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宏海法師:大方廣佛華嚴經

宏海法師  2019/06/20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第八講)

好,各位,請大家合掌。各稱法名。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三稱)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南無華嚴會上佛菩薩(三稱)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好,請放掌。阿彌陀佛。

各位同修,大家下午吉祥。你看這一天,大半天的時間一晃就過去了。我們對於時間,有時候覺得說,這一塊兒時間一晃就過去了,好像另外一個版塊的時間還很長。實際上人的一輩子就是這樣迅雷不及掩耳,並沒有說今天很倉促,往常很清閑,節奏是一模一樣的,就看我們的念頭跟它相應幾分。所以為什麼以前大德祖師們說,修行跟逃命一樣,真是這個道理。

那麼上午呢,我們費了很大的老勁兒,好像把這三千大千世界,至少一小世界給轉悠了一回,講了這麼多的,這些海眾雲集。為什麼這裡不是聚集而是叫雲集呢?不是召請而叫雲集?就是這個意思,是他一直在,當體即是法會。那麼從經文的內容上來講呢,這是第一卷裡面,《世主妙嚴品》裡面的第一卷,然後是之一。

下午開始我們要進入到,這個《世主妙嚴品》一共有五卷,五卷裡面呢,要進入到第二卷開始,一直到後面的這個《世主妙嚴品》結束,它一共有五卷的內容呢,都是講的海眾雲集。大家觀佛來瞻禮這個毗盧遮那如來,然後讚歎各個得解脫法門,讚歎佛的功德。

所以我們前面講到說為什麼,讓大家先把人家佛的果地的這個現前境界呢,全吐露給大家,讓我們生起一個,就是決定的信心,決定的信心。

所以下午的內容開始從進入第二段開始,這裡呢就是講到這個,顯這些道場,參與法會的這個雲集眾的他們的各個功德。來的這些人呢,就好像浮雲一樣,我們知道浮雲本來是沒有心的,那麼有這個龍在裡邊翻卷的時候呢,這個雲就跟著開始動,這就叫雲集。

實際上前來的這些菩薩們呀,他都是無住的,本來就像《金剛經》裡邊的沒有住,沒有執,執念。但是因為什麼?佛這裡一現,他們就隨之而來,他有這個緣在。我們前面講到的,性,本性,法界本性中具足這樣的現前之緣。

所以大家來看這一個,第二卷開場就說:「爾時,如來道場眾海,悉已雲集;無邊品類,周匝遍滿。」你看這裡講的,就是說不僅僅上面說的這麼多,這只是照著每一個眾生界的品類呢,就是照著一個世界,輕輕地這樣描繪一下而已。以點帶面的,就這麼多都是以點帶面。

他這裡講到「形色部從,各各差別;隨所來方,親近世尊,一心瞻仰。此諸眾會。」這樣的一個法會呢整個,隨所方來,參而不雜,就是秩序非常的好,來了這麼多的人。你像我們早上,你看念佛也算是秩序可以,只能說可以。那麼因為也有遠有近,我看一下也是很多,因為每次人來了,反正烏央烏央地,講完了就走。那麼每次看一下呢,都是熟面孔,但是現在的時間關係,沒有聊天的單獨聊的機會了,大家就在這個法上見。

但是佛每次這樣人家的法會呢,就是說,每個人見佛就像各對面前一樣。就是雖然佛只有一個,就像天上的月亮,但是他們這些就像百川,山河江河湖海一樣,百川各個都能影現出來這個全部月亮,各見各的佛,秩序不亂。

所以說同時也沒有一點點異念。不像咱們這兒說磕一下碰一下,你擠一下,我這個站一下,好像有時候還一點兒嗔火還要燒起來,沒有。同無異念,一心瞻仰。所以這裡才叫說一心瞻仰佛的莊嚴。所以這裡他們講到的說,來的這些啊,都稱之為「見佛無礙」,見佛沒有障礙。那我們大家也都要曉得,見佛是可以的,佛呢,諸佛菩薩一直就在,為什麼見不著,因為有礙,障礙。

所謂的十萬億佛土,也是我們常說的十萬億分別,十萬億煩惱,十萬億業障。那麼你要見佛,一定要具足因緣,他不是亂來的,一定要具足因緣。因也要無障礙,緣也要無障礙。那為什麼說所在道場的這麼多參與雲集眾呢,都能夠見佛無礙?一個,人家的因無礙。

什麼叫做因無礙呢?因為曾經有見佛之因,大家知道吧?他們雲集的這些法會眾呢,他們曾經都,你看這裡說:

「如是皆以毗盧遮那如來往昔之時,於劫海中修菩薩行,以四攝事而曾攝受。一一佛所種善根時,皆已善攝種種方便,教化成熟。」

這就叫因無礙。他這個憶佛念佛,後面我們就看到,實際上他們所謂的這些法呀,其實都是在憶念三寶,在憶念諸佛。那麼有這個因,用因來牽動緣,這個緣就自然而然就要來,因為它的因已經足了,這就叫以因奪緣,奪取的奪。以因奪緣呢,大家就自己就能看見佛了。現在我們的因不具足。那麼另外一個叫緣無礙是什麼呢,以緣奪因。

就是比如說阿彌陀佛,他有大悲願力,他有佛光攝取不捨,他要九法界眾生若不聽我名號,不取正覺。他有這樣的願就是,等於說這是佛的力量,令眾生有緣見佛,叫做以緣奪因,就是緣來牽動因現前。只要因緣一結合,感應道交,就叫做見佛無礙。所以大家要明確,我們現在呢,就是因緣不結合。因也有礙,緣也有礙。因緣一無礙,那麼自然而然這就叫做見佛無礙。所以這些呢都是上面形容的:「以勝解力入於如來功德大海。」能夠感應道交,這些大眾。

那麼我們前面呀,大家看到了列了這麼多的名目,這些諸天王啊,護法眾啊,其實他們的所有功德都是安住於什麼呢,念佛眾生而來的,念佛眾生而來的。回去大家看一下經典裡面呢,他們雖然前面講到說復有無量這個天王,那個修羅,什麼日月天子等等,最後都會講到說,其數無量,各住什麼廣大法門,然後什麼於諸世間做大利益,等等諸如此類。

無非就是第一個,親近諸佛。親近諸佛有幾種,一個是要常勤守護。我們現在的心,你說是要生西方,或者說相信佛法,篤信佛教,大家的心能守護得住佛嗎?我們的心太多的時候就守護著自己嘛,生怕自己這樣那樣,其實守著自己,不是守護佛。那麼這些呢,你比如說一開始的這個,金剛,執金剛神,他就是常勤守護。

第二個叫供養承事,恭敬心供養侍奉。

第三個叫親近不捨。第四個叫嚴淨佛所。這都是他們修的功德,經裡面的原話呀。所以是很微妙的,其實我們現在在道場裡面也是這樣。為什麼說有三寶殿?為什麼廟裡面要供佛法僧?他就是照著這個法來的。因為有大殿供的佛,你看我們有香燈師父才能常勤守護,對吧。

大家一進大殿,拜墊上現前就能頂禮膜拜,常護持道場就叫親近不捨。每天在寺院裡邊,去發心把這個殿堂弄得乾乾淨淨,佛的供養具做得莊莊嚴嚴的,那麼這就叫嚴淨佛所。一樣的,就是這麼一個修法,親近諸佛。

第二個修學正法,你看這裡講到的於諸法得清淨眼,又講到說「散滅我慢之心」,還有一些呢是以法為樂,這都是我們上午講到的這些這個眾那個眾,他們最後總結他們的一個狀態,修學狀態。所以說修學正法是根本,那麼當然還少不了什麼呢,利益眾生,利益眾生。

所有的這些雲集眾呢,要麼是仁慈佑物,要麼是勤作意利益眾生,要麼是救護一切眾生,要麼是令一切眾生惱熱消除,成就一切眾生,令得解脫,都是這樣子的。所以這裡才叫做,不是叫海眾啊,我們極樂世界叫清淨大海眾菩薩,叫海眾。這裡叫眾海,「如來道場眾海,悉已雲集。」就是這麼個意思。

那下面開始呢,我們又要開始逐個逐個地講。那沒有辦法,《華嚴經》就這麼宏大,其他的經典呢你跳躍性的,《華嚴經》像是什麼?就是跟這排兵佈陣一樣,全是層層疊疊重重無盡的,都是這個法。所以下面我們再來看,四卷內容都是在講,這些參與眾得了法,得了什麼法呢?得了解脫法。

第二個讚歎佛。而且在這四十眾,就是下面覺得更多啊,在這四十眾中啊,各個都是先用這個長行呀,說自己得了法,什麼法?你看比如說講到說,妙焰海大自在天王,得法界虛空界寂靜方便力解脫門。他得了這麼個法成解脫了。什麼自在名稱光天王,得普觀一切法悉自在解脫門。

一個一個這樣講。那我們這裡邊也要跟著來走一下,因為這四十眾中還有差別相。差別相是什麼?你看前面講的是天王,後面講的是菩薩,甚至有登地的菩薩。那這裡的差別相,前面這些叫做異生眾,不一樣的意思。異生眾是什麼意思呢?相對於同生眾來講,大眾的眾。

我在這裡講過這個概念,大家還記得嗎?什麼叫同生性?什麼叫異生性?有沒有記得的?同生性就是開始破無明,見法性,見了這個法性跟佛性一模一樣,再不會走樣兒了,這就叫同生性,跟佛是同一個如來佛性,已經見到。異生性是什麼呢?還沒有見到中道佛性,就屬於異生性。

所以這裡講到的說前半部分是異生性,就是這些諸天呀,八部呀,諸神呀,就是前面講的。這裡講到的諸天裡邊先還是色界的天,後面才是欲界的天。

那我們來看一下,你看這裡他講到的說「妙焰海大自在天王」,他得了個什麼?「得法界虛空界寂靜方便力解脫門」。我們一一了解一下,人家已經一人一個道頭,都修過來了,雖然沒有像佛這樣究竟廣大面面俱到,但是他們每個得的這個法門,都是有無比的殊勝妙用。

你看這裡講的,他是「得法界」,什麼是得法界?我們現在有沒有得法界?那我們現在得的什麼界?你掂量掂量自己得的什麼界?得的娑婆世界,也得了呀,我們現在得的娑婆世界知道嗎?娑婆世界也是法界的一分子,沒錯。但是我們現在娑婆世界裡邊沒有受法界的功德,只受法界的禍害了,知道嗎?等於說可以這樣說啊,不太入流的表達方法。

本來娑婆世界也是法界的一分子,但是就我們就把它給,就等於把這個家給敗成這樣了,好好的一個家,法界家,敗成娑婆世界一界了,那自然而然你就得不了法界。所以得法界的時候就是我們法身解脫的時候,就所謂的十方世界現全身,都是這樣啊。要知道你開悟的時候,你就會覺得什麼叫十方世界現全身了。

就把自己融入到整個,你都找不著北啦,嚇死了,你自己沒了,然後哪兒哪兒又都是。又恐怖又害怕又舒服,就是這樣子的。當然我也是瞎說啊,到時候你自己就知道了,我是這麼設想大概應該差不多,依照祖師們的描繪。

「得法界虛空界」,虛空界是什麼概念?就是可以把用,體用,把自己的作用能夠遍到一切之處,不能落下一點兒,說整個法界裡邊你沒有你的作用參與。所以才叫「得法界虛空界」。

寂靜方便力,什麼叫「寂靜方便力」?就是你心越靜越靜,靜到極致的時候呀,我們以為說,你不去參與,你不去折騰一下,你怎麼能夠知道這個事兒呢?你怎麼能夠把這個東西弄明白呢?實際上是越離得遠,越看得清,越沉得下,越力量大。真正的作用是這樣的,我們現在害怕得不敢這樣反作用,所以才受這個枉受輪迴。

所以他能夠依這個寂靜之體而起一切的方便之用,也就是說這個妙用呀,它的這個作用可以遍虛空法界地充滿它,隨時隨地地起作用,起妙用。打個比方,你比如說大家知道,還記得阿難嗎?阿難當時啊,不是要結集嘛,五百羅漢要結集嘛,結集了說你還不是羅漢,不許你進來,除非你即刻證阿羅漢果了,才把你邀請到咱們這個中算數。

急得阿難呀,哎呀,在那兒想證阿羅漢果,說快點兒證快點兒證,就證不了。證不了怎麼辦呢?最後沒轍了說,哎呀,歇一下吧,咵地一下,證了羅漢。就是說大家要知道,阿難證阿羅漢並不是在四威儀中證的,知道吧。就像我們天台宗還有一個,天台宗很有名的一個叫慧思大師,慧思大師聽過吧。

他在證這個觀法,一心圓頓之觀。這個法華三昧。他也不是在四威儀中證的,知道嗎。有時候就是,哎呀,實在說,算了吧,沒辦法了,或者我歇口氣的時候,突然間,誒呦,明白了,原來退步是向前。幾乎就是這樣。所以,以前有個祖師爺也是這樣,在那兒參參參,怎麼也悟不了,鉚足了勁會累死了,最後受不了,說算了,罷罷罷,睡了幾天幾夜,噌地起來,開悟了。

所以很多時候都是在這種情況下,這就叫做什麼呀,隨時隨地隨法,就叫做「寂靜方便力」。不落下一點點。所以我們可能正在擔心,哎呀,修法上不去,最近狀態不好的時候呢,其實已經就是有點遠了,有點遠了。也許就是反正修不上去了,當然這個法不是亂說的,是由此情此景才襯托著給大家說的,就是實在修不上的時候,算了吧,不修了,也許你就修成了。

大家這麼一聽,好像說宏海法師現在背叛了淨土法門,不修了,不念了。我跟大家說,淨土的最佳狀態有兩種,這是我親自體驗過。一種是你確實你的心力足,奮起直追,那麼精進不懈,執持名號,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穿過去了,可以。還有一種比前一種還好用,什麼用呢,就是你發現我一點都修不了,任何法都修不了,除了就是這口半吊子的氣斷不了,就是所有的本事就勉為其難,就剩下念一句佛號,再什麼都幹不了。

好了,我恭喜你入到深信切願,執持名號。就是你真的意識到我什麼都幹不了,真的修不了,一點兒都提不起來,沒用了,那麼你還有可能相應。所以一樣的法,我並沒有背叛淨土法門。這是第一個。

我們再看一下第二個,叫做「自在名稱光天王」。大家要聽明白,這是我們給大家解這個什麼叫解脫門,很重要。因為大家每個人的法,你這麼聽一遍他的這個法門,你在你的解脫因中,或者說將來你的解脫果上就具足了這個功德。因為你有結過這個法緣,所以你不敢小看。

你看他這裡是得的什麼呢,「得普觀一切法悉自在解脫門」。大家就顧名思義,你看人家,普觀一切法悉自在。這個法有什麼呢,第一個「以普眼於一切法無不能觀」。當然這個話是祖師爺,澄觀祖師在註釋裡面的話,說「以普眼於一切法無不能觀」,換成咱們俗話說是什麼意思 ,就是你隨時隨地能用得上心,就這意思。

那大家發現了,我們現在是什麼情況呢,很可能此時此刻,在維摩講堂裡面,你能起得了觀。因為我正好跟大家分享這個法義,然後大家也能夠隨文入觀,宿世有善根,此時有因緣,那麼可能一現前,相應一下。但是換一個場景就不行,這就不叫做普觀,大家明白吧。

或者說這個人身上,這是同修道友,哇,你和他聊得非常地相應。字字句句都對你的善知識,提攜你的菩提道業,心到不到之處,很好。可是你再換一個人,你想給他講佛法,他就拽著你講世間法。這個時候你就打失掉了,也不叫普觀。所以大家發現了沒有,所謂的普觀就是變被動為主動,變一點打成片,就叫普觀。

大家都要練,什麼時候你自己感覺到不是對境帶動你了,就是你必須在這個聞法中,在這個端身正坐,在這個翻開經書,在這個讀誦禮拜,甚至說一定要發心做種種功德的這樣善法,或者說正念心性長養的時處的時候,你才覺得說我是在修行。那你還是被動的修行。

什麼時候,就是說你自己積攢的心力啊,你能夠起得了主動,就是隨時隨地,不管換任何境,你都能把你的這個正念,這觀法,這佛號,提起來,任何境界,任何時處,那麼就叫做「以普眼於一切法無不能觀」,隨時隨地心都在道上,這個時候一切都成了道場。就是這個意思。

那麼再一個,就是說「觀一切法不壞事而全理」。能聽明白吧,下午的課程比上午的重要,上午是給大家介紹嘉賓,下午的話要領會精神。什麼叫做「觀一切法不壞事而全理」呢?我們現在有兩種,其實大家都在聽到我講到事呀,理呀,現象呀,本質呀,法相呀,法性呀,不外乎就這些事,對不對。

但是我們很多時候,你是進退不能自如的。為什麼呢?基本上我們一說你要往理體上會,就苦哈哈地找真理。一說你要事相上修必須帶著宗教情感,你就不見這個心性。所以大家要曉得,我給大家講一個例子,當然我不是說我自己修到位了,偶爾的有時候會有這樣的靈光一閃。

你比如說昨天吧,因為訂的機票,一個同修,一個弟子幫我訂票。訂的這個票呢,發給我的票務信息我忘了。忘了,在普陀山這幾點出發的,下了晚課,現在這一天很累,你知道嗎,安排得滿滿噹噹的,又要下了晚課才能出山。出山說能不能再待一個小時,因為還有一些皈依證的章也沒有蓋。章也沒有蓋呢,說先蓋個章,今天這邊不是還有一些同修要念皈依嘛,受三皈五戒。

哎呀,我一邊蓋章還一邊高興說,我終於有公章了。蓋了一個小時的章,說六點出發也不晚,為什麼,他給我發了一條票務過來說,八點十分的飛機,來得及,後來還延誤。那麼身為這個弟子嘛,也護持師父,他就給我發了條信息,說師父辛苦了,弟子隨喜師父講法功德,然後說什麼,師父您要見縫插針地休息。

因為確實很累,說讓我要見縫插針地休息。我們一般如果說從一切法,事上來講,對吧,見縫插針地休息,就是說太辛苦了嗎?到機場了也打個盹,等飛機時眯一會兒,盤起來,養會兒心,對不對。這個是一種法,叫世間法。還有一種世間法叫見縫插針地休息,就是說一念正念提起來了,念念往出來引,往出來逗,要勾逗,我們說勾機逗教,你要勾逗自己的正念,為什麼叫休息呢?

「休去,歇去,冷啾啾地去。」有祖師常說這個話,就是讓你要止,「歇」就是止。「休」就是要觀,休世間的妄想,起觀照的智慧。我這麼說,有的同修你認過這個法的,你可能說你能認得,認不過這個法的,你也認不得。就是如果你這段時間,你比如說你比較相應,在一切的境緣中,如果你的道心,這段時間比較精進的話,那稍微你會發現自己用功的頻率啊,念頭的提,心力提起來,會比原來多,頻率廣,然後慢慢就是說一旦這個勁上起來了,馬上能住一下就住一下,這種住不是咱們說的執著的住,能住到這種心性上,就住一下,這個其實就叫「休去歇去」。

所以就這個意思,如果說從一切法不壞這個事,為什麼?因為讓我休息,如果你在這個上面見這個理,實際就是讓你見縫插針地起觀入止,要修止觀,要提名號,就是這樣子 。這就叫做「普觀一切法悉自在解脫」,就隨時隨地。

再一個你看,祖師們介紹:「於一法中見一切而無礙」。大家想什麼叫「普觀一切法悉自在解脫」?於一法中見一切法而無礙,這個翻譯成俗話叫什麼,就是:是真修行人不見世間過,就這麼個意思。

你咬定青山不放鬆 ,於一法中見一切法,說實在的,真的你就是清淨著無礙,煩惱著也無礙,你一要在這個上面見一切法,見一法中,就是這一切都是這個法,那你就可以喜怒衰樂,可以悲歡離合,就出不了這個法。這個比較更難,如果說,化難為簡的一種表達,就是不要見世間過。

不見世間過不是把你眼一閉,嘴一閉,耳朵一掩,腦子給你抹黑,不是這樣子的。就是你就這麼活著吧,什麼都不可控,你就任其擺佈,沒有對與不對,就這麼走,這就叫不見世間過。

當然除了大菩薩倒駕慈航,回過頭來,他用霹靂手法,妙用手段,前面講的,那是另當別論。我們在因地的時候呢,有時候暫且能這麼借用這個手法,這是所謂的「自在名稱光天王」。我挑著講幾個有意思的,把這些貫下來。

再一個,「清淨功德眼天王,得知一切法不生不滅、不來不去、無功用行解脫門。」大家聽明白,一切法不生不滅,不來不去,無功用行三個修飾詞,解脫門。那我們都知道,說一切法不生嘛,如果從理論上來講的話,那不就是自相也解脫了,共相也解脫了,我也不生,眾生也不生,不生了就內證真理了嘛。無功用行了,就像佛一樣,就是應緣而說法嘛,有緣了,我就應機給你說,沒緣了,我就端坐在這個華藏世界海。

所以說關於我們常講到不生不滅,我們前面也講到,有時候也用,也講過這個無謂的無生法。諸法不自生,自己不會生自己嘛,因為每一法生出來的時候,對他來講,就成了他了,不是自己,所以自己不能生自己。其實就找不著個自己,你找不著個自己,你上哪兒找個他呢?所以沒有法是從他生的,自也不能生,他也不能生,就跟二顆沙子攪合在一塊兒,你想榨出油,一顆沙子都沒有油,兩顆沙子能榨出油嗎?所以共生也不能生。

本質上我們從理論上對治這些的時候,都覺得,啊,這些是諸法無生。可是我們心性上,如果沒有用心去觀照的時候,還是會覺得說這森羅萬象,一會兒這樣,一會兒那樣,這不都是生起來的嗎,出生的嘛。接不上頭,本來是一個暗號就對不上。所以說這些法確實是很難,從我們心性上去相應是很難相應的。

你看這裡講到的不生滅,其實是約境,外境。不去來,其實是約行,就是我們不是行走在這個世間的行,不去來,不來不去。但是大家要知道,實際上是一個法,一個法。我問一下大家。就是說你們對這個「不生不滅不來不去」怎麼看?是真的是這樣嗎,真的不來不去嗎?是不是不來不去?不好意思說,說吧,明明我從家裡來到居士林啊,待會兒我又要回去啊。你說不說吧,佛這麼說,我還敢說不是嗎。

所以大家要知道,我們凡夫在名相上有一個概念叫遍計執,週遍的,就是在任何一個事上,一個物相上都會體現,這叫「遍」。「計」就是思量,琢磨,計度。不是我眼光的那個嫉妒,週遍計度,就是推算,在事相上。遍計執,就是說我們生起的這個妄執,一切的事物,只有這個情,我們的妄情,分別執著,其實沒有這個理,沒有真正的這個道理,這個事,只有我們的情。

所以一再給大家講,煩惱是沒有根的,只有妄情,沒有理,那你上哪兒生去呀?都是一堆幻想妄情。大家隨著我的講的這個話走啊,我們現在一切的所謂這些妄想,沒有根,現前大家正在聽我法,我在聽法師說法,這個妄想就沒有根,你滿屋子找都找不著根。所以說情有,我是在聽啊,就是懂得了,在講嘛,但是這個理沒有,所以叫不生。

雖然理沒有,可是這個情一直在啊,我一直在隨文入觀,聞思修,隨著這個相續呀,這就叫不滅。所以這兩個法,它是一個法,就是一個狀態,你現在就是把它給挪了,來回挪。本來就是這個法,這個法就是這麼飽滿。所以飽滿到什麼程度呢?你添加一點都進不去。大家仔細看,我讓大家看,像以前「老僧只管看」,你就看看現前的這個境,你說哪少,哪裡有少,你能找到一處說這缺一點嗎?滿滿噹噹現前境界就這個法,你連一點都添加不進去,這就叫不生。

但是滿滿的,就是這個法你連一絲毫都抽取不出來,這就叫不滅。就這樣,包括我這腦袋晃來晃去,手揮來揮去,都是滿滿噹噹的,都是就這樣的,你添不去,你抽不出來。所以為什麼我們一旦想添進去,想抽出來的時候,就是什麼,就是有為法,就有漏,就起動了分別。

所以大家你一定要了解到,一切都是剛剛好,我們粗重的這種剛剛好,也常聽說,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我跟大家講,你真的認為一切就是最好的安排,你就所作已辦。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就是說「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就是一個境界。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就是說都是阿彌陀佛變化所作,一個境界。

所以你仔細看一下現場,都是分毫不差,該在的都在,只有不該在的不在,沒有一個該在的沒有在,你說是不是嗎?所以說哪裡有增哪裡有減,你上哪兒去找增減生滅法?所以說我們常為什麼說現前,又叫本來,又叫當下,又叫不二,就是這個,過來過去,就說這麼一點,叫「不生不滅不來不去」。

再從另一個角度,就緣起性來講,萬法都是緣起的,大家想想萬法都是緣起的,我也是緣起的,四大緣起的,諸位每個人也是四大緣起的。咱們所謂的聽法會,這個法會兩個字涵蓋的這個道場,現在的場景它也是你我他緣起的,來聽法散完回去,它一直是在緣起,哪裡有一個法說它有自體,有自體本性?沒有啊,一直都是在緣起,那就我的手都過來過去都這樣,沒有一個自體本性。

所以說從這點來講,緣起沒有自體本性,就叫不生,不生。但是你能說它,雖然沒有自體本性,你說它的緣起現象沒有嗎?它一直在緣,沒有一時一刻不在緣中。一切的緣法才把體性充滿,現前的,所以又叫不滅,叫不生不滅。所以在唯識上把這個境界叫做圓成實,聽過這三個字沒有,跟遍計執是剛好相反的。

圓成實是什麼概念?就是圓滿的,不多不少的。「成」就是現成的,不是前面後面的,錯不開的,就是現成的。「實」就是真實的,在上面沒有加那麼一點點的知見、幻想,叫圓成實,不生不滅。

所以綜上,這麼說了這麼多,一句又一句的這些教條的話呀,各各表了這一個角度而已。大家知道各各表一個角度,就像我們現在說的這麼多的法門,一個法門是一個類別眾生所成就的這一道而已了。他通過這一道入到這個法界來,但是他只是通過這一道入的,就是這意思。

所以說為什麼,你看祖師爺講到說,這是各表一角,只有圓融無礙了才叫一念心上。而且他用了一個很好很妙的詞,我可以分享給大家,他說一般這個不生不滅不來不去呀,我們見不著,因為我們浮想聯翩嘛。但是有一招叫做頓思可見,頓思,圓頓的頓,頓教的頓,頓悟的頓,頓思可見。

大家聽明白了嗎?什麼叫做頓思,就是你不要見思,你不要一點一點地、不斷地想著想著想沒完,頓思就是當下直覺,不要再邏輯了,這就叫頓思。所以我跟大家講,這個也是,你比如說這個叫做不生不滅,我們也可以把這個,著實把這個不生不滅觀照頓思一番,就是剛才給大家講到的現前法。

有時候諸位如果心清淨的時候,它會現前的,可惜的是我們很難得有的時候有這樣的福報,因為這個東西太需要福報了,雖然它非常直白,就在面前,你就是到不了,就是到不了。就跟我們歡迎大家以後去白華庵,普陀山現在有一個寺院,我住在那兒,以後如果我在那裡,大家還可以去參訪。

那麼這個廟呀,說起來很有意思,它就在碼頭上面,連十分鐘,快一點兒的連十分鐘都不要走,就用不了就走到了。可是我就遇過,有的人要找白華庵,直接就找到法雨寺去了,還找不著。大家知道法雨寺在普陀山的後山。他說白華庵在哪兒,走了一路,沒有嘛。就從碼頭上來,就是太近得已經就是不敢再相信說,這麼近就到了,總以為上了山還得坐個車繞幾個彎,隨便走幾步才能到。

它就在跟前,就在直上碼頭。那有的人就繞,繞到普濟寺,繞到海防新村,就繞不到白華庵,怪得很,門每天都敞開的,進不來。所以我們需要頓思,就是說大家觀察現前的法,自己觀察自己,就現前這些法。你說哪裡有,何曾有多,哪裡有少?不管是一個話筒,一個柱子,一個蘋果,它就是這樣的緣起,就緣成顯現成此時此刻這樣的。你怎麼敢在它上面說它有多有少,就怎麼敢打這麼大的妄想,它是點滴都不漏的,但是我們就一輩子充滿了這種妄想。

你向何處去藏,你說比如說我們說生出來了,生出來了它一定是多出來了,你上哪兒去藏多出來的這個,你上哪兒藏,往哪兒藏呀?沒地兒藏呀,滿滿噹噹的呀。那麼你上哪兒去找滅掉的這個東西,上哪兒去找少的那一塊兒?沒有少呀。所以這個就叫現前的緣起法,所有的法都是和合顯現,就一直是這樣。

這個呀真的是要因緣,我這麼講你們不一定在就是此時此刻這個時候能,不要說入到那個法,能相應得了。包括我給大家講的時候也是我當時的情境,用筆記下來,這會兒呢,已經十萬八千里外的相似描述。所以大家要知道這個。

再一個比如說這個不來不去,不來不去相對來講比較更好打比方吧。說實在的,你看比如說我呀也是,前些年,十五年的時光都在北京。那北京嘛,這待著待著因緣就是說這個現成圓滿,不多不少、滿滿噹噹地就因緣顯現得就要把我顯現到普陀山去。那你說我回去嘛,就要回去,不回去嘛就顯得會有生滅,再回去吧。

回去呢顯現在那兒,然後這個業習北京的業習還在,五台山的業習也在,還有十方的這些法緣的業習都在。哎呀,就會想,這才擔心原來在北京,現在在普陀,這誰知道因緣往哪兒,將來在哪兒呀,會有這樣的擔心。

凡夫心煩惱起來的時候會有這樣的。可是大家要知道原來在北京,跟普陀山就是說,對,沒什麼區別,這是有去來。仔細想想,都不願意往那兒想,因為想一會兒想一會兒就發現根本沒有去來,一直就在,在北京在普陀山是一個在。普陀山與我,北京與我是一個與,你上哪兒去找去來。

所以說剛才講到說一切法中,有時候真是靈動,現前的菩薩說法。那天我們廟裡的個職工在說事,我正在備這個法,他說話說得逗這個趣,很有意思。他說這裡有山東人,山東地方有個萊蕪你知道嗎,萊蕪。萊蕪這個地方呢,他表達了三個,他說什麼呢?生於泰安,長於萊蕪,死於濟南。

有知道是怎麼回事的嗎?它一開始屬於泰安,還沒有獨立,這屬於泰安,所以說生於泰安。後來萊蕪呢,說直接劃成一個,我也不知道是個區呢還是一個市,我搞不清楚,市吧,就直接就成了萊蕪了,獨擋一面好像就換了個地。最後又把萊蕪給滅了,這片還是這個地,給劃到濟南境內了。

所以說其實一輩子就沒動過,就在萊蕪活著,稱之為:生於泰安,長於萊蕪,死於濟南。你說這其中你有說是從泰安來到萊蕪,又從萊蕪去到濟南嗎?沒有。所以大家這就叫,這些很能啟迪我們的頓思,當然這些都不是法,不是境,但是能啟迪。大家要善於觀察掌握,掌握了以後就往這兒會。

再打個比方吧,就上次,上一講的時候,好像上個月講不是我是頭一天來這兒,第二天去美國去講經嘛,去紐約弘法。那按著咱們這麼些年來講的話,去到歐美,在我們國人裡邊還是覺得,誒呦,歐美。也許是一種受,我常想,或許啊,這是個人觀點,太多的人家的經濟比較領先了那麼多年,所謂的科技,然後再加上這種文化,我們正好處於這種斷代的時間,就文化侵略一樣,好像文化殖民一樣,所以我們多少都有一點崇洋媚外。

總是覺得歐美,出國,移民,這是一個令人很砰然心動的一個詞。那好了,我去到紐約也是,天天要叫我去曼哈頓。他們特別會講那個英語,叫什麼Manhattan,他們一這樣洋腔洋調拿起來,我就渾身癢,就起雞皮疙瘩,每次都這樣,說英語。哎呀,我也準備去曼哈頓,就是天天去準備遊玩一圈,喝個咖啡,吃個甜品什麼的。

結果呢去了比國內還精進,在那兒在舉辦華嚴法會,每天早上起來就誦《華嚴經》,中午又有迴向,又有上供,上午講法,哪兒都去不了,還去什麼曼哈頓。最後把我氣得我自己叫了個出租車,不會英語,手機上不是有那個翻譯嘛。我印象特別深,翻譯的時候,回來那個老爺子,咱中國人真的有點也是劣根性,國民裡邊就是自己有時候坑自己人,就是害慘了,害怕了。

回來,老爺子送我回來的時候,我就覺得他怎麼跟我走的時候路不對,又說不上話,我只好問他,我就記得一個印度,因為去過印度朝聖,英語就會說印度,我就說你是印度?印度是叫怎麼說來著,Indian。他搖頭搖頭,但是他很靈光,他馬上手機上查了給我看了一個照片,是什麼呢,埃及金字塔。

啊,我就知道,他是埃及人。因為我懷疑他繞路,但現在懺悔,人家在那兒其實還是職業素質很高,不會幹這些事,再繞個路。走著來的都不是我去的時候路,弄了我五十多美元,哎呀,我這心疼的,這啥也沒幹,就出來繞了一圈。來回也沒啥好繞的,看了半天,霧濛濛的也沒看出來個啥曼哈頓,就這樣。

但是有一件很特奇,就是也是一件奇異吧,在我看來是不可思議的。我正在曼哈頓看那個高樓大廈林立,這是大帝國呀,一個時代,百年時代,這種全球引領的一個金融經濟的這樣的一個黃金地嘛,對吧。曼哈頓高樓林立,那這就是我們這個世界一個,至少是一個名片性的情景的代表。

我正把這個高樓大廈盡收眼底的時候,還說手機拿出來拍個照片吧,拍幾張照片,到那兒拍了些。誒,叮鈴地一下出來個微信,這個微信是我俗家的一個侄女,她很少發微信,我也幾乎跟俗家人快不打交道了,現在。結果呢,微信還是關注的,她在微信圈裡嗒地出來一個,她發了一個圖片,什麼圖片呢,一二三四五孔窯洞,就是我生下來呱呱墜地的那個地方,陝北黃土高原上的窯洞,我就生在其中的一孔窯洞裡邊。

哎呀,我就當時突然想起來,我小時候在筆記本的彩頁裡邊才看見過什麼有新加坡、法蘭克富、香港、紐約。哎呀,當時就看見紐約這麼多樓,就是什麼時候能去紐約呀,這會兒已經站在紐約了。站在紐約她又給我來這麼一張照片,是我生的窯洞,在中國西北的黃土高原,我家住在黃土高坡上。

可是問題是來了,我此時站在紐約,看我曾經待過的窯洞。我曾經待在窯洞中,嚮往這個彩頁上的紐約。到底我腳下的窯洞和我腳下的紐約是兩個地方嗎?如果是兩個地方,我就從來沒換過呀,我就是我呀,這兩個地方沒有離開我,就說明我沒有離開這個地方,那就是一個地方。這就叫「十世古今,不離當下一念」。

窯洞也在現前當下,紐約也在當下,它們根本就是一個當下,既然是一個當下,你怎麼說來來去去,你從哪兒到哪兒。所以大家要從這些疑情中,來起這個正觀。沒有來去,我們一輩子伴隨的就是這樣,如影隨形的,伴隨的只有什麼,就不斷的就是因緣,實際上就是業力發揮。

所以大家由此推及,你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也就是說伴隨著這一聲佛號,當下,不要十萬億的佛土了嘛,當下就轉嘛。將來往生的時候,一念接,一念生,就是因緣,以因奪緣,以緣奪因,因緣和合,感應道交,就是在因、在緣、在決定,生西方時。這麼多法已經證明了就是這樣的,不是他從另外一個地方拈來一個法,證明這個法是這樣的,而是所有的法都是這樣的。

那麼這個法就是這樣的,我們已經現前在這個法中了,你還要說那個法不是這樣的。所以大家要聽明白,要學會頓思,現前頓思,無所從來,去無所至,你去哪裡嘛,你能去到哪裡?你說你這一輩子。哪兒都去不了,實際上,所以這就叫不來不去,所有的都是因緣。這是叫做「知一切法不生不滅、不來不去、無功用行」。只有悟到這一點了,你才徹底心踏下來了,才放下了,狂心才歇了,無功用行。

所以這個法很重要,雖然你看上面這麼多天王呀什麼的,他們的常隨眾,他們的國土裡邊,未必此時此刻能夠聽聞到這個法,都不知道的。只是這些天王裡邊,有過去親近世尊的,那麼他就得了這個解脫門,這是第三個。

我們再看第四個,「可愛樂大慧天王,得現見一切法真實相智慧海解脫門。」現見一切法真實相智慧海解脫門,那麼大家想想,什麼叫做現見?現見一切法的真實相。我們現在眼一睜也在眼睜睜地看呀,難道看到的這一切法都是假的嗎?大家說說,我們看見的都是假的嗎?我們看見的也是真的,但是我們把這個真的認真為假,認做假的。

問題出在哪裡呢?不是現,現在的現,不是現見,而是推比,不斷地推比。現在因為推比得久了煩惱堆得太厚,這一念染著得轉得太快了,就是說下意識地就成了推比了,而不是下意識地現見,然後再推比,是下意識就在推比。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你沒法現見,沒法現見。所以看祖師爺們說,為什麼叫現見呢?「揀比知故」,就是有跟什麼不同呢,跟你推比度量而知道不一樣。現見有什麼特點呢?大家要知道,就叫不犯思維,不犯思維這叫做現見。什麼叫不犯思維呢?直心是道場。

有同修在點頭,直心是道場,我也感覺到我們在講這個,多少次的誤會,我們說直心是道場就是做人是直腸子。什麼叫直心是道場?你都沒有過直心,就是什麼呢?不假思索地直面萬法真境。現在我們一下子根本到不了,剛才我們也講到「老僧只管看」,真正看出來的法才叫做現見。

大家現在就跟著我看,就看這蘋果,我們怎麼就把這麼一個形狀,這麼一個顏色,上面有個坑,下面有個尾巴,顏色所謂的紅的,這還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個摞在這裡,就這麼一系列的這些妄想,我們重疊在一起。如果我們定下來看,哪兒去找這些妄想?就是蘋果這兩個詞在哪兒,你看,蘋果在哪兒嗎,蘋果在哪兒呀?就看,就這兒,哪有蘋果嗎?

所以為什麼叫做「久坐必有禪」,禪是當然不是在坐,但是為什麼久坐必有禪,就是「老僧只管看」,就看,參,話頭盯在那兒,也是在看;念佛執持,其實也是在看;持咒持的也是在看;就是在看,就一直看,你就看,看著看著你就發現真相了,而不是一眼望去蘋果了。

自己也是這樣,一切的萬事萬物都是這樣。你看得你會發現,看得你能把它的不但把名字相能給看沒了,把自己的語言相也給看沒了,把自己現前起心動念的心行相也給看沒了。但是不是沒有呀,就是這個,知道嗎,就是這個,你就看。你不管蘋果,佛像,桌子,一切大眾,包括大眾這兩個字。

其實這就是「不生不滅不來不去」,這就是見一切法而能得普觀功德,這就是這裡講到的說「現見一切法真實相」,真實相。只要你就這麼一直看就能見到,你就定在這看,千萬不要想,一想就錯了,就這麼看,這就叫真實法。所以說真實相也有幾個意思,這裡講到的「見一切法真實相智慧海解脫門」。

那麼什麼叫做真實相呢,剛才我們看了半天,發現它根本就沒有個蘋果相,它只有一個實相。實相就是我們包括形容這個實相你也不要把它參與進來,就是說這蘋果其實就是實相。那麼蘋果看起來沒有蘋果相,只有實相。

再看這話筒,這話筒沒有話筒相,也只有實相呀。再看這桌子,也沒有桌子相,也只有實相呀。那大家看到這三個東西有差別嗎?一切法皆是真如實相,就這樣。一旦你入了這個法界了,你就悟了。一旦你在這個法界中盤活了,揮灑自如了,你就證了。這就叫做「現見一切法真實相智慧解脫門」。

後面再來看,「不動光自在天王,得與眾生無邊安樂大方便定解脫門。」與眾生等,就是可以說這是人家的慈解脫,他得的這個解脫法門,方便法門,你看又跟其他前面的就不一樣了。好像是前面的是針對什麼呀,以自己的心性解脫的,對不對,這個是以什麼呢,以把心安住在眾生界上來得解脫。與眾生無邊安樂嘛,讓眾生沒有恐怖了,沒有危險就叫安嘛,讓他們身心自在就叫樂嘛。

讓眾生安,身心自在樂,煩惱不生,那這不就得定嘛,煩惱不生就得定嘛,所以叫「大方便定解脫門」。給眾生安樂,讓他們不要受逼迫,盡量維繫讓他身心自在,當然根本目的是趣向解脫。所以說,這邊的無邊安樂,大家看到這些詞,很有修飾的真義,他不是說隨便就堆砌在這裡。

為什麼叫做得無邊安樂呢?就是他修這個法修得能夠你難不倒他,他就沒有邊邊角角的,任何情況下他都能夠恆順眾生,把這個法門修到究竟了,沒有不想不願意不能夠給的障礙和煩惱,所以他得了定,就叫做「得與眾生無邊安樂大方便定解脫門」,是從這兒脫的,解脫束縛了,他是走的這一道。

我們再來看,「妙莊嚴眼天王,得令觀寂靜法滅諸癡暗怖解脫門。」這個法門一個比一個繞口,你看,「得令觀寂靜法」,令觀就是讓眾生,還是以利他為根本,「令觀」就是讓眾生觀,「令觀寂靜法」其實就是悲解脫。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就是悲解脫。眾生因為愚癡,所以才造業,我們是不是因為愚癡才造業嘛,就是見不到實相,所以才造業。

造的過程中的話,你得受這個果報啊,那你就有苦嘛。然後有這個苦,受了果報會墮落,你又生恐怖嘛,那麼這一切都是從愚癡而來嘛。愚癡是什麼,起心動念。所以這裡才叫「得令觀寂靜法」,既然心寂靜了,則這些貪瞋癡的起心動念就沒了,本空嘛,就沒有了。講到我們說要心寂靜,得觀寂靜才能滅癡暗怖。

道老說過一句話,是說「要想淨」,清淨的淨,「先要靜」,安靜的靜。所以他老人家後面掛的,就是說:「若人靜坐一須臾,勝造恆沙七寶塔,寶塔畢竟化為塵,一念靜心成正覺。」意思就是說先要靜下來,所以為什麼我們一進山門就得這種感覺清涼,這是相上的清淨。

心性上的清淨就是說完全把世間法跟佛法統一,這就叫寂靜。如果從咱們,為什麼說修淨土的人反覆來說,大家想,修淨土的人你就把這一切都觀成佛境,就得寂靜了。一切都是佛境,一切音都是佛音,一切聲都是佛聲,一切因緣都是佛的妙用,一切感受都是佛的加持,你的心還能不靜嗎。所以你看這解脫門說一人一個樣,一人一個解脫門,只多不少,無量無邊。

我們再來看,「善思惟光明天王,得善入無邊境界不起一切諸有思惟業解脫門。」這是善入什麼呢,叫業障解脫,不起一切思惟業,善入無邊境界。你看我們剛才講的法,其實就是跟這個解脫門有一點類似。大家知道什麼叫做無邊境界呢?就是佛境界。佛我們前邊不是講了嘛,於十方世界現全身,就是佛現十方,就是無邊境界,他的功德是沒有邊的呀,就叫無邊境界。

無邊境界如果說我們一定要把它物化地來看的話,它就是說,無有邊就是它沒有一個更大的東西比它大了,對不對。它肯定是沒落兒沒著沒靠的,沒有依附性嘛。沒有依附性的時候,大家想一想,如果沒有依附就連佛都進不去,還要你思惟幹什麼,連佛的形象,連佛的這個名詞都進不去,因為什麼呢,已經無邊境界了,當體就是佛的時候,這些都進不去,不能為其所依了,你還要去造一切的思惟業嗎。

所以你看雖然講這麼多解脫門,核心緊緊圍繞的真的是不生不滅不來不去,只不過是他過去每一個天王因自己的緣起中,他走的是這一峁這一道,其實是一座山。

那我們再往下看,「可愛樂大智天王,得普往十方說法而不動無所依解脫門。」那這個就是顧名思義,就是說普住十方嘛,無相解脫門。雖然身應十方,你看普住十方說法,但是寂然不動,就是不取一相,如如不動的意思。

「普音莊嚴幢天王,得入佛寂靜境界普現光明解脫門一個一個,得入佛寂靜境界普現光明解脫門,這其實就是等於說叫名相解脫了。我們給大家講,在這裡講了一上午一下午,其實還是在名相中轉,名相中游,我們也離不開名相這種表達,但是佛的智慧他是契入到真如的。其實我給大家講,可能我說「老僧只管看」,就看蘋果這個招呢,其實也是我這段時間在閱藏時,看經給帶出來一樣。

看經我們現在閱藏,也是這種十六開的這種字,反正每天早上你必須在那兒共修,現在可把我自己把自己給管住了,立了個規矩,早上三個鐘頭就非要坐在那看經,你不看也得看,看也得看,那只好看。

只好看,那你看著看著有時候,為什麼剛才說道老說的,「要想淨」,清淨的淨,「先要靜」。你靜下來,自然而然就剩這些字了,你再靜下來,就這些字字字都成了一個字了,就是這樣的一個意思。所以這就叫名相解脫,才能入寂靜,既然寂靜了就才能普應十方,所以叫做「普現光明解脫門」,是這個意思。

「名稱光善精進天王,得住自所悟處而以無邊廣大境界為所緣解脫門。」你說這一個比一個厲害。「得住自所悟處」,自所悟處是什麼呢,就是自悟,自利,自己得到利益。那麼「而以無邊廣大境界」是什麼呢,就是他嘛。所以這個就叫做所謂的自覺覺他智現前了,自所悟,廣大境界就是緣這個無邊境界,在這兩上面能覺所覺的都是大菩提了。

所以說到此,大家看到了嗎,等於說一共有十個,各個得無上解脫門。那麼為什麼能得這麼多的諸多的解脫門呢?雖然說這裡叫做解脫,對吧,那解脫如果從究竟大解脫上來,只有佛才能得這個究竟大解脫。

他們還只是眾生中的一員,就比我們如果說強點兒恐怕也行,天王而已,也是六道中的一個眾,他還在因地,怎麼能說解脫門?可是他確實又得了這麼多的解脫門,已經解開了,脫出來了,他又是還在因地。按照我們常規講的話,你是因地你怎麼具足果上的功德呢?對不對。

而且按照我們修行次第來講的話,那你也得從因到果嘛,你每個人修自己的法,入自己的門,慢慢慢慢得的,那你才能叫解脫門,怎麼就這裡明明身份還都是些這個天那個王的,他怎麼能夠把因果給亂掉呢?因地又具足了果上的功德,那麼都是果上功德,他明明身還在因地。

這就又要我們回過頭來。為什麼呢?因為在華藏世界海,也就是我們講的無盡緣起,事事無礙,海印三昧中,所有的這些形容的這些,一個,我們以為的前因後果,它是有前際後際的時間相,對不對,但是在真如法中,它不包括前際後際,沒有前後際,即是解脫。所以由這點來講,他就沒有因果的差別相,就是我們常說的「因該果海,果徹因源」。

《華嚴經》有一句話,「初發心即成正覺」,因地一念就是無邊的果海,就這個法。你說是都解脫出來了,成了佛的這個境界了,但是他又在凡夫的六道法界中,那就說明什麼呀,他沒有十法界相,沒有凡聖相,沒有這個道也罷法也罷,沒有高和下差別相。所以說雖然皆是凡夫,但是皆具足法門,又皆具足圓滿的解脫功德,這就是為什麼叫別教一乘。

後面我們下次來講的時候大家就看到了,他們這些人到了這兒以後,整個就是說有四十眾,後面我們就不一一講了,大概有好幾卷的內容都是這樣。等到第六卷第二品《如來現相品》開始的時候,他們就開始提問了。

提問都是問些什麼問題呢?什麼是佛地,什麼是佛境界,什麼是佛加持,什麼是佛行,概不在九法界論,就直接的就有一佛乘,就在佛的這個果地覺海中來說。所以為什麼呢,你看,因為他就沒有這個能度所度得度相,故得解脫。只不過因為佛的解脫是果地,所以佛但名是解脫,那麼大眾所得的法還是他因地這麼過來的,所以通通稱之為某某解脫門。

你就因果來講,他確實有這個從這一門通開了,你就當真以為是前因後果,他又是因果,是該羅整個現前法界,所以說這才叫真正的解脫。最後善財童子,《普賢行願品》叫《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一開始就把這個果地的這種總別圓融,因果交徹,重重無礙,才叫真解脫。

這是我們今天下午,既然講到這兒了,就講這麼多版塊。那麼要告訴大家的是,我們《世主妙嚴品》從一開始,《世主妙嚴品》,《華嚴經》的第一卷,從卷一一直到卷五,後面的基本上都是這樣的內容,然後就是說,得了解脫門了,然後爾時某某天王乘佛威力,什麼叫乘佛威力呢?就是對佛有恭敬心。

然後普觀一切,什麼叫普觀一切呢?對一切眾生是平等的。你看人家已經到這解脫門上了,還要上敬下平等,還是這樣的,所以說乘佛威力就是等於說把自己的我慢給制止住了。那麼普觀十方呢,把自己的私心給擺平了。各個得的這些解脫門,人家各個成為上首。而說頌曰,就是說普觀一切天眾說了很多的偈頌,每一段都是這樣,每一段都是這樣,那我們自己下去在讀誦的時候,大家可以了解一下。像我們下一次來講從卷六講,第二品叫《如來現相品》,不是《世主妙嚴品》了,是講《如來現相品》,如來顯現他的妙相,是這麼一個內容。

那好,我們先把這個講經的功德做一個迴向,請大家合掌。

聞法功德殊勝行,無邊勝福皆迴向,

普願沉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薩摩訶薩,

摩訶般若波羅蜜。

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花為父母,

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

好,阿彌陀佛。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宏海法師文章列表

觀一切法都是清淨無染的

這依法界觀,觀一切法,一切法都是清淨的。你這個觀念...

12張《華嚴經》經文壁紙,帶您一窺華嚴之美

在漢傳佛教經典中,《華嚴經》有著無比崇高的地位,與...

華嚴四祖清涼澄觀大師

在中國佛教史上,有兩位古德傳為華嚴菩薩化現,其中一...

華嚴字母的殊勝之處

華嚴字母經過一千多年的傳承,已成為佛教梵唄的一顆明...

學唱華嚴字母

華嚴字母很早就接觸過,因為非常好聽,所以自己特別喜...

夢參老和尚《覺林菩薩偈》講述

覺林菩薩在《華嚴經》是十林菩薩的第九位。凡是印《地...

持誦《華嚴經》的感應,到底有多麼不可思議

《大方廣佛華嚴經》,是釋迦牟尼佛成道後,在菩提樹下...

《華嚴經》中的十種善知識

我們學習佛法,經常會聽到善知識這個詞。對其含義,每...

【大藏經】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時稱...

【大藏經】【註音版】華嚴經淨行品

(印光大師校印本)...

【大藏經】佛說十善業道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娑竭羅龍宮,與八千大比丘眾、三萬...

【大藏經】【註音版】暮時課誦--單日

根據《靈岩山寺專修淨土道場念誦儀規》(印光法師鑒定...

但自觀身行,若正若不正

為什麼我們天天來念佛,模擬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是知...

惟賢長老《佛教哲學的現實意義》

一、現實的定義 現實的定義:顧名思義,現,就是現在...

做人三十六字

一個人不管有多聰明能幹,背景條件有多好,如果不懂得...

【推薦】遭受任何痛苦,都是自己業力的顯現

佛陀在經典上說:一切有情,皆依食住。有情眾生的依止...

拓開心量 包容別人

能夠包容別人,別人就能包容我;能夠幫助別人,別人就...

在名號中化解我們凡夫的心

因果輪迴是正知正見,如果撥無因果就是大邪見。所以我...

有教養的人的十大特徵

一、守時: 無論是開會、赴約,有教養的人從不遲到。...

心正一切正,心邪一切邪

《法句經》中有兩個小故事,跟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個小...

均提沙彌的前世今生

有關因果報應的道理,在佛法裡面可以說是「老生常談」...

念佛法門為何是圓頓之教

在大乘教和小乘教當中,這部《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屬於...

學佛者應從恭敬三寶開始

學佛者當從恭敬之中求,尤其是對出家師父。為說明此事...

慧律法師《1999年佛七圓滿開示》

精進念佛,求生淨土 今天是西元一九九九年元月二十三...

五停心觀對治五種煩惱

五停心觀指不淨觀、慈悲觀、緣起觀、念佛觀、數息觀等...

超越自我的身心

佛陀說:能統領百萬大軍的人,沒有什麼偉大;一個人能...

《阿彌陀經》與《維摩詰經》的會通

《淨名》《法華》等者,此一心持名,得生彼國,即隨其...

心外焚香求福了不可得

在達摩祖師《觀心論》這部書裡面(這個論,相傳是達摩...

【佛教詞典】盡虛空界

盡十方虛空以為界,虛空無界,故無窮盡。...

【佛教詞典】不正思惟

【不正思惟】 p0327 瑜伽十一卷八頁云:不正思惟者:謂...

【視頻】淨界法師《緣覺乘與十二因緣》

淨界法師《緣覺乘與十二因緣》

【視頻】天因法師《愛吃牛肉的雲光法師》

天因法師《愛吃牛肉的雲光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