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十誦律卷第八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十誦律卷第八(二誦之二)

後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羅譯

明三十尼薩耆法之四

佛在舍婆提。爾時跋難陀釋子共一估客子市巷中行,見一肆上有好瓦缽圓正可愛,見已貪著,語估客子:「汝看是瓦缽圓正可愛。」答言:「實爾。」估客子言:「汝須是不?」答言:「欲得。」即便買與。跋難陀釋子得是缽已,出舍衛城入祇洹中,示諸比丘言:「諸長老!汝等看是瓦缽圓正可愛。」諸比丘言:「實好!汝何從得?」跋難陀向諸比丘廣說是事,諸比丘問:「汝先有所用缽不?」答言:「先有。」又言:「用此缽為?」答言:「先有、今有,有何患?」是中有比丘少欲知足行頭陀,聞是事心不喜,種種因緣呵責:「云何名比丘,先有所用缽,更乞新缽?」種種呵已向佛廣說。佛以是事集比丘僧,知而故問跋難陀釋子:「汝實作是事不?」答言:「實作。世尊!」佛以種種因緣呵責:「云何名比丘,先有所用缽,更乞新缽?」種種呵已,語諸比丘:「以十利故與比丘結戒。從今是戒應如是說:若比丘所用缽破,減五綴,更乞新缽,為好故,尼薩耆波夜提。是缽應比丘僧中舍,此眾中最下缽,應與是比丘,如是教言:『汝比丘畜是缽乃至破,是事應爾。』」

所用缽者,先所受用食缽。缽者,有三種:上、中、下。上者,受三缽他飯,一缽他羹,餘可食物半羹,是名上缽。下缽者,受一缽他飯,半缽他羹,餘可食物半羹,是名下缽。餘者,名中缽。大於大、小於小,不名為缽。

減五綴者,四綴、三綴、二綴、一綴。

為好者,是比丘難滿難養、不知足不少欲故。

是缽應比丘眾中舍者,是缽應盛滿中水,僧中行之,應作是唱言:「諸長老集!今欲作滿水缽。」諸比丘應即時各自持先所受用缽來集一處,是時諸比丘不得更受餘缽。若諸比丘於是時更受餘缽者,得突吉羅罪。僧和合已,先應作行滿水缽人羯磨,一比丘應僧中唱言:「諸長老!誰能行是滿水缽者?」若比丘言:「我能。」是比丘若成就五惡法,不應令作行缽人。何等五惡?隨欲行、隨瞋行、隨怖行、隨癡行、不知行不行。若成就五善法者,應令作行缽入,不隨欲、瞋、怖、癡、知行不行,是比丘應令作行缽人。是中一比丘即時唱言:「大德僧聽!某甲比丘能作行滿水缽人。若僧時到僧忍聽,某甲比丘作行滿水缽人。如是白。」如是作白二羯磨。「僧今聽某甲比丘作行滿水缽人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若是比丘作行滿水缽人,應滿缽盛水,初應先至第一上座比丘所問言:「上座須是缽不?」若上座言:「須。」應與上座。是人應取上座缽行之,次到第二上座所,問言:「須是缽不?」若言:「須。」應與。又應取第二上座缽次問第三上座,問第三上座時,若第一上座心悔還自索缽者,佛言:「不應與。」若上座強取,應還奪,教上座作突吉羅悔過。若是缽第一上座不取者,應次第行遍。若是滿水缽都無人取者,乃應還與彼比丘。若有人取是缽者,應取是人缽次遍行之。若無取是缽者,乃以與彼比丘。如是教言:「汝畜是缽,乃至破是缽。莫著地,莫著石上,莫著高處,莫著屋漏處,莫著土埵上,不應持至大小便處,不應持入浴室,不應以雜沙牛屎洗,若缽濕不應便舉,不應令太乾,不應故打破,不應用澡洗手面。好守護,莫以是破因緣故求覓,妨廢坐禪讀經行道。」

尼薩耆波夜提者,是缽應舍,波夜提罪應悔過。

是中犯者,若比丘缽未破,不應更乞新缽。若乞得者,尼薩耆波夜提;不得者,突吉羅。

若比丘缽破可一綴,若綴、若未綴,不應更乞。若乞得者,尼薩耆波夜提;不得者,突吉羅。

若比丘缽破可兩綴、三綴、四綴,若綴、未綴,不應更乞。若乞得者,尼薩耆波夜提;不得者,突吉羅。

若比丘缽破可五綴,若綴、未綴,更乞新缽,若得不得,不犯。(二十二事竟)

佛在王舍城。爾時六群比丘自乞縷,持到富貴人舍,作是言:「諸聚落主,令織師為我織衣。」是諸貴人即語織師:「與是比丘織衣,我與汝價。」是織師依此貴人舍住,敬畏故不能違逆。但織衣時瞋恚呵責言:「沙門釋子自言:『善好有德。』依恃貴人使我虛作,無食無價,亦無福德恩分。是我等衰惱失利,值遇是難滿難養不少欲不知足人。」是中有比丘少欲知足行頭陀,聞是呵責心不喜,向佛廣說。佛以是事集比丘僧,知而故問六群比丘:「汝實作是事不?」答言:「實作。世尊!」佛以種種因緣呵責六群比丘:「云何名比丘,自乞縷使非親裡織師織衣。」種種因緣呵已,語諸比丘:「以十利故與比丘結戒。從今是戒應如是說:若比丘自行乞縷,使非親裡織師織者,尼薩耆波夜提。」

自乞者,或得五十波羅、或得百波羅,乃至得一兩。

縷者,麻縷、毛縷、芻摩縷、劫貝縷。

非親裡者,親裡名父母、兄弟、姊妹、兒女,乃至七世因緣,異是名非親裡。

織師者,若男女、黃門、二根。

尼薩耆波夜提者,是物應舍,波夜提罪應悔過。

是中犯者,若比丘從親裡乞縷,若令親裡織、若自織、若令比丘、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彌、沙彌尼織。是中從親裡乞不犯,令親裡織亦不犯。自織,得突吉羅。令比丘、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彌、沙彌尼織,皆突吉羅。

若比丘從親裡乞縷,令非親裡織、若自織,若令比丘、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彌、沙彌尼織。是中從親裡乞不犯。令非親裡織師織,尼薩耆波夜提。若自織,令比丘、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彌、沙彌尼織,皆突吉羅。

若比丘從親裡乞縷,令親裡非親裡織,若自織,若令比丘、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彌、沙彌尼織。是中從親裡乞不犯,令親裡織亦不犯。令非親裡織,尼薩耆波夜提。自織,令比丘、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彌、沙彌尼織,皆突吉羅。

若比丘從非親裡乞縷,令非親裡織、若自織,若令比丘、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彌、沙彌尼織。是中從非親裡乞縷,突吉羅。令非親裡織,尼薩耆波夜提。自織,令比丘、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彌、沙彌尼織,皆突吉羅。

若比丘從非親裡乞縷,令親裡織、若自織,若令比丘、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彌、沙彌尼織。是中從非親裡乞縷,突吉羅。令親裡織,無犯。自織,令比丘、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彌、沙彌尼織,皆突吉羅。

若比丘從非親裡乞縷,令親裡非親裡織、若自織,若令比丘、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彌、沙彌尼織。是中從非親裡乞縷,突吉羅。令非親裡織,尼薩耆波夜提。令親裡織,不犯。自織,令比丘、比丘尼織、式叉摩尼、沙彌、沙彌尼織,皆突吉羅。

若比丘從親裡非親裡乞縷,令親裡非親裡織、若自織,若令比丘、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彌、沙彌尼織。是中從親裡乞不犯。從非親裡乞,突吉羅。令親裡織,不犯。令非親裡織,尼薩耆波夜提。自織,令比丘、比丘尼織式叉摩尼、沙彌、沙彌尼織,皆突吉羅。

若比丘從親裡非親裡乞縷,令親裡織、若自織,若令比丘、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彌、沙彌尼織。是中從親裡乞,不犯。從非親裡乞,突吉羅。令親裡織,不犯。自織,令比丘、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彌、沙彌尼織,皆突吉羅。

若比丘從親裡非親裡乞縷,令非親裡織、若自織,若令比丘、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彌、沙彌尼織。是中從親裡乞,不犯。從非親裡乞,突吉羅。令非親裡織,尼薩耆波夜提。自織,令比丘、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彌、沙彌尼織,皆突吉羅。

不犯者,織一波梨,若織禪帶、腰帶,若一杼兩杼,不犯。(二十三事竟)

佛在舍衛國。爾時有一居士,為跋難陀釋子故令織師織衣。跋難陀聞是事,往語織師言:「汝知不?是衣為我織,汝好織、廣織、極好織、淨潔織,我當少多利益汝,若食、若似食、若食直。」織師言:「大德!我等學是者,欲得利故。若與我少多利者,當為汝好織、廣織、極好織、淨潔織。」跋難陀言:「善!」時織師便為好織、廣織、極好織、淨潔織,多費經緯。居士覺已,語織師言:「何以用經緯多?」織師答言:「我不減不偷,織竟自共稱看。今是衣好織、廣織、極好織、淨潔織故,多費經緯。」居士言:「誰約勅汝令如是織?」織師言:「跋難陀釋子。」居士言:「但好織是。」居士先所辦縷,更再三倍用,乃得成衣。與跋難陀釋子已,瞋恚呵責:「諸沙門釋子自言:『善好有功德。』何以乃能不知時不知量?若施者不知量,受者應知量。我先所辦縷再三倍用,乃得成衣。此是我等衰惱失利,何以供養是難滿難養不知猒足不少欲人?」是中有比丘少欲知足行頭陀,聞是居士呵責心不喜,向佛廣說。佛以是事集比丘僧,知而故問跋難陀:「汝實作是事不?」答言:「實作。世尊!」佛以種種因緣呵責跋難陀:「云何名比丘,非親里人作同意?」種種因緣呵已,語諸比丘:「以十利故與比丘結戒。從今是戒應如是說:若為比丘故,非親裡居士、居士婦,使織師織衣,是比丘先不請,便往語織師言:『汝知不?是衣為我故織,汝好織、極好織、廣織、淨潔織,我當多少益汝。』是比丘若自語、若使人語,後時若與食、若與食直,為好故,尼薩耆波夜提。」

為比丘者,為跋難陀釋子。

非親裡者,親裡名父母、兄弟、姊妹、男女,乃至七世因緣,異是名非親裡。

居士、居士婦者,白衣男子名居士,白衣女人名居士婦。

織師者,男女、黃門、二根。

衣者,白麻衣、赤麻衣、翅夷羅衣、芻摩衣、憍奢耶衣、欽婆羅衣、劫貝衣。

先不請者,是居士先不語:「有所須來取。」

作同意者,信是居士隨我所須不瞋。

語織師好織者,使稍稍織。

廣織者,使極廣織。

極好織者,使好緻織。

淨潔織者,使好淨潔織。

與食、若似食,食者五種:謂飯、麨、餅、魚、肉。似食者,亦有五種:謂糜食、粟食、[麩-夫+廣]麥食、莠子食、迦師食。

食直者,可買食物。

尼薩耆波夜提者,是衣應舍,波夜提罪應悔過。

是中犯者,若比丘往織師所言:「是衣為我故織,汝好織,我當少多利益汝。」尼薩耆波夜提。若言:「廣織當,多少益汝。」尼薩耆波夜提。若言:「極好織,當多少益汝。」尼薩耆波夜提。若言:「淨潔織,當少多益汝。」尼薩耆波夜提。若言:「好織、廣織,當少多益汝。」尼薩耆波夜提。若言:「好織、極好織。」若言:「好織、淨織。」若言:「廣織、極好織。」若言:「廣織、淨織。」若言:「極好織、淨織,當少多益汝。」皆尼薩耆波夜提。若言:「好織、廣織、極好織。」若言:「好織、廣織、淨潔織。」若言:「廣織、極好織、淨潔織,當多少益汝。」皆尼薩耆波夜提。若言:「好織、廣織、極好織、淨潔織,我當多少益汝。」皆尼薩耆波夜提。

又比丘往語織師:「汝知不?是衣為我織,汝莫好織,我或多少益汝。」是比丘得尼薩耆波夜提。

若比丘往語織師言:「是衣為我織,汝莫廣織,或多少益汝。」尼薩耆波夜提。若言:「莫極好織,或多少益汝。」尼薩耆波夜提。若言:「莫淨織,或少多益汝。」尼薩耆波夜提。若言:「莫好織、莫廣織。」若言:「莫好織、莫極好織。」若言:「莫好織、莫淨織。」若言:「莫廣織;莫極好織。」若言:「莫廣織、莫淨織。」若言:「莫極好織、莫淨織,或少多益汝。」皆尼薩耆波夜提。若言:「莫好織、莫廣織、莫極好織。」若言:「莫好織、莫廣織、莫淨織。」若言:「莫廣織、莫極好織、莫淨潔織,或少多益汝。」皆尼薩耆波夜提。若言:「莫好織、莫廣織、莫極好織、莫淨織,或少多益汝。」皆尼薩耆波夜提。

又比丘往語織師:「汝知不?是衣為我織,汝好織,我不益汝。」是比丘得突吉羅。若言:「廣織。」若言:「極好織。」若言:「淨織,不利益汝。」皆突吉羅。若言:「好織、廣織。」若言:「好織、極好織。」若言:「好織、淨織。」若言:「廣織、極好織。」若言:「廣織、淨潔織。」若言:「極好織、淨織,不益利汝。」皆突吉羅。若言:「好織、廣織、極好織。」若言:「好織、廣織、淨潔織。」若言:「廣織、極好織、淨潔織,不利益汝。」皆突吉羅。若言:「好織、廣織、極好織、淨潔織,不利益汝。」皆突吉羅。

若比丘往語織師言:「汝知不?是衣為我織,汝莫好織,我不益汝。」突吉羅。若言:「莫廣織。」若言:「莫極好織。」若言:「莫淨潔織,我不益汝。」皆突吉羅。若言:「莫好織、莫廣織。」若言:「莫好織、莫極好織。」若言:「莫好織、莫淨潔織。」若言:「莫廣織、莫極好織。」若言:「莫廣織、莫淨潔織。」若言:「莫極好織、莫淨織。」若言:「莫好織、莫廣織、莫極好織。」若言:「莫好織、莫廣織、莫淨織。」若言:「莫廣織、莫極好織、莫淨織。」若言:「莫好織、莫廣織、莫極好織、莫淨織,不利益汝。」皆突吉羅。

若比丘自有物,令織師織,不犯。(二十四事竟)

佛在舍衛國。爾時跋難陀釋子,有共行弟子名達摩,善好有德。時跋難陀暫與割截衣著。爾時佛自恣竟夏末月,欲二月遊行他國。跋難陀釋子聞佛夏末月欲二月遊行他國,聞已語弟子達摩:「佛夏末月欲二月遊行他國,今我共汝在佛前遊行他國,我等當多得衣食諸臥具不闕。」達摩言:「不能去。何以故?我欲從佛遊行他國。得數見佛、數見大德比丘,因他故得聞法。」跋難陀言:「汝不欲共我去耶?」答言:「不去。」跋難陀言:「不去者還我衣來。」弟子言:「和上衣已與我。」跋難陀言:「我不以他事故與汝,與汝者為我事故。汝實不欲去耶?」答言:「實不欲去。」跋難陀即還奪衣取,是弟子在祇陀槃那門間立啼。佛入祇陀槃那見達摩,佛知而故問:「達摩!汝何故啼耶?」即向佛廣說上事。佛以是事集比丘僧,知而故問跋難陀釋子:「汝實作是事不?」答言:「實作。世尊!」佛以種種因緣呵責:「云何名比丘,與他比丘衣,後瞋恚嫌恨便還奪取?」種種呵已,語諸比丘:「以十利故與比丘結戒。從今是戒應如是說:若比丘與他比丘衣,後瞋恚嫌恨,若自奪、若使人奪:『還我衣來,不與汝。』得是衣者,尼薩耆波夜提。」

自奪者,自身奪。

使人奪者,令他人奪。

尼薩耆波夜提者,是衣應舍,波夜提罪應悔過。

是中犯者,若比丘與他比丘衣,後瞋恚嫌恨便奪。若能奪得者,尼薩耆波夜提;若不能得者,突吉羅。使人奪得者,尼薩耆波夜提;不得者,突吉羅。自以力鬪諍奪得者,尼薩耆波夜提;不得者,突吉羅。使他出力鬪諍奪得者,尼薩耆波夜提;不得者,突吉羅。

若欲折伏彼故暫奪,不犯。(二十五事竟)

佛在舍衛國。爾時長老毘訶比丘,留僧伽梨安陀林中,著上下衣入城乞食。後失僧伽梨,還覓不得,向諸比丘說:「我留僧伽梨安陀林中入城乞食,後便失,還覓不得,我當云何?」諸比丘以是事白佛。佛以是事集比丘僧,知而故問毘訶:「汝實留僧伽梨安陀林中,著上下衣入城乞食,後失僧伽梨還覓不得,向諸比丘說:『諸長老!我留僧伽梨安陀林中,著上下衣入城乞食,後失僧伽梨還覓不得,我當云何?』」答言:「實爾。世尊!」佛種種因緣讚歎隨所往處與衣缽俱,作如是言:「若比丘少欲知足,衣趣蔽形食趣活命,隨所往處與衣缽俱,常安樂住。譬如鳥飛,隨所往處毛翅共俱;比丘亦爾,隨所往處與衣缽俱,常安樂住。」佛以種種因緣讚歎與衣缽俱已,語諸比丘:「以十利故與諸比丘結戒。從今是戒應如是說:若比丘三月過未至八月未滿歲,若阿練兒比丘,在阿練兒處住,有疑怖畏,是比丘欲三衣中隨一一衣著界外家中。此比丘有因緣出界外,離衣宿齊六宿。過是宿者,尼薩耆波夜提。」

未滿歲者,後安居。

阿練兒處者,去聚落五百弓。於摩伽陀國是一拘盧舍,於北方國則半拘盧舍。

有疑處者,疑是中失物,乃至失一水器。

有畏者,是中有怖畏,乃至畏惡比丘。

若是比丘欲三衣中隨以一一衣著界外家中,衣名三衣:若僧伽梨、若欝多羅僧、若安陀會。

六夜離衣不犯者,若離僧伽梨、若離欝多羅僧、若離安陀會。

尼薩耆波夜提者,是衣應舍,波夜提罪應悔過。

是中犯者,比丘第六夜,應還取衣、若至衣所、若受餘衣,若比丘不取衣來、不往衣所、不受餘衣,至第七夜地了時,尼薩耆波夜提。

三月過者,謂夏有四月,三月雖過而後安居人日猶未滿,故言:「未滿八月也。」(二十六事竟)

佛在舍衛國。爾時舍衛估客遊諸聚落,為市利故,道中見一僧坊閑靜遠離,估客入中見比丘僧少,問比丘言:「此中比丘何以少?」比丘答言:「汝不知耶?」估客言:「云何?」比丘言:「是處無檀越供給衣食湯藥,是故比丘僧少。」估客言:「我等欲修治是處供給衣食湯藥。」是諸估客即時留衣食湯藥直已便去,遊行諸處。諸比丘夏初月分是物去,餘處安居。是估客得利行還,見是僧坊,作是念:「此是我等所供養處,當入中看,有幾人安居?或有所乏衣食湯藥,當更供給。」即入已見比丘轉少,問言:「此中比丘何以轉少?」比丘言:「汝不知乎?是中無檀越供給衣食湯藥直,是故減少。」估客言:「我等先所供給衣食湯藥直,是物那去?」比丘答言:「是夏初月諸比丘分是物去,餘處安居。」估客言:「我等不為分故與使餘處安居,我為住此處故與令受供養。」是中有比丘少欲知足行頭陀,聞是事心不喜,向佛廣說。佛以是事集比丘僧,佛以種種因緣呵責:「云何名比丘,夏初月分安居物?」佛爾時但呵責未結戒。

佛又在舍衛國。爾時波斯匿王有鬪將千人,五百人作一營,皆著弊壞垢衣、無色無德,自房舍中無好床榻臥具。諸鬪將婦亦無好衣服環釧、瓔珞華鬘、莊嚴身具。正使得官,供給廩食又不充足。是人喜飲食,人客嗜酒鬪諍、或時啼哭、或時戲笑跳躑大喚。有達摩提那比丘尼近是處住,以是大音聲閙亂故,妨是比丘尼坐禪讀經。時達摩提那比丘尼,往鬪將婦所問言:「汝等夫何以著弊壞垢衣,無色無德,自房舍中,無好床榻臥具。汝等亦無好衣服、環釧瓔珞、華鬘嚴具。設使得官,供給又不充足。汝夫喜飲食,人客嗜酒喜鬪諍、或啼哭戲笑、或跳躑大喚,妨我坐禪讀經。汝何不遮?」答言:「何能制之?設使遮者,先所得飲食之餘,更不復得。善人!若當呵者,或能受用。」達摩提那比丘尼,聞語已去乞覓飲食。時時請諸鬪將中大力勢者,與食誘之,知有信心能信受語,即便語言:「諸聚落主,汝等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是。」信受語故,即歸依佛法僧。歸依佛法僧故,不復喜飲酒,亦不喜延致酒客,不喜鬪諍、不復喜啼哭戲笑跳躑大喚,自房舍中,有好床榻衣服臥具。諸婦皆有好衣服環釧、瓔珞華鬘、莊嚴身具。官所給廩皆得充足。以是因緣故,諸鬪將漸漸大富,多饒金銀財寶奴婢人民種種成就。波斯匿王以是富人圍繞故,王有威德眾所敬仰。爾時波斯匿王,有小國反叛,語諸鬪將:「汝等往彼折伏便還。」是諸將中有深敬佛者,弓頭著漉水囊,作是念:「若值水有蟲者,當漉飲之。」是中有不信佛法者,生嫉妬心,往到波斯匿王所言:「是中某甲諸鬪將,弓頭著漉水囊,作是念:『值有蟲水者,當漉飲之。』是等誑王。」王言:「云何是等於小蟲中有如是憐愍心,何況於人?」王言:「喚來。」即往喚之。王言:「汝等實以漉水囊系弓頭?作是念:『值水有蟲者,當漉飲之。』耶?」答言:「實爾。」王言:「汝等誑我。」鬪將言:「云何誑王?」王言:「汝於小蟲尚有憐愍心,何況於人?」鬪將言:「蟲有何過?於王若有過者,當知我等為王治之。」王作是念:「或有人喜淨潔故,何必畏殺蟲?」王言:「將至陣前。」即將至陣前。是諸鬪將,或有得慈心三昧,入慈心力故,破是賊陣即時折伏。王聞破賊心大歡喜。爾時諸鬪將破賊已,還到王所長跪而言:「大王常勝。」作是語已在王前立。王即時償賜財物聚落田宅人民,更倍供給。爾時諸鬪將富貴轉增,多饒金銀財寶、奴婢人民種種增益。王以是人圍遶故,威德轉勝眾倍敬仰。諸鬪將作是念:「我等富貴具足者,皆因達摩提那比丘尼故,我等何不請是比丘尼來?」是舍衛國三月夏安居,是諸鬪將到比丘尼所言:「大德!到我舍衛國夏安居來。」比丘尼答言:「不能。」「何以故?」答言:「隨佛安居處,我等當往安居,是中數得見佛,數得見大德比丘,因他故得聞法。汝等若欲令我是中安居者,可先請佛此舍衛國夏安居。」是鬪將即往佛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佛見坐已種種因緣說法示教利喜,示教利喜已默然。是諸鬪將,聞佛說法種種因緣示教利喜已,白佛言:「世尊!受我等請舍衛國夏安居。」憐愍故,佛默然受之。諸鬪將知佛默然受請已,頭面禮足右遶而去,還到自舍各相約勅,隨力所辦,若一日食、二日食、三日食,如是次第辦三月食,為眾僧作別房衣,作家中衣,作夏安居衣。爾時餘十日在,未到自恣,波斯匿王復有小國反叛。即復遣先鬪將往:「以前破賊,是故今復使汝等往。」是諸鬪將聞已愁憂:「何苦乃爾?先鬪因緣殆而得脫,今復往者或能失命。我等已請佛三月辦衣食湯藥,我等若不以佈施者,眾僧失佈施,我等失福德。我等先欲施物,今佈施何苦,我等常令施法不絕,僧福田中恆作福德,僧得施物,我等得福。」即出前許佈施物,多持衣幞,到祇陀林中打揵槌。諸比丘言:「何以打耶?」鬪將答言:「諸大德集,我以此衣佈施眾僧。」諸比丘言:「佛不聽我等未自恣夏月內分安居衣。」諸鬪將言:「我等官人屬他不得自在,先鬪因緣殆而得脫。今往不知云何,或能失命。眾僧集聚當受是衣物。」諸比丘不知云何?是事白佛。佛知故問阿難:「自恣有幾日在?」阿難答言:「世尊!有十日在。」佛語阿難:「雖十日未至自恣,恐失佈施衣,應受。」佛及僧集坐一處,諸鬪將分諸衣與眾僧已,在佛前坐聽說法故。佛見坐已,說種種法示教利喜,示教利喜已默然。是諸鬪將聞佛說法已,頭面禮足右遶而去。去不久,佛以先因緣及是事故集比丘僧,佛以種種因緣,讚戒、讚持戒,讚戒、讚持戒已,語諸比丘:「以十利故與比丘結戒。從今是戒應如是說:若比丘十日未至自恣,有急施衣應受。比丘須是衣者,當自手取,乃至衣時畜。過是畜者,尼薩耆波夜提。」

十日未至自恣者,若知自恣有十日在。

急施衣者,若王施、若夫人施、若王子施、若大臣、大官、鬪將、內官、若女欲嫁時、若病人、若欲殺賊時,如是等人施衣,若知十日未至自恣應受。

衣時者,若有住處,不受迦絺那衣夏末一月,若受迦絺那衣住處夏末一月及冬四月。

尼薩耆波夜提者,是衣應舍,波夜提罪應悔過。

是中犯者,若是處不受迦絺那衣,諸比丘夏末月末後日,是衣應舍、若作淨、若受持,若不舍、不作淨、不受持,至冬初月初日地了時,尼薩耆波夜提。若是住處受迦絺那衣,是諸比丘冬末後月末後日,是衣應舍、應作淨、若受持,若不舍、不作淨、不受持,至春初月初日地了時,尼薩耆波夜提。(二十七事竟)

佛在王舍城。爾時六群比丘作是言:「佛聽我等畜雨浴衣。」便春冬一切時畜。是中有比丘少欲知足行頭陀,聞是事心不喜種種因緣呵責:「云何名比丘,佛聽畜雨浴衣故,便冬春一切時畜?佛聽畜三衣,雨浴衣乃是第四衣。」是諸比丘種種呵已,是事白佛。佛以是事集比丘僧,知而故問六群比丘:「汝實作是事不?」答言:「實作。世尊!」佛以種種因緣呵責:「云何名比丘,我聽畜雨浴衣,便冬春一切時畜?」種種因緣呵已,語諸比丘:「以十利故與比丘結戒。從今是戒應如是說:若比丘春殘一月,應求作雨浴衣,半月應受持。若比丘未至春殘一月求作,過半月受持者,尼薩耆波夜提。」

是中云何求?云何作?云何持?求者,從他乞是衣。作者,若浣染割截[打-丁+替]。縫持者,若是衣受用。

尼薩耆波夜提者,是衣應舍,波夜提罪應悔過。

是中犯者,若比丘有閏月處求雨浴衣,往無閏月處安居,是中從外求來作來,皆突吉羅。從受持來,尼薩耆波夜提。

若有閏處比丘遣使往,語無閏處比丘言:「諸大德!小待,共自恣。」若無閏處比丘受是語待者,是無閏處比丘從求來作,皆突吉羅。從受持來,尼薩耆波夜提。

若比丘有閏處求雨浴衣,有閏處安居,不犯。持竟,夏前三月便舍之。無閏處者,已入八月熱時已過,故犯。

有閏者,謂此國晚熱、謂閏春末月,則閏月內求之。若求得者,三月末便應受持。不能得者,四月十六日應受持,即得不應停過十五日。(二十八事竟)

佛在舍衛國。爾時有一居士,發心欲與佛及僧飲食復與僧衣。時世饑儉乞食難得,是居士財物不多,夏時已過心中憂愁,作是言:「今何痛惱苦急乃爾?我本心欲與佛及僧飲食,復與僧衣。時世饑儉乞求難得,我財物少,夏時已過,心中憂愁苦急不滿我願。我今當從僧中少多,請比丘與食與僧衣,令我福德不空。」作是念已便入祇洹打揵槌,有比丘問居士:「何因緣故打揵搥?」居士答言:「我欲從僧請爾所比丘到我舍食。」時知會人即差爾所比丘去,次到六群比丘。六群比丘先時有次請,便持衣缽先至請家,辦飲食時教如是如是作。是時六群比丘晨朝持衣缽,到是居士舍共相問訊在一面坐。居士作禮在前坐,自向六群比丘軟語:「我本心欲與佛及僧飲食,復與僧衣。今世饑儉乞求難得,我財物少,夏時已過心中憂惱苦急,作是念:『我今何不從僧中請少多比丘,與食便與僧衣,令我不失福德。』以是因緣故,食與汝等,衣當與僧。」時六群比丘聞衣名心動,語居士言:「是衣何似?持來示我。」居士言:「善!」即出衣示之。六群比丘見衣倍生貪心,語居士言:「汝意欲令是衣有用耶?欲令舉置耶?」居士言:「所以施者,欲令用之。」「汝若欲令不用者當與僧。何以故?僧多有衣舉在一處朽壞蟲噉,若令用者當與我等,我等衣少得施當用。」居士言:「汝等知與僧不用,若汝等能用者便當相與。」居士與食已持是衣與六群比丘。六群比丘食已持是衣入祇洹,示諸比丘:「是衣何似細好不?」諸比丘言:「實好!汝何從而得?」六群比丘廣說是事。是中有比丘少欲知足,行頭陀聞是事心不喜,種種因緣呵責:「云何名比丘,知物向僧自求向己?」種種因緣呵已,向佛廣說。佛以是事集比丘僧,知而故問六群比丘:「汝實作是事不?」答言:「實作。世尊!」佛以種種因緣呵責六群比丘:「云何名比丘,知物向僧自求向己?」種種因緣呵已,語諸比丘:「以十利故與比丘結戒。從今是戒應如是說:若比丘知物向僧,自求向己,尼薩耆波夜提。」

知者,若自知、若從他聞、若檀越語。

物者,謂施僧物,若衣缽、戶鉤、澡灌、時藥、夜分藥、七日藥、終身藥。

向僧者,發心欲施僧,未與。

尼薩耆波夜提者,是衣應舍,波夜提罪應悔過。

是中犯者,若比丘知是物向比丘僧自求向己,尼薩耆波夜提。若向三二一,突吉羅。

若比丘尼知是物向比丘尼僧自求向己,尼薩耆波夜提。若向三二一,突吉羅。

若比丘知是物向此三比丘,求向餘三比丘,突吉羅。若比丘知是物向三比丘,求向二比丘、一比丘,比丘尼僧、三比丘尼、二比丘尼、一比丘尼,三式叉摩尼、二式叉摩尼、一式叉摩尼,三沙彌、二沙彌、一沙彌,三沙彌尼、二沙彌尼、一沙彌尼,比丘僧,皆突吉羅。

若比丘知是物向此二比丘,求向餘二比丘,突吉羅。若知是物向二比丘,求向一比丘,比丘尼僧、三比丘尼、二比丘尼、一比丘尼,三式叉摩尼、二式叉摩尼、一式叉摩尼,三二一沙彌,三二一沙彌尼,比丘僧、三二一比丘,皆突吉羅。

若比丘知是物向此一比丘,求向餘一比丘,突吉羅。若知是物向一比丘,求向比丘尼僧、三二一比丘尼,三二一式叉摩尼,三沙彌二一沙彌,三二一沙彌尼,比丘僧、三二一比丘,皆突吉羅。

若比丘知是物向此三比丘尼,求向餘三比丘尼,突吉羅。若比丘知是物向三比丘尼,求向二比丘尼、一比丘尼,三二一式叉摩尼,三二一沙彌,三二一沙彌尼,比丘僧、三比丘、二一比丘,比丘尼僧,皆突吉羅。

若比丘知是物向此二比丘尼,求向餘二比丘尼,突吉羅。若比丘知是物向二比丘尼,求向一比丘尼,三二一式叉摩尼,三二一沙彌,三二一沙彌尼,比丘僧、三二一比丘,比丘尼僧、三二一比丘尼,皆突吉羅。

若比丘知是物向此一比丘尼,求向餘一比丘尼,突吉羅。若比丘知是物向一比丘尼,求向三二一式叉摩尼,三沙彌二一沙彌,三二一沙彌尼,比丘僧、三二一比丘,比丘尼僧、三比丘尼、二一比丘尼,皆突吉羅。

若比丘知是物向此三式叉摩尼,求向餘三式叉摩尼,突吉羅。若比丘知是物向三式叉摩尼,求向二一式叉摩尼,三二一沙彌,三二一沙彌尼,比丘僧、三二一比丘,比丘尼僧、三二一比丘尼,皆突吉羅。

若比丘知是物向此二式叉摩尼,求向餘二式叉摩尼,突吉羅。若比丘知是物向二式叉摩尼,求向一式叉摩尼,三二一沙彌,三二一沙彌尼,比丘僧、三比丘、二一比丘,比丘尼僧、三比丘尼、二一比丘尼,三式叉摩尼,皆突吉羅。

若比丘知是物向此一式叉摩尼,求向餘一式叉摩尼,突吉羅。若知是物向一式叉摩尼,求向三沙彌、二一沙彌,三沙彌尼、二一沙彌尼,比丘僧、三比丘、二一比丘,比丘尼僧、三比丘尼、二一比丘尼,三式叉摩尼、二一式叉摩尼,皆突吉羅。

若比丘知是物向此三沙彌,求向餘三沙彌,突吉羅。若比丘知是物向三沙彌,求向二沙彌、一沙彌,三沙彌尼、二一沙彌尼,比丘僧、三比丘、二一比丘,比丘尼僧、三比丘尼、二一比丘尼,三式叉摩尼、二一式叉摩尼,皆突吉羅。

若比丘知是物向此二沙彌,求向餘二沙彌,突吉羅。若比丘知是物向二沙彌,求向一沙彌,三沙彌尼、二一沙彌尼,比丘僧、三比丘、二一比丘,比丘尼僧、三比丘尼、二一比丘尼,三二一式叉摩尼,三二一沙彌,三二一沙彌尼,皆突吉羅。

若比丘知是物向此一沙彌,求向餘一沙彌,突吉羅。若比丘知是物向此一沙彌,求向三沙彌尼、二一沙彌尼,比丘僧、三比丘、二一比丘,比丘尼僧、三比丘尼、二一比丘尼,三式叉摩尼、二一式叉摩尼,三沙彌、二一沙彌,皆突吉羅。

若比丘知是物向此三沙彌尼,求向餘三沙彌尼,突吉羅。若比丘知是物向此三沙彌尼,求向餘二一沙彌尼,比丘僧、三二一比丘,比丘尼僧、三比丘尼、二一比丘尼,三二一式叉摩尼,三二一沙彌,皆突吉羅。

若比丘知是物向二沙彌尼,求向餘二沙彌尼,突吉羅。若比丘知是物向二沙彌尼,求向一沙彌尼,比丘僧、三二一比丘,比丘尼僧、三比丘尼、二一比丘尼,三二一式叉摩尼,三二一沙彌,三二一沙彌尼,皆突吉羅。

若比丘知是物向此一沙彌尼,求向餘一沙彌尼,突吉羅。若比丘知是物向一沙彌尼,求向比丘僧、三比丘、二一比丘,比丘尼僧、三比丘尼、二一比丘尼,三二一式叉摩尼,三二一沙彌,三二一沙彌尼,皆突吉羅。

若比丘知是物向此多畜生,求向餘多畜生,突吉羅。若比丘知是物向多畜生,求向二畜生一畜生,突吉羅。若比丘知是物向此二畜生,求向餘二畜生,突吉羅。若比丘知是物向二畜生,求向一畜生、多畜生,突吉羅。若比丘知是物向此一畜生,求向餘一畜生,突吉羅。若比丘知是物向一畜生,求向多畜生、二畜生,突吉羅。

若比丘知是物向比丘僧,求向比丘尼僧,突吉羅。

若比丘知是物向比丘尼僧,求向比丘僧,突吉羅。

若比丘僧破為二部比丘,知是物向此一部,求向餘一部,突吉羅。

若比丘向中生向想,得尼薩耆波夜提。若向中生不向想,亦得尼薩耆波夜提。若向中生疑,尼薩耆波夜提。若不向中生向想,得突吉羅。若不向中生疑,得突吉羅。若不向中生不向想,不犯。(二十九事竟)

佛在舍衛國,與大比丘僧安居。爾時長老畢陵伽婆蹉,王舍城安居,多有知識、大德,酥、油、蜜、石蜜,是長老多得故,一缽半缽、拘缽多羅、半拘缽多羅、大揵鎡小揵鎡,或絡囊盛,懸象牙杙上。從中取時翻棄污壁、臥具爛壞、污墁房舍、房舍臭處。是長老畢陵伽婆蹉弟子,舉宿而食,惡捉、不受、內宿。諸佛在世法、歲二時大會,春末後月、夏末後月。春末月者,諸方國土處處諸比丘來詣佛所,作是念:「佛所說法,我等當安居時修習得安樂住。」是初大會。夏末月者,諸比丘夏三月安居竟作衣畢,持衣缽詣佛所,作是念:「我等久不見佛,久不見世尊!」是第二大會。爾時有一比丘,王舍城安居竟作衣畢,持衣缽遊行到舍衛國,往詣佛所,頭面禮足在一面立。諸佛常法,若客比丘來,以如是語勞問諸比丘:「忍不?足不?安樂住不?乞食不乏、道路不疲耶?」爾時佛以如是語勞問是比丘:「忍不?足不?安樂住不?乞食不乏、道路不疲耶?」比丘答言:「世尊!忍足安樂住、乞食不乏、道路不疲。」以上事向佛廣說。佛以是事集比丘僧,種種因緣呵責:「我憐愍利益病比丘故,聽服四種含消藥:酥、油、蜜、石蜜。云何是比丘,舉宿而食、惡捉、不受、內宿?」種種因緣呵已,語諸比丘:「以十利故與比丘結戒。從今是戒應如是說:若比丘病,聽服四種含消藥:酥、油、蜜、石蜜,共宿至七日得服。過是服是,尼薩耆波夜提。」

病者,若風發、熱發、冷發,服是四種藥可差者,是名病。不病者,異是因緣名為不病。

尼薩耆波夜提者,是藥應舍,波夜提罪應悔過。

是中犯者,若比丘一日得酥畜二日舍,二日得畜三日舍,三日得畜四日舍,四日得畜五日舍,五日得畜六日舍,六日得畜七日舍,七日得七日時,比丘是酥應與人、若作淨、若服,若比丘不與人、不作淨、不服,至第八日地了時,尼薩耆波夜提。

若比丘一日得酥二日更得,畜一舍一。二日得酥三日更得,畜一舍一。三日得酥四日更得,畜一舍一。四日得酥五日更得,畜一舍一。五日得酥六日更得,畜一舍一。六日得酥七日更得,七日時比丘是酥應與人、若作淨、若服,若不與人、不作淨、不服,至第八日地了時,尼薩耆波夜提。

若比丘一日得酥畜二日更得,畜後舍前。二日得酥三日更得,畜後舍前。三日得酥四日更得,畜後舍前。四日得酥五日更得,畜後舍前。五日得酥六日更得,畜後舍前。六日得酥七日更得,七日時比丘是酥應與人、若作淨、若服,若不與人、不作淨、不服,至第八日地了時,尼薩耆波夜提。

若比丘一日得酥二日更得,畜前舍後。二日得酥三日更得,畜前舍後。三日得酥四日更得,畜前舍後。四日得酥五日更得,畜前舍後。五日得酥六日更得,畜前舍後。六日得酥七日更得,七日時比丘是酥應與人、若作淨、若服,若不與人、不作淨、不服,至第八日地了時,尼薩耆波夜提。

若比丘一日得酥畜,二日不得,三、四、五、六、七日不得,七日時比丘是酥應與人、若作淨、若服,若不與人、不作淨、不服,至第八日地了時,尼薩耆波夜提。

若比丘一日得酥畜,二日更得,三、四、五、六、七日更得,七日時比丘是酥皆應與人、若作淨、若服,若不與人、不作淨、不服,至第八日地了時,尼薩耆波夜提。

若比丘有應舍酥,未舍罪未悔過,次續未斷更得酥,是後酥得尼薩耆波夜提,本酥因緣故。

又比丘應舍酥已舍,罪未悔過,次續未斷更得酥,是後酥得尼薩耆波逸提,本酥因緣故。

又比丘應舍酥已舍,罪已悔過,次續未斷更得酥,是後酥得尼薩耆波夜提,本酥因緣故。

又比丘應舍酥已舍,罪已悔過,次續已斷更得酥,不犯。油、蜜、石蜜亦如是。若重病,不犯。(三十事竟)

十誦律卷第八

佛在舍衛國。爾時有一居士,發心欲與佛及僧飲食復與僧衣。時世饑儉乞食難得,是居士財物不多,夏時已過,心中憂愁作是言:「今何痛惱苦急乃爾。我本心欲與佛及僧飲食復與僧衣,時世饑儉乞求難得,我財物少,夏時已過,心中憂愁苦急不滿我願。我今當從僧中少多請比丘與食與僧衣,令我福德不空。」作是念已,便入祇洹打揵椎。有比丘問居士:「何因緣故打椎?」居士答言:「我欲從僧中請爾所比丘到我舍。」時知會人即差爾所比丘去,次到六群比丘。六群比丘先時有次請,便持衣缽先到請家,辦飲食時教如是如是作。是時六群比丘,晨朝持衣缽到是居士舍,共相問訊在一面坐。居士作禮已在前坐,自向六群比丘軟語:「我本心欲與佛及僧飲食復與僧衣。今世饑儉乞求難得,我財物少,夏時已過,心中憂愁苦急,作是念:『我今當從僧中請少多比丘與食,便與眾僧衣,令我不失福德。』以是因緣故,食與汝等,衣當與僧。」時六群比丘聞衣名心動,語居士言:「是衣何似?持來示我。」居士言:「善。」即出衣示之。六群比丘見衣倍生貪心,語居士言:「汝意欲令是衣有用耶?欲令舉置耶?」居士言:「所以施者,欲令用之。」「汝若欲令不用者,當與僧。何以故?僧多有衣舉在一處,朽壞蟲噉。若令用者,當與我等。我等少衣,得佈施我等當用。」居士言:「汝等知與僧不用。若汝等能用者便當相與。」居士與食食已,持是衣與。六群比丘食已,持是衣去,入祇洹示諸比丘:「是衣何似?細好不?」諸比丘言:「實好。汝何從得。」六群比丘廣說是事。是中有比丘少欲知足行頭陀,聞是事心不喜,種種因緣呵責:「云何名比丘,知物向僧自求向己?」種種因緣呵已,向佛廣說。佛以是事集比丘僧,知而故問六群比丘:「汝實作是事不?」答言:「實作。世尊!」佛以種種因緣呵責六羣比丘:「云何名比丘,知物向僧自求向己?」佛以種種因緣呵已,語諸比丘:「以十利故與諸比丘結戒。從今是戒應如是說:若比丘知物向僧自求向己,尼薩耆波逸提。」

知者,若自知、若從他聞、若檀越語。

物者,謂施僧物,若衣缽、戶鉤、澡灌、時藥、時分藥、七日藥、終身藥。

向僧者,發心欲與僧,未定與。

尼薩耆波逸提者,是衣應舍,波逸提罪應悔過。

是中犯者,若比丘知是物向比丘僧,自求向己,尼薩耆波逸提。若向三二一,突吉羅。

若比丘尼知是物向比丘尼僧,自求向己,尼薩耆波逸提。若向三二一,突吉羅。

若比丘知是物向此三比丘,求向餘三比丘,突吉羅。若比丘知是物向三比丘,求向二比丘一比丘,比丘尼僧、三比丘尼、二比丘尼、一比丘尼,三式叉摩尼、二式叉摩尼、一式叉摩尼,三沙彌、二沙彌、一沙彌,三沙彌尼、二沙彌尼、一沙彌尼,比丘僧,皆突吉羅。

若比丘知是物向此二比丘,求向餘二比丘,突吉羅。若知是物向二比丘,求向一比丘,比丘尼僧、三比丘尼、二比丘尼、一比丘尼,三式叉摩尼、二式叉摩尼、一式叉摩尼,三沙彌、二沙彌、一沙彌,三沙彌尼、二沙彌尼、一沙彌尼,比丘僧、三二一比丘,皆突吉羅。

若比丘知是物向此一比丘,求向餘一比丘,突吉羅。若知是物向一比丘,求向比丘尼僧、三比丘尼、二比丘尼、一比丘尼,三式叉摩尼、二式叉摩尼、一式叉摩尼,三沙彌、二一沙彌,三沙彌尼、二一沙彌尼,比丘僧、三比丘、二比丘、一比丘,皆突吉羅。

若比丘知物向此三比丘尼,求向餘三比丘尼,突吉羅。若比丘知是物向三比丘尼,求向二比丘尼、一比丘尼,三式叉摩尼、二一式叉摩尼,三沙彌、二一沙彌,三沙彌尼、二一沙彌尼,比丘僧、三比丘、二一比丘,比丘尼僧,皆突吉羅。

若比丘知是物向此二比丘尼,求向餘二比丘尼,突吉羅。若比丘知是物向二比丘尼,求向一比丘尼,三式叉摩尼、二一式叉摩尼,三沙彌、二一沙彌,三沙彌尼、二一沙彌尼,比丘僧、三比丘、二一比丘,比丘尼僧、三二一比丘尼,皆突吉羅。

若比丘知是物向此一比丘尼,求向餘一比丘尼,突吉羅。若比丘知是物向一比丘尼,求向三式叉摩尼、二式叉摩尼、一式叉摩尼,三沙彌、二一沙彌,三沙彌尼、二一沙彌尼,比丘僧、三比丘、二一比丘,比丘尼僧、三比丘尼、二一比丘尼,皆突吉羅。

若比丘知是物向此三式叉摩尼,求向餘三式叉摩尼,突吉羅。若比丘知是物向三式叉摩尼,求向二式叉摩尼、一式叉摩尼,三沙彌、二一沙彌,三沙彌尼、二一沙彌尼,比丘僧、三比丘、二一比丘,比丘尼僧、三比丘尼、二比丘尼、一比丘尼,皆突吉羅。

若比丘知是物向此一式叉摩尼,求向餘二式叉摩尼,突吉羅。

若比丘知是物向二式叉摩尼,求向一式叉摩尼,三沙彌、二一沙彌,三沙彌尼、二一沙彌尼,比丘僧、三比丘、二一比丘,比丘尼僧、三比丘尼、二一比丘尼,三式叉摩尼,皆突吉羅。

若比丘知是物向此一式叉摩尼,求向餘一式叉摩尼,突吉羅。若知是物向一式叉摩尼,求向三沙彌、二一沙彌,三沙彌尼、二一沙彌尼,比丘僧、三比丘、二一比丘,比丘尼僧、三比丘尼、二一比丘尼,三式叉摩尼、二式叉摩尼,皆突吉羅。

若比丘知是物向此三沙彌,求向餘三沙彌,突吉羅。若比丘知是物向三沙彌,求向二沙彌、一沙彌,三沙彌尼、二一沙彌尼,比丘僧、三比丘、二一比丘,比丘尼僧、三比丘尼、二一比丘尼,三式叉摩尼、二一式叉摩尼,皆突吉羅。

若比丘知是物向此二沙彌,求向餘二沙彌,突吉羅。若比丘知是物向二沙彌,求向一沙彌,三沙彌尼、二一沙彌尼,比丘僧、三比丘、二一比丘,比丘尼僧、三比丘尼、二一比丘尼,三式叉摩尼、二一式叉摩尼,三沙彌,皆突吉羅。

若比丘知是物向此一沙彌,求向餘一沙彌,突吉羅。若比丘知是物向此一沙彌,求向三沙彌尼、二一沙彌尼,比丘僧、三比丘、二一比丘,比丘尼僧、三比丘尼、二一比丘尼,三式叉摩尼、二一式叉摩尼,三沙彌、二一沙彌,皆突吉羅。

若比丘知是物向此三沙彌尼,求向餘三沙彌尼,突吉羅。若比丘知是物向此三沙彌尼,求向餘二沙彌尼、一沙彌尼,比丘僧、三比丘、二一比丘,比丘尼僧、三比丘尼、二一比丘尼,三式叉摩尼、二一式叉摩尼,三沙彌、二一沙彌,皆突吉羅。

若比丘知是物向此二沙彌尼,求向餘二沙彌尼,突吉羅。若比丘知是物向二沙彌尼,求向一沙彌尼,比丘僧、三比丘、二一比丘,比丘尼僧、三比丘尼、二一比丘尼,三式叉摩尼、二一式叉摩尼,三沙彌、二一沙彌,三二一沙彌尼,皆突吉羅。

若比丘知是物向此一沙彌尼,求向餘一沙彌尼,突吉羅。若比丘知是物向一沙彌尼,求向比丘僧、三比丘、二一比丘,比丘尼僧、三比丘尼、二一比丘尼,三式叉摩尼、二一式叉摩尼,三沙彌、二一沙彌,三沙彌尼、二一沙彌尼,皆突吉羅。

若比丘知是物向此多畜生,求向餘多畜生,突吉羅。若比丘知是物向多畜生,求向二畜生、一畜生,突吉羅。若比丘知是物向此二畜生,求向餘二畜生,突吉羅。若比丘知是物向二畜生,求向一畜生、多畜生,突吉羅。若比丘知是物向此一畜生,求向餘一畜生,突吉羅。若比丘知是物向此一畜生,求向多畜生、二畜生,突吉羅。

若比丘知是物向比丘僧,求向比丘尼僧,突吉羅。若比丘知是物向比丘尼僧,求向比丘僧,突吉羅。

若比丘僧破為二部,比丘知是物向此一部,求向餘一部,突吉羅。若比丘向中生向想,得尼薩耆波逸提。若向中生不向想,亦尼薩耆波逸提。若向中生疑,尼薩耆波逸提。若不向中生向想,得突吉羅。若不向中生疑,得突吉羅。若不向中生不向想,不犯。(二十九事竟)

 

上篇:十誦律

下篇:十誦比丘波羅提木叉戒本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律部目錄

大寶積經之無量壽如來會

大寶積經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詔譯 無量壽如...

【註音版】佛說無量壽經

(印光大師校印本)...

佛說食施獲五福報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告諸比丘:...

大智度論

大智度論卷第一 大智度論卷第二 大智度論卷第三 大智...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

(以下僅限出家具戒者觀看)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卷第...

沙彌十戒法並威儀

沙彌十戒法並威儀序 夫乾坤覆載以人為貴,立身處世以...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羯恥那衣事

(以下僅限出家具戒者觀看)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羯恥...

根本說一切有部百一羯磨

(以下僅限出家具戒者觀看) 根本說一切有部百一羯磨卷...

【註音版】佛說拔除罪障咒王經

佛說拔除罪障咒王經...

漸備一切智德經

漸備一切智德經卷第一(一名十住,又名大慧光三昧) 西...

寂照神變三摩地經

寂照神變三摩地經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如是我聞...

【註音版】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大方廣佛華嚴經不思議佛境界分

大方廣佛華嚴經不思議佛境界分一卷 唐于闐三藏提雲般...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香讚: 爐香乍(zh) 爇(ru) 法界蒙熏 諸佛海會悉遙聞...

佛說賴吒和羅經

佛說賴吒和羅經 吳月支優婆塞支謙譯 聞如是: 一時,...

相續解脫地波羅蜜了義經

相續解脫地波羅蜜了義經一卷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註音版】佛說五王經

佛說五王經...

【佛教詞典】法匠

指法門之師匠。法門名德能成就弟子之戒、定、慧三學,...

【佛教詞典】雪峰

(人名)福州雪峰禪師,名義存,得法於德山。唐懿宗咸...

明海法師憶淨慧長老:活在當下

到現在我還清楚地記得第一次見師父(淨慧老和尚)的情...

聖嚴法師:氣到忍不住時怎麼辦

有人說「沉默是金」。沉默並不等於就是沉沒,被罵、被...

老病宜念佛

老病宜念佛。 衰老了,生病了,最應該念佛。但是往往處...

淨土法門是佛為末法眾生的預設濟度

這一節是談濁世津梁,預垂濟度。 我們先要了解這個時代...

正如法師《佛教對飲食的看法》

經文:汝等比丘,受諸飲食,當如服藥,於好於惡,勿生...

用佛號來熏習我們這顆心

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這就把前面...

對淨土法門要具足這十種信心

《莫道老來方修道》,我們講《西方合論》的第九,修持...

現在乞丐騙子很多,還要佈施嗎

問: 當我們給路邊乞丐佈施時,朋友說那些乞丐是騙子...

織匠的故事

從前有個國家物產非常豐饒,而為他國覬覦,面臨戰爭的...

念一句阿彌陀佛,就包含了無量無邊的意思

人類語言中最好的一句話便是大家都聽過的阿彌陀佛,有...

股神巴菲特:我為什麼要捐掉99%的財富

2006年,我曾作出承諾,逐漸將我持有的所有伯克希爾哈...

入海采寶喻

昔日,有一位精通水陸之道的海導師將入海采寶,有五百...

【視頻】《妙法蓮華經》善音居士念誦

《妙法蓮華經》善音居士念誦

【視頻】龍泉寺晚課

龍泉寺晚課