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心外焚香求福了不可得

宗舜法師  2016/08/01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心外焚香求福了不可得

在達摩祖師《觀心論》這部書裡面(這個論,相傳是達摩祖師所作,收在<大正藏>裡面87冊)的這段話,跟《壇經》參看,我們就能明白六祖所說究竟為何。

達摩在《觀心論》中說:

「又燒香者,亦非世間有相之香,乃是無為正法香也,薰諸穢惡業,悉令清滅。其正法香,有五種體。一者戒香,所謂諸惡能斷,能修諸善。二者定香,所謂決信大乘,心無退轉。三者惠香,所謂常於身心,內外觀察。四者解脫香,所謂能斷一切無明結縛。五者解脫知見香,所謂覺照常通,達無明礙。如是五香世間無比,佛在世日,令諸子以智慧火,燒如是無價香,供養十方一切諸佛。今時眾生愚癡鈍根,不解如來真實之義,唯將外火,燒於世間沉檀薰陸質礙之香者,希望福報,云何可得?」

「燒香者,亦非世間有相之香」。我們焚燒的香並不是世間的沉檀龍麝這些有相之香,「乃是無為正法之香」。無造作即無為,無為法中,真如無為,即涅槃最為殊勝。無為正法之香「薰諸臭穢」,能夠熏除這些污垢臭氣,「斷無明惡業,悉令消滅」,令無明惡業全部消滅。所以講《六祖壇經》與香事,講宗門香事核心落腳點是在這裡,佛教的香事是講這個。

所謂的正法香是五種,「一者戒香,所謂能斷諸惡,能修諸善」。這叫戒香。「二者定香,所謂深信大乘。心無退轉」。就是心安住於大乘,不退轉為凡夫或者二乘。心安住不動,這叫心不退轉,所以稱為定,定香。「三者慧香,所謂常於身心,內外觀察」。常常用智慧觀照自己的身心內在和外在的一切有為無為之法,了達人無我與法無我,通達兩種無我。「四者解脫香,所謂能斷一切無明結縛」。證得人無我即阿羅漢,證得法無我是大菩薩。這樣子當然就斷除了一切煩惱的束縛,所以就獲得了解脫。「五者解脫知見香,所謂覺察常明,通達無礙」。這個覺察常明,就是指的內心常明不滅的這個覺照之心。觀自在菩薩的觀自在這個觀照,「照見五蘊皆空」的「照」,就是這個覺察常明。常明,表示不是短時。念念相續,不可以間斷,就是這個覺察不能斷,通達無礙。

「如是五香,名最上香,世間無比」。這五種香是最珍貴的香,世間沒有一種香能夠比它更貴重。「佛在世時,令諸弟子,以智慧火,燒如是無價寶香,供養十方一切諸佛」。所以佛在世的時候,教弟子燒香就是用智慧之火焚燒一切煩惱,證得五種功德,這就是所謂的焚香,用這樣的方法來供養十方如來。如果我們不明白這樣的道理,執著於世間有形有相之物,「今時眾生愚癡鈍根」,愚癡是說他們被煩惱遮蔽,這就是《壇經》裡講的「明鏡蒙塵」,心如明鏡被灰塵障蔽。那鈍根呢,就是不能夠接受最上乘法,狐疑不信。有的人能明白一些普通的大乘的常途法門,對於禪法頓悟之道他不能接受,根基過鈍。所以達摩乃至六祖一脈相承,講的內容是一致的。

他說「不解如來真實之義,唯將外火燒於世間沉檀薰陸質礙之香者,希望福報云何可得」。心外之火,不是內心的智慧,不是智慧之火燒煩惱之心,而是用外在世間之火,燒所謂的沉香、檀香、薰陸香(薰陸也是名貴的香材)這些質礙之香。質礙,物有質礙的作用。我們凡夫能夠看到外形,知道他的長短、高低、胖瘦,這叫質礙。這是色法的特點。把色法當成是所謂的香,希望焚香獲得福報,這樣子去求福如何能夠得到呢?心外求法,法不可得;心外求福,福不可得;心外焚香,香也不可得。

整個《壇經》的要旨在三無。無相、無念、無住三無是本經的核心知識,你只要抓住這三無,那麼整個《壇經》就能夠明瞭。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達摩大師「四道行」的人生哲理

達摩大師來中國以後,為了教育其弟子創立了達摩禪,還...

【推薦】制心一處,才能無事不辦

蓮池大師在《竹窗隨筆》中有花香一篇,說到:庭院中百...

打掃心靈的房間

房間要經常打掃,不打掃就會落滿灰塵。居住在這樣的房...

有自知之明,迴避玄妙之談,老實念佛

他方世界的菩薩,都尚且渴望往生極樂淨土,何況我們這...

訓練你的心

在定力的訓練裡,是以修行使心能安定和堅毅,這能帶來...

終極的敵人是人心中的惡

不要用自己的標準去要求所有人。我們看不慣的人和事,...

參禪、悟道、了生脫死

住宗門下的人,要行宗門下的事。你們要曉得:宗門下行...

開悟不一定要打坐

隨著佛法的興盛,學禪打坐的風氣也越來越流行,可是,...

【大藏經】優婆塞戒經

優婆塞戒經卷第一 集會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捨...

【大藏經】餓鬼報應經

尊者大目揵連,從佛在耆闍崛山中,遊行恆水邊,見諸餓...

【大藏經】梵網經菩薩戒本

【依東林寺版本】 (舉香讚) 爐香乍熱。法界蒙熏。諸...

【大藏經】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天台止觀有四本:一曰《圓頓止觀》,大師於荊州玉泉寺...

臨終的正念絕對不是自然出現的

淨土宗臨終的正念絕對不是自然出現的,也不是佛菩薩賜...

行策大師《淨土警語》

勸發真信 念佛三昧。其來尚矣。自遠祖崛起廬山。肇興蓮...

菩薩為什麼還有變易生死

問: 菩薩為什麼還有變易生死? 淨界法師答: 一個加...

嫉妒的根本原因乃是自私

當一個人變的古怪異常,生活以自我為中心時,他會視所...

聖嚴法師:為什麼戀愛有時會變成由愛生恨

問: 有人談戀愛如膠似漆,恨不得一天二十四小時都在...

慧律法師《佛教的根本精神不是一句阿彌陀佛,一句觀世音菩薩》

有一個信徒拜佛拜得非常煩惱,她念佛念觀世音菩薩念了...

【推薦】胎兒沒成形前墮胎,算犯殺戒嗎

面的三皈依,它不應該只屬於人天乘,它是應該共於五乘...

人為物役,就是物的奴隸

物常是指與人相對的他物,也可以是指外境。人為物役的...

世界上最好的運動——走路

世界上最好的運動是什麼?走路!世衛組織認定,走路是...

蓮池大師戒殺文

世人食肉,咸謂理所應然,乃恣意殺生,廣積怨業,相習...

用反作用力來改造相貌

人人都想擁有美麗的相貌,但是有時事與願違,為什麼?...

大安法師:家人反對學佛怎麼辦

問: 家里人反對我學佛、拜佛、誦經,怎麼辦? 大安法...

人生只是過客

在前一世紀裡,有一位美國的旅行者去拜訪著名的波蘭籍...

以何心稱念觀音菩薩可得感應

觀世音菩薩是西方三聖中阿彌陀佛的二大脅侍菩薩之一,...

往生的真信願和福德資糧

具足信願 ◎蕅益大師在彌陀要解裡講得非常清楚:「得...

五蘊身心與如來清淨法身有何異同

則知汝身與諸如來清淨法身,比類發明。如來之身,名正...

【佛教詞典】一網打就

禪林用語。謂一掬即起,而無剩餘。比喻禪師一語即能道...

【佛教詞典】三慧經

全一卷。譯者佚名。收於大正藏第十七冊。集錄經論中種...

【視頻】印順大和尚《找回你的幸福感》

印順大和尚《找回你的幸福感》

【視頻】普壽寺動漫:忍者自安

普壽寺動漫:忍者自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