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教故事
慧律法師
大安法師
淨界法師
印光大師
夢參法師
佛經咒語
阿彌陀佛
觀音菩薩
地藏菩薩
佛法入門
佛學問答
念佛
智慧
福報
放生
因果
修行
戒淫
懺悔
【佛光大辭典】(第51頁)
更多詞典列表
知殿
又作殿主、殿司。禪林西序六頭首之一。司掌佛殿花燭及...
知禮
(960~1028)北宋天台宗僧。四明(浙江鄞縣)...
知藏
又作藏主、藏司。禪林西序六頭首之一。乃掌理寺院所藏...
知識
(一)知,通智。即大乘起信論所說五識之一。即指能起...
知識會
指供養華嚴經入法界品所說五十三善知識之法會。又若供...
社
(一)古代土地神之稱。禮記祭法:「共工氏之霸九州也...
社會
佛教語中,相當於社會之詞為「世間」(梵 loka)...
社會神
將社會現象與社會力量人格化而形成之神。原始社會結構...
秉拂
拂,指拂子,為禪家之莊嚴具。住持或代理住持者手持拂...
秉拂語錄
凡二卷。全稱鼓山為霖禪師居首座寮語錄。又作為霖禪師...
秉炬
為禪林葬儀行事之一。秉持火炬行荼毗(火葬)之意。葬...
空
梵語 ?ūnya。與「有」相對。音譯為舜若。意譯空...
空一顯色
顯色,指顯然可見之色。空一顯色,如蒼蒼天空之青色,...
空也
(903?~972)日本平安中期之淨土教佈教僧。又...
空也念佛
日本佛教用語。又作缽叩。淨土宗僧空也之弟子「平定盛...
空大
指虛空。又作空界。為五大之一,六大之一。五大包括地...
空心
(一)觀察空理之心,稱為空心。 (二)指否定因果之...
空王
(一)諸佛之別名。以諸佛親證諸法空性,寂靜無礙,聖...
空生
梵名 Subhūti 之意譯,巴利名同。音譯須菩提...
空有
空與有之併稱。遮遣謂之空,建立謂之有。與「有無」同...
空有二宗
指空宗與有宗。空宗,乃主張一切皆空、般若皆空之宗派...
空有二執
又作有無二見。指凡夫因妄想分別所生起之絕對皆有之有...
空有力不待緣
為華嚴宗用以說明「法界緣起」主要原理的「因六義」之...
空有力待緣
為華嚴宗用以說明「法界緣起」主要原理的「因六義」之...
空有各具二義
謂真空與幻有各具有二種意義。諸法依因緣生起而無自性...
空有論爭
指大乘佛教在印度即發生二大教系,對於諸法體性究竟為...
空劫
四劫之第四。世界自成立至破壞之間,分為成劫、住劫、...
空劫以前
禪林用語。又作空劫已前。指此世界成立以前空空寂寂之...
空即是色
梵語 ?ūnyatā va rūpam。「色即是空...
空見
梵語 ?ūnyatā-drsti。指不承認三世因果...
空見外道
於古代印度外道之中,有否定因果,認為吾人死後一切斷...
空谷集
凡六卷。全稱林泉老人評唱投子青和尚頌古空谷集。系宋...
空始教
詮說空理之教。華嚴宗所立五教之中,第二為大乘始教,...
空宗
為「有宗」之對稱。指主張一切皆空、般若皆空之宗派。...
空居天
梵語 āntariksavāsin。指居止於空中之...
空性
梵語 ?ūnyatā,巴利語 suatā。音譯作舜...
空性無境心
又作一道無為心。乃日僧空海所立十住心之第八。謂於真...
空門
(一)佛教教義以「空」為極致,故稱佛門為空門。 (...
空門子
意即空門之子,乃世人對出家沙門之稱呼。釋氏要覽卷上...
空界色
指虛空界之色。空界,梵語 ākā?a-dhātu。...
空相
指諸法皆空之相狀,或指真空之體相。因緣生法,無有自...
空海
(774~835)日本真言宗開祖。讚岐(香川縣)人...
空假中
法界之諸法,理體本來空寂,謂之空;森羅之諸法系由因...
空假中三觀
為從假入空觀、從空入假觀、中道第一義觀之合併略稱。...
空寂
謂遠離諸法相之寂靜狀態。依法華經卷二信解品所說,一...
空教
與「有教」相對。又作第二時教、唯說法空宗。為法相宗...
空無力待緣
為華嚴宗用以說明「法界緣起」主要原理的「因六義」之...
空無邊處
梵名 ākā?ānantyāyatana,巴利名 ...
空無邊處定
梵語 ākā?ānantyāyatana dhyā...
空華
梵語 khapuspa。指空中之華。全稱虛空華。又...
空間
(一)原始佛教以來,佛教以地、水、火、風、空、識等...
空雲
又作空中雲。比喻物之不堅實。與「水月」為同類用語。...
空塵
外道觀空,必存空相而墮於空見,否定一切善惡因果,或...
空際
涅槃之異名。涅槃為空寂之極處,故稱空際。又作實際。...
空輪
(一)日本佛塔建築用語。指立於塔上之剎柱。於佛寺建...
空諦
三諦之一,九諦之一。空諦、假諦、中道第一義諦之三諦...
空點
指附於梵字上之圓點,即·(其音為 j),有隨韻點畫...
空魔
魔(梵 māra)能奪慧命,破壞道法、功德、善本等...
空觀
指觀想一切諸法皆空之觀法。一切諸法,盡為因緣所生,...
竺
姓。(一)我國對外國東來之沙門或譯經者,依其國籍而...
竺大力
東漢僧。西域人,性好遠遊而不憚艱險。東漢獻帝時入洛...
竺佛念
東晉僧。涼州(甘肅武威)人。幼歲出家,志業堅精,於...
竺佛朔
東漢譯經僧。又稱竺朔佛。生卒年不詳。天竺人。秉性明...
竺佛調
晉代僧。籍貫、生卒年均不詳,或謂系天竺人。師事佛圖...
竺叔蘭
天竺人。與西晉竺法護為同時代人。其祖因國亂被害,父...
竺法力
東晉譯經僧。又稱釋法力。西域人。道行清高,善通方言...
竺法汰
(320~387)東晉僧。般若學派六家七宗中本無異...
竺法度
南朝僧。生卒年不詳。元嘉年間(424~453),其...
竺法崇
晉代僧。籍貫與生卒年均不詳。自幼入道即以嚴守戒律著...
竺法雅
晉代僧。又稱法雅。河北河間人。生卒年不詳。與道安共...
竺法義
(307~380)晉代僧。竺道潛之弟子,博覽眾經而...
竺法濟
晉代僧。生卒年不詳。居於剡東御山,為竺道潛之弟子。...
竺法蘭
東漢僧。中印度人。諷誦經論數萬章,為天竺學者之師。...
竺法護
梵名 Dharmaraksa。又稱支法護。西晉譯經...
竺律炎
三國時代譯經僧。印度人。又稱竺將炎、竺持炎。知解與...
竺雲等連
(1390~1471)日本臨濟宗僧,為大岳周崇之法...
竺道生
(355~434)東晉涅槃經學者。又稱道生。鉅鹿(...
竺道壹
晉代僧。又作竺道一。吳郡人,俗姓陸。自幼出家,於東...
竺仙和尚語錄
凡四卷。又作竺仙禪師語錄、竺仙錄。元代僧竺仙梵仙(...
竺僧朗
晉代僧。又稱竺法朗。京兆人。生卒年不詳。年少出家,...
竺摩
(1914~)浙江清縣人,俗姓陳。幼年於雁蕩山出家...
竺潛
(286~374)東晉僧。又稱竺道潛。琅玡(山東臨...
法華玄義
凡十卷(二十卷)。天台大師智顗在隋開皇十三年(59...
法華玄義釋簽
凡二十卷(或十卷)。唐代湛然(711~782)著於...
法華玄論
凡十卷。隋代嘉祥大師吉藏(549~623)撰。又稱...
法華玄讚
凡十卷。慈恩大師窺基(632~682)撰。又稱妙法...
法華涅槃時
為天台宗之教判「五時」之第五。天台宗依釋尊說法之先...
法華曼荼羅
為雕畫法華經之說相的曼荼羅。又稱法華經曼荼羅、法華...
法華尊者
(?~680)唐代僧。即天台宗第六祖智威。處州縉雲...
法華傳記
凡十卷。唐代僧詳撰。又稱唐法華傳、法華經傳記、法華...
法華經十七名
印度婆藪槃豆(世親)所造法華經論,舉出法華經之十七...
法華經安樂行義
全一卷。陳·慧思(515~577)述。又稱安樂行義...
法華經疏
(一)凡二卷。劉宋竺道生撰。又稱法華經略疏、法華義...
法華經義記
凡八卷。梁·光宅寺法雲(467~529)撰。又稱法...
法華義疏
(一)凡十二卷。隋代吉藏著。又作法華經義疏、法華經...
法華論疏
凡三卷(或二卷)。隋代吉藏(549~623)述。為...
法華懺法
為誦讀法華經,行懺悔罪障之修法。為天台宗重要之法儀...
法華靈驗傳
凡二卷。高麗了圓(了因)撰。又稱法華經靈驗傳。收於...
法超
(456~526)南朝僧。晉陵無錫(位於江蘇)人,...
法進
(709~778)唐代僧。申州信陽(位於河南)人,...
法量
指佛、菩薩等諸尊像之丈量(像高),一般有丈六像、半...
法隆寺
位於日本奈良縣生駒郡斑鳩町。為南都七大寺之一。又稱...
法集論
巴利名 Dhamma-savgani。又作法僧伽、...
法雲
(一)(467~529)南朝僧。義興陽羨(江蘇宜興...
法順
(557~640)唐代僧。敦煌人,或傳為雍州萬年(...
法嗣
指承繼其宗旨者。敕修百丈清規卷三開堂祝壽條(大四八...
法愛
(一)謂得法者由法喜之心,而憐憫未得法之迷者。或指...
法會
(一)佛教儀式之一。又作法事、佛事、齋會、法要。乃...
法穎
(416~482)南齊僧。敦煌人,俗姓索。十三歲出...
法源寺
(一)位於北平宣武門外。又稱憫忠寺。唐貞觀十八年(...
法滅
(一)指佛法滅亡。與所謂三寶滅、經道滅盡、白法隱滯...
法照
唐代淨土宗僧。又稱五會法師。其生卒年、籍貫均不詳。...
法號
(一)又作戒名、法諱、法名。出家受戒時所受於師之名...
竺曇無蘭
曇無蘭,梵名 Dharmaraksa?。意譯法正。...
竺難提
難提,梵名 Nandi。意譯喜。東晉譯經家。西域人...
金剛鎖菩薩
金剛鎖,又作金剛鎖。(一)金剛鎖,梵名 Vajr...
肥者耶
梵名 Vijayā。四姊妹女天之一。又作毗社耶、微...
肥膩
(一)梵語 pindī,或 pinodhni。為一...
肩亡婆論
為印度外道所立十八大經中「八論」之一。據百論疏卷上...
肩次
又作肩下、下肩。於禪林中,指身份、資歷、職位等之下...
臥佛寺
位於北平安定門外之壽安山南麓。始建於唐貞觀(627...
臥具
梵語 ?ayanāsana,巴利語 sayanās...
臥法
臥,梵語 ?aya,巴利語 sayana,音譯勢耶...
臥像
指釋迦之涅槃像。俗稱臥佛。此類圖畫或雕塑,皆右脅而...
臥龍寺
位於陝西西安市碑林區柏樹林街。據陝西通誌卷二十八載...
舍利
(一)梵語 ?arīra,巴利語 sarīra。即...
舍利弗
梵名 ?āriputra,巴利名 Sāriputt...
舍利弗目連先佛入滅
佛陀十大弟子中之舍利弗與目連二人,聽聞佛告諸比丘,...
舍利弗阿毗曇論
梵名 ?āriputrābhidharma-?ās...
舍利弗問經
梵名 ?āriputra-pariprcchā。全...
舍利容器
盛裝舍利之器皿。又作舍利瓶、舍利壺、骨壺。舍利,梵...
舍利塔
安置佛陀舍利之塔婆,或安置一般遺骨之塔。又作舍利浮...
舍利會
全稱舍利供養會。即供養佛舍利,讚歎其功德之法會。又...
舍利禮文
指禮讚佛陀舍利及佛願眾生得脫的平等大智之讚文。如諸...
舍那大戒
即梵網經所說之大乘菩薩戒,因系盧舍那佛所說之戒法,...
舍脂
梵名?acī 或 ?aci 或 ?acikā,巴利...
舍摩
(一)梵語 ?ama。意譯寂靜。據四分律卷十二載,...
舍摩利
梵語 ?ālmali 或 ?almal, ?alm...
舍衛國
舍衛,梵名 ?rāvastī,巴利名 Sāvatt...
舍彌村
梵名 Syāmagrāma,巴利名 Sāmagām...
舍羅
(一)梵語 sāra。即百舌鳥之雄鳥,能說人語。據...
芝苑遺編
凡三卷。又作芝園遺編。北宋僧元照撰,道詢編集。收於...
芝峰
(1901~?)民國浙江永嘉人,俗名石鳴珂。字象賢...
花山信勝
(1898~)日本佛教學學者。畢業於東京大學文學部...
花林窟
梵名 Kareri-kutikā,巴利名同。又作迦...
花偈
又作貫花。指經文中之偈頌。蓋一般經典之散文比喻為散...
花園大學
位於日本京都市。屬臨濟宗。為妙心寺派教學財團所經營...
花箭
密教在修敬愛法時所用供物之一。即於壇上置箭,以射厭...
芬陀利華
梵語 pundarīka,巴利語同。又作奔荼利迦化...
芬皇寺
位於韓國慶尚北道慶州市九黃洞。又作芬葟寺、芬篁寺。...
芥子
梵語 sarsapa。音譯作薩利殺跛、舍利娑婆、加...
芥子加持
即密教修法中,行護摩之時,加持芥子而散於十方,以為...
芥子劫
梵語 sarsapopama-kalpa。以芥子比...
芸亭
為日本最早成立之圖書館。奈良末期,石上宅嗣(729...
虎丘山
位於江蘇吳縣閶門外。又稱武丘山、虎邱山、海湧峰。春...
虎丘派
臨濟宗楊岐派之支流。以紹隆為開祖。紹隆住於虎丘山,...
虎丘紹隆禪師語錄
全一卷。又作虎丘隆和尚語錄。宋代臨濟宗僧虎丘紹隆(...
虎穴錄
凡二卷。全稱大興心宗佛德廣通國師虎穴錄。又作悟溪和...
虎虎婆地獄
虎虎婆,梵名 Huhuva。八寒地獄之第五。又作虎...
虎跑定慧寺志
清代聖光撰。收於中國佛寺史志匯刊第一輯。虎跑定慧寺...
虎跑泉
(一)位於今浙江杭縣大慈山虎跑寺。虎跑寺本名大慈定...
虎溪三笑
為儒釋道人物之畫題。儒者陶淵明與道士陸修靜相攜訪問...
虎溪岩
位於福建廈門玉屏山北。岩下有溪,相傳古時有虎棲息於...
虎關師煉
(1278~1346)日本臨濟宗僧。京都人,俗姓藤...
羌揭梨
梵語 ?amkarī 之音譯。意譯小刀。或指鋸齒狀...
長物
即指無必要、多餘之物。又作長、餘長物。佛教僧團中,...
阿娑嚩
即悉曇字 (a)(sa)(va)。又作阿娑縛。阿娑...
阿[少/兔]羅陀補羅
梵名 Anurādhapura,巴利名同。又作阿...
阿梨宜
梵語 ālivgita。意譯為擁抱,即男女擁抱之意...
阿梨耶
梵語 ārya,巴利語 arya 或 ariya...
阿梨耶伐摩
梵名 ārya-varman。迦畢試國之僧。生於西...
表白
法會及修法之際,於佛前申訴其願望與目的而乞請三寶照...
表色
凡吾人行、住、坐、臥、取、舍、屈、伸等種種動作形態...
表制集
凡六卷。唐代圓照編集。收於大正藏第五十二冊。又稱代...
表無表
表業(梵 vijapti-karman)與無表業(...
表義名言
為「顯境名言」之對稱。指能表詮義理之名目、文句、言...
表義名言種子
為「顯境名言種子」之對稱。指由能表詮義理之名目、文...
表詮
又作依詮談旨。為「遮詮」之對稱。表者,顯其所是;詮...
表德
十六玄門釋之一。同於表詮。為「遮情」之對稱。謂張顯...
迎江寺
位於安徽安慶。古稱永昌禪寺、古萬佛寺。為我國長江沿...
迎接
謂念佛行者於臨終時,蒙阿隬陀佛、觀世音、大勢至或其...
迎接曼陀羅
又作聖眾來迎圖、迎接變相。即念佛行者臨終時,阿彌陀...
近分定
梵語 sāmantaka-samādhi。略稱近分...
近代佛教運動
茲分印度與錫蘭、歐洲、美國、日本四地區說明。(一)...
近住
梵語 upavāsa,巴利語同。音譯鄔波婆沙、優波...
近住律儀
梵語 upavāsa-sajvara,巴利語同。音...
近事女
梵語 upāsikā。音譯優婆夷、優婆斯迦。指受持...
近事男
梵語 upāsaka。音譯優婆塞、鄔波索迦。又作清...
近事律儀
梵語 upāsaka-sajvara。音譯作鄔波索...
近果
為「遠果」之對稱。指接近「因」之果報。又作正果。於...
近波羅蜜多
法相宗所論三波羅蜜多之一。又作近波羅蜜。近,指接近...
近圓
梵語 upa-sajpanna,巴利語同。音譯作鄔...
金七十論
梵名 Sāvkhya-kārikā。凡三卷。梁·真...
金人
又作金神。本指金銅之像,後因佛身常敷以金色,故金人...
金口
為尊稱佛口之用語。即強調佛陀親自說教之亳無過誤,且...
金口相承
金口,佛親自說教之意;相承,師資次第依法傳承之意。...
金大王
為千手觀音之眷屬,護持行者之善神。二十八部眾之一。...
金山寺
(一)位於江蘇鎮江郊外之金山。相傳為東晉元帝(或謂...
金山誌
凡十卷。清朝盧見曾撰。收於中國佛寺史志匯刊第一輯。...
金山活佛
(1852~1935)民國奇僧。陝西終南人,俗姓董...
上一頁
下一頁
治病
界詮法師
弘一大師
地藏經
證嚴法師
妙蓮老和尚
良因法師
佛教知識
心靈解脫
妄想
戒殺放生
本煥老和尚
倓虛法師
慈悲心
李炳南老居士
六道輪回
佛弟子文庫 fodizi.tw
隨機推薦
文庫首頁
回頂部
全部欄目
網站郵箱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