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教故事
慧律法師
大安法師
淨界法師
印光大師
夢參法師
佛經咒語
阿彌陀佛
觀音菩薩
地藏菩薩
佛法入門
佛學問答
念佛
智慧
福報
放生
因果
修行
戒淫
懺悔
【佛光大辭典】(第52頁)
更多詞典列表
金世宗
(1123~1189)金朝第五代皇帝。姓完顏,名雍...
金石文
金屬所製之雕刻、器物及石雕、石碑、瓦磚等,其上所刻...
金光明最勝王經
凡十卷三十一品。唐代義淨譯。略稱最勝王經。收於大正...
金光明最勝王經疏
凡十卷。唐代慧沼(?~714)述。又作金光明疏。收...
金光明經
梵名 Suvarnaprabhāsottama-s...
金光明經文句
凡六卷。隋代智顗口述,門人灌頂筆錄。略稱金光明文句...
金光明經文句記
凡十二卷。宋代知禮撰述。又作金光明文句記、光明文句...
金光明經玄義
凡二卷。隋代智顗口述,門人灌頂筆錄。略稱金光明玄義...
金光明經玄義拾遺記
凡六卷。宋代知禮於天聖元年(1023)撰述。又作金...
金光明經疏
全一卷。隋代吉藏(549~623)撰。收於大正藏第...
金光明懺法
即依金光明經所修之懺悔法。又作金光明三昧懺。略稱金...
金地國
梵名 Suvarna-bhūmi,巴利名 Suva...
金字經
指以金泥(將金粉溶成接著劑)書寫之佛典。漢譯佛典、...
金寺
(The Golden Temple)位於印度旁遮...
金色女
佛世時波羅奈國王之女。據經律異相卷三十四載,王之夫...
金色孔雀王
為千手觀音之眷屬,護持行者之善神。二十八部眾之一。...
金色世界
為文殊菩薩之淨土名。據新華嚴經卷十二如來名號品載,...
金色迦葉
即摩訶迦葉(梵 Mahā-kā?yapa)。彼身有...
金戒光明寺
位於日本京都市左京區黑谷町。 為淨土宗之大本山。號...
金沙輪三昧
由修禪定所得五種功德之一。修習禪定,破除煩惱有淺深...
金明
(1914~)福建莆田人,俗姓鄭,名清泉。又名至心...
金流
指印度恆河之支流尼連禪河(梵 Nairajanā,...
金胎兩部
指密教之金剛界、胎藏界兩部。略稱兩部。於「一心法界...
金毗羅
(一)巴利名 Kimbila。為佛弟子,釋迦族人。...
金毗羅竹林
梵名 Kimbilā-venuvana,巴利名 K...
金毗羅陀迦毗羅
為千手觀音之眷屬,護持行者之善神。二十八部眾之一。...
金剛
(一)梵語 vajra,巴利語 vajira。音譯...
金剛九喻
北魏菩提流支譯之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中將一切有為法作九...
金剛二義
金剛,乃金中最銳利者,故經論中多取其作譬喻。如金剛...
金剛力士
梵名 Vajrapānibalin 之意譯。音譯婆...
金剛三昧
(一)為能通達一切諸法之三昧(即定)。因其堅固能斷...
金剛三昧經
(一)西藏名 Rdo-rjehi tiv-ve-h...
金剛口
金剛,為諸寶中之最勝者。金剛口乃比喻如來之口舌殊勝...
金剛子
(一)又稱金剛珠。為金剛樹之果實。金剛樹,梵語 a...
金剛山
位於韓國江原道淮陽府東方,臨日本海,為韓國第一名勝...
金剛不壞
比喻如金剛之堅固不壞。經論中常見金剛不壞之身、金剛...
金剛心
比喻信心堅固不動;猶如金剛之堅硬,不被任何物質所破...
金剛手持金剛菩薩
金剛手持金剛,梵名 Vajra-hasta-va...
金剛手菩薩
金剛手,梵名 Vajra-pāni(音譯伐折羅播...
金剛水
梵語 vajrodaka。音譯作跋折囉鄔陀迦。西藏...
金剛牙菩薩
(一)金剛牙,梵名 Vajra-dajstra,...
金剛王菩薩
(一)金剛王,梵名 Vajra-rāja,音譯嚩...
金剛仙論
凡十卷。北魏菩提流(留)支譯。又稱金剛仙記、仙記。...
金剛亥母
為西藏佛教密宗本尊神。為上樂金剛之明妃。頭現豬形,...
金剛光菩薩
金剛光,梵名 Vajra-tejas,音譯嚩日羅...
金剛名
西藏語 rdo-rje-miv。意為金剛果德之名號...
金剛衣天
金剛衣,梵名 Vajra-vāsin,音譯嚩日囉...
金剛佛子
又作金剛弟子、金剛資。指修行金剛乘者,亦即指修行真...
金剛利菩薩
金剛利,梵名 Vajra-tīksna,音譯嚩日...
金剛杖
為密教執金剛神所持之金剛杵。或指日本「修驗道」之修...
金剛身
梵語 vajra-sajhatana-kāya。全...
金剛那羅延身
那羅延,梵語 nārāyana。意指佛、菩薩之勝身...
金剛夜叉明王
金剛夜叉,梵名 Vajra-yaksa,音譯日...
金剛明王菩薩
金剛明王,梵名 Vidyottama,音譯尾你也多...
金剛杵
梵語 vajra。音譯嚩日囉、伐折囉、跋折羅、[武...
金剛波羅蜜菩薩
金剛波羅蜜,梵名 Vajra-pāramitā,...
金剛法界宮
略稱法界宮、法界宮殿。意即金剛法界之宮殿。指大日如...
金剛法菩薩
金剛法,梵名 Vajra-dharma,音譯嚩日...
金剛剎
寺之異名。又稱金剛淨剎。系以金剛比喻寺廟之功德,故...
金剛怒目菩薩低眉
上句以金剛童子之怒目,形容人之威勢;下句以菩薩之慈...
金剛持菩薩
金剛持,梵名 Vajra-dhara,音譯嚩日囉...
金剛界
梵語 vajra-dhātu。音譯作嚩日囉馱睹。西...
金剛界三十七尊
謂密教金剛界曼荼羅成身會安置之三十七尊。又稱塔中三...
金剛界曼荼羅
梵名 Vajra-dhātu-mandala。又作...
金剛軍
印度人。事蹟不詳。據華嚴經傳記卷一載,此人嘗註釋世...
金剛面天
金剛面,梵名 Vajrāvku?ah。又稱金剛豬...
金剛食天
金剛食,梵名 Vajra-mālah。密教金剛界...
金剛香菩薩
金剛香,梵名 Vajra-dhūpā,音譯嚩日囉...
金剛乘教
為密教之異稱。金剛乘,梵名 Vajra-yāna,...
金剛座
梵語 vajrāsana。又作金剛齊。指佛陀成道...
金剛拳
又作金剛如來拳、忿怒拳、堅牢金剛拳印。乃四種拳之一...
金剛笑菩薩
金剛笑,梵名 Vajra-hāsa,音譯嚩日囉賀娑...
金剛索菩薩
金剛索,梵名 Vajra-pā?a。音譯作嚩日羅播...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梵名 Vajracchedikā-prajāpār...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論
梵名 Vajracchedikā-prajāpār...
金剛般若集驗記
凡三卷。唐代孟獻宗譔於開元六年(718)。又稱金剛...
金剛般若經疏
(一)全一卷。隋代天台大師智顗(531~597)講...
金剛草履
古代日本僧人所著用的草履之一。又稱金藏草鞋。或單稱...
金剛起印
密教印明之一。又作覺起印、起印、驚覺佛印、驚覺印、...
金剛針菩薩
金剛針,梵名 Vajra-sūci,音譯嚩日囉蘇...
金剛針論
梵名 Vajrasūcī。法稱(梵 Dharmak...
金剛將菩薩
金剛將,梵名 Vajra-sena,音譯嚩日囉制...
金剛淨剎
為伽藍之德稱。金剛,比喻功德堅利;淨剎,謂清淨之土...
金剛部
為密教金剛界五部之一,或胎藏界三部之一。為手持金剛...
金剛部主
即金剛部之上首。金剛界、胎藏界各有金剛部,然對部主...
金剛頂
為密教金剛界諸經、諸會之總稱。金剛有堅固、利用二義...
金剛頂瑜伽中略出念誦經
凡四卷。唐代金剛智譯。收於大正藏第十八冊。略稱略出...
金剛頂經
即闡說密教金剛界法門之經典,與大日經併稱為二部經。...
金剛頂蓮華部心念誦儀軌
全一卷。唐代不空譯。又作金剛界儀軌、蓮華部心念誦儀...
金剛喜菩薩
金剛喜,梵名 Vajra-sādhu,音譯嚩日囉...
金剛喻定
梵語 vajropamā-samādhi。指如金剛...
金剛圍山
梵名 Cakravādaparvata,巴利名 C...
金剛智
(一)梵語 vajra-prajā。音譯縛日羅般若...
金剛童子
梵名 Kani-krodha。又作金剛兒。密教胎...
金剛結跏
即半跏坐。又作金剛跏。為禪坐法之一。守護國界經卷二...
金剛華菩薩
金剛華,梵名 Vajra-puspā,音譯嚩日囉...
金剛塗香菩薩
金剛塗香,梵名 Vajra-gandhā,音譯嚩...
金剛愛菩薩
金剛愛,梵名 Vajra-rāga,音譯縛日羅羅...
金剛業菩薩
金剛業,梵名 Vajra-karman,音譯縛日...
金剛經六譬
指金剛經中六種顯示人類色身為空、無常之譬喻。即如夢...
金剛經義疏
凡四卷。又稱金剛般若經義疏、金剛般若疏。隋代吉藏撰...
金剛經解義
(一)凡二卷。唐代曹溪六祖慧能述。又稱金剛經註解、...
金剛經鳩異
全一卷。又稱金剛般若經鳩異。唐代段成式撰。收於卍續...
金剛經讚述
凡二卷。唐代窺基撰。全稱金剛般若經讚述。收於大正藏...
金剛鉤女菩薩
金剛鉤女,梵名 Vajrāvku?ī,音譯嚩日羅...
金剛鉤菩薩
金剛鉤,梵名 Vajrāvku?ah,音譯嚩日囉...
金剛鈴
密教法具之一。又作金鈴。其中西藏密教所用者又稱藏鈴...
金剛鈴菩薩
為密教金剛界三十七尊之一,四攝菩薩之一。位居金剛界...
金剛摧碎天
密教金剛界外金剛部二十天之一,五類天中之虛空天。位...
金剛歌菩薩
金剛歌,梵名 Vajra-gītā,音譯嚩日囉擬...
金剛網
梵語 vajra pajaraj。密教十八契印之一...
金剛舞菩薩
金剛舞,梵名 Vajra-nrta,音譯嚩日囉涅...
金剛語言
指不出聲而默誦經文。略作金剛語。據守護國界經卷二載...
金剛語菩薩
金剛語,梵名 Vajra-bhāsa,音譯嚩日囉...
金剛嬉菩薩
金剛嬉,梵名 Vajra-lāsī, Vajra...
金剛慧
指通達實相之理而破除諸相之智。維摩經卷中不二品(大...
金剛盤
密教法具之一。指修法時放置金剛鈴與三種金剛杵(獨股...
金剛線
梵語 vajra-sūtra。密教中,灌頂時授與受...
金剛調伏天
金剛調伏,梵名 Vajra-jaya,音譯縛日羅...
金剛輪
(一)指密教。密教稱為金剛乘,輪者即謂法輪,故謂之...
金剛銳菩薩
位列密教胎藏界金剛手院第三行上方第二位之菩薩。又稱...
金剛燈菩薩
金剛燈,梵名 Vajrālokā,音譯嚩日囉路計...
金剛錍論
全一卷。又稱金剛錍、金錍論。唐代僧荊溪湛然(711...
金剛錍顯性錄
凡四卷。宋代孤山智圓(976~1022)集。全稱金...
金剛藏
(一)菩薩處胎經卷七出經品所說八藏之第七。此藏明示...
阿羅漢長老
十一世紀之緬甸僧人。有關其原籍說法不一,或謂錫蘭,...
阿羅邏迦藍
梵名 ārāda-kālāma,巴利名 ālāra...
阿難
梵名 ānanda,巴利名同。為佛陀十大弟子之一。...
阿難有三人
又作阿難三名。謂佛陀十大弟子之一的阿難,在佛典中之...
阿難具八法
據北本涅槃經卷四十載,佛對文殊師利說阿難具足八法,...
阿難陀塔寺
阿難陀,梵名 ānanda。位於緬甸蒲甘(Paga...
阿難陀補羅國
梵名 Anandapura 或 ānandapur...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全一卷。略稱阿難問事佛經、阿難問事經。後漢安世高譯...
阿顛底迦
梵語 ātyantika。意譯畢竟。為無性有情之一...
阿闡底迦
梵語 an-icchantika。又作阿闡提。意譯...
阿蘭若
梵語 aranya,巴利語 araa 之音譯。又作...
阿闥婆吠陀
梵名 Atharva-veda。吠陀本集之一。為巫...
敕修百丈清規
凡八卷(又作二卷)。略稱敕修清規、百丈清規。元朝東...
敕建淨慈寺志
凡二十八卷(內含卷首二卷,卷末一卷)。清朝際祥撰。...
敕使拈香
古代名藍大剎之住持,由皇帝敕命決定人選,而於晉山(...
敕差住持院
指宋代等級最高之寺院,國家予以特殊之待遇。此等寺院...
敕黃
即天子之詔敕;以其書寫於黃紙之上,故稱敕黃。敕修百...
敕謚
指於人逝世後,朝廷依其生前德行而追贈稱號。追贈之號...
阿闍梨
(一)梵語 ācārya,巴利語 ācariya,...
敕願寺
日本佛教用語。即日本天皇發願敕命建造之寺。又作敕願...
即身成佛
又作現身成佛、現生成佛。即發菩提心後,不須經過三大...
即中
天台宗所立之諦理,有空諦、假諦、中諦等三諦。圓教之...
附佛法外道
為摩訶止觀所舉三種外道之一。指依附於佛法而立錯誤思...
附隨
巴利名 Parivāra。又作附錄。為巴利文律藏三...
雨安居
又作安居、夏安居。為僧眾修行制度之一。印度夏季雨期...
雨行
梵名 Varsakāra,巴利名 Vassakār...
雨師
我國古代神話中司雨之神。後漢書祭祀志:「以丙戌日祠...
雨眾外道
梵名 Varsagana。音譯嚩利沙鍵拏。又稱雨際...
雨華瑞
又作雨花瑞。釋尊將說法華經而入於三昧時,從天降下曼...
雨寶陀羅尼經
梵名 Vasudhārā-dhāranī。全一卷。...
雨寶童子
日本神名。全稱金剛赤精善神雨寶童子。於日本兩部神道...
青山禪院
位於香港青山(古稱屯門山)之古剎。唐宋之時已有此寺...
青心
為靜慮二字之簡略字。系采「靜」字之「青」,采「慮」...
青冊
西藏名全稱 Bod-kyi yul-du chos...
青甲
又作青行。七條衣(七條袈裟)之一種。即青色條葉所成...
青目
梵名 Pivgalanetra。音譯賓伽羅、賓頭羅...
青州百問
全一卷。宋代曹洞宗僧一辯(又稱一辨,1081~11...
青苗會
為禪宗祈求青苗成熟之法會。我國自宋代以降,於每年播...
青面金剛
即藥叉神。又作大青面金剛、青色大金剛藥叉。據陀羅尼...
青原下
為我國禪宗之一派。青原,指唐代之青原行思禪師;下,...
青原山
位於江西廬陵(今吉安)東南十五公里處。又稱青原安隱...
青海記
西藏名略稱 Mtsho-sngon gyi lo-...
青袈裟
住持示寂後第三日,舉行掛真舉哀佛事時,法嗣小師、侍...
青陽教
清代高宗乾隆年間(1736~1795)之民間宗教。...
青園寺
位於江蘇南京市郊覆舟山麓。東晉恭思皇后褚氏所創。竺...
青蓮院
日本天台宗延曆寺三門跡之一。位於京都市東山區粟田口...
青蓮教
又稱五行十地佛教。為清代仁宗嘉慶(1796~182...
青頸觀音
青頸,梵語 nīlakantha,音譯抳羅健詑、...
青龍寺
位於陝西長安西南約四公里處。為我國唐代密宗之根本道...
青龍疏
(一)指御注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宣演,凡六卷,今存二卷...
非二聚
指非色非心法之類聚。三聚之一。(一)乃阿毗達磨所立...
非人
梵語 amanusya,巴利語 amanussa。...
非三非一
依圓教所談,法身、般若、解脫等三德與空、假、中等三...
非心非佛
禪宗公案名。乃明示學人當下直取佛心之公案。出於唐代...
非生非滅
即非生現生,非滅現滅。謂釋迦如來之出世滅度,並非實...
非安立
非安排建立之意。「安立」之對稱。以語言、名相等施設...
非安立諦
又作非安立真如。乃唯識論所說二真如之一。真如之體性...
非有非空
乃唯識論所談之中道。一切諸法有計所執、依他起、圓...
非有情數
梵語 a-sattvākhyā,或 asattva...
非有想非無想論
即執著非有想非無想,並認為死後亦爾之見解。為古代印...
非色
地、水、火、風等四大所成及所生之法,稱為色;反之,...
非色非心
小乘阿毗達磨將一切有為法分為三聚,即色法、心法、非...
非行非坐三昧
為天台宗所立四種三昧之一。又作覺意三昧、隨自意三昧...
非所斷
梵語 a-heya。指有為、無為之無漏法,其體無漏...
非初非中後前中後取
謂論說斷惑之非初、中、後等三時,稱為非初非中後;而...
非前後俱得
四種得之一。指獲得擇滅無為法、非擇滅無為法時之得。...
非律儀非不律儀
三種無表色之一。又作處中。律儀,梵語 sajvar...
非思量
指不涉善惡是非等思慮分別,乃超越情識思量之境地。禪...
非枯非榮
據大般涅槃經後分卷上應盡還源品、大般涅槃經疏卷一載...
非風非幡
禪宗公案名。又作六祖風幡心動、六祖心動、風幡動。幡...
非苾芻
指違犯殺、盜、淫、妄等「四重罪」之比丘。小乘之經部...
非時
佛教自印度始,即有正午以後不攝食之規定,故正午以後...
非時食
梵語 vikālabhojana,巴利語同。指非時...
非時漿
指比丘為療病,而於非時食之時間可以食用之漿類。為四...
非時藥
指比丘為治癒疾病,而於非時食之時間亦可以食用之米汁...
上一頁
下一頁
淨界法師
佛教故事
普賢菩薩
夢參老和尚
健康素食
拜佛
因果報應
嗔恨怨恨
人生感悟
明海法師
普賢行願品
忍辱
宗性法師
佛法入門
文殊菩薩
皈依
佛弟子文庫 fodizi.tw
隨機推薦
文庫首頁
回頂部
全部欄目
網站郵箱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