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教故事
慧律法師
大安法師
淨界法師
印光大師
夢參法師
佛經咒語
阿彌陀佛
觀音菩薩
地藏菩薩
佛法入門
佛學問答
念佛
智慧
福報
放生
因果
修行
戒淫
懺悔
【佛光大辭典】(第50頁)
更多詞典列表
法自相相違過
因明用語。又作法自相相違因(梵 dharma-sv...
法舟
以舟筏比喻佛法能度人出於生死海,故稱法舟。 p33...
法衣
又作法服、僧服、僧衣。即僧尼所著之服。指佛所製定之...
法位
為真如之異稱。真如為諸法安住之位,故稱法位。宗鏡錄...
法住
(一)為法性十二名之一。真如之妙理,必住於一切諸法...
法住寺
(一)位於韓國忠清北道報恩郡俗離山。韓國佛教三十一...
法住記
梵名 Nandimitrāvadāna。全一卷。全...
法住智
(一)指如實知見無明、行等十二支緣生法之智。[雜阿...
法忍
(一)二忍之一,三忍之一,六忍之一,十忍之一。謂對...
法忍本心
(1842~1905)清代僧。河北蔚州人,俗姓郭。...
法我
二我之一。指於如幻假有之法上生起實有之妄執。又作法...
法我俱有宗
又作我法俱有宗。為華嚴宗對佛教教義之分類所判十宗之...
法沖
(587?~665)唐代僧。隴西成紀(位於甘肅)人...
法身
梵語 dharma-kāya,巴利語 dhamma...
法身如來
(一)法身,指佛之自性真身;如來,為佛之尊稱。法身...
法身記
指法身佛之記莂。為「應身記」之對稱。於法華經本、跡...
法身偈
指佛弟子馬星(馬勝)比丘為舍利弗所說之「諸法緣起頌...
法身菩薩
指累積修行而斷除一分無明,即顯現一分法性之菩薩。又...
法身塔
密教之「泥塔供作法」中,安置法身偈(緣起法頌)之塔...
法身說法
日本真言宗之教義。謂大日如來於法身之位具有言語說法...
法身觀
觀佛身之「觀佛三昧」中,分為生身與法身二觀,其中,...
法乳
以正法之滋味長養弟子之法身,猶如母乳之於幼兒。瑩山...
法事
宣揚佛法或指修行之意。或亦稱誦經、講經、齋會等法會...
法事讚
凡二卷。唐代善導撰。又作淨土法事讚。收於大正藏第四...
法京
南北朝梁代僧。駐錫荊州長沙寺。太原人,俗姓孫。七歲...
法供養
(一)二種供養之一。又作法供。佛說百千法門,眾生隨...
法侃
(551~623)隋代僧。滎陽(位於河南)人,俗姓...
法具
指修學佛道所必要之資具,古稱道具。即三衣、六物乃至...
法味
即妙法之滋味。又作佛法味、法智味。佛所說之法門,其...
法和
前秦僧。滎陽(位於河南)人。少與道安同學,師事佛圖...
法命
(一)又作法身慧命。法指理體,慧指智用。以理體比喻...
法忠
(1084~1149)宋代臨濟宗僧。浙江四明人,俗...
法念處
梵語 dharma-smrty-upasthāna...
法性三昧
指體得法性之理。即日常行為與法性絕對之理一致。馬祖...
法性土
指法身所住真如法性之土。亦即佛身所依之土。又作法身...
法性生身
為佛及大菩薩所受界外化生之身。為如來五種法身之一,...
法性寺
(一)位於廣州西北部。又作制旨寺、制止道場。今稱為...
法性宗
華嚴宗五祖宗密所判大乘三宗之一。又稱性宗。此宗認為...
法性空
謂諸法本性空寂。仁王經合疏卷中(卍續四○·三八三下...
法性論
東晉廬山慧遠撰。今已失佚,僅於梁高僧傳卷六慧遠傳中...
法性融通
謂法性之理圓融於諸現象中。為「緣起相由」之對稱。此...
法果
北魏僧。趙郡(河北趙縣)人。年四十始出家。戒行精至...
法波羅蜜菩薩
梵名 Dharma-vajrī。音譯達摩嚩日離。...
法法性分別論
梵名 Dharmadharmatā-vibhavg...
法塵
(一)六塵之一。指為意識所緣之諸法。經中常將煩惱比...
法社
為在家之佛教徒所組成之信仰團體,其性質類似義邑。始...
法社經
全一卷。據傳為西晉竺法護譯。開元釋教錄將之歸入「疑...
法空
指諸法之自性為空。又作法無我(梵 dharma-n...
法空觀
二空觀之一。觀萬法為有條件、幻假之存在者,無有實體...
法舍利
又稱法身舍利、法頌舍利。(一)指佛所說之經典。佛說...
法門
梵語 dharma-paryāya。即佛法、教法。...
法門大義
凡三卷。又作大乘大義章、鳩摩羅什法師大義。收於大正...
法門寺
位於陝西扶風之北的崇正鎮。以收藏佛骨著稱。創立年代...
法門清式二十四條
指釋道安對戒律研究後所製訂之僧制,內容大致包含三部...
法門鋤宄
全一卷。清代曹洞宗僧白岩淨符撰。收於卍續藏第一四七...
法陀羅尼
指於佛之教法聞持而不忘。又作聞持陀羅尼、法總持。為...
法雨
以雨來比喻佛之教法。佛法滋潤眾生,令由迷妄而至證悟...
法雨禪寺
位於浙江普陀山白華頂之左,光熙峰下。普陀山三大寺之...
法勇
劉宋遊方僧。幽州黃龍國(熱河朝陽縣)人,俗姓李。又...
法城
正法可杜防非法,猶如城池之防患外敵,故稱法城。准此...
法度
(437~500)南齊僧。黃龍(吉林農安)人。年少...
法彥
(一)(?~607)隋代僧。洛陽人,俗姓張。遍讀三...
法律
指佛教教團內之規制、戒律及清規,或其他有關之規定。...
法持
(635~702)唐代僧。為牛頭宗第四世祖師。又稱...
法施
梵語 dharma-de?anā,巴利語 dham...
法流
又作法水。比喻佛教正法之傳承相續有如川河之流。後來...
法炬
西晉末僧。永嘉二年(308)參與竺法護翻譯普曜經,...
法珍
(一)南齊僧。生卒年不詳。住建康長樂寺。永明年中講...
法界
梵語 dharma-dhātu,巴利語 dhamm...
法界三觀
法界觀,為華嚴宗觀門之樞要,可分為真空觀、理事無礙...
法界加持
指諸佛、真言、眾生等之實相互相加持。大日經義釋演密...
法界安立圖
凡六卷。明代仁潮錄。收於卍續藏第一五○冊。乃敘述世...
法界次第初門
凡三卷。隋代智顗撰。收於大正藏第四十六冊。略稱法界...
法界身
(一)指佛之法身。法界,為所化之境,即眾生界;身,...
法界宗
即華嚴宗。華嚴宗之教義乃闡說法界之自在無礙,故又稱...
法界定印
指密教胎藏界曼荼羅大日如來所結之印。又作大日定印。...
法界唯心
謂總該萬有之法界,悉為自己一心所變造。此乃華嚴經所...
法界無差別論疏
全一卷。唐代法藏(643~712)撰。收於大正藏第...
法界無緣
指法界中與佛道無緣之眾生,或指週遍法界而起無緣大悲...
法界等流
指順應眾生之根機,從萬有本性之真如平等流出之意。以...
法界圓融
謂真如或一切之存在無缺陷,圓滿而完全融為一體。此即...
法界緣起
為華嚴教義之緣起觀。屬四法界中事事無礙法界之內容。...
法界體性三昧觀
指密教以本尊之種子或真言等文字輪為對像之觀法。又作...
法界體性智
梵語 dharma-dhātu-svabhāva-...
法界觀
指悟入華嚴本經所說法界真理之觀法。系華嚴宗初祖杜順...
法界觀門
全一卷。杜順(557~640)撰。又作修大方廣佛華...
法皇
日本佛教用語。指落髮出家入佛門之日本天皇。又作太上...
法相
(一)諸法所具本質之相狀(體相),或指其意義內容(...
法相宗
又作慈恩宗、瑜伽宗、應理圓實宗、普為乘教宗、唯識中...
法相法
指佛教之教理。為「勝義法」之對稱。闡論法門之義理,...
法相應部
巴利名 Dhamma-yuttikanikāya。...
法相辭典
民國朱芾煌編。為彙集大小乘阿毗達磨等諸論有關名詞之...
法苑珠林
凡百卷(嘉興藏作一二○卷)。唐總章元年(668)道...
法苑義林章
凡七卷或十四卷。唐代窺基撰。又作唯識義章、大乘法苑...
法要
(一)指教法中之要義。又作要文、主眼。大日經疏卷一...
法食
其義有三:(一)指如法之食物。四分律刪繁補闕行事鈔...
法夏
指比丘或比丘尼受具足戒以後之年數。又作法臘、戒臘、...
法差別相違過
因明用語。又作法差別相違因(梵 dharma-vi...
法師
梵語 dharma-bhānaka,巴利語 dha...
法師十德
據澄觀之華嚴經疏卷四十三載,華嚴經十地品中之第九善...
法座
指佛說法之座。又稱法坐。法華經序品(大九·四中):...
法徒
即學法之徒眾。南海寄歸內法傳卷一(大五四·二○六上...
法悅
指聽聞佛法而生之喜悅,或由思惟佛法而生之喜悅。與「...
法朗
(一)晉代僧。又稱康法朗。嘗西行求法,返中土後,專...
法格崇拜
梵名 Dharma Rāja Pūjā。即於佛法僧...
法泰
南朝梁、陳僧。知名於梁代,住建康(今江蘇南京)定林...
法海
(一)謂佛法廣大,深遠遼闊猶如大海。維摩詰經佛國品...
法海寺
位於北平西郊磨石口村翠微山麓。建於明正統四年至八年...
法真
(834~919)唐末五代僧。梓州鹽亭(位於四川)...
法舫
(1904~1951)河北陘縣人,俗姓王。自幼父母...
法財
為「世財」之對稱。即指佛法、教說等。蓋精神之教法能...
法起菩薩
法起,梵名 Dharmodgata。據新華嚴經卷四...
法假
謂諸法乃因緣和合而生,並無實體,僅有假名,故稱法假...
法曼荼羅
梵語 dharma-mandala。音譯達磨曼荼羅...
法堂
乃七堂伽藍之一。即禪林演布大法之堂。位於佛殿之後方...
法執
「我執」之對稱。又作法我執、法我見。略稱法我、假名...
法將
即佛法之大將。比喻高僧大德之於弟子猶如大將之於軍。...
法常
(一)(567~645)唐代僧。南陽白水(位於河南...
法敏
(579~645)唐代僧。丹陽人,俗姓孫。八歲出家...
法瓶
指寺院中,行大布薩法會(於固定日期聚眾宣讀戒條之儀...
法盛
北朝遊方僧。生卒年不詳。隴西(甘肅隴西西北)人。少...
法眷
法門中眷屬之意,或為共同求道修行者之總稱。為佛教之...
法眾
(一)即歸順於佛法之眾,乃出家五眾之總稱。南海寄歸...
法眼
(一)梵語 dharma-caksu,巴利語 dh...
法眼文益禪師語錄
全一卷。唐代法眼文益撰。全稱金陵清涼院文益禪師語錄...
法眼四機
為禪宗中之法眼宗指導學人所用之四種機法。(一)箭鋒...
法眼宗
我國禪宗五家七宗之一。以法眼文益(885~958)...
法眼淨
梵語 dharmacaksu-vi?uddha。指...
法船
(一)佛法可救眾生之沉溺,使了脫生死,安度生死海而...
法處所攝色
又作墮法處色、法處色。乃唯識宗所立十一色法之第十一...
法術
准宗教現象之一。起源於早期原始社會。幻想以特定動作...
法被
於禪寺法堂或本堂等之佛前(須彌壇之正面)所垂懸之鬥...
法勝
梵名 Dharma-?resthin。為阿毗曇心論...
法喜
(一)又作法悅。指聽聞佛陀教法,因起信而心生喜悅。...
法喜志
凡四卷。明代夏樹芳撰,馮定校閱。全名為名公法喜志。...
法喜食
梵語 dharma-prīty-āhāra。二食之...
法尊
(1901~1981)河北人。武昌佛學院第一期學僧...
法智
(一)梵語 dharma-jāna。俱舍論卷二十六...
法無去來宗
乃華嚴宗所判釋「十宗」之第三宗。主張三世之中,過去...
法琳
(572~640)唐代僧。潁川(河南許昌)人,俗姓...
法華一乘
天台宗之判教中,以法華經所說一乘教為究竟真實之教;...
法華七喻
指法華經所說之七種譬喻。即(一)火宅喻,出自譬喻品...
法華二妙
為天台宗之判教用語。又稱待絕二妙。指相待妙與絕待妙...
法華八葉
依密教所說,妙法之蓮華,即表示眾生之肉團心;故猶如...
法華八講
日本佛教用語。又稱御八講會、御八講。略稱八講。為講...
法華三大部補註
凡十四卷。宋代從義撰。又作天台三大部補註、三大部補...
法華三昧
梵語 saddharma-pundarīka-sa...
法華三昧堂
又作懺法堂、半行半坐三昧堂、法華堂、三昧堂。指以普...
法華三昧經
(一)全一卷。 智嚴譯於劉宋元嘉四年(427)。收...
法華三昧懺儀
全一卷。隋代智顗撰。又作法華三昧行法、法華三昧儀、...
法華三部經
指無量義經、妙法蓮華經、觀普賢菩薩行法經等三經。即...
法華山
(一)位於浙江杭縣西北十七公里處。有晉代僧法華之靈...
法華五百問論
凡三卷。唐代湛然(711~782)著。又稱法華經五...
法華五重玄義
天台大師智顗於解釋諸經時,皆立五重玄義,即:釋名、...
法華文句
凡十卷(或二十卷)。天台大師智顗在南朝陳代禎明元年...
法華文句記
(一)凡三十卷(或十卷、二十卷)。唐代湛然(711...
治禪病秘要法
凡二卷。劉宋沮渠京聲譯。又作治禪病秘要經、禪要秘密...
泡影
比喻世法之虛假不實,猶如泡沬與影像。蓋水泡空幻無常...
泯絕無寄宗
為華嚴宗五祖圭峰宗密所分禪三宗之一。此宗主張凡聖等...
泯權歸實
「攬實成權」之對稱。為華嚴宗判教之用語。華嚴宗將如...
牧牛之歌
梵名 Gītagovinda。印度之宮廷詩人賈雅狄...
牧溪
宋末元初之畫僧。四川人,生卒年不詳。依徑山無准師範...
物外
(一)謂超越世間事物,而達於絕對之境界。楞伽師資記...
物忌
指祭祀佛神前所做之預備行為,如潔淨身心、謹慎飲食、...
物我
指我與物,亦即人、法,人、境。物,即客觀之境;我,...
物怪
肉體死亡後,靈魂從肉體分離,而繼續存在,能予人災害...
物相
日本佛教用語。又作盛相、盛糟。即分配定量米飯之器具...
物質
即佛教所稱之色。色(梵 rūpa),有變壞及質礙(...
狗子佛性
禪宗公案名。又作趙州狗子、趙州佛性、趙州有無、趙州...
狗戒
為戒禁取見之一。古代印度外道中有見狗死後,生於天上...
狗法
末世之比丘相互誹謗,彼此猜疑嫉妒,沉溺於物慾之中而...
盂蘭盆
梵名 Ullambana 之音譯。為漢語系佛教地區...
盂蘭盆經
梵名 Ullambana-sūtra。全一卷。西晉...
盂蘭盆賦
唐代楊炯撰。描述則天武后於如意元年(792)將盂蘭...
盲人說乳
謂盲人妄以一己之印象,表達對乳色之認識;比喻外道固...
盲冥
謂盲昧闇冥,為無明煩惱所覆蔽,則無見理之明,如盲者...
盲龜浮木
指盲龜遇浮木甚難,比喻得人身、值佛聞法之不易。雜阿...
直入
天台宗以直接進入悟境,稱為直入;亦轉指圓教之行人。...
直心
指質直而無諂曲之心。乃一切萬行之根本。諸經論廣用此...
直末寺
日本佛教用語。一般將同一法系之寺院分為本山、直末、...
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所謂直指人心,即無須向外界尋求,而直觀自心、自性;...
直指寺
位於韓國慶尚北道金山郡黃岳山之東南。高麗朝初年,為...
直堂
禪寺中輪流值守僧堂之職務,即每日輪流看守僧堂中大眾...
直歲
直,當值之義。禪宗寺院中,稱一年之間擔任干事之職務...
直綴
又作直裰。綴,縫合之意。系僧侶之法衣。即將偏衫與裙...
直顯心性宗
為唐代圭峰宗密(780~841)所分「禪三宗」之一...
知幻
明代僧。生卒年不詳。江浦(位於江蘇)人,俗姓蔣。世...
知正覺世間
又作智正覺世間。乃華嚴宗所立三種世間之一。系相對於...
知次位
又作知位次、善知位次、識次位、善識次位、明次位。為...
知見
指依自己之思慮分別而立之見解。與智慧有別,智慧乃般...
知足天
即兜率天。乃欲界六天之第四天,位於夜摩天之上。彌勒...
知足院
指知足天之內院。共計四十九重摩尼寶殿,即四方各有十...
知事
又作維那、悅眾、營事、授事、任事、知院事。乃掌管諸...
知客
為禪林中司掌迎送與應接賓客之職稱。又作典客、典賓。...
知苦斷集
謂了知生死果報之苦,而斷除招此苦果之煩惱惡業。苦者...
知庫
又作庫頭。禪林中,隸屬副寺之下,司掌倉庫之職稱。此...
知恩院
日本淨土宗總本山。位於京都市東山區圓山公園之北,華...
知浴
又作浴司、浴主。為禪林西序六頭首之一。司掌浴室、浴...
知淨語
略稱知淨。系比丘淨語之一。淨語,猶言忌詞。例如比丘...
知訥
(1158~1210)為朝鮮曹溪宗中興之祖。又稱智...
上一頁
下一頁
蓮池大師
唯識學
其他法師
消除業障
供佛
轉變念頭
供養
減少慾望
慧律法師
智諭法師
彌勒菩薩
財富
八關齋戒
福報
回向
婚姻愛情家庭
佛弟子文庫 fodizi.tw
隨機推薦
文庫首頁
回頂部
全部欄目
網站郵箱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