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語 apratisajkhyā-nirodhāsajskrta。舊作非數滅無為。略稱非擇滅。乃說一切有部三無為或法相宗六無為之一。非擇滅,又作非數滅、非智緣滅,為俱舍七十五法之一,唯識百法之一。於有部,謂諸法皆由因緣和合,從未來位轉至現在位,於生之剎那即滅,成為過去之分位。如「生緣」缺時,非擇滅則妨礙該法之生,其法將永久止於未來之分位,絕對不生,稱為緣缺不生。於此,其法系得非擇滅無為,成為畢竟不生法。故凡不由簡擇力,因缺有為法之自生緣而顯示寂滅不生之無為法,即稱非擇滅無為。要言之,擇滅者,聖道所得;非擇滅者,緣缺所得。俱舍論卷一(大二九·一下):「永礙當生,得非擇滅,謂能永礙未來法生,得滅,異前,名非擇滅;得不因擇,但由闕緣。」
於法相宗,主要指無須待於人之智慧,而自性清淨之真如,稱為非擇滅無為。成唯識論卷二(大三一·六下):「不由擇力,本性清淨;或緣闕所顯,故名非擇滅。」[成唯識論述記卷二末、大乘義章卷二、俱舍論光記卷一、八宗綱要卷上](參閱「擇滅」6225)p3714
上篇:非器 下篇:非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