...
金剛懺
指基於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所行之懺法。有關此懺法之懺文...
金剛鬘菩薩
金剛鬘,梵名 Vajra-māla,音譯嚩日囉摩...
金剛體
比喻身體堅固,猶如金剛,係指佛身功德而言。據月光童...
金剛觀
比喻止觀觀法之成就堅利,猶如金剛。依天台宗之解釋,...
阿梨耶斯那
梵名 ārya-sena。印度梵衍那國之僧。生於西...
金峰山寺
位於日本奈良縣吉野郡金峰山,為金峰山修驗本宗之本山...
金翅鳥
梵語 suparna,或 suparnin。音譯蘇...
金針雙鎖
(一)又作金針雙鎖。指密教現圖胎藏曼荼羅中之金剛針...
金堂
設於伽藍中心以安置本尊之佛殿。由於堂內敷以金色,故...
金婆羅華
又作金波羅華。據佛祖統紀卷五載,釋尊在靈山會上接受...
金陵刻經處
位於南京市延齡巷,乃以刻印流通佛典為目的之佛教文化...
金陵梵剎志
凡五十三卷。明代葛寅亮撰。明萬曆三十五年(1607...
金陵清涼院文益禪師語錄
全一卷。唐代僧法眼文益(885~958)撰,明代僧...
金頂寺
位於新疆伊寧東北三點六公里處,為著名之喇嘛廟。又稱...
金粟如來
過去佛之名,指維摩居士之前身。古來即盛傳此說。或謂...
金殿大寺
位於四川峨嵋山金頂,其後為金頂正殿。金頂正殿古名永...
金農
(1687~?)清代書畫家。浙江仁和人。字壽門,號...
金鼓
金屬製之鼓,或謂以黃金所作之鼓,乃召集眾人時所敲擊...
金精
指如來之發。大集經卷六(大一三·三七下):「不以惡...
金銅佛
以銅鑄成,其外鍍金之佛菩薩像。自印度以來,佛像大多...
金閣寺
(一)位於山西五台山南台西北。為五台山著名佛寺之一...
金幢
(一)為懸掛於佛殿之裝飾品。以黃色錦緞或一般絲織品...
金幢派
台灣民間宗教齋教三派之一。開祖王佐(左)塘(153...
金蓮寺
位於日本京都四條坊城。又作四修道場。號錦綾山太平興...
金輪
(一)梵語 kācana-mandala。構成器世...
金輪際
於佛教之世界觀中,謂大地之底層乃金輪之邊緣。俱舍論...
金篦
又作金錍、金籌、金箄。指金所作之箸。密教之灌頂時,...
金縛法
又作不動金縛法、棒縛法。即依不動明王之威力,將人之...
金錢比丘
又作金財比丘。釋迦住世時,舍衛國一大長者之子,生時...
金龍寺
位於韓國慶尚北道聞慶郡。號雲達山雲峰寺,為朝鮮三十...
金藏土
梵語 kācana-garbhā mrttikā。...
金雞
據傳為棲於天上金雞星之雞,其後金雞一詞,轉變為禪宗...
金襴衣
即以金縷織成之袈裟。又作金襴袈裟、金縷袈裟、金色衣...
長爪梵志
長爪,梵名 Dīrgha-nakha,巴利名 Dī...
長生庫
指貯存長生錢之庫藏,為寺院所經營之貸款機關,其收入...
長生教
明代民間宗教黃天教之一支。萬曆(1573~1620...
長吏
日本佛教用語。系掌理一寺寺務之僧職,為座主、檢校、...
長安
我國史上著名古都之一。位於陝西省黃河流域,即今之西...
長安寺
位於北平翠微山西南隅。舊稱翠微寺,又稱善應寺。創建...
長老
梵語 sthavira(音譯作悉他薛羅),巴利語 ...
長老尼偈
巴利名 Therī-gāthā,音譯涕利伽陀。巴利...
長老偈
巴利名 Thera-gāthā,音譯涕羅伽陀。巴利...
長耳和尚
(?~950)五代僧。泉州(福建晉江)人,俗姓陳。...
長行
梵語 gadya。佛經體裁之一。系不限制字數而連續...
長衣
指比丘三衣或百一資具以外之衣。長,為長物之義。行事...
長沙芳草落花
禪宗公案名。又作長沙遊山、長沙一日游、長沙遊山來。...
長谷寺
為日本真言宗豐山派總本山。位於奈良縣樓井市(初瀨町...
長夜
(一)梵語 dīrgha-rātraj。指極長久之...
長房錄
凡十五卷。隋代費長房著。收於大正藏第四十九冊。通稱...
長明燈
燃於佛像前,晝夜長明不熄之燈。又作續明燈、無盡燈、...
長松茹退
凡二卷。明末紫柏僧可(又作真可)撰。收於卍續藏第一...
長版
禪宗寺院中飯食之訊號。即庫堂行者於齋、粥「下缽」時...
阿含部
為對於大藏經中所收小乘部經典之統稱。原為佛陀所說教...
阿含經
阿含,梵語 āgama,巴利語同,又作阿笈摩、阿伽...
阿坎
(Hackin, Joseph; 1886~194...
阿尾舍法
阿尾舍,梵語 āve?a,遍入之義,又作阿比舍、阿...
阿折羅
梵名 ācāra。意譯所行。西印度人。為報答母育之...
阿私陀
(一)梵名 Asita。又作阿私多、阿私哆、阿私吒...
阿育王
阿育,梵名 A?oka,巴利名 Asoka,又作阿...
阿育王山
位於浙江鄞縣東。略稱育王山。舊稱鄮山。西晉武帝太康...
阿育王石柱
西元前三世紀,古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在恆河流域,為雕...
阿育王寺
(一)梵名 A?okārāma。位於中印度摩揭陀...
阿育王刻文
又稱阿育王法敕。指古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敕令於磨崖、...
阿育王傳
凡七卷。西晉安法欽譯。收於大正藏第五十冊。本書記述...
阿育王塔
指阿育王所建之諸塔。阿育王歸依佛以後,大興佛事,到...
阿那含
梵語 anāgāmin。舊譯作阿那伽彌、阿那伽迷。...
阿那波那
梵語 ānāpāna。乃入出息之義。又作安那般那、...
阿那律
梵名 Aniruddha,巴利名 Anuruddh...
阿吽
悉曇字 (a hūj)。阿為梵語一切字之母,一切聲...
阿卑羅吽欠
梵語 a vi ra hūj khaj。悉曇字。...
阿呼
為梵語 ahū 之音譯。意譯奇哉。乃讚美之詞。[翻...
阿呼地獄
為附屬於阿鼻地獄的十小地獄中之一小地獄。又作阿浮地...
阿呼恆河山
梵名 Ahogavgā,巴利名同。又作阿哹山、阿吁...
阿底哩仙
阿底哩,梵名 Atri,又作阿跌哩、阿底麗,意譯貪...
阿波末利迦
梵語 apā-mārga 之音譯。又作阿婆麼羅誐、...
阿波陀那
梵語 avadāna,巴利語 apadāna 之音...
阿波羅爾多
梵名 Aparājitā。意譯無能勝。四姊妹女天之...
阿波蘭多迦國
阿波蘭多迦,梵名 Aparāntaka,又作阿波蘭...
阿波邏羅龍泉
阿波邏羅,梵名 Apalāla。為阿波邏羅龍王所住...
阿陀那識
又作陀那識。阿陀那,梵語 ādāna,新譯家將之意...
阿南德普爾錫克教徒大會
西元一六九九年,錫克教之第十代祖師哥賓德辛格於阿南...
阿恃多伐底河
阿恃多伐底,梵名Ajitavatī,意譯無勝。位於...
阿耶怛那
梵語 āyatana。又作阿也怛那。意譯處、入處。...
阿耶穆佉國
阿耶穆佉,梵名 Ayomukhī。位於中印度之古國...
阿迦尼吒天
梵名 Akanistha-deva,巴利名 Aka...
阿毗三佛陀
梵語 abhisambuddha 之音譯。巴利語同...
阿毗達磨
梵語 abhidharma,巴利語 abhidha...
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
梵名 Abhidharmamahāvibhāsā-...
阿毗達磨大乘經
西藏名 Chos-mvon-pa theg-pa-...
阿毗達磨六足論
梵名 Sat-pāda-?āstra。即根本說一切...
阿毗達磨法蘊足論
梵名 Abhidharma-dharma-skan...
阿毗達磨品類足論
梵名 Abhidharma-prakarana-p...
阿毗達磨界身足論
梵名 Abhidharma-dhātu-kāya-...
阿毗達磨俱舍論
梵名 Abhidharmako?a-?āstra。...
阿毗達磨教義綱要
巴利名 Abhidhammatthasavgaha...
阿毗達磨發智論
梵名 Abhidharma-jāna-prasth...
阿毗達磨集異門足論
梵名 Abhidharma-sajgīti-par...
阿毗達磨順正理論
梵名 Abhidharma-nyāyānusāra...
阿毗達磨燈論
(Abhidharmadīpa with Vibh...
阿毗達磨藏
梵語 abhidharma-pitaka。又作論藏...
阿毗達磨藏顯宗論
梵名 Abhidharma-ko?a-samaya...
阿毗達磨雜集論述記
凡十卷。唐窺基(632~682)撰。又作大乘阿毗達...
阿毗達磨識身足論
梵名 Abhidharma-vijāna-kāya...
阿毗曇八犍度論
凡三十卷。印度迦[施-也+冉]延子造,苻秦僧伽提婆...
阿毗曇心論
梵名 Abhidharmahrdaya-?āstr...
阿毗曇門
謂發智、六足等論為通入涅槃之門,稱為阿毗曇門。與「...
阿毗曇毗婆沙論
凡六十卷。北涼浮陀跋摩、道泰等共譯。收於大正藏第二...
阿毗曇師
梵語 ābhidhārmika 或 ābhidha...
阿修羅
梵名 Asura。略稱修羅。為六道之一,八部眾之一...
阿修羅王
指阿修羅道之王。諸經典中,列舉不少阿修羅王之名,其...
阿修羅四生
阿修羅以其果報殊勝,鄰次於諸天,卻不同於諸天,故稱...
阿修羅琴
指阿修羅道之琴。阿修羅因福德使然,雖欲聽聞曲調而無...
阿修羅道
略稱修羅道。為六道之一。多由瞋、慢、疑等三因而受生...
阿修羅說五念處三十八品
據止觀輔行傳弘決卷二之二載,傳說阿修羅嫉妒佛陀說法...
呬摩呾羅王
呬摩呾羅,梵名 Himatala。意譯雪山下。為睹...
垂發
謂頭髮垂下兩肩。於佛菩薩等之圖像中,一般呈現菩薩形...
杻械枷鎖
刑具名稱。指手銬、腳鐐等刑具。法華經卷七觀世音菩薩...
毒天二鼓
為毒鼓與天鼓之併稱。天鼓,指忉利天之鼓,由天之業報...
毒龍
乃指釋迦佛於過去世行菩薩道時之名。釋迦佛於過去世中...
沓
為古代日本人於朝儀或法會時所穿用之履。以其所用材料...
呾叉始羅國
呾叉始羅,梵名 Taksa?ilā,巴利名 Ta...
垂手
禪林中,師家接化學人時,立於「向下門」(即第二義門...
垂示
指垂說示眾。又作垂語、垂說、示眾。於禪林,師家對弟...
床
指比丘坐臥時所用之台座。又作床。可分為二種,即:(...
床歷
即僧籍簿。又作床歷。床,指僧堂中之床;歷,指記載僧...
衩衣
又作衩袒。謂不搭袈裟,僅著法衣。緇門警訓卷六慈受禪...
枯禪
(一)又作枯槁坐禪。謂放下一切而無為無待之絕對坐禪...
阿質達霰
梵名 Ajitasena。意譯無能勝將。北印度人。...
阿遮一睨
指不動明王閉左眼、開右眼之睥睨貌。不動明王之梵名為...
阿盧那
梵語 aruna。又作阿留那、阿樓那。意譯日、將曉...
阿縛盧枳低濕伐邏
梵名 Avalokite?vara 之音譯。又作阿...
阿縛羅訶佉
悉曇字 (a)(va)(ra)(ha)(kha)等...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梵語 anuttara-samyak-sajbod...
阿耨達池
阿耨達,梵名 Anavatapta,巴利名 Ano...
阿耨達龍王
阿耨達,梵名 Anavatapta,巴利名 Ano...
阿耨觀音
三十三觀音之一。其像為坐於岩上而作觀海之狀。法華經...
阿賴耶識
阿賴耶,梵語 ālaya 之音譯。為八識(眼、耳、...
阿輸迦樹
阿輸迦,梵語 a?oka 之音譯。又作阿叔迦樹、阿...
阿逾陀國
梵名 Ayodhyā,巴利名 Ayojjhā。中印...
阿闍世王
阿闍世,梵名 Ajāta?atru,巴利名 Ajā...
阿闍梨所傳曼荼羅
即唐代之密宗高僧善無畏三藏所傳之曼荼羅。為密教胎藏...
阿闍梨灌頂
為密教重要儀式之一。又作傳教灌頂、傳法灌頂、付法灌...
俊
(1166~1227)日本律宗僧。肥後(熊本縣)人...
阿彌陀二脅侍
又作阿彌陀二夾侍。指侍立於阿彌陀佛兩邊之觀音、勢至...
阿彌陀三尊
又稱西方三聖。指阿彌陀佛及其二大脅侍。中尊為阿彌陀...
上一頁
下一頁
地藏菩薩
藥師法門
發願
佛教戒律
來果老和尚
虛雲老和尚
藥師經
容通法師
菩提
斷除執著
宏海法師
道證法師
阿彌陀經
寬運法師
看破放下
文珠法師
佛弟子文庫 fodizi.tw
隨機推薦
文庫首頁
回頂部
全部欄目
網站郵箱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