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光大辭典】  大字體  護眼色

二物融為一體而無差別。即不二不離之義,謂二物互為表裡、互不相離。又作相即。如: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娑婆即寂光等中之「即」皆是。據吉藏之大乘玄論卷一載,「即」有二義:(一)表示二種事象完全為一體而具有不二之關係者為「即是」之「即」。(二)表示二種事象之體雖有別而具有互不相離之關係者為不「相離」之「即」。又依知禮之十不二門指要鈔卷上所載,於天台教學中,「即」分三種:(一)二物相合之「即」,謂二種不同之物合在一起而互不相離。(二)背面相翻之「即」,如手背與手掌,兩者互為表裡,其表裡之別,雖如二物之不同,然實際同為一手。(三)當體全是之「即」,如澀柿之轉變為甘柿,雖有澀甘之別,實則同為一柿。又上記三種之中,二物相合之「即」,雖有各別之存在,但其關係為不相離;背面相反之「即」,現象上之相雖有不同,而其本質上之性(本體、實體)實乃為一;當體全是之「即」,二物雖然乍見似有所別,而其自體無別,具有「二而為一」之關係。

以上為天台哲學之要旨,知禮又以菩提達磨門下三師得悟之情形,與天台三種「即」比較之,用以說明台、禪在旨趣上之殊同。(一)天台宗二物相合之「即」,如明與暗,其體雖別,而所在相同,於判教中,屬於通教不離之即;禪宗主張煩惱之惑與菩提之性互不相離,故尼總持以「斷煩惱、證菩提」為所證之至理,達磨評言「得吾之皮」。(二)天台宗背面相翻之「即」,於判教中,屬於別教之即;即禪宗所謂「煩惱即菩提」,蓋煩惱與菩提雖為二,然其體實為一,即菩提之一理隨緣,則顯現差別之煩惱相,故攝煩惱之相,歸於菩提之性,道育乃以「迷時即煩惱,悟時即菩提」為所證之至理,達磨評言「得吾之肉」。(三)天台宗當體全是之「即」,於判教中,屬於圓教之極談;禪宗亦謂,隨眾生之情智,而有煩惱與菩提之差異,法者本無別異,即二而一,如水波相融,水不異波,故慧可以「本無煩惱,元是菩提」為所證之至理,達磨評言「得吾之髓」。故知天台與禪宗皆以當體全是之「即」為極至之法,而非前二種所可比擬。蓋二物相合之即,雖為不離,然非不二;背面相翻之即,雖為不二,然非為一;當體全是之即,則在於不二而一。

此外,「即」亦可由時間上之關係來理解,如光來時,暗即去,此為「同時即」;或雖有時間之隔,二物有不相離之關係,如惡行為之後,即招感苦果,此為「異時即」。在一乘佛教中,「即」為教理之根本,諸宗對此亦有各種不同之解釋。

(一)華嚴宗有「相即相入」之說,即謂現象世界之事事物物,其體互融為一體(相即),彼此相互作用,和合而無礙(相入),當體即是絕對世界之表現,此為「相即相入」。此外關於同體門、異體門,各立有同體相即、同體相入、異體相即、異體相入之說。又有關體之空、有,則有「一即十」、「十即一」、「一即多」、「多即一」之說。

(二)天台宗認為一切存在本來具足三千諸法,由體而言,佛與眾生平等;由修行階位而言,佛與眾生即有差異;故立「六即」之說:(1)眾生悉具三千三諦之理,而無有欠缺,稱為「理即」。(2)聽聞佛法,理解三千三諦之理成為概念(名字)而無有疑慮,稱為「名字即」。(3)在內心相續觀念三千三諦之理,稱為「觀行即」(外凡,五品弟子位)。(4)由上述三種斷盡三界所起之見思惑,而六根清淨與真菩提相似,稱為「相似即」(內凡,六根清淨位)。(5)三千三諦之觀法徹底,而漸斷無明煩惱,體得真如之一部分,稱為「分證即」,又稱分真即(初住至等覺等四十一位)。(6)完全開悟而顯示真如,稱為「究竟即」(妙覺位),依此可消除「自己與佛同等」之增上慢,且亦可消除「無法成佛」之觀念。

(三)密宗有「即身成佛」之說,對所謂「即」之意,日僧覺鍐有當體即、無礙即、常住即、相應即、輪圓即、不離即、速疾即等七種解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中論卷四觀四諦品、大乘玄論卷一、止觀輔行傳弘決卷一之一、卷一之五、摩訶止觀卷一下](參閱「六即佛」1276、「同體相入」2252、「同體相即」2252、「即身成佛」3760、「異體相即」5161) p3758

上篇:即色宗 下篇:即身成佛義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光大辭典

觀佛

(術語)觀想佛體也。觀無量壽經,觀佛經等詳說之。...

毗訶羅莎弭

(雜名)Vihārasvāmin,譯曰寺主。造寺之人也。求法...

人鬼

(雜語)人間與鬼類也。無量壽經下曰:如是之惡,著於...

出世間智初中後際生起次第

【出世間智初中後際生起次第】 p0484 瑜伽六十九卷十七...

塵點劫

(術語)有二種:一,三千塵點劫。一,五百塵點劫。...

五眼

(名數)一、肉眼,肉身所有之眼。二、天眼,色界天人...

造像

(雜語)佛上三十三天,夏中三月不在閻浮時,拘翼國優...

九條錫杖

(儀式)四個法要之第四謂之錫杖,諷詠錫杖之頌文而振...

不受諫戒犯緣

戒本疏·九十單提法:「五緣成:一、將欲作罪;二、他...

八敬戒

八敬戒,又名八敬法、八尊師法、八不可越法、八不可過...

仰山枕子

(雜語)公案。僧問仰山:法身說法否?山云:我說不得...

一瞬

瞬者,目動之意。摩訶僧祇律稱,二十瞬名一彈指,謂修...

【大藏經】普賢行願品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 罽賓國三藏般若奉 詔譯 入不...

【大藏經】佛說仁王般若波羅蜜經

佛說仁王般若波羅蜜經卷上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序品第...

【大藏經】佛遺教經

佛垂般涅槃略說教誡經(亦名遺教經)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

【大藏經】黃檗山斷際禪師傳心法要

斷際心要 河東裴休集並序 有大禪師。法諱希運。住洪州...

修行人有什麼事情,千萬不要輕舉妄動

我們身為一個修行者,經常會注意自己內心的狀態,很快...

【推薦】這麼簡易的法門,為何你卻不修

龍樹菩薩對我們一代時教的判教,判為難行道和易行道。...

比能力更重要的12種品格

能力很重要,可有一樣東西比能力更重要,那就是人品。...

【推薦】行住坐臥中如何積累淨土資糧

淨土法門有理有跡。理是內在的妙理,了知一切事相不出...

蕅益大師勸母念佛

蕅益大師是明末四大高僧(紫柏、憨山、蓮池、蕅益)之...

分心散亂的對策

其實除去五蓋,在生活中還有一種最常見也最常被忽略的...

為什麼要祭拜祖先

問: 民間一直都盛行祭拜父母先祖,這很重要嗎。 方海...

色身從何而生,又從何而去

如來印我名尼沙陀,塵色既盡,妙色密圓,我從色相,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