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知止

2011/04/14  大字體  護眼色

李叔同(弘一大師)有幅字,就是「知止」二字。我們一般說「知足」,我覺得「知止」比知足境界更高一層。知足是人家給多少,你「雖然不滿意,但可接受」;知止是自己看著到了某個程度了,伸手去擋住,說:我不要了。

知足是由人的,知止由自己。知足是不貪,知止是不隨。知止,簡單來說,就是知道什麼時候夠了,知道什麼時候該走,知道「上台靠機會,下台靠智慧」。難不是難在不知道,是難在不舍得,不願意。

知止,是從心靈出發的;心裡這麼想,付諸行動,才會成為「行為」。知止,不但是針對「欲壑」,懂得說「夠了」;也要對痛苦、煩惱懂得說,行了,不能再這樣下去了。快樂通常短暫,如果不知止,痛苦往往隨之而至。煩惱是無所不在,也是會變的,任其駐留,傷害心靈尤甚。那些走上絕路、自我了斷的人,其實也是不了解「知止」。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飲食知止足,常樂在空閑

我們生活在欲界,自然飲食的慾望也就熾盛。財食往往是...

如何才能活得坦蕩

假如說,一個人過於放縱自己的慾望,以至於沒有約束自...

爭來爭去是個空

從前有兩個啖人精氣血肉的「毘舍闍鬼」,他們共同擁有...

慳與舍

從前,有兩個兄弟,父母早亡,家產富饒,以不能孝養雙...

有四種供養因緣,使僧眾心生貪愛

有一天,釋迦牟尼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向比丘們開示...

毘舍闍鬼喻

從前,有兩個毘舍闍鬼共同擁有一個竹簍、一根木杖和一...

看著是幸福,其實是災禍

為什麼要受苦?我們招感來的。為什麼招感苦?因為沒有...

不屬自己的東西絲毫不可強求

作為一個學佛的人,應該知道我們所居住的娑婆世界,因...

【大藏經】普賢行願品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大藏經】佛說仁王般若波羅蜜經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大藏經】佛遺教經

佛垂般涅槃略說教誡經(亦名遺教經) 釋迦牟尼佛初轉法...

敬造如法佛像

一、如法造像的因果 首先,談過失和功德的經典裡說:量...

念佛時妄想很多該怎麼辦

問: 弟子在念佛的時候妄想很多怎麼辦? 明安法師答:...

世間人都愛黃金,但真正修道人愛剎那靜

打禪七的殊勝因緣,確實是難分難離。馬祖門下龐蘊居士...

不矜細行,終累大德

古云:不矜細行,終累大德,此之謂也。 這句話的意思就...

年輕人壓力大,有時煩惱,該如何化解

問: 師父您好,請問年輕人壓力大,有時煩惱,如何化...

謗法五逆還能往生嗎

問曰: 如四十八願中唯除五逆誹謗正法不得往生。今此...

如何通過身口意三業修淨土

從積極地行善來看,我們要修五戒十善,六度萬行,自利...

節儉讓孩子健康成長

這是一個真實的發人深省的故事:北京市一對年輕的父母...

一定要讓學佛成為快樂的事

實際我個人24歲出家到現在60歲,我們師父們也可以見證...

病、死現前時,有何五欲可貪

前段時間,學習蕅益大師的一段開示感觸頗深。蕅祖云:...

聖嚴法師:逆境也是無常的

一般人遇到無常,很可能的消極:「既然無常就不要管了...

佛教如何看待命理之學

佛教並不主張算命,更不主張以算命謀生(佔相吉凶,仰...

佛教四威儀與身體健康

現代職業人士及年青人常見的身體疾病有頸椎病、腰椎病...

在昏沉妄想裡做活計

初發心用功,怕妄想;工夫用久,怕昏沉。這是什麼道理...

據說蔥蒜能防癌,淨業行人能否食用

問: 據說蔥蒜有防癌作用,淨業行人能否食用? 大安法...

往生在功夫上需要什麼條件

信因,在因地上修行要深切的相信:我們就是散亂稱念彌...

【佛教詞典】宗壽

南宋臨濟宗大慧派僧。秀岩師瑞之法嗣。生卒年、籍貫均...

【佛教詞典】伊爛拿缽伐多國

【伊爛拿缽伐多國】 p0635   西域記十卷一頁云:伊爛...

【視頻】觀音靈感真言(懷靜法師)

觀音靈感真言(懷靜法師)

【視頻】八十八佛大禮懺版(佛像釋義及功德利益)

八十八佛大禮懺版(佛像釋義及功德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